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初中教學最新課程標准
① 如何實施新課程標准下初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70
自從新課程進入課堂教學後,我們感受到了新課程帶來的新理念新思路,並親身體版會到了一權些新變化。新課程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 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真正統一起來,使每一位學生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優化,就必須對課堂教學 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② 中小學課程設置標准
中小學課程設置標准,以下課時為每科周課時量:
小學一、二年級:
品德與生活(2節) 語文(8節) 數學(4節) 體育(4節)藝術【包括音樂、美術】(4節)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3節)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3節)
(2)國家初中教學最新課程標准擴展閱讀
教師開發課程的模式是實踐—評估—開發,教師在實踐中,對自己所面對的情景進行分析,對學生的需要做出評估,確定目標,選擇與組織內容,決定實施與評價的方式。目前,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是教師小組,而不是單個教師。
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課程管理的組成部分,它需要有領導的支持,專家的指導,教師的努力和參與,需要得到全社會的理解、支持和評價。總體上說,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主要有四個階段:
需要評估。需要評估是設計校本課程時首先必須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確學校的培養目標,評估學校的發展需要,評價學校及社區發展的需求,分析學校與社區的課程資源等。
確定目標。確定目標是學校對校本課程所做出的價值定位。它是在分析與研究需要評估的基礎上,通過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的審議,確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制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等。
組織與實施。組織與實施是學校為實現校本課程目標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根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課程結構,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申報課程。
評價。評價是指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一系列價值判斷活動,它包括《課程綱要》的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教師課程實施過程評定以及《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評價與改進建議等。評價的結果向有關人員或社會公布。
③ 如何把握初中課程新課程標准
如何把握初中課程新課程標准
一、要明確大綱與新課程標準的差別
新課程標准與老大綱有許多區別。新課程標准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對學習內容做了最基本的、最低的要求,這些要求是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夠達到的。新課程標准不強調知識的先後順序,對教材編排體系、教學順序等問題沒有硬性的規定,這給學生的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靈活性、創造性提供了一定的空間。在這里舉幾個例子說明:
例1:對「物態變化」部分內容的要求
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對比看出課程標准與教學大綱存在的差別。
知識點
教學大綱
課程標准
溫度和溫度計
知道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知道攝氏溫度。
能說出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嘗試對環境溫度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熔化和凝固
知道熔化和凝固現象;知道晶體的熔點;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
嘗試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與物質的熔點聯系起來。
沸騰
知道沸騰現象;理解沸點、沸點與壓強的關系;知道沸騰過程中吸熱。
嘗試將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與物質的沸點聯系起來。
課程標準的這種寬泛要求和教學大綱的剛性要求形成明顯的對比,可以看到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的規定是剛性的,對每個知識點都有具體的教學要求。因此我們按照大綱的要求教學覺得容易些。
例2:對「物質屬性」的要求
能描述物質的一些屬性,嘗試將這些屬性與日常生活中的物質的用途聯系起來。
知識范圍的寬泛體現在物質的「屬性」上,可以在彈性、硬度、導電性、導熱性、磁性等屬性里靈活選擇。層次要求的寬泛體現在「嘗試」上,學生能將物質屬性和物質的用途聯繫到什麼程度,沒有明確要求。
例3:不過分追求嚴密性
現代兒童在生活中已經潛在地認識了能量,教學中只要列舉實際的事例,學生完全可以形成能量的初步概念,以後在不斷的學習中再逐漸加深對這個概念的認識。
再如,允許讓學生通過探究直接認識動滑輪的省力作用,而不是先學杠桿,然後把滑輪作為一種特殊的杠桿來處理。
重視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時生活經驗的作用,有些概念可以在不給嚴格定義的情況下拿來先用,不過分強調學科的體系和知識的嚴密性,不要求嚴格按照知識在科學中的邏輯關系進行教學,這是改變學科本位的體現。
例4:對「電能和電功」的要求
對「電能和電功」這一知識點,按原來的教學大綱的要求是「知道電功及其單位;理解電功的公式」,我們在以往都會把這里當成中考的重點;課程標準的要求是「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用電器的作用」。
教學大綱對電功的概念和公式計算要求較高,關注的是知識體系和概念的嚴密,而淡化了電功本質的學習和研究。實際上,初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更多的是能量概念,因此,課程標准關注的是能量轉化,從學生比較熟悉的能量引入電功的概念,對電功概念和計算要求不高,這樣做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例5:對「電壓」的要求
對「電壓」這一知識點,教學大綱的要求是:知道電壓及其單位;知道干電池、家庭電路的電壓值;理解串聯電路中的總電壓等於各部分電路上的電壓之和;理解並聯電路中各支路上的電壓相等。考慮到這部分內容很容易出偏難的題目,課程標准淡化了這部分知識本身的要求,而注重過程和方法,因此課程標準的要求是:通過實驗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
對於串、並聯電路中電流、電壓的關系,課程標准沒有提出定量的要求,其目的主要是進一步避免讓學生死記硬背規律和公式,讓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進行連接電路和使用電流表、電壓表的訓練上。電壓的概念對初中學生來說也較難理解,課程標准也降低了要求,不過分追求概念的准確性和嚴密性,不要求學生知道電壓的概念。
例6:關於音調的探究
在教學大綱中,有關聲音的知識以往考得最多的是發聲體都在振動,其他的很難引起學生和教師的重視。但是,聲音每時每刻都充斥在我們的周圍,幾乎每項活動都是和聲音息息相關的,學生對聲音的感性認識十分豐富,進一步了解聲音應該是每一個學生需求。因此,新課程將聲音放到了它應有的位置,提出「通過實驗探究,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了解樂音的特性。了解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應用。知道防治雜訊的途徑。」雖然這是一節物理課,教材卻抓住了音樂所具有的獨特的情感教育功能,讓學生在優美樂曲的陶冶中,探究、獲取知識。根據以上幾個例子看出,大綱與標準是有很大區別的。
二、要正確理解物理新課程標准
1、「科學探究」學習的理解
《標准》指出:「物理課程不僅應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且還應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願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准,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標准》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的目的是要做到知識的傳承與知識的探究並重。人類歷史發展到現在,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已經到了相當深刻的程度,這是人類的巨大文化財富,若是把這些東西都扔了,什麼問題都來探究,人類幾千年文明史的科研成果又豈是一個人幾十年所能探究解決得了的?關鍵在於讓學生掌握探究方法,能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進行應用。
對於初中學生、特別是八年級的學生而言,許多探究是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否則一節課45分鍾,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例如在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教學中,學生對什麼是凸透鏡所成的像、什麼是物距、什麼是像距等物理概念都不甚明了的情況下就要求學生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這相對八年級學生來說就比較困難了。若把該教學活動設計為知識傳授和教師指導下的學生探究相結合的方式,在學生建立了凸透鏡成像的概念和大致了解凸透鏡成像性質與物距有關的前提下,設計實驗、採集多組原始數據並在教師指導下分析論證找到規律,效果就好得多。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得到了科學思維和方法的熏陶。成功的愉悅使學生的終身學習願望、對自然科學的親和力等情感態度都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心智方面也可得到培養。物理課程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對初中學生而言,科學探究活動是一件新事物,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起始階段應當以講授的知識點為載體,設置各種問題情景,以經歷一些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為主,從中滲透科學探究的基本要素,同時可選取較簡單的題材讓學生進行一些只包括部分要素(可適當安排突出不同環節)的探究活動,以後隨著學生知識的積累及各方面能力的增強,再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自主設計一些沒有確定答案(初中物理課程內容以外的知識點)的包含所有探究要素的開放性探究課題,真正實現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目標。
2、正確理解「不過分強調學科的體系和知識的嚴密性」
《標准》指出:「重視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時生活經驗的作用,不過分強調學科的體系和知識的嚴密性」。有很多人斷章取義的認為「課改後的物理教學不強調知識的嚴密性了」,這完全曲解了新課標精神。仔細閱讀《標准》可以看出,「不過分強調知識的嚴密性」是指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況且《標准》是說「不過分強調」而不是說「不強調」。所以要正確理解「不過分強調」的真正涵義。
三、要正確把握新課程標准進行教學
總的原則是以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本地實際出發,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重視基本的物理態度、物理方法的養成教育,不斷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基本功的訓練必不可少
作為還是十幾歲的孩子,視野並不開闊,如果我們忽視了基礎的落實,就談不上學生今後的發展。同時,從中考試題來看,基礎部分的分值都在50%以上。
課程改革不是對以前的物理課程及教育方式的全盤否定。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物理教學中,一些基本的原理、技能和方法永遠是物理教學的核心之一。基礎不牢,直接影響到學生以後的進一步學習。「雙基」本身就是我們優秀的傳統,拋棄了它就談不上豐富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所以課堂教學首先要落實好知識與能力目標。落實這個目標要展開三個層次:
⑴情境創設:情境應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在引發主動學習的啟動環節,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特定的情境,激活學習的問題意識,形成基於問題的學習任務,從而展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二是通過特定的情境,使問題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經驗發生聯系,激活現有的經驗去「同化」或「順應」學習活動中的新知識,賦予新知識以個體意義,導致認知結構的改組或重建。
⑵新知探究: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實現知識內化,即通過解決是什麼(陳述性知識)和為什麼(建立知識間的聯系)的問題,把握知識規律;二是形成學科技能,即通過知識的應用,把握知識應用規律。
⑶知識應用: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既要完成鞏固知識,進行技能性的轉化,又要完成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任務,還要考慮適應學生不同智力水平。所以要精心設計訓練題,題型要多樣化,注意精練性和典型性,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為此應該設置智力台階:基礎性應用即與教材上的例題同結構、同題型、同難度的模仿性練習題,用於鞏固當堂所學的新知識;綜合性應用有兩個維度,一是本堂課內所學知識點的綜合,二是本堂課內所學知識與已學的相關知識的綜合;發展性應用:有四個維度,一是一題多解,二是多題一思路,三是一題多變,四是學科綜合。
其次要落實四項訓練:在課堂教學中要始終貫穿訓練,即觀察能力的訓練、操作能力的訓練、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問題解決能力的訓練。以四項訓練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對學生獨立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不能成為口號
學生獨立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就涉及到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落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改變教學方式方法,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是通過師生的多向交流活動,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科基本思想方法的過程,是學科知識結構和學生認知結構有機結合的過程,這是實現學生在教學中認識主體作用的一次質的轉化,也是教師的積極引導和學生積極思維的結果。這里「教」是條件,「學」是關鍵。從認知程序看,教師是從整體到局部,而學生是從局部到整體,教學過程正是在新知識這個認知連接點上實現認知的轉化,即由教變學的轉化。在新知學習過程中,一要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索。這是主動學習的實質性的環節。二要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這是主動學習的拓展性的環節。學生群體在教師的組織和參與下交流、討論自主探索的學習成果,批判性地考察所提出的各種理論、觀點、假說、思路、方法等,內化為個體的智慧,拓展個體知識視野。要給學生留出發揮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空間,要給學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構知識、運用知識、表現自我的多種機會,要讓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形成自我監控、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反饋的學習能力。
三、基本的物理態度、物理方法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不能松
縱觀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不難發現,試題對學生的基本物理方法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查是重點之一。
四、重視學生的課外探究
在現行教材後面的習題中,要求學生課外探究(包括調查)的題目佔有很大比例,如果不讓學生去探究,他什麼也不知道。例如:探究能量轉化的,探究玻璃瓶子形變的等等。學生在課外探究中,有許多需要教師幫助的地方,但一定要克服學生不做而由老師來講,這樣會讓學生養成懶惰的習慣。
五、課堂三維目標的落實不能彼此孤立,而應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知識與能力是教學目標的核心,它通過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過程而最終實現;過程與方法是教學目標的組成部分和課堂教學的操作系統,它滲透在知識與能力目標的實現中而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教學目標的組成部分和課堂教學的動力系統,它伴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而實現。三維目標緊密聯系在一起,只能作為一個整體來達成,就像一個長方體的長、寬、高,不能分割開來。
總之,在教學中正確把握新課程標准進行教學,要正確理解新課程標準的涵義,要明確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要明確新課程標准與老大綱的區別,要把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轉化為實際教學行為,要用正確的方式方法組織物理教學活動。
④ 教育部對中學各科每周的標准課時量的規定
中學包含初中和高中,中學教師周課時量
高中:數學、語文、英語任教兩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1節;物理、化學任教3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0節;政治、歷史、地理周課時不少於10節,音樂、美術、體育、計算機周課時不少於14節。
擔任班主任周課時不少於10節
初中:
①數學、語文、英語任教兩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3節;物理、化學任教3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2節;政治、歷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地理、生物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音樂任教8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6節,體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美術、計算機周課時不少於18節。
②擔任班主任周課時不少於12節。
③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周課時不少於2節(一校兩址或學生數在2000人以上的減半),副校長周課時不少於4節,中層幹部周課時不少於6節、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
④對跨年級、跨學科教學的,可在上述規定課時減少1-2節;
⑤對男滿55周歲、女滿50周歲的老教師,在規定課時中相應減少20%。
⑥對因病、懷孕待產及處於哺乳期的教師,可酌情減少課時量。
⑦專職教輔人員每校不超過3-4人;實驗室教師為專職教師。
(4)國家初中教學最新課程標准擴展閱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我國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等。意見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眼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集中攻堅、綜合改革、重點突破,擴大改革受益面,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保障公民享有更多受教育機會,始終被列入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首要目標;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始終是中國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兩個重要維度。教師隊伍有力支撐著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上最大規模教育體系。
意見提出,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培養、培訓和管理全過程,構建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師德建設制度體系。在准入招聘和考核評價中強化師德考查。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建立教師國家榮譽制度,加快形成繼承我國優秀傳統、符合時代精神的尊師重教文化,創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
意見同時要求,要切實提高教師待遇。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改進績效考核辦法,使績效工資充分體現教師的工作量和實際業績,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
⑤ 如何解讀初中生物《新課程標准》
初中生物《新課程標准》中指出: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內容。在新課程實施中,學生學習的過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更全面、更准確地理解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內涵,以保證新課程的理念和目標能真正落到實處。《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突出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教育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技術的最新進展;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並增加實踐環節。現行的各個版本的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教科書,都力求體現標準的這些要求。每個版本的教材都是圍繞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10個主題進行編寫的,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特色。在新課程改革中,選用什麼樣的教材應該都一樣,關鍵是在教學中落實標準的要求。如何根據標准用教材,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教材,本人在近幾年的課改實驗實踐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1、取各種版本教材之長,為我所用
教材版本多種多樣,但各地區的各個學校不可能同時選用多種教材,只能根據標準的要求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選用其中的一種教材。教材多也是一件好事,備課時,可以根據標准,以一本為主,取各種版本教材之長,為我所用。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各種版本的特點。
1.1江蘇教育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簡稱「蘇教版」)的主要特點和優勢
每個章節都有學習目標的提示,導圖設計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簡明扼要,這一點是蘇教版所特有的。課後練習題的設計獨特,科學合理,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設計,有自我評價、思維拓展、課外探究等,層次豐富、形式多樣、題目新穎,既考慮了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狀況,又兼顧了一部分學有餘力的學生。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當前的科技動態,時代感強,更新知識快,每年的教材都有更新(有圖片、有內容)。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實驗選材容易獲取,探究活動設計形式多樣,可操作性強。教材編寫文字量少,語言敘述簡練,給教師以創造的空間。教材圖文並茂,生動活潑,以學生為本,降低了難度,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探究能力、收集信息和資料的能力、分析資料的能力、實驗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等)。
1.2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簡稱「人教版」)的主要特點和優勢
教材內容新穎,圖片豐富,比蘇教版的多一些,選用的都是實際觀察到的圖片(如紅細胞、白細胞、白細胞吞噬病菌的圖片等),還有卡通圖片等。教學內容豐富,體系完整。邏輯性比較強。設計的幾個版塊適合學生的學習。如觀察思考: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探究活動:提供了知識背景,引導性強;資料豐富,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很多資料和信息,減輕了課後尋找資料的負擔。語言文字優美,經過加工和錘煉,滲透了文學藝術的意境,可讀性強,體現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環境保護等社會熱點。實驗、探究等活動的設計體現了生物學和生活緊密聯系,生物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實驗選材和探究活動方面,選材容易,可操作性強。課後補充的課外閱讀材料較多。練習題步步深入,有拓展性,考察學生學習知識的情況和運用的能力,注重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應用能力。題目新穎、有創新,綜合性強,難度大。但是教材中知識點面面俱到,過細,偏深。如果不進行整合、刪減,每節內容都講授,課時就不夠。
1.3河北少兒教育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簡稱「河北版」)主要特點和優勢
該教材有6大板塊:身邊的事、探究竟、知識鏈、大家談、實際運用、想一想。教材積極探討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強調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科知識有落腳點,知識的呈現通過活動後的總結進行詳細的歸納。這是其他教材所沒有的。設計了「開眼界」欄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了發展的空間。圖文並茂,示意圖設計得巧妙、直觀。教材內容選擇側重與生產、生活的聯系,尤其偏向農村(家禽、農作物、觀賞植物、動物等)。但是教材中知識點過多、過細、過深,對知識目標要求偏高、偏難、繁瑣。有些內容陳舊,如實驗觀察還保留了解剖家兔、觀察蛔蟲、豬肉絛蟲、製作植物標本和昆蟲標本等內容。
1.4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簡稱「北師大版」)的主要特點和優勢
系統性強,史料豐富,介紹了許多生物科學家和他們的經典實驗。如義大利醫生弗朗西斯科·雷迪的實驗,法國學者巴斯德的「鵝頸燒瓶」實驗等(八下)。版塊分層,圖片清晰。每章有這樣幾個版塊:「學習目標」、「知識點」、「思考與練習」、「活動」、「小資料」或「課外讀」等。根據教材內容所配的插圖針對性強,新穎清晰、生動活潑。每個「活動」目的明確,方法清楚,貼近學生實際。
上述各個版本的教材都打破了傳統教材的編寫結構,知識的呈現不再像以往的教材那樣有較強的系統性,減少了許多繁、雜、難的內容,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由於各個版本教材都各具特色,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以一本教材為主,其他的教材可以作為資料,在備課時參考,以優化教學設計、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學生視野。
2、根據標准用教材
以前,我們總是按照教材編排的內容和順序,以及教學大綱和考試范圍來進行教學,考什麼,就教什麼。如果不轉變教育觀念就會穿新鞋走老路,以至於拿到新版本的教材,仍然按老的教材和老的方法去教。為減輕學生負擔,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新教材都大幅度刪減了一些偏、繁、難的知識點,而有的老師,生怕有些知識點沒講到,學生結業時考不好,就不停地在課堂上增加教學內容。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轉變以往的「教教材」教學觀念,必須弄清楚教師應該教給學生什麼。這實際上還是課程理念問題。作為生物學教師,要通過生物的教學,教給學生終身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健康的生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就要求教師要按照標准用教材,教材是知識的載體,為教師所利用,而不能單純的就教材來教教材。如何根據標准用教材呢?
2.1細讀標准,全面分析教材
初中生物課程內容標准包括10個一級主題,每個版本的教材基本上是按照這10個主題來編寫的。如蘇教版的《生物》七年級上冊主要有2個主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七年級下冊只有1個主題(生物圈中的人);八年級上冊主要有3個主題(生物的生殖、發育和遺傳、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健康地生活;八年級下冊主要有2個主題(生物的多樣性、生物技術)。另外,生物與環境和科學探究2個主題貫穿在四冊教材中。科學探究的主題從七年級上冊開始一直到八年級下冊都有關於科學探究的內容,以循序漸進地逐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生物與環境則也是貫穿四冊教材,以人與生物圈為主線,突出了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人教版的生物教材七年級上下冊的內容跟蘇教版的編排順序基本一致。八年級上冊和下冊的內容跟蘇教版的編排順序有所不同(兩冊內容與蘇教版的正好相反)。教材內容的編排順序並不影響標準的實施。關鍵是熟悉課程標準的內容,用好教材。
2.2結合教學實際,合理調整教材內容的前後順序
以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為例,談一談如何利用教材。該冊教材共有3個單元34個學時:第一單元6個學時——探索生命的奧秘,可以說是學生接觸到生物學這門學科的序言,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科的主要有哪些內容?學習《生物》有什麼意義?《生物》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聯系等,這部分內容可以激發學生探索生命奧秘的好奇心,引導學生進入生物科學的殿堂。第二單元6個學時一一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從植物細胞、人和動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到生物體的組成。第三單元22個學時一一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從種子的結構、種子的萌發到植物的生長開花結果,描述了綠色植物的一生以及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還有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從教材的編排順序分析,內容是一環緊扣一環,由序言到方法,由微觀的細胞結構到宏觀的植物體,再到生物圈。按照這個順序教學從理論上說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碰到很多問題。首先是季節問題。因為,新學年開學基本上在每年的9月。如果教師按照教材編寫的順序來上課,上到有關光合作用的內容時已經是12月份。這時,安徽合肥地區的天氣已經很冷,光照少,且多陰雨天。這時光合作用產生氧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以及光合作用產生澱粉的實驗探究就很難完成。另外,在上到植物的開花和結果的內容時,也已進人11月份,植物的花早沒了,學生很難觀察到花的結構。為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大膽嘗試調整教材的教學順序,根據適合的季節天氣,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具體安排略)。這樣調整可以把第一章第一節作為生物課學習的緒言,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科的主要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在第二章第一節「探索生命的器具」的教學中,讓學生認識顯微鏡,初步學會使用顯微鏡,學會製作臨時裝片,掌握一些觀察微觀世界的基本操作技能。而「探索生命的方法」一節內容可以結合「植物光合作用的發現」的教學,讓學生學習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把第六章有關光合作用的內容調到前面來,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的光能,完成「綠葉在光下產生氧氣」、「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的實驗。如果按部就班,放在後面進行教學,這些實驗就無法完成。「綠葉在光下產生氧氣」、「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2個實驗可以讓學生在家進行,然後再到課堂是驗證。把第五章的第五節「植物的開花和結果」也調到前面來,可以在秋季尋找到一些植物的花和果實,以便解剖和觀察花的結構以及果實的結構等。果實里有種子,接著上種子的萌發到根的生長等內容也很順理成章。另外,有些章節也可以合並。如第3章的第一和第二節內容可以合並學習,用比較的方法學習植物和動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2.3根據標准拓展教材的內容
如在學習蘇教版生物八年級下冊「第23章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第26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內容時,可以安排一個課時,讓學生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安排一個課時,進行演講比賽。根據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學生有目的的在網上查找資料,認真准備演講比賽稿。通過自主學習、上台演講,學生對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圈的相關知識掌握的很好,並且增強了環境保護意識,提高了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小動物的自覺性。
3、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按照課程標准提出的課程理念,積極倡導探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各種機會和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平台,讓學生主動學習和實踐。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做了如下的探索。
(1)制訂一學期教學計劃,並將計劃發給學生。這樣做是讓學生事先就了解本學期要學習的內容,知道教師調整教材前後順序的教學意圖。
(2)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先學一步。為此,我把八年級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梳理分類,並進行了前後內容的調整。例如,八下第一個單元里有釀制酒釀的實驗內容。製造酒釀需要一定的溫度,對用具的消毒比較嚴格。而且,八下剛開學(2月份),氣溫較低。於是,我將這個單元的內容放到後面,同時,改釀制酒釀為製作酸奶或果酒。有的學生對製作酸奶感興趣,有的學生對製作果酒感興趣,我便將如何製作酸奶和果酒的資料印發給學生,這些學生回家後立即著手製作,並且獲得成功。當時製作酸奶,氣溫比較低,這位學生通過多次製作,總結和摸索出製作酸奶的規律,寫出了製作酸奶的小論文。另一個學生非常想做葡萄酒,可當時不是葡萄上市的季節,市場上沒有葡萄出售,他問:現在買不到葡萄,我能不能用其他水果比如用蘋果來釀酒呢?對學生的發問我感到非常高興,這正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好機會。我高興地說:你可以試一試,根據釀制果酒的原理,我想是可以的。這個學生回家後真的就用蘋果釀酒了,每天都向我報告發酵瓶中蘋果的狀態。當酒釀成後,他興奮地裝了一小杯帶到學校,給我品嘗,味道可真不錯。別的學生也搶著品嘗,並說回去也做。後來,我又組織學生在實驗室分小組製作酸奶,這時氣溫在30℃左右,第一天製作,第二天即可品嘗。
4、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課標下的初中生物教學,學生的學習應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過程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而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導」。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探究、觀察、實驗。在這幾年的課改實踐中,我們摸索出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9種。
4.1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
開學伊始,每個班都編好小組,每組4—5人,選好小組長。組編好後一般固定不變。小組成員自由組合,給學生民主的權利。組長可以推選,也可以自薦。
4.2校園調查課
有些內容可以在校園內進行。比如,身邊生物的調查和觀察、校園植物種類的調查、觀察螞蟻的覓食行為、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校園生態系統的觀察等內容都可以安排學生在校園內上課。
4.3網路學習課和用多媒體課件上課
利用網上資源進行課堂教學。如「毒品的危害」這部分內容,教師可以直接上網查找有關知識,網上大量的真實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毒品的危害性。又如,「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保護生物圈」等內容,也可以讓學生自主上網搜索資料,因為網上的資料比教材上的內容豐富得多,學生也感興趣。結合教學內容,製作生動活潑、直觀的多媒體課件上課,在教學容量增多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4.4「模擬醫學專家咨詢」課
比如,「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一節內容,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學,掌握相關知識後,回答「病人」或「病人家屬」的「咨詢」。在上一節課結束時,布置本節課的學習活動內容和安排。全班選出6位「醫學小博士」,分成2組每組3人,一組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專家組」,另一組是「防治癌症專家組」,負責回答咨詢者的問題。這樣課上學生積極性很高,而且都自學了不少內容,課堂上的氣氛非常熱烈。最後,選出最佳「醫學小博士」和最會提問題的同學。
4.5演講比賽課(論壇演講)
這種課可以讓每個同學都有上台發言的機會。我們在八年級下學期安排2-3個課時,給學生演講。一次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演講,一次是「保護生物圈」國際論壇演講。這樣教師講得少,但學生的收獲多。我所教的4個班每個學生都上台進行了演講。學生演講時,由各個小組的組長擔任評委,給演講的學生評分,然後計算出均分、排序,最後根據得分多少,評出一、二、三等獎,發給獎狀。
4.6辯論課
如:「關注生物技術」一節里有關於「生物技術的安全和社會倫理問題」的內容,可以開展辯論,通過學生的自我學習辨析而關注生物技術,達到學習的目的。
4.7常規的實驗課、探究課等
這些實驗課一定要上,不能只在黑板上講實驗,做實驗,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做,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
4.8課外書籍閱讀課
為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生物學知識,教師利用學校圖書館,用生物課的課時帶學生到圖書館看書。讓學生在閱讀課上了解圖書館的功能,學會利用圖書館的藏書,學會查找有關生物方面的資料。
4.9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為課堂教學服務
總之,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使學生學起來不感到枯燥乏味,從而提高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到了知識的同時,形成了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了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和創新精神,增強了學生關注生物圈、保護生物圈的環境保護意識,並付諸實踐形成自覺的行為。
⑥ 求初中語文教學新課程標准
http://www.lhzczx.com/Article/jiaoxueziyuan/jiaoan/yuwen/200608/99.html 應該是吧
⑦ 國家新課程標準的對中小學教育具有什麼重要意義
所謂新課程標准已經執行了十多年了,具體來說改變了基礎教育的課程形態,現在綜合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已經成為各個中小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內容;
影響了教學方式;探究、合作成為許多教研成果的主題
影響了評價方式;特別是形成性評價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