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利用與管理課程設計
⑴ 水資源的利用
人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水。合理的利用好水資源對世界各國都是頭等重要的大事。水資源利用中,水量、水質是兩個重要的因素。
水量問題是當前社會普遍重視的社會問題。水資源雖然可以通過水循環得以更新、恢復,但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進入20世紀以後,特別是5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口的增長以及城市的發展,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量急劇增長,以致供不應求、水源嚴重不足。目前不僅乾旱地區的國家嚴重缺水,即使是濕潤地區的發達國家也面臨水資源緊張的問題。水資源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世界水資源分布很不均衡以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互不協調。經濟發達、人口集中的歐洲和亞洲人均佔有的水量僅為南美洲的1/10左右,為大洋洲的1/40左右。新中國成立以來,平均每年受旱農田面積近0.2億hm2,抗旱是常年任務;以北京、天津、大連、青島等為代表的許多大中城市,用水一直很緊張,甚至限制了經濟的發展。水資源的不足影響著人類的生存,制約著經濟的發展,大量地耗費水資源還會破壞生態平衡,因此必須合理用水。
水質是水資源利用中另一個重要因素。生活飲用、農業灌溉、工業生產對水質有不同的要求。水質的評價一般需考慮色度、pH、含鹽量、鹽分組成、有益、有害元素的濃度等。人類活動對水質有著極大的影響,主要是向水中傾倒工業廢水。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廢污水年排放量約72.6×106m3,排入長江的有29.6×106m3/a,排入海河的約8.5×106m3/a。大量工業廢水的排入(圖5-24),使得有些水質標准不僅低於飲用水標准,而且也低於農業灌溉的標准。據統計,20世紀80年代中期全球每年被污染的淡水高達7000×108m3,發展中國家70%的居民以及工業發達國家的相當一部分居民飲用水不合標准。防治水污染、保護好水資源成了當務之急。
由此可見,水資源供需矛盾是當今世界各國面臨的重大問題,已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因素。按照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要求,提出如下基本對策。
圖5-24 工業廢水
1.強化節約意識,建設節水型社會
我國是世界人均水資源貧乏國家之一,在水資源總量有限的情況下,不實行保護性和持續性的節流措施,是無論如何也解決不了供需矛盾和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的。節約用水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持續性策略(圖5-25)。
圖5-25 節水灌溉工程(濟南市科學技術局,2008)
2.合理開發水資源,適度增強供水能力
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和利用情況極不均衡。需要大力增加供水能力的北方缺水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已經較高,地表水的利用率已達43%~68%,地下水開發程度達40%~81%。南水北調是緩解中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的重大戰略性工程(圖5-26)。我國南澇北旱,南水北調工程通過跨流域水資源合理配置,可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問題,促進南北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工程分東線、中線和西線3條調水線。西線工程在最高一級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個西北和華北,因長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為黃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區和華北部分地區補水;中線工程從長江中游及其支流漢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給黃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區;東線工程位於第三階梯東部,因地勢低需抽水北送。
圖5-26 南水北調工程(http://www.cnblogs.com)
3.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改善生態環境
我國目前水環境污染嚴重,要徹底解決已經污染了的水資源,使污水資源化,必須採取各種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圖5-27)。工業是我國水環境的最大污染源,工業污染源的治理應作為水污染防治的重點。此外,對已經污染了的水資源的治理也同樣重要,尤其是在許多江河湖泊已經受到嚴重污染的現實條件下,對水污染的防治更應加大力度。
圖5-27 污水處理廠(http://www.china-wwtp.com)
4.綜合治理洪澇災害,保障生產與社會安全
為了提高現有的防洪能力,盡量減少洪災損失,需要採取工程與非工程相結合的防洪措施。用工程手段控制洪水,用非工程措施(包括行政、法制、經濟、管理等)降低洪災損失。比如世所矚目的三峽工程,不但有發電和航運的效益,更有防洪的功能。
5.加強水資源管理,保證水資源持續利用
隨著國家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我國的水資源管理正在進行體制改革。但總的來說,還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顯得遲緩和不力。比如,水資源管理部門要求節約用水、保護水質、減少污染,而各行業的生產部門為追求產值卻我行我素,不惜浪費水甚至污染水體。因此,隨著情況的變化和科技的進步,管理制度的安排和制度變遷也是必需的。
6.建立水資源核算體系,提高水資源綜合效益
建立水資源核算體系,明確水資源所有者、使用者和開發者的權利和義務,並逐漸將水資源核算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使水資源的儲蓄控制和消耗減少在國民經濟核算中得到具體表現。這樣就可明晰水資源的盈虧、供水與用水的輕重緩急、節水與浪費水的效益差異,並可指導和協調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依靠市場機制和科學技術優化配置水資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可取得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樣,依靠經濟調控和技術手段,還可提高環境效益,最終獲得良好的綜合效益。
⑵ 水資源利用與保護
(三) 我國水資源的特點 1、概況:我國江河眾多,流域面積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萬多條,1000km2以上的約有1500多條。但受氣候和地形的影響,河流分布很不均勻,絕大部分河流分布在我國東部濕潤、多雨的季風區,西北內陸氣候乾燥、少雨,河流很少。我國有1 km2以上的湖泊2300多個,總面積7187 km2,約占國土面積的0.8%;湖水總儲量約為7088億m3,其中淡水量佔32%。我國還有豐富的冰川資源,共有冰川43000餘條,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區。總面積58700km2,占亞洲冰川總量的一半以上,總貯量約52000億m3。我國平均年降水量為61889億m3,平均降水深648.4mm,年均河川徑流量27115億m3,合徑流深284.1mm。河川徑流主要靠降水補給,由冰川補給的只有500億m3左右。我國年平均地下水資源為8287.6億m3。根據分析計算,我國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量分別為27115和8288億m3,扣除二者間的重復量7279億m3後,則我國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8124億m3。2、我國水資源特點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可通過降水、蒸發、徑流等水平衡要素的分布反映如下:1) 水資源總量較豐富,人均和地均擁有量少我國多年平均年水資源總量為28124億m3,其中河川徑流約佔94%,低於巴西、前蘇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約佔全球徑流總量的5.8%,居世界第6位。平均徑流深為284mm,為世界平均值的90%,居世界第7位。可見,我國的水資源量還是比較豐富的。然而,我國人口眾多,按12億人口計算,平均每人每年佔有的河川徑流量2260m3,不足世界平均值的1/4,分別是美國人均佔有量的1/6,前蘇聯的1/8,巴西的1/19和加拿大的1/58。我國地域遼闊,平均每公頃耕地的河川徑流佔有量約28320m3,為世界平均值的80%。所以,人我國水資源量與需要不適應的矛盾十分突出,以佔世界7的耕地和6%的淡水資源養活著世界上22%的人口。2) 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降水是我國河川徑流的主要補給來源,全國降水量的44%轉化為徑流,平均徑流深284.8mm。而我國降水量受海陸分布和地形等因素的影響,在地區上分布很不平衡,年降水量和徑流深都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東南沿海徑流深為1200mm,而西北乾旱區小於50mm,甚至等於零。水資源的地區分布與人口和耕地的分布很不適應,南方耕地面積只佔全國的35.9%,但水資源卻占總量的81%,人均水資源約為全國平均的1.6倍,畝均水量為全國平均的2.3倍。北方黃河、淮河、海河、遼河四大流域片的耕地多、人口密,淡水資源量只有全國的19%,人均佔有水量只有全國平均的18%左右,畝均水量僅為全國均值的15%。我國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由於降水稀少,蒸發旺盛,蒸發能力大大超過降水能力。在西部內陸沙漠和草原地區,蒸發能力達到1600~2000mm,為我國蒸發能力最強的地區。而在東北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千山丘陵區和三江平原,氣溫既低、濕度又大,因此,年蒸發量較小,僅600~1000mm。我國地表徑流隨時間的分布也很不均勻,徑流的季節性分配具有夏季豐水、冬季枯水、春秋過渡的特點,而且年際變化北方大於南方。我國東北平原,黃河、淮河、海河平原以及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地下水補給以降雨為主;而在西北內陸盆地則主要以河川徑流補給為主。南方山區地下水補給量大,一般為20~25萬m3/(km2·a);而東北西部、內蒙和西北內陸河山丘區一般小於5萬m3/(km2·a)。3、我國水資源主要問題1) 我國水資源人均和畝均水量少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124億m3,其中河川徑流量為27115億m3,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710 m3,約為世界人均水資源的1/4,列世界第88位。畝均水資源量也只有1770m3,相當於世界平均數的2/3左右。因此,雖然我國水資源總量並不少,但人均和畝均水量並不豐富。2) 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水土資源組合不平衡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很不均勻,與耕地、人口的地區分布也不相適應。我國南方地區耕地面積只佔全國35.9%,人口數佔全國的54.7%,但水資源總量佔全國總量的81%;人均而北方四區水資源總量只佔全國總量的14.4%,耕地面積卻佔全國的58.3%。由於季風氣候的強烈影響,我國降水和徑流的年內分配很不均勻,年際變化大,少水年和多水年持續出現,旱澇災害頻繁,平均約每三年發生一次較嚴重的水旱災害。3) 水土流失嚴重,許多河流含沙量大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和長期人類活動的結果,中國森林覆蓋率只有12%,居世界第120位,水土流失嚴重,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約150萬km2,約占國土面積1/6。結果造成許多河流的含沙量大,如黃河年平均含沙量為37.7kg/m3,年輸沙總量16億t,居世界大河之首。4) 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各地很不平衡在南方多水地區,水的利用率較低,如長江只有16%,珠江15%,浙閩地區河流不到4%,西南地區河流不到1%。但在北方少水地區,地表水開發利用程度比較高,如海河流域利用率達到67%,遼河流域達到68%,淮河達到73%,黃河為39%,內陸河的開發利用達32%。地下水的開發利用也是北方高於南方,目前海河平原淺層地下水利用率達83%,黃河流域為49%。 (四) 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隨著人口的增長,城市化、工業化以及灌溉對水的需求日益增加,21世紀將出現許多用水緊缺問題。在可供淡水有限的情況下,應積極採取措施保護寶貴的資源。一般採取以下幾種措施。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開辟第二水源 這是目前解決水資源緊張的重要途徑,主要方法有:1) 降低工業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降低工業用水量的主要途徑是改革生產用水工藝,爭取少用水,提高循環用水率。如煉鋼廠用氧氣轉爐代替老式平爐,不但提高了鋼的質量,而且用水量降低了86~90%。 現在世界上許多工業發達的國家都把提高工業重復用水率作為解決城市用水困難的主要手段。有的國家還輔設了專門供工業循環用水的管道,效果很好。我國近幾年來,對水的重復利用也逐步開展起來。在一些水源特別緊張的城市,水的重復利用率已達到較高水平,如大連市為79.5%,青島為77.3%,太原為83.8%,但整體水平還比較低,平均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僅為20~30%。如果把全國工業用水的平均重復利用率從目前的20%提高到40%。每天可節水1300萬t,相應地節省供水工程投資26億元,節水量和經濟效益都是相當可觀的。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不僅是合理利用水資源的重要措施,而且減少了工業廢水量,減輕了廢水處理量和對水體的污染。2) 實行科學灌溉,減少農業用水浪費 全世界用水的70%為農業灌溉用水,但其利用率很低,浪費嚴重。據估計,全世界有37%的灌溉水用於作物生長,其餘63%都被浪費掉了。因此,改革灌溉方法是提高用水效率的最大潛力所在。渠道滲漏是世界各國在發展灌溉事業時遇到的共同問題。據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的統計,灌溉水滲漏損失量一般為15~30%,高的甚至達到50~60%。我國滲漏損失一般為40~50%,高的甚至達到70~80%。由於大部分灌區的渠道沒有防滲措施,我國南方長江、珠江、東南沿海等地渠道水利用系數平均為0.6,其它各片為0.5。估計全國渠道滲漏損失的水量可達到1700多億m3。因此,防滲渠道和暗管輸水等工程技術的應用可以得到明顯的節水效果。灌溉方式的改進,是農業節水的重要途徑。60年代在以色列發展起來的滴灌系統,可將水直接送到緊靠植物根部的地方,以使蒸發和滲漏水量減到最小。當前,國外灌溉節水技術的發展趨向是採用完整的灌溉排水管道系統,它具有能源消耗少,輸水快,配水均勻、水量損失小,不影響機耕等優點。此外,一些國家還研究了新的灌溉技術,如涌流灌溉、水平畦田灌溉、採用自動升降豎管等。內布拉斯加農業和自然資源研究所設計了一種灌溉計算機程序,利用各小型氣象站收集來的數據計算各地區生長的不同作物的蒸發蒸騰率,指導農民調整灌溉日期。自動灌溉技術,利用計算機控制流量、監測滲漏、調節不同風速和土壤濕度條件下的用水量,並使肥料用量最佳化。我國最新的研究表明,覆蓋滴灌對水的利用效率更高,是適合乾旱半乾旱地區的新型灌溉技術。3) 回收利用城市污水、開辟第二水源回收和重新使用廢水,使其變為可用的資源是另一種提高水使用效率的方法。在東京,城市水回收中心通過三級水處理廠慢沙過濾回收廢水,氯化消毒後用於沖洗高層建築的廁所。北京也曾修建過類似的「中水道」系統。2、調節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前述水資源緊張的第一個原因是自然條件的影響,如氣候、地理位置,淡水分布不均勻等問題。人們試圖通過調節水源流量、開發新水源的方式加以解決。1) 建造水庫: 建造水庫調節流量,可以將豐水期多餘水量儲存在庫內,補充枯水期的流量不足。不僅可以提高水源供水能力,還可以為防洪、發電、發展水產等多種用途服務。目前,各國在江河上建造的庫容超過1億m3的水庫共有1350個,總蓄水量達到4100km3。然而,在很多工業發達國家,隨著建庫地址的選擇日益困難,增加新蓄水設施的成本迅速提高,水庫發展的速度明顯減慢了。發展中國家的水庫建造仍處於全盛時期。在建庫時,還必須研究對流域和水庫周圍生態系統的影響,否則會引起不良後果。2) 跨流域調水: 跨流域調水是一項耗資昂貴的增加供水工程,是從豐水流域向缺水流域調節。由於其耗資大、對環境破壞嚴重,許多國家已不再進行大規模的流域間調水。巴基斯坦的西水東調工程和澳大利亞的雪山河調水工程以及我國近年來相繼完成的引黃濟青、引灤入津和引灤入唐等工程都是從豐水流域向缺水流域供水的大工程,我國的南水北調工程也已開始動工。3) 地下蓄水: 目前,已有20多個國家在積極籌劃人工補充地下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地方水利機構每年將25億m3左右的水貯存地下。到1980年,該州已有3450萬m3的水貯存在兩個水利工程項目的示範區內;其單位成本平均至少比新建地表水水庫低35~40%。美國國會於1984年秋通過立法,批准西部17個州興建蓄水層回灌示範工程。在荷蘭,實現人工補給地下水後,解決了枯水季節的供水問題,每年增加含水層儲量200~300萬m3。4) 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可解決海濱城市的淡水緊缺問題。目前,世界海水淡化的總能力為2.7km3/a,不到全球用水量的1‰。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等國家海水淡化設備能力佔世界的60%,在沙烏地阿拉伯還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管道引水工程。5) 拖移冰山: 此工程在近期內還不可能實現,仍處於計劃階段。據估計,南極的一小塊浮冰就可獲得10億m3的淡水,可供400萬人一年的用量。6) 恢復河、湖水質: 採用綜合防治水污染的方法恢復河湖水質。即採用系統分析的方法,研究水體自凈、污水處理規模、污水處理效率與水質目標及其費用之間的相互關系,應用水質模擬預測及評價技術,尋求優化治理方案,制訂水污染控制規劃。採用這種方法治理的河流,如美國的特拉華河、英國的泰晤士河、加拿大的聖約翰河等水質都得到恢復,增加了淡水供應。7) 合理利用地下水: 地下水是極重要的水資源之一,其儲量僅次於極地冰川,比河水、湖水和大氣水分的總和還多。但由於其補給速度慢,過量開采將引起許多問題。在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時,應採取以下保護措施:(1) 加強地下水源勘察工作,掌握水文地質資料,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統一考慮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綜合利用,避免過量開采和濫用水源;(2) 採取人工補給的方法,但必須注意防止地下水的污染;(3) 立監測網,隨時了解地下水的動態和水質變化情況,以便及時採取防治措施。3、加強水資源管理為加強水資源管理,制定合理利用水資源和防止污染的法規;改革用水經濟政策。如提高水價、堵塞滲漏、加強保護等。提高民眾的節水意識,減少用水浪費嚴重和效率低的狀況。4、增加下水道建設,發展城市污水處理廠歐美等國從長期的水系治理中認識到普及城市下水道,大規模興建城市污水處理廠,普遍採用二級以上的污水處理技術,是水系保護的重要措施。
⑶ 如何有效利用水資源
1、大力發展綠化,增加森林面積涵養水源。森林有涵養水源、減少無效蒸發及調節小氣候的作用,具有節流意義。林區和林區邊緣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開源意義。
2、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在同一空間是有綜合利用的特點。水庫可以蓄洪,也可以養殖水生動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體還可開辟旅遊。水力發電用過的水,可以用於灌溉。
3、城市開發利用污水資源,發展中水處理,污水回用技術。城市中部分工業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優質雜排水經處理凈化後,可以達到一定的水質標准,做為非飲用水使用在綠化、衛生用水等方面。
4、發展和推廣節水器具。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當前有便器水箱近4000萬套和大量的其它衛生器具,每年因馬桶水箱漏水損失水量上億立方米等。
(3)水資源利用與管理課程設計擴展閱讀
水資源開發利用,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個方面,其目的是發展社會經濟。最初開發利用目標比較單一,以需定供。隨著工農業不斷發展,逐漸變為多目的、綜合、以供定用、有計劃有控制地開發利用。
在地球上,人類可直接或間接利用的水,是自然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天然水資源包括河川徑流、地下水、積雪和冰川、湖泊水、沼澤水、海水。按水質劃分為淡水和鹹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被人類所利用的水增多,例如海水淡化,人工催化降水,南極大陸冰的利用等。
⑷ 如何寫水資源規劃與管理課程設計
水資源規劃與管理的課程設計沒什麼難度 因為它主要是文字性的東西 課程設計要有主要目的 內容 結論 把這些東西裝進去就差不多了 具體的格式看老師要求 沒要求的話 就自己搜個模版看看
⑸ 水資源利用與保護措施
從地理學來講的話,應該從三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從大環境來內講。水資源問題主容要就是一個開源節流的問題,在開源方面,我想首先合理的開發水資源和制定相應的水資源保護法律法規是必須的,同時從水土保持來講也要注意整個水資源存在環境的保護,至於節流的話,首先是不能再水資源地大肆破壞,其次在水資源的使用上,可以對水資源的使用採用大地域分割法,嚴禁污染。
第二,從中尺度來講。對於區域水資源問題,要採用科技手段,適當的調節水平衡,比如我國的南水北調;同時,在區域水資源的使用上,可以採用配給制,這種方法在西歐已經得到了廣泛推廣,效果明顯,措施的話主要也是分為開源和節流來說,開不足之源,節多餘之流,這其中科技手段很重要。
第三,從小尺度上講。就要針對不同的行業產業和水資源使用渠道而採用不同的方法。如農業用水,除了適當的科技使用外,在適當的地域種植適當的作物也是必須的,因為作物的需水量是不同的,其次要嚴禁浪費,杜絕污染。
如果樓主是要寫小論文的話,建議採用上面三個方面來寫,主要採用開源節流來作為邏輯連續,這樣的話比較有系統性。
希望樓主成功
⑹ 關於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的調查研究報告怎麼寫
總體上,中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現狀: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 、水土流失嚴重 、水價嚴重偏低、水資源浪費嚴重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西部水少,沿海水多。
今年對的情況:聯合國確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傳主題是「清潔用水、健康世界」,我國紀念「世界水日」和開展「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嚴格水資源管理、保障可持續發展」。
解決我國日益復雜的水資源問題
一是實行用水總量控制,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二是建設節水型社會,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三是強化水功能區達標管理,有效保護水資源。
四是推進河湖水系連通,增強水資源配置能力。
五是加強工程科學調度,提高水資源保障水平。
六是抓好水域岸線管理,促進水生態系統修復。
七是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推進水管理體制改革。
八是夯實行業管理基礎,提高水資源管理水平。
希望能幫助到你
一、我國水資源的現狀
1、分布不均、地區水資源總量差異大;
2、水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佔有量偏少;
3、水資源年內、年際變化大。
二、我國水資源利用中的突出問題
1、水資源短缺
2、水質污染
3、水資源浪費
4、水土流失嚴重
5、不合理的開采利用
我國水資源的狀況與利用
水資源是指由當地降水產生的,可以用於人們生產與生活各類用途,存在於河流、湖泊、地下含水層中的逐年可更新的動態水資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資源具有循環性和有限性、時空分布不均勻性、不可替代性、經濟上的利害兩重性等四種特性。
世界水資源總量為20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為7342立方米/人。1995年,全世界水資源利用量38000億立方米,消耗量21000立方米,其中農業用水量25000億立方米;工業用水量7500億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3500億立方米;各種損失量2000億立方米。
在全球范圍內面臨以下的水資源問題:
◆ 全球供水安全面臨嚴峻挑戰。根據世界水理事會發布的《全球水展望》統計,目前世界上有12億人(佔全球人口的1/5)得不到安全飲用水,有30億人(佔全球人口的1/2)缺乏衛生設施,每年有300萬到400萬人死於水致性疾病。
◆ 水資源短缺日益成為全球性的問題。從1900年到1995年,全球用水量從6000億立方米增加到38000億立方米,增加了5倍,是同期人口增幅的兩倍以上。1993年聯合國對世界淡水資源的評價表明有1/3的人口居住在水資源中度和高度緊缺的地區。聯合國的報告顯示,2025年世界用水總量達到44840億立方米,屆時受水資源短缺困繞的世界人口將增加到總數的2/3,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將從1990年的7800立方米減少到2025年的4800立方米。
◆ 世界水環境狀況趨於惡化。在大多數發達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許多經濟進步都是以嚴重破壞自然環境為代價的。在20世紀中,世界濕地面積已經減少半數,造成重大的生物多樣性損失。在發展中國家,所有大城市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質都在迅速惡化,威脅人的健康和自然價值。
一、我國的水資源概況
1、水資源總量
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萬億立方米,地下水0.83萬億立方米,由於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轉換、互為補給,扣除兩者重復計算量0.73萬億立方米,與河川徑流不重復的地下水資源量約為0.1萬億立方米。按照國際公認的標准,人均水資源低於3000立方米為輕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2000立方米為中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1000立方米為重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我國目前有16個省(區、市)人均水資源量(不包括過境水)低於嚴重缺水線,有6個省、區(寧夏、河北、山東、河南、山西、江蘇)人均水資源量低於500立方米。
2、我國水資源的主要特點
總量並不豐富,人均佔有量更低。我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佔有量為224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銀行連續統計的153個國家中居第88位。
地區分布不均,水土資源不相匹配。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國土面積只佔全國的36.5%,其水資源量佔全國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的國土面積佔全國的63.5%,其水資源量僅佔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9%。
年內年際分配不勻,旱澇災害頻繁。大部分地區年內連續四個月降水量佔全年的70%以上,連續豐水或連續枯水年較為常見。
二、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
1、水資源開發利用成就
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史也是與水旱災害斗爭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後,水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到2000年,建成水庫8.5萬座,總庫容5100億立方米;發展灌溉面積8.2億畝;修建堤防27萬公里,初步控制了大江大河常遇洪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0萬平方公里;水電裝機7680萬千瓦,653個縣實現了農村電氣化。
2、水資源開發利用分析
2000年全國用水總量5498億立方米,其中農業3784億立方米,佔68.8%,工業1139億立方米,佔20.7%,生活用水575億立方米,佔10.5%。從開發利用程度分析,全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達到20%,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最高的海河流域地表水控制利用率達到94%,平原區淺層地下水開采率為100%,水資源總量消耗率達到96%。從用水指標分析,全國人均用水量430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610立方米,萬元工業產值用水量78立方米,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479立方米,城鎮生活人均用水量為每日219升,農村生活人均用水量為每日89升。
3、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供需矛盾日益加劇
首先是農業乾旱缺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氣候的變化,我國農業,特別是北方地區農業乾旱缺水狀況加重。目前,全國僅灌區每年就缺水300億立方米左右。上世紀90年代年均農田受旱面積2667萬公頃,乾旱缺水成為影響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的主要制約因素;全國農村有2000多萬人口和數千萬頭牲畜飲水困難,1/4人口的飲用水不符合衛生標准。
其次是城市缺水。我國城市缺水現象始於70年代,以後逐年擴大,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城市缺水愈來愈嚴重。據統計,在全國663個建制市中,有400個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10個嚴重缺水,年缺水約100億立方米,每年影響工業產值約2000億元。
(2)用水效率不高
目前,全國農業灌溉年用水量約3800億立方米,佔全國總用水量近70%。全國農業灌溉用水利用系數大多隻有0.3-0.4左右。發達國家早在40-50年代就開始採用節水灌溉,現在,很多國家實現了輸水渠道防滲化、管道化,大田噴灌、滴灌化,灌溉科學化、自動化,灌溉水的利用系數達到0.7~0.8。
其次,工業用水浪費也十分嚴重。目前我國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約80億立方米,是發達國家的10~20倍;我國水的重復利用率為40%左右,而發達國家為75~85%。
我國城市生活用水浪費也十分嚴重。據統計,全國多數城市自來水管網僅跑、冒、滴、漏損失率為15%-20%。
(3)水環境惡化
2000年污水排放總量620億噸,約80%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庫,90%以上的城市地表水體,97%的城市地下含水層受到污染。由於部分地區地下水開采量超過補給量,全國已出現地下水超采區164片,總面積18萬平方公里,並引發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態問題。
(4)水資源缺乏合理配置
華北地區水資源開發程度已經很高,缺水對生態環境己造成了影響。目前黃河斷流日益嚴重,卻每年調出90億立方米水量接濟淮河與海河,因此,對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布局,區域間的水資源的調配要依靠包括調水工程在內的統一規劃和合理布局。
(5)經濟發展與生產力布局考慮水資源條件不夠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過去工業的布局,沒有充分考慮水資源條件,不少耗水大的工業卻布置在缺水地區;耗水大的水稻卻在缺水地區盲目發展,人為加劇了水資源合理配置的矛盾。
綜合上述,我國水資源總量並不豐富,地區分布不均,年內分配集中,北方部分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已經超過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全國范圍內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問題已經成為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主要制約因素。
三、我國水資源面臨的形勢與挑戰
21世紀初期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三步戰略的關鍵時期,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測,以下幾個因素成為水資源需求的主要驅動力。
人口增長。2030年我國人口達到高峰,接近16億,預測2030年城鎮生活用水定額為218升/人日,農村生活用水定額114升/人日,則2030年生活用水量為951億立方米。
城市化發展。2030年城市化水平達到40%左右,城市工業和生活用水比例將進一步提高,農業用水基本維持現狀水平。
產業結構調整。2030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3.8萬億元,三次產業的結構調整為7.9:48.5:43.6,預測2030年工業產值達到106.8萬億元,工業重心由南向北,由東向中西部轉移,加重本已緊張的北方水資源形勢,考慮產業結構的調整,2030年工業需水量達到1911億立方米。
糧食安全。在糧食立足自給的基本國策下,按人均佔有糧食450公斤計算,人口高峰時的糧食產量要達到7億噸,通過節水措施提高農業水有效利用率,農業灌溉用水維持在現狀水平,每年3900億立方米。
綜合上述,到2030年,社會經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低限達到7100億立方米,在現狀供水能力的基礎上增加1400億立方米。經專家分析,扣除必須的生態環境需水後,全國實際可能利用的水資源量約為8000-9000億立方米,上述估計的用水量已經接近合理利用水量的上限,水資源進一步開發的潛力已經不大。國家防洪安全、生態安全、糧食安全,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對水資源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