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美術校本課程
① 急求!!!!!蘇教版八年級美術教案
這里有幾課可供你參考,滿意的話別忘了給我加分哦
《形象直觀的表現與交流語言》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本單元為欣賞課,按教材活動1、2、3,我計劃分三課時進行教學。下面是我對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來觀察美、發現美、創造美;尊重學生的個性,拓寬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強調學生的參與合作。欣賞課是學生較感興趣的課型,可以在賞心悅目中開闊眼界,提高審美意識。我在對教材做了充分的分析以後,決定將本課按中外美術作品造型要素的不同,西方不同時期美術作品造型要素的不同這樣一條思路進行教學設計。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內容:
美術實驗教材第八冊《形象直觀的表現與交流語言》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欣賞並分析不同繪畫作品的造型要素。
2.了解中外美術作品運用線條的異同。
3.了解西方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立體主義的主要作品及相關知識。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3分鍾)
出示掛圖:(1)靜物;(2)蔬菜。
師:這節課我們先一同來欣賞掛圖。從中我們能感受到哪些東西?
學生:有的說流暢的線條,有的說鮮明的色彩,有的說物象的形狀等。
教師:導出繪畫的造型要素:線條、形狀、色彩。
2.師生共同欣賞討論(39分鍾)
(1)比較中外美術作品運用線條的異同。(10分)
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圖片:《荷花》《春如線》《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對弈》
教師邊展示,邊適時講解相關知識,分小組欣賞討論,選出代表談感受。
小組甲:我認為線條在繪畫表現中的力量非常大,從我手中的這幅素描,就可以看出線條的表現力。
小組乙:我想談談《春如線》,從曲折穿梭的線條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線條的柔韌美,體會到春光易逝,要珍惜時間。
小組丙:……
師:同學們談得都很好,談出了自己對畫面中線條的理解,中國早期繪畫線條為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不僅可以繪形,而且可以傳神。西方繪畫運用線條的各種不同變化,來表現物象的情緒與質感。
(2)沿著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立體主義這條思路進行欣賞。(19分鍾)
展示有關印象主義的多媒體課件:《蒙娜麗莎的微笑》《浪子回頭》《草地上的晚餐》《日出印象》
邊引導欣賞,邊適時介紹有關知識。
學生分小組討論欣賞印象派的造型。
各小組出代表談感受。鼓勵各抒己見,看自己所看,感自己所感。
教師小結:同學們談得都很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感受。
總結印象派的造型表現語言:光線和色彩。
展示多媒體課件,欣賞有關後印象主義、立體主義的圖片資料,分小組討論,總結後印象主義(注重形體)、立體主義(注重形體及色彩的分解和重組)的造型語言。
(3)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圖片資料,欣賞區分屬於哪個時期的藝術作品(10分鍾)
通過感性的欣賞自然導入課題。
拓寬學生知識面。
進行情感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
分類欣賞,有助於學生思維清晰化。
讓學生了解作品的背景等,拓寬知識面,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理解作品。
體現自主合作。
張揚了學生的個性,開闊了學生的思維。
3.小結及拓展(3分鍾)
教師用激勵贊賞的語言總結,最後拓展:今天,我們通過這節欣賞課,了解了各種藝術作品的不同造型語言,課後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重畫一幅著名的繪畫作品,如以立體派的方法來描繪「蒙娜麗莎」。
《室內裝飾品的設計與製作》教學設計
整體教學思路
本節課學生通過對室內裝飾圖片的欣賞,感受室內裝飾品對於室內裝修的重要性,並產生對室內裝飾品的喜愛之情和設計沖動;製作過程嘗試用各種不同材料、方式、方法;通過學生親手製作的室內裝飾品,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用自己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本單元是「設計·應用」單元。「設計·應用」領域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製作,傳遞、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環境,培養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領域。根據大課標和教材的要求,我制訂了本節課三個具體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室內裝飾品的設計種類;初步學習室內裝飾品的製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自主、探究、民主、合作、交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的藝術品味,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從而產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
導入部分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所以,要盡一切可能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首先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一組優秀的室內裝修圖片,因為是農村學校,學生很少見到這么漂亮的房子,所以一下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就在學生興致很濃的時候,我提出這樣的問題:「這些房子漂亮嗎?你看完後有什麼感受?」學生會異口同聲地說:「漂亮」。至於感受,每個人是不一樣的,但大家似乎都有一種同樣的感受,就是特別希望這是自己的家,都想進去住幾天。於是我也認同了學生的感受:「老師也有這樣的感受,因為對於美好的東西,人人都想去追求」。這樣跟本單元的題目《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互相照應,突出「美」這個字。
趁學生此時有興趣,我又出示了一組有裝飾品和沒有裝飾品的圖片進行對比,讓學生討論研究:室內裝飾品對於室內裝修能起到哪些作用如果讓學生回答這個問題,他們會很輕率地回答,所以我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的結論寫在黑板上,這樣學生就會慎重許多,得出的結論也會准確一些。然後再讓學生口頭表述他們的理由,從效果看,還是不錯的。接著我總結學生的答案,引出課題《室內裝飾品的設計與製作》
大家可以看出,引入部分我用了很長的篇幅,我個人覺得學生的視覺感知時間如果達不到,興趣是很難一下子培養起來的,沒有了興趣,也就不會有創新精神,也就不會有作品產生。所以我覺得引入部分還是相當重要的。
新課部分
首先讓學生了解室內裝飾品的種類,並學會一些製作方法,這是本節課的重點。我列舉了書上的一些作品,當然有些作品並不適合我們北方,尤其是農村學生。比如:刺綉。大部分的孩子都沒見過綉花針,更不知道刺綉是怎麼做出來的,所以像這樣的作品,讓學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像「草編」「泥塑」這樣的作品,學生非常熟悉,而且非常有興趣,可以作重點講解。接著教師出示了自己的作品讓學生欣賞,並且讓學生猜測它的材料,就在學生猜完後,教師再把它拿到學生面前,讓他們自己近距離看它到底是用什麼做的。學生表現得很驚訝,他們沒想到這些廢舊的東西也可以利用起來,並能做出漂亮的藝術品,而且這些材料就在學生的身邊,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就增強了他們設計和製作的信心,同時也符合了教材「物以致用」「變廢為寶」的設計思想。另外讓學生給老師的作品起名字,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學生興致很高,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名字起的自然不同。比如說「有人說這兩個形象的關系是夫妻,他們起的名字叫『亞當和夏娃』」;「有的說是兄妹,她們的名字叫『同根生」;等等。這樣做主要是提醒學生在進行設計作品時,不要忘記給作品起名字,而且要有一定的寓意。
布置作業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每個組拿出一個方案來。由於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可能會造成一些意見上的不一致。所以研討作品的過程不僅僅是商量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取長補短,如何體現集體的智慧,最後再拿出一個方案來,並派代表口頭表述。
作業練習
學生的作業時間占整節課時間的三分之一左右,足夠的時間才能保障作品的質量。學生作業時,我播放了比較抒情的鋼琴曲,為學生創設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
作業展示部分
作品展示也佔了很長的時間,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而且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不用舉手,想說就站起來說,以防止有些學生膽子小,明明這個問題會,可就不敢舉手.甚至還得花時間去想該不該舉手,等他再舉手時,這個問題可能已經過去了。所以,這樣做充分體現了民主,讓學生感到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課堂氣氛才能活躍。比如:有一個小組的作品是用白色紙筒組合到一起的,取名為「步步高」。他們在介紹自己作品時說:「每一個紙筒代表一個陷阱,要想達到頂峰,就必須經過每個陷阱。」有的同學問:「為什麼是白色的?」他們組的學生站起來直接回答:「說明我們走過的道路是清白的。」還有的同學問:「中間看起來是空的,加一根柱子會好一些。」他們組的學生回答說:「那不就成了一步登天了嗎?」從這些可以看出學生思維是非常敏捷的,要給學生創設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充分地釋放他們的能量。
最後作小結時,我用了簡短的幾句話概括了本節課學生的表現,並引申到題目《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上來,而且還設計了一首歌,全體學生齊唱《越來越好》,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包裝裝潢設計教案
一、課型:工藝課
二、課時安排:兩課時
三、教學對象:初中二年級學生
四、教具准備:范畫、示範包裝盒若干
五、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商品的包裝、裝潢的作用和包裝的幾種主要形式。
2.讓學生將已學的裝潢美術知識作一次應用性的練習,提高學生對裝潢美術的設計能力和欣賞能力。
3.培養學生對裝潢美術的興趣與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六、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講清包裝盒的構造特點和用途。
2.難點:如何使學生從平面設計轉化到立體設計,並達到內容與圖形相統一,解決造型符合陳設環境統一的問題。
七、教學具體措施:
1.教師在課外收集資料,以拓展學生知識面。
2.當堂示範以講清包裝盒的構造方法。
3.舉例子說明圖形,色彩和環境的關系。
4.讓學生積極提意見和動手創造,提高學生創造能力。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1.檢查學生的學慣用品。(每位學生在課前准備小剪刀、鉛筆、直尺,橡皮等工具,40cm×30cm白卡紙兩張)
2.講述上節課的作業情況。(總結前幾節課的平面設計知識)
(二)講解新課
1.出示包裝盒,導入新課。說明每一面的平面設計圖案,總結學習裝飾畫的目的在於應用。現在怎樣把平面設計應用到包裝盒上。
2.商品包裝的定義與作用
商品包裝是產品與消費者的媒介,它起著保護商品、介紹商品、美化商品、指導消費、便於儲運、銷售、計量等方面的作用。
3.怎樣的商品包裝能使消費者滿意,達到商品包裝的裝潢目的?提問,然後總結:(有以下特點)
(1)介紹商品的名稱,用途、性能和用法。
(2)形式新穎,具有視覺吸引力,同時方便消費者與同類商品進行直觀比較。
(3)給消費者提供方便,包括攜帶、儲存、使用以至保護、維修等。
(4)富有裝飾藝術性,能為消費者增添美的享受。
4.簡介三大類包裝的特點和作用。
(1)運輸包裝(又稱「外包裝」)是以運輸和保護商品為目的,一般採用木箱、瓦欏紙箱、籮筐、塑料袋等,將商品裝入,其裝潢可以從簡。例:電視機的外包裝,整箱的萍果等。
(2)銷售包裝(又稱「內包裝」或「原包裝」)是商品與消費者直接見面的外貌,其包裝裝潢要力求精美。目的是為了銷售,除了保護商品外,還要起美化、宣傳商品,方便商品陳列展銷,方便消費者識別、選購等作用。例:洗衣粉、牙膏、茶葉等。
(3)陳列包裝(又稱「展銷包裝」)是在銷售包裝的基礎上外加宣傳廣告,或設置的包裝蓋能撐起來露出商品部分陳列,以增強對顧客的吸引力的包裝形式。例:名酒包裝,咖啡包裝等。
5.包裝設計的思路和要求:
(1)思想性:符合經濟發展,具有特定的文化特色;(2)商品包裝的造型及視覺設計;(3)選擇簡便、省時、省料的包裝方法。(4)選擇適合包裝檔次的包裝材料。
6.包裝盒的設計形成(分包裝盒和包裝袋)
請同學回答所知道的幾種包裝盒的形式,然後總結:
(1)折疊紙盒:是用厚紙製成的盒狀容器。厚紙先按盒展開的圖形裁切,並在折疊處作壓痕(可用小刀背刻劃),再折疊成可啟口的紙盒(課本第18頁中的「曹素功墨汁」、「永生兩用彩色筆」的包裝盒)。
(2)扣蓋式折疊紙盒:這是盒身和盒蓋分離的折疊紙盒。在不盛裝產品時,紙盒可折疊成片狀,使用時拉開成盒,蓋扣在盒子上。
(3)抽屜式折疊紙盒:又稱屜匣盒,由盒身與抽匣兩部分組成。抽匣像抽屜狀要能塞進盒身(外殼),所以設計時盒身要比抽匣稍大一點,折疊後用粘合劑粘在折疊處的邊角即成。
(4)手提式折疊紙盒:在包裝盒體上裝有提手,便於攜帶。
(5)固定紙盒:形體比較固定的包裝紙盒,一般用紙較厚,剛性比折疊紙盒強。
7.製作步驟:
(1)構思立意:首先想好是為什麼目的而設計的,設計時要考慮放什麼物品,決定它的高、寬、長,採用哪種盒子的形式,然後用鉛筆畫出折疊紙盒示意圖(教師提供資料)。
(2)折盒:把示意圖中的實線用剪力剪掉,把虛線用小刀背刻一痕跡,然後折疊盒子。
(3)盒面設計:(下節課具體講解)
(三)布置作業
要求同學設計並製作一隻放置美術用品的專用盒,可在課後完成。
(四)學生做作業、教師巡迴輔導
(五)布置下節課需帶的工具(毛筆、顏料、調色盒、水罐等)
走進「黃山徽蘊鎖展館」教案
文章摘要:教師帶領學生通過開展走進「黃山徽蘊鎖展館」的系列活動引導學生與古鎖對話,了解徽州明清時期古鎖的特點,在實地參觀調查的基礎上分析研討,指導學生編寫古鎖美術調查報告,並進行評點和展示,從而培養學生的賞析和設計能力,在活動中還嘗試探討了古鎖與徽州文化的關系。
關鍵詞:參觀「黃山徽蘊鎖展館」;編寫調查報告;點評、展示美術調查報告。
這是一堂校本課程教學案例。課程的教學理念和設計思路是用美術新課程標准作指導,充分發掘和利用當地美術鄉土課程資源,將徽州當地的民間古鎖作為教學內容。教師通過開展活動的形式,把課堂從學校教室延伸到社會的展覽館中,讓學生面向這一特定的大課堂,通過參觀黃山徽蘊鎖展館,學會欣賞古鎖、研究古鎖,編寫古鎖美術調查報告,提高設計能力。本課例是首次在我校實施,是一堂探索性的新課改美術課。這堂課的設計初衷來自於參觀「黃山徽蘊鎖展館」的感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號召我們積極開發並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我在參觀該館時就萌生了一個想法:這就是最好的美術鄉土教材,我們不妨將它利用起來作為大課堂,把學生們帶到這里來上一堂以古鎖為主題的美術社會調查課。並將此課展開,開展系列美術教學活動。有了想法,就得付諸行動,時不我待。於是在班主任的配合下,我制訂了走進「黃山徽蘊鎖展館」系列活動的計劃,並積極同「黃山徽蘊鎖展館」的負責人取得聯系,商量活動事宜。這次活動得到了該館的大力支持。在做好了大量的准備工作後,就著手帶領學生實施活動計劃。該活動的教學流程是參觀學習調查積累——設計古鎖美術調查報告——學生的作品並展示、點評。在整個活動中,體現了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在指導學生設計過程中強調了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
一、課程資源分析
古老的徽州,人傑地靈,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都非常豐富,且徽學底蘊豐厚。作為當地的古鎖文化,更是一絕。它注重實用,外形美觀大方,具有兩重屬性,屬工藝美術范疇。如進一步發掘其文化內涵,它又是徽學研究的一項內容。「黃山徽蘊鎖展館」匯聚了明清時期精品古鎖三百餘種,六百餘件,其中多數是徽州地區的歷史遺存。這是學生們學習美術課的最好的課程資源,它切時切地,教學內容獨具特色。本課既是一堂參觀欣賞課,又是一堂設計應用課,更是一堂美術社會調查課。學生們通過本課學習一方面進行了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其次提高了欣賞水平;再者可以鍛煉設計能力;第四可以學會美術社會調查。本課具有綜合實踐的性質。還具有課程時間、空間、形式的拓展性。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中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有初步的美術基礎,對美術參觀欣賞活動興趣濃厚。在活動的時間分配上,除了集中參觀外,還可獨自利用周末抽時間參觀。他們能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網上搜集有關美術資料,具備一定的設計能力。
三、活動開展過程
這次教學活動分三個階段進行。(需要三~四節課完成)
第一階段:做好活動准備,引導學生參觀
教師在帶領學生參觀「黃山徽蘊鎖展館」前,向學生們講解參觀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明確這次活動的意義,做好參觀的准備工作。待一切就緒,帶領學生前往參觀地點,參觀活動用六個字概括,即聽、看、畫、記、拍、動。一是「聽」,當學生們一進入展廳,講解員就為學生作了生動具體的介紹。教師要求學生遵守紀律,認真聽講。比如:古鎖的來歷、實用性、發展情況、徽州明清時期古鎖的特點等,要聽清楚;二是「看」,學生們通過看的活動,對一些有代表性的古鎖的形狀和圖案仔細觀察,邊看邊比較邊分析,把古鎖的年代、古鎖的形狀、古鎖的內部花紋,觀察透徹,看清看透,掌握一定的特點;三是「畫」,要求學生們畫一些有趣味的古鎖,學生們通過畫鎖,從看的過程進一步深化了解古鎖的結構比例,認識外部形狀和內部圖紋。教師在輔導學生畫鎖時指出:各種古鎖的形狀設計都是從生活中來,生活是藝術設計的寶庫;四是「記」,記筆記是要求學生們把聽到的講解員介紹的重點內容記錄下來,還可在活動中記錄一些介紹古鎖的短文和自己認為有興趣的內容。記筆記是搜集素材的一種方式。還有助於我們增強記憶;五是「拍」,攝影拍照、收集資料,對同學們來說有真實、清晰、快捷的特點。但在拍攝取景時,同學們一定要注意構圖的完整性及光線的強弱變化。在學生中,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照相機,這項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分組進行;六是「動」,動即學生動手,參與開鎖活動。講解員在二樓表演指導打開箱鎖的過程,學生們積極觀看,之後,還讓部分學生親自動手,用鑰匙打開鎖在箱上的鎖,這項活動學生們最感興趣。
接下來是同學們在館中自由參觀,並提出問題讓講解員釋疑。因每位同學對各種古鎖欣賞研究的側重點不同,可由講解員、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因勢利導。比如:魚鎖設計和植物鎖設計是系列性的。同學們可抓住一個系列進行研究。
第二階段:整理古鎖材料,編制調查報告
這個活動在校內教室里開展。課前同學們將搜集古鎖的素材准備好,放在課桌上。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們介紹美術調查報告知識。教師問同學們,對美術調查報告是否了解。學生們回答知道一些,但不是很全面。教師補充:調查報告一般是用文字形式表達的。它是對某一情況、某一事件、某一經驗,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後所寫的書面報告。其種類主要有:推廣典型經驗的,反映新生事物的,揭露問題真相的,問題研究的等等。但是,今天我們學了美術知識,就來一個創新,以古鎖為主題,利用工藝美術的內容和美術的形式來製作一份調查報告。美術調查報告分三個部份組成,①文字標題。②前言或導語。③調查報告的主體。既然是美術調查報告,在設計和製作上就要突出美術特點。要生動活潑,富有新意。教師舉例示範,啟發學生學習思路。比如:標題的美化,內容版塊的搭配、穿插,主體中的繪畫、攝影圖片、表格、簡短文字說明等之間的關系,都要處理得和諧融洽。總之要圖文並茂,富有藝術性。在設計上要遵循變化,統一原則。接著教師要求學生討論製作手段。學生們熱烈討論,師生共同歸納:①手工製作。②電腦製作。③手工、電腦相結合製作。
活動一:請同學們為徽州古鎖美術調查報告擬題目,要求既突出主題,又簡潔明了。
學生們經過商量研討後,擬出以下標題:
1.走進「黃山徽蘊鎖展館」
2.古鎖與徽州文化
3.古鎖面面觀
4.徽州明清古鎖比較
5.小古鎖大課堂
6.鎖的故事
7.與古鎖對話
8.徽州古鎖知多少
教師肯定學生們所擬的題目,指出這些題目都很好。下一步是同學們如何圍繞題目運用一定的形式設計版面內容。這里又有以下問題,要求同學們討論:(1)選擇用哪些古鎖作為美術調查報告內容;用什麼形式製作美術調查報告;(2)古鎖與徽州文化的關系如何理解。同學們討論後各抒已見。教師歸納:既然是以徽州古鎖為主題的美術調查報告,那麼內容和形式都要突出主題,體現美術特點,富有新意。就鎖本身來說,全國各地都有。在明清這一特定時期,遍布各地的徽商每逢回家團聚,把好的物產帶回徽州,同時隨帶些精美的鎖具,又經能工巧匠創造性的製作,把反映徽州民俗風情的吉祥圖、書法及文字雕刻在鎖體上。體現了徽州人的勤勞和智慧,形成了獨特的徽州耕讀文化和康寧田園生活,同學們首先要了解背景,然後掌握其造型特點、材料特點和工藝製作特點,通過認真思考,構思設計美術調查報告方案。
活動二: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根據題目設計版面草圖。教師巡視指導,待學生的設計草圖完成後,師生共同討論評點各小組的設計效果。
例(1):題目是「走進徽蘊鎖展館」。同學們設計的程序是導言、館藏簡介、古鎖的分類(附古鎖圖例),徽州明清古鎖的形狀特點。
點評:該調查報告的版面設計整體感強,內容安排合理,圖文並茂,舉例也很有特點。
例(2)題目是「打開藝術的大門,從鎖開始」,設計的版塊有「走進鎖的世界,古人的發明」,「未來的創造」,「徽州古鎖藝術插圖」。
點評:該版面內容和形式都很新穎,文字與圖例安排相互穿插,生動、靈活、手工製作較熟練。
例(3)題目是「徽州古鎖知多少」,設計內容有「鎖的起源」、「徽州古鎖的種類」、「徽州明清時的古鎖」、「徽州古鎖的形式」、「徽州古鎖的工藝」等。
點評:該調查報告設計內容有地方特色,把研究古鎖同徽州文學、風俗、美術形式特點和製作工藝相結合,版面形式安排也很新穎,發掘較深,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例(4)題目是「與古鎖對話」 ,版面內容有「中國最早的鎖」、「鎖的發展」、「徽州古鎖形狀對比」、「古鎖內部紋飾圖案舉例」、「古鎖的材質」等。
點評:該版面設計內容生動、形式感強,文字言簡意賅,圖案變化豐富,設計版面的整體性把握的較好。
以上是例舉學生設計方案的一部分。當他們的設計方案初步擬定後,即著手製作版面。
活動三:發揚合作精神,大膽製作,細心收拾。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投入版面製作過程。在活動中,同學們各自發揮特長,積極合作。比如有的同學美術字寫得好,有的同學繪畫基礎好,有的同學文章寫得好,有的同學運用電腦較熟練,教師就號召同學們發揚合作學習的精神,在小組內積極配合,發揮特長,共同做好古鎖美術調查報告。
由於一節課時間有限,學生們的製作任務在課堂上完成不了,可在課後繼續完成。
第三階段:講評古鎖調查報告,展示學生學習成果
活動一:教室內播放輕音樂,增強課堂氣氛。教師展示學生們的古鎖美術調查報告,供學生們欣賞,學生們相互交流發表自己的感想。每組推選一位發言人先講一講本組作品的製作過程和經驗,再發表對其它組作品的看法。當學生們發言完後,教師再來歸納、補充、總結。並對每一張作品仔細認真點評。(包括:版面設計、內容圖例、色彩文字、花邊、美術字等),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及今後的改進方案。
活動二:教師問:同學們對古鎖欣賞與研究有何收獲?同學們高興地回答:這次活動有很大的收獲。在活動過程中,我們開闊了眼界,學會了用美術角度來欣賞和研究古鎖、設計鎖的造型、製作美術調查報告。還初步了解了古鎖與徽學的關系。更重要的是我們提高了美術欣賞水平,在綜合能力方面得到了培養,學會了學習方法。教師問:製作美術調查報告的形式有幾種?同學們欣賞大家製作的作品通過比較後得出答案。現實告訴我們美術調查報告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是多元的。要使美術調查報告品生動,就要反對程式化。(師生舉例說明)。教師問:對於古鎖,我們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同學們基本上能用一句話概括。比如,古鎖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鎖與勞動同發展。
活動三:師生共同把古鎖美術調查報告集中起來,有條有理地布置在學校操場上的宣傳欄內,向全校學生展示。
活動四:待布置宣傳欄任務完成後,教師接著布置下一節美術課的預習任務,課題是「同學共同參於,設計一把新鎖」。要求學生們在課後收集美術資料,思考設計思路。設計資料可以上網查找,也可以在其他美術參考資料中查找,更可直接在我們熟悉的生活中尋找發現。學生們做好一定準備,以便在下節設計課中做參考。
② 關於美術模塊校本課程教學論文這么寫
校本課程包含兩方面含義:
一是使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校本化、個性化,即學校和教師通過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等方式,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和社區的特點和需要;
二是學校設計開發新的課程,即學校在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的評估,並充分考慮當地社區和學校課程資源的基礎上,以學校和教師為主體,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③ 初中美術理論知識
是考關於復美術教師資格嗎?如果是制的話就要考教心學,如不是,在我們這里也要考教心學,然後才是專業知識,專業方面,首先是理論方面,相關素描呀,色彩呀,然後就是國畫。油畫。這里邊的理論,其次是中國和世界美術史。這些都有書,你是不是美術專業的呢,如是的話把那些書看一下,就知道了。
④ 高中美術校本課程
高一高二 都在學校理學 高三的時候 可以出去 學習 也是 提高美術最快的時候 但是版你要在高一高二的權 時候 好好打好基礎 哈 這是很重要的····書不用買 到時候 根據學習的 情況 和課程再定 ···有哪方面不懂的 在具體問吧 很高興可以幫助你··【藝術真真】回答
⑤ 初中的校本課程怎麼寫急!最好有樣子看
————中學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一、 設計背景
隨著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學校課程多樣化和個性化呼聲日益強烈,教育的均衡化與優質化已成為基礎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第六條中明確提出:「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在課時計劃中也明確規定:「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占課時總比例的10%~12%。」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校本課程開發已經成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發展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著課程權利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會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為了全面實施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進一步搞好課題研究工作,根據課改精神,編制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 指導思想
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從我校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出發,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和開發新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專家、領導與家長共同開發的原則開發具有龍實中特色的校本課程,以體現個體差異,全面育人的開發宗旨,為學生提供品德形成與人格發展、潛能開發與認知發展、身體與心理發展、藝術審美、綜合實踐等方面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發展。
三、 開發目標
1、學校層面目標:
①、建立起規范和完善的龍灣區實驗中學課程體系;
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管理方法;
③、打造出學校的校本品牌課程和特色課程。
2、教師層面目標:
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確的課程觀的教師隊伍;
②、培養一批具有課程開發能力的綜合性人才隊伍;
③、
3、學生層面目標:
①、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學生獨立自信;
②、讓學生掌握某項技能,學會探究,使學生善於思考,敢於實踐;
③、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格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環境。
四、 開發原則
1、主體性原則:以學校為主體,自主開發和發展的課程,應充分體現學校特色;體現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體現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導。
2、自願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願,限定選修與自主選修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充分發掘學校現有和將要擁有的課程資源。
5、實效性原則:校本課程開發中,學校不強調每門課程都必須有絕對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強調對學生有啟發性,學有所思,注意結果的有效性、針對性。
五、 課程結構與門類
(一) 課程結構
根據課改精神,學校將全部課程整合為基礎性課程(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兩大類。校本課程分為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
1、基礎性課程
基礎性課程由國家、地方統一開發並組織實施,強調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學習領域體現共同要求的學科課程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和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地方課程等學科,是全體學生必修的課程。
2、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學校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學生現狀以及學生、學校、社會未來發展的要求所開發的各種在本校實施的課程。它由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兩部分組成。
(1)、限定選修課程由基礎性課程延伸的學科拓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各類專題教育組成。是學生限定選擇修習的課程。
(2)、自主選修課程由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學科課程與活動組成,是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
(二)校本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開發,採取篩選、改編已有的課程,或者新編校本課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將本地區、校內外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融入學科課程之中,通過改編、補充、拓展和新編等方式開發校本課程。教育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三個方面。本地區的社會資源包括三大塊,即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社會發展;學校資源包括校園環境、教師特點、學生特長;家庭資源包括家長特長、家庭特點、家庭環境等。這些內容可以是綜合的,也可以是主題性的。開發內容分為以下七大類。
1、科學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無線電測向、電子製作、電腦網路、天文地理觀測、軟體製作、能源環保、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雙語綜合、科學實驗等。
2、人文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古典文學名著賞析、尋根、現代文閱讀鑒賞與分析、美在文學中、中國民俗文化選講等。
3、藝術類課程
內容選擇:文學、電影、電視欣賞、中西方美術欣賞、歌舞、樂器、陶藝、書法、繪畫等。
4、身心健康類課程
內容選擇:定向越野、武術、田徑、體操、球類、棋類、心理訓練、心理輔導與咨詢等。
5、學習生活技能類課程
內容選擇:植物栽培、插花、交際禮儀、時裝設計、家政服務、攝影攝像等。
6、文化活動與專題教育類
內容選擇:四季八節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社團活動、環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7、綜合實踐類課程
內容選擇: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青年志願者、參觀、考察等。
六、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1、校本教材以活動形式為主,資料袋形式為輔,不統一要求編寫系統性的知識冊,教師可以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1)自編教材;(2)選編教材;(3)選用優秀教材;(4)拓寬現有教材。
2、校本教材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內容組織要強化活動設計和實踐應用,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材內容應盡力圖文並茂,並通過簡要案例、對比分析、邏輯演繹等手段,促進學生理解內容。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3、教材編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開發適合學生特點的電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電子視聽教材以及網路課程資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材。關注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材內容的互動性和生成性。教材編制要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所具有的教育資源
附:校本教材評審表
教材編著評審表
教材名稱 類型
編著人 總字數 頁數 適用年級
課時總數 學生要求
類別 項目 佔全書比例% 特色特點簡介(字左右)
自
評 自己撰寫內容
網上下載內容
參照同類著作
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意見:
簽名:
年 月 日
七、課程的實施與管理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1、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主 任:1人
副主任:2人
委 員:由專家、校長、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社區代表等若幹人組成。
主要職責:選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教材;審議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大決策;負責制訂校本課程開發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項制度;檢查與督導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執行情況等。
2、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 長:校長
副組長:分管副校長
成 員:各科室主任、各學科教研組長、學科骨幹教師。
主要職責:統籌規劃學校的校本課程;制定保證校本課程實施的相關制度;組織教師的培訓: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管理;審議、評價校本教材。
3、教務處職責:
(1)開展學生選課指導,負責指導學生選擇科目;
(2)提供課程菜單、課程介紹、課程表及教學常規與過程管理等工作;
(3)建立校本課程學生檔案,負責學生學習評價的組織與統計。
4、教科室職責:
(1)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組織教師申報課程;
(2)組織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對申報的課程進行評審,做出評價意見;
(3)建立校本課程授課教師檔案,負責教師的教學評價。
5、教研組長職責:
(1) 組織落實本組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申報與實施工作。
(2) 召集組員定期研討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確定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案。
(3) 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6、授課教師職責:
(1)撰寫《課程綱要》,編寫校本教材;
(2)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務處隨機聽課、測評;
(3)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4)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5)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6)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二)校本課程的實施
1、課時設置:每周設2-3課時校本課程。
2、限定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3、自主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校本課程開發的特殊性決定課程評價的特殊性。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校的自主權,這就決定課程評價必然是一種內部評價;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是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特色的突顯,這就決定了評價的多元性;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性,決定課程評價的過程性。校本課程的評價著眼於學生的個性與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要從指導思想,師生參與程度,創造性的發揮學校辦學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對校本課程和學生發展進行評價。
1、評價中的「三堅持」與「三原則」
「三堅持」: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堅持評價內容的多維化;逐步建立電子化學生成長記錄冊,側重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力、個性等方面的分析性、發展性評價,同時要逐步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三原則」:即「參與性原則」、「過程性原則」、「激勵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注重學生親身參與和學生全員參與,強調課時計劃規定的課時活動量的參與情況和參與態度的考核。同時重視學生自我評價並自覺參與評價。
過程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要特別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和實踐體驗,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並且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
激勵性原則: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勤於實踐,勇於創新,不斷促進學力發展。
2、校本課程評價的三個方面
為了保證校本課程的開發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張揚學生的個性,彰顯學校審美育人的辦學特色,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課程綱要(教材)、課程實施、學生學業成績。
課程綱要評價的要素主要有:課程目標是否符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目標是否明確清楚;課程內容的選擇是否合適,所需的課程資源是否能夠有效收取,內容的設計是否具體有彈性;課程組織是否恰當,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等。
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主要包括:教學的准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的評價。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閱資料、問卷、座談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並歸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座談的結果,從而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生學業成績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績作出評價,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用『優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三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活動等形式展示,成績記入成長檔案中。」
評價的形式多樣,一般可採取以下「四結合」的形式,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學習活動表現,平時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和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2、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3、制定校本課程開發獎勵機制,確保經費的及時劃撥,
4、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功能室和校園網站建設,為校本課程實施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
5、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保障。利用網路等各種載體大力宣傳校本課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社區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⑥ 幫我做一份初中校本課程
————中學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一、 設計背景 隨著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學校課程多樣化和個性化呼聲日益強烈,教育的均衡化與優質化已成為基礎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第六條中明確提出:「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在課時計劃中也明確規定:「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占課時總比例的10%~12%。」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校本課程開發已經成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發展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著課程權利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會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為了全面實施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進一步搞好課題研究工作,根據課改精神,編制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 指導思想 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從我校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出發,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和開發新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專家、領導與家長共同開發的原則開發具有龍實中特色的校本課程,以體現個體差異,全面育人的開發宗旨,為學生提供品德形成與人格發展、潛能開發與認知發展、身體與心理發展、藝術審美、綜合實踐等方面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發展。 三、 開發目標 1、學校層面目標: ①、建立起規范和完善的龍灣區實驗中學課程體系; 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管理方法; ③、打造出學校的校本品牌課程和特色課程。 2、教師層面目標: 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確的課程觀的教師隊伍; ②、培養一批具有課程開發能力的綜合性人才隊伍; ③、 3、學生層面目標: ①、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學生獨立自信; ②、讓學生掌握某項技能,學會探究,使學生善於思考,敢於實踐; ③、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格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環境。 四、 開發原則 1、主體性原則:以學校為主體,自主開發和發展的課程,應充分體現學校特色;體現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體現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導。 2、自願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願,限定選修與自主選修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充分發掘學校現有和將要擁有的課程資源。 5、實效性原則:校本課程開發中,學校不強調每門課程都必須有絕對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強調對學生有啟發性,學有所思,注意結果的有效性、針對性。 五、 課程結構與門類 (一) 課程結構 根據課改精神,學校將全部課程整合為基礎性課程(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兩大類。校本課程分為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 1、基礎性課程 基礎性課程由國家、地方統一開發並組織實施,強調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學習領域體現共同要求的學科課程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和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地方課程等學科,是全體學生必修的課程。 2、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學校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學生現狀以及學生、學校、社會未來發展的要求所開發的各種在本校實施的課程。它由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兩部分組成。 (1)、限定選修課程由基礎性課程延伸的學科拓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各類專題教育組成。是學生限定選擇修習的課程。 (2)、自主選修課程由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學科課程與活動組成,是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 (二)校本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開發,採取篩選、改編已有的課程,或者新編校本課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將本地區、校內外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融入學科課程之中,通過改編、補充、拓展和新編等方式開發校本課程。教育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三個方面。本地區的社會資源包括三大塊,即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社會發展;學校資源包括校園環境、教師特點、學生特長;家庭資源包括家長特長、家庭特點、家庭環境等。這些內容可以是綜合的,也可以是主題性的。開發內容分為以下七大類。 1、科學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無線電測向、電子製作、電腦網路、天文地理觀測、軟體製作、能源環保、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雙語綜合、科學實驗等。 2、人文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古典文學名著賞析、尋根、現代文閱讀鑒賞與分析、美在文學中、中國民俗文化選講等。 3、藝術類課程 內容選擇:文學、電影、電視欣賞、中西方美術欣賞、歌舞、樂器、陶藝、書法、繪畫等。 4、身心健康類課程 內容選擇:定向越野、武術、田徑、體操、球類、棋類、心理訓練、心理輔導與咨詢等。 5、學習生活技能類課程 內容選擇:植物栽培、插花、交際禮儀、時裝設計、家政服務、攝影攝像等。 6、文化活動與專題教育類 內容選擇:四季八節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社團活動、環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7、綜合實踐類課程 內容選擇: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青年志願者、參觀、考察等。 六、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1、校本教材以活動形式為主,資料袋形式為輔,不統一要求編寫系統性的知識冊,教師可以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1)自編教材;(2)選編教材;(3)選用優秀教材;(4)拓寬現有教材。 2、校本教材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內容組織要強化活動設計和實踐應用,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材內容應盡力圖文並茂,並通過簡要案例、對比分析、邏輯演繹等手段,促進學生理解內容。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3、教材編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開發適合學生特點的電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電子視聽教材以及網路課程資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材。關注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材內容的互動性和生成性。教材編制要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所具有的教育資源 附:校本教材評審表 教材編著評審表 教材名稱 類型 編著人 總字數 頁數 適用年級 課時總數 學生要求 類別 項目 佔全書比例% 特色特點簡介(字左右) 自 評 自己撰寫內容 網上下載內容 參照同類著作 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意見: 簽名: 年 月 日 七、課程的實施與管理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1、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主任:1人 副主任:2人 委員:由專家、校長、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社區代表等若幹人組成。 主要職責:選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教材;審議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大決策;負責制訂校本課程開發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項制度;檢查與督導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執行情況等。 2、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長:校長 副組長:分管副校長 成員:各科室主任、各學科教研組長、學科骨幹教師。 主要職責:統籌規劃學校的校本課程;制定保證校本課程實施的相關制度;組織教師的培訓: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管理;審議、評價校本教材。 3、教務處職責: (1)開展學生選課指導,負責指導學生選擇科目; (2)提供課程菜單、課程介紹、課程表及教學常規與過程管理等工作; (3)建立校本課程學生檔案,負責學生學習評價的組織與統計。 4、教科室職責: (1)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組織教師申報課程; (2)組織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對申報的課程進行評審,做出評價意見; (3)建立校本課程授課教師檔案,負責教師的教學評價。 5、教研組長職責: (1) 組織落實本組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申報與實施工作。 (2) 召集組員定期研討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確定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案。 (3) 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6、授課教師職責: (1)撰寫《課程綱要》,編寫校本教材; (2)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務處隨機聽課、測評; (3)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4)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5)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6)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二)校本課程的實施 1、課時設置:每周設2-3課時校本課程。 2、限定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3、自主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校本課程開發的特殊性決定課程評價的特殊性。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校的自主權,這就決定課程評價必然是一種內部評價;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是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特色的突顯,這就決定了評價的多元性;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性,決定課程評價的過程性。校本課程的評價著眼於學生的個性與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要從指導思想,師生參與程度,創造性的發揮學校辦學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對校本課程和學生發展進行評價。 1、評價中的「三堅持」與「三原則」 「三堅持」: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堅持評價內容的多維化;逐步建立電子化學生成長記錄冊,側重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力、個性等方面的分析性、發展性評價,同時要逐步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三原則」:即「參與性原則」、「過程性原則」、「激勵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注重學生親身參與和學生全員參與,強調課時計劃規定的課時活動量的參與情況和參與態度的考核。同時重視學生自我評價並自覺參與評價。 過程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要特別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和實踐體驗,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並且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 激勵性原則: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勤於實踐,勇於創新,不斷促進學力發展。 2、校本課程評價的三個方面 為了保證校本課程的開發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張揚學生的個性,彰顯學校審美育人的辦學特色,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課程綱要(教材)、課程實施、學生學業成績。 課程綱要評價的要素主要有:課程目標是否符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目標是否明確清楚;課程內容的選擇是否合適,所需的課程資源是否能夠有效收取,內容的設計是否具體有彈性;課程組織是否恰當,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等。 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主要包括:教學的准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的評價。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閱資料、問卷、座談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並歸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座談的結果,從而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生學業成績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績作出評價,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用『優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三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活動等形式展示,成績記入成長檔案中。」 評價的形式多樣,一般可採取以下「四結合」的形式,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學習活動表現,平時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和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2、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3、制定校本課程開發獎勵機制,確保經費的及時劃撥, 4、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功能室和校園網站建設,為校本課程實施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 5、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保障。利用網路等各種載體大力宣傳校本課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社區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⑦ 美術教育校本課程的成功案例有那些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校的校本課程研究和開發,在大家3年的悉心培育下也接出了豐碩的果實!2003年我校的學生參加宜賓市少兒藝術節,美術類獲得了2個一等獎,4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10多個優秀獎;舞蹈類獲得了2個二等獎,聲樂類獲得了1個一等獎的優異成績;同年我校的節目《姥姥門前看大戲》,參加縣兩代會和春節晚會演出均獲得了很好的評價,同時我也獲得了「優秀編導」的榮譽;由於我在教學工作的突出表現和對校本課程開發所的成績,同年我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04年我們帶領學生參加宜賓是第一屆少兒藝術考級活動,我校40多名學生參加,取得全部考核通過的優異成績;同年我校又組織了一台「春天的微笑」專場文娛演出和美術書畫作品展,我們的興趣小組的同學又一次充當了生力軍,在活動中表現突出,受到了領導們的一致好評;這一年又一因為我為學校在文藝工作方面做出的貢獻我再一次獲得 「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教師」榮譽稱號。2005年由我們的舞蹈興趣小組同學參加的快板節目《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代表學校參加縣上的文娛演出又獲得了很好的評價!介於我在藝術教學造詣方面的不斷提高,2004年我又代表縣上參加了宜賓市美術賽課活動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所設計的教案也獲得市一等獎的好成績;同時由於我在對校本課程的不斷研究和總結中我自身在藝術方面的素質也得到了不斷的提高,多次代表縣上到北京、成都、重慶、宜賓等地演出,獲得了很多鍛煉自己和開闊眼界的機會。
3年來,我始終堅持不渝、一如既往的開展和研究著我們的校本課程,我感到「任重而道遠」,在過去的時間里不能說已經有了多大的成功,但是小小的成績卻鼓舞了我繼續將這條路走下去的信心和決心,讓我看到了在校本課程的研究和開發道路上的盞盞明燈,我有信心把我們將來的工作做的更好更出色,同時我也要感謝新課程改革給我們教育前線的工作者帶來的和煦春風,它吹暖了我的心房,讓我在我的教學崗位上尋找到了做教師的光榮和無限樂趣!
⑧ 誰知道如何利用當地教學資源開發美術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亦稱「學校本位課程」或「學校自編課程」。具體地說,校本課程就是某一類學校或某一級學校的個別教師、部分教師或全體教師,根據國家制定的教育目標,在分析本校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的基礎上,針對本校、本年級或本班級特定的學生群體,編制實施和評價的一種課程。
實踐證明,國家課程往往無法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因此在推廣國家課程的過程中,國家課程普遍暴露出諸多脫節現象。第一,國家課程與地方教育需求之間的脫節。國家課程是面向全國各個地區的,但是,各個地區的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趨勢不同,教育需求各異,國家課程很難全面顧及每一個不同地區的教育需求。第二,國家課程與辦學條件之間的脫節。國家課程是面向所有基層學校的,由於全國各地基層學校的辦學條件差別很大,有些學校難以全面達到國家課程的既定要求。第三,國家課程與學校教師之間的脫節。國家課程是面向全體學校教師的,而地區之間、學校之間和學科之間的師資質量參差不齊。第四,國家課程與學科發展之間的脫節。由於國家課程的編制周期和修訂周期間隔較長,教材老化和知識陳舊成了某些學科的通病。
相對國家課程來說,校本課程更具地方特色,更加符合獨特的地方環境和教育需求,更能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因為老師最了解學生需求、能力、興趣和特點,所以他們能夠開發出學生滿意的校本課程,並且能夠根據情況的變化,經常修改校本課程。校本課程能提高教師對課程的興趣和滿意程度。校本課程的開發減少了外界對課程的控制,擴大了教師的自主權,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校本課程鼓勵和吸收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參與,在提高課程質量的同時,也有利於不斷提高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的滿意度。
雖然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是兩種不同的課程形式,但是他們之間呈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關系。在推行國家課程的同時,應該允許開發一定比例的校本課程。而推行校本課程的學校,也不應該貶低或排斥國家課程。校本課程是針對本校、本年級或本班級特定的學生群體的。學校是一個復雜的組織,學校和學校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每所學校所處的環境是不同的,因此,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開發者必須進行學校外部環境分析和學校內部環境分析。只有了解了本校的環境,才能開發適合本校環境的課程。而學校環境分析要素就包括了當地的教學資源。
美術課程的資源開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學校內的美術教學資源:圖書館資料資源、展示美術作品的場所、美術教學設施與設備等。校外美術教學資源:公共文化設施、當地文物資源以及自然環境資源、藝術家工作室和藝術作坊等。信息化資源:信息獲取、信息交流等。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經濟、教育發展的水平不一致,使各地的美術課程資源也不相同,每一地區、每所學校、每一位美術教師的情況都是不同的,所以校本課程的開發要符合當地的教學資源以及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我們還要為校本課程的開發留有空間,美術教師可充分利用和開發當地課程,設計融和各學科領域為一體的美術教學活動,以提高教學效率為目的,充分發揮校本課程的作用。例如:我校處於風景甲天下的桂林城區,在風景優美的木龍湖畔。看著美麗的木龍湖,有誰會相信,以前的木龍湖只是一個叫鐵佛塘的臭水塘,現在的木龍湖是近兩年經舊城改造工程修建而成的兩江四湖工程的一部分。在我校讀書的小孩,年齡大一點的也許親眼目睹了木龍湖煥然一新的過程,年齡小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還有一個叫鐵佛塘的池塘。針對我校的人文地理環境,我校開展了校本課程的研究,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老師先開展了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的形式可以用書寫、也可以用口頭回答等形式。內容就是有關木龍湖的過去與現在。經過老師、學生共同收集整理,我們得到了許多圖片和文字資料。而我作為一個美術老師,也適當地組織開展了一個「新舊木龍湖」的全校性繪畫活動。又如:廣西出版的美術課本中有一課內容《家鄉風光》,為了突出該教材的民族特色,面向全廣西的學生,課本內容選了幾幅反映少數民族地區的風光圖片,以龍勝梯田為主。我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了解到我們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對於龍勝梯田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只有一小部分同學,跟家長去過那裡旅遊。你叫他們做作業,他們怎麼可能會提起興趣,有感情地畫和去創作呢?而我們學校的周圍全是美麗的風光,一出校門,桂林的山山水水盡在眼前,留著這么好的教學資源不利用,真是可惜。作為美術老師,於是我直接把學生帶出校外,讓他們坐在美麗的木龍湖畔寫生、創作,結果教學效果比呆在教室對著書本臨摹好多了。
從目前我國中小學的一般情況來看,經濟發達的東南部地區課程資源的狀況比西部地區優越,城市比農村有優勢。廣大貧困地區和基礎薄弱的學校,經濟條件相對落後,在需要較大經濟投入的課程資源方面顯然沒有優勢,但從作為課程要素來源的課程資源方面看,其課程資源也是豐富多彩的,我們應該從實際出發,挖掘自身潛力,努力開發校本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