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校本課程案例
Ⅰ 如何講初中語文校本課程
yixia
Ⅱ 初中語文口語交際中如何設計方案
⊙總體構思
看電視是學生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中學生看電視利弊談》為話題,有利於他們觀點的表達,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課前,教師要指導學生充分做好准備,包括收集資料、組織合作等等。課堂以學生交流為主,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論辯能力;同時,教師要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給予引導,讓學生文明、得體的對話交流,在論辯中學會尊重對手,尊重對方觀點,為今後的人際交往打下良好基礎。
⊙過程設計
【教法學法】
課前的准備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要求學生既發揮個體作用,又要注意小組成員的分工協作。
課堂學習以學生為主體,淡化教師指導的功能。教師主要在這幾個方面發揮作用:為學生提供一個有利於交流與討論的環境,點評學生的表現,強調文明得體、尊重對方的重要性。學生的交流、討論形式:現場采訪、辯論、小品表演等。
【教學流程】
(一)准備
1.教師請四位學生擔任助手。
(1)確定兩位同學擔任辯論會主持人。
(2)主持人負責課外采訪部分家長、老師和社會人士(提供錄音)。
(3)安排兩位同學表演一段小品。
2.學生的准備工作。
(1)了解一下周圍人對此問題的看法,並記錄整理。
(2)收集有關中學生看電視利弊的材料:電視節目的內容及欄目設置;中學生看電視的時間長短;從報刊、雜志、網上等了解專家如何評價中學生看電視的利弊。
(二)導入
學生主持人一: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已進入家家戶戶。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視頻道增多了,電視內容日趨豐富。對於看電視,同學們應該是「情有獨鍾」吧!在生活中,你是否曾因看電視與家長發生不愉快的摩擦,我想請一些同學談一談。
主持人現場采訪。
(三)學生分成正反雙方,展開辯論
正方:中學生看電視利大於弊。
反方:中學生看電視弊大於利。
活動安排:
1.雙方推選四位同學擔任辯手,其他同學助辯。
2.雙方主辯闡述己方觀點。
3.主持人邀請雙方助辯談自己的切身感受。
4.正反方展開論辯。
5.兩位主持人分別概括雙方的主要觀點,然後提出觀點:看電視應該有所選擇。
(1)點擊電腦演示材料。
材料一: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說,在英國,患精神疾病而住院的14歲以下兒童人數已猛增50%,全國學齡兒童已有3%患了嚴重的抑鬱症。專家認為,「電視文化」是造成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西班牙《論壇》周刊說,成千上萬的西班牙兒童是伴隨著兒童電視節目成長起來的,看電視已成為西方兒童除睡眠外的最主要活動。過多觀看電視造成了孩子不喜歡活動、好鬥、詞彙貧乏、心理不平衡、追求消費、學習成績下降等後果。兒童對電視的依附,就像吸毒者對毒品的依賴一樣,靠他們自己的力量無法擺脫。
材料三:俄羅斯《旅伴》雜志說,現在的孩子每到晚上總是急不可待地打開電視機貪婪地觀看,恨不能把所有的電視節目都一口氣吞下去。有些廣告在電視中反復播放,使入了迷的孩子刻骨銘心,那些精煉的措詞,比偉大詩人的詩句對孩子的吸引力還大。廣告竟成了當代的詩歌,現在,中小學生常常摘引的是廣告詞,而不是普希金和萊蒙托夫的詩句。電視廣告濫,孩子受害深。
材料四:在美國,有關專家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看電視過多弊大於利,使人變得被動、懶惰、不愛動腦子,成了「坐巢蜘蛛」、「沙發上的土豆」。一位專家在書中寫道:「在過去30年中,由於過多地看電視,我們連如何去玩都不會了。」兒童受害就更大了。美國研究兒童發育和行為的專家說,如果一個兒童在一周內看的電視節目超過了10個小時,就會限制他(她)的思維活動范圍,影響他(她)與人交流和語言能力,並且缺乏創造性,而美國目前學齡前兒童平均每人每周看電視多達30小時。
(2)播放采訪家長、老師和社會人士的錄音。
(四)觀看小品《這樣看電視》,然後談自己的看法
甲:劉兄,好久不見了!還好嗎?
乙:(戴眼境)你是誰呀?我怎麼看不清楚。
甲:我是……,你不認得我嗎?
乙:噢!你是張兄,你好,你好!這個月我被電視害慘了。
甲:電視,它怎麼害你啊?
乙:這一段時間我迷上了電視,要嘛看武打片,要嘛看恐怖片,弄得失眠、頭昏,這還不說,眼睛也近視了,戴800度的眼鏡還看不清楚,走在大街上還撞了樹。
甲:是嗎?我可不一樣,我幾乎每天都看電視,可好了!我從電視上看到了許多新聞,學到了許多知識,還學了一口流利的英文,要不我講幾句給你聽,怎麼樣?
乙:好啊!
甲:好,那我就獻丑了。Hellow!Iam…….Nicetomeetyou.
乙:不錯,不錯!請問你能學到這么多好東西,我為什麼學不到呢?
甲:你呀,你是瞎子點燈——白費蠟。我看你可能是沒安排好時間,而且沒有選擇好節目,要不你按我的方法試試看吧!
乙:好,一定,一定。
(五)介紹電視節目中自己受益最多、印象最深刻的節目(或模仿或談感受,形式不拘)
(六)教師小結:評價學生課前准備、課堂表現情況
⊙設計亮點
這節口語交際課教學設計方案,較好體現了語文課程標准精神,無論是課前的學習准備,還是課堂交流、討論,都體現了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特點,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交際習慣。
⊙專家點評
本教學設計通過現場采訪、辯論、小品表演等教學程序,極大地豐富了口語交際課的教學內容,引起了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和熱情。課前的資料准備,鍛煉了學生的組織、合作、收集、交際等能力。課堂的交流、討論、表演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思辯能力。
(選自《新課標初中語文教學設計(配語文版) 九年級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目前,初中語文教學普遍存在著忽視口語教學的現象,教學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注重考試成績,忽視學生聽說等口語能力,農村初中更為突出。目前,農村初中學生在聽說上,存在著較多的問題:有的聽話不專心,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的表述事情時,說不清楚,或羅嗦沒有條理;有的朗讀文章時,破句,平淡,沒有感情;有的聲音不響亮,讓人無法聽清要領。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與當前農村初中的語文的教學實際是密不可分的,縱觀當前農村初中的語文的教學實際,對學生「口語交際」的教學似有若無,甚至沒有,主要表現以下方面:
1、語文教學實際中,教者重學生的考試成績,重課堂知識的傳授,有意或無意中忽視了學生的口語教學。
2、語文教師的的朗讀水平也參差不齊,教師在實際操作中,對學生缺乏正確、有效的示範作用。
3、各種級別的語文考試中,對學生的口語交際都缺乏科學、合理的考查形式,這種考試導向就造成了「重成績,輕口語」的現象。
4、學生對考試成績同樣看重,認為只要考試成績高,就是學好了語文,這種片面的認識導致學生對口語交際不夠重視。
5、目前現行的由洪宗禮主編的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也有對學生口語訓練的內容,而教者大都視而不見,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7、另外,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資源貧乏,一些課文中的精美文章都沒有配備朗讀資料,學生沒有高質量的朗讀資源的熏陶。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著力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理論依據:
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不僅體現出「以生為本、學生主體」的教育思想,對學生負責,對學生的將來負責,同時也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國家教育部、教材編寫者對此也有強制性的要求,把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明確地寫進新課改及各種初中語文教材當中。
具體說來,表現在:
1、國家政策指向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需要。這次課程改革的實質,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次學習方式的革命。為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語文新課程標准》對九年義務教育的口語教學的總目標是:「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而對七到九年級的具體要求是:「1.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2.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說話觀點和意圖。3.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4.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5.在交流過程中,能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6.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准確、突出要點。7.能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8.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能聽出討論的焦點,並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
-
2、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由於我們的教育長期受傳統教育思想束縛,對人的價值、人的地位、人的發展的問題的重視是不夠的。在教育過程中,僅僅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對象和客體,把學生當作考高分的工具,忽視學生主體性的培養和發揮,使學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縛,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由此可見開展語文聽說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能促進學生的主動性發展。
3、「農村初中學生語文口語能力」設計方案是以「雙軌並行,內外溝通,課文示範,全面評估」和十六字綱的教學思路為核心的。「雙軌並行」即語文課堂教學和語文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課文示範即將課本作為範例來引導學生讀寫和做人。全面評估即要對學生進行聽、說、書、寫、讀、做、學習興趣、自學習慣、創新意識進行全面考核。
4、洪宗禮主編的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也明確編排了初一至初三的「口語交際」訓練的內容,這是訓練學生聽說能力的直接依據。而且在其第六冊後面還附有「社會交際常用詞語」,目的都是幫助學生能掌握基本的交際語言,並能自覺的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從而培養其口語交際能力。這套教材所安排的口語交際內容分別是:
第一冊:①堅持說普通話。②說話要文明,有修養;聽話要有有耐心,有禮貌。③問話要明確,答話要簡明具體。④准確、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心情。
第二冊:①與人交談注意對象和場合,用語恰當。②看電視聽廣播,能抓住中心。③具體生動地講述見聞。④說話尊重對方,增進理解。
第三冊:①當眾發表意見,態度要自然。②與人交談要專注地傾聽別人講話。③說話要注意語句連貫,條理清楚。
第四冊:①編演課本劇。②介紹某種商品,能吸引顧客。③討論發言,圍繞話題,簡潔明了。
第五冊:①正確辨析講話者的語意。②說話簡要有針對性。③聽讀議論性的文章,能聽出作者的觀點和理由。
第六冊:①扣住話題發表意見,觀點清楚。②科幻故事交流。
這套教材的編排內容,其訓練目標是由低到高,由易到難,逐步提高的,從而為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提供了科學而合理的依據。
三、研究目標
1、聽話能力
採用序列式訓練,即緊扣教材單元中的訓練重點。如初一第一學期主要培養學生學會聽一篇文章講了哪件事,有哪幾個主要人物,用文章中的事與人的對學生進行美感教育;第二學期主要培養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能把握記敘文的六要素,欣賞文質兼美的文章,培養學生的賞析能力。初二第一學繼續培養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把握記敘文的要素外,還注重會用比較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情節的能力;第二學期培養學生如何將一件物品、一個建築物有條理地介紹清楚,或者在聽別人介紹時知道使用哪些說明方法。初三年級注重訓練學生聽議論文的能力和欣賞美文時文的能力。
2、說話能力
利用上課前兩分鍾進行課前說話訓練。初一階段:請每一位學生輪流介紹一篇優秀文章或一部書籍,其他學生記錄聽到的文章題目或書籍名、介紹人。初二階段:在初一的基礎上增加記錄所聽到的喜歡的句子或片段。初三階段:開始訓練學生快速構思、成文——口頭作文。
課題總的研究目標是:以服務於語文課程實施為宗旨,圍繞初中語文聽說能力的提高為對象,構建初中語文聽說能力的最佳平台,力爭使其具有創新性、可持續性和推廣價值。最終研究成果形式:校本教材、實驗報告、實驗專輯。
具體目標是:
1.運用教育科學和語文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在初中語文聽說的現象與問題進行研究,探索和認識初中語文聽說內在規律及本質特點,推動初中語文聽說的改革與發展,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發展,進一步提高語文教育質量。
2.通過對初中語文聽說研究,探究提高初中語文聽說能力的最佳途徑,探索並構建初中語文聽說培養及考查教學體系(目標、方法和基本模式)。
3.通過初中語文聽說教學模式的研究,凝聚並帶動一批科研型的教師,在教育科研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提高教師素質。
4.為提高初中學生的聽說能力,提供切實可行的各種模式和優秀的教學案例及可資借鑒的經驗。
四、擬採取的研究方法
1.採取「教育調查法」:採用事實調查和征詢意見調查,有時也將採用綜合調查和專題調查的方法,對初中語文聽說現象和情況進行調查了解。
2.採取「行動研究法」:根據課題的內容,課題組成員邊學習、邊實踐、邊研究。整個課題的研究過程有行動,有研究,在行動中研究,使行動過程成為研究過程。「行動研究法」包括計劃、實施、觀察、和反思四個相互依賴的基本環節。計劃是行動研究的第一個環節。實施是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具體地貫徹行動計劃。觀察即收集研究的資料,監察行動的全過程。反思就是對行動效果進行思考,並在此基礎上計劃下一步的行動。
3.採取「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的案例實錄,進行研究分析並進行案例反思。
五、主要研究內容
初中語文聽說教學模式研究,旨在轉變「輕聽說」的現象,探索語文課程中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科學方式,著力把學生的口語活動與知識學習相結合,以體現語文實踐性、工具性的目的,並做出以此為特徵的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教學案例、論文、實驗報告等成果。
子課題:
①實施「初中語文聽說」的方法與途徑探究。
②語文聽說活動與讀寫的結合
③語文聽說與社會生活綜合
④怎樣做好演講
⑤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初中語文聽說」探究
⑥「初中語文聽說」中的學生多元智能的開發和培養
⑦「初中語文聽說」中的學生主體性的培養
⑧「初中語文聽說」中的評價問題
⑨基於校本課程開發的「初中語文聽說」課程內容
⑩「初中語文聽說教學模式」的案例研究
六、實驗研究實施步驟:
2005年1月-2005年7月(第一階段)
①問題診斷,需求分析
②課題申報和論證
③有關教育理論和科研方法的學習培訓
④實驗報告及各子課題的論證和任務落實
⑤開題
⑥成果名稱及其形式:各子課題的實驗方案、實施方案、課例、案例、論文
2005年9月一2006年7月(第一階段)
①問題診斷,需求分析。
②每學期制定研究計劃,及期末工作總結。
③圍繞課題開展各類研究活動
④編寫教材、實驗專輯、組織研討活動。
⑤實驗階段性總結
⑥實驗觀摩及階段性實驗經驗交流會
⑦成果名稱及其形式:實驗報告、階段性總結、課例、案例、論文匯總、形成性評方案等。
2006年9月一2007年7月 (第三階段)
①處理數據資料,整理研究成果。
②召開經驗交流會,成果展示會。
③撰寫研究報告
④結題鑒定
⑤總結推廣。
⑥成果名稱及其形式:編寫或出版教材、編輯實驗專輯、組織研討活動,推廣成功的經驗和做法。
Ⅲ 幫我做一份初中校本課程
————中學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一、 設計背景 隨著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學校課程多樣化和個性化呼聲日益強烈,教育的均衡化與優質化已成為基礎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第六條中明確提出:「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在課時計劃中也明確規定:「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占課時總比例的10%~12%。」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校本課程開發已經成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發展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著課程權利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會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為了全面實施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進一步搞好課題研究工作,根據課改精神,編制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 指導思想 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從我校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出發,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和開發新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專家、領導與家長共同開發的原則開發具有龍實中特色的校本課程,以體現個體差異,全面育人的開發宗旨,為學生提供品德形成與人格發展、潛能開發與認知發展、身體與心理發展、藝術審美、綜合實踐等方面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發展。 三、 開發目標 1、學校層面目標: ①、建立起規范和完善的龍灣區實驗中學課程體系; 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管理方法; ③、打造出學校的校本品牌課程和特色課程。 2、教師層面目標: 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確的課程觀的教師隊伍; ②、培養一批具有課程開發能力的綜合性人才隊伍; ③、 3、學生層面目標: ①、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學生獨立自信; ②、讓學生掌握某項技能,學會探究,使學生善於思考,敢於實踐; ③、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格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環境。 四、 開發原則 1、主體性原則:以學校為主體,自主開發和發展的課程,應充分體現學校特色;體現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體現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導。 2、自願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願,限定選修與自主選修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充分發掘學校現有和將要擁有的課程資源。 5、實效性原則:校本課程開發中,學校不強調每門課程都必須有絕對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強調對學生有啟發性,學有所思,注意結果的有效性、針對性。 五、 課程結構與門類 (一) 課程結構 根據課改精神,學校將全部課程整合為基礎性課程(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兩大類。校本課程分為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 1、基礎性課程 基礎性課程由國家、地方統一開發並組織實施,強調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學習領域體現共同要求的學科課程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和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地方課程等學科,是全體學生必修的課程。 2、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學校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學生現狀以及學生、學校、社會未來發展的要求所開發的各種在本校實施的課程。它由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兩部分組成。 (1)、限定選修課程由基礎性課程延伸的學科拓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各類專題教育組成。是學生限定選擇修習的課程。 (2)、自主選修課程由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學科課程與活動組成,是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 (二)校本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開發,採取篩選、改編已有的課程,或者新編校本課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將本地區、校內外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融入學科課程之中,通過改編、補充、拓展和新編等方式開發校本課程。教育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三個方面。本地區的社會資源包括三大塊,即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社會發展;學校資源包括校園環境、教師特點、學生特長;家庭資源包括家長特長、家庭特點、家庭環境等。這些內容可以是綜合的,也可以是主題性的。開發內容分為以下七大類。 1、科學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無線電測向、電子製作、電腦網路、天文地理觀測、軟體製作、能源環保、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雙語綜合、科學實驗等。 2、人文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古典文學名著賞析、尋根、現代文閱讀鑒賞與分析、美在文學中、中國民俗文化選講等。 3、藝術類課程 內容選擇:文學、電影、電視欣賞、中西方美術欣賞、歌舞、樂器、陶藝、書法、繪畫等。 4、身心健康類課程 內容選擇:定向越野、武術、田徑、體操、球類、棋類、心理訓練、心理輔導與咨詢等。 5、學習生活技能類課程 內容選擇:植物栽培、插花、交際禮儀、時裝設計、家政服務、攝影攝像等。 6、文化活動與專題教育類 內容選擇:四季八節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社團活動、環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7、綜合實踐類課程 內容選擇: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青年志願者、參觀、考察等。 六、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1、校本教材以活動形式為主,資料袋形式為輔,不統一要求編寫系統性的知識冊,教師可以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1)自編教材;(2)選編教材;(3)選用優秀教材;(4)拓寬現有教材。 2、校本教材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內容組織要強化活動設計和實踐應用,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材內容應盡力圖文並茂,並通過簡要案例、對比分析、邏輯演繹等手段,促進學生理解內容。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3、教材編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開發適合學生特點的電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電子視聽教材以及網路課程資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材。關注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材內容的互動性和生成性。教材編制要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所具有的教育資源 附:校本教材評審表 教材編著評審表 教材名稱 類型 編著人 總字數 頁數 適用年級 課時總數 學生要求 類別 項目 佔全書比例% 特色特點簡介(字左右) 自 評 自己撰寫內容 網上下載內容 參照同類著作 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意見: 簽名: 年 月 日 七、課程的實施與管理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1、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主任:1人 副主任:2人 委員:由專家、校長、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社區代表等若幹人組成。 主要職責:選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教材;審議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大決策;負責制訂校本課程開發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項制度;檢查與督導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執行情況等。 2、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長:校長 副組長:分管副校長 成員:各科室主任、各學科教研組長、學科骨幹教師。 主要職責:統籌規劃學校的校本課程;制定保證校本課程實施的相關制度;組織教師的培訓: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管理;審議、評價校本教材。 3、教務處職責: (1)開展學生選課指導,負責指導學生選擇科目; (2)提供課程菜單、課程介紹、課程表及教學常規與過程管理等工作; (3)建立校本課程學生檔案,負責學生學習評價的組織與統計。 4、教科室職責: (1)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組織教師申報課程; (2)組織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對申報的課程進行評審,做出評價意見; (3)建立校本課程授課教師檔案,負責教師的教學評價。 5、教研組長職責: (1) 組織落實本組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申報與實施工作。 (2) 召集組員定期研討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確定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案。 (3) 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6、授課教師職責: (1)撰寫《課程綱要》,編寫校本教材; (2)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務處隨機聽課、測評; (3)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4)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5)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6)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二)校本課程的實施 1、課時設置:每周設2-3課時校本課程。 2、限定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3、自主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校本課程開發的特殊性決定課程評價的特殊性。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校的自主權,這就決定課程評價必然是一種內部評價;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是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特色的突顯,這就決定了評價的多元性;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性,決定課程評價的過程性。校本課程的評價著眼於學生的個性與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要從指導思想,師生參與程度,創造性的發揮學校辦學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對校本課程和學生發展進行評價。 1、評價中的「三堅持」與「三原則」 「三堅持」: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堅持評價內容的多維化;逐步建立電子化學生成長記錄冊,側重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力、個性等方面的分析性、發展性評價,同時要逐步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三原則」:即「參與性原則」、「過程性原則」、「激勵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注重學生親身參與和學生全員參與,強調課時計劃規定的課時活動量的參與情況和參與態度的考核。同時重視學生自我評價並自覺參與評價。 過程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要特別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和實踐體驗,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並且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 激勵性原則: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勤於實踐,勇於創新,不斷促進學力發展。 2、校本課程評價的三個方面 為了保證校本課程的開發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張揚學生的個性,彰顯學校審美育人的辦學特色,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課程綱要(教材)、課程實施、學生學業成績。 課程綱要評價的要素主要有:課程目標是否符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目標是否明確清楚;課程內容的選擇是否合適,所需的課程資源是否能夠有效收取,內容的設計是否具體有彈性;課程組織是否恰當,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等。 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主要包括:教學的准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的評價。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閱資料、問卷、座談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並歸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座談的結果,從而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生學業成績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績作出評價,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用『優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三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活動等形式展示,成績記入成長檔案中。」 評價的形式多樣,一般可採取以下「四結合」的形式,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學習活動表現,平時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和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2、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3、制定校本課程開發獎勵機制,確保經費的及時劃撥, 4、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功能室和校園網站建設,為校本課程實施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 5、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保障。利用網路等各種載體大力宣傳校本課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社區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Ⅳ 語文校本課程,語文校本課程資源,語文課程資源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語文校本課程。是由學校自己確定的課程,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對應。
語文校本課程資源。是由很多東西組成的,每一個科目的資料都與其有關聯。
語文課程資源。就是在校本課程中要應用的東西。
語文校本課程從語文校本課程資源得來。
語文課程資源從很多資料得來,但最終會應用在語文校本課程。
Ⅳ 初中的校本課程怎麼寫急!最好有樣子看
————中學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一、 設計背景
隨著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學校課程多樣化和個性化呼聲日益強烈,教育的均衡化與優質化已成為基礎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第六條中明確提出:「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在課時計劃中也明確規定:「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占課時總比例的10%~12%。」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校本課程開發已經成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發展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著課程權利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會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為了全面實施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進一步搞好課題研究工作,根據課改精神,編制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 指導思想
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從我校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出發,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和開發新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專家、領導與家長共同開發的原則開發具有龍實中特色的校本課程,以體現個體差異,全面育人的開發宗旨,為學生提供品德形成與人格發展、潛能開發與認知發展、身體與心理發展、藝術審美、綜合實踐等方面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發展。
三、 開發目標
1、學校層面目標:
①、建立起規范和完善的龍灣區實驗中學課程體系;
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管理方法;
③、打造出學校的校本品牌課程和特色課程。
2、教師層面目標:
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確的課程觀的教師隊伍;
②、培養一批具有課程開發能力的綜合性人才隊伍;
③、
3、學生層面目標:
①、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學生獨立自信;
②、讓學生掌握某項技能,學會探究,使學生善於思考,敢於實踐;
③、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格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環境。
四、 開發原則
1、主體性原則:以學校為主體,自主開發和發展的課程,應充分體現學校特色;體現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體現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導。
2、自願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願,限定選修與自主選修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充分發掘學校現有和將要擁有的課程資源。
5、實效性原則:校本課程開發中,學校不強調每門課程都必須有絕對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強調對學生有啟發性,學有所思,注意結果的有效性、針對性。
五、 課程結構與門類
(一) 課程結構
根據課改精神,學校將全部課程整合為基礎性課程(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兩大類。校本課程分為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
1、基礎性課程
基礎性課程由國家、地方統一開發並組織實施,強調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學習領域體現共同要求的學科課程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和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地方課程等學科,是全體學生必修的課程。
2、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學校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學生現狀以及學生、學校、社會未來發展的要求所開發的各種在本校實施的課程。它由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兩部分組成。
(1)、限定選修課程由基礎性課程延伸的學科拓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各類專題教育組成。是學生限定選擇修習的課程。
(2)、自主選修課程由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學科課程與活動組成,是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
(二)校本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開發,採取篩選、改編已有的課程,或者新編校本課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將本地區、校內外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融入學科課程之中,通過改編、補充、拓展和新編等方式開發校本課程。教育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三個方面。本地區的社會資源包括三大塊,即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社會發展;學校資源包括校園環境、教師特點、學生特長;家庭資源包括家長特長、家庭特點、家庭環境等。這些內容可以是綜合的,也可以是主題性的。開發內容分為以下七大類。
1、科學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無線電測向、電子製作、電腦網路、天文地理觀測、軟體製作、能源環保、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雙語綜合、科學實驗等。
2、人文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古典文學名著賞析、尋根、現代文閱讀鑒賞與分析、美在文學中、中國民俗文化選講等。
3、藝術類課程
內容選擇:文學、電影、電視欣賞、中西方美術欣賞、歌舞、樂器、陶藝、書法、繪畫等。
4、身心健康類課程
內容選擇:定向越野、武術、田徑、體操、球類、棋類、心理訓練、心理輔導與咨詢等。
5、學習生活技能類課程
內容選擇:植物栽培、插花、交際禮儀、時裝設計、家政服務、攝影攝像等。
6、文化活動與專題教育類
內容選擇:四季八節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社團活動、環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7、綜合實踐類課程
內容選擇: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青年志願者、參觀、考察等。
六、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1、校本教材以活動形式為主,資料袋形式為輔,不統一要求編寫系統性的知識冊,教師可以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1)自編教材;(2)選編教材;(3)選用優秀教材;(4)拓寬現有教材。
2、校本教材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內容組織要強化活動設計和實踐應用,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材內容應盡力圖文並茂,並通過簡要案例、對比分析、邏輯演繹等手段,促進學生理解內容。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3、教材編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開發適合學生特點的電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電子視聽教材以及網路課程資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材。關注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材內容的互動性和生成性。教材編制要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所具有的教育資源
附:校本教材評審表
教材編著評審表
教材名稱 類型
編著人 總字數 頁數 適用年級
課時總數 學生要求
類別 項目 佔全書比例% 特色特點簡介(字左右)
自
評 自己撰寫內容
網上下載內容
參照同類著作
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意見:
簽名:
年 月 日
七、課程的實施與管理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1、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主 任:1人
副主任:2人
委 員:由專家、校長、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社區代表等若幹人組成。
主要職責:選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教材;審議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大決策;負責制訂校本課程開發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項制度;檢查與督導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執行情況等。
2、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 長:校長
副組長:分管副校長
成 員:各科室主任、各學科教研組長、學科骨幹教師。
主要職責:統籌規劃學校的校本課程;制定保證校本課程實施的相關制度;組織教師的培訓: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管理;審議、評價校本教材。
3、教務處職責:
(1)開展學生選課指導,負責指導學生選擇科目;
(2)提供課程菜單、課程介紹、課程表及教學常規與過程管理等工作;
(3)建立校本課程學生檔案,負責學生學習評價的組織與統計。
4、教科室職責:
(1)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組織教師申報課程;
(2)組織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對申報的課程進行評審,做出評價意見;
(3)建立校本課程授課教師檔案,負責教師的教學評價。
5、教研組長職責:
(1) 組織落實本組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申報與實施工作。
(2) 召集組員定期研討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確定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案。
(3) 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6、授課教師職責:
(1)撰寫《課程綱要》,編寫校本教材;
(2)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務處隨機聽課、測評;
(3)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4)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5)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6)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二)校本課程的實施
1、課時設置:每周設2-3課時校本課程。
2、限定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3、自主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校本課程開發的特殊性決定課程評價的特殊性。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校的自主權,這就決定課程評價必然是一種內部評價;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是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特色的突顯,這就決定了評價的多元性;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性,決定課程評價的過程性。校本課程的評價著眼於學生的個性與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要從指導思想,師生參與程度,創造性的發揮學校辦學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對校本課程和學生發展進行評價。
1、評價中的「三堅持」與「三原則」
「三堅持」: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堅持評價內容的多維化;逐步建立電子化學生成長記錄冊,側重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力、個性等方面的分析性、發展性評價,同時要逐步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三原則」:即「參與性原則」、「過程性原則」、「激勵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注重學生親身參與和學生全員參與,強調課時計劃規定的課時活動量的參與情況和參與態度的考核。同時重視學生自我評價並自覺參與評價。
過程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要特別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和實踐體驗,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並且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
激勵性原則: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勤於實踐,勇於創新,不斷促進學力發展。
2、校本課程評價的三個方面
為了保證校本課程的開發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張揚學生的個性,彰顯學校審美育人的辦學特色,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課程綱要(教材)、課程實施、學生學業成績。
課程綱要評價的要素主要有:課程目標是否符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目標是否明確清楚;課程內容的選擇是否合適,所需的課程資源是否能夠有效收取,內容的設計是否具體有彈性;課程組織是否恰當,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等。
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主要包括:教學的准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的評價。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閱資料、問卷、座談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並歸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座談的結果,從而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生學業成績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績作出評價,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用『優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三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活動等形式展示,成績記入成長檔案中。」
評價的形式多樣,一般可採取以下「四結合」的形式,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學習活動表現,平時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和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2、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3、制定校本課程開發獎勵機制,確保經費的及時劃撥,
4、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功能室和校園網站建設,為校本課程實施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
5、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保障。利用網路等各種載體大力宣傳校本課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社區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Ⅵ 初中語文校本課程有哪些好題目
校本課程的四個突出特徵:(1)實踐性:校本課程大多屬於實踐性課程,而不屬於學科類課程。它不以系統知識為基本內容,也不以讀書、聽講為主要學習方式,而是圍繞學生需要研討和解決的問題來組織具有多樣性、動態性的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調查研究、討論探究等活動中進行生動活潑的學習。校本課程在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行為的充分發展的過程中,把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交往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發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重點。所以,它強調學生應在活動中學,注重直接體驗和經驗積累,反對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顯然,實踐性是校本課程最本質的特徵。(2)探索性。校本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理念。各門校本課程應是圍繞一系列重要問題或挑戰性任務而編排學習內容、安排學習活動的,學生便按照一系列課題或主題參加學習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收集書面材料和實際材料,進而通過自 己的思考、操作以及與同伴的討論去解決問題或提交作品。各個課題或主題的答案多為實際答案(即拿出各種作品),也有認識性答案。有些課題或主題有多個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有理、操作有據,就可獲得優良的成績。(3)綜合性。各門校本課程的內容是圍繞一個一個主題或課題而從多種學科和多種現代媒體中收集組織的。這種綜合性內容不受學科知識體系的束縛,因而有助於多種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多種能力的均衡發展。(4)以學生為主體。各門校本課程的構建都把學生的發展置於中心地位。首先,以學生的特別需要為出發點,注重學生潛能的開發和學生情感的提升。其次,各門校本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學習活動的安排都給學生的主動參與留下一些空間,創造一些條件,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提出問題、收集材料、操作思考、作出結論或提交作品
Ⅶ 校本課程開發故事
校本課程開發故事
青龍縣婁丈子初級中學 王旭飛
2008年9月20日,婁丈子中學書法教室里座無虛席,除了我和40名書法興趣小組學生,還有本地民間書法藝術家、校領導、教師等多人。原來,校本課程書法已到了展示成果的階段。那精緻的作品,讓老師和校領導看到了書法特色教育的發展潛力和發展前途,同時也明白了學生才是真正的學習主人……在成功地完成這一課程的開發後,驀然回首,這其間發生的一切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偶然——抓住成功的契機
當「偶然」出現時,只要你緊緊在抓住它,那麼一定會產生許多必然,如牛頓萬有引力的發現、居里夫人成為「鐳的母親」……一次偶然的經歷,揭開了「硬筆書法」課程開發的序幕。我有一個愛好,那就是書法藝術。教學之餘喜歡舞文弄墨,每當我完成一幅幅書法作品的時候,在心裡總會有說不出的喜悅。一次我正在臨習碑帖,有一個字我怎麼也把握不好間架結構,正在思考其中的奧秘。「老師,你寫的太好了,要是我也能把字寫得那麼漂亮該多好啊!」這突如其來的聲音把我嚇了一跳,原來是有一位學生向我請教學習上的問題來了。我放下手中的筆,認真給他講解了起來。等這位同學走後,我耳邊一直想起他那句話,「老師,你寫的太好了,要是我也能把字寫得那麼漂亮該多好啊」,我們為什麼不成立書法興趣小組,把我知曉的一些書法技能傳授給我的學生呢?於是,我找到學校領導說明了來意之後,校領導很感興趣,最後經過幾次討論之後,學校決定成立婁丈子鄉中學書法興趣小組。
二、委屈——經歷成功的磨礪。
硬筆書法課程的開發如火如荼地展開了,學生們和我一樣沉浸在忙碌的喜悅中,然而,一盆盆冷水卻無情地潑向了我和學生。
那是一個星期五下午書法興趣小組活動課時間,我正在給學生們講述中國的書法史,教室外面響起了敲門聲,打開門一看是本校的一位語文老師,他把我叫到外面對我說:「王老師,有點事想和你說,學生學習書法是好事,但是你也應該考慮一下我門主科老師的感受,學生學好文化課才是真的!你明白嗎?」聽了這番話,我心裡猶如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個滋味,眼淚不禁在眼眶裡打了轉。可當我看到學生們失望的神情時,心裡頓時一驚:今天是第一次小組活動時間,可不能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呀!我借著轉身的機會,悄悄地收回了眼淚,笑著說:「這位老師是怕我們大家耽誤學習,所以才不贊成我們學書法的。那大家說說我們能處理好學書法和學文化課兩者之間的關系嗎?」「能!」「那我們應該怎麼辦?」「把時間補回來,回家我找同學給我補習!老師你放心吧」學生們信心滿滿的,我也由陰轉睛了。幾天後,有好幾位老師找到我,他們直接或間接地提出了對書法興趣小組活動的不滿,希望我停下書法興趣小組活動,學生的學習成績搞上去才是最主要的。
那一天,我回到家中,覺得身上的擔子有多重,我對自己說,旭飛,你可要對得起學生,你一定要做出個樣子給老師和家長們看看。
三、團結——開啟成功的鑰匙
1.無悔的選擇
面對部分主科教師的不滿,面對升學的壓力,我不免在心裡打起了退堂鼓:放棄吧?老師的任務主要教學,畢業考拿不出成績,我怎麼向家長匯報?怎麼對得起學生?
又是星期五的下午,我組織了一次小組會,主題是「訣擇」。我把自己遇到的困難告訴了學生。然後問學生:「我們該怎麼辦?」在靜寂片刻後,有位男生站起來講了個故事:「600多年前蘇格蘭有個國王叫布魯斯,在英軍入侵時率部抵抗,但由於寡不敵眾,一連進行了六次大的戰斗,都失敗了。正當布魯斯絕望時,他看到雨中一個蜘蛛一次又一次的結網,失敗了再結,終於在第七次時成功了。布魯斯受到了鼓舞,領導勇敢的蘇格蘭人民投入了新的戰斗」。講完故事,他走上講台對我說:「王老師,別忘了,這故事是您講給我聽的!」是的,記得那次他考試考砸了,情緒低落,我就是用這個故事使他重拾信心的,想不到他竟用這故事來教育我。我有些慚愧,自己還不如這些學生勇敢!這時他走上講台說:「同學們,如果你不想放棄,請把手舉得高高的!」說完帶頭舉起了手。這時40隻手齊刷刷地舉著,40雙眼睛齊刷刷地望著我。我心潮澎湃,面對這樣的學生,我還有別的選擇嗎?我緩緩地伸起了手。有個女生跑上來帶頭唱起:「……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2.披荊斬棘
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我琢磨了好幾個晚上,也和各小組組長商量了幾次,終於決定實施「說服」的策略,做好主科老師工作,爭取其他老師的理解。學生們分頭行動,找到個別對活動不滿的家長,分析開設校本課程的意義,向他們展示已取得的成果,請求家長監督書法興趣小組活動。在學生們的共同努力下,家長們紛紛點頭同意學生參與活動了,有的家長還幫學生購買了學慣用具。看著這一切,我真為學生感到驕傲,是他們的信心和努力,才換來家長的支持。他們真的比我們教師勇敢!
家長和老師的路走通了,我的心感到無比輕松,從心底樹立了不幹出一番成績誓不罷休的雄心壯志。
3.乘風破浪
在學校的支持下,書法課程開發大面積鋪開了。學校把書法課作為我校的校本課程,正式納入課程表,各年級除了每周上一節必修課,還規定每周的星期五下午七、八節課為書法興趣小組活動課時間。學生們在文化課學習的同時,也傳承了民族文化,養成了良好的書寫習慣,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經過兩年的教學實踐,結合低、中、高不同年段的實際情況,我編印了適合我校特色的書法校本課程教材。我校的書法特色教育已經形成了常態而高效的書法教學運作體系。
四、展示——品嘗成功的喜悅
在汗水的澆灌下,今年9月20日,以「校園書法」為主題的校本課程開發成果展示課,終於向本鄉教師以及鄉、校領導公開了。
各個組員最佳准備姿態出現在課上。他們運用手中的鋼筆和毛筆,一揮而就,短短二十分鍾在各級領導面前就展現出了一幅幅秀麗、靈動、款式各異的各種書法藝術作品。看著學生們那一張張充滿自信和喜悅的臉,聽著教師們一陣陣的掌聲,我明白了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我們的反思:
書法特色課程的開展,留給我們的思考是永無止境的。我們的教育往往忽略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往往忽視了學生自身發展的潛力,只把學生當作學生,這都不符合新課程的要求。在這次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學生不但學會了關心他人,遇到困難不放棄,堅持不懈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形成了正確的價值取向,提高了他們的審美情趣,培養了學生的自控能力及細心、耐心、靜心的維持書寫活動的能力,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感情。這次活動,也讓我明白了教育是不受時空限制的,教育的契機無處不在,只有處處做個有心人,把握機會,迎難而上,把不利的因素轉化為有利的因素,才能讓自己和學生更加完善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