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開發的行動
⑴ 對於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同學,在學習專業知識的課堂上,如何能使同學感興趣
(一)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以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理念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育、教學觀念對教學起著指導和統率的作用,確立新的教育、教學觀念,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雖然新課程改革已推行了幾年,但當前中學教育還沒有擺脫應試教育陰影的籠罩,而在應試教育觀念尚未獲得根本轉變的情形下,學校所實施的教學改革變的缺乏成效。許多教師的課堂教學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即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特別是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改變這種局面,可通過多種活動或方法來滲透新課改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逐漸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具體行動:
第一,組織學習與開展培訓活動。組織教師積極學習先進教學理論,積極學習思想政治新課程標准,認真領會課程目標、內容標准、實施建議的實質。另外,對教師在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新課程與學生發展、新課程與教師角色轉變、新課程與評價改革、新課程與學習方式的變革等方面進行培訓,使教師對本次課程改革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第二,圍繞思想政治新課程標准,開展扎實有效的教研活動。如:新課型、新教法觀摩研討;組織骨幹教師到新課改成果較好的實驗區觀摩學習,並將學習心得通過講示範課、交流研討會等形式輻射下去;聽看有關課程改革的專家、專題報告等,在活動中逐漸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
第三,在學習新課改實驗區教改經驗的基礎上,組織骨幹教師進一步修改、完善思想政治課堂評價細則,以便更好地指導、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促使其不斷改進教學行為,促進學生主動、健康的發展。
(二)根據新課程標准和學校實際教學情況,靈活多樣地採用多種教學方式組織教學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學生與社會生活的距離,使人們不由得感到一場真正的課堂教學改革已悄然而至。但實踐教學中,教學方式落後,重形式輕內容等問題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對新課程進行抵觸,唱反調;有些教師對新教學方式理解有偏差,如對什麼是合作教學、探究教學理解不到位;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學校急功近利的管理思想,只強調要求教師盡快展示新的教學方式,從而導致教師只注重教學形式而忽略了實際教學內容。
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對症下葯採取以下措施:首先,對對新課改持抵觸情緒的教師,思想上進行積極開導,並安排這些教師多參加優質課教學活動,使其親身體會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及意義;其次,學校管理者在新課程改革上應採取循序漸進的措施,逐步按照新課程要求開展各項改革,切忌急功近利,同時多學習其他取得重大進展的學校的好的經驗做法,並結合自己學校實際情況借鑒、吸收,安排教師參加各種相關培訓和優質課觀摩活動;最後,教師要認真領會新課程理念、標准及相關要求,並將精神貫徹到實際教學中,研究各種教學方式,並將其與實踐相結合,如對啟發式教學,要注重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統一,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和教師創設問題情景相結合,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同時還要融洽師生關系,為啟發式教學營造良好的氛圍。在新的思想政治課教材中必須使學生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得到有效保障,並倡導通過改變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
(三)根據實際教學需要,積極開發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
新教材要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在內容的設計上,注重改革學生呆板僵化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踐、收集資料、合作交流以及體驗、感悟和反思活動,從而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拓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針對國家教材版本單一的情況,可以通過開發適應各地區、民俗、學校需要的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來彌補,滿足國家教育的需要。
地方課程是由地方主管教育部門以國家課程標准為基礎,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課程觀念的指導下,根據地方社會發展及其對學生發展的特殊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課程資源所設計的課程。地方課程的開發應以地方社會生活和社區發展的現實為依據進行系統設計,向學生傳授參與社會生活和社區發展應具有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關於地方和社區的基礎知識如地方和社區歷史、文化、經濟、社會、自然、環境等,以及參與社會生活的 基本能力。各個地方課程資源不盡相同,其開發途徑和實施方式要多種多樣,不可千篇一律。地方教材的開設形式應靈活多樣,例如學科滲透、專題講座,單獨開設讓學生選修、活動教學等,主要有:課本、活頁材料、專題講座資料、畫冊、印象製品、電影電視等。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課程編制主體,自主開發與實施的一種課程,是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地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開發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校本課程是發展學生興趣,形成學生特長的基本途徑,是培養多種人才,滿足社會多樣化需求的重要措施,是體現與發揮學校辦學特色,促進教師專業化提供和個性化發展的根本動力。校本課程開發程序有多種,筆者傾向於斯基爾貝克的程序:學校首先必須分析情景;依據情景分析的結果擬定適切的目標;同時建構適切的課程方案;然後進行解釋、交付實施;最後進行追蹤與方案的重建。
但是,校本課程開發不提倡校校編教材,中國教育報記者援引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有關負責人的意見指出,以編寫多少教材來衡量校本課程開發是一個極大的誤區。校本課程的核心理念是更好地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這是一種動態、生成、體驗的課程,課程內容基於學生的直接體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而且可以根據社會的發展和學生的需要不斷增減。校本課程的意義重在開發,提高課程建設的能力,校本課程不是現成的等著學生去任選。校本課程不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開放的、動態的建設過程,是隨著開發和實施而不斷豐富、完善的過程,是師生共同建構的過程;過程體現著對教育理念的追求,過程體現著課程的價值。
(四)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要從單純喊口號走向切實行動
從世界范圍來看,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如美國,針對國內青少年犯罪率不斷提高的形勢,採取了大量措施和方案以加強對中學生的德育教育,1989年美國課程發展與管理協會發布了《關於加強學校德育教育的報告》,1996年美國第二次教育峰會和1997年總統國情咨文中均強調對青少年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重要性,並採取了各種措施加強對中學生的德育教育。日本為了突出德育的教育地位,把「智德體」三育的順序還改為了「德智體」。因此,針對我國以思想政治為主的道德教育的現狀,作者認為,首先,德育為首的地位不能變,但在德育教育過程中要講求實效,指定切實有效的、持久的、具體的措施,踏踏實實,持之以恆,將德育切實落實到位;其次,我國的德育教育要重視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同時借鑒吸收外國文化,促進中華民族文化不斷豐富和發展;第三,要在全國形成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網路體系,德育教育工作復雜、艱巨、繁瑣,僅僅依靠學校教育難以奏效,因此必須調動社會、家庭的積極性,共同承擔培養教育下一代的責任;最後,要將德育教育的地位從單純口號上「首要」切實貫徹到實際行動中,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
(五)用好選修課,豐富、開闊中學生知識視野
新課改背景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開設選修課,不僅是對中學的必修課的一個有益的補充,使學生在更高的層面上達到對教材的深入理解,而且會有效的提高學生對政治課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的實效性,達到獲得良好教育的教育目的,可以說,上好選修課將成為思想政治課創新教育的重要途徑。
選修課的教學,在教學手段的選擇方面,可以更加靈活一些,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可以更多的運用起來,如台灣問題講解時,可以用一些實際的材料,在網上尋找信息,從而增強形象感。另外,教法也同樣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老師的講解為主,也可以以學生的發言為主,甚至可以採取小品、短劇和辯論等靈活的方式來進行。如開設禮儀課,就可以讓學生來作各種招聘的模擬,在招聘的過程中來體會禮儀的重要性。同時,開設選修課,學校的管理應該緊緊的跟上,讓一些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帶頭開設選修課,從而起到一定的示範作用,由老教師帶頭,使年輕教師也可以不失時機的開設這方面的課程,使他們的能力有較大的提高,使教師的整體素質有質的飛速的進步。
另外,要想使選修課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須保證授課時間和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因為是選修課,有時可能會與學校的其他活動發生一定的沖突。為此,必須保證必要的課時,否則將使這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流於形式,如果出現了類似情況,將使授課教師和學生都很難再燃起熱情來,後果可想而知。同時,選修課可能會需要大量的新資料,在中學的圖書館里是很難找到的,因此,學校在資金方面應給以一定的支持加以保證,支持教師購買一定的資料。從而使教學活動收到良好的效果。總之,在中學思想政治課堂開設選修課是一個大膽的嘗試,在大力提倡創新教育的時代背景下,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面向新世紀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具有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