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校本課程研發
❶ 求《校本課程教材(化學)》心得
發你了啊~~~
❷ 作為校長,如何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管理,應從哪些方面著手,採取什麼措施
為保證高中新課程方案的實施,充分挖掘並有效利用校內現有課程資源,通過自主開發、聯合開發等形式建立廣泛而有效的課程資源,為學生、教師創造主動發展的無限空間。根據高中新課程方案要求及學生實際,制定我校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轉變教育觀念為前提,以加強教育科研為後盾,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突破口,著眼於學生未來的發展、教師專業水平的發展、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立足本校,全員參與,全面展開,切實加強校本課程開發、實施和領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確保校本課程的順利開發與實施。
二、課程目標
1、開發目標
①主體性:課程編制以學校為主體,充分體現本校特色。課程編制充分尊重教師意見,重視教師的主動精神。課程的編制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導。
②基礎性:課程編制以全面發展學生能力、促進學科知識的運用與綜合為目的,為每個學生打好基礎服務。
③發展性:課程編制應彌補國家課程的不足,照顧到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④全面性:課程編制以全面的、互補的課程設置來促進學生全面的、和諧的發展。
2、培養目標
①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
②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⑤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三、開發原則
1、可行性原則:從本校教師實際特點和學校資源現狀出發,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制定校本課程。
2、互補性原則: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的重要補充,通過校本課程的設計,使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能相互協調地發揮整體的育人功能。
3、針對性原則:從學校實際和辦學特色出發,從學生興趣、愛好和特長出發,從學校教師的特點出發。課程設置利於形成學校特色,發展學生特長和發揮教學的特點。
4、多樣性原則:課程設置從社會多樣化需要出發,培養多樣化人才,提供多樣化的課程門類供學生選擇。
四、課程結構與內容
1、課程結構設置
我校在2002年開發了《康傑人啟示錄》、《關公文化》、《燦爛的電腦文化》等13本校本課程,並以講座的形式開設了校本課程。我們計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在下列選題及方向上開發校本課程:
①學生社團類:根據學生的需要,培養其興趣愛好,提高其藝術品位,組織如書法、繪畫、器樂、健美操、跆拳道及球類等社團活動小組。
②學科競賽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與信息學奧賽輔導。
③課外延伸類:利用各學科的自編教材和選編教材,拓展學生課外知識。
④學術講座類:利用教師、專家及社會多種教育資源,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專題介紹,培養興趣,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⑤校園活動類:利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如英語周、藝術節、校運會、元旦文藝匯演等,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展示、競爭等綜合素質。
2、課時安排
年級
學期
內容
課時
學分
高一
上學期
《心理健康教育》/《魅力運城》
18/18
1+1
下學期
《心理健康教育》/《魅力運城》
高二
下學期
《學科競賽》/《校本課程》
36
2
高三
上學期
《學科競賽》/《校本課程》
36
2
3、教學形式
在教學形式上,按學生興趣選課,實行「走班制」,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意願和學習狀況選擇不同的課程,讓學生學有所長。
五、課程管理體制
1、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
(1)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組
組 長:黃孟強
副 組 長:郭林濤、郭樹立
成 員:解良田、張世溫、潘前進、任向陽、薛馥秀、何華堂、梁元成、李春草、梁宏康、衛會民、雷佩娟、雷愛萍、連 芳、張國保、焦均龍、景曉波、王鐵鋒、牛乾太、范進成、柴天平、王 華、高清泉、陳張英、喬芙蓉
(2)校本課程實施工作組
組 長:黃孟強
副 組 長:郭樹立、郭林濤
成 員:梁元成、秦光明、李春草、朱 岩、程順剛、鄧凱、尉惠玲、
楊俊恆、雷愛萍、馮雷傑、郭六雲
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由教研處負責校本課程的開發,教導處負責校本課程的實施。
2、過程管理
①定題: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首先分析校內外教育資源;教師的素養、能力、特長、優勢;學生的需求狀況後,再確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項目及項目框 架。
②申報:由校本課程開發教師經過研究討論後提出開課申請,提交開發方案(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課程實施建議、課程評價建議等)
③審定: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對開發方案進行審核,符合要求的,可同意開發,基本符合尚有不足的提出修改意見,對不符合的指出研究方向,重新考慮課程的相關內容。
④開題:經審核通過後,可編入《學生選課指導手冊》,向學生公示校本課程開課計劃,學生自主選擇門類報名。
⑤原型評價:校本課程的原型評價通常安排在課程試驗前進行,由學科專家負責實施。原型評價的范圍包括課程目標、教學目標、課程的構成要素、課程的呈現形式、課程內容組織、課時安排等諸多要素,目的是評定校本課程的質量,並及時發現和確定需要補充和修訂的內容。
⑥課程實驗:課程試驗由學生擔任被試,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領導小組及學科專家擔任評估者,試驗工作在小范圍(一個教學班)內進行。評估者利用各種手段收集有關信息,如課堂觀察、檢查學生作業、座談、提問、問卷調查等方式。
⑦課程評價:校本課程由任教老師根據課程特點自己選定考核方法(如成果展示、匯報演出、辦展板、櫥窗或作報告),校本課程對學生的評價採用學分制。
3、學生管理
①選修同一課程的學生成立新的班集體,選出班長配合老師管理班級。
②對學生的評價實行學分制管理,根據平時考勤及考核情況(成果展示、匯報表演、調查報告等)綜合計分,三年必須修滿6學分方能畢業。
③定期進行評教評學,以便及時調整及改進。
④嚴格考勤制度,規范課程管理,對學生的出勤進行公示。
4、教師管理
①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導處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②教師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③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④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⑤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⑥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六、課程實施步驟
1、確定學校校本課程目標;
2、建構學校校本課程的框架設想;
3、形成學校校本課程方案;
4、組織實施校本課程開設:
①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領導小組對各類開發的校本課程進行討論評估,教導處確定開設的課程和開設的時間,並安排指導老師。
②組織好教師學習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知識,明確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任務,能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案,或課程實施計劃並嚴格執行。並由教研處審核備案。
③積極開展校本課程的開發活動,能根據學生的實際和該課程的特點,制定方案;加強集體備課,製作教學用具,達到資源優化和共享。
④組織好校本課程開發,積極參省級、市級的課程研究。
⑤組織好學生學習成果展示,記錄好學生參加的各級各類比賽的獲獎名單、先進事跡、榮譽稱號等。
七、課程考核和評估
1、校本課程的日常考核與評估由教導處負責。
2、學生校本課程成績評定採用學分制,每位學生三年內修滿6個學分才能夠畢業。
3、學分制的管理採用《學分卡》,學生憑卡上課,任課教師負責學分制的執行和落實,根據學生上課的出勤和表現填寫《學分卡》,每學期期末由教導處統一登記並存檔管理。出勤率未達到規定課時的80%者不能獲得相應的學分。
4、教導處對學生的上課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
5、凡在國家、省級、市級各類各項競賽活動與資格考試中獲獎或獲得資格證書的學生均可獲得獎勵學分,並可免修相應類別的校本課程。
❸ 校本課程開發有哪些
校本課程開發有課程選擇、課程改編、課程整合、課程補充、課程拓展、課程新編,具體內容如下:
1、課程選擇:課程選擇是校本課程開發中最普遍的活動,是指從眾多可能的課程項目中決定學校付諸實施的課程計劃的過程。
2、課程改編:課程改編是指針對與原有課程准備對象不同的群體進行的課程上的修改。
3、課程整合:課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識體系而以關注共同要素的方式來安排學習的課程開發活動。
4、課程補充:課程補充是指以提高國家課程的教學成效為目的而進行的課程材料開發活動。
5、課程拓展:課程拓展是指以拓寬課程的范圍為目的而進行的課程開發活動。
6、課程新編:課程新編是指全新的課程單元開發。例如,突出學校特點的「特色課程」、地方性專題課程即我們所說的「鄉土教材」以及時事專題課程,就可以歸為這一類型。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學校基於本校實際,推進校本課程建設,值得鼓勵,但要科學地完善課程結構,規范有序地開發相關的校本教材,努力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❹ 高分急求-校本課程開發論文
【乒乓球器材規格】
場地規格賽區應由0.75米高的同一深色的擋板圍起,並與相鄰的賽區及觀眾隔開。每張球台的比賽場地面積為8米×16米。場地內放有球台、球網、球、擋板、裁判桌、裁判椅、計分器等。每張球台至少還要使用兩台電子計分牌,決賽時使用四台。電子記分牌安放在乒乓球比賽場地兩側後面或四角,牌上有運動員的姓名、所屬國家或地區、時間、各局比分等,使觀眾在看台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顯示屏上的比分。體育館內還有一個所有觀眾都能看清楚的大電子顯示屏,能同時顯示所有球台比賽的有關信息。決賽或僅使用一張球台比賽時,裁判員使用話筒,以方便全場觀眾觀看比賽。器材規格球台——高76厘米、長2.74米、寬1.525米,顏色為墨綠色或藍色。球網——高15.25厘米、台外突出部分長15.25厘米,顏色與球台顏色相同。球——呈白色或橙色,且無光澤,直徑40毫米、重量2.7克的硬球。擋板——高0.75米、寬1.4或2米,顏色與球台顏色相同。所有器材均由國際乒聯特別批准和指定。在整個比賽過程中包括訓練設施均必須採用相同牌號的器材。
乒乓球運動是一項很細微的運動。在比賽過程中,運動員的心理和精神都處於一種高度集中的狀態中,運動員需要用眼睛仔細觀察對手球拍撞擊球時的動作、時間、部位、拍形和來球的運行情況及對手的表情等;還要用耳朵聽出對手球拍撞擊球的聲音,從而判斷出來球的旋轉、速度、力量、落點、節奏情況以及對手的心理狀態、可能採取的戰術等方面的情況,同時還要考慮自己如何回球。運動員對這些情況的正確判斷和擊出有威脅的回球,除了依賴自身的能力以外,還需要一個很好的賽場環境。因此,觀看乒乓球比賽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從運動員准備發球開始到這個球成為死球的這一段時間內,整個賽場要保持安靜,不要鼓掌、跺地板、大聲講話、吶喊助威、隨意走動、展示旗幟和標語等。
(2)不要使用閃光燈拍照。閃光燈對乒乓球比賽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乒乓球球拍和球的碰撞是在瞬間完成的,閃光燈會閃花運動員的眼睛,使運動員無法判斷來球的質量,從而影響到回球的質量和命中率。
(3)吶喊助威時要含蓄一些,不要將鑼鼓和喇叭帶進體育館內,因為過大的聲音、過激的語言會影響到運動員的心情和注意力。
(4)場館內禁止吸煙;手機關閉或調整到振動、靜音狀態。
[編輯本段]【乒乓球運動的改革】
「小球」變為「大球」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隊囊括第三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7項冠軍之後,就有人提出把乒乓球加大,把網加高等建議,但這一建議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
此後,乒乓球運動技術不斷發展,球速越來越快,旋轉越來越強。不少運動員對陣時回合減少;有時球飛如閃電,觀眾還未看清,勝負已經決出,削弱了乒乓球愛好者的興趣。為此,國際乒聯前主席荻村伊智朗曾考慮把乒乓球加大。而徐寅生擔任國際乒聯主席後把這件事提上了議事日程。
1996年5月,國際乒聯理事會同意試驗大球的提案——為減緩球速和旋轉,增加回合和觀賞性,建議將乒乓球的直徑增大兩毫米。國際乒聯准備次年在日本舉行的青年錦標賽上做試驗,但由於日本廠商意見太大而作罷。當時,改大球只是建議,廠商要生產大球,需要投入資金重製模具,調整工序,若建議最後被否決,資金就浪費了。
為支持乒乓球改革,上海紅雙喜乒乓集團毅然承擔了試制任務,按要求生產出一批高質量的大球,由國際乒聯送給各會員協會試用。世界上唯一擁有測量動態乒乓球速度和旋轉儀器的中國乒協主動承擔了測試工作。中國乒協科學委員會科研人員做了「不同直徑和重量的乒乓球對擊球速度和旋轉影響的實驗」。實驗結論是:直徑大的球,速度慢於直徑小的球,旋轉弱於直徑小的球;直徑相同的球,重量和彈力大的要比重量和彈力小的球速度快、旋轉強。
1997年第四十四屆世乒賽期間舉辦了首次試驗大球的比賽,但影響不大。1998年春天,由徐寅生提議舉辦的蘇州國際乒乓球「大球」賽做了第二次試驗。中國乒協主動承擔了蘇州試驗比賽的經費。1999年,在丹麥哥本哈根又舉行了一次試用大球的國際比賽。
1999年在大維第四十五屆世乒賽期間舉行的國際乒聯代表大會上,「大球改革」提案因未獲得四分之三多數票而被擱置,124名委員中有84人投贊成票,30人反對,10人棄權。當時新任的國際乒聯主席沙拉拉說,有些代表因對這項改革措施將帶來的影響不了解而投了棄權或反對票,他將做解釋和說服工作。
2000年2月23日,國際乒聯特別大會和代表大會在吉隆坡通過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決定從2000年10月1日起,也就是在悉尼奧運會之後,乒乓球比賽將使用直徑40毫米、重量2. 7克的大球,以取代38毫米小球。
此外,乒乓球運動的改革還有「實行以『11分制』取代『21分制』」、「無遮擋發球」。從2008年9月1日正式實施「禁膠令」,改用無機膠水。有揮發物的溶劑膠水通常被稱為有機膠水或快乾膠水,其主要成分是黏合膠體和有機溶劑,後者是指低毒性、有揮發性、能溶解黏合膠體的化學溶劑,其中含有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成分,國際乒聯對膠水中的有毒成分有一定的限制標准。有機膠水能增加海綿彈性、提高擊球速度,每名運動員在參賽之前都需要給球拍刷上數次膠水,這也被視為乒乓球比賽的必備武器。無機膠水既無色也無味,稀釋度近似水,不會增加海綿彈性,只需要刷一次,這種膠水的底板易清潔,不留任何殘留物。
乒乓球技術四個基本因素是:力量、速度、旋轉和落點。
力量作用於球,是通過球的前進速度和旋轉強度表現出來的。如果你在進攻當中猛力扣殺,使對方接不好,那麼你就要打得有力量。如果你是在加強旋轉的強度,無論是製造上旋或下旋,那麼你一定要用力摩擦球。
為了盡量減少對方的准備時間,你必須抓緊時間,爭取在最短、最快的時間內把球回擊到對方的面上,使對方措手不及,這就速度。
為了增加對方還擊的難度,還可以製造各種旋轉球,迫使對方回球失誤後「出機會」球,這就是旋轉。
乒乓球不大,要使自己打過去的球更具威力,必須要調動對方前後、左右的移動或奔跑。因此要講究落點。
所以說,力量、速度、旋轉、落點是乒乓球技術的基本因素。
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我們國家在乒乓球歷史上佔有很強的地位,我們要繼續努力,爭取有更大的提高。
[編輯本段]【乒乓球概述】
乒乓球(英文為table tennis)是球類運動之一。
乒乓球和網球的規則基本一樣,乒乓球運動是在桌子上進行的,因此有「桌子上的網球」之稱。
打球的時候,由於球發出「乒乓」聲,所以稱為「乒乓球」。
現時的乒乓球直徑40.00毫米,重量2.40~2.53克,白色,黃色或橙色,用賽璐珞製成,乒乓球台長274厘米、寬152厘米、高76厘米,中間有橫網,運動員各站球台一側,用球拍擊球,球須在台上反彈後才能還擊過網。以落在對方檯面上為有效。比賽以11分為一局(有時長期實行21分制 最早甚至出現過100分制 )採用五局三勝(團體)或七局四勝制(單項)。比賽分團體、單項(單打 雙打 混雙)。
乒乓球運動於十九世紀末起源於英國,相傳起源於網球。相傳當時幾位大學生將桌子當作場地,用木板將酒瓶塞像打網球一樣在桌子上推來推去,故稱之為「桌上網球」,也就是乒乓球的英文「table tennis」的由來。1900年左右,由於輕工業的發展,球改成用賽璐珞製成的空心球。紐約的印刷工人海維特調制出一種外貌很像象牙,受熱變軟、遇冷變硬的人造塑料,取名為賽璐璐,1869年海維特用賽璐璐製造了一批乒乓球,很受人們歡迎。現在,乒乓球多用棉花製成的塑料加工而成。19世紀後,乒乓球運動便逐步發展起來。 第一次大型乒乓球比賽於1900年12月在英國倫
球台敦皇後大廳舉行,開創了乒乓球比賽的先河。參加比賽的有三百多人。比賽時,男運動員要穿上漿領子的襯衣和坎肩,女運動員要穿裙子甚至還要戴帽子。
1926年,國際乒乓球聯合會(ITTF,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ederation)正式成立,並決定舉行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五十多年來,乒乓球運動的發展大約經歷了三個階段。 初期,運動員使用的球拍雖形狀各異,但都是木製的,擊出的球的速度慢。力量小,談不上什麼旋轉;打法也單調,只是把球推來推去。
1936年,第十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匈牙利布格拉舉行,大賽中出現了令人驚嘆的局面。男子團體冠軍爭奪賽,在羅馬尼亞和奧地利進行。比賽從星期天21時進行。熟料雙方派出三名削球手,由於打法相同,雙方水平又接近,且都用了蘑菇戰術,不肯輕易挑板,而且企圖從對手的失誤中取勝。比賽進行到三時還是2:2。當地規定,公共場所必須在3時關閉,惹來了警察干涉,最終耗時31時奧地利才以5:4戰勝。
1903年,英國人古德發明了膠皮球拍,有力地促進了乒乓球技術的發展。從1926年到1951年,世界各國選手大都使用表面有圓柱形顆粒的膠皮拍。擊球時增加了彈性和摩擦力,可以使球產生一定的旋轉,因而出現了削下旋球的防守型打法。這一打法在歐洲流行長久,不少運動員採用這種打法獲得了世界冠軍。這一時期乒乓球運動的優勢在歐洲,其中匈牙利隊成績最突出,在117項次世界冠軍中,他們獲57、5項次,占歐洲隊的一半。但這種球拍只能以製造下旋為主。人人皆此,磨來守去,即使奪得了冠軍也毫無意義。 20世紀50年代初,奧地利人發明了海綿球拍,日本運動員道德在世界比賽中使用,並一舉奪取得第十九屆世界錦標賽的四項冠軍,打破了歐洲運動員的壟斷地位。由於日本運動員利用這種球拍創造的遠台長抽進攻型打法,具有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發球搶攻威脅大等優點,因而速度慢、旋轉弱、攻擊力不強的歐洲防守型打法被逐漸取代,使日本奪得了五十年代乒乓球運動的優勢,1952年到1959年,在49項次世界冠軍中,日本隊奪得24次項次,佔47%。這是乒乓球運動水平的第一次大提高。
1959年,容國團獲得了第二十五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後,中國運動員開始登上了國際乒壇。逐漸形成了以「快、准、狠、變」為技術風格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在1961年第二十六屆世界錦標賽中,中國隊既過了歐洲關,又戰勝了遠台長抽加秘密武器——「弧圈球」打法的日本選手,第一次奪得了男子團體世界冠軍。並連續獲得第二十七、二十八屆男子團體冠軍。中國近台快攻的優點是站位近,速度快,動作靈活,正反手運用自如,比日本遠台長抽打法又大大前進了一步。六十年代,中國乒乓球技術水平位於世界最前列,乒乓球運動的優勢由日本轉移到中國。這是乒乓球運動水平的第二次大提高。
在日本、中國乒乓球運動發展的同時,歐洲運動員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終於取日本弧圈球技術和中國近台快攻打法之長,創造出適合於他們的先進打法,即以弧圈球為主結合快攻的打法。代表人物是匈牙利的克蘭帕爾和約尼爾。以快攻為主結合弧圈球的打法,是以正反手快攻為主要技術,用反手快撥快攻力爭主動,以正手拉弧圈球尋找機會扣殺為得分手段。代表人物是瑞典的本格森、捷克的奧洛夫斯基等。這兩種打法的特點是放置較強,速度快,能拉能打,低拉高打,迴旋餘地較大。乒乓球運動又推進到放置和速度緊密結合的新高度。這是乒乓球運動水平的第三次大提高。
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國際交往和學習研究的加強,各種打法互取長短,使乒乓球技術得到了更快的發展和提高。比如,我國近台快攻、直拍快攻結合弧圈球、橫拍快攻結合弧圈球等打法和技術,均有所發展和創新,在國際比賽中取得了優良的成績。現在,乒乓球已發展成為各國人民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國際乒乓球聯合會亦已擁有127個會員協會/是世界上較大的體育組織之一。由國際乒聯和各大洲乒聯舉辦的世界錦標賽、世界盃賽、洲際比賽及各種規模和形式的國際比賽不勝枚舉。1982年,國際奧委會關於從1988年起把乒乓球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的決定,必將激起世界各國對乒乓球運動的進一步重視,推動乒乓球運動更快地發展。
【乒乓球得名的由來】
1890年,幾位駐守印度(India)的英國海軍(navy)軍官偶然發覺在一張不大的檯子上玩網球頗為刺激。後來他們改用空心的小皮球代替彈性不大的實心球,並用木板代替了網拍,在桌子上進行這種新穎的「網球賽」,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來。
Table tennis出現不久,便成了一種風靡一時的熱門運動。20世紀初,美國開始成套地生產乒乓球的比賽用具。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名稱,如Indoor tennis。後來,一位美國製造商以乒乓球撞擊時所發出的聲音創造出ping-pong這個新詞,作為他製造的「乒乓球」專利注冊商標。Ping-pong後來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個正式名稱。當它傳到中國後,人們又創造出「乒乓球」這個新的詞語。
在日語里,乒乓球叫做「卓球」。乒乓球運動的很多用詞是從網球變來的。打乒乓球所用的球叫ping-pong ball或table-tennis ball,乒乓球台叫ping-pong table,檯面稱court,中間的球網稱net,支撐球網的架子叫net support。
乒乓球單人比賽一般採取三局兩勝或五局三勝制,所謂「局」,英文是set。發球叫serve。
乒乓球起源於英國,歐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稱為「桌上的網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網球發展而來。19世紀末,歐洲盛行網球運動,但由於受到場地和天氣的限制,英國有些大學生便把網球移到室內,以餐桌為球台,書作球網,用羊皮紙做球拍,在餐桌上打來打去。
20世紀初,乒乓球運動在歐洲和亞洲蓬勃開展起來。1926年,在德國柏林舉行了國際乒乓球邀請賽,後被追認為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同時成立了國際乒乓球聯合會。
乒乓球運動的廣泛開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進。最初的球拍是塊略經加工的木板,後來有人在球拍上貼一層羊皮。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歐洲人把帶有膠粒的橡皮貼在球拍上。在20世紀50年代初,日本人又發明了貼有厚海棉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種類似網球的橡膠球,1890年,英國運動員吉布從美國帶回一些作為玩具的賽璐珞球,用於乒乓球運動。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賽中。最負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起初每年舉行一次,1957年後改為兩年舉行一次。
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闆王道午從日本買回10套乒乓球器材。從此,乒乓球運動傳入中國。
乒乓球運動大約在十九世紀末期起源於英國,隨後傳到美國、歐洲中部、日本、中國及韓國等地。乒乓球運動起初被很多人視為娛樂活動,但發展至今,已成為一項世界性的主要運動之一。乒乓球運動於1988年獲得奧林匹克運動會承認,正式成為比賽項目,其中包括了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及女子雙打。
❺ 如何開發和利用化學實驗教學資源
1、以實驗室為陣地,開發和利用條件性資源
化學實驗室是化學實驗教學的主要陣地,也是重要的條件性資源。學校應重視實驗室建設,保障常規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同時,也要鼓勵師生進行實驗改進,自製微型化、環保型教具,發揮廢棄生活用品在化學實驗中的替代作用,如用安瓿、飲料瓶、注射器、易拉罐做反應容器、集氣瓶等。這樣既豐富物質儲備,又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教育。教師應積極倡導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走進實驗室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實現對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
2、以校本實驗為突破,開發和利用拓展性資源
生活中有豐富的實驗題材,有效利用這些實驗素材組織學生探究,是化學校本課程的重要內容。豐富的資源為學生的化學學習,尤其能為實驗探究提供鮮活的素材。教學中,組織學生參觀、調研,並開展探究性小實驗。通過實驗,把思維的視角從課本拓展到社會,豐富學習內容,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社會責任感。
3、以師生智慧為隱性課程,開發和利用生成性資源
完美的教學是精心預設的結果。然而,實驗的多變性又常常促生靈感的閃現。教師若能敏銳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智慧火花,准確把握實驗「意外」帶來的教育契機,將使教學出現精彩的生成。
在講授蛋白質性質時,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雞蛋白溶液與少量醋酸鉛溶液作用產生凝聚現象的實驗,得出重金屬離子Pb2+導致蛋白質變性的結論。用三支試管分取3mL雞蛋白溶液,再向其中分別滴加少量NaNO3、Pb(NO3)2、CH3COONa溶液,觀察發生的現象;再把生成的沉澱分別移入三支盛有清水的試管里,觀察是否溶解。經過實驗假設、驗證、分析,學生形成了正確的認識。
4.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媒體,開發和利用輔助性資源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有很多特殊的、特定的實驗,如有毒有害物質參與且不易排污的實驗、化學現象瞬間即逝的實驗、不易操作或難以成功的實驗、需要反復觀察的實驗、反應慢導致單位課時中難以完成的實驗等。教師在認真研究改進措施的同時,也可以藉助於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製作視頻資料或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實驗是化學的基本特徵,它的教學功能是其它任何教學活動難以代替的,現代信息技術不過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要充分利用其優勢並與傳統教學活動形成優勢互補,切莫盲目濫用。
❻ 急!!學習化學校本課程的心得體會
三步曲 老師講的好 學生學的好 以後會更加努力和改進 圍繞這個中心寫就是了
❼ 高中化學校本課程有哪些
一般要學的就是必修1,2,選修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