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校本課程高中物理

校本課程高中物理

發布時間: 2021-03-03 18:19:58

① 高中研究性課題報告

運用信息技術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研究(研究報告) 一、
課題的提出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突飛猛進,人類步入了信息社會、知識經濟的社會。特別是信息技術,在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也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這股強有力的信息技術之風,對傳統教育也起著革命性的變革:過去是教師+教材+學生,現在是教師+教材+信息技術+學生;過去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課堂教學死板、僵化、滿堂灌,學生處於被動學習,氣氛沉悶,效率底下;現在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積極提倡創新教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特別是新課標的提出,要打破舊的學習模式,建立新型學習方式,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樹立教師學生雙主體的教育思想。而研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教與學的策略與手段,它反對被動地接受、繼承、記憶知識,主張學生主動地理解、應用、探索、創新知識,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過程。那麼如何有效地把信息技術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如何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開展研究性學習,我們有必要開展相應的研究。
我校是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有著開展課題研究的物質基礎,近幾年來,先後投入1200萬元用於硬體和軟環境的建設,電教設施堪稱省內領先,全國一流,400台方正品牌電腦,100套多媒體演示系統,價值百萬的專業級演播系統,千兆乙太網百兆交換到桌面。同時我們還具備扎實的科研能力,在「九五」期間,「利用校園電視台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研究」,獲江蘇省電教館「九五」優秀電教課題成果獎。「學習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獲常州市「九五」課題成果一等獎,並已被推薦參評江蘇省優秀課題成果獎。我們還有著較為廣泛的學生基礎,學生從二年級開始學習信息技術,連續3次在區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競賽中獲一等獎,獲獎人數及名次均列前茅。基於以上優勢,我們選擇「運用信息技術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研究性學習模式」作為研究課題。
二、
三、
研究目標
1、形成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模式。
2、促使學生全面提高信息素養,學會主動學習,主動開展研究性學習。
3、培養鍛煉一批素質過硬、具有科研能力,能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優秀師資隊伍。
四、研究的措施
(一)作好研究准備
1、學生層面:課堂教學改革+課外活動輔助
開展本課題研究,我們始終立足於把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放在前列,因為學生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術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基礎與保障。我們首先以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在充分保證師資力量的情況下,我們首先優選教材,因為好的教材不僅充分體現了大綱的精神,更考慮到學生的學;第二,我們加強學生的基礎實踐操作,特別是漢字輸入、文字編排、電腦繪畫、演示文稿製作、上網瀏覽搜索下載信息、電子郵件收發、留言板論壇的應用等。第三,我們重視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機整合,讓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同時充分滲透學科內容、思想,比如學習powerpoint製作演示文稿,我們要求學生設計學科封面為內容,要學生充分考慮到學科特點以及美術效果、合理性;第四,注重軟硬體的相互應用,同時滲透研究性學習,信息技術是以硬體和軟體為載體的,在利用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問題和故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故障和分析故障、解決故障的能力。如《電腦的研究》基於信息技術課程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從軟體和硬體兩方面根據平時實踐應用的體會,研究分析總結常見問題。第五,課外拓展延伸,分兩方面:一、信息技術興趣小組,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特長;二、開放網路教室。開展本課題研究以來我們堅持開放網路教師,給學生提供課後進行研究性學習提供場所與環境。目前我校學生非常自覺而且主動課余來上網搜集信息查找資料,我們剛剛畢業的學生就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撰寫了一本《畢業小論文集》,題材來源於INTERNET網路,通過電腦輸入,word編排,最後列印裝訂全過程都是學生親手實踐出來的。
2、師資層面:自學+輔導
學者可以幫助我們明確研究的方向,從理論上指導我們的研究工作;而校內的精英人物或團隊可以更貼近我們的教學,我們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開展具體的研究工作。
為此,我們在首先加強了相關教育理論的學習:支撐信息技術教育的建構主義理論,現代教育理論包括主體教育論、多元智能和研究性學習理論等。與此同時我們還開展了教學設計方法培訓、「INTEL未來教育」培訓和信息技術與研究性學習教學策略的培訓。
每學期堅持邀請至少兩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座,從理論上幫助我們提高理論素養,規范我們的研究行為。同時我們還積極利用校內的精英資源,如在電教課題研究方面,陸一平校長一直是我們的領路人和開拓者,他本身具備扎實的課題研究的理論功底,和較強的科研能力,是全國科研型教師,還有嚴曉東校長、韓玉宇主任、何江燕主任等校內專家都是我們學習的資源,每一次研究活動,我們都邀請他們參加我們的的活動,對我們的研究過程給予指導和幫助,這一點也是我們覺得做的比較成功的方面之一。
我們學校為教師創設了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環境,而且從制度層面上做出了公開課必須利用信息技術的規定,學校每學期開展一次課件製作、網站製作評比活動,評比結果直接與教師「五自」考核掛鉤,這些內外在因素促使教師非常自覺地學習信息技術;同時我們一系列的培訓活動,比如:課件製作培訓、網站製作培訓、省教育技術考核培訓等, 大大提高了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
3、研究者層面:改進研究活動方式,推進人的動態發展。
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本身就是各個方面的骨幹教師,同時也是多個課題爭搶的對象,同時還有繁重的本職工作。如何協調課題之間的關系,在保證課題研究質量的同時,盡量減輕課題組教師的工作量,就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為此我們從兩個方面解決這一矛盾:
整合課題研究活動,在教科室的協調下,對於不同課題的活動進行整合,對於同一個研究活動,不同課題組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這樣即降低了活動的頻繁程度,還可以借鑒其它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開拓自己的思路。
我們原來的主要研究活動方式,就是開研究課,之後評課,對照研究目標進行分析,研究活動就告一段落,這樣出現的問題就是研究不能深入,缺乏系統性,對於研究課的問題不能再次研究。針對這一矛盾,從2005年開始,我們改進了開展研究活動的方式,提出了「基於教師行為跟進的校本研修模式」。 每學期每個學科組或課題組提出一個研究的目標,確定上研究課的教師,確定課題,針對同一教學內容。分三步開展研究活動:第一步,教師備課,拿出第一教案,課題組教師圍繞研究目標進行討論,提出修改意見;第二步,上課教師拿出第二教案,同時第一次上課,課題組教師再次圍繞研究目標進行分析、討論,提出修改意見;第三步,上課教師拿出第二課堂,課題組教師再次進行討論、分析;整個循環用2~3周的時間,促進教師在整個活動中進行深入有序的研究和思考。
(二)開展實踐研究
課題的開始階段,我們從語文、科學和史地生及物理等學科嘗試開展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的研究工作。這些學科相對而言易於操作,適合研究性與信息技術結合的內容較多一些,通過實踐研究,我們對本模式有了以下幾方面的共識,並將以下共識推廣到其他學科:
1、研究性學習目標的確立
研究性學習的課程目標主要是體驗性目標 ,它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的直接參與和親身體驗。
(1)通過開展對「真實問題」的學習 ,提高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主要是圍繞解決問題而展開的。要求學生從書本中 ,從社會實際生活中發現和提出許多實實在在而又復雜紛繁的各類現實問題 ,如地理學科中各種資源短缺問題、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等 ,科學學科中恐龍到底是什麼原因而滅絕,我們每個人的指紋是否真的都不相同,以及基因問題、人類營養素問題等,語文學科中的麋鹿為什麼失而復得,作家為什麼能成為作家等,物理學科中的力學問題,物體的沉浮條件等,藉助信息技術通過主動探究去解決問題。這樣 ,既打破了傳統的「千人一面」的固有模式 ,又有助於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大膽質疑的思維品質。
(2)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的創造興趣。傳統的教學以傳授書本知識為主,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受到壓抑。在研究性學習的活動中 ,為了解決問題 ,學生通過網路、電子閱覽室、光碟資料等多種途徑主動獲取課本以及課外的知識,而且不受時空的限制,在教室內可以體驗天馬行空遨遊世界的感覺,這樣 ,更有利於提高學習的興趣 ,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同時 ,由學生自行設計的研究目標與課題 ,形成一個指向不同的個體目標群 ,使每個學生都有發現和體驗、創造的自由空間 ,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展。比如,在學《恐龍時代》一課,我們學生遠離恐龍的生活時代幾千萬年,但他們對恐龍了解的知識是廣泛的,興趣盎然,主要得益於資料來源網路有數百個恐龍網站、電影有《侏羅紀公園》等,還有恐龍模型,以及學生參觀了常州恐龍園後帶回的攝制錄像,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的體驗、探究發展的空間。
(3)培養科學精神 ,增強社會責任感。研究性學習是本著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開展學習的,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客觀公正,以事實為依據開展研究性學習。如地理環境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當今世界的人口問題、環境問題、資源問題等都嚴重影響著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開展研究性學習 ,有利於學生了解和體驗地理學習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學生通過信息技術手段電視采訪、錄像、數碼相機等社會調查、網上查閱資料等 ,再通過excel統計分析,形成數據統計圖,從強烈的數據對比中、鮮活的現實生活中激活了原有的知識儲蓄 ,在不斷的發現中發掘了創造的潛能,在試圖解決這些真實問題的過程中 ,逐步形成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感。
(4)提高了學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現代社會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合作。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研究性學習可以和學習夥伴交流、可以和老師交流、可以和專業人士交流,這樣增強了對社會的了解與關注。在學習活動中 ,學生要善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 ,同時耐心地聽取他人的意見 ,學會分享與交流研究成果 ,加強人際之間的合作。
(5)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研究性學習密切了師生關系 ,對我們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這里,教師的職能從傳授知識向激勵思考轉移。教師的著眼點在學生能力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上。教師的角色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①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境 ,教師成為學生自主活動的「領路人」 ;②有效地推動活動的進展 ,教師成為學生實踐探索的「指路人」;③善於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 ,教師成為學生集體研討的「組織者」。
2、研究性學習內容與方法的選擇
(1)內容。我們選擇部分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它具有開放性、綜合性、社會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是學生感興趣的、易於學生操作的,令學生產生困惑的,有一定價值取向的。一是從教材中確定研究專題。教師可以通過課堂的研究性學習滲透 ,在每節課後設計列舉一些研究課題 ,還可以結合學生生活、社會生活 ,提出值得研究的問題。二是從教材中引申並合學生實際 ,提出問題 ,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如淹城遺址的開發、中國乒乓在世錦賽上的走向、我們的飲食文化、生活中的物理等方面的內容,引導學生關心生活實際,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策略。①由於研究性學習過程依賴於學生主體的信息加工 ,因而課題選擇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且考慮到不同層次的需要;②課題設計以增進學生的創造才能為主要任務,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避免把學生引向單一性的思維;③研究性學習不僅在於獲得問題解決的結果,更注重學生創造性與主體人格的培養,並以此作為研究性學習活動開展的重要目標;④教師要重視三個環節的評價與指導:選題的評價與指導、中期檢查與指導、結題時的評價。
(3)方法。研究性學習的方法一般有:①文獻法。通過查閱各類資料、圖表等 ,分析、比較得出結論。②調查法。通過實地調查、考察 ,運用有關的理論 ,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③實驗法。藉助有關的實驗、分析有關數據,尋找答案。
研究性學習的一般過程可以是:發現並提出問題———設計方案———實施並修正方案———匯總成果———交流評價。
①發現並提出問題。最初可以由老師提出可行性研究專題,讓學生自由選擇,逐步發展到學生自己主動發現、提出問題 ,確定研究專題。在這一階段信息技術主要對研究專題進行價值評判分析,如《麋鹿》一課,我們可預先網上搜索一下有無關於麋鹿的資源信息,如果沒有的話,畢竟麋鹿遠離我們生活,很少見,就不能確定為研究專題。
②設計方案。問題提出後,要認真分析產生該問題的背景,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然後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信息技術提供方案設的平台,可以用word工具編輯而成,並且把不同的方案發布在網上,供不同小組交流、比較,從中選擇最佳方案。計
③實施方案,匯總成果。學生依據課題要求,收集有關文章、數據、圖片等資料,並進行整理歸類,和有關的實驗等。當然實施過程中我們也要不斷的微調方案,以使方案更趨完善;最後要將研究成果表現出來。收集資料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不僅可以利用網上現成的,而且可以通過網路交互功能調查采訪專業人士獲取更多信息;整理歸類、實驗可藉助現有的office辦公軟體、幾何畫板、以及各種模擬實驗室來進行操作。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可以是圖畫形式、小論文形式、電子板報形式、也可以製作成演示文稿或網站形式等。
④成果交流,總結評價。成果交流可以採取班級匯報、辯論賽或者網路共享等多種方式。研究性學習的評價要以形成性評價為主 ,評價時側重「四重」 :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重全員參與。評價結果的表示可以是定量的 (分數、等第等 ) ,還可以是定性的 (如評語 ) ,也可以是定量與定性的結合 ,以定性評價為主。評價時可借鑒多元智能理論,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 ,關注學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別收獲 ,給予肯定和鼓勵。
五、問題探討
1、「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的課題研究,對學生的信息技術提出了挑戰。在具體操作中,雖然我們從二年級開始就將計算機教學作為我們學校的校本課程來開發,力求使所有學生都能具備計算機操作能力,但實際上學生在技術上的差異較大,這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一些學生由於受技術的影響而難以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因此,如何將信息技術教育與課程進行有機整合,使學生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養,是我們今後一個階段要研究的課題之一。
2、「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的課題研究,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它不僅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還要求教師抽出更多的時間去瀏覽、去設計、去製作,在無形中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這也對學校管理提出了挑戰。因此,如何解決教學需求提高與教學資源不足之間的矛盾,這也成為本課題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3、在信息技術環境中,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師生、生生的情感交流薄弱,有待進一步研究。需要研究的主題或知識點的呈現方式還值得商榷。

② 金山中學的辦學特色

為追求 「培養全面發展的、富有個性的優秀人才」的育人目標, 依據「傳承、創造、求真、共進」的辦學理念,我校全面開展了以 「創造教育、生存教育、專能教育、情感教育 」 為核心內容的特色教育。
( 1 )創造教育。 學校關注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視之為跨越同齡人、適應未來社會生存和競爭需要的重要素質。我們要求教師要用創造教育的思想指導教書育人的實踐,學生要在高中三年的教育中,養成創造銳氣和創造個性。為更好地實施創造教育,我校在創造性的課堂教學實驗的基礎上,突出「創造節」和「科技小創造和小發明」等專項活動。如「創造節」,自 1996 年開始舉辦 , 已舉辦了 11 屆。活動項目由征選活動、展示活動、專項活動、學術活動、競賽活動和總結活動六部分構成,涉及文化、藝術、科技、體育以及交際、自我設計與展示等方面。創造教育深刻地影響著師生的成才觀和能力結構,產生極其良好的社會影響。
2002 年,我校創造教育得到中國陶行知研究會的重視,學校承擔該研究會重點課題之子課題《金山中學創造教育探索研究》,成為國家級創造教育課題實驗基地。三年來,我校按課題研究方案開展行動研究,取得部分階段性成果。 學生個人出版了《金山詩抄》、《成長》、《又見木棉紅》等詩文集。學校 出版了《研究性學習學生論文集》,涌現一批在省、市和國家獲獎的教學案例、教學課件、教學論文等。 接受創造教育課題實驗的學生獲國家級創新作品大賽二等獎 1 件,銅獎 4 件;省級創新大賽二等獎 3 件,三等獎 4 件;省少兒創新獎 2 件;市科技創新作品一等獎 11 件,二等獎 13 件,三等獎 23 件。其中,陳潔的論文《「凈能,勁能-南澳島風力的開發利用」調研報告》獲得「第二屆全國中小學勞技教育創新作品邀請賽優秀小論文評選」二等獎( 2003年1月)。
( 2 )生存教育 。關注學生現實和未來的生存環境與能力,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創造美好的生活和未來,這是我校生存教育的指導思想。我校利用學生全員寄宿,必須適應新的生活環境、人際環境、學習環境和獨立生活心境的獨特教育資源,制定《金山中學生存教育設計》,對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處世能力、自我監控能力」進行規劃和部署。我們通過 經常性舉辦有關生存知識和生存能力的展示及競賽活動、創辦「金中紅十字會」、 創辦學生自管會等途徑實施生存教育, 如 2000 年 4 月舉行「生存能力挑戰賽」,我市部分兄弟學校學生觀摩了本項比賽,省、市陶研會領導和市政府領導也蒞臨指導。
( 3 )專能教育 。因材施教,培養和扶植有某些專門才能的學生,使這批學生能夠脫穎而出,這是我校專能教育的指導思想。學校組建了數、理、化、生等學科的奧林匹克競賽班、電腦競賽培訓班、美術班、書法班、學生合唱隊、舞蹈隊、體育代表隊以及「十大學生社團」等,使具有某種專門才能的學生都能展示自我,養成才能優勢和個性特長。
專能教育的成果體現在:①每年度的數理化生等學科競賽,均取得在潮汕地區領先的成績。三年來,數理化生物信息學五學科獲省賽一等獎 37 人次,二等獎 110 人次,三等獎 141 人次;獲國家賽一等獎 16 人次,二等獎 24 人次,三等獎 17 人次。並有一批科技創新成果獲獎。如:陳奇達 、 鄭立婷 、 吳雅平科技小發明作品《測量微小形變泊松亮斑等多功能演示儀》獲全國明天小小科學家獎。②十大學生社團活動踴躍,在潮汕地區產生良好的輻射力。③ 每年均有一批有藝術專長的學生被藝術院校或綜合大學藝術系錄取。 ④特殊才能的學生時有涌現。如 2002 級學生閻諾,為發展他的專長,學校給予他自由選擇學習課程的特殊照顧,他在 17 歲時,就被美國微軟公司授予「 2003 年最有價值的微軟專家」,並應邀赴美國參加 2004 年微軟公司召開的全球微軟專家會議,還出版了幾部有關電腦技術的專著。該生現已被美國華盛頓大學錄取。
( 4 )情感教育 。學校重視學生情感素質的培養。針對 情感教育在學校德育及其研究范疇內很難佔有應有的位置的教育背景, 開展情感教育及相關的《高中生情感教育探索研究》的省級課題研究。情感教育以親情教育、友情教育、愛情教育為核心,以校本課程的形式實施,已形成較為全面的實踐模式。
連續三年來,情感教育在全校學生中分年級進行,深得學生歡迎和喜愛,也得到了廣大家長的熱情支持和高度肯定,引得汕頭各媒體把金中的情感教育作為一個教育熱點話題來報道。情感教育的實踐在很大程度上豐富和深化了學生的情感世界,加深了學生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理解,增進了親子感情、同學情誼,對學生健康愛情觀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好的啟示和引導作用。
情感教育的成效,從專著、學生社團刊物、主題班會、班主任論文、學科教育個案、團結互助、濟困扶危等方面得到體現。其中,專著《情感家園》(黃暉陽, 2002 年 7 月)由汕頭大學出版社出版,深受教育界和廣大讀者好評,榮獲第十一屆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成果「黃華獎」一等獎。學生詩文集《情感浪花》(林柏仰主編)也已由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而全校師生通過各種方式籌得善款 80 多萬元,救助患白血病的 2002 屆畢業生陳勉,更展示了金中人情感家園的盎然春色。
學校擁有汕頭市級高中教師工作室:汕頭市高中數學盧鎮豪教師工作室、汕頭市高中歷史苗青教師工作室、汕頭市高中物理陳少強教師工作室。

③ 江蘇省徐州市鄭集高中

江蘇省鄭集高級中學免費編輯添加義項名

B添加義項

?

所屬類別 :

學校

江蘇省鄭集高級中學,坐落於徐州市,始建於1952年的銅北中學,1960年,郭沫若先生為學校禮堂親筆題詞,1980年茅盾先生為學校親筆題名。鄭中師資力量雄厚、名師眾多,設施完善,校風純朴,學風優良,環境優美,堅持改革創新,是辦學成績卓著的國家級示範性高級中學,是徐州市四星級高中,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的"優質生源基地"。

學校為一校兩區辦學,分為鄭集中學本部校區和鄭集中學城區校區。

江蘇省鄭集高級中學,中國礦業大學等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的"優質生源基地",學 校地處徐州市銅山西北邊陲,微山湖畔,始建於1952年,1963年被確定為江蘇省教育改革試點學校,1980年被批准為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1991年在徐州市首批通過省重點中學驗收。2000年通過國家級示範高中評估,2001年被省廳確認為國家級示範高中。學校多次被評為省市"文明單位",三次評為省"招飛先進單位",還被評為"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徐州市模範學校"。

詞條

網路

精彩信息一覽無遺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

    江蘇省鄭集高級中學

  • 英文名

    Zhengji Middle School Jiangsu Province

  • 簡稱

    鄭中

  • 創辦時間

    1952年

  • 類別

    公辦全日制高級中學

  • 所屬地區

    江蘇省徐州市

  • 現任校長

    孫震

  • 知名校友

    張棕泉、張一帆、張弛、胡聿銘等

  • 主管部門

    江蘇省教育廳

  • 校訓

    務實求真

  • 校歌

    《鄭中之歌》

  • 學校地址

    徐州市銅山區鄭集鎮

  • 主要獎項

    國家級示範性高級中學
    全國教育科學教育部課題實驗學校
    國家部委重點課題優秀實驗學校

  • 學校屬性

    江蘇省四星級高中

  • 目錄

    1學校介紹

    2硬體設施

    3道德教育

  • 4師資力量

    5教育科研

    6體能培養

  • 7辦學理念

  • 折疊編輯本段學校介紹

    江蘇省鄭集高級中學地處銅山西北邊陲,微山湖畔,始建於1952年,1963年被確定為江蘇省教育改革試點學校,1980年被批准為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1991年在徐州市首批通過省重點中學驗收。2000年通過國家級示範高中評估,2001年被省廳確認為國家級示範高中。2003年被轉為四星級學校。多次榮獲「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招飛先進單位」、「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中小學黨建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貫徹體育衛生工作兩個『條例』優秀學校」等榮譽稱號。

    折疊編輯本段硬體設施

    目前,學校佔地155畝,校舍總面積60312平方米,生均22.1平方米,學生宿舍11333.1平方米,住宿生生均5.4平方米。教學教輔用房15112.48平方米,體育衛生用房2716平方米,生活用房17550.8平方米。校綠化面積14076平方米,生均5.2平方米。目前,學校擁有春暉樓、致遠樓、實驗樓、藝體館、大禮堂等教育教學專用校舍,擁有400米跑道的運動場,藝體館配有風雨操場、健身房、形體訓練房和音樂教室。普通教室55個,專用教室8個,多媒體教室8個,物理實驗室9個,化學實驗室6個,生物實驗室4個,理化生儀器、標本室11個,課外活動專用教室6個,課件製作室2個,教工閱覽室1個,學生閱覽室3個,語音室2個。安裝了衛星接收系統、閉路電視系統、校長辦公與教學評估系統、雙向電子教學系統和音像中心,教室配備了「三機一幕」。學校總計電腦478台,任課教師均配備手提電腦,網路系統達到「校校通工程」第三層次的要求。圖書館裝備138889冊圖書(生均51冊)和微機管理系統,報刊354種,5553冊。校圖書館2000年被評為市優秀圖書館、省一級圖書館。學校實驗開通率100%,校實驗室2003年9月通過江蘇省標准化實驗室驗收。學校還被評為「江蘇省現代化教育技術示範學校」。校園道路軒敞,樓房櫛比,花園綠地,彼此輝映,是有志青少年成才的沃土和樂園。

    折疊編輯本段道德教育

    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誰掌握面向21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競爭中處於主動地位。江蘇省鄭集高級中學作為一所國家級示範高中,承擔著為上級學校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新生和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勞動後備軍的雙重任務。因此,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創新型人才,是創辦一流學校,取得一流業績的基礎。

    早在1988年,該校就以「實現德育工作的整體優化」作為學校的重點課題,該校在德育工作中突出五項內容,拓寬四條渠道,抓好三支隊伍,凈化兩個環境,實現一個目標,稱為「五四三二一」德育工程。學校歷來注意將課堂教學滲透德育內容作為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學校在校外有十餘個德育基地,根據工作任務和時令、季節特點,在校內外開展德育系列教育活動。每年組織新生軍訓、元旦藝術節、清明節傳統教育、五四歌詠與演講比賽等活動。1994年被命名為「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1991年省重點中學驗收組和2000年國家示範高中驗收組,均對該校德育工作特色給予充分肯定。

    近年來,針對中學生思想、心理發展特點,在德育工作中,學校堅持「以人為本」,體現「民主性、層次性、主體性」原則,體現對青少年的人文關懷,體現對學生人格、個性的尊重,體現對學生個性和價值觀形成規律的尊重。「在青春的世界裡,沙粒要變成珍珠,石頭要化作黃金;叫枯樹長出鮮果,沙漠布滿森林」,這是江蘇省鄭集高級中學全體教職工送給同學們的寄語。

    在新的辦學觀念的指導下,該校在德育工作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1、尊重學生對高尚理想的追求,認真辦好中學生業余黨校,作為德育工作「龍頭項目」。1989年以來,該校已連續舉辦了22期中學生業余黨校,培養了2300多名學員,吳春、翟繼光等21名學生在高中階段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校業余黨校曾被評為「江蘇省中學生最佳業余黨校」。

    2、改進德育系列活動的組織方式,變教師「帶領」「指揮」為師生共同參與,更多地給學生自主選擇和組織的空間,盡量讓學生在體驗中鍛煉感悟,實現情感和品格的升華。

    3、圍繞科研專題,認真對高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進行調查研究,開展青春期教育,指導學生安全健康地渡過青春期。2000年,該校李君崗等同志編著的實驗教材《青春的感悟》正式出版。

    4、在繼續做好共性教育的前提下,特別注重學生的個體與個性教育。針對社會轉型時期許多新的問題對學生思想的沖擊以及某些特殊家庭(如父母離異家庭)子女心理的特點,針對學生中存在的許多「特殊群體」等,認真開展「一對一」溝通對話式教育和心理咨詢活動。

    5、尊重差異,尊重存在,承認差異的客觀性和合理性,對部分思想不穩定學生建立特殊學生檔案,有計劃地實施跟蹤教育,長期堅持,促進其轉化和進步。

    6、改善校園環境,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使校園充分發揮無聲的教育功能。經過多年的努力,該校基本實現德育工作中目標層次化,渠道網路化,內容科學化,活動系列化,形式多樣化,成果素質化。保持高中學生零犯罪的記錄。

    折疊編輯本段師資力量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辦好一所學校永不枯竭的源頭活水,學校辦學的方針貫徹、素質教育的實施、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都要通過教師去落實。因此,培養一支高度負責、甘於吃苦、樂於奉獻、開拓進取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尤為重要。江蘇省鄭集高級中學把這點當作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出發點,從而確保了學校教學質量一直在全市處於領先地位。

    當商品經濟、市場競爭的大潮洶涌而來時,學校為了穩定教師隊伍,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扎實有效地進行師德教育,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幫助教師自覺對照人民教師崇高的師德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言行,做到愛崗敬業,增強「教書育人」的社會使命感。除此之外,校領導切實做到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使廣大教師能在該校安心工作。

    近年來,學校還以培養青年教師為重點,以實施「青藍工程」、「名師工程」為動力,加大教師隊伍建設的力度。學校要求教師以「師德高尚、知識廣博、治學嚴謹、教有特色」為努力目標。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無小事;立德正己,垂範育人,教師無小節」的格言和本校《教師銘》來自律自勉。為了幫助教師不斷「充電」、「吸氧」,實現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藝術的提高,學校認真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教師論》、《學生論》等理論專著,開展崗位練兵,「向身邊的先進學精神,向自己的同行學本領」的活動。平均每學期派出教師學習交流70餘人次,還聘請澳大利亞籍教師以及劍橋、清華、人大等中外名校教師來該校講學。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參加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普通話培訓和英語等級考核培訓等。每年用於教師培訓經費超過教師工資總額的8%。教師每學期必須做到「五個一」:重點研讀一部學術專著,上一堂優質課,寫一篇質量較高的論文,提供一份優秀教案,出一份高質量的試卷。由於措施得力,該校教師整體素質迅速提高。近年,涌現1名特級教師,1名333工程人才培養對象,1名徐州市拔尖人才,7名教師受到省和國家表彰。30多名縣、市級骨幹教師。1名教師赴英國學習,7名教師參加國家、省級骨幹教師培訓。近三年,該校有50多人次承擔省、市、縣各級公開課。學校還選派優秀教師到兄弟學校掛職或任教,發揮了學校的示範,輻射作用。

    折疊編輯本段教育科研

    校園一角

    校風:團結奮進,求實創新

    校訓:務實求真

    學風:文明向上,學而不厭

    教風:嚴精實活,誨人不倦

④ 如何培養高中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方法淺談

培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新課改的主旋律,也是新型課堂模式的基本要求.本文通過高中課堂實例,從三個方面展開討論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優化數學課堂教學:一、滲透學科知識的文化背景;二、優化課堂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三、搭建"腳手架",追求嚴謹深刻的思維等方面進行討論。
進入21世紀,社會進步、科學技術和數學發展異常迅速,甚至超出想像,這勢必會影響教育,影響基礎教育,影響數學教育。20世紀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與21世紀學生應具備的核心素養一致嗎?哪些不一致?這是跨世紀的挑戰,也是建立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體系的背景。
一、正確認識和理解數學核心素養
21世紀,我國確定了「立德樹人」「以人為本」的教育改革指導思想,強調以課程為載體落實指導思想,進而以高中課程標准修訂為突破,探索、積累經驗,逐步推廣。「以素養立意課程體系」主要是將培養、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通識)、學科核心素養作為課程基本目標,根據每一個學科的特點,把三維目標通過每一個學科的核心素養加以落實,把課程總目標與學科教育有機結合。
我國數學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數學教育應留給學生什麼?數學核心素養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徵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人的關鍵能力與思維品質。不嚴格地說,數學核心素養不僅包含外顯能力,還包含內在思維品質。數學課標修訂組提出了六個核心素養:數學抽象、數學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像、數學運算、數據分析,它是五大基本能力的延續和深化。
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課程目標的重要的基本組成部分,每個數學核心素養通過「情境與問題」「知識與技能」「思維與表達」「交流與反思」四個方面表現出來,這四個方面也是描述核心素養水平的四個維度。
每一個數學核心素養有自身的獨立性,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在發現與提出、分析與解決數學問題和實際問題中,各自在不同的環節發揮不同的作用,但我們更需要強調整體性,六個核心素養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它們不是兩兩「不交」的獨立素養,而是相互「交著」相互「滲透」的,在直觀想像中,蘊含著抽象、推理、模型;在抽象概括中,也離不開直觀、推理、模型;在數學建模的過程中,更需要直觀、推理、模型交互發揮作用……
數學核心素養不是獨立於知識、技能、思想、經驗之外的「神秘」概念,綜合體現出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對數學技能方法的掌握、對數學思想的感悟及對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
二、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課程體系
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課程要突出三件事,一是符合數學規律並結構清晰;二是突出數學本質;三是便於轉化,轉化為數學核心素養。
1.體現選擇性的高中數學課程結構
不同的學生擁有不同的特長,會選擇不同的發展方向,需要有不同水平的數學核心素養,而數學課程標准為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設計了不同的課程。
必修課程為學生發展提供共同基礎,是高中畢業考試的內容要求。選修I課程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必修課程和選修I課程是高考的內容要求。選修Ⅱ課程分為ABCDE五類。這些課程為學生確定發展方向提供引導,為學生展示數學才能提供平台,為學生發展數學興趣提供選擇,為大學自主招生提供參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志向和大學專業的要求選擇學習其中的某些課程。
A課程是部分理工類(數學、物理、計算機、精密儀器等)學生可以選擇的課程。B課程是經濟、社會(數理經濟等)和部分理工類(化學、生物、機械等)學生可以選擇的課程。C課程是人文類(歷史、語言等)學生可以選擇的課程。D課程是體育、音樂、美術(藝術)類學生等可以選擇的課程。E課程(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開設,供學生自主選擇的課程,特別包括大學先修課程(CAP)。
2.體現數學核心素養發展的高中數學內容結構
數學有豐富的研究領域、問題和方法,形成了很多特點鮮明、作用不同的數學分支,但數學又是一個有機整體,擁有清晰的結構,從學習的角度來說,更是如此。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根據高中學習特點和需要,高中數學內容將突出三條貫穿始終的內容主線:函數及應用、幾何與代數、統計與概率。數學建模與數學探究是另一條貫穿始終的主線。另外,還應將數學文化滲透在高中課程內容中。抓住這些貫穿始終的主線,才能反復感受到抽象、推理(運算)、模型、直觀所起的作用,有效地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和發展。
3.體現數學本質的關鍵問題和主要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應用
在整體認識高中數學內容結構和主線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深入思考支撐主線的關鍵問題和主要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應用等。以函數主線為例,首先,抓住以下關鍵問題:整體、全面認識函數概念;深入理解函數性質——整體性質與局部性質;掌握一批基本函數類;把握函數應用;感悟研究函數思想方法;深入理解主要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應用等,步步深入,逐步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三、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
教什麼,如何教?這是教師教學的永恆課題。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師數學教學,首先要更新觀念。培養並提升核心素養,不能依賴模仿、記憶,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動、自覺,將「學生為本」的理念與教學實際有機結合。
1.整體把握數學課程
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整體理解數學課程是基礎。高中數學課程是一個有機整體,要整體理解數學課程性質與理念,整體掌握數學課程目標,特別需要整體感悟數學核心素養,整體認識數學課程內容結構—主線—主題—關鍵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應用,整體設計與實施教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不斷感悟、理解抽象、推理、運算、直觀的作用,得到新的數學模型,改進思維品質,擴大應用范圍,提升關鍵能力,改善思維品質。
2.主題(單元)教學
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要求教師能從一節一節的教學中跳出來,以「主題(單元)」作為進行教學的基本教學思考對象。可以以「章」作為單元,如將「三角函數」作為教學設計單元;也可以以數學中的重要主題為教學設計單元,如「距離」或「幾何度量關系:距離、角度」等;也可以以數學中通性通法為單元,如「模型與待定系數」等。
這是深度學習的核心,也是深度學習的抓手,也是整體把握數學課程的抓手,可突出本質——數學核心素養,有利於教學方式多樣化,把「教」與「學」結合起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有助於提高數學教師專業水平(數學、教育教學理論、實踐),這是數學骨幹教師的基本功,不是教教材,而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數學。
3.抓住數學本質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反復強調:能把書讀厚,又能把書讀薄,讀薄就是抓住本質,抓住重點,抓住本質,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4.問題引領——發現、提出問題與分析解決問題
在關於數學和數學教育的大討論中,問及在數學和數學教育中什麼最重要時,著名數學家P. Harmous 在一篇總結文章中強調「問題是關鍵」,數學概念、定理、模型和應用都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總結形成的。在數學課程目標中,特別強調發展學生發現、提出問題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中,這也是關注的重點。
5.創設合適情境
創設合適情境是基於數學核心素養教學的另一關注點。首先要對「情境需要」有個全面的認識,包括實際情境、科學情境、數學情境、歷史情境。情境選擇的基本原則是便於理解學習內容和要完成的任務,循序漸進,進而考慮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6.掌握學情,加強「會學」指導
「授之於魚,不如授之以漁」是古訓,這與學會學習的理念一致,「會學」比「學會」重要。「會學數學」應包括:閱讀理解、質疑提問、梳理總結、表達交流。
以「數學閱讀理解」為例,需要清楚數學語言由數學自然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組成,它的特點是准確、清晰、簡潔,數學閱讀就要會讀「數學普通話」「符號」「圖形(表格)」。而數學符號、圖形又是一個系統,彼此聯系,學生不能很快習慣,需要指導,不能太急。數學教師強調「學法指導」,是一個很好的經驗,需要堅持、總結、提升。
四、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學習
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學習,應關注以下問題。
1.視野—見識
學習數學需要有開闊視野,了解數學的歷史,了解數學的發展,了解數學在社會發展中作用,在美國科學委員會寫給美國總統的咨詢報告中特別強調:「高科技本質上是數學技術」;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英國研究理事會的評估報告認為,數學研究對英國經濟的貢獻約佔英國所有工作崗位的10%和GDP增加值總額的16%。對優秀學生,教師應引導他們不滿足學到數學知識,得到好成績,還需要好的見識。見識比知識更重要。
2.做題=數學學習?會學—自主
以做題取代數學學習,這是數學教育中的突出問題。通過做題鞏固學習內容,這是學習數學的重要環節,但僅靠做題有很大的局限性。學習數學也需要理解數學概念、定理、應用,需要理解不同內容之間的聯系。
做題與做數學是有區別的。做數學,首先要選擇問題,進而猜想結論,確定條件,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做題,完全不同,條件和結論是確定的,方法也是學習過的,在鍛煉數學素養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3.積極參與數學建模和數學探究
數學建模是對現實問題進行數學抽象,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用數學知識與方法構建模型解決問題的過程。數學探究是圍繞某個具體數學問題,開展自主探究、合作研究,並最終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它們是高中階段數學課程的重要內容。「數學建模活動」和「數學探究活動」主要以課題研究的形式開展。課題研究過程包括選題、開題、做題、結題四個環節,這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一項重要措施,可以讓他們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
4.會交流
在數學學習為主的階段,交流很重要。聽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講一遍,講一遍不如寫一遍,很有道理。大學研究生授課的主要方式是讓學生報告,導師很容易從報告的過程中判斷是否真懂,希望中學教師和學生也能借鑒這種方法——交流。
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評價是落實的重要措施,尤其是高考評價。如果高考試題、考試等形式不進行改變,這次改革就很難落實。當然,也應循序漸進。數學課標修訂組下專門成立了「基於數學核心素養考試命題研究組」,研究需要改進的命題要素和形式。
因此,基於數學核心素養評價的命題,要關注以下要素:(1)命題者要整體把握高中數學課程,圍繞內容主線—主題(單元)和關鍵概念、結論、模型、思想方法、應用展開;(2)突出數學本質;(3)創設合適情境,強調發現、提出和分析、解決問題背景,情境包括實際情境、科學情境、數學情境、歷史情境;(4)強調開放性、探究性。
如何在數學教育中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一線數學教師是落實本次高中課程標准修訂的關鍵,希望廣大教師注重提升自身數學素養,特別是數學核心素養,關注數學內容、數學教學理論、數學教學實踐與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機結合,直面問題,不斷探索,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數學教育。

⑤ 實行走班模式以後普通高中的辦學規模為多大比較適合

「走班制」典型案例賞析、分層,分出技術,留住情感案例一:浙江省溫嶺中學分層標准不以成績而是按照學習特點將學生分為兩種類型:依賴老師型和自主學習型浙江省溫嶺中學現在是分科和分類走班,分層走班還未開始,為什麼不急於分層走班?陳才錡告訴記者:「通過民意調查,學生500人希望分層,400人不願意分層。我們想不要一次給學生和老師的變數太多,七選三先理清,如排課、教學、管理等,所以我們希望學生先確定科目,再認可這樣的走班,待習慣了老師的教學方式後,再開始分層。」雖未分層走班,但陳才錡卻有著清晰的思路:先分類走班後分層走班,根據每一類學生進行分層教學,語數外三門課在未來將分成AB兩個層次。不以成績作為分層標准,而是按照學習特點創新地將學生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依賴老師型,第二種是自主學習型,這樣分層避免了給學生貼標簽的嫌疑。「大部分學校在做分層走班時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學生都願意到成績好的班級去,成績差的班級的學生心裡就會有一種壓抑感。家長也會有意見,憑什麼我的小孩是B班,老師同樣會有意見,我如何把握兩層次的難度和課時?根據陳才錡設想的以學生學習特點來分層的話,每門學科開課的課時也不一樣了,比如依賴於老師型的班級,語文開四節課,依賴於自學型的班級,開三節課,給這類型的學生少掉一節,同理,數學、英語學科也一樣。但學校會給出一個限制,學生三門課不能超出總課時。比如學生王靜,在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學科中周總節數為11節,她只能選擇兩門每周4節一門每周3節的課。要點總結:這種分層法避開了按成績分班的問題,避免了教師難以掌握教學內容的深淺度。我看了好幾個分層教學做得比較好的學校,都存在這么一個問題,老師既上快班又上慢班,不知道怎麼把握教學的難易度?有的學校怎麼做呢?慢班少兩個例題,到快班就加兩個例題,實際上也不是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來的,而是根據學生現有學習程度來分的,所以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根據學生學習特點的方式來進行分層,從單一的分類走班再到混合的分層和分類走班,這樣教學秩序會很正常。」2、打破以成績分層的「魔咒」,允許學生自由選層、分類案例二:上海市大同中學上海市大同中學將必修課分層分類、打破以成績分層的「魔咒」,允許學生自由選層、選類。大同中學在語文和英語等主學科上也設置了選修模塊。以語文為例,所有的學生都應該學習,但不必是所有的學生都要學一樣的語文。在大同中學,高一下學期至高二下學期里,除了所有學生都必修的語文基礎型課程需要按班級授課之外,實現「走班」的語文拓展型課程被分為8大選修模塊:基礎閱讀、小說閱讀、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現代詩歌閱讀、時文閱讀、寫作指導、名著導讀等。要點總結: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在不同的學段中選擇不同的模塊組合,每個學生限定選修4個模塊、自主選修2個模塊,其中「基礎閱讀」建議為語文學習基礎薄弱的同學選擇學習,不參加的同學可不選修。對於「走班制」來說,學生可以在多層次的,並且適合自己發展需要、興趣愛好、接受水平、步調節奏的課程中進行選擇,走班才算是真正地「走起來」。3、流動管理打消家長顧慮案例三:上海市浦東復旦附中分校上海浦東復旦附中分校如今有高二學生75名,高一學生120名。這些學生正常分班是5個班,但實施走班後,出現了38個不同的常規學科教學班。為何班級數會多了6倍?原因在於學校不僅全員走班,而且根據學生基礎和能力的不同,在數學、物理、化學、英語四門學科實施了分層教學,每門學科分為A、B、C三層。A班一般為年級前50%左右的學生,每班人數一般不超過36人;C班為年級後25%以內的學生,通常人數在20人左右甚至更少;其餘學生為B班。其他學科依據分層學科的班級結構配合實施,比如地理、歷史的分班跟著物理走等。確定學科後,如何給學生分層呢?學校的做法是:新生入學後先採用行政班級教學,半學期後再依據學生期中考成績、平時課堂表現和作業完成情況,由實施分層教學的四門學科教師給出分層建議。學校相關負責人解釋,入學即分層的不足之處在於:一是新生入學就分層走班,降低了學生之間的熟悉度;二是學校中考錄取分數普遍較高,區分度小,很難作為學生分層的依據。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對於分層,高一新生和家長難免會產生「快班」「慢班」的想法,而且習慣只以中考成績衡量學習水平,如果中考分數較高的學生未進入自己認定的高水平班級,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分層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情感問題。要點總結:為了消除家長的顧慮,除了多次與家長溝通「尊重差異和運用差異」的觀念之外,學校的四個分層科目採用流動管理,要求授課教師盡量採用同樣的教學進度和考核難度,但教學難度和作業布置可以有所區別,而且每學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提出一次班級變動申請。4、讓學生自己選擇課程不那麼容易,但也是可以做到的。案例四:浙江省溫嶺中學走班前預留試錯、反悔、重新填志願三次選科調整機會在新高考改革政策出台幾年前,溫嶺中學就開始嘗試必修課選修化走班、大班小班化全員導師制、一年五學程制,以及建立充分滿足學生個性化選擇的特色校本課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校長陳才錡和溫嶺中學,無疑是新高考改革的探路者和風向標。為充分滿足理性選擇的需求,溫嶺中學在學生真正走班之前,預留了試錯、反悔、重新填志願三次選科調整機會。要點總結:第一次選科在第二學程之後,讓學生填寫意向表,目的是大致了解學生的選擇意向;第二次在第三學程開始暑期結束後的第一周;第三次在第三學程結束確定選考科目,通過學程考試,學生會選擇自己最好的三門課作為高考科目。第四次進行微調和正式確定,一小部分學生對一些學科了解不深的可以有一次再調換的機會。這次選科要求學生和家長簽字,最終將科目定下來。「為既尊重學生選擇,又兼顧學校師資和時空的限制,我們讓學生給學校提供第一志願和第二志願兩種選擇,若只有一個選擇則不要遞交第二志願,這也是一種尊重,由小班導師來指導和協調。」5、管理:資源利用與方式創新案例六:浙江省溫嶺中學建立數學模型來設計排課程序新高考方案實行以來,溫嶺中學的教師和管理層的工作十分緊張,有的老師已經開始跨年級上課了。走班制給學校的教學秩序、班級管理也帶來新的挑戰:單單排課就是一道技術難題。排課需要考慮很多復雜的因素,按照老法用電腦排課基本癱瘓,找不到一款將選科、編班、排課三項功能合為一體的軟體,只能人工編排,甚至要請大學教授來幫助建立數學模型來設計程序。陳才錡親自參與了整個排課過程。「我們首先使用計算機進行排課,把數學模型建立起來後,再根據選科組合一步一步往下推,提出語、數、外先排,把選課人數作為班級進行統一編號,編號豎直(一天的8節課排成一縱行)盡量數字一樣(即盡量在同一個班級上課),橫向(5天的某同一節課排成一橫行)不能重復(即同一節課學生只能在一個班級上課),這些都要在手動編班排課時不停地調整。比如理化技、政地技、史地技這三種組合有15個人是選通用技術的,我們馬上就把這15人組成一教學班調到晚上上課。那剩下只有兩門學科就好排了,再比如政史技組合的,我們只需考慮政史這兩門課進行排課,這樣就能很順利地排下去了。我參與排課是想看看7選3的35種組合的課表能否排得出來,以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發現一些問題便於決策。」目前,溫嶺中學在每個教學班門口還放置了一個4層的書架,每層相應的位置貼上學科標簽,學生將相應的作業放置在書架上。同時要求學生每人准備一個書包,像大學上課一樣,把書隨身攜帶。後續學校將給每個學生准備一個書櫃,用於放置教科書和學慣用具。對於考勤,基於溫嶺中學人數多,學生自律性相對比較高的現實情況,陳才錡決定換一種思維管理考勤,從反面去做,將考勤制度建立在所有人都遵守紀律的前提下推行,這樣學校統計起來就更簡單:把學生的座位定下來,比如A同學有行政班的座位,還有教學班的座位,哪一個位置缺了,老師就知道哪一個同學沒到,通過簡訊平台通知班主任。6、「導師制」學業輔導,「信箱式」收發作業案例七:浙江省台州一中針對學生與老師的交流問題,浙江省台州一中的解決方法是通過輔導管理,充分利用夜自修走班和作業輔導課,加大學生與任課老師之間的交流機會。「夜自修時,要求學科老師要有大學科意識,只要是該學科的老師,學生都可以提問。再者,每天的第九節課是作業整理課,學校也要求老師進行下班輔導。」胡君磊說。同時,台州一中對於作業的管理,實行信箱式收發作業。在行政班和教學班各設一個課代表,由行政班課代表收齊作業,按不同老師分發到各老師的信箱中,上該節課時,由教學班課代表發到學生手中。7、班主任和導師雙軌制管理案例八:上海市浦東復旦附中分校走班後,教師授課的學生群體多變,班級結構趨向鬆散,這給學生管理帶來巨大挑戰——教師「找不到學生」「抓不住學生」。為此,浦東復旦附中分校實施了班主任和導師的雙軌制管理。為便於日常管理,學校在行政體制上編制了7個班級,設置班主任,職責是組織相關主題教育和集體活動;而導師一人負責8~12名學生,按照學生寢室劃分管理區間,主要職責是與學生「點對點」地進行學業指導、升學指導、生活輔導、家校聯系。學校目前有18位導師,他們利用每兩周一次的導師課,以及每兩周一次在學生宿舍值晚班的時間,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羅芸芸談到,她的導師課主要採用研究項目的形式,每次提出一個有社會性的討論話題,大家圍坐在一起開展「頭腦風暴」,「這對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發散性思維和辯證性思考力很有好處」。理想狀態下,導師和班主任應該由完全不同的教師擔任,但目前學校部分教師同時擔任了兩個角色,原因是師資的不足——全職教師只有25人,而且多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平均年齡不到30歲。走班制對資源的需求非常大。副校長虞曉貞認為,目前大多數學校依據現有的資源狀況,只能局部走班,如果要全員走班,則在空間資源和教師資源兩者中至少有一種資源是非常充沛的。浦東復旦附中分校能做到全員走班,很重要的一個條件是教室資源的充足,其實學校的師資是不足的,在編制有限的情況下,目前用外聘教師來解決問題,所以學校現有兼職教師15人,佔了全體教師的近1/3。結語與建議「走班制」教學給予了學生極大的自主選擇的權利和自由空間,也對教師的教學和學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程設計應更具靈活性、多樣性和選擇性,應進一步尊重學生,因材施教,管理機制上應真正確保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加強對學生選課和生活的指導。「走班制」作為一種「新型的」更有效的學習組織方式倍受人們推崇,成為高考改革下的一種大勢所趨。越是在這個時候,越需要我們相互交流,更需要我們能夠冷靜、理智地認識「走班」,理解「走班」背後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策略的變化,既需要創新思維,同時也需要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穩健推行,讓「走班」成為提升學校軟實力的抓手,讓師生真正享受到「走班」帶來的實惠,讓「走班」成為大教育實踐的新常態。

⑥ 十堰市高中課改

江岸區高中新課改專家報告會上,來自權威部門的課改專家稱,今年9月湖北、內蒙古、河北、雲南等四個省區同時進入課改階段。
湖北省教研室課改辦負責人楊國金稱,我省擬定的課改方案「既要貼近國家要求,又要體現湖北特色。」我省課改方案借鑒了山東、福建、北京等地的課改經驗,目前已報教育部審批。以教材為例,我省將在參照外省教材的基礎上,選編具有湖北特色的教學內容。此外,作為「自選動作」之一的校本課程,我省鼓勵高中開發適合本校實際的課程內容。
專家表示,高中課改將在我省全面鋪開,不會以某市州「打頭炮」,其他城市跟進的方式進行。課改過程中,部分已推行選修課的高中將成為樣本校,為其他學校提供經驗。
據悉,今秋啟動課改,今年的初中畢業生三年後高考時,除了高考成績,平時的學業水平測試和綜合素質評價也將成為高校招生錄取的依據。

相關負責人透露課改方案 8大教學領域涉及15個科目

秦楚網訊(楚天都市報)記者李樵 通訊員樂鋼
昨日,武漢市江岸區邀請湖北省教研室課程改革辦公室(簡稱「課改辦」)有關負責人,在武漢六中舉行專場報告會。會上,這位負責人透露:今秋,我省高中將進入課程改革。這次課改除了明確將高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與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共同構成高校錄取的依據外,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上也發生了變化,並將引入學分制管理。
這位負責人說,今年和湖北省同時進入高中課改的,還有雲南、內蒙古等多個省份。
教學內容涉及8大領域
新增技術、藝術科目
高中課改後,高中生學習的內容將涉及8大領域,分別是:語言與文字、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和綜合實踐活動,每一領域由課程價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組成。其中技術、藝術是新增設的科目。
例如,語言與文字包括語文和外語科目,科學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綜合實踐包括研究型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等。據介紹,8大領域將涉及15個科目。
這位負責人表示,傳統的教學,過於強調老師對知識的傳授。實行課改後,將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合作、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
學生成績以學分計算
很多學生將「走班」選修
即將啟動的高中課改,將引入了學分制管理,在每個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中,學生經過規定的學時、規定的方式學習,就可以獲得一定的學分。
據介紹,所有高中生在3年內,必須修完144個學分,方可畢業。其中必修課程為116個學分,國家選修課程為22個學分,地方選修課程為6個學分。
這位負責人說,高中新課程將採取必修與選修並存的方式。這必然帶來課程管理上的變化,即「教學班」和原來的「行政班」並存。
多所高中呼籲
盡快出台課改方案
這意味著很多學生將實行「走班」,即這節課和一部分同學一起上,下節課可能會和另外一批學生共同學習。「距離暑假只有一個多月,具體課改方案遲遲未出台,會影響課改的順利實施。」昨天的報告會結束後,武漢市多所高中負責人表示,由於時間比較倉促,資金、培訓、機制等方面可能跟不上,秋季開學後可能會出現很多難點與矛盾。
漢口鐵中副校長毛曉峰建議,盡快將課改教材發放到老師手中,讓老師有提前熟悉教材的時間,以免影響秋季開學後的教學。

⑦ 地方課程信息,心理,書法7-9年級一周排多少節課

首先指出的是綜合實踐課程屬於國家課程。國家、地方、學校是國家規定的三級課程。
1999年,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正式提出「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即三級課程、三級管理。 國家:制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審議省級上報的課程推廣方案;評估全國范圍內的課程質量。 地方:開發地方課程;指導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 學校:開發校本課程;選用教科書。 三級課程包涵的課程,以中小學(1-9年級)為例,列表如下: 國家課程:1-6年級: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體育、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7-9年級:思想品德、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體育、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綜合實踐課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並沒有給出權威性界定,只是從綜合實踐活動所包括的內容和目標兩個方面進行了說明: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自小學3年級開始設置,每周平均3課時。 地方課程:(各地自主開發,省廳審批。規定性與自主開發性相結合)環境教育、安全教育、書法、傳統文化、健康教育、人生規化……
語文學科的學法指導、名作賞析、閱讀寫作、英語(Q吧)學科的寫作方法指導、英語興趣小組、英語奧賽輔導、社團課程等都屬於校本課程。
寫「自己」的一類作文時,最好能通過一個較小的角度,比如一件物品的變遷,寫出自己的成長過程和青春煩惱等,較為深刻;

⑧ 翻譯全文,高分懸賞

This course of the school is indivialized course which the school designs , " makes to measure " by oneself . Its meaning includes: First , make national course and local course school originally melt , indivialize, i.e. school and the teacher , through choosing , adapting , combining , supplementing , expanding etc., reprocess , recreate national course and local course , make it accor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student , school and community and need even more; Second , develop new course in design of school, i.e. the school is carrying on the scientific assessment to students' demand of this school, and fully consider relying mainly on school and teacher on the local community and foundation of school course resources, it aims at student's indivial character specialty of development , various , course for students to choose to develop.

This text divides five most contents together. Chapter one introction explain school this course develop the theory value studied and practise value, school course this develop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and this subject for research key definition 4 problems of concept that study: Among them there are this course of schools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course of the school in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 school course and physics discipline school course , school course this this this develop research case and school course this develop case research six concept , go on introction of comparing with. Research approach and resource that this course of school of chapter two develops , operate mode and principle expound the fact action research law , high school physics discipline school content , school operation mode and principle 4 contents that course develop this that course develop this: School content that course develop this school key that course develop this, it reflect school idea and goal that course develops this directly. According to each school being different to run a school idea and resource terms, school content that course develops this demonstrate variety and difference. So, I, through case of this course of three physical schools which our school develops in the appendix, sum up and summarize two major kinds of course resources that suited this course of physical school and developed , i.e. scientific and ecational and humanity is ecational. Have pointed out in this chapter brief and concisly the mode developed is as follows, develop cooperatively,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and selecting for use making up to develop . Chapter this detailed argumentation school principle that course develop this divide into the goal leading nature principle finally, harmony principle , whole principle , diversified principle , suitable foring principle of interconnected system. Chapter three school this course value studied to develop analyze , explain in two respects, on one hand the special value that this course of physical school of high school develops : Fully excavate the social function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strengthen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Give play to the moral function of the physics history, mould students' noble personality ; The research approach to combine physics, lead students to establish good scientific spirit ; Announce the harmony of the physical law is unified , implement aesthetic teaching.On the other hand has developed the general value studied and carried on simple but profound analysis to this course of the school, divide four respects: The foundation that this course of i.e. the school develops : Study the view in brand-new knowledge; The successful characteristic that this course of the school develops : Function ecated in region ; The tactics that this course of the school succeeds in developing: Scientific teaching is designed; The mainstay that this course of the school develops : Teacher. Chapter four develop to school course this issue of the the course sum up and discuss on the basis of practising, there are nine following respects separately: School course this develop at first having a clear idea; This course of the school develops and must combine theory and practice together ; It is less likely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setting up corresponding organization and system; This course of the school will reflect th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school when being developed ; This course of the school will be set up and encouraged appraising the mechanism when being developed ; School course this develop, have strong leader support; How this course of appropriate appraisal school develops the scheme; Function in this course at school of local e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is developed ; This course of the school wants necessary funds when being developed .

翻譯完了...呼,,好費勁啊...一定要給我分喲!!!^_^

⑨ 高中有哪些課程

課程復

文化課:語文、數制學、外語、歷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物理、生物。

素質教育課:體育、美術、音樂、技術。

高中學業較重。

高中(Senior high school),是高級中學的簡稱,我國中學分為初級中學與高級中學,其中高中屬於高級中等教育的范疇。

(9)校本課程高中物理擴展閱讀

高中是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結束後更高一級的教育機構,接受初中合格畢業生,一般學制為三年制,即高一、高二、高三。我國的高中教育指初中以後高中階段的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職業高中、中等專業學校,中級技工學校等,屬於高中教育的范疇。我國的高中教育為非義務教育,學生就讀須交納必要學費與其它費用。自2009年開始國家已經針對部分貧困地區進行高中免學費政策。

目前我國普通高中的教育體系日益在不斷完善、改革。由最初的全國各地大統一發展到文理科的出現,接著給予部分省市自主開展高中課程改革,給予有能力的出版社出版高質量的高中教材,打破了曾經人教版教材一枝獨秀的局面,後來選修課的出現使高中展現出新的活力。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