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主任培訓校本課程心得
『壹』 求歷史校本課程學習心得
我想要英語的(總不能說每次英語校本課程唱歌唱的難聽的要死吧)。好難找同胞 唉、一起默哀吧。
『貳』 高中上過校本課程的人 知道怎麼寫心得的人。。。請進
成語與高中語文:
吃飯就必須靠筷子,當然不用也可以。但是有筷子之後我們幹嘛不用呢?就像成語一樣,我們要寫一篇文章,需要詞彙,目的是我們的文章更具有觀賞性!更能被讀者理解!學了這門課,我寫文章更得心應手了!!
生物技術實踐:
生物並非理論學的科目,課本讓我知道什麼是生物實踐讓我學會了技術!
物理學史:有很多生活中的知識是物理,我學了物理學史,明白了更多(然後在抄兩句物理幾位名人的語錄還有成就)
古希臘神話傳說: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認為讀古希臘神話,是提我高的文化讓我對外國文化有點了解,這么優秀的文化應當被世人拜讀!
開心一刻口語學習:
英語越來越使用,無論出國與否,當我參加工作後。會與英語直接對話,開心一刻口語不僅讓我學到了英語還讓我知道了學習的樂趣,我對英語越來越感興趣了
希望能寫一篇心得:
大學中,學校的科目讓我知道了我的渺小知識的浩瀚,我會用心學!努力學。。。
樓主,在基礎上多寫幾句吧 你那些書都沒看過。。。。
『叄』 如何做好教務主任工作 詳細
如何做好教務主任工作 如何做好教務主任工作 大榆樹中學尹貴成 教務主任是學校工作的橋梁,教務主任工作是學校工作的中心,如何配合好校長,帶動全校教師有聲有色地開展好教育教學工作,是每個教務主任時時需要考慮的問題,下面就結合自己做教務主任幾年來的教學管理實踐,談談我是如何做好本職工作的。 一、踏踏實實地做好常規性的教學管理。 教務工作是一個整體,包括由開學前的准備到放假後的收尾工作的各個階段。要想有條不紊地做好各個階段的工作,首先要制定切實可行工作計劃。 1、做好開學初的教研工作計劃。 每學期開學初,我們學校都召開領導班子會議,在一起研究本學期各部門的重點工作,然後我圍繞教務處的重點工作,進行周密的思考,制定本學期切實可行的教研工作計劃。接著召開一次全體教師會議。在會議上既要肯定教師在上學期的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又要提出新學期教學工作的要求。具體體現在教師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輔導、課題研究,參加培訓等方面內容。這些要求為教師在常規教學方面提供依據,並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這些要求的提出都是有針對性的,針對教師在上學期工作中的表現及各類檢查中存在的問題而提出的。要求每位教師,結合教務處的教研工作計劃,制定出自己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工作計劃,並把教學工作計劃的制定情況,納入到教師的量化考核之中。 2、做好新一年的招生及編班工作 每年新生入學之前都要對他們進行一次小測試,初步了解學生的智力、知識和行為習慣。根據測試的情況,既要考慮到男女生的均衡分配,還要注意到好、中、差的均衡情況,同時還要考慮到家庭住址的不同搭配,進行合理、公 正的編班。為了不影響正常開學,幾年來,我一直都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在開學前把這項工作做好憑著我們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工作圓滿地完成了這項任務,此時心裡的舒暢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家長看到孩子們一個個都找到了自己的老師,也非常滿意,贊嘆學校的工作穩中有序。 3、做好課程表的編排工作 課程總表是一個學校日常工作和其他各項活動的"指揮調度圖",它對學校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注意課表編排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十分重要。幾年來,我在編排課表時,嚴格執行省課時計劃,既遵循編排的原則,又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認真傾聽廣大教師的意見,盡可能的排出最佳的課表。既要使課表科學、合理,又不能撞車,把科任教師的課表都抄寫下來,發到每位任課教師的手中,其中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可是當看到一開學就能正常授課,沒有因為自己的工作而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時,心裡暗暗地感到欣慰。幾年來,從沒有因為自己工作的拖拉而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 4、做好教師考勤工作 我校教師實行早簽到晚簽退制度,不得代簽,每天教務處定時、不定時查崗2 次,考勤、坐班情況實行周公示,月總結,及時進行獎懲,要想把考勤這項工作做好、讓老師們信服,必須自己本身起表率作用,堅持公平、公正一視同人,無論領導還是教師,不講人情,都一樣對待,把每月考勤的結果進行公示。幾年來,從沒有因為考勤出現問題、讓老師們指指點點。 5、做好檔案的管理工作 教務處的檔案是學校檔案工作的一大塊,要存檔的材料細而全。特別是各項活動的開展,不但要有記錄,還要有紀實性的材料,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做實,不欠債、不拖拉,各項活動的開展不但要有方案,有計劃,總結,還要把紀實性的材料整理好,及時存檔。就不至於在檢查時忙亂,無從下手。對檔案的整理工作付出了太多太多。犧牲了大量的休息時間,把工作拿到家裡完成,不知有多少個不眠的夜晚。可是當我們每次的檢查迎來贊許和掌聲的時候,我們感到無比的高興,又忘記了疲勞。 6、做好教學的常規檢查工作 按常規每月檢查教師教案一次,作業一次,每次檢查的目的,側重不同。開學的第一次檢查,側重於整體備課,單元備課及教學進度的填寫和備課量上。針對第一次檢查存在的問題和值得肯定的地方及時記錄下來,並與教師交流或以批語的形式暗示或召開教師會提出來,大家共同討論解決,第二、三次檢查時可以側重放在課時備課上,看各種欄目填寫及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反思,教學進度等,備課是否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同時應對照上次檢查記錄,看有些教師存在的問題改沒改,改的程度如何,針對存在的問題,組織校本教研活動或進行有針對性的校本培訓。解決教學中實際問題,而對於優秀教案、典型的教學反思,經驗總結要提出表揚,樹立典型,並號召全體教師學習,最後一次教案檢查,就應查一查備課的總節數,與開學初制定的進度表中節數是否吻合,從而對全學期教案檢查作一個全面的總結,分析。做到每次檢查都不流於形式,要有檢查、有指導、有記錄、有反饋、有落實、有跟蹤記實。 作業檢查也是每月檢查一次,重點看作業次數是否足,作業量是否適中,作業面是否干凈,作業內容設計是否有層次,作業批改是否及時規范,作業格式是否整齊、美觀等。每次作業檢查完都要做認真總結,對存在問題的班級的作業與老師,當面交流。或以小字條形式委婉告之,這要講究藝術,語言不要過硬,讓人容易接受。 除此之外,每月還能檢查業務學習筆記一次,看自學的內容是不是與教學緊密相關,每次檢查不僅要看數量、更要看質量,書寫是否認真,並將學習筆記最終檢查的結果與教師的月考核、期末考核相掛勾,進行打分,這樣的考核有據可查,讓人信服。為了使教師之間提供交流學習的機會,我們在期末組織教案、作業、學習筆記展覽,從中選出優秀的給予獎勵,通過這項活動的開展來促進廣大教師更好地開展工作。 7、完善學科競賽制度,組織好各科競賽和月考工作。 對於教學成績的考核繼續實行階段性驗收、測評。實行月考制,月考後,認真進行試卷分析,然後制定幫扶對象,每位教師都要像體育教練指導培訓運動員那樣,來幫扶、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這樣真真正正的提高了差生的成績。每次競賽、月考我都要犧牲大量的休息時間親自出題,常常出題到深夜。 有時都影響了家人的休息,可是自己從來沒有因工作累而抱怨,多年來一直這樣淡泊名利,默默地工作著,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 二、扎實有效地開展好校本教研活動 1、聽評課 教務處的工作千頭萬緒,事務繁雜,瑣碎,但是集中一點就是教學工作。因此,在工作中,我一心一意抓教學,無論每天的工作怎麼忙,我都堅持深入教學第一線聽課。到教師中去,到學生中去,只有深入課堂,才能真真切切地發現問題,了解教師的備課情況,講課特點及業務水平,了解學生參與課堂的教學活動的情況,才能更有效地指導課堂教學。每學期堅持聽課80 余節,有側重,有目地的聽課。(1)、聽了解檢查課,即隨堂課,目的是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2)、聽指導幫助課, 對青年教師採取跟蹤聽課的辦法,一起研究教材,幫助試講,直到他們上路為止。幾年來,我校年輕教師進步很快,特別是孫傑、張海艷、梁素香、張敏娜等青年教師由原來不成形的課到現在有了自己的教學風格,經常承擔市、縣、校三級公開課任務。去年,我校張敏娜老師的綜合實踐課、梁素香老師的科學課都參加了農村小學課堂教學大賽,均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3)、聽有教學經驗的教師的示範課,引路課。聽課後,現場評課,打分,並與講課教師交流,肯定優點,提出今後努力的方向。 2、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是一種很好的教研方式。我校從去年就實行了組備課,還確立和完善了由備課組長負責的集體備課制度,我們雙周進行一次集體備課,以教研組為單位,由備課組長組織,業務領導參加做總結。 集體備課立足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在集體備課時,提出改正意見,進行討論交流,進一步完善教案,然後由主備教師上課,全年組聽課,再坐下來進行教後反思。通過集體備課--上課--聽課--反思。一系列沙龍的研討,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到研討活動中來,增強了教研活動的實效性。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3、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和農遠培訓。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我校十分重視教師信息技術和農遠工程的培訓。利用周三下午業務學習的時間集中組織教師學習,採取理論和實際操作相結合,每天午後放學為自學時間,通過培訓。目前,我校已有80%的教師掌握了信息技術的基本要領,25%的教師獲得了二級信息等級的證書,30%的教師能製作簡單的課件,並在多媒體教室上課,教學效果較好。 農遠資源非常豐富,我們充分借鑒農遠資源的優勢,組織教師分批到電子備課室看成課件光碟。根據自己教學設計的需要,結合學生實際,選擇資源,直接上課,也可以重組,製成課件上課,利用農遠資源上課,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還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4、抓好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必經之路,積極帶領全校教師通過"課題研究"引領教學,"十一五"期間,我校的縣級科研課題是"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的研究"校級科研課題是(1)、"改變備課方式,提高教學成績。"(2)、推廣農遠技術,輔助教師教學活動,並且研究進展情況良好。 鼓勵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不斷地進行思考,提練,創新,抓出特色。我校廣大教師積極撰寫論文,教學經驗材料,讓教師有一個練兵的機會。學習的機會,積累材料的機會,近兩年來,我校獲省級論文二等獎 7 人,三等獎7 人。市級論文一等獎8 人,二等獎2 人,縣級優秀教案13 人,縣優秀教學故事2 篇,教育科研初見成效。 5、做好校本課程開發工作 我們根據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開展校本課程開發工作。《課標》中提出了"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文化的營養"的要求,"階段目標"中更明確要求背誦古今優秀詩文。古詩文教學不僅能提供文學滋養,而且在學詩的同時還學到很多有關歷史、地理等各方面知識,使學生終身受益無窮。學生們通過積累、誦讀、欣賞、理解古詩文活動,掀起了一股誦詩熱潮。 我們配備了校本課程的專職教師,要求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校本課,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教學反思、有學生考勤記錄。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今後,我們將繼續發揚這種精神,揚長避短,把我校的校本課程開展的更好。 三、加強學習,力求上進,不斷充實自己。 "學無止境",昨天的知識水平、工作經驗,已經完成不了新時期的教育教學目標,我本著"活到老學到老"的原則。無論工作多苦,多累,也要擠出時間學習,給自己充電,提高自身的修養,提高管理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便於指導教師開展好各項工作。 由於自己腳踏實地、扎扎實實的工作作風,贏得了領導的信任,教師的支持。幾年來,曾多次被評為縣優秀教師、鎮先進教育工作者。 以上是我幾年來工作中一些實實在在的作法,都是微不足到的。和那些有經驗的老教導主任相比相差甚遠。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以他們為榜樣,虛心向他們學習,做到。 1、大事講原則,小事講感情。 2、以工作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 3、找准自己的位置到位不越位,盡職不越權,補台不拆台。 4、講究工作方法,增強協作精神,多作反思和自我批評。 5、強化服務意識,堅持以人為本,相信教師,尊重教師,服務教師。
『肆』 教育局長在校本教材評審會上的講話稿如何寫
積極創建優秀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建設基地
豐富禪城區教育現代化示範區的內涵
各位尊敬的專家、領導和老師們:
首先,我謹代表禪城區教育局,對省、市領導、專家在百忙中光臨我區,參加校本教研展示活動,指導我區校本教工作,表示熱烈的歡迎,對你們一直以來對禪城區的厚愛,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自2004年我區被省教育廳確立為「廣東省創建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建設基地」以來,已經歷三年時間,在區教科研部門的統籌規劃下,在各位校長和廣大老師們的共同努力,已經初步建立完善了禪城區校本教研製度,建立了一批優秀的校本教研基地學校,總結推廣了的一批校本研究優秀成果;同時通過開展一系列校本培訓與研究,全面提高了我區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了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辦我區校本教研展示活動,目的在於展示我區校本教研的成果,展示我區骨幹教師群體的教學教研風采,同時對我區教師進行一場深層次的校本教研培訓。今天展示的成果「趣味多體套格練字法」,是丘榮泰校長、惠景小學、鐵軍小學的老師們及我區教研員共同努力所取得的,目前在我區乃至周邊地區都產生了不小影響,並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具有很強的本土特色和學校特色,是我區校本教研的一個典型。在本月,我們還安排了實驗學校的「聯教研討」專題展示,十四中的特色校本課程專題展示,南庄三中和南庄小學的「中小學銜接研討」專題展示,張槎小學的校本教研管理特色專題展示活動等等,這些都是學校基於自身的實際需要,由本區老師自行承擔,能夠切實提高本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成果。我們把這些成果展示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給我區學校和教師提供一個交流學習的平台和載體,更進一步地促進我區校本教研的發展。同時,也懇切希望在座的專家和領導們不吝批評指正。
一、所做的工作與取得的成績
三年來,我們在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乘著創建教育強區、創建廣東省教育現代化示範區的東風,努力走「科研興校、教研興校」內涵式發展道路,踐行「教研重心下移,教研陣地前移,教研角色轉移」,大力推進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建設,推進基地學校建設、隊伍建設和活動形式創新。
1、建立健全了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
區教育局先後制定了《關於建立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建設,深入開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意見》和學科《校本教研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校本教研製度,確保了全區創建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基地建設的順利實施。通過制度建設,創造互相關愛,互相幫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學校文化,讓學校不僅成為學生成長的場所,同時也成為教師成就事業,不斷學習和提高的學習型組織;確立了「以問題為載體,以反思為前提,以研究為重心,以引領為支撐,以發展為目標」的校本教研實施方法,把科研、教研及師資培訓等工作整合起來,深入推進新課程的實施。積極倡導「行動研究」這種基本研究方法;努力構建「問題-設計-行動-反思」校本研究組織程序;大力推廣「發現問題-組織團隊-學習准備-設計實施-總結反思」這種校本研究的基本模式;共同實施「敘事研究」這種校本教研成果表述的重要方式。
學校也相應制定了校本教研的系列制度,形成了校本教研的支持體系,確保以校為本教研製度的正常運行。
2、建設了一批優秀基地學校
我們實施了「統一規劃,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的推進策略,加大基地學校建設的力度,初步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基地學校系列:如制度比較完善、管理比較規范的佛山三中、汾江中學、十四中、同濟小學、元甲學校、實驗學校、石灣一小等,具有顯著個性特色的張槎小學、二十五小、惠景小學等,具有農村特色的吉利中學、南庄中心小學、黎沖小學、古灶小學等。各類基地學校都能總結出一套能指導同類學校的經驗,在同類學校中推廣,科學有序地推進全區教本研究工作,很好地發揮了基地學校的示範作用。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將對這批優秀基地學校給予表彰。
3、建立了良好的專業引領體制,推動教師隊伍素質的全面提高
(1)有效地實施了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的專業引領
由於區域的優勢,我區長期與北師大、華南師大、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廣東省教研室、佛山市教研室、教科所等高校、研究機構進行合作,通過項目研究、聘請顧問、專題培訓等形式,吸引一批高層次專家為禪城教育服務。如華師大郭思樂教授等知名專家每學年都到禪城定點學校指導教育工作;何克抗教授帶領的北師大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的「網路環境下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新實驗」課題組指導我區的汾江中學等基地學校順利完成了該課題的實驗與研究工作;從2007年起聘請了北師大著名博士生導師安文鑄教授擔任禪城區教育高級顧問,駐禪定點指導。據統計,平均每年區外專家200多人在我區指導教育教學實驗、開展培訓活動,為我們開展校本研究提供是必要的專業支持。
(2)教科研機構充分發揮了引領作用
禪城區教研室成立了校本研究指導小組,小組成員17人,覆蓋中小學12個學科,每人定點指導一所基地學校,全程參與基地學校教研的策劃、選題、組織、實施、總結工作,動態掌握全區基地學校制度建設情況,這是我區校本教研的一支重要專業支持力量。
區教科所則通過課題指導推動校本教研工作,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在教科研部門的引領下,全區中小學積極進行課題研究,全區共有立項課題429項,其中參與國家層級研究56項,主持參與省部級研究77項,主持市級課題151項,主持區級課題145項,待批課題99項。研究課題都是從學校教育教學面臨的突出問題中選題,從問題到課題,自下而上地形成課題,教師參考積極性高,直接參加研究或設立子課題參與面達到78%。教師通過參與研究,不斷地學習,改進教育教學行為,在提高教育質量的同時,也提高了專業素養。
(3)基地學校建立了配套了師資培訓措施
基地學校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制度建設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佛山市三中、汾江中學、十四中等學校從逐步完善校本學習制度入手,扎扎實實抓好理論學習,定期編印學習資料、學習心得,出版教師案例分析集;二十五小、古灶小學、同濟小學、南庄中心小學等學校從本校實際出發,建立了教師讀書、業務學習、集體備課、集體評課、觀摩研討等多種校本教研的規章制度。規章制度的建立為校本教研的正常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骨幹教師發揮了示範作用
多年來,我區致力於打造一支高水平的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隊伍,引領我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引領校本教研工作。通過「請進來」,我區共引進省級名師1人,骨幹老師66人;通過「送出去」,我區先後選派20名骨幹教師赴加拿大進修,選派200多名校長、教師參加國家級、省級培訓;自選100多名骨幹教師,100多名「教學新秀」,通過「結師徒」、「老帶新」等方式進行培訓。區、市兩級骨幹教師由政府發給崗位津貼,同時承擔指導教學、培養新教師的義務;同濟小學、石灣一小等學校還實行校本名師制度,定期評選校本名師,由學校發給崗位津貼,激勵青年教師奮發有為,積極向上。
4、教研活動創新卓有成效,並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我們從校本教研的內容到形式,都進行了系列的創新,對基地學校進行分類指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研究的典型學校,構建了「研訓一體、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行動研究、學科互動、區域聯動」的充滿生機、廣大老師喜聞樂見的校本教研機制。特色較為顯著的有:
(1)同校同科聯教研討。具有一定規模學校,同學科同年級教師,就一個教學「小問題」,選取同一個教學內容,集體備課,輪流上課,一課一研,不斷改進,打造精品課,教研一體,顯示出強大的優勢。這是由實驗學校、石灣一小等學校首創、已經被多所學校推廣運用的方式。
(2)多校聯教研討。為解決1個教學共同問題,選取一個教學內容,多所學校選派教師代表上課,聯合研討,整合優勢,突破課改中遇到的問題,把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由元甲學校、同濟小學、白燕小學3所學校建立起來的、已經推廣使用的一種校校互動教本教研方式。
(3)幼小、中小聯教研討。為了解決幼小、中小學銜接問題開展的一種聯校研究方式,幼小教師、中小學教師互相聽課,加強溝通,解決銜接問題。石灣中心幼兒園、石灣一小、十四中3所學校和南庄鎮中小學都廣泛開展這項活動。
(4)城鄉互動研討。張槎小學、南庄中心小學等學校為縮小鎮內城鄉學校辦學條件、師資差異開展的一種校際教研活動,中心小學選派骨幹教師到村小學與該校老師上同一課題研究課,村小學選派教師到中心小學上研究課、參加教研活動,使城鎮學校的資源優勢向農村學校輻射,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各種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動,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們的積極性,有效地解決了教學實際問題,也因此催生了一批骨幹教師,和一批優秀成果,如元甲學校、十四中、南庄中心小學、黎沖小學的綜合實踐校本課程,二十五小的龍獅、科普校本課程,石灣一小的陶藝教育等等。
二、進一步深化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基地建設
為了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禪城區創建廣東省首批創建教育現代化示範區,豐富我區基礎教育的內涵,我們要進一步深化此項工作,力爭把我區建成廣東省優秀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基地。
1、加強領導,加強管理
教育督導部門、教科研部門、鎮街教育管理部門、校長要充分認識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要意義,明確職責,加強管理,身體力行推進此項工作。
教育督導機構要開展課程改革的督導評估。區將制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評估標准》,要把校本教研製度建設列為重要內容。
教研室、教科所要加強專業引領的責任,有效整合專業資源,合理組建專業隊伍,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研訓活動,引領學校深入開展校本教研。
鎮(街道)教育行政部門都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加強領導、統籌協調、明確責任,分工合作、認真落實,切實做到統籌管理工作到位,配套制度建設到位,典型推動工作到位。
要落實校長作為校本教研第一責任人制度。校長要切實樹立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把校本教研作為學校工作的大事來抓;要強化責任意識,為教師開展校本教研創造良好的條件;要發揮領導帶頭作用,直接參與校本教研活動,成為校本教研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
2、加強校本教研基地建設
建立示範性基地學校。我們將建立一套校本教研工作的評價標准,對首批的14所基地學校進行評估,找成績也找差距、找問題,對達標的單位進行獎勵,對未達標的單位給予針對性的診斷分析,不斷改進。在評估的基礎上,我們將在首批基地學校中選擇2-3所成績突出的學校作為示範性基地學校,以點帶面,促進全區學校的發展。
建立新的基地學校。從今年5月份開始,我們將開展第二、第三批的基地學校評選與建設工作。要進一步完善校本教研的各項規章制度,區教研室、教科所要注意把各級各類學校成功的校本教研規章制度進行收集匯總,並進一步加工與完善,向全區推廣實施。努力把校本教研作為一項常規工作來進行管理。
要重點扶持薄弱學校校本教研製度建設。要對薄弱學校校本教研製度建設進行統籌安排,落實校際協作、聯片教研、城鄉聯動、送課下鄉等有效措施,促進農村牧區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
3、做好做精一批精品項目,提升區域基礎教育品味
⑴ 創建科技創新教育區域品牌。
⑵ 把規范書寫、情景作文項目做精,改善6萬中小學生書寫狀況,提高寫作水平。
⑶ 開發陶藝、武術、龍獅、剪紙、粵劇等富有地方特色校本課程。
⑷ 以打造「精品課例」為載體,全面開展校本教研,提高全區老師專業素養。
同志們,讓我們發揚求真務實的作風,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點,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以創新實踐為動力,努力探索校本教研的新途徑、新方法,開創我區校本教研工作的新局面,為促進我區中小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做出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
『伍』 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中的作用 哪位朋友可以幫下忙
研究型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指導教師是綜合實踐活動成功實施的基本條件和重要因素。本文結合我校兩年多的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與研究,著重從教師的來源與構成、研究型校本課程開發對教師的挑戰和要求、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研究中的角色變化、教師的指導范圍和任務、教師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等方面論述了指導教師在研究型校本課程開發中的地位與作用。
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並第一次提出小學階段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主,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通過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通過親身實踐體驗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方法,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而這一切的一切,歸根結底靠教師導之以行,化之以能。
我校自2001年5月申報並實施《衣錦小學研究型校本課程開發研究》以來,最初,我們將重點放在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撰寫小論文、活動日記的能力。但是隨著研究的不斷推進,我們越來越感到研究性學習的改革指向是雙重的,除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還將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而且從實踐的過程中看出,教師在活動中的作用舉足輕重,相當關鍵,也比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顯得更加困難。一句話,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關鍵靠教師。
一、教師的來源與構成
教師是研究型校本課程開發實踐中不可缺少的因素。那麼誰來組織領導?誰來擔當實踐活動的指導教師?能否配備專職的教師?哪些人能夠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這是實施校本課程開發綜合實踐活動需要回答的基本問題。
借鑒日本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經驗,採取「教師小隊」的形式構成教師指導組,即所謂的「T-T(Teacher—Team)」制。「T—T」制要求學校不同學科背景或課程背景的教師組成若干個教師指導小組,以教師指導小組面對各自班級的學生。但由於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空間的廣闊性和時間上延續性,光靠少數教師或專職教師承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教師,是難以滿足全體學生開展活動需要的,再者,從教師來說,時間、精力、知識面也是有限的。因此,我校成立了由校長總負責,教科室主任、教導處主任具體分管的領導小組和一支有較高研究水平,有相關課題研究經驗並有時間上保證的骨幹教師隊伍,同時大力宣傳、鼓勵更多的班主任、科任教師共同擔任相關課題學生活動的指導老師,參與一切實踐活動的指導工作。如校園篇中的「衣錦特色」課題分別由我校的音樂老師、體育老師、英語老師、大隊輔導員等組成教師指導小組,再如家鄉篇中的「臨安地理和資源」課題則由低、中、高段的常識老師共同組成教師指導小組。
另外,由於學生的實踐學習需要走出校園,步入社會進行活動,學校還盡可能地充分利用社會教育指導力量,聘請了一部分學生家長、有關領域的專家、校外輔導員,甚至政府官員等方面的人士,作為研究型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指導老師。如「衣錦少年警校」課題組,特聘請了當地公安局巡特警大隊的馬國華、章小波、何向軍等教官擔任指導教師。
二、研究型校本課程開發對教師的挑戰和要求
華東師范大學霍益萍教授曾說過這樣一番話:「解放後,我國已經進行了多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但是沒有一次改革像今天這樣全方位地觸動教師。教師除了要熟悉研究型學習的流程、內容外,還要重新學習很多新的知識,更要深刻地轉變自己的思想觀念,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研究性學習是迄今為止教師面臨的最大挑戰。」
(一)教師失去了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權威和壟斷
長期以來,受「傳道、授業」思想的影響,教師成了知識的佔有者和傳授者,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來源。即使是很差的老師,藉助著他所擁有的知識,他在學生面前依然也是權威,居高臨下,一切由他說了算。但在研究性學習中,這種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學生想要研究的很多問題都超出了老師的專業領域,有的即使在教師專業范圍內,也是平時不關心、不留意的,對於學生將要學習的很多內容,教師幾乎沒有專業知識方面的優勢可言,甚至一竅不通;同時,學生學習內容的開放性使學生的認識領域大為拓展,吸納知識的途徑由單一變為多元,以前是學生跟著教師走,現在是在某些方面教師跟不上學生。如電腦的運用等。由於學生的學習內容大大超出了課堂、教材的范圍,老師們失去了書本和大綱的依託,也就失去了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權威和壟斷,因此,我們的老師在走進教室、走近學生的時候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忐忑不安」。
教師的這種感覺,首先將直接導致師生關系的改變。以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以「師長」自居,有一種師道尊嚴的感覺,習慣了發號施令,學生只有聽的份。但在這門課中,教師只有放下架子,與學生打成一片,方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指導效果。因為這時教師不再是權威,教師的話不一定具有說服力。的確,在研究性學習中,師生之間的界限趨於淡化,教與學的互換日趨頻繁。誰先佔有知識和學問,誰先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誰就首先獲得發言的主動權。教學關系由「我說你聽」變成一起討論,一起商量的新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其次,這種變化讓老師真正開始意識到危機感,意識到「充電」的緊迫性,從而產生了繼續學習、完善自我的強烈願望。我們有一位指導教師在她的心得體會中這樣寫到:「記得第一次召集課題組成員開會,我把自己以『臨安經濟』課題指導老師的身份推出時,心裡就覺得沒底。又有一次,『臨安工業』課題小組的兩位同學在課間攔住了我,問:『老師,這幾天電視里經常說把發展工業園區作為發展臨安工業經濟的突破口,那麼什麼是工業園區?正在建設的工業園區有哪些?』我竟然一個也答不上來,心裡一陣發慌。就在那時,我下了決心:必須趕緊去補補課,而且必須趕在學生前面。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閱讀了《臨安年鑒》、《市政府工作報告》,參觀了萬馬、錦江、天松、華興等龍頭企業,走訪了農業局、工業局、電信局及錢王、臨安等幾家大酒店。雖為之作了很多准備,但還是時時會遇到學生提出的竟想不到的問題,有時面對學生的困惑,卻幫不了一點忙,只能暗暗著急,真有一種失去自信的苦惱。」
是呀,以前認為教小學,拿到大專文憑可以高枕無憂,現在才知道自己的知識結構單一,知識面狹窄,對生活實際問題有如此漠視。
(二)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
以往的教學中,我們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所教學科或自己的專長。基本上是獨立地完成教學工作,基本上可以不和其他學科的教師有業務上的交往。但在研究型的學習活動中,圍繞課題研究,教師指導的內容包括計算機知識、科研方法、各種專業知識、小論文寫作、結題報告撰寫、數據資料整理等方方面面的知識。因此對絕大多數老師而言,很難獨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對學生課題的所有指導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聯合起來對課題小組進行指導。這對教師來講,是一種工作方式的根本改變。他必須與其他同事建立聯系,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他相關學科,從習慣孤芳自賞到學會欣賞其他教師的工作和能力,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合作完成學習指導。在教育學生學會合作的同時,教師首先自己學會合作,這是教師面臨的又一個全方位的、深刻的挑戰。
(三)教師的資歷和能力要求更高了。
在「研究型校本課程開發」實踐活動中,教師光有「傳道、授業、解惑」的能力已遠遠不夠了,還必須具備以下幾方面的技能:
1、規劃與設計的技能;
研究型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寬廣、自由的活動空間,以及廣闊的活動背景。指導教師能夠在這種廣域的課程環境中自主地、自由地、靈活地引導學生選擇活動主題或課題、安排活動過程。這就要求指導教師對研究性學生活動的實施具有較強的規劃能力和設計能力。指導教師要善於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特定的背景和條件,引導學生選擇或自主提出活動項目、活動主題或課題,並合理地制定活動方案,保證研究性學習得以順利有效地實施。
2、組織、管理與協調的能力;
研究型校本課程實踐活動的實施設計的因素相當復雜,它要求指導教師具有較強的組織與協調能力。指導教師要組織和管理好學生,引導學生組成活動小組,並協調學生活動中各部門的關系,通過與相關部門或人員的溝通,為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創設寬松的活動時空,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此外,指導教師還要協調好教師指導小組內指導教師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活動得到有力的領導。
3、探究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性特點要求指導教師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指導教師自己要學會問題探究和問題解決。只有教師具有問題意識、具備探究的能力,才能較好地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指導教師要注重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發展自我的實踐能力。讓教師自身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一道成長。
4、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校本課程開發研究中,學生面對著紛繁復雜的資料或信息。教師要指導學生,自己必須要具備自主獲取信息、主動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指導教師要明確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渠道,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來收集信息。指導教師還要掌握收集和處理信息的方法,學會運用調查、考察、文獻檢索、測量、實驗等不同的方法來收集資料,學會統計、整理、分析資料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指導學生在綜合性學習中收集和處理信息。
三、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研究中的角色變化
研究型校本課程的開發,要求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者到學生課題研究的參與者;從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從僅僅關注教科書到同時關注前沿知識、相關知識及與實踐的聯系;從單純的知識傳授到關心學生的終身發展;從教書型到研究型等等。教師的角色和以往大不相同,概括起來教師在開發校本課程的綜合實踐活動中,他將成為:
1、學生學習的參與者
教師與學生一道參與學習、實踐活動,能夠對學生的個性特長、思想狀況、社會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有利於塑造民主、合作、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以平等的身份主動參與學生的課題研究,是他工作的前提條件。作為參與者,教師的任務就是經常深入學生課題組的活動,了解學生的需求,傾聽學生的需要,做學生的朋友,讓學生認可教師是他們中的一員,願意無拘無束地交談和討論,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教師就可以隨時掌握學生的問題,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同時也正是在參與中,教師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新東西,在參與中學習,在學習中指導。
2、學生學習的指導者
教師的有效指導是綜合實踐活動成功實施的基本條件,但這里的指導與以往學科教學中的指導有很大不同。這種指導要求教師一方面能抓住學生思想的火花,輸送氧氣,讓它能燃燒起來;另一方面則是運用老師的知識積淀、經驗和智慧,給學生一些點撥和啟發,即所謂的「點到為止」,將思考和想像的空間留給學生。從指導內容而言,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在根本上是創設學生發現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從問題情境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探究課題,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探究方式,與學生共同展開探究過程。從指導方式而言,綜合實踐活動倡導團體指導與協同教學。不能把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權只賦予某一學科的教師或班主任或專門從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的教師,而應通過有效的方式將所有教師的智慧集中起來,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協同指導。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性的內在要求。從指導力度而言,不同學段甚至是同一學段的不同年級之間,指導的力度應不同。年級越低,指導的力度越大。
總之,教師既不能「教」綜合實踐活動,也不能推卸指導的責任放任學生,而應把自己的有效指導與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有機結合起來。
3、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促進者。
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活動是分散的、自主管理的。由於學生自控能力的差異會導致各組活動的管理組織和活動質量有較大的不同,由於各組工作側重點的不同而會出現不同的困難、問題,在小組研究中學生還會發生各種意見分歧和情緒波動等等,這就需要教師在指導學生的同時,還要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促進工作。如創設輕松和諧的活動環境,及時組織課題組之間的匯報和交流,一旦發現課題組活動質量有問題要找學生談話,教育學生相互尊重和相互欣賞,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樹立信心,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和持之以恆的積極性等。總之教師不是學生活動的旁觀者,而是要組織、管理學生有序高效地開展實踐活動。
4、共同指導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傳統的教師關系往往是文人相輕,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而研究性學習的出現,教師已不能單獨地駕馭對學生在知識、方法、技術方面的所有指導工作,因此教師要保持他的競爭力,就必須與自己的同事合作。當教師以指導小組一員的身份參與對學生的指導工作時,需要他能夠展示自己的才華,又虛心地學習其他老師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欣賞其他老師並與之通力合作。如我們「經濟」課題組的四位老師經常一起備課,商討實施過程中碰到的一系列問題,研究下一步工作,渴求合作、樂於合作,真正理解了「團結就是力量」的真諦,感受到了文人相親、愉快合作產生的魅力。我們真正體會到積極參加這樣的活動,是教師職業責任心和學術胸懷的體現,不僅有助於教師在合作中提高自身素養,更促進了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協調。
5、校內外多方關系的協調者
研究型校本課程的開發,要求學生的學習活動走出課本、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調查、訪問、參觀等實踐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家長的大力支持,更離不開社會各界的積極配合。因此教師要主動地協調好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分工合作,學校與家長的關系,協調社會有關部門、機構與學生活動的關系,盡力起好紐帶和橋梁作用,為學生開展實踐性學習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課程資源。
6、校內外教育教學資源的開拓者
大多數教師以往所熟悉的主要是教科書和教學參考資料,對除此以外還有哪些資源可以成為教學的素材並用來教育學生則很少關心。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學習內容在時間、空間上的開放,與學生周圍社會和社區的密切聯系,要求尋找、發現和利用更多的教育教學資源。教師是這些教育教學資源和材料的主要發現者和開拓者。在研究型校本課程開發實踐中,我們主要從三方面入手去尋找:一是立足校內,如舞蹈、銅管樂、劍橋少兒英語等特色教育以及衣錦歷史沿革、辦學成就等;二是聯系社區,如家長學校、少年警校、假日小隊等課題研究;三是挖掘鄉土教材,如生態旅遊、家鄉特產(老三寶、新三寶)、臨安名人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常識組黃海燕老師指導的課題組先後開發了《竹趣》、《山核桃》、《臨安一日游》等校本課程受到了專家和領導的一致好評。教師在這方面的努力,反映了教師的開放意識和聯系實際、因地制宜的願望及辦事的能力。
教師上述角色的變化,反映了時代對教師的新要求。一個只會把教科書的內容搬到學生頭腦中的教師顯然已經落伍。以研究性學習為開端,教師將從思想觀念、知識結構、工作方式和行為方式等方面挑戰自己、改變自己和完善自己。從這個意義上說,開發研究型校本課程的實踐是提升教師素質的一個良好契機。
四、教師的指導范圍和任務
在研究型校本課程的開發實踐中,教師的指導任務應貫穿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包括啟動階段課題確定的指導,活動過程中方法的指導,總結交流階段成果展示的指導。
1、在活動的啟動階段,教師首先應針對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基礎及興趣愛好,學生所處的特定的家庭社區背景和自然條件,引導學生確定合理可行的活動主題、項目或課題。針對學生初次選題有一定困難,教師可提供若干有益參考的子課題,供學生選擇。隨著學生能力的不斷發展,教師應逐步放手讓學生自主確定活動項目,活動主題或課題。在學生初步選擇課題後,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論證,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動方案,培養學生的設計、規劃能力。規劃和設計活動方案,也是學生發展的重要過程之一。
2、在活動實施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搜集,也可結合實例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基礎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工具書(如索引、文摘、上網等),使用視聽媒體,做筆記、進行訪談、對資料做整理和分類等方面的技能。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豐富材料,指導學生運用調查、觀察、訪問、測量等方法,要指導學生寫好活動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後進行總結、評價提供依據。同時教師還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活動進展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督促,要組織靈活多樣的交流、研討活動,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幫助他們保持並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對有特殊困難的小組要進行個別輔導,或創設必要條件,或幫助調整研究計劃。此外,還應指導學生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問題,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3、在活動總結階段,教師應指導學生對活動過程中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形成結論,指導學生撰寫活動報告、小論文,並進行不同方式的表達和交流。在總結時,要引導學生著重對活動過程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獲進行總結和反思。
五、教師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研究型校本課程開發,重在過程,強調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強調要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經驗,但不意味著不需要教師的指導,只是對教師的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激發興趣,鼓勵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活動。
研究型校本課程開發實踐活動不是面向少數學生培養特長的活動,而是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活動。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給予每一個學生自主活動和表現自己的機會,鼓勵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活動。
2、教師是組織學生活動,而不是教學生用書或教學生活動。
教師組織活動時可參考一些學材,但更重要的是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特點,因地制宜,創設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活動形式。不要受已有學材的框架的約束,教師對學生的指導要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要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主體。更重視活動的自主性,鼓勵形式多樣性。
3、教師的指導切忌將學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結論。
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會遇到哪些困難,會提出哪些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需要怎樣的指點……針對這些提供信息、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新,而不是將學生的研究引向結論。學生的探究活動可以是多種結論,也可能是沒有結論的。有些活動還可以向縱深方向不斷延伸和擴展,甚至超過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
4、不要用一個尺度去評價所有學生。
本課程重視過程評價,重視評價的發展功能。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有不同興趣和能力水平,如果教師用同一個標准去評價學生或以等級評分的方法去評定學生的表現,就會使一部分學生喪失學習的信心和興趣,達不到評價的發展功能,本課程評價要以鼓勵為主,只要學生在自己的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就應該給予鼓勵。
六、幾點思考
盡管我校研究型校本課程開發的實施已經表明,它對教師既是嚴峻的挑戰也是難得的機遇,它讓教師產生了危機感和緊迫感,但是要讓教師真正能走進研究性學習卻並不那麼容易,有時甚至相當困難。一部分教師持旁觀的態度,有的甚至明確表示反對。這其中除了惰性及一個人在長期生活中形成的習慣方式很難改變等原因外,還有很多這樣那樣的想法。
想法一:搞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和學業檢測沒關系。家長、社會都以學生檢測成績來衡量和評價學校,開設研究性學習,萬一學習成績受影響怎麼辦?
想法二: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反映不出個人的工作表現。班級管理優劣、學習成績好壞,直接反映出教師個人的工作成績,但研究性學習是教師集體指導的結果,即使學生在這方面取得成績也顯示不出教師個人的貢獻,何必那麼積極。
想法三:屬於滿工作量以外的額外負擔。該學習活動沒有專職教師,必然是現任教師兼任。但對這部分工作量的計算,尤其是對起始探索階段教師付出很多勞動後的工作量計算沒有明確的說法,影響教師的積極性。
想法四:不懂科研,無法指導學生。身為教師習慣以傳授知識為主,很少開展科研,即使寫一些論文也是為職稱晉升所逼。而校本課程開發研究要求教師能指導學生開展課題研究,教師感到力不從心,十分因難。
想法五:不熟悉研究性學習的課程流程。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類似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教師所熟悉的學科教學完全不同。許多教師不知道這門課該怎樣進行,在每個環節上自己應該做什麼、怎樣去做。
教師上述想法,有的屬於觀念問題,有的是對能否勝任新課程的擔心,有的涉及配套管理政策,非常准確地反映了教師在研究型校本課程開發中的真實心理。教師的第一個想法不是學校層面能解決的。對第二、第三種想法,一方面需要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策保證,另一方面需要學校層面做一些工作,如制定一些獎懲措施和評價條例,從制度上鼓勵和保證研究性學習的開設。剩下的像老師在知識、能力方面的問題,可通過種種形式,立足本校,開展教師培訓,其次可搭建舞台,讓教師在工作實踐中自己感悟提高,施展才華。再次,學校可加強對教師教學工作的管理,讓教師在研究性學習課程中能到位、負責、投入,使教師與研究型學習的開設同步成長。
隨著國家新課程標准的實施,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設,將是學校事業第二次跨越式發展,從我校研究型校本課程開發實施中我們意識到,教師始終是活動實施的關鍵。沒有教師的指導,再好的課程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對落實活動,提高活動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反之研究型校本課程的開發實踐對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也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和切入口。
參考文獻:
1、《研究性學習實驗與探索》霍益萍廣西教育出版社
2、《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與實踐》郭元祥
3、《綜合實踐活動》
——中央教科所綜合實踐活動課題教師指導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