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實踐教學課程創新

實踐教學課程創新

發布時間: 2021-03-02 23:37:05

Ⅰ 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哪些

實驗室是學校實踐教學和社會服務工作的重要基地和支撐條件,承擔著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水平是衡量學校辦學條件、教學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為了貫徹教育部16號文精神,實現「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理論厚實、知識結構合理、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學院的發展規劃對實驗室工作的要求,特製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重要教育法律與制度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進一步調整實訓室結構和布局、優化教學資源配置為切入點,以深化實踐教學和管理改革為重點,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實訓室建設與管理的新機制,著力構建綜合型、有特色、應用型的實驗室體系,實現專業發展的奮斗目標。

二、建設與發展目標

1、按照崗位群,構建「二室三中心」實訓室體系

根據旅遊企業發展趨勢及工作崗位群的需要,結合我們專業設置的特點, 2011-2015年重點建設有特色的「二室三中心」,則:旅遊專業英語實訓室、形體訓練室;旅遊實訓中心(下設模擬旅行社實訓室、導游模擬實驗室)、酒店管理實訓中心、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努力提高實踐教學質量,使實踐性教學成為旅遊管理專業的特色。在教學過程中以模擬情境為載體、多個旅遊專業實驗(實訓)室共同支撐、校內外實訓基地補充結合的方式,將大量實訓教學內容分別穿插在酒店前廳客房實訓室、模擬導游實訓室、模擬中餐廳、景區、會展、酒吧實訓室等校內基地,以及高星級酒店、餐飲企業、旅遊景區等校外基地。通過課內外實訓(實習)並舉、項目導向、任務驅動、課堂與社會實踐一體化等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實現課程教學過程與實際工作活動的一致性。

3、加大實踐教學設備的投入力度,優化實訓室的資源配置,提高實踐教學設備的質量,生均實踐教學儀器設備值達到優秀標准。

4、完善酒店客房和餐廳模擬實驗室及導游模擬實訓平台建設,加大實訓室開放力度,提高實訓室的利用率,更加有效地促進旅遊管理專業建設和辦學水平,真正實現「產學研一體化」教學模式,同時也符合把我校建設成為實踐應用型大學的需要。

三、主要措施

確立實訓驗室工作在學校教育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解放思想、大膽創新,一切從有利於人才培養、有利於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利於為社會經濟建設服務的目的出發,深化實踐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內容改革,完善實訓室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大經費投入,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建設「結構合理、設備先進、管理科學」的較高水平的實訓室。具體如下:

1、完善制度,提高實踐教學和管理水平

鑒於以往實訓室存在管理體制不順、多頭管理現象,致使實訓室的儀器設備閑置或利用率不高,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為了更好地發揮實訓室的作用,應該建立和健全實訓室管理規章制度,明確相關人員的崗位職責,強化崗位責任制,完善實訓室管理人員的考核辦法。並對各實訓室進行層層分解,把實訓室建設總體目標分解到每個實訓室,並選派專人負責管理。

2、增加投入,提高儀器設備的利用率

採取以使用率為主要依據,劃撥維護運行費的辦法,強化管理,使儀器設備使用率逐年增加。同時,儀器設備要及時維修,確保完好。制定《教學實踐儀器設備維修管理辦法》,每年投入2-3萬元用於實訓室建設,採取內部維修、外請維修、外送維修、供應商維修四種方式,使儀器設備維修工作更加科學、節約、規范,確保教學儀器設備的完好率保持在96%以上,教學儀器設備每年更新率不低於10%。

3、加強實踐(實訓)教學與改革,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1)構建實踐教學體系,使實踐教學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按照總體目標並結合本專業特色與具體培養要求,制定切合實際、可操作性強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靈活構架並合理分配學時、學分,通過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品德修養和綜合素質,養成有助於個人發展的良好個性品質;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從而變被動實踐為主動實踐,使實踐教學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2)突出綜合性、設計性實訓項目建設,不斷更新實訓內容。

進一步完善實訓教學體系,不斷更新實訓內容。專業對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訓項目進行專題研討,進一步界定並認定實訓項目的類型,把綜合訓練和創新精神培養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3)鼓勵創新,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

為學生提供小創造、小設計實訓條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技能競賽和創新教育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Ⅱ 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轉變教育觀點,培養創新意識

教師觀念的轉變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和前提,教師觀念不改變就不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首先,要認識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和作用,教與學的關系,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構建而獲得。

因此,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是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評價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不要把教師的意識強加於學生;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探索者、合作者,學生的學習動機、情感、意志對學習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

其次,在教學方法上也要改變傳統的注入式為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處理所獲起的信息,使新舊知識融合貫通,建構新的知識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滿足心裡上的需求,體現自我價值,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增加創新意識。

2、營造教學氛圍,提供創新舞台

課堂教學氛圍是師生即時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是由師生的情緒、情感、教與學的態度、教師的威信、學生的注意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

良好的教學氛圍是由師生共同調節控制形成的,實質就是處理好師生關系、教與學的關系,真正使學生感受到他們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是教學效果的最終體現者。

因此,教師要善於調控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融合、合作、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學習,鼓勵他們大膽質疑,探討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才能活躍,只有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鍛煉創新能力的舞台。

3、訓練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思維源於常規的思維過程,又高於常規的思維,它是指對某種事物、問題、觀點產生新的發現、新的解決方法、新的見解。它的特徵是超越或突破人們固有的認識,使人們的認識「更上一層樓」。因此,創造思維是創造能力的催化劑。提問是啟迪創造思維的有效手段。

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於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通過特定的問題使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愛因斯坦曾說:「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想像是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通過想像可以使人們看問題能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由已知推及未知,使思維活動起質的飛躍,豐富的想像力能「撞擊」出新的「火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誘發學生的想像思維。

4、掌握研究方法,提高實踐能力

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實現創新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任何新的發現,新的科學成果都必須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並在實踐中檢驗和論證。因此,教師要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其基本程序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

課堂教學中主要通過實驗來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盡量改變傳統的演示性實驗。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另外還可以向學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實驗用品,讓學生根據特定的背景材料提出問題,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實驗進行觀察、分析、思考、討論,最後得出結論,

這樣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創作能力。有時實驗不一定獲得預期的效果,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找出影響實驗效果的因素,從中吸取教訓,重新進行實驗,直到取得滿意的效果為止。這樣不僅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還培養學生的耐挫能力。

5、教師應具備的能力和知識結構

現代社會,知識重量的增長及更新換代加速、新學科的涌現,促進了教學內容的更新和課程改革,呼喚著教育終身化。不斷學習成為現代人的必然要求。教師成為知識的傳授者,更要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需求,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繼承是學習;創新也是學習。

教師要提高自學能力必須要做到:能有目的學習;能有選擇的學習;能夠獨立的學習;能在學習上進行自我調控。最終走上自主創新性學習之路,以學導學,以學導教。

同時,教師知識結構必須合理,現代社會的教師不能僅用昨天的知識,教今天的學生去適應明天的社會,作為教師除了掌握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要有心理學,教育學知識,要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才能適應現代發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去當好先生而去教好學生。

6、利用新的信息,觸發創新靈感

現代社會,教師要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最新信息的能力。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技術、新成果的不斷涌現,瞬息萬變的信息紛至沓來,令人目不暇接。只有不斷地獲取並儲備新信息,掌握科學發展的最新動態,才能對事物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產生創新的靈感。

否則,創新將成為無水之源、無土之木。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取新信息,如:通過圖書館、電視、報紙、互聯網、社會調查等獲取信息,為創新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這樣才能在科學的高屋建瓴,運籌帷幄,駕馭科學發展的潮流,才能使創新能力結出豐碩的成果。

(2)實踐教學課程創新擴展閱讀

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應遵循以下3條基本原則:

1、特色性原則

特色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源動力,為此,確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應變能力培養為關鍵,產學研結合為途徑,與時俱進的人才教育培養模式這是我院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中遵循的原則。

2、實用型原則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要充分體現專業崗位的要求,與專業崗位群發展緊密相關。以此為原則組成一個層次分明、分工明確的實踐教學體系。如實驗、實訓教學平台可分為基礎實驗技能訓練平台、專業崗位技能訓練平台、專業崗位實踐平台三大步進行構建。

3、混合型原則

混合型體現在教師類型的混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混合、教室與實驗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專業教師與實踐指導教師、教室與實驗室的界限,打破原來按學科設置實驗室的傳統布局,對實踐教學設施進行重新整合,形成一體化混合實踐教學模式。

Ⅲ 中學生創新課程都有哪些

創業創新課程類型

船業創新課分為理論課和實踐課

開展動態的創新思維訓練是為了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把原本是教師講解的內容設計成問題,讓同學們尋找生活中的例子進行理解,然後替代教師來講解,教師起引路的作用。這類歸為理論課。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設計問題和情境,由同學們以團隊為單位自己進行創新或創業方案的設計,並完成自己所設計的方案,為學生提供創新實踐的機會。這類歸為實踐課。

(三)創業創新課程學習要求

動腦、動手、動口相結合,變單純接受知識為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積極開展創業創新的團隊訓練。

躍躍欲試 腦力激盪

心有靈犀 一點就通

感悟夢幻 超越自我

體驗創造 放飛心靈

.八仙過海 各顯神通

快樂分享 回味無窮

學有所得 課後拓展

(四)創業創新課程需要轉變觀念

WTO的學習觀、就業觀、智慧觀

學習觀的新視野:教師的職責是一張「地圖」,真正去游覽、欣賞、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的是學生自己。

就業觀的新視野:國際大市場。向大學生呼籲「創造新職業,何必守著現有的職業群!」WTO就是一個全球就業的大市場。

智慧觀的新視野:系統科學方法論。方法論給人以智慧,但卻缺少創造技法課程,創新思維訓練的教學活動就是在追求這個目標。 與此同時要更好的學會合作。

————(21世紀中國教育論壇)

Ⅳ 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如何創新

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業項目主要是從實用性的專業技術衍生而出的,創業指導老師可以把專業基本知識、單項技術與創業精神教育相結合,共同作用於專業領域的創業技能教育。創業指導老師在強化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應該把反映具有時代性的最新知識、新技術和與地方經濟結合緊密的產業吸納到課堂教學中,以期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慾望。

Ⅳ 如何在綜合實踐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出能思考會創造的人。」 當今時代,知識的獲得已經不能單靠教師的傳授,知識需要靠自己一生不斷努力、學習、探索、發現。因此,教師的任務不僅停留在傳道、授業、解惑,而是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主動參與學習是創新學習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能力。只有主動參與,才能充分發揮主體的能動性,才能激活思維,發揮潛能、創新學習。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前提和保障
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傳遞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融、人際交往、思想共鳴的過程,創造一種師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寬松的課堂氣氛是促進師生自主創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方式。
1、明確告訴學生在上綜合實踐課老師是一個參與者、引導者和組織者。實踐中,我重視建立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
2、實踐活動課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小組成員可以自由組合,組長和記錄員代表小組的發言人由他們自己選出。
3、師生平等參與,在《我會欣賞音樂》一課中,讓學生了解了音樂給人們的好處以後,針對學生膽小,鍛煉他們的膽量,我就給了學生表現自己的一個平台,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自由上台唱一首歌。同時我向學生保證,由我第一個開始,當我唱完後,同學們都熱烈鼓掌,緊接著馬思危、魏明辰、張澤明……上台唱,男同學起初有點怕,後來給這種和諧、寬松的環境感染,也上台演唱。一節課下來,不少同學還要求下午繼續,由於有了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環境,學生就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4、教師根據活動內容,預先提出思考性問題讓學生課前思考。在期末學生寫的感受中全部學生都寫我喜歡上綜合實踐課,因為上這樣的課輕松、自主,希望以後還有這種課上。
二、學生的想像力是創新能力的乳名
豐富的想像力是產生創新能力的必要條件,黑格爾說:「最傑出的藝術表現本領便是想像。」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著世界的一切。可以說,一個人的想像決定了他們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所以在實踐活動中,在讓學生動手的基礎上,充分鼓勵學生去大膽想像。如在《我的小天地》的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和創造性,由學生自已獨立設計,然後在小組講出自己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各組再選出代表在班上交流介紹。又如《未來汽車》活動也是如此,學生們想出各種各樣的汽車,有的可以水陸兩用,有的可以飛過障礙物,有的可以在冰上行駛,甚至有的想像到可以飛……盡管學生們想像設計出的社區和汽車,不一定能實現,但他們敢於想像、敢於創新的精神,使學生們變得更聰明、更富有創造力。
三、親身體驗是創新能力的前位
綜合實踐課顧名思義就是實踐,不讓學生去實踐,去親身體驗,就只是有名無實。因此,在《小廚師》活動中,我讓學生定好菜名列出做菜的材料,然後在父母陪伴下負責購買、洗、切、炒、照(寄宿制學校)等。周一上課,學生們把做飯菜過程的照片展示出來,通過演說把自己親身實踐的過程講清楚。那栩栩動聽的語言,彷彿置身於新奇有趣的學習環境中,他們彷彿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大廚師。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設計出多種美食,讓教師和學生觀看。那一盤盤獨具特色的菜,真讓人垂涎欲滴。特別有趣的是,在這次活動中設立三個獎:一個是實踐獎,一個是菜色獎,一個是解說獎。得獎的同學更是高興極了,沒得獎的同學也非常高興,他們決心課後認真學習有關烹調方面的知識,日後再見高低。
四、體驗成功,激發思維,把創新推向高潮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經常獲得成功,可以使孩子振奮精神、情感愉快,在心理上得到滿足,思維活躍,創新能力得到發展。
在《簡易電風扇》製作中,同學們都按照說明書的說明動手去做,陸寬、宋文謙開始製作時,線圈就是轉動不了,後來老師告訴他,線圈的漆包線還沒刮開,通不了電。經這一提示,他們很快做好,線圈不停地轉,他們高興極了,其它同學也為他們獲得成功高興,不少同學圍過去問這問那,很快就做好了。又如《小廚師》中,當他們把做的菜展示出來,並請求老師品嘗,這是讓別人給予他們的肯定。
總之,新課程條件下,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自己已經習慣了的教學方式,有意識地給學生一定機會,讓他們親身體驗學習過程、鼓勵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真正使學生獲得全方位的發展,教師應以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身份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營造出活躍、積極的課堂氣。

Ⅵ 如何在課堂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黃梅教研室推出的初中語文新課堂,定向、自學、答疑、檢測、自信「五環」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予以了靈活的運用,收獲頗豐,科學地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因此,當課程方案一旦確定,課堂教學改革就成了課程改革的重頭戲了。
世紀的教育是全面創新的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也需要教育的創新,創新已成為時代的要求。那麼,語文教師怎樣把創新教育巧妙、有機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中,課堂教學又如何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呢?本文擬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談一下這幾個問題。
1. 變「教師主導」為「師生合作」,創新教學理念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實踐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推動了語文教學的改革。但是許多學生已經習慣了在課堂教學中由教師分析概括講答案,學生很少動腦思考回答問題。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也直線下降。因此,必須把單一的課本知識傳授變成互動式的探究合作學習;把教師一言堂變成師生群言堂;要鼓勵學生多疑、多思、多探討、多合作、多發現。教師對於學生口頭或書面做出的各種答案,只要有道理、合乎邏輯就要給予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鬧出笑話,引起全班鬨堂大笑,教師也應及時對該生積極勇於答題的精神予以充分肯定,同時應批評和引導那些取笑別人的學生。不要在學生第一次發言時就扼殺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此外,語文教學中有許多問題客觀上就存在不同的答案。如我教《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時,我在分析小說中人物形象時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請用你自己的觀點來探討一下魯提轄這個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學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有的說他疾惡如仇;有的說他粗中有細;有的說他慷慨大方;有的說他有勇有謀;有的說他脾氣暴躁……他們爭先恐後地說出了十幾種答案,而且很多學生還能從文章中找出相關的內容加以印證。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這種創造性的發散思維訓練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又鞏固了學生掌握的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另外,語文教學課堂上還要根據學生實際設疑或讓學生互相設疑,啟發學生多思、合作、探討、解疑。又如在《送東陽馬生序》一文的教學中,我充分肯定了作者頑強的學習毅力和勤苦的學習精神以及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的做法,然而學生以發散思維,提出「教師態度不是太嚴厲嗎?」、「現在社會不必要抄書了,生活沒有這么困難了?」、「在老師面前不敢出言,不是懦弱?」等不同觀點。通過這種一題多問,一問多答等方法培養了學生發散思維能力,不僅使學生觸類旁通,學會自主解決各種疑難,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要善於啟發和鼓勵學生思考和回答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更嚴密、全面、深刻、靈活。推而廣之,學生在分析任何事物時,也就都能自覺地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究,以激起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 2. 變「注入式」為「訓練式」,更新教學方法 傳統的語文教法沒有很好地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是注射器,學生是接收容器,最終教學的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語文學科內容比較繁雜,有不少老師滿堂課都在講解,使學生很少有讀、寫、思和講的訓練機會。正如教育專家錢夢龍說的:「注入式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大敵,至今卻沒有絕跡。」教師的教學內容常常由五大塊組成:創作背景、作者簡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些都不利於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也就談不上什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了。由於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沒有注入創新因素,從而導致的結果是:教師一時為圖口舌之快,講得天花亂墜、頭頭是道,而學生往往卻不知所雲。教師對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創新思維訓練則顯得蒼白無力,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更是成了一句空話。所以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教會學生自己能讀,培養語文能力,這是語文老師都在研究、探索的一個重要問題。尋求好教法,向課堂要質量,是我始終較為重視的一個問題。為此,在課堂教學中,嘗試運用「結合訓練」的教法,不但使教師感到易教,而且使學生感到易學、容易接受。如在教《蘇州園林》一課時,首先「結合本課訓練重點」授課,本課訓練重點是:理清文章結構,把握蘇州園林的特徵,體會文章語言的多樣性。先指導學生了解課文說明事物的結構特點。教師首先點明說明文的幾種結構方式,讓學生判斷,明確本文採用總分式結構並劃分文章的結構層次。再從課文中找出蘇州園林的總特點的原文句子,最後研討課文內容。這樣,講究了教法,也讓學生懂得了學法。其次「結合課後練習」 授課,我在教學中,將課後練習分散於教學過程的各環節中,靈活處理。如《蘇州園林》的練習一,這一題讓學生了解課文的整體特點,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具體說明這個特點的。我首先是要學生讀題,並回答從哪一段到哪一段是說明該問題的,二是讓學生用課文原句回答問題。練習二的問題,則是揣摩說明文語言的用法,這一練習有助於學生了解不同詞語的用法,當堂揣摩解決。這種穿針引線的教法,既有利於對詞語、句子的理解,也有益於培養學生仔細閱讀的習慣,也減輕了學生的課外負擔,還激發學習的興趣。
3. 變「傳統」為「電化」,優化教學手段 傳統的教師授課手段一般是「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嘴」。近幾年,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電腦進入了我們的學習生活,電化教學取代了傳統教學,傳統單調的課堂一下子變得生動有趣了。學生們走進了多媒體教室,嘗到了課件教學的甜頭。多媒體教學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彩的畫面、迷人的背景、亮麗的色彩,奇妙的圖形動畫、清晰的教學流程、新奇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探究與創新,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如我教《你一定會聽見的》一文時,首先讓學生聆聽《苗嶺的早晨》樂曲,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用課件投影課文的生字生詞,讓學生朗讀;而後一邊聽讀課文一邊展示美麗的圖畫,投影合作探究問題以及拓展延伸,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探究與創新。總之,一堂課在快樂有趣中結束了。
創新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願學、想學、樂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和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不斷創新、不斷注入活水,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語文素養培養,就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能培養出個性鮮明、情趣高雅、志向高大的新一代中學生。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做好一個」導」字,即導學、導問、導思、導法、導行,做一個學生學習的策劃者、組織者,做一名出色鮮活的導演。學生必須進行大量語言實踐,這是老師講授哪怕是精講所代替不了的,老師要為學生的這種實踐多創造契機、提高效率。當然,新課標下的素質教育是一個全新的系統工程。要尋求一個最優化的教學模式,還有待廣大語文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Ⅶ 2. 簡析實踐教學改革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對於高等學校,應依據學校的定位和社會需要來制定對學生的培養目專標,並據該目標建立學生整體屬素質培養結構框架,理論與實踐教學計劃應該是實現學生素質結構的重要保證。教師在課堂上所傳授的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往往還只是一種精神,必須經過「釀造過程」才能轉化成物質。從某種意義上講,實踐教學環節正是起到了「釀造過程」的作用,起到了將知識轉化成能力的作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就我國目前的國情而言,經濟發展迫切需要一批能將科學技術轉換成生產力的人才,這批人不僅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也要具有創新思想和創新能力。知識經濟時代也正是需要這樣的人才。實踐證明:實踐教學環節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上起著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