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課程論據類型
① 論點,論據,論證分別是什麼
一、論點
又叫論斷,是作者所持的觀點,在邏輯學上,論點就是真實性版需要加以權證實的判斷。它是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提出的見解、主張和表示的態度。它是整個論證過程的中心,明確地表示著作者贊成什麼,反對什麼。
二、論據
1、立論的根據,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理由和事實。
2、邏輯學指用來證明論題的判斷。
三、論證
1、用論據證明論題的真實性。
2、根據個人的了解或理解證明。
(1)培訓課程論據類型擴展閱讀:
提出論點必須有根據,即必須舉出足夠的事實或正確的道理,證明論點的正確性。用來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叫做論據。
論據,依據其本身的性質和特徵,可分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也稱事理論據)兩類。事實論據是對客觀事物的真實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因此是證明論點的最有說服力的論據。所謂「事實勝於雄辯」就是這個道理。
事實論據包括具體事例、概括事實、統計數字、親身經歷等等。理論論據是指那些來源於實踐,並且已被長期實踐證明和檢驗過,斷定為正確的觀點。它包括經典性的著作和權威性的言論(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論據和論點的關系十分密切,是證明與被證明的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論點
網路-論據
網路-論證
② 各科目學習方法
. 語文:基礎知識必要牢記,閱讀作文則需日積月累,但苦提高效果不甚明顯,尚未找到最佳方法
2. 數學:在假期內預習是不可忽視的。在預習中,可以找到自己的優點與不足,以便在上課時著重聽自己不會的地方,及時查漏補缺。 認真聽講是關鍵。只要在上課時把知識記住,把不會的題弄懂,比課下10倍的努力效果還要好。 作業杜絕抄襲。數學題絕不能抄,因為我們並不是為了寫作業而寫作業,而是為了更好的掌握知識,在作業中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 想想看,當你靠自己的力量攻克一道道難題時,那將是多麼喜悅啊!!!
3. 英語:對於中下等的同學,單詞必須會寫,聽寫100個不能錯5個以上,背單詞不是靠死記硬背,單把字母一個個背下來很容易遺忘。背單詞的訣竅:根據音標或拼音,把單詞拆開來記,這樣只根據讀音就能把它記得滾瓜爛熟了,特效,想忘都難。 筆記是關鍵,一定要把筆記熟悉好這樣就能拿高分。
4. 地理:聽講是關鍵。老師講的全是重點,應在書上勾畫,以便復習時重點復習。 每天要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消化,切不可越積越多,否則將難以消化。 《同步》是捷徑,在考試中,很多問題都是《同步》上的原題,所以在做同步時一定要自己認真寫,在寫完後可以與答案對照,把錯題用醒目的符號標注,這樣復習時就能一目瞭然,知道自己那裡是弱點,重點復習。
5. 生物:與物理大相徑庭,聽講,《同步》是關鍵。
6. 政治:期中考試中只要會背基本問題即可。開卷時理清思路,熟悉課本即可。
7. 歷史:期中把同步上的大題背會即可。至於選擇題的制勝要訣,尚未找到最佳方法。
③ 翼成培訓是騙子嗎
之前培訓過的,筆試很差,沒有自己的老師,都是請的,教學水平不穩定,他們自己的老師總是把自己偽裝的很強,其實沒多少真材實料
④ 推薦幾本學前教育類的書
1、《大教學論》。
《大教學論》重點闡釋了教學理論問題。在《致意讀者》中,誇美紐斯明確表述了《大教學論》的最基本的目的。他說,教學論是教學的藝術,「大教學論」就是要「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的普遍的藝術」,這是一種「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教得徹底」的藝術。
書中明確提出並詳細論證了一系列的教學原則和教學規則,提出並論述了各種教學方法(包括一般的教學方法和分科的教學方法),擬訂了各級學校的課程設置,確立了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制訂了編寫教科書的原則要求,甚至對教師如何上好一堂課也都作了具體的規定。
2、《愛彌兒》
《愛彌兒》全書共五卷,盧梭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原則、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即體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德育教育、愛情教育。每個階段的重點不同,但五者之間並不明顯割裂。
3、《人的教育》
《人的教育》是19世紀德國著名教育家和實踐家、近代學前教育理論的奠基人福祿培爾論述學前和學校教育的重要著作。他將教育分為三個階段:哺乳期,教育的主要任務是發展兒童的外部感覺;童年期,是家庭教育、游戲和言語發展的時期;少年期,已有自覺目的,是學校教育期。
4、《蒙台梭利幼兒教育科學方法》
本書匯集了義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關於幼兒教育的三篇重要著作,全面反映了作者的幼兒教育理論和實踐。
5、《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一書告訴我們父母和教師,認真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使蒙台梭利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童年時期是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時期。
除生理的發展外,幼兒心理的發展更需要得到重視。因為幼兒正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形成了個性,在某種意義上說,他成為了他自己的創作者。
⑤ 編導藝考培訓課程:影視評論寫作有哪些要求
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
即通過環境和景物的描寫,來表達主人公的情感狀態。偶爾在其中採用內托物言志的首容發,讓白描變得更有feel起來。
二、抓細節
從細節入手,注重真情實感。
三、結尾有餘韻
影片中的故事也許已經結束,文中表述的情緒也要延續下來,不能戛然而止,要做到情感上的升華。同學們在結尾處要將整個故事的節奏放慢,最好能夠留有一些遺憾,讓人能夠回味無窮。
⑥ 如何做培訓調查
確定培訓需求
(一)培訓需求的調查方法
期待的、需求的 實際的、現狀的
1、重大事件分析法。通過分析本年度關鍵績效領域發生的重大不良事件,發現企業運營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從流程、制度、能力三方面分析事件發生原因,如果是能力不足的原因,則對症安排培訓。
2、績效考核分析法。分析績效不佳、出色、創新的問題所在、原因所在、責任部門和人員所在,針對性地提出流程能力改善計劃和個人能力提升計劃;分析員工行為表現,得出文化、制度、技能等方面的培訓需求。
3、訪談法。通過訪談各部門、各層級領導、業務骨幹,了解業務實際運行狀況和員工個人需求,從而篩選培訓需求。
4、問卷法。設計培訓需求調查問卷,調查流程、部門運作狀況和員工職業發展信息,從而篩選培訓需求。
5、觀察法。通過觀察被培訓對象的現場表現,了解其與期望標準的差距以確定培訓需求。
以上五種方法,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單獨或混合應用。應用訪談法和問卷法調查培訓需求時,注意要設計客觀而非憑感覺回答的問題,同時,調查信息整理時要把握組織需求原則,剔除純粹的個人培訓需要。
(二)確定組織需求
1.組織的需求:
根據公司發展戰略要求及各廠區、部門的需求,確定組織的需求,以及對各崗位人員能力的需求,形成崗位職責書或作業指導書,明確提出對各崗位人員能力的要求。
(三)確定和分析能力要求
關繫到組織的戰略目標和質量目標(包括人員能力需求)的組織未來需求的確定,可依據各種內外部資料確定和分析能力要求:
1.影響工作過程或組織提供產品性質的組織或技術的變化;
2.從過去或當前的培訓過程中記錄的資料;
3.組織的人員完成規定任務的能力評估;
4.人員的調整或季節性波動性紀錄,包括臨時人員;
5.為完成具體的任務所需要的內部或外部認證;
6.為尋求對組織目標有貢獻的員工個人發展機會的要求;
7.由於顧客抱怨或不合格報告引起的過程評審和糾正措施的結果;
8.影響組織及組織的活動和資源的法規、規章、標准和准則;
9.市場調查中識別或預測的新的顧客要求。
(四)評審能力
為滿足崗位要求的能力,公司及各廠區通過對各崗位人員的工作表現進行評價,確定該崗位人員是否具備崗位要求的能力,找出存在的差距,為確定培訓奠定基礎。評審能力使用的方法可包括:
1.與員工、管理人員或經理面談和(或)問卷調查;
2.觀察員工的能力;
3.小組討論;
4.相關專家的介入。
(五)確定能力差距
通過績效考核、《崗位職責書》中相應的要求進行了比較,確定了現有能力與崗位要求能力之間的差距。
(六)識別解決辦法以彌補能力差距
在已確定了現有員工能力差距的基礎上,公司通過培訓或其他的活動,如重新設計過程;補充經過充分培訓的人員;將工作外包;改進其他資源;輪崗或修改工作程序,作為解決能力差距的辦法,以彌補能力差距。
(七)為培訓需求確定說明
在已確定選擇培訓作為彌補員工能力差距的途徑時,對培訓需求確定說明的過程進行了有效的規范,以保證提供能力要求、當前的能力差距、以前培訓的結果和糾正措施的要求。
培訓必須立足於組織發展的需要,組織的需求主要來源於業務發展和業務策略;同時也要為員工個人的職業發展提供支持,以達到個人與組織共同發展的需要。培訓需求的主要依據如下:
公司的戰略規劃
人力資源規劃:專家/管理幹部需求計劃、普通員工需求計劃
市場競爭需要與核心競爭能力培養需要
公司年度經營目標
業績和行為表現考核
流程、部門、職位運行狀況和人員任職能力狀況
培訓需求由人力資源部統一組織,各廠區、各部門應大力支持與配合。
培訓需求的應用。需求分析形成的報告可以為培訓課程的設計、開發或培訓計劃與組織提供初始輸入與依據。
培訓設計和策劃
培訓方式和選擇准則
培訓組織部門在組織培訓時,可依據培訓對象、已確定的培訓資源、制約條件和培訓目標的需要選擇其中之一的方式或幾種培訓方式的組合實施培訓。
一、在職培訓:使受訓者通過對熟練員工進行觀察和提問來進行學習。觀察要完整,同時有機會去實踐並得到反饋。
二、工作指導:分步驟的列出如何完成工作,培訓者首先演示任務,然後讓受訓者一步步的執行任務,必要是予以糾正;
三、封閉培訓:由人力資源部請內部講師或外部講師進行的培訓
四、外派培訓:根據員工的崗位需要,參加外部培訓機構、院校組織的培訓。
適當的方式或這些方式的組合的選擇准則應予以確定,並可包括:
1.時間和地點;
2.設施;
3.費用;
4.培訓目標;
5.員情況(如:當前的或計劃的職業身份,特長(或)經歷,參加者的最大數量);
6.培訓持續的時間和實施的順序;
7.評定、評價和證書的形式。
培訓計劃
培訓計劃制定的原則
1.培訓計劃制定以培訓發展需求為依據。即對部門的目標、知識、技能等方面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確定是否需要培訓及培訓的內容。
2.培訓計劃制定以公司發展目標為論據。培訓是公司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並服務於公司的發展目標,培訓目標應與公司發展目標相一致。
3.培訓計劃制定以各部門的工作計劃為依據。部門的工作計劃是公司中最基本的計劃,是公司發展計劃得以貫徹的基礎保障,培訓計劃的制定不能脫離部門的工作計劃。
4.培訓計劃制定以可掌握的資源為依據。如講師、培訓場地、教學實施等,通過這些資源保證每一次培訓的順利進行,並有效的通過培訓把這些資源轉化為強有力的生產力,從而最大限度的推動公司發展。
(三)培訓計劃制定的流程和程序
1、培訓計劃制定的的流程
1.培訓目的。即為什麼要進行培訓。
2.培訓目標。即培訓要達到什麼標准。
3.培訓對象及類型。即確定誰接受培訓和進行何種類型的培訓。
4.培訓內容。它是根據培訓對象的培訓需求而確定的。
5.培訓的組織范圍。一般包括五個層次,即個人、部門、組織、行業、公共。
6.培訓規模。即根據培訓的人員進行確定培訓規模。
7.培訓時間。是指日程安排,持續時間,日期和重要的階段。
8.培訓地點。指學員接受培訓的所在地和培訓場所。
9.培訓的方式、方法。主要是指是集中培訓還是分散進行,是在職培訓還是外派培訓。
10.培訓教師。是選擇內部講師還是外聘講師。
11.財務要求。在培訓時在充分考慮培訓帶來的效益和培訓所需要的經費。
12.考評方式。每個培訓項目實施後,均要對受訓人員進行考評,考評方式一般分為筆試、面試、操作三種方式。
13.為評價培訓結果制定準則和方法以測量下述方面:
13.1學員的滿意程序;
13.2 學員的知識、技能和行為方式的收獲;
13.3 學員在工作中的業績;
13.4 學員的領導的滿意程度;
13.5 對學員組織的影響;
⑦ 培訓開發對企業發展的現實意義的論據有哪些
怎麼寫開題報告呢?首先要把在准備工作當中搜集的資料整理出來,包括課題名稱、課題內容、課題的理論依據、參加人員、組織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時間、經費的估算等等。第一是標題的擬定。課題在准備工作中已經確立了,所以開題報告的標題是不成問題的,把你研究的課題直接寫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導過一組同學對倫教的文化諸如「倫教糕」、倫教木工機械、倫教文物等進行研究,擬定的標題就是「倫教文化研究」。第二就是內容的撰寫。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部分:一、課題研究的背景。所謂課題背景,主要指的是為什麼要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所以有的課題乾脆把這一部分稱為「問題的提出」,意思就是說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或者說提出這個課題。比如我曾指導的一個課題「倫教文化研究」,背景說明部分里就是說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倫教作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她的文化發展怎麼樣,有哪些成就,對居民有什麼影響,有哪些還要改進的。當然背景所敘述的內容還有很多,既可以是社會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關鍵在於我們所確定的課題是什麼。二、課題研究的內容。課題研究的內容,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的課題要研究的是什麼。比如我校黃姝老師的指導的課題「佛山新八景」,課題研究的內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為重點,考察佛山歷史文化沉澱的昨天、今天、明天,結合佛山經濟發展的趨勢,擬定開發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氣象的文化旅遊的可行性報告及開發方案。」三、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課題研究的目的,應該敘述自己在這次研究中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比如我校葉少珍老師指導的「重走長征路」研究課題,在其研究目標一欄中就是這樣敘述的:1、通過再現長征歷程,追憶紅軍戰士的豐功偉績,對長征概況、長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艱難險阻、什麼是長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2、通過小組同學間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說,培養合作參與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3、通過本次活動,使同學的信息技術得到提高,進一步提高信息素養。四、課題研究的方法。在「課題研究的方法」這一部分,應該提出本課題組關於解決本課題問題的門路或者說程序等。一般來說,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方法有:實地調查考察法(通過組織學生到所研究的處所實地調查,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問卷調查法(根據本課題的情況和自己要了解的內容設置一些問題,以問卷的形式向相關人員調查的方法)、人物采訪法(直接向有關人員采訪,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獻法(通過查閱各類資料、圖表等,分析、比較得出結論)等等。在課題研究中,應該根據自己課題的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的課題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實用就行。五、課題研究的步驟。課題研究的步驟,當然就是說本課題准備通過哪幾步程序來達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這一部分里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就是自己的課題大概准備分幾步來完成。一般來說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不外乎是以下幾個方面:准備階段、查閱資料階段、實地考察階段、問卷調查階段、采訪階段、資料的分析整理階段、對本課題的總結與反思階段等。六、課題參與人員及組織分工。這屬於對本課題研究的管理范疇,但也不可忽視。因為管理不到位,學生不能明確自己的職責,有時就會偷懶或者互相推諉,有時就會做重復勞動。因此課題參與人員的組織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參與研究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推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本小組的任務分派和落實。然後根據本課題的情況,把相關的研究任務分割成幾大部分,一個小組負責一個部分。最後由小組長組織人員匯總和整理。七、課題的經費估算。一個課題要開展,必然需要一些經費來啟動,所以最後還應該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課題所需要的資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資料需要多少錢,實地調查的外出經費,問卷調查的印刷和分發的費用,課題組所要佔用的場地費,有些課題還需要購買一些相關的材料,結題報告等資料的印刷費等等。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足夠的資金作後盾,課題研究勢必舉步維艱,捉襟見肘,甚至於半途而廢。因此,課題的經費也必須在開題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綢繆,才能真正把本課題的研究做到最好。
⑧ 如何有效的學習培訓課程
關於如何學習好培訓課程,本人也想就此寫篇文章,但看了笑之手筆的文章後,感覺其手筆非凡,特此轉載。時下,培訓行業是一個熱門行業,這一點從市面上大大小小的商業培訓公司和越來越多的企業內部設立培訓部門可以看的出來。講壇、公開課、內訓、多媒體教學、互聯網教學,越來越多的培訓形式充斥著我們的眼簾,一時間真的使我們目不暇接。但是凡事必有兩面性,在我們一面大力追捧培訓課程和講座的時候,一些不如意的現象和抱怨也隨之產生了。在這些抱怨裡面,提到最多的就是培訓效果的問題。一個培訓的效果,是兩個最重要的主體來控制的:一個是培訓講師,一個就是培訓學員本身。在當今社會的主流培訓中,我們一般還是以被動聽講為主,也就是說,我們很難讓老師按照我們個性的需求來講授,只能是老師講什麼,我們聽什麼(當然,企業內部培訓除外)。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從老師的名氣、課題、課程大綱和第三方的介紹這幾個途徑來判斷和選擇我們希望學習的課程。那麼在這里,我就從我們自身出發,以一個培訓學員的角度,來談談。 一、首先來談談培訓的作用,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來參加培訓。培訓的作用有哪些,我們說的通俗點,培訓就是希望給受訓者以指引,使受訓者從知識、技能和態度上得以轉變,因此而擁有適應當前和未來的能力。培訓的主要方向在於引導,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講的就是一個「引」字。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培訓課程呢?關於這一點,很多朋友都會有一種想法:「學習培訓是為了解決我們的問題。」這種想法沒有錯,但是沒有把實質的主體說出來。其實培訓能直接解決我們的問題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培訓的作用在於引導,而不是為我們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質主體是我們自身,而不是培訓課程。 當然,如果一定要以解決方案為目的的話,那就屬於咨詢行業的范疇,不過,咨詢項目的費用就不是可以和培訓費用同日而語的了。另外如果是現場培訓,那麼加強人際關系和人際面也是很多人的主要目的之一。來聽培訓的學員一般都是某個行業圈子或者職業圈子中的人,群體比較集中,確實是擴大接觸面最好的方式之一。 二、在培訓課程中,我們能聽到什麼、學到什麼?在培訓課程中,我們能聽到、學到的一般都是培訓講師們通過自己多年來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經歷」而加以總結或者推理出來的「經驗」。這句話讀起來像繞口令,但是把主謂賓語挑出來就很明確了:我們能聽到和學到的是經驗。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提到了兩個比較相似的詞「經歷」和「經驗」。在這里,我把我心目中的「經歷」和「經驗」這兩個詞明晰一下,因為我發現總有朋友把它們混為一談。經歷,指事實信息,代表我們走過的歷程,是一個「過程」的代名詞。經歷的優勢:能帶給人過程中的感覺。經歷的劣勢:不可改變,不可復制。經驗,指觀點信息,是基於經歷之後的總結、或者推理出來的。經驗的優勢:可以總結和學習到。經驗的劣勢:難有感覺!畢竟,真正去實踐的時候需要感覺或者說心態。也就是說,有經歷但是不總結,也不會有經驗;有經驗,也並不一定是必須有經歷,因為經驗是可以通過學習或者推理而得到。所以,當你經常聽到有些人說「我知道這件事應該怎麼做。」可能意味他有經驗,但是不一定有經歷;聽到有人說「我做過這件事。」可能就意味著他有經歷但是不一定有經驗。「成功不可復制」這句名言,就是針對於「經歷」說的。「學道、悟道」就是針對與「經驗」說的! 三、培訓效果是如何體現的?既然我們能學習到的是經驗,那麼培訓效果產生的過程就應該是通過「經驗」的指引來驗證「經歷」的過程。大家注意「驗證」這個詞,如何才能驗證?那就需要行動。沒有被驗證的理論不會成為真理。同樣,沒有化為行動的經驗也是徒勞的。我們學習經驗,其實就是希望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部分,然後加以融會貫通,在日後的工作生活中指導自己、提升自己,來達到更好的狀態。很多聽過培訓的人事後都說:「這個課程沒什麼效果,這個老師講的道理雖然都對,我們都懂,但是沒有實操性,沒有用啊。」其實這是一種自己對自己很不負責任的說法。我們可以試著問有這種想法的人幾個問題:1、既然道理都對,自己都懂,為什麼不去做呢!2、不去做的話,是不能做或是不想做還是做不到?3、有人做到了嗎?4、為什麼別人做到了?5、如果大家都做到了,他講還有意義嗎?6、如果大家都做不到,那他還有必要講嗎?其實問完這幾個問題,答案已經很明顯了,其實培訓本身就是給與人提高的機會,但是能不能把握住機會,願不願意把握機會,就與培訓沒有直接關聯,而是與受訓人有著直接關聯了。在對待效果的問題上,我們一要正視自己的態度,負起自己的責任,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四、對待培訓課程常見的誤區:這個講師還給我們講企業管理,他講的那麼好,怎麼還把自己的企業都做砸了?」這種說法,對於一個培訓師來講,是很不公平的,也是很不客觀的。對待這個問題,站在受訓者的角度,我還是希望大家端正一下對培訓師的態度。我也曾經問過一位資深的培訓師這個問題,他嘆了口氣回答我說:「培訓師只是知識和經驗的傳播者,而不是實際行動的實施者。」我認為這個回答是很經典的,也是很客觀的。是啊,我們學習到的只是經驗啊,至於我們的未來的經歷,還是需要自己去走啊!2、「這個講師是大牌,很有名很成功,去聽他的課沒錯,他教什麼,你就照著去做,肯定沒有問題。」這種想法是比較糊塗、不理智的。其實看培訓課程和培訓師不應該是只看名氣和社會認可度,而是應該理性看待他們所講授的內容和適用范圍,更重要的是,把名人的經驗融會貫通,提煉出適合自己的經驗。如果照搬照抄,那就是盲目的效仿,畢竟「成功是不可以復制的」。3、「我學了名人的經驗,而且我也去實施驗證了,但是不管用啊,而且我還吃了大虧。這些講師,都是來騙錢的。」這也是一種比較主流的誤區,和上一個問題比較相似,很多時候都是盲目效仿產生的結果。在這里,我詳述一下:就拿時下或者曾經我們最了解最火熱的幾位名人講師舉例吧。余世維先生是名人,曾仕強老先生、陳安之先生、林偉賢先生以及所有以前或者現在仍然活躍在培訓與企業界的老師們,應該說都是名人!我們受其教誨,得益良多!但是對待名人,特別是名人的理論與見解,我個人的意見是:一定要全面分析,決不能以偏概全。舉個例子,前幾天在網上論壇看到這樣一段關於林偉賢先生的故事:有一網友問:「林老師你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是個成功的企業家,還是一個知名的講師,請問,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林偉賢先生沒有直接回答,他畫了一個圈,只是並沒有畫圓滿,留下一個缺口。他反問道:「這是什麼?」「零」、「圈」、「未完成的事業」、「成功」,網友的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對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實,這只是一個未畫完整的句號。你們問我為什麼會取得輝煌的業績,道理很簡單: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畫個句號,一定要留個缺口,讓我的下屬去填滿它。」留個缺口給他人,並不說明自己的能力不強。實際上,這是一種管理的智慧,是一種更高層次上帶有全局性的圓滿。給猴子一棵樹,讓它不停地攀登;給老虎一座山,讓它自由縱橫。也許,這就是企業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網友評論論壇上有很多朋友對這段話進行誇獎、贊嘆。我也很佩服林先生這個論斷,給與下屬機會其實比其他更多的激勵手段都有效。但是,向來喜歡考慮事情正反面的我也寫了一些「潑冷水」的話,來嘗試著補一補那個沒有畫完的「句號」:7管理沒有定論,要看環境!缺口理論有成立的可能性,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它成立的前提是在「下屬是個善於學習、善於發現、勇於改善、有能力改善的好員工」的前提下,要不然可能會給員工如下感覺:(1)領導做事怎麼這么不小心。這么粗心的人,以後真不知道有沒有能力帶好我們。(挑戰型員工)(2)領導也不過如此嘛,跟我也差不多。(滿足型員工)(3)這里出問題了,領導到底知不知道?是考驗我們還是怎樣?(懷疑型員工)(4)這問題,我真不知道跟領導說了他會表揚我還是記恨我!(軟弱型員工),不是任何公司任何部門的任何員工,都是潛在的「優秀員工」的。這種「缺口做法」到底是試探選擇好員工呢?還是意圖淘汰不好員工呢?還是給員工找點事做呢?值得商榷。其實我上面這段話,並不是挑戰林先生的觀點,因為我知道他是有能力知道什麼時候對什麼人用這種方法的。但是看到大多數網友都是持肯定態度,又言之切切的說「值得效仿」,我覺得這是比較危險的,為了平衡觀點、使理論更加豐富些,所以我寫出上面那段話來提醒大家多思考些,其實每個名人的單一理論背後,都是有很龐大的復雜論據在支撐的。同樣一套理論,什麼樣背景的人,在什麼樣的環境之下,對待什麼樣的事情,面對什麼樣的人,使用什麼樣的方法,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可能產生什麼樣的副作用……都是有著很大變數的,可以說每個環節和關鍵點都很重要。想做好一件事,真的需要非常豐富的經驗和支持,才有可能作的完美。而我們平常聽名人講座或者課程,一般只能聽到論點,但是很難聽到全部的論據和論證,以及支撐論點的「背景與前提」。如果自己不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論證,而是盲目的學習和實施,那危險程度就可想而知了。至於有些朋友盲目實施,或者由於其他的不確定因素而導致自己的失利,由此而把責任強加在講師和課程的頭上,而得出「這個講師的課程沒有用」甚至更加主觀臆斷的說出「這些老師都是騙錢的」這樣的話來,就是更加不應該的了!因此,讓我們多一些理性,記住:避免「聽課學習無用」論,首先就要「習慣全面思考」先!這個課程題目我蠻喜歡,但是老師的背景行業和我現在的行業一點關聯都沒有。估計聽了效果不大。」這個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還是比較片面的。因為這種課程的適合與否並不是完全與行業有關,而是與你的目的和自身的經驗有關。如果你的目的是學習實際的操作性的培訓課程以確保實踐工作,那麼老師行業經驗可能就是很重要的參考因素之一,因為他可能會對你的工作給與具體的指導。但是如果你對你的行業或者崗位已經很了解,希望參加培訓的目的是希望從理念和方法上有所改進和發展,那麼,聽取其他行業的那些你不熟悉的經驗和方法論可能就是上上之選了!這樣有助於你觸類旁通,吸取各家之長。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但是隔行不隔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說的都是這個道理。「這部分我願意聽我就多聽點,那部分沒意思我就少聽點。」問題同第三點,需要全面了解、全面分析,任何單一論點的背後都會有其他的相關論點和論據的支撐。另外,一般如果是付費培訓的話,很難說選擇聽幾部分就給幾部分的錢。既然也交了費用,為什麼不多聽一些呢?如果聽到的內容你自己也已經理解到了,那麼豈不是多了一個經過他人驗證的思想;如果聽到的內容和你無關,或者你也不懂,那麼多了解一點總沒有壞處吧,總比聊天和睡覺好得多吧。五、如何進行參加培訓課程前的准備和課後的回顧?不管學習什麼,聽什麼培訓,學習的三部曲總是不會變的——課前准備、課上學習、課後回顧。1、課前准備。如果談到學習效果,那麼有目的的學習肯定應該比隨機學習整體效果要大得多。我們在參加一個培訓課程之前,最好先了解主辦方的相關信息,講師的具體背景資料、課程的成熟度,如果有課程的框架大綱就更好了,可以事先准備好課程的重點部分。再有,就是帶著問題去聽。有了問題、有了針對性的聽課,才能更准確的把握好課程中最適合自己的關鍵環節。課程不能解決問題,但是課程卻可以幫你解決疑惑,為你指點方向。另外,那麼在參加一個培訓之前需要准備以下幾件物品,僅供參考:(1)筆記本和筆。用來記錄。(2)名片。如果現場有其他人,可以交換名片以進一步交流。(3)錄音筆。在培訓主辦方沒有聲明不許帶錄音設備的情況下,如果課程事先你就很認可,希望回去再重新溫習的話,那麼可以帶上錄音筆。如果主辦方有規定不允許現場錄音以維護版權的話,切莫做此事,有損行業道德!在時間上,也應該有一定的考慮。拿我個人來說,我習慣提前半個小時到場,到場後我會看工作人員布置會場、安排事務,更重要的是看他們接待學員。而且,我也會與鄰座的學員互相認識、交流名片,一方面可以結交朋友,另一方面又可以互相分享更多的信息。 2、課上學學習。很多朋友以為:「課程中的學習就是多聽多記唄。」這句話沒錯,但是看似簡單,卻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裡面:我們聽培訓時,當然是全能聽到、全能記下為宜,但是對一般人來講這是很難做到的。如果聽得入神,就經常忘了記;如果只是記錄,那麼寫字肯定沒有講師講得快,可能這句還沒有記完,下句就已經過去了。那麼到底是應該以多聽為主還是以多記為主呢?因人而異,因目的不同而異。有些學員,可能對課程本身其實沒有太大的興趣,而只是以開拓思維和理念為主,以中間某部分重要環節為主,那麼自然可以少記一些,只要把自己在課程中閃出的靈感和某些重要理念和心得記下來就好。而有些學員是抱著更高的目的來聽課的,本身對課程就很感興趣,而且可能是公司外派聽課並且回去需要與大家分享內容的。在這種情況下,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定要以記為主,包括講師講到的案例分析、小游戲和互動以及學員的回答等。另外,在課程中間休息的時間里,也是我們與其他學員和老師交換名片、溝通的好時間。 3、課後回顧。課後回顧又分為現場和離場兩部分。一般來講,課程結束後,講師在現場逗留一段時間,會有學員上來問問題或者簽名、合影留念。這段時間是最好的與講師溝通和問問題的時間,一方面自己可以問,另一方面還可以聽到其他學員問講師的問題,可以說,是一個分享的大好時間。很多人都說,對他自己而言,這一小段時間,可能比整個的課程還有效果。離開現場後,根據一般的人的習慣,要麼把講義往單位或者家裡一扔,要麼和朋友大侃特侃一下,回頭過個一兩天就好像沒有這么一回事似的。以我的經驗,再好的課程,對你感動再大,如果沒有後來的回顧,都是幾乎沒有效果的。當然,由此也產生了「那些老師講的不錯,不過不切實際、沒有用」這樣的論調。是培訓沒有用嗎?一般來說不是,應該說是:你根本沒有用它。在這里推薦一個好的心態給大家。很多人都知道那句話:你自己覺得懂了,未必是真的懂了;但是如果你能把你學的東西講給別人聽,讓別人懂了,那你才是真正的學懂了!這句話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確實也是最難做到的。因為像做到這點,最主要靠的不是能力,而是態度。沒有好的態度,再高的能力也沒有用。還是以那句話來結尾:「態度決定一切」。培訓課程可以培養和教導你的態度,同樣,好的態度也能讓你更好的學習培訓課程。在這里,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想的到、學的到、做的到,最後還要——做得好!
⑨ 急~辯論賽 我方:小孩不應該從小報很多培訓班 請給我一些論據和事例
事例沒有,不過,不能從小給孩子太多的負擔,因為他們先天性就很聰明,每個人的智商都一樣,培訓班多,對孩子的頭腦有一定的影響。。。。。。。。。。
⑩ 我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培訓師
1、正心(講師心智及積極的心態、正能量調整、自身發展規劃)
2、修身(講師培訓技巧,如思路、表達、肢體語言、PPT製作等)
3、開壇(解決培訓中的問題,梳理培訓前、中、後的相關工作,如調研,課程開發,培訓實施)
4、治企(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問題,企業咨詢等)
5、享天下(共享自身發展及前四步的經驗給新講師,著書立說)
一個專業的培訓師,不僅僅要有很好的理念傳遞、具有說服力的信息傳達與表達,更是需要在某一領域有很好的積累與沉澱,才會具有一定的影響他人的能力。否則只能像現在很多所謂的講師,要麼是大而空的泛泛而談,要麼是理念太個人化、要麼是看似場面熱烈但無實質內容或類似心靈雞湯的東西……
試想如果要你主動去選擇聽一個演講或參加某個方面或主題的培訓,你一定是帶著想要有獲得收獲的期待與想法,如果講師沒有實實在在的東西、有理有據的論據以及富有一定感染力條理清晰的表達,你可能會像很多人一樣中途退席或者很難聽到最後。做為一名應屆生,只僅僅有這樣一個想法是遠遠不夠的,專業的培訓講師是要有很多的專業能力與職業經歷的支撐,首先你要有較為強烈的願望,明確能專注學習的領域和方向,持之以恆堅定而堅持的學習和練習,並這一領域積累一定相關領域的工作經驗積累與沉澱,視角廣泛,注重相關領域的信息收集和條理清晰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任何一個職業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之後付出很多的努力和學習才能真正能力幫助和影響別人,另外可以多關注一下你心目中比較成功的培訓師的發展經歷以及發表的相關文章學習,你心中的目標、想要達到具備的能力以及職業發展的路徑可能會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