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校園植物
⑴ 簡述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的主導價值
2001年7月,國家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新的教育哲學和課程理念提出了「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和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 老金廠中學的領導、教師認為《綱要》確定的改革思想和改革目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對今後較長時間內基礎教育發展與改革的全面規劃。我們在2002年伊始就組織學校領導、教師學習《綱要》及有關課改的理論書籍、文章,繼爾就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開發校本課程等課改主題做了實踐探索。現就校本課程資源開發與實施研究作階段性總結。
一、 對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幾點認識。
校本課程的開發需要一個理性、民主、科學的決策過程。校本課程作為課程形態而存在要有其自己的課程理念和內涵,所以,學校開發校本課程必須做好前期的理論准備。校本課程應該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一樣,要有自己的課程理念、課程計劃和評價標准,使之成為真正的「有目標有計劃的教學過程」。
(一)課程本義和校本課程。
1、校本課程開發,就是以校為本,以校長為首的教師群體,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辦學指導思想,按照學生的知識結構,以學生的發展需要為基礎,依託校園周圍的人文地理環境,自主地為本校學生設計開發的,具有獨特性、多樣性、可選擇性和補充性等特徵的特色課程。校本課程開發體現學校的辦學思想,促進了學校特色的形成與教師專業的發展。
2、並不是本校教師自己編寫的課程資源才叫校本教材,校本課程資源也不要求都要本校教師來編寫,開發校本課程也不是一定都要要編寫成教材。學校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編寫教材,也可以選擇適合學生實際需要和特點的課程資源作為校本教材。但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確也存在部分學校缺乏規范性、系統性,隨便申報開課,然後將一些活動課、選修課的簡要教案、簡要資料合並起來便稱為校本課程,這是不夠嚴肅的。
3、校本教材並非都要印製成冊,或學生人手一冊,以免增加學生家長的經濟負擔,又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老金廠中學的做法大體是以下幾種:一是可以讓學生人手一冊,如《我的家鄉—老金廠》等,由學校自籌經費印製,免費發給學生。二是由學校購置一個班級的使用量,上課時發給學生,下課時收回,循環利用,如使用農函大的綠色農業培訓系列教材、計算機技術課程等。三是學校添置部分放在圖書館,如《初中生心理教育讀本》、《吉林省地理》、《生活中的數學》、《農村實用技術》,讓有興趣的學生借閱。四是教師開發生成的教案、講義等資源,用於教師授課用,或只提供給教師滲透課堂教學用,不編印成教材,也不提供給學生。
4、教育的目標是著眼於人的發展。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就是著眼於教師的成長與學生的發展。課程的發展首先是人的思想的發展,沒有教師思想的發展,就沒有課程的發展。因而,活動課、選修課程的開發,有利於提高教師對常規課程的編制的研究能力、整合能力,有利於教師利用專業技能真正成為教材、課程開發的主體和主角,從而更有效地實施教育教學。實踐表明,用活動課、選修課等課程形式,通過安排探究性學習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課程教學方式,可以使校本課程得到較好的實施,使學生得到較好的發展。
(二)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的意義。
開發校本課程就是為了補充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不足。學校開發課程不僅可以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形成一個完善的課程體系,實現對國家、地方課程的補充和延伸,使課程形成一個縱向結構,讓課程內容充滿活力,同時,在開發校本課程中,從教師、學校社區等不同角度體現了對學生個性發展的關注與重視。校本課程的實施從學生的興趣、需要,情感和個性特長出發,為學生創造豐富多彩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情境,學生通過親自體驗、實踐活動、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自我調適會大大提高他們的個性化學習能力,促進他們創新品格的形成。
(三)校本課程的開發途徑。
多少年來,我們的教育實踐常常是憑教育者的良好願望讓學生去知道什麼,應該怎樣做,違背學生的意願和需要,所以,《綱要》強調開發校本課程一要依據學校的傳統和優勢;二是依據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例如我校的新編校本教材《我的家鄉——老金廠》。在這個前提下,校本課程資源開發與實施要與時俱進,呈多樣化,具有選擇性,能為不同的學生提供滿足不同需要的可能,所以說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十分理性的過程,也是教育創新的過程。
實際上,在以往的學校教育中已經有了一些校本課程的客觀存在:一種是活動課和選修課,特別是一些興趣小組活動,本身就體現了課程開發的基本理念,是校本課程的原始表現形態;一種是學校從學生發展需要出發,或依據學校特色、當經濟特點而編寫的校「本」教材的實施
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同時,從學生實際需要,對國家、地方課程進行一些適應性的組合與改編的校「本」課程是自編教材為載體開發校本課程。《綱要》中也提到「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所謂「選用」即拿來主義。校本課程的開發也應該重視校外的課程資源,如網路資源、鄉土資源、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的資源。這些資源能否直接形成課程這要看具體的情況,但它總可以作為的參照和補充。
二.老金廠中學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
老金廠中小學是樺甸市第一批九年一貫制試點學校,有許多可開發利用的資源,由於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是一個新事物,沒有可借鑒的模式,我校決定由我先行探索,我畢業吉林農業大學,對農業、農村、農民有著自己的看法,在加上這幾年生物教學,二著一結合,形成了以老金廠地區為背景,以學生家鄉為依託,將農業、生物和家鄉有機結合的校本教材,即《我的家鄉——老金廠》就有了 雛形,有了大的方向,下一步就是收集各方面的資料,搜集資料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而整理資料又是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一開始主要依《老金廠鄉志》為藍本,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目的的選擇,現簡單介紹一下:
(一)《我的家鄉——老金廠》的內容
我校開發的校本課程《我的家鄉——老金廠》的一個最大特點是它的綜合性,在主題選擇與實施過程中,始終將人、自然、社會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給學生展現的是一個真實、完整、動態的世界,一個與學生自身生活密切相關的世界。除此以外在生物,體育,數學,語文,地理等學科也有教好校本課程開發,是對《我的家鄉——老金廠》的有益補充。
《我的家鄉——老金廠》的內容根據新的教育哲學和課程理念提出了「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和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 《我的家鄉——老金廠》主要由概述,美麗的傳說,地名小考,物產資源,歷史戰事五部分主廠主組成。每一個部分可以獨立,又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開發和實施過程中,不斷豐富其內容。
1、美麗的傳說:主要是發生在老金廠地區的傳說,七年級學生剛剛從小學進入初中,兒童的心理對他們起很大的作用,他們很喜歡聽故事,也很喜歡自己講故事,校本教材中收集了《借燈橋的傳說》,《老金廠的傳說》,《老牛溝的傳說》,在老金廠這些傳說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學生多少都知道一些,會感到很親切,很熟悉。課堂上以講故事的方式,同學積極參與,合作探究.,課堂氛圍很好,課下學生仍然興趣很濃,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是在講美麗的傳說時用,效果非常好,把學生觀察,思考,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發揮得淋漓盡致。
2、 地名小考:七年級學生來自不同的村小,這種融合促進了同學之間的交流,同學之間願意了解更多的對方的事情,地名小考這一章主要講的是老金廠的五個行政村,以及相關的自然村,絕大多數學生來自這些自然村,了解自己家的一些來歷,可以加深對家鄉的認同感。用活動課來學習地名小考,利用老金廠行政區圖,學生找自己的家,課後收集與家有關的資料。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增加了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
3、 物產資源:各種動物和植物是身邊最常見的資源,利用梅花鹿,羊,野豬,狍子,人參,五味子,貝母,黃芪等,讓學生關心身邊的事,與生物建立聯系,讓學習生活化。學生對大自然可觸可摸,一種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被調動起來。利用實踐基地的建設,豐富校園的教育資源,活躍了學校的教育活動,使學生與自然貼得更近,利用網路資源收集的各種圖片,文字以及視頻資源讓學生可以很好的學習動物和植物資源。男生對動物感興趣,而女生對花草較親切,教師在為學生准備材料的同時也有很大的收獲。
4、歷史戰事: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紀念,利用發生在老金廠的一些歷史戰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於歷史戰事的講解主要是以發生在老金廠地區的有名的戰事為主線。通過講故事,扮角色,找資料等形式教學,以相關的主題活動帶動學生的探究,用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來感受當年老百姓的苦難生活,日本侵略者的殘暴,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
5、其他學科也有很好的開發,例如語文在自主性學習的實踐與研究方面取得了教好的效果,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增強了自主學習的能力;體育教學在依託本校的實際情況開發了「穿越沙塵暴,做環保小衛士」創編體育游戲;生物學科在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生態農業等方面有教好的開發利用。
(二)、老金廠中學的校本課程的實施
1、 課堂上以講故事的方式,同學積極參與,合作探究.,課堂氛圍很好,課下學生仍然興趣很濃,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是在講美麗的傳說時用,效果非常好,本人寫的《借燈橋的傳說》教學案例與點評被《中小學語文教學案例》採用,發表在2006年第五期。
2、用活動課來學習地名小考,利用老金廠行政區圖,學生找自己的家,課後收集與家有關的資料。
3、 網路資源收集的各種圖片,文字以及視頻資源讓學生可以很好的學習動物和植物資源。
4、 於歷史戰事的講解主要是以發生在老金廠地區的有名的戰事為主線。通過講故事,扮角色,找資料等形式教學。
三、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階段總結
校本課程總是在國家課程、地方課程開發策略之間求動態平衡,兩種策略之間應是互補和融合的趨勢,以至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課改剛剛開始,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也剛剛起步,因此,這里的總結從理論上不可能有更深層次的概括,所以只能談些體會和認識,也可以說是經驗之談。
(一)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推動了學校教育的創新,提升了特色辦學的品位,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的改革與創新找到突破口和生長點。老金廠中學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確實成為課題實施過程中重要方面,也可以說是子課題研究。
(二)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搭築了新的平台,開辟了新的途徑,提供了優質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促進了學生創新素質的形成和提高。
老金廠中學正是通過這三個「教育」推進了教育改革與創新,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的個性特長,無論在藝術、體育,還是在數學,寫作出現「童星」璀燦的好景象。這在社會上已經有了廣泛影響和良好的口碑。
(三)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為學校打造和發展創新型教師提供良好的氛圍和機會,教師積極投身教育科研和貫徹課改《綱要》的實踐中。目前,老金廠中學共有多名教師參加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科研興教(校)的氛圍基本形成,以課題研究為載體整合了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與此同時,教師積極投身課改實踐中去。例如,開發校本課程不少教師都做了努力,生物教師以「美化生活」主題編寫「美化校園—做學校的主人」;體育教師改革傳統間操模式,創造了「音樂無口令間操」。這些教育改革與創新實踐大大促進了創新型教師的培養和發展。
(四)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要堅持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合力,發掘社會教育資源,擴大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技術性含量。老金廠中學近幾年先後與多個單位建立關系,學校吸納家庭群體中和關系單位中的人才優勢和物質資源,為學生的素質教育創設條件,彌補學校條件的不足。
總之,學校要發展,要進步必須努力參加課改實踐,有些工作早做比晚做好,有些工作必須做,例如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而是必須做好的事。
⑵ 徵文 我心中的校本課程
課程總目標:
1、以開發本土資源為校本課程開發主題,讓學生認識家鄉,了解其歷史淵源、文化遺產、自然風光、生態環境及經濟、文化、教育的發展狀況,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激發學生保護環境和資源的意識及責任感。
2、面向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開展主題研究式學習活動,轉變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實踐中發現,在實踐中探究,在實踐中提高。
3、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在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中,提高師生主體性。
一 年 級 上 學 期
單元
課程
內容
課 程 目 標
課時
課程
形式
資源
來源
美麗的校園
認識校園
1、熟悉學校環境,能說出校園內各處地方的名稱,能向爸爸媽媽簡要介紹自己在學校的見聞。
2、了解學校的生活設施、教學設施及體育游樂設施,部分懂得使用。
2
參觀、訪問、繪畫、泥塑、交流
班級環境
校園環境
老師及學長的介紹
養成良好觀察習慣
1、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觀察能力。
2、掌握基本的觀察方法,能主動探索學校,養成勤於觀察的良好習慣。
2
探索、繪畫、展示、交流
主題活動:美麗的校園我愛她
1、對學生進行熱愛班級、熱愛校園、美化校園、凈化校園的教育。
2、有愛護校園的願望和行動,增強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1
觀察、思考、交流、實踐
可
愛
的
荊
門
城
探索社區環境
1、知道自己居住地的名稱及所屬街道和社區,知道自己居住城市的名稱及所屬的省份。
2、觀察了解社區綠化、環保設施,懂得維護社區環境,在生活、學習、游戲時不妨礙他人。
1
觀察、訪問、交流、實踐
社區文化
城市綠化
公園廣場
環城的山水
市花及城市綠化
1、知道市花是石榴花。
2、觀察打扮城區主要街道的常見花草樹木,認識古樹、名木、名花,初步了解它們的特點,知道它們在美化、凈化環境方面所起的作用。
2
觀察、訪問、繪畫、剪貼
廣 場
公 園
1、了解城區有哪些廣場 、公園,知道它們所處的方位。
2、在父母或親友的帶領下到廣場、公園遊玩,感受這些地方帶給市民休閑、娛樂的樂趣。
3、大致了解每處地方的特色樹種、花卉及典型建築。
4、用橡皮泥塑造自己感興趣的形象,如公園里晨練的人、某一處有特色的建築等。
2
觀察、訪問、體驗、攝影、繪畫、泥塑
環繞荊城的山
1、與父母、老師或同學開展登山活動,體驗登山的樂趣。
2、知道環繞城區的幾座主要山峰的名稱,知道山峰上的嵐光閣、東山寶塔、唐安古寺等知名建築。
2
實踐、體驗、攝影、泥塑
穿城而過的水
1、知道環繞城區的有竹皮河,還有漳河的支渠三乾渠、四乾渠。
2、懂得保護水源、節約用水的重要性,牢記「保護城市河道,有我一份責任」。
1
游覽、觀察、討論、交流
主題活動:小手牽大手,文明一起走。
1、鞏固所學知識,增強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2、以實際行動來維護城市環境,做文明市民、文明遊客。
1
班隊會、反思、實踐
一 年 級 下 學 期
單元
課程
內容
課 程 目 標
課時
課程
形式
資源
來源
春滿山城
春天來了
1、尋找春天,感受春天的氣息,感受春天生機勃勃的美。
2、培養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2
觀察、記錄、交流、繪畫
走進大自然
城區街道、園林
城郊蔬菜、水果基地
奼紫嫣紅的花朵
1、觀察、記錄城區各種花卉的名稱、顏色、形態、花期,感受花兒的美麗、家鄉的美好。
2、用自己感興趣的方式珍藏對這些花兒的美好回憶。
2
觀察、繪畫、攝影、攝像、口語交際
春遊郊遊
1、到郊外踏青,親近自然,認識動植物。
2、初步了解本地常見農作物、特色蔬菜及水果的種植過程。
2
實踐活動、調查訪問
走進動物世界
小鳥的歌
1、查閱資料,考察訪問,大致了解荊門范圍內生活著哪些留鳥、候鳥。
2、聆聽生活在荊門城區、山嶺、鄉村的各種留鳥、候鳥的鳴聲,觀察它們的外形,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
2
觀察、查閱資料、錄音、模仿
有關動物的圖文資料、鄉村、飼養場、動物園
動物的家
1、了解荊門范圍內生活著哪些野生動物。
2、走進鄉村,看農家飼養的家禽、家畜,知道名稱,了解生活習性。
3、看看你熟悉的市民家庭養了哪些寵物。
2
調查、訪問、繪畫、泥塑
參觀動物園
1、知道動物園中飼養著哪些動物,會用自己的話說出感興趣的動物的外形及生活習性。
2、懂得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增強動物保護意識。
2
觀察、記錄、口語交際
我是荊門旅遊小使者
可愛的荊門,美麗的家鄉
搜集、整理自己在參觀、游覽過程中拍攝的照片、搜集的圖文資料、創作的作品,與同學合作,舉辦一次有關家鄉動植物的展覽。
2
搜集、整理、展覽
學生搜集的資料、自身體驗
我眼中的荊門
1、組織主題班隊會,向同學介紹荊門有哪些著名風景區。
2、根據自己在游覽途中的所見所聞,與同學交流自己眼中的荊門。
3、利用打電話或節假日走親訪友的機會向在外地的親友介紹荊門,歡迎他們來荊門旅遊。
1
主題班隊會
口語交際
旅遊小貼士
到同一景區游覽過的同學組成小組,討論綜合後向全班同學介紹出遊乘車線路、注意事項,簡要介紹景區特色。
1
口語交際
學生的旅遊經驗、旅遊常識
二 年 級 上 學 期
單元
課程
內容
課 程 目 標
課時
課程
形式
資源
來源
山城的秋天
秋天的色彩
1、觀察秋季周圍植物的變化,感受秋天艷麗豐富的色彩。
2、開展秋季登山活動,體驗層林盡染的秋韻。
2
繪畫、攝影、布貼、交流
秋天的山林、果園、田野,商場、超市、街頭攤點,學生的體驗
豐收的田野
1、到山林,到果園,到田野,感受豐收的喜悅,體驗秋天成熟的美。
2、了解荊門有哪些物產,知道荊門是全國著名商品糧、商品棉基地。知道荊門特產漳河蜜桔、毛李荸薺等,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3、到糧油店、商場、超市以及街頭攤點,看看貨架上有哪些荊門特產出售,了解價格,詢問銷售情況,做好統計記錄。
2
調查、訪問、記錄、查閱資料、口語交際
秋風秋韻
1、通過觀察、繪畫、攝影、日記、剪貼等形式搜集資料,舉辦一次以「山城的秋天」為主題的展覽或主題班隊會活動。
2、通過實踐,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掌握圍繞主題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方法,培養探究意識。
1
展覽、班隊會、實踐活動
我是荊門旅遊小使者
神奇的山川
1、通過調查訪問,知道荊門境內有東寶山、西寶山、聖境山、莫愁湖、屈家嶺文化遺址,有以明顯陵——大洪山旅遊區、漳河旅遊度假區、紀山楚文化旅遊區為代表的旅遊景點。
2、利用節假日到自己感興趣的景區游覽,向同學介紹旅遊見聞。
2
游覽、攝影、攝像、日記
荊門信息港、荊門旅遊網、《荊門日報》、地方教材《可愛的荊門》、其他圖文資料、荊門風景名勝等
秀美的公園
1、知道荊門有以人文園林景觀為主體的城市公園,如龍泉公園、石化公園、鍾祥莫愁湖公園、京山縣烈士公園;有以自然景觀為主體的森林公園,如鍾祥大口國家森林公園、京山虎爪山森林公園等。
2、參觀游覽,體驗徜徉於山水園林之間的樂趣。
2
游覽、攝影、日記、交流
各具特色的建築
1、觀察城區的古塔、古寺,游覽龍泉書院、陸夫子祠及鍾祥明顯陵,從其他圖文資料上搜集荊門境內其他有名的建築,看看它們有什麼特點,了解它們的歷史文化淵源。
2、用泥塑、繪畫等形式展示這些建築的造型特點,有條件的同學可自己攝影、攝像。
2
作品展示、口語交際
我眼中的荊門
1、向外地的親友介紹本學期你的市內游覽見聞,告訴他們荊門的新變化。
2、通過寫日記、編順口溜、創作簡單的歌謠等形式歌頌家鄉。
1
口語交際、創作活動
二 年 級 下 學 期
單元
課程
內容
課 程 目 標
課時
課程
形式
資源
來源
綠
色
空
間
走向大自然
1、到校園、街道、庭院、公園、山林、田野觀察小草、樹葉的萌發,感受春天生機勃勃的氣息,寫下自己的見聞。
2、觀察春天裡小動物的活動情況,保護鳥巢,不掏鳥蛋,不捉小鳥,不捉、不買小蝌蚪。
3、到掇刀草莓基地觀察草莓的生長情況,採摘草莓,也可以到城郊蔬菜基地、水果基地開展「生態一日游」活動。
2
參觀游覽、日記、口語交際
校內外的各種花草樹木、環保資料、《小學生十萬個為什麼》、小學《自然》課本、中學《生物》課本
親近綠色
1、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
2、與小夥伴、同學及家長組成小組栽花種樹,知道養護方法。
2
查閱資料、參加植樹節活動
綠色與環保
1、知道植樹造林對保護環境、美化生活的重大意義。
2、增強環保意識,養成愛護花草樹木的良好習慣,培養熱愛美好環境、美化生活的情趣。
1
講授、討論、演講交流
保護秀美山川
1、交流自己在荊門風景區游覽時發現的不文明現象和破壞環境的做法,結合自己掌握的知識談談這些做法的危害。
2、與家人、同學討論,提出保護景區的措施,在班級交流。
2
討論交流
潔凈城市
美化家鄉
1、了解荊門創國家級山水園林城市的舉措,並向家人、同學宣傳,懂得「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2、種花種草,認養綠地,愛護花草樹木和動物。
2
搜集資料
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
1、繼續開展「小手牽大手,文明一起走」活動,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到紅領巾街道開展潔凈城市、美化環境的活動。
2、開展「保護荊門環境有我一份功勞」主題班隊會活動。
3
實踐活動
主題班隊會
暢想荊門美好
的明天
想像畫、泥塑比賽
舉行以「我心中的荊門城」為主題的想像畫、泥塑比賽
2
想像創作
學生的感受、體驗、希望
演講比賽
舉行以「我心中的荊門城」為主題的演講比賽,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振興荊門的情感。
2
演講比賽
三 年 級
單元
課程
內容
課 程 目 標
課時
課程
形式
資源
來源
綠
色
空
間
點綴校園的小精靈
1、向老師、園丁請教,弄清校園里每一種花草樹木的名稱,了解它們的生長特點。
2、在科學課老師的幫助下弄清校園里每種植物所屬的科、屬、種,為它們設計小名片,並掛好小名片。
3、開展種養殖活動,豐富校園生物物種。
4、與學校少先隊大隊部聯系,成立校園環保大隊,聘請學校園丁當技術顧問,劃分每個中隊的養護責任區。
16
講授、設計、實踐活動
校內外的各種花草樹木、環保資料、《小學生十萬個為什麼》、小學《自然》課本、中學《生物》課本、荊門市園林局、林科所
荊
門
水
資
源
城市風景——竹皮河
沿竹皮河道考察,觀察兩岸保護設施,看看現在污染竹皮河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明白保護城市河道的重要性。
4
實地考察、分析、思考
地方教材《可愛的荊門》、《荊門水利》及相關報刊
生命之水——漳河水庫
1、知道漳河是本市最大的人工湖泊,是全國八大水庫之一。
2、通過實地考察、訪問等方式,知道城區生活用水取自漳河水庫,了解漳河在灌溉、防洪、養殖、生態、航運、發電、旅遊等方面所產生的綜合效益。
4
游覽、調查訪問、查閱資料
富饒美麗的長湖
1、知道長湖所處的地理位置,了解這座本市最大的天然湖泊所產生的巨大經濟效益及潛在旅遊價值。
2、實地觀察、調查訪問,了解網箱養魚對長湖水體的污染。
3、比較長湖的昨天與今天,暢想長湖的未來,提出保護長湖的合理化建議。
1
實地觀察、調查訪問
波濤洶涌的漢江
知道漢江發源於陝西省,流經我市,在漢口龍王廟與長江匯合。了解漢江的航運價值及漢江防汛。
1
搜集資料、調查訪問
保護水源
節約用水
1、知道水對工農業生產、人民生活的巨大作用,懂得水是生命之源的道理。
2、通過觀察、訪問,大致了解污染河流、湖泊的主要原因。3、想一想,小學生怎樣從自身做起,節約用水,保護水源,潔凈城市?在班級開展討論,制定節水公約,在全校推廣。
4
搜集資料、討論調查
制定公約
四 年 級 上 學 期
單元
課程
內容
課 程 目 標
課時
課程
形式
資源
來 源
荊門廣場文化
荊門風物
1、搜集在荊門地區流傳的民謠、諺語、俗語、俚語及民間故事,調查了解荊門有哪些民間表演藝術形式。
2、搜集荊門民間手工藝品,了解荊楚民俗、民風,看看荊門城內的建築、裝飾融合了哪些民間藝術元素,體現了哪些本地特色。
3、舉辦一次以「荊門民俗」為主題的展覽、表演展示活動。
2
調查訪問、實地觀察、記錄
學生實地調查搜集的各種資料、地方教材《可愛的荊門》、荊門城區的各處主題廣場
建築與生活
1、利用節假日看看荊門修建有哪些主題廣場,觀察這些廣場的設計布局特點。
2、觀察各廣場的典型雕塑,欣賞其造型特點,弄清其象徵意義,用橡皮泥或陶泥製作縮微景觀。
2
實地考察
創作欣賞
娛樂與健身
1、觀察市民在廣場開展的各種健身娛樂活動,模仿學習。
2、調查了解市民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的情況,弄清廣場健身娛樂活動蓬勃開展的原因,寫出小論文。
2
觀察模仿
調查研究
小朋友的樂園
1、到廣場親自體驗各種健身娛樂設施帶來的樂趣,。
2、通過寫作文、繪畫、泥塑、攝影、攝像等形式記錄城區大小廣場給市民帶來的無窮樂趣,舉辦以「荊門廣場文化」為主題的展覽。
3、根據自己的觀察,結合調查訪問,提出管理廣場的合理化建議。
4
親身體驗
記錄展示
交流討論
保護荊門環境有我一份功勞
告別陋習
1、看看哪些生活陋習嚴重影響環境衛生,舉行告別陋習的宣誓儀式,不僅自己身體力行,而且動員家人、朋友、同學告別陋習,從生活小事做起,保護環境。
2、寫一份倡議書,號召全體市民告別陋習,講文明,講衛生。
3
觀察宣傳
實踐活動
市、區政府宣傳部、荊門市環保局、荊門市政園林管理處
環保我能行
1、成立環保假日小隊,開展「小手牽大手,文明一起走」活動。
2、做好「紅領巾街道」的衛生保潔維護工作,清除小區牆壁、街道電線桿上的「牛皮癬」。
3、自覺使用環保產品,拒絕白色污染。
4
實踐活動
我是荊城文明小使者
1、開展環保主題班隊會活動,增強愛我荊門、美化荊門,還荊門青山碧水藍天的責任感。
2、舉行「我是荊城文明小使者」徵文比賽、演講比賽。
3、為街道設計美觀實用、有利於垃圾分類的垃圾桶。
4、設計環保宣傳畫,寫上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宣傳標語。
4
主題班隊會
徵文演講
創作設計
四 年 級 下 學 期
單元
課程
內容
課 程 目 標
課時
課程
形式
資源
來 源
荊
門
三
千
年
荊門地形
1、知道荊門位於湖北省中部,地處漢江平原與鄂西山區的過渡地帶,北部層巒疊嶂,中部崗嶺起伏,河港交叉,南部沃野舒展,稻香魚肥。
1
觀察發現、調查了解、教師講授、口語交際
荊門博物館、地方教材《可愛的荊門》、《荊門地方誌》及其他有關荊門歷史的資料
荊楚門戶
1、知道荊門因史書稱為「荊楚門戶,控制要沖」而得名。
2、知道早在4000多年前荊門境內的漢江、長湖、漳河三大水系就有人類居住,創造了長江中游最早的人類文化——屈家嶺文化。
荊門行政區劃
1、在湖北省行政區劃圖上找出荊門市的位置;在荊門市行政區劃圖上找出自己的學校及家庭所在的位置;看看荊門境內有哪些鐵路、公路。
2、觀察荊門行政區劃圖,看看荊門下轄哪些市、縣、區。
3、知道荊門作為城鎮,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古代荊門曾是荊(州)襄(州)走廊上的必經要道和關隘,以軍事重鎮著稱,歷代君王都在這里設州置縣。
2、簡要了解解放後荊門的行政區劃變更情況。
荊門博物館
1、參觀荊門博物館,知道荊門古屬楚國,了解館中陳列有被稱為「中國第一古屍」的郭店戰國女屍、郭店楚簡等國寶級文物。通過館中陳列的文物以及講解員的介紹,感知楚地古代先民的生活,感受燦爛的楚文化。
2、通過參觀,知道文物的考古價值、藝術價值和旅遊價值,增強文物保護意識。
2
參觀、感知、體驗
富
饒
的
荊
門
豐富的地下寶藏
1、調查了解荊門境內蘊藏著哪些礦產資源,對照荊門地圖標出其出產位置,繪制出簡明的《荊門礦產資源分布圖》。
2、採集礦石標本,在科學課教師或家長的幫助下製作礦石標本。
2
教師的講授、調查了解
學生搜集到的原始資料、統計數據、荊門旅遊網、《荊門水產》《荊門地方誌》及相關報刊資料
名優特產
1、調查了解荊門境內的農、林、牧、漁業資源以及多種經營帶來的效益。
2、根據調查搜集的資料繪制出簡易的《荊門水產資源分布圖》《荊門林業資源、經濟林木分布圖》等圖表。
2
實踐活動
搜集商標
實踐活動
1、與小組同學合作,以表格的形式製作出「荊門名優特產名錄」。
2、通過寫日記、繪畫、攝影、拍攝DV作品等形式介紹荊門名優特產。
3、統計你所熟悉的荊門農家收入情況,將全班同學的統計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弄清荊門農家收入的主要來源,看看各鄉鎮的特色經濟是什麼。
2
小組活動、交流展示
五 年 級 上 學 期
單元
課程內容
課 程 目 標
課時
課程形式
資源來 源
荊門風物
民間故事
搜集整理在荊門一帶流傳的民間故事,把這些故事講給別人聽,在班級召開民間故事會。
2
訪問、交流
學生自身搜集的資料、地方教材《可愛的荊門》、城市及鄉村的生活習俗
名人傳奇
1、了解與荊門相關的名人事跡,把荊門名人當作寶貴的精神遺產加以繼承和發揚,立志振興荊門,為家鄉建設作貢獻。
2、各班選擇1~2名荊門名人作為研究重點,開發相關校本課程,如《斑衣娛親老萊子》《關公與掇刀》《象山先生在荊門》《抗日名將張自忠》等。
6
調查訪問
實踐活動
課程開發
風俗民情
1、調查訪問,詳細了解荊門的風俗人情,如婚喪嫁娶、節日習俗、飲食文化、冠名稱謂等習俗。
2、搜集相關文字、圖片、實物資料,撰寫解說詞,與四年級同學合辦「荊門民俗」展覽。
4
實地觀察
調查訪問
考古荊門
紀山古墓群
1、到荊門博物館參觀出土文物、請紀山籍同學介紹當地古墓群的發掘與保護情況,了解楚地先民的文化與生活,了解紀山古墓出土文物的歷史價值及文化價值。
2、選擇1~2件文物重點研究觀察,寫出研究小論文。
3、各班合作,以「郭店楚簡」及「楚文化」為主題開發相關校本課程。
6
實地考察
調查研究
課程開發
荊門博物館、荊門旅遊網、荊門境內各處文物保護單位
鍾祥明顯陵
1、游覽鍾祥明顯陵,了解明顯陵的考古價值及文化旅遊價值
2、增強文物保護意識。
2
搜集資料
實地游覽
其他歷史遺跡
1、調查訪問、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荊門境內還有哪些有價值的歷史遺存,整理相關資料,在班級交流。
2、按照各處古跡的價值及保護級別(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在《荊門行政區劃圖》上標出荊門境內各處重點保護文物所在的位置。
2
調查訪問
實踐活動
荊門攬勝
風景名勝
1、詳細了解荊門境內有哪些風景名勝,繪制《荊門名勝分布圖》或《荊門名勝一覽表》。
2、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期游覽家鄉名勝,通過習作、攝影、拍攝DV等形式記錄游覽過程,推介家鄉名勝。
4
實踐活動
討論交流
荊門境內各處風景名勝、學生的體驗感悟
主題活動
1、組織召開「愛我荊門」主題班會,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介紹荊門,進一步升華熱愛家鄉的情感。
2、寫建議書、倡議書,號召大家都來保護文物古跡、風景名勝。
3、舉辦「荊門——我可愛的家鄉」徵文活動。
3
實踐活動
班隊活動
徵文活動
五 年 級 下 學 期
單元
課程
內容
課 程 目 標
課時
課程
形式
資源
來 源
荊門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荊
門
史
話
1、進一步了解荊門市及所轄縣市區的歷史,特別是行政區劃變更情況,搜集有關材料,在班級交流。
2、將所搜集到的資料加以整理,按時間順序列出荊門歷史編年表。
2
搜集資料
參觀交流
《荊門地方誌》《荊門人民革命史》及荊門市檔案館、博物館
難忘的戰斗
不朽的英雄
1、搜集在荊門這塊熱土上發生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了解荊門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英勇斗爭的史實,借鑒歷史,發揚傳統,繼承先輩遺志,立志振興荊門。
2、清明節到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組織英雄故事會。
3、拜訪軍休所老紅軍、老革命,聽他們講土地革命時期地下黨在荊門的活動、斗爭情況,講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發生在荊門的幾次著名的戰斗;到東寶山、西寶山實地考察解放荊門的戰斗遺址;舉辦《英雄的荊門城》展覽。
6
搜集資料
實地考察
實踐活動
荊
門
新
貌
城
市
建
設
1、參觀城區具有代表性的建築,走訪城市街頭巷尾,查閱資料進行對比,了解荊門在城市建設、環境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開發校本課程《建築與生活》。
2、用手中的筆、照相機、攝影機以不同的方式記錄下我們的家園發生的巨大變化。
2
課程開發
實踐活動
參觀交流
荊門信息港、《荊門地方誌》、地方教材《可愛的荊門》、學生通過實地調查走訪取得的資料及自身的理解感悟
交
通
郵
電
1、通過調查訪問,了解荊門境內的公路、鐵路、內河航運在發展荊門經濟中的巨大作用,了解其迅猛發展的歷程。
2、到郵政局、電信局、荊門移動、荊門聯通調查訪問,了解這些部門的服務項目、發展歷史。
2
實踐活動
參觀交流
醫
療
衛
生
1、參觀城區各大醫院,了解其醫療水平及服務質量。
2、調查走訪,了解遍布城區的小診所、小葯店給市民帶來的利與弊,寫出調查報告,開展辯論活動。
3
實踐活動
參觀交流
文
化
教
育
1、參觀城區有代表性的大、中、小學、幼兒園及各級各類文化藝術團體,了解荊門解放以來文化藝術的發展狀況,了解文化教育事業對促進經濟發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巨大作用。
2、說出近幾年荊門文藝界推出的有影響的文藝作品,如《鬧龍舟》《荷花洲頭》等,閱讀荊門籍作家、詩人的作品。
3、知道「普九」、課程改革等教育大事,立志勤奮學習。
3
閱讀欣賞
實踐活動
老
字
號
新
效
益
1、通過調查了解、實地參觀、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荊門各大企業、特色產業的產品、生產規模、經濟效益及對荊門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舉行一次以「老字型大小新效益」為主題的研究活動。
全校師生圍繞本專題搜集的圖文音像資料及研究的成果,民間手工藝品、民歌、民謠、民間舞蹈及其他鄉土氣息濃厚的民間藝術形式,荊門各藝術團體創作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藝節目等。
⑶ 校本課程開發有哪些
校本課程開發有課程選擇、課程改編、課程整合、課程補充、課程拓展、課程新編,具體內容如下:
1、課程選擇:課程選擇是校本課程開發中最普遍的活動,是指從眾多可能的課程項目中決定學校付諸實施的課程計劃的過程。
2、課程改編:課程改編是指針對與原有課程准備對象不同的群體進行的課程上的修改。
3、課程整合:課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識體系而以關注共同要素的方式來安排學習的課程開發活動。
4、課程補充:課程補充是指以提高國家課程的教學成效為目的而進行的課程材料開發活動。
5、課程拓展:課程拓展是指以拓寬課程的范圍為目的而進行的課程開發活動。
6、課程新編:課程新編是指全新的課程單元開發。例如,突出學校特點的「特色課程」、地方性專題課程即我們所說的「鄉土教材」以及時事專題課程,就可以歸為這一類型。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學校基於本校實際,推進校本課程建設,值得鼓勵,但要科學地完善課程結構,規范有序地開發相關的校本教材,努力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⑷ 研究性課題書寫格式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基本格式》
課題名稱
一、目的、意義(問題提出)
1、研究的背景、現狀分析、碰到的問題。
2、目的、意義(為什麼研究?價值是什麼?解決什麼問題?)
二、研究目標
本課題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所要達到的目標要求。
三、研究內容
實現研究目標要研究的具體問題,實驗類課題還要研究假設。
四、研究范圍
1、對研究對象的總體范圍界定;
2、對研究對象模糊概念進行界定(例:「後進生」);
3、對關鍵概念(變數)的界定。
五、研究對象
課題研究的直接對象。
六、研究方法
1、根據課題的性質、類型選擇具體的一種或幾種研究方法(例行動研究法、調查法、實驗法);
2、如何進行研究。
七、研究的程序
設計研究步驟、時間規劃、管理措施。
八、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報告或論文,其他有關材料。
九、研究組成員及分工
十、經費預算情況。
如何實施立項課題
嘉興市教科所 朱建人
一、 課題立項的意義
1、 是對申報課題價值的認同。
2、 是對科研課題進行規范管理的有效途徑。
3、 能對課題申報者的研究實施必要的指導與幫助。
4、 是一份責任與使命而不是榮譽稱號。
二、 立項後的研究准備工作
1、 研討修訂方案——這是課題順利完成的基礎。
要點:集思廣益;批判思維;精益求精。
方案的基本結構:
⑴課題名稱:語言最少化(指明對象、內容、研究方法)。
⑵目的、意義:回答為什麼(對課題進行前瞻性思考和對真實問題的揭示)。
⑶國內外相關課題的研究綜述:回答「誰在做」(廣泛檢索,擇要闡述)。
⑷課題的界定:回答「是什麼」(課題內涵的揭示與外延的框定以及操作路徑的提煉)。
⑸課題研究的目標:回答「怎麼樣」(真實問題的對應面)。
⑹課題研究的方法和途徑:回答「怎麼做」的問題(技術創新)、策略或措施。
⑺課題研究的對象:確定被試。
⑻課題研究的步驟:准備——實施——總結。
⑼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專著、研究報告、論文、產品等。
⑽課題研究的主要成員:專業、職稱、職務等。
⑾經費預算:資料費、咨詢費、差旅費、成果包裝費等。
2、 合理進行組內分工——這是課題有序進行的保證。
要點:職責明確;合作互動;資源共享。
3、 及時建立相關制度——這是課題獲得成效的保障。
要點:民主氛圍;學研製度;工作進程。
4、 獲得必要的經費支持
三、 立項後的實施操作
1、 認真操作研究方案——「按圖紙施工」
2、 認真積累相關資料——有檔案意識
3、 重視研究者自主建構——求實踐創新
4、 重視過程的反饋調整——要與時俱進
四、 課題研究的結題工作
1、 成果形成的一般過程
A、 整理篩選研究資料——多多益善,去粗取精。
B、 研討分析研究結果——先發散後聚斂。
C、 悉心策劃成果形式——內容決定形式。
D、認真撰寫研究報告——態度決定一切。
E、 驚心包裝課題成果——多一些受眾意識。
2、 優秀成果的基本特徵
A、 科學性——觀點正確,材料確鑿,邏輯嚴密,表述充分。
B、 創新性——有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
C、 規范性——文體感強,語言得體,形式恰當。
D、可讀性——簡潔、生動、流暢、避免套話,不故弄玄虛。
3、優秀成果產生的基礎條件
A、 課題操作的扎實性——做
B、 理論學習的深入性——思(頂天立地搞科研)
C、 成果形式的認真性——
⑸ 初中的校本課程怎麼寫急!最好有樣子看
————中學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一、 設計背景
隨著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學校課程多樣化和個性化呼聲日益強烈,教育的均衡化與優質化已成為基礎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第六條中明確提出:「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在課時計劃中也明確規定:「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占課時總比例的10%~12%。」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校本課程開發已經成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發展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著課程權利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會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為了全面實施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進一步搞好課題研究工作,根據課改精神,編制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 指導思想
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從我校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出發,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和開發新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專家、領導與家長共同開發的原則開發具有龍實中特色的校本課程,以體現個體差異,全面育人的開發宗旨,為學生提供品德形成與人格發展、潛能開發與認知發展、身體與心理發展、藝術審美、綜合實踐等方面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發展。
三、 開發目標
1、學校層面目標:
①、建立起規范和完善的龍灣區實驗中學課程體系;
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管理方法;
③、打造出學校的校本品牌課程和特色課程。
2、教師層面目標:
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確的課程觀的教師隊伍;
②、培養一批具有課程開發能力的綜合性人才隊伍;
③、
3、學生層面目標:
①、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學生獨立自信;
②、讓學生掌握某項技能,學會探究,使學生善於思考,敢於實踐;
③、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格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環境。
四、 開發原則
1、主體性原則:以學校為主體,自主開發和發展的課程,應充分體現學校特色;體現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體現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導。
2、自願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願,限定選修與自主選修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充分發掘學校現有和將要擁有的課程資源。
5、實效性原則:校本課程開發中,學校不強調每門課程都必須有絕對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強調對學生有啟發性,學有所思,注意結果的有效性、針對性。
五、 課程結構與門類
(一) 課程結構
根據課改精神,學校將全部課程整合為基礎性課程(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兩大類。校本課程分為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
1、基礎性課程
基礎性課程由國家、地方統一開發並組織實施,強調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學習領域體現共同要求的學科課程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和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地方課程等學科,是全體學生必修的課程。
2、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學校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學生現狀以及學生、學校、社會未來發展的要求所開發的各種在本校實施的課程。它由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兩部分組成。
(1)、限定選修課程由基礎性課程延伸的學科拓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各類專題教育組成。是學生限定選擇修習的課程。
(2)、自主選修課程由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學科課程與活動組成,是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
(二)校本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開發,採取篩選、改編已有的課程,或者新編校本課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將本地區、校內外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融入學科課程之中,通過改編、補充、拓展和新編等方式開發校本課程。教育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三個方面。本地區的社會資源包括三大塊,即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社會發展;學校資源包括校園環境、教師特點、學生特長;家庭資源包括家長特長、家庭特點、家庭環境等。這些內容可以是綜合的,也可以是主題性的。開發內容分為以下七大類。
1、科學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無線電測向、電子製作、電腦網路、天文地理觀測、軟體製作、能源環保、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雙語綜合、科學實驗等。
2、人文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古典文學名著賞析、尋根、現代文閱讀鑒賞與分析、美在文學中、中國民俗文化選講等。
3、藝術類課程
內容選擇:文學、電影、電視欣賞、中西方美術欣賞、歌舞、樂器、陶藝、書法、繪畫等。
4、身心健康類課程
內容選擇:定向越野、武術、田徑、體操、球類、棋類、心理訓練、心理輔導與咨詢等。
5、學習生活技能類課程
內容選擇:植物栽培、插花、交際禮儀、時裝設計、家政服務、攝影攝像等。
6、文化活動與專題教育類
內容選擇:四季八節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社團活動、環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7、綜合實踐類課程
內容選擇: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青年志願者、參觀、考察等。
六、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1、校本教材以活動形式為主,資料袋形式為輔,不統一要求編寫系統性的知識冊,教師可以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1)自編教材;(2)選編教材;(3)選用優秀教材;(4)拓寬現有教材。
2、校本教材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內容組織要強化活動設計和實踐應用,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材內容應盡力圖文並茂,並通過簡要案例、對比分析、邏輯演繹等手段,促進學生理解內容。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3、教材編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開發適合學生特點的電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電子視聽教材以及網路課程資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材。關注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材內容的互動性和生成性。教材編制要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所具有的教育資源
附:校本教材評審表
教材編著評審表
教材名稱 類型
編著人 總字數 頁數 適用年級
課時總數 學生要求
類別 項目 佔全書比例% 特色特點簡介(字左右)
自
評 自己撰寫內容
網上下載內容
參照同類著作
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意見:
簽名:
年 月 日
七、課程的實施與管理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1、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主 任:1人
副主任:2人
委 員:由專家、校長、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社區代表等若幹人組成。
主要職責:選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教材;審議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大決策;負責制訂校本課程開發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項制度;檢查與督導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執行情況等。
2、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 長:校長
副組長:分管副校長
成 員:各科室主任、各學科教研組長、學科骨幹教師。
主要職責:統籌規劃學校的校本課程;制定保證校本課程實施的相關制度;組織教師的培訓: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管理;審議、評價校本教材。
3、教務處職責:
(1)開展學生選課指導,負責指導學生選擇科目;
(2)提供課程菜單、課程介紹、課程表及教學常規與過程管理等工作;
(3)建立校本課程學生檔案,負責學生學習評價的組織與統計。
4、教科室職責:
(1)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組織教師申報課程;
(2)組織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對申報的課程進行評審,做出評價意見;
(3)建立校本課程授課教師檔案,負責教師的教學評價。
5、教研組長職責:
(1) 組織落實本組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申報與實施工作。
(2) 召集組員定期研討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確定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案。
(3) 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6、授課教師職責:
(1)撰寫《課程綱要》,編寫校本教材;
(2)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務處隨機聽課、測評;
(3)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4)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5)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6)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二)校本課程的實施
1、課時設置:每周設2-3課時校本課程。
2、限定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3、自主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校本課程開發的特殊性決定課程評價的特殊性。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校的自主權,這就決定課程評價必然是一種內部評價;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是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特色的突顯,這就決定了評價的多元性;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性,決定課程評價的過程性。校本課程的評價著眼於學生的個性與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要從指導思想,師生參與程度,創造性的發揮學校辦學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對校本課程和學生發展進行評價。
1、評價中的「三堅持」與「三原則」
「三堅持」: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堅持評價內容的多維化;逐步建立電子化學生成長記錄冊,側重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力、個性等方面的分析性、發展性評價,同時要逐步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三原則」:即「參與性原則」、「過程性原則」、「激勵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注重學生親身參與和學生全員參與,強調課時計劃規定的課時活動量的參與情況和參與態度的考核。同時重視學生自我評價並自覺參與評價。
過程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要特別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和實踐體驗,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並且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
激勵性原則: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勤於實踐,勇於創新,不斷促進學力發展。
2、校本課程評價的三個方面
為了保證校本課程的開發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張揚學生的個性,彰顯學校審美育人的辦學特色,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課程綱要(教材)、課程實施、學生學業成績。
課程綱要評價的要素主要有:課程目標是否符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目標是否明確清楚;課程內容的選擇是否合適,所需的課程資源是否能夠有效收取,內容的設計是否具體有彈性;課程組織是否恰當,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等。
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主要包括:教學的准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的評價。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閱資料、問卷、座談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並歸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座談的結果,從而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生學業成績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績作出評價,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用『優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三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活動等形式展示,成績記入成長檔案中。」
評價的形式多樣,一般可採取以下「四結合」的形式,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學習活動表現,平時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和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2、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3、制定校本課程開發獎勵機制,確保經費的及時劃撥,
4、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功能室和校園網站建設,為校本課程實施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
5、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保障。利用網路等各種載體大力宣傳校本課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社區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⑹ 南京市中山小學的學校特色
王麗萍校長說過:「我們只要找到一個支點,就能撐起學校教育的藍天。」中山小學騰飛和發展的支點是什麼?該校經過不斷地摸索和探索,制定了 「以科技教育為突破口,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這一辦學理念。學校特色的創建,根本目的是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學校不僅敢於突破他人,也善於突破自己。以特色為突破口輻射全校,帶動全校工作,已成為學校發展的原動力和催化劑。該校科技教育形成了「五級跳」的規模。
第一級:設置科技興趣小組
該校從80年代開始,根據學生的特長,設立了航模組、標本組、科技小發明小組等科技興趣小組。學生們由於參與了科技興趣小組活動,培養了動手實踐能力和不怕困難、毅力頑強,堅韌不拔的精神。隊員們到紫金山去采胡蜂巢,由於胡蜂蟄人,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隊員們集思廣益,終於在陡峭山崖的大樹上將碩大的蜂巢採摘下來。該胡蜂巢被同學們製成標本後獲全國科技小製作二等獎。
隊員製作植物標本,先要採集,采來的植物先要放在標本夾里壓制。為了使標本乾燥,每天要換一次紙,大約一個月左右,標本幹了,再上台紙,貼標簽。這一系列工作,沒有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耐心細致的工作作風是很難完成的。採集昆蟲標本,需要膽量;製作鳥類標本,一站就是幾小時,沒有意志力是不易堅持的。同學們參與活動後,深深體會到任何事沒有一帆風順的,只有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才能最終取得成功,到達光輝的頂點。
第二級:成立少科院生物分院
為使科技活動適應兒童心理、生理特點,90年代初該校成立了「南京市少科院生物分院」。「少科院」以生物為主要研究對象,其中包括《鳥類生物學》、《人類和農業》、《保護珍稀植物》、《迷人的昆蟲》等。這些學習內容與學校的各類場館相聯系,學生學得快,記的牢。為使科技教育落到實處,我們特聘請了南農大著名鳥類專家周世鍔教授、南京植物園陶金川、夏寶池等教授為學生講課。紿師生開科普講座,進行野外考察、參觀,共計授課400多課時,培訓了9批500多名科技小骨幹。我們採取班校結合、普及和提高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平時單一的授課擴展為理論——實踐——理論:將單一製作標本擴展為同類標本的系列化,如做鳥——鳥卵——鳥的解剖——鳥的製作;鳥類的標本製作擴展到植物標本、昆蟲標本的製作;由室內轉到室外,滿足孩子的好動、好奇心,讓學生到野外捕捉蝴蝶、昆蟲、采樹葉,到紫金山調查草本植物,到植物園測算樹的年輪。到夫子廟調查鳥類市場,使學生有樂、有趣、有識。在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加強的同時,他們的求知慾、思考能力、動腦動手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小觀察、小發明、小製作、撰寫科技小論文,有上百名學生在各類科技發明、論文、製作比賽中獲獎,為學校增添了榮譽。少科院被評為南京市首屆「優秀少年科學院」,在全校范圍內形成了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氣。
第三級:利用校內外科普基地
自93年起,學校逐年投資建立了全省首家校內科普基地「中山小學科學宮」和室外科普基地「曲徑探科園」。分為:生態環境館、蝴蝶館、植物館、鳥類館、化石館等5個館,共收集各種獸類、鳥類、蝴蝶化石等標本5000餘件。以滲透學科中科技知識為核心,以活動課程為依託,以環境課程為熏陶,融入科研教育目標、計劃、內容。由此,啟蒙學生科學意識,使學生掌握和了解科技方法,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學生參觀後,樹立了保護動、植物的觀念,弄清人與動物,人與植物,生物與自然等等之間的關系,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當同學們發現受傷的小鳥,立刻送到學校,請老師為它療傷;當同學發現菜市場有不法商販偷賣青蛙,立刻向市場管理員舉報,並向買蛙的市民宣傳環保意識,讓他們送回青蛙。學校開展了「環保小衛士」的評比活動,結合「愛鳥周」、「植樹節」、「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組織學生到社會上去宣傳去實踐。
為使學生在雙休日做到休而不閑,閑而有趣,趣而有得。我們堅持雙休日開展「一周一班一館一陣地一體會」校外科技基地參觀活動。老師組織學生在雙休日陸續參觀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博物院、南航航模館、國防園、甘熙故居、白馬公園鱷魚展、烏龍潭巨龜展、白鷺的聚集地老山、科技會堂科普館等南京各科技基地。還組織學生參觀了蘇北的江蘇油田,泰興的二氧化碳氣田。這樣的活動不僅學生喜愛,更受到家長的歡迎。這些參觀使學生受益匪淺。許多學生在參觀後寫道:「我喜歡這樣的活動,豐富了自己的課外知識,擴大了知識面,感到天地更大了,世界更奇妙,我要發奮學習,創造未來。」
第四級:應用兩個活動課程
其一:抓好學科活動課程。我們提出:「對學生進行教育科研是每位教師的分內事。」要求教師抓住課堂主渠道,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普及科普知識。該校有一個中央教科所的電教課題《信息技術對於小學生創新思維的研究》,我們把這一課題的思路落實到各學科中,在學科教學中來進行信息技術教育,發展孩子的創新思維。有的語文老師在教《麋鹿》—課時,通過電教媒體讓學生更加形象地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
其二:加強校本活動課程。該校的校本課程以科學宮為依託,充分利用學校蝴蝶館、植物館、 鳥內館、生態環境館、古生物化石館、曲徑探科園等校內現有資源,更多材料選自學生和教師平時的作品和成果。形成了《生物世界探秘》校本教材總冊和《漫步生物世界》校本教材分冊。
學生最愛上的是校本課。開設校本課程,我們更注重評價反饋。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到自然界觀察並寫下觀察記錄,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做出了許多小分析報告,看著自己的學習成果,不斷品嘗著成功帶來的愉悅,他們越來越自信.學校建立了學生「雛鷹成長小腳印」的檔案袋,裡面裝著學生的觀察記錄、小分析報告和很多能肯定學習能力的作品、成果、證書等等,幫助孩子在校本課程里找到了自信、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
第五級:抓好兩個科研課題
(1)抓好規劃課題——現該校有中央教科所電教課題《信息技術對於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研究》 。市級規劃課題《順應兒童天性,發展兒童潛能的研究》完成子課題的實施方案和中期階段自我測評報告。
(2)抓好個人課題——在2007年個人教師成功申報順利結題的基礎上,本學期(即2008年)積極組織教師積極申報市級個人課題和區級個人課題。
在課題的落實中,我們也發現一些問題,比如:中老年教師對於參加課題研究的積極性不是很高,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提出了「全員參與」的原則,如何發揮所有教師的科研力量?學校每學期送給教師2份報紙和1本教育教學雜志,鼓勵教師閱讀教育教學書籍,給每位教師配備了個人電腦,讓教師上網閱覽,及時了解教育科研的新動態。鼓勵中老年教師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其實他們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可以讓他們試著寫一些教育隨筆和教育敘事,這些都是課題組材的好資料。為了幫助教師了解課題知識,我們針對課題如何開題,課題如何研究,課題如何實施,召開講座,成立課題學習沙龍,讓年輕教師帶領老年教師入門,構建科研樂教家園。學校還組織教師到上海、淮安等地學習聽課。讓教師學有所得,學有所用。組織教師積極參評 「市級、區級教育教學優秀論文」。
二十多年來,我們找到了「科技教育」這個有力的支點,形成「五級跳」推動學校迅猛發展。科技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僅激發了學生求知慾望,發展了智力,開闊了學生視野,培養了學生能力,也教學生學會做人。學校在科技教育上實踐了二十多年,在科技課題上研究了十多年,「以科技教育為突破口,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之路是成功的,也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認可。
點評:特色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是一所學校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與學校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山小學根據自己的優勢與特點,根據社會需求與發展方向,在辦學理念上形成了「以科技教育為突破口,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特色之路。中山小學辦學特色的形成是一個逐步積累、五級跨越、完善的長期沉澱的過程。由此可見,只有以學校自身可持續發展為辦學理念,不斷完善自我管理,改進教育手段,逐漸提高辦學效益和效率,主動促進學校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才可能實現學校辦學特色的可持續發展。
揚博愛 順天性
歷經80年風雨春秋,中山教師用言行去踐行和映照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至理名言。中山小學教師艱辛快樂的工作著,*得不是金錢的刺激,不是福利待遇的誘惑,更不是榮譽地位的承諾,*得是一種精神,一種信念、一種人生的價值取向、一種人格魅力的熏陶和感染。「師德」在中山已凝練成一種精神,那就是「博愛,奉獻「!中山教師用愛的甘露滋潤每一棵幼苗,用「愛滿天下」的精神去關愛每一位學生,將愛延伸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零拒絕、零距離、零感謝」的「三零管理」使學校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受到平等、公正的教育。學校的辦學特色還吸引了美、德、英、韓、日等15個國家的80餘名境外學生來校就讀,中山小學成為了「名副其實」的 「校園小小聯合國」。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中山創設一切機會,充分挖掘學生特長和潛能。為了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得到更加自由地成長,大隊部設立問號台和博士站,在激發興趣、質疑求異中讓每一位孩子願想、敢想、能想、會想。學校開辟了「想寫就寫、想畫就畫;想喊就喊,想唱就唱;想滾就滾,想爬就爬;想問就問,想做就做」四大自由放飛的平台。在這里,學生可以實現自己的心願,做自己想做的事。想展現美妙的歌喉,這里為學生提供舞台,想展示畫技,學校的櫥窗、黑板讓學生隨意塗鴉,訴說心聲,學校在操場「種植」一棵心願成果樹,定期組織學生將自己的心願以及獲得的成績掛在樹上。如今,這棵樹已經「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學校又在心願樹下設立了一個「小書吧」,讓每個學生都可以自由的閱讀。
中山以「愛滿天下」的奉獻精神為孩子們搭建充分展示個性的舞台,讓他們在順天致性中挖掘潛能,自由成長。
⑺ 幫我做一份初中校本課程
————中學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一、 設計背景 隨著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學校課程多樣化和個性化呼聲日益強烈,教育的均衡化與優質化已成為基礎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第六條中明確提出:「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在課時計劃中也明確規定:「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占課時總比例的10%~12%。」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校本課程開發已經成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發展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著課程權利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會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為了全面實施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進一步搞好課題研究工作,根據課改精神,編制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 指導思想 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從我校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出發,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和開發新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專家、領導與家長共同開發的原則開發具有龍實中特色的校本課程,以體現個體差異,全面育人的開發宗旨,為學生提供品德形成與人格發展、潛能開發與認知發展、身體與心理發展、藝術審美、綜合實踐等方面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發展。 三、 開發目標 1、學校層面目標: ①、建立起規范和完善的龍灣區實驗中學課程體系; 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管理方法; ③、打造出學校的校本品牌課程和特色課程。 2、教師層面目標: 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確的課程觀的教師隊伍; ②、培養一批具有課程開發能力的綜合性人才隊伍; ③、 3、學生層面目標: ①、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學生獨立自信; ②、讓學生掌握某項技能,學會探究,使學生善於思考,敢於實踐; ③、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格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環境。 四、 開發原則 1、主體性原則:以學校為主體,自主開發和發展的課程,應充分體現學校特色;體現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體現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導。 2、自願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願,限定選修與自主選修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充分發掘學校現有和將要擁有的課程資源。 5、實效性原則:校本課程開發中,學校不強調每門課程都必須有絕對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強調對學生有啟發性,學有所思,注意結果的有效性、針對性。 五、 課程結構與門類 (一) 課程結構 根據課改精神,學校將全部課程整合為基礎性課程(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兩大類。校本課程分為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 1、基礎性課程 基礎性課程由國家、地方統一開發並組織實施,強調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學習領域體現共同要求的學科課程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和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地方課程等學科,是全體學生必修的課程。 2、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學校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學生現狀以及學生、學校、社會未來發展的要求所開發的各種在本校實施的課程。它由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兩部分組成。 (1)、限定選修課程由基礎性課程延伸的學科拓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各類專題教育組成。是學生限定選擇修習的課程。 (2)、自主選修課程由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學科課程與活動組成,是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 (二)校本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開發,採取篩選、改編已有的課程,或者新編校本課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將本地區、校內外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融入學科課程之中,通過改編、補充、拓展和新編等方式開發校本課程。教育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三個方面。本地區的社會資源包括三大塊,即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社會發展;學校資源包括校園環境、教師特點、學生特長;家庭資源包括家長特長、家庭特點、家庭環境等。這些內容可以是綜合的,也可以是主題性的。開發內容分為以下七大類。 1、科學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無線電測向、電子製作、電腦網路、天文地理觀測、軟體製作、能源環保、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雙語綜合、科學實驗等。 2、人文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古典文學名著賞析、尋根、現代文閱讀鑒賞與分析、美在文學中、中國民俗文化選講等。 3、藝術類課程 內容選擇:文學、電影、電視欣賞、中西方美術欣賞、歌舞、樂器、陶藝、書法、繪畫等。 4、身心健康類課程 內容選擇:定向越野、武術、田徑、體操、球類、棋類、心理訓練、心理輔導與咨詢等。 5、學習生活技能類課程 內容選擇:植物栽培、插花、交際禮儀、時裝設計、家政服務、攝影攝像等。 6、文化活動與專題教育類 內容選擇:四季八節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社團活動、環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7、綜合實踐類課程 內容選擇: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青年志願者、參觀、考察等。 六、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1、校本教材以活動形式為主,資料袋形式為輔,不統一要求編寫系統性的知識冊,教師可以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1)自編教材;(2)選編教材;(3)選用優秀教材;(4)拓寬現有教材。 2、校本教材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內容組織要強化活動設計和實踐應用,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材內容應盡力圖文並茂,並通過簡要案例、對比分析、邏輯演繹等手段,促進學生理解內容。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3、教材編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開發適合學生特點的電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電子視聽教材以及網路課程資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材。關注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材內容的互動性和生成性。教材編制要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所具有的教育資源 附:校本教材評審表 教材編著評審表 教材名稱 類型 編著人 總字數 頁數 適用年級 課時總數 學生要求 類別 項目 佔全書比例% 特色特點簡介(字左右) 自 評 自己撰寫內容 網上下載內容 參照同類著作 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意見: 簽名: 年 月 日 七、課程的實施與管理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1、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主任:1人 副主任:2人 委員:由專家、校長、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社區代表等若幹人組成。 主要職責:選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教材;審議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大決策;負責制訂校本課程開發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項制度;檢查與督導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執行情況等。 2、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長:校長 副組長:分管副校長 成員:各科室主任、各學科教研組長、學科骨幹教師。 主要職責:統籌規劃學校的校本課程;制定保證校本課程實施的相關制度;組織教師的培訓: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管理;審議、評價校本教材。 3、教務處職責: (1)開展學生選課指導,負責指導學生選擇科目; (2)提供課程菜單、課程介紹、課程表及教學常規與過程管理等工作; (3)建立校本課程學生檔案,負責學生學習評價的組織與統計。 4、教科室職責: (1)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組織教師申報課程; (2)組織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對申報的課程進行評審,做出評價意見; (3)建立校本課程授課教師檔案,負責教師的教學評價。 5、教研組長職責: (1) 組織落實本組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申報與實施工作。 (2) 召集組員定期研討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確定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案。 (3) 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6、授課教師職責: (1)撰寫《課程綱要》,編寫校本教材; (2)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務處隨機聽課、測評; (3)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4)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5)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6)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二)校本課程的實施 1、課時設置:每周設2-3課時校本課程。 2、限定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3、自主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校本課程開發的特殊性決定課程評價的特殊性。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校的自主權,這就決定課程評價必然是一種內部評價;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是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特色的突顯,這就決定了評價的多元性;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性,決定課程評價的過程性。校本課程的評價著眼於學生的個性與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要從指導思想,師生參與程度,創造性的發揮學校辦學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對校本課程和學生發展進行評價。 1、評價中的「三堅持」與「三原則」 「三堅持」: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堅持評價內容的多維化;逐步建立電子化學生成長記錄冊,側重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力、個性等方面的分析性、發展性評價,同時要逐步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三原則」:即「參與性原則」、「過程性原則」、「激勵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注重學生親身參與和學生全員參與,強調課時計劃規定的課時活動量的參與情況和參與態度的考核。同時重視學生自我評價並自覺參與評價。 過程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要特別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和實踐體驗,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並且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 激勵性原則: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勤於實踐,勇於創新,不斷促進學力發展。 2、校本課程評價的三個方面 為了保證校本課程的開發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張揚學生的個性,彰顯學校審美育人的辦學特色,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課程綱要(教材)、課程實施、學生學業成績。 課程綱要評價的要素主要有:課程目標是否符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目標是否明確清楚;課程內容的選擇是否合適,所需的課程資源是否能夠有效收取,內容的設計是否具體有彈性;課程組織是否恰當,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等。 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主要包括:教學的准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的評價。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閱資料、問卷、座談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並歸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座談的結果,從而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生學業成績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績作出評價,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用『優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三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活動等形式展示,成績記入成長檔案中。」 評價的形式多樣,一般可採取以下「四結合」的形式,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學習活動表現,平時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和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2、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3、制定校本課程開發獎勵機制,確保經費的及時劃撥, 4、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功能室和校園網站建設,為校本課程實施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 5、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保障。利用網路等各種載體大力宣傳校本課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社區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⑻ 校本課程怎麼寫
類似於科研課題的總結報告,只要補充校本教材的編撰誕生的情況以及目標綱要等介紹。
例:
————中學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一、 設計背景
隨著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學校課程多樣化和個性化呼聲日益強烈,教育的均衡化與優質化已成為基礎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第六條中明確提出:「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在課時計劃中也明確規定:「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占課時總比例的10%~12%。」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校本課程開發已經成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發展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著課程權利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會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為了全面實施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進一步搞好課題研究工作,根據課改精神,編制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 指導思想
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從我校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出發,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和開發新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專家、領導與家長共同開發的原則開發具有龍實中特色的校本課程,以體現個體差異,全面育人的開發宗旨,為學生提供品德形成與人格發展、潛能開發與認知發展、身體與心理發展、藝術審美、綜合實踐等方面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發展。
三、 開發目標
1、學校層面目標:
①、建立起規范和完善的龍灣區實驗中學課程體系;
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管理方法;
③、打造出學校的校本品牌課程和特色課程。
2、教師層面目標:
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確的課程觀的教師隊伍;
②、培養一批具有課程開發能力的綜合性人才隊伍;
③、
3、學生層面目標:
①、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學生獨立自信;
②、讓學生掌握某項技能,學會探究,使學生善於思考,敢於實踐;
③、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格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環境。
四、 開發原則
1、主體性原則:以學校為主體,自主開發和發展的課程,應充分體現學校特色;體現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體現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導。
2、自願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願,限定選修與自主選修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充分發掘學校現有和將要擁有的課程資源。
5、實效性原則:校本課程開發中,學校不強調每門課程都必須有絕對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強調對學生有啟發性,學有所思,注意結果的有效性、針對性。
五、 課程結構與門類
(一) 課程結構
根據課改精神,學校將全部課程整合為基礎性課程(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兩大類。校本課程分為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
1、基礎性課程
基礎性課程由國家、地方統一開發並組織實施,強調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學習領域體現共同要求的學科課程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和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地方課程等學科,是全體學生必修的課程。
2、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學校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學生現狀以及學生、學校、社會未來發展的要求所開發的各種在本校實施的課程。它由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兩部分組成。
(1)、限定選修課程由基礎性課程延伸的學科拓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各類專題教育組成。是學生限定選擇修習的課程。
(2)、自主選修課程由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學科課程與活動組成,是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
(二)校本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開發,採取篩選、改編已有的課程,或者新編校本課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將本地區、校內外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融入學科課程之中,通過改編、補充、拓展和新編等方式開發校本課程。教育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三個方面。本地區的社會資源包括三大塊,即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社會發展;學校資源包括校園環境、教師特點、學生特長;家庭資源包括家長特長、家庭特點、家庭環境等。這些內容可以是綜合的,也可以是主題性的。開發內容分為以下七大類。
1、科學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無線電測向、電子製作、電腦網路、天文地理觀測、軟體製作、能源環保、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雙語綜合、科學實驗等。
2、人文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古典文學名著賞析、尋根、現代文閱讀鑒賞與分析、美在文學中、中國民俗文化選講等。
3、藝術類課程
內容選擇:文學、電影、電視欣賞、中西方美術欣賞、歌舞、樂器、陶藝、書法、繪畫等。
4、身心健康類課程
內容選擇:定向越野、武術、田徑、體操、球類、棋類、心理訓練、心理輔導與咨詢等。
5、學習生活技能類課程
內容選擇:植物栽培、插花、交際禮儀、時裝設計、家政服務、攝影攝像等。
6、文化活動與專題教育類
內容選擇:四季八節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社團活動、環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7、綜合實踐類課程
內容選擇: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青年志願者、參觀、考察等。
六、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1、校本教材以活動形式為主,資料袋形式為輔,不統一要求編寫系統性的知識冊,教師可以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1)自編教材;(2)選編教材;(3)選用優秀教材;(4)拓寬現有教材。
2、校本教材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內容組織要強化活動設計和實踐應用,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材內容應盡力圖文並茂,並通過簡要案例、對比分析、邏輯演繹等手段,促進學生理解內容。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3、教材編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開發適合學生特點的電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電子視聽教材以及網路課程資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材。關注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材內容的互動性和生成性。教材編制要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所具有的教育資源
附:校本教材評審表
教材編著評審表
教材名稱 類型
編著人 總字數 頁數 適用年級
課時總數 學生要求
類別 項目 佔全書比例% 特色特點簡介(字左右)
自
評 自己撰寫內容
網上下載內容
參照同類著作
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意見:
簽名:
年 月 日
七、課程的實施與管理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1、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主 任:1人
副主任:2人
委 員:由專家、校長、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社區代表等若幹人組成。
主要職責:選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教材;審議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大決策;負責制訂校本課程開發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項制度;檢查與督導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執行情況等。
2、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 長:校長
副組長:分管副校長
成 員:各科室主任、各學科教研組長、學科骨幹教師。
主要職責:統籌規劃學校的校本課程;制定保證校本課程實施的相關制度;組織教師的培訓: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管理;審議、評價校本教材。
3、教務處職責:
(1)開展學生選課指導,負責指導學生選擇科目;
(2)提供課程菜單、課程介紹、課程表及教學常規與過程管理等工作;
(3)建立校本課程學生檔案,負責學生學習評價的組織與統計。
4、教科室職責:
(1)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組織教師申報課程;
(2)組織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對申報的課程進行評審,做出評價意見;
(3)建立校本課程授課教師檔案,負責教師的教學評價。
5、教研組長職責:
(1) 組織落實本組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申報與實施工作。
(2) 召集組員定期研討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確定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案。
(3) 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6、授課教師職責:
(1)撰寫《課程綱要》,編寫校本教材;
(2)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務處隨機聽課、測評;
(3)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4)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5)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6)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二)校本課程的實施
1、課時設置:每周設2-3課時校本課程。
2、限定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3、自主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校本課程開發的特殊性決定課程評價的特殊性。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校的自主權,這就決定課程評價必然是一種內部評價;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是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特色的突顯,這就決定了評價的多元性;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性,決定課程評價的過程性。校本課程的評價著眼於學生的個性與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要從指導思想,師生參與程度,創造性的發揮學校辦學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對校本課程和學生發展進行評價。
1、評價中的「三堅持」與「三原則」
「三堅持」: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堅持評價內容的多維化;逐步建立電子化學生成長記錄冊,側重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力、個性等方面的分析性、發展性評價,同時要逐步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三原則」:即「參與性原則」、「過程性原則」、「激勵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注重學生親身參與和學生全員參與,強調課時計劃規定的課時活動量的參與情況和參與態度的考核。同時重視學生自我評價並自覺參與評價。
過程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要特別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和實踐體驗,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並且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
激勵性原則: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勤於實踐,勇於創新,不斷促進學力發展。
2、校本課程評價的三個方面
為了保證校本課程的開發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張揚學生的個性,彰顯學校審美育人的辦學特色,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課程綱要(教材)、課程實施、學生學業成績。
課程綱要評價的要素主要有:課程目標是否符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目標是否明確清楚;課程內容的選擇是否合適,所需的課程資源是否能夠有效收取,內容的設計是否具體有彈性;課程組織是否恰當,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等。
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主要包括:教學的准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的評價。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閱資料、問卷、座談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並歸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座談的結果,從而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生學業成績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績作出評價,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用『優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三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活動等形式展示,成績記入成長檔案中。」
評價的形式多樣,一般可採取以下「四結合」的形式,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學習活動表現,平時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和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2、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3、制定校本課程開發獎勵機制,確保經費的及時劃撥,
4、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功能室和校園網站建設,為校本課程實施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
5、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保障。利用網路等各種載體大力宣傳校本課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社區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⑼ 小學可開設哪些特色課程
這個關鍵看家長和老師:傳統的特色課程都可以,也都不可以,關鍵看家長和老師的教育觀念和實踐能力,孩子在幼兒階段,只要能在比較自由的環境中激發孩子的自主、熱情和創造力的家長和老師,幼兒園就可以開設各類行色課程。如果是孩子在沒有自由、不能自主、要較多模仿或聽命於家長和老師、看重短期效果而不能激發孩子較強熱情的,這種情況下,孩子不能參加特色課程,否則孩子最後會失去靈感和創造力或興趣,同時更嚴重的是失去自信和成長的活力或失去正確的審美觀,這樣我們就害了孩子。事實上,我們的孩子受這種傷害的事情一直在上演,任何人也不能改變這一現狀,因為...不說了,現在的中國社會還不是說真話的社會,大家心裡都明白。冒著挨批的風險說這么多露鋒頭的話,只是希望能提醒下還不了解現狀的家長注意防止孩子受到傷害,並不是說特色課程就一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