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程標准培訓方案
㈠ 《新課標小學英語怎樣教》
新課標對小學英語教師的新要求
小學英語教師,首先是教師,他應該具備一個普通教育工作者所具有的基本素質。其次,他是英語教師,又應該具備豐富的英語知識,具有和英語教學相關的語言、文化背景知識及語言修養。再次,他是小學英語教師,他又必須了解兒童,具備心理學、生理學方面的知識,了解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具備如下素質:
一、個人素質
任何一個教師都應具備所教學科的知識,英語教師也不例外。他應該具備精湛的聽說讀寫能力及豐富的語法、句法知識。因為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而我們小學英語教師面對的是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小學生。這就需要教師不僅具備英語語言方面的知識,還應具備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當今社會的學生,智力發展及身心發展都非常迅速,加上現代科學技術及網路的發展,學生的知識面拓寬得很快,有些知識還是教師都無法企及的。小學生雖然對社會現象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但他們對教師有一種天生的崇拜心理,渴求從老師那裡得到肯定。由於他們所能接受的教育和獨特的社會經歷使得他們的想法會與傳統的道德觀念發生沖突。作為教師,要想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沒有廣博的知識和與人溝通的能力是難以做到的。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以崇高的個人魅力去影響和教育學生。
二、知識素質
1.英語專業知識。如果想教給學生知識,教師首先要具有豐富的語言知識,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做到語言規范、語調清新自然,給學生一種純正的英語暗示,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正確的發音,並使其終生受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滲透給學生語言學、詞彙學、語音學等方面的知識,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2.創設情境的能力。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已經錯過了學習語言的關鍵期,而在學校內有沒有外語訓練的環境,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並積極有效地為學生營造一種外語環境,使其不斷地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室的門、窗、桌、椅、凳上面貼上英語單詞,讓學生一進入教室就感到一種英語氛圍,也可以充分利用課前幾分鍾播放教學錄像、英語歌曲、兒歌等,使學生提前進入英語課堂。
3.課堂調控能力。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具有活潑好動的性格。小學生注意力只能集中20-25分鍾,不同的學生也各有不同,有的孩子甚至連一刻鍾也坐不住。小學英語課時按長短課結合設計,然而為了不影響學校整體布局,大部分學校不能做到上短課,他們的課時一般是40分鍾。完全用長課上英語不利於學生的學習,作為教師要利用自己豐富的知識、幽默的語言、高超的教學藝術來吸引學生。不僅如此,教師課堂調控能力還體現在課程的講授當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設計,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不應該照本宣科,念完教案了事。
4.教學創新能力。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師首先要做創新型教師。這體現在教師對課文的處理要有獨特的見解,對教材要創造性地使用,不能只照抄教科書。
5.多媒體與各學科的整合能力。多媒體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對教學是一個巨大的促進,利用多媒體,可以使教學增加趣味,讓學生陶醉在優美的圖畫中,欣賞著優美的音樂,徜徉在如詩的畫面。這對學生不僅是精神上的享受,而且能使學生更加輕松地學到知識。多媒體教學對英語教學尤其有幫助。教學中有許多用語言很難解釋的東西,用圖畫就可以輕松解決。如plane這個詞,如果用英語解釋給小學生會有較大困難,但使用簡筆畫就簡單多了。如果學校配備了多媒體,還可以在顯示畫面的同時配上飛機飛行的聲音,這就更加生動了。
三、較強的科研能力
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英語教師要做科研型教師。教育部頒發的《英語課程標准》規定,小學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經過四年的英語學習之後,要達到2級水平,掌握600—700個單詞,到初中畢業時達到5級水平,掌握1500—1600個單詞。要達到這個標准,各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適合本地學生的教材。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要不斷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結合本校學生實際情況不斷調整教法,並形成自己的科研體系。爭取定期確定科研課題去研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以及實驗完成情況,寫出試驗報告,作為今後制定工作的依據。
除了具備上述幾方面的能力以外,作為小學英語教師還應具備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我們的教學不應只局限於教材,而應該從各種各樣的資源中汲取知識。課外資源包括網路、圖書館、報刊雜志等。現代社會中,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廣闊無邊,這就要求教師的知識面要跟上。我們不僅要從課外學習知識,更要充分利用課外資源為我所用。
總之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學習,不斷創新,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英語課改的重點
這次英語課改的重點是:要改變英語課程
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英語課程改革的任務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像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 英語課程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種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整體發展的基礎上。
(四) 新課標提出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 2、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多樣
3、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性差異 4、採用靈活途徑,倡導體驗和參與
5、注重過程性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6、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常用渠道
(五) 目前外語教學與研究的發展趨勢
教學觀念上:
從語言知識的傳授向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並重的轉變。特別強調交際能力的形成
和培養,強調學生能用所學的語言做事情。強調通過語言學習,提高對語言功能
和結構的理解和對語言差異的敏感性,更好地理解語言的意義和功能,為有效地
開展交際而服務。
教學模式上:
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強調學生的參與和體驗;強調採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盡量真實的環境中進行交際;強調學生參與項目和調查研究,積極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在教學方法上從單純的機械訓練和語法講解轉向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強調理解和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評價上:
從單一的針對語言知識掌握程度的知識性測試向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多
樣化評價方式轉變。評價的內涵、標准和方式都在發生重大的變化,更注重學生
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採用更加全面公平的評價方式,使評價更有利於促進學生
學習和教師改進教學。
教育技術上:
從簡單的黑板粉筆向多媒體教育技術轉變。
研究焦點上:
從教什麼向如何教轉變,從學什麼向如何學轉變。學習方式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重
視。學習策略的研究與實踐已經成為目前外語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1、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這種核心理念的指導下,課
堂教學評價已經將關注的重心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以學論教」
使得教師必須認真對待每一節課的課堂教學,教師必須在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
革新、備課方式和課前准備、自我教學能力的重新認識及課堂民主平等的師生關
系的建設等幾方面進行深入持久的努力。新課程課堂教學由學科本位轉向人的發
展本位,符合、服務於人的全面健康發展,而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不再是
教師的表現,而是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同學間合作的行為表現、學生的參
與熱情、情感體驗與探究、思考的過程等。但目前,許多教師依舊把知識傳授作為第一要素,把教師的主要引導放在核心位置,
把過多的練習當成學生提高的主要手段,對學生的接受狀況缺乏更多的深入了解
,手裡拿的是新教材,上的卻是傳統課。
2、英語新課程改革的重點
新《課程標准》明確地指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是改變傳統的重語言知識、輕
語言能力的傾向;改革的目標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加強對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
;英語課程的根本任務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新《課程標准》還
體現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改變原大綱中以教為主的原則,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指導
思想;提倡學生參與、體驗、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實現學習方
式的轉變;把英語課程定位在一個開放的體繫上,讓其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
近時代;建立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
3、教學方式。
首先教師要轉變傳統的、單一的、以語言知識傳授為主的「輸入式」教學,代之
以學生為活動主體的「輸出式」教學。因為輸入式方式的過多使用導致的直接結
果就是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失去學習興趣。要建立起平等交往的「對話」
機制,要善於處理教材,選擇進行對話的「話題」,只有平等的「對話」,才能實
現智慧的撞擊,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從而真正達到「意義建構」的目的。其
次就是要改變我們過去直接呈現或講授結論、結果、定理、公式、法則、定律等
,然後要求學生再進行理解、記憶、練習、運用的教學方式,要根據教學內容適
當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從問題的提出到自主設計方案解決問題獲取結論的
過程,在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掌握科學方法,培養科學精神。再次就
是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關注學生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差異,要著力研究學
生的學法分層,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學生的不同,採取啟發性講授、引導學生
質疑問難、動手實踐、調查探究、交流辯論、自主合作等多種方式,甚至走出課
堂、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讓學生在經歷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中,選擇、形成自
己的學習方式。
4、學習方式
現代學習方式的基本特徵是: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問題性。
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知識,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兩種學習
方式都有其合理性和存在價值,彼此也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但是由於過去過分強
調接受和掌握,冷落甚至忽視發現和探索,因此,現在所要轉變的也不是完全拋
棄接受性學習,而是變機械的接受性學習為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同時,把學習過
程中的發現、探索、研討等認識活動凸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
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
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等,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實現由被動接受性學習向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轉變。
三、優化教學方式,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
1、 更新觀念,創立新的課堂教學流程,促進教與學的方式轉變
先進的教育觀念是通過先進的教育方式體現出來的,教育觀念轉變的本身也要在
教育方式的轉變中進行,二者相輔相成。
但最根本的一點是,我們必須想方設法改革教師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教
學方式和教學行為,而教師教育觀念、教學方式的轉變與否,最終都要落實到學
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落實到學生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的轉變上。
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大多數是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過程(有的教師還能從
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出發,而有些教師則只是憑借經驗和頭腦中的設想),
帶著學生一步不差地進行,為了完成教案中事先設計的某個環節,或是達到教師
的某一項本已脫離實際的目的,甚至冒著拖堂的危險,在那裡說個沒完,完全忽
視了教育的主體。即便有一些學生的自主活動,也是要在教師事先設計或限定的
范圍內,為某個教學環節服務的。而新課程倡導新的教學、學習方式,以學生在
課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教師也就更多地成為學習情境的創設者、組織
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因而,我們首先要強化教研組在新課程指
導下的集體備課,要求教師在吃透大綱和教材的基礎上,精講精練,充實課堂教
學容量,從發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基點出發,講究課堂教學的層進性[實行分層目標
教學。對教學目標要求教師進行多層面動態分解,變教學目標為教學目標體系,
由淺入深地對目標予以網路構建。
創立「縱向連環遞進,橫向螺旋推進」的課堂教學流程。
縱向層面以分層教學目標為鏈條,其環節的順序為「基礎——遷移——延伸」;
每一環節又以學生學習活動為橫斷面,回環逐層深入,其層面的程序為:「提出
任務(問題)——講解點撥——合作、討論——小結規律」。這樣,教學就形成了
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的鏈條式螺旋式交織集成線路、探究性,注重基礎練習、拓
展練習和提高練習的有機結合,從而充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貫徹新課程的精神。
作業和練習很有講究:
(a)作業要有彈性,可分為基本、選擇和超定額作業。
(b)作業的設計要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單一到綜合的原則,拾級而上;要
把教材的知識結構逐步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把分散的「知識點」連貫成「知
識網」,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學生的思維更具有靈活性。
(c)在同一題目上「設台階」,讓優生「吃得飽」,差生「受得了」。要在「寓做
於興趣之中」上下工夫,使學生喜做樂做。
(a)沒有現成的、可以照搬的解題方法,沒有固定的解題模式,解題所需的不是機
械的記憶和刻板的運用,而是敏捷的思考、嚴謹的推理、靈活巧妙的方法。
(b)一題多變,一題多解。
(a)科學地掌握學生完成作業所需的時間。不應把作業的數量作為衡量學生作業量
是否適度的尺度
(b)作業布置、批改、反饋要及時。
現在的課外作業,大多是對學生課內所學內容的延續,這對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很
有必要,但學生僅僅做這樣的練習是不夠的。還應本著刪繁就簡的原則,設計一
些超前性的習題。培養他們動腦、動口、動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傳統觀念中,傳授知識是學校教育的中心任務。知識就是外在於人的、與人毫
無關系的客觀存在物,在知識面前,人們只有去「發現」,去掌握。因而,在學
校教學中,「以書本為中心」就進一步造成了「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儼然成為
「知識」的天使而存在著。新課程堅持實踐的觀點,認為知識應當屬於人的認識
范疇,知識的獲得和掌握,都離不開認識主體的活動。因而,學生掌握知識的過
程,本質上就是一種探究、選擇、創造、實踐的過程,也是學生科學精神、創造
精神乃至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過程,是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終身學習能力的過程
。教師的備課就意味著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把學生需求的話題作為具體的載
體,把社會實踐的真實內容作為附著物,進行重組教材、有自我個性地把握教材
、面向學生工作。這樣,教師備課的教學教案就需要隨著新的教學精神而有所改
進,以增強其適應性,如教師設計「課後小結」、「課堂學生問題隨記」、「單
元教學追記與反思」等內容,採取課前認真分析、思考,課中及時發現和解決問
題。「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教案的編寫,已經不
能再是傳統的重點分析和簡單的設問對答了。由此,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
也已經從「只見教材不見學生」的桎枯下擺脫出來。基於這種觀念,教師在具體
的教學准備當中就應當進行有針對性的、科學的備課。教師在課前必須充分地關
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可能反應,並擬定多種可能有的相應對策。教師要注重花時間
去認真琢磨學生、琢磨活的課堂,不僅僅滿足於對教材的通透和對教材地重視。
而更多地需要走到學生中間,了解他們對教材的認識和需要、了解他們的興趣、
知識儲備狀況和他們特別關注的一些話題、社會現象等,並把大綱的知識點有機
地融入到這些學生的真正需要中。
㈡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准內容
基本理念
(一)注重素質教育,充分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價值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首要目的是為學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基礎,為他們繼續學習英語和未來職業選擇創造有利條件。同時,英語課程有利於學生體驗中外文化差異,豐富思維方式,增進國際理解,提高人文素養。英語教育應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並重,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既能夠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又能夠學會如何學習,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合作意識,學習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基本關系,形成創新意識,發展科學精神,從而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二)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性
義務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課程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和教學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等方面都應考慮全體學生的發展需求,課程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發展技能、拓展視野、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的過程。英語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個性化的活動,學習者由於年齡、性格、認知方式、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差異而具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點。只有最大限度地滿足個體需求才有可能獲得最大化的整體教學效益。因此,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的基礎上,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做到靈活多樣,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益。
(三)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
英語學習具有明顯的漸進性和持續性等特點。語言學習持續時間長,而且需要逐漸積累。《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和與之相銜接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將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設為九個級別,旨在體現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循序漸進的發展特點,保證英語課程的整體性、連續性和漸進性。英語課程應按照學生的語言水平及相應等級要求組織教學活動和評價活動。
(四)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現代外語教育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並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英語課程提倡採用既強調語言學習過程又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現語言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不斷調整情感態度,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五)優化評價方式,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英語課程評價體系要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要通過採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水平,並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跨文化意思和健康人格的發展。評價體系應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日常教學中的評價以形成性評價為主,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進步;終結性評價應著重檢測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包括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
(六)豐富課程資源,豐富和拓展英語學習的渠道
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輸入。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對英語學習尤其重要。英語課程應根據教和學的需求,提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英語學習資源。教師要因地制宜,創造性地利用和開發現實生活中鮮活的英語學習資源,積極利用音像、廣播、電視、書報雜志、網路信息為學生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
三、課程設計思路
英語課程的總體設計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和先進的外語課程理念為指導,綜合考慮我國英語教育的發展現狀,從義務教育階段起,建立一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系統而持續漸進的英語課程體系。這一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最終目標,根據語言學習的規律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發展需求,從五個方面設計整體課程目標和分級目標,即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它們相互聯系,相輔相成,使英語課程既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注重優化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較強的文化意識,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㈢ 2010年校本培訓方案
2010年校本培訓方案
2010年5月16日 培訓範文-huangzd1773 發表評論 閱讀評論
隨著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課程改革的實施焦點將聚焦在實施的主體——教師身上,因此,教師專業化素質是制約新課程改革成敗與否的關鍵。教師需要不斷地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變革教學方式,改善心智模式,促進專業水平的發展和提高。但是,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崗位培訓和崗上實踐,也就是說,教師應立足崗位,在教學行動研究中成為問題解決的專家,成為邊實踐邊研究,邊探索邊突破的研究者,努力實現「研為學用,研學並重」的目標,逐步推動學校向學習型組織轉變。因此,通過課程研究、課題研究和校本培訓三者有機結合,以教學為中心,研究為主線,對話為形式的多樣化實踐活動。進一步更新教師教育觀念,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濃烈學校學術氛圍,從而有效構建順應課程改革發展的校本培訓體制,更加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使校本培訓成為每一位教師自我發展和成長的推進器。
一、指導思想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提出的目標和要求,加快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結合我鎮教師實際,從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入手,狠抓教學內部管理、有步驟地開展教師培訓工作,進一步完善校本教研製度,致力課改實驗的研究,將教師的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校本培訓有機融合專業水平,形成「培訓、管理、研究」一體化的校本培訓運行機制。有效促進教師的持續發展,提升廣大教師的整體素質,促進推動學校校本培訓特色。
二、學校發展目標
結合我鎮教師發展實際,逐步探索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經驗,探索制定個性化學校課程設置方案和教學計劃,積極推進校本課程開發,促進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逐步改革課程實施方式,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拓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方式。通過對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目標和理念的培訓,逐步樹立建立現代課程觀、教學觀、教師發展觀和評價觀。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在實踐中尋找問題。通過不斷地實踐,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建設一支能夠承擔執行、管理、研究、開發和推廣新課程的教師隊伍。借鑒先進學校培訓經驗,不斷總結和積累培訓成果,建立一個動態、可持續發展、具有特色的教師培訓體系。
三、師資隊伍建設目標
以校本培訓為切入點,面向全體教師,突出骨幹教師、青年教師、班主任、教研組長的培訓;以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適應課程改革能力和水平為重點,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師德高尚,業務精良,樂於奉獻並具有現代教育教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
(1)全員培訓。通過多種形式,完成每個教師政治思想、教育理論、新課程改革、教育教學方法、教育教學評價、計算機技術的培訓,使教師的整體素質在原有基礎上有明顯提高。
(2)骨幹培訓。在全員培訓的過程中,對學校中層以上幹部、班主任、學科組長及中高級教師進行骨幹培訓,努力提高骨幹教師的政治業務素質和新課程改革所必須的教育教學能力,並及時總結推廣其成功經驗,充分發揮我鎮省、市、縣三級骨幹教師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骨乾和示範作用,帶動我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形成一支精良的骨幹教師隊伍。
(3)青年教師培訓。加強青年教師培養,使我鎮資教新教師1年內順利上課,3年內勝任教師工作,5年內成為教師骨幹。
(4)班主任培訓。重在培養年輕、優秀、骨幹、特色班主任。建立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對班主任的「德、能、勤、績」進行考核,完善一年一度的聘任和評選制度,確實形成班主任聘任、使用、培養、考核、獎懲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建立一支適應我鎮學校發展的班主任骨幹力量。
(5)教研組長培訓。加強學科組長培訓,確實形成學科組長聘任、使用、培養、考核、獎懲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真正發揮學科組長的教研帶頭作用。
四、培訓類型及任務
(一)通識培訓
主要任務:學習《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等有關文件精神,課程改革的背景、指導思想、目標和課程設置,課程標准特點和解析,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新課程與幹部、教師、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學校、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新課程資源開發與建設,校本課程和校本培訓的開發與規劃等。
(二)學科培訓。任務解讀和掌握新課程學科課程標准,新課程評價研究,新課程課堂教學實施技術與有效策略,推進新課程實施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方法和途徑等。
(三)校本課程開發培訓。主要任務深刻理解新課程方案課程結構和課程設置的創新性,探討國家課程和學校課程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提高學校建設課程、實施課程和管理課程的能力,建立符合實際、靈活多樣的課程體系。高度重視新課程資源的建設與使用,積極倡導按照國家規定開發我校各學習領域的課程資源,挖掘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發揮課程資源的最大效能。
五、培訓對象及內容要求
1、校長培訓
培訓內容:積極組織校長參加各級培訓班,學習和了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趨勢和任務;《課程改革的背景、理念與目標》、《課程改革與領導角色的轉變》、《程改革與教學實施》、《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
2、學科骨幹教師培訓
培訓內容:學校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調研,有效的課堂教學實施技術的研討,新課程評價內容與方法,信息技術的實用技能培訓。
3、學科教師全員培訓
各學科教師,分學科進行,結合學科特點和基本要求探討新的課程理念及其實施。
學科培訓的內容:
(1)新《課程標准》的解讀,包括課標介紹,與現行大綱的比較。
(2)教材培訓,包括教材編寫的整體思路與主要原則,基本框架、內容體系與特色和對教師的相關要求。
(3)教材具體內容的解析,結合章節的具體內容與分冊逐步進行分析等。
(4)教學實施技術與方法研討,包括教學實施的具體要求,教學過程指導,教師組織教學的原則、策略和方法等。
(5)根據我校的實際需要和實驗進展情況,組織課例討論和相關專題研討。
(6)學科中考評價內容、方法與應對策略的研討。
六、校本培訓的途徑
1、經驗交流
學校定期組織經驗交流會,交流學習心得,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2、學習考察
每年劃撥一定數量的經費,安排不同層次教師外出學習考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學習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學習科學的管理方法,推動我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3、組織培訓
學校鼓勵教師參加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各種培訓,同時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各種形式的校內培訓,為教師的學習搭建平台。
4、自我研修
鼓勵教師報考學歷培訓;建立教師研修激勵機制,促進個體學歷進修和素質提高研修。
5、以研促訓
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不斷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逐步強化學科組的教研活動,發揮以研促教,研為學用的目標。
6、以訓促研
中心學校規定:凡是公費參加各級學習培訓、考察的教師,回來後一定要結合所培訓的內容講一堂匯報課、並撰寫一篇個人學習心得體會,發送到縣教研網以供交流。
7、以老帶新。充分發揮老教師在校本培訓工作中的作用,進一步完善「一幫一、結對子」的師徒式培訓方式,使其制度化、規范化。
8、網路培訓
充分發揮遠程教育優質課改資源的作用,採取集中收看,看後討論的方法,推動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取之真正服務於課堂教學中。
七、培訓主要形式及要求
1、專題講座形式
聘請鎮內、外培訓指導教師進行各類講座。
2、自學—反思形式
自學是在學校的規劃和指導下,教師根據自己的需求開展的自我培訓活動,主要採用兩種形式:上網瀏覽教育文獻(每周保證兩小時),系統學習教育專著(每學年兩本)、教學雜志(每學年一套),然後結合自身教學實際,開展自我反思,總結提高。
3、實踐與交流形式
(1)開展校際交流,互通有無,實現培訓資源共享(每學年不少於兩次)
(2)開展相互說課、聽課、評課活動,相互研究,共同提高(每個教師每學期不少於10次)。
(3)開展師徒結對、技能競賽、理論學習、論文評比等活動。
(4)開展課題研究。
八、校本培訓的組織管理
1、組織領導:
成立由中心學校校長為組長,由各學校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校本培訓領導小組,加強對培訓工作的領導、協調、管理。領導小組負責教師培訓的日常事務工作。
校本培訓組織領導小組:
組 長: 胡茂珍
副組長:龍仕川、梁海貴
成員:黃昌榮、陳明清、高政成、吉廷光、朱文瓊、王進龍、黃雄英、吉啟海、盧道英
2、制度、經費保障
參加校本培訓是每個教師的權利和義務。全體教師必須按規定完成相應的培訓計劃。學校將制訂《校本培訓方案》、解決教師繼續教育的動力機制、運行機制、激勵機制,使教師繼續教育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學校保證經費投入是校本培訓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為確保教師培訓工作的順利實施,學校保證培訓經費,保障開展培訓工作必需經費開支。
3、考核評估:
各學校要成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要加強對校本培訓的檢查和督促,建立健全教師培訓的業務檔案,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和研究問題,確保培訓目標和任務的完成。
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情況將作為年度考核、職務聘任、晉升的必備條件。在周期內需晉升教師職務的,必須完成晉升前應該完成的校本培訓時數,否則不得晉升高一級教師職務。
在開展校本培訓活動中,逐步構建一種基本操作方式:問題——計劃——行動——反思,促使教師由過去的工匠型變為現在的專業型,由過去的只重教書,不重教研變為現在的既重教書育人又重視教科研的新型教師;學校教研氣氛日益濃厚,學習化的校園文化得到充分發揚光大;教師的課堂行為也發生了根本變化,由過去的滿堂灌填鴨式變為現在的探究式、研究性學習,課堂氣氛活躍,學生願學、樂學,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發揮。
㈣ 有什麼好用的課程方案
書海航行速——自學中的注意策略
教學設計:進入高中以後,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學習內容更多了,課上老師教的內容都是一樣的,成績的差距取決於課下自己的自習方法。如果能有效的利用仔細時間,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就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目的:1.認識到自學的重要性,學習在自學當中的學習策略
2.提高學生課下自學的能力,能夠主動學習,實時調控自己的學習狀態
3.激發學生對課下主動學習的動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到自學的重要性,掌握學習策略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提問:昨晚有沒有對昨天所學習的內容進行復習?你還能想起來上節課所學習的內容嗎?課下的學習是必要的,你所學習過的內容一旦經過了回憶,再加工這一復習過程,你的知識掌握的就更牢固,當然,這也是你們再課下自學的過程,所以我們應該重視自學。那麼再自學當中有哪些是你們應該注意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
二、案例分析
1.老師展示案例:
王迪之是一個熱情開朗的男孩,升入高一後,學習比以前更積極努力,大部分課余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外,他自己還買了許多參考書來研讀。平時上課他認真聽講,感覺自己都聽懂了,課下也能看書、背公式,做了大量的習題。但是,做題時,他一般只對老師講過的題目類型比較有把握,一旦遇到沒有做過的題時,就又不會做了,特別是那種綜合性較強的題,好幾個公式湊在一起就怎麼也做不出來了。
為了提高學習成績,他積極與同學交流,一旦聽說哪個成績好的同學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他立即效仿,但是並沒有什麼效果,倒是一次次地受打擊。
更令他感到無法接受的是,每次考完試發下卷子,老師一講解,他發現這些做錯的題自己都會,當時為什麼就是做不出來呢?他做夢都想把成績搞上去,但是,該努力也努力了,每天認真聽課做作業,時間投入也是沒有辦法再增加了,成績還是上不去。他非常苦惱,對於自己的學習能力也越來越沒自信了。王迪之在學習上付出了很多努力卻收效甚微,他學無長進的症結究竟何在呢?
2.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一下,他為什麼這么努力的學習還是沒有學好呢?
3.老師分析:王迪之雖然不停地在學習,但是他忽略了一點,即對自己學習過程的了
解,沒有根據實際學習的效果進行即時的監測和調節,而這一點對學習效率和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他的學習過程中,明顯缺乏對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的檢查、思考和反省。他平時聽講只是表面意義上的聽懂,而對知識點的內涵、適用范圍及為什麼要學、怎樣去學等缺乏深人思考。事實上,老師講課內容的重點、難點他並沒真正明白,知識上有哪些漏洞他也渾然不覺,短時間內,能按照老師的方法做對一些題,但卻不能講清楚自己的思路及為什麼?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要使用這個定理公式,一旦換了同一種類型的不同題目或過一段時間再做相關知識的題目,正確率就大大降低了。這些情況都說明他對自己的學習過程缺乏監督、檢查和調節。
4.知識點講解
長時記憶信息的提取有回憶和再認兩種方式,再認是指經驗過的事物再度出現,有熟悉的感覺並且能夠被識別和確認的過程,回憶是指過去的經驗事物不在面前,可以重新回想起來。
三、知識點講解
在自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不斷注意自己的學習效果,很多同學對自己的學習沒有一個正確的評估,只知道悶頭學,然後才發現有很多人學的比你好,自己還不知道什麼原因。老師現在就告訴你幾個建議,讓你在自學的過程中事半功倍。
1.及時復習,及時自測
2.制定學習計劃,分清學習任務的主次
3.注重理解,勤於思考
四、總結
在學習過程中,一味的苦學是沒有用的,只有運用了合適的方法,才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讓自己的學習事半功倍。
科學用腦講效率——用腦訓練
教學設計:在學習的時候,我們往往只談到勤奮,卻很少提及科學的用腦方法,但其實,一個科學的用腦方法可能會讓你的學習事半功倍,大腦的使用方法對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卻很少有人關注,本節課就是要為學生普及科學用腦的知識,是學習事半功倍。
教學目標:1.認識到科學用腦的重要性,掌握科學用腦的方法
2.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3.使學生學會學習,善於學習,學會休息。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用腦的重要性,能夠正確的使用大腦。
教學難點:使學生提高科學用腦的能力,善於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展示案例,請同學們閱讀並分析,為什麼他這么努力但是結果卻不理想呢?
原因就是他沒有科學用腦,合理用腦,分析她造成現在這種情況的原因。
二、分析大腦
1.向學生展示大腦的左右功能圖,說明我們如果長時間的學一門課會造成大腦的疲憊。
2.向學生普及大腦里的秘密,讓學生了解大腦。
三、小組討論,總結科學用腦的方法
1、教師提出問題:根據以上內容,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科學用腦與不科學用腦的區別是什麼?
對大腦的新看法,生活中遇到的科學用腦的小Tips。
2、如何科學用腦,總共有三條建議。
優勢興奮法
發揮大腦潛能的重要方式:有張有弛
了解自己的生物節律和最佳用腦時間
3、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給大腦補充能量,教師展示大腦所需的能量圖,使學生了解如何補充大腦的營養。
四、總結
一個科學的用腦方法可能會讓你的學習事半功倍,我們每天的學習,勤奮當然必不可少,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有一個科學的用腦方法,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
五、作業
根據自己實際情況,為自己量身定做一個科學用腦的計劃。
聽力做畫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在了解焦慮的定義、產生的主要原因以及表現形式的基礎上來進一步拓展到考試焦慮,進而了解產生考試焦慮的主要原因及主要表現。在分別通過考試前、考試中以及考試後的分析來掌握克服考試焦慮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標:根據自身對待考試的實際情況以及通過在周圍所觀察了解到的 信息來分析考試焦慮的表現形式以及所造成的一些消極的影響並能將所學的調節方法得以運用,使之情況得以改善。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正確對待考試焦慮,不要一味地以為沒有焦慮的心態是好的,過度的焦慮則是不好的。其實有適度的焦慮才是最好的。所以說調節好狀態,好好掌握克服焦慮的基本方法,擺好心態,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
教學重難點: 掌握克服考試焦慮的基本方法,正確對待考試,擺正心態,積極應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好,語文老師讓我轉告大家,原定於下周五的語文測試臨時調整到明天上午,請大家做好准備。(等待幾秒)大家聽到這個消息有什麼想法嗎?緊張?煩躁?。。。。引出考試焦慮,套用自己的經歷。那考試焦慮到底是什麼?或者說這個考試焦慮具體有哪些症狀,我們來看一下。
二、考試焦慮分析
1.展示焦慮的圖片,分析焦慮的多種症狀,這背後反應了焦慮的三種成分,認知成分,生理成分,行為成分認知:比如有的同學在考試前,總是反復地想,考不好怎麼辦,還有的同學則一聽說考試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過去考試失敗的情景。
2.其實大家都應該或多或少的體驗過考試焦慮,它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緊張,比如說「要考試了,怎麼辦我好緊張」,「我好緊張,我感覺我考得好像不是很好」 是吧?我到現在也會這樣,只要有什麼事情讓我覺得很重要,我就會感到緊張。我們每個人在特定的事情上,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緊張。只是如果緊張的程度高了,那這種緊張就變成了我們所說的焦慮。
那既然這個焦慮這么折磨人,對我們的成績影響這么大,如果可以的話,我可不可以不要這個焦慮了?引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說明一下耶克斯和多德森是兩位學者。
3.根據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我們知道了,原來適當的焦慮對我們的成績是有好處的,所以我們不用也不能把焦慮簡單粗暴的從我們身上移除,而是應該想辦法調節焦慮,讓焦慮來促進我們的學習。
三、活動體驗
1.在我們討論調節焦慮的方法之前,先來做一個簡單的小游戲。
請大家閉上眼睛,我希望大家不要想老虎,老虎是什麼?不要想它是虎山上的老虎還是動物園中的老虎,不要想它是東北虎還是白額虎,不要想它是大老虎還是小老虎,也不要想它是萬獸之王,有鋒利的爪子,堅銳的牙齒,可以捕食其他的動物。大家一定不要想它,老虎有斑駁的花紋可以做掩飾,和貓的外形差不多,大家不要想老虎,老虎的叫聲非常有特點,宏大深沉,大家不要想老虎…」
(停一段時間)好,請大家睜開眼睛。
剛才你在想什麼?為什麼會這樣?
雖然自己心裡在有意識地抗拒著不要想老虎,但最後還是想到了老虎。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剛才,我雖然跟你們說不要去想老虎,但其實一直在給你們暗示各種各樣的老虎,所以你們還是擺脫不了老虎。
這其實就跟我們考試一樣,雖然我們極力告訴自己不要去想考試的事情,不要緊張,但還是會不自覺的想到考試,做什麼事情都會聯想到它,從而越來越緊張,焦慮程度不斷上升,然後突破了最佳點,最後成績不理想。大家現在有沒有更加明白那個倒u形曲線了?
三、克服考試焦慮
想要克服考試焦慮,老師給你們四條建議
1、保證充足的休息
調整生物鍾,將「興奮點」調整到考試時間,也就是在晚上保證充足的睡眠,讓白天的大腦更有效率。切不可再開夜車,過度疲勞的大腦不但會引起記憶力和專注力的下降,還容易引發神經衰弱等問題。
2、合理安排復習
任何一門考試是一次水平測試。臨考時,所學的知識點及掌握程度已經定型,此時的復習主要對知識框架進行大體回顧和梳理就足夠了,切不可再利用有限的時間去攻克自己認為的難點,這樣做往往會增加焦慮和緊張而得不償失。
3、適當安排運動
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可以有效地緩解考前的緊張情緒,在考試前和考試間隙,可以進行適當的運動讓自己的身體得到調整,更能幫助夜間的睡眠。但是,這些活動都應以安全和便利為原則,不能給考生帶來額外的心理負擔。
4、考前考後的父母親子溝通
父母此時更多地扮演「陪伴者」和「傾聽者」的角色,在孩子給自己述說或抱怨時,要無條件地接受孩子的情緒和想法,切記不要將自己的焦慮情緒轉移給孩子。在考前和考後都應該避免與孩子討論「名次」、「成敗」等問題,特別是不要與別的同學做比較。
5、尋求專業幫助
很多孩子的考試焦慮非常嚴重,在考試時會出現心跳加速、心悸、呼吸困難、多尿等軀體反應,特別是在之前的考試中已經給學業表現造成了影響,如果採用一般的冥想、深呼吸或運動都無法緩解的話,可以向專業的咨詢師和心理醫生尋求幫助。
五總結
這節內容不只是一種單純的知識財富,對於即將面臨升學考試的高二學生而言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幫助和引導,為孩子們進行考前壓力的心理教育,提前為高考前的心理壓力做應對准備。學習本節課內容可以讓同學們更坦然地面對考試,正視考試,同樣在以後的生活中也可以運用克服焦慮的一些方法,讓學生們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笑對生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六、作業
與身邊參加過高考的家人、朋友交流他們當年高考前是否存在考試焦慮的體驗,他們又是如何調節考試焦慮的呢?
友情在左愛情在右
教學設計: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後,生理和心理都有所變化,渴望、喜歡與異性交往,這是青春期學生心理發展的必然。中學生異性之間的正常交往,有利於學生的學習進步和個性發展。然而,如果男女同學交往處理不當,也會影響和妨礙他們的學習和身心健康,還會使同學等人產生誤會,而誤會又會給他們帶來一些情緒上的困擾。因此,本次課時,使學生樹立健康的異性交往觀念,形成正確的異性交往態度,並學習以正確的方式方法與異性同學交往。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體驗與分析男女交往過程中現象,了解男生和女生各自的優勢和特點,正確認識異性同學之間的交往與友誼。
2、能力目標:明確男女生交往的必然性,學會從不同角度欣賞異性同學,樹立健康的異性交往觀念,能夠運用理智調控與異性交往中存在的情感問題,掌握男女生交往的恰當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願意和異性交往並尊重對方;正確認識並接受青春期開始出現的對異性的愛慕心理,反思並正確把握情感問題;初步形成有關友誼的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正確認識異性同學之間的交往與友誼,明確男女生交往的必然性,掌握男女生交往的恰當方式。
教學難點:男女生應當如何以恰當的方式正常交往。
教學過程:
1.導入部分
微笑、握手、有沒有同學不好意思握手的?我看到幾個同學雖然對對方微笑了,可是遲遲不肯伸出手來,你們為什麼猶豫了呢?其實沒什麼不好意思的,男女同學之間見面握手是一種禮節,。現在又不是男女授受不親的年代了,男女之間的交流交往是很正常的事情,那麼你們知道男女同學之間什麼樣是正常交往嗎?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
2.小組討論
下面我們前後桌四個人一組,討論下面兩個問題,你們認為男女生都有什麼優點,男女生之間應該正常交往嗎?
經過大家的小組討論,大家都發現了男女生獨特的性格特點,男生有什麼優點啊?男生獨立性強,有男子漢氣概,在數理化上學習比較好,但是可能會比較粗心,容易激動。女生呢?女生善解人意,溫柔善良,在語文英語上面學習比較好,但是可能與男生相比少了一點果斷和堅強。既然男生女生都有各自的優點,那麼你們認為男女生之間進行交往有好處嗎?對,我們要正確進行男女之間的交往,這樣還是非常有好處的。那麼到底有那些好處呢?
男生女生的個性是不是不一樣?你們在交往當中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比如女生可以向男生學習數理化,男生可以向女生學習語文英語等等,互幫互助。身心健康發展,這是什麼意思呢?俗話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如果集體活動的時候男女生一起是不是還是很開心的?自我認識和自我完善,其實意思就是說,我們在和異性交往的時候,肯定有同學還是非常注意異性是怎麼看自己的,舉個例子,假如你的異性好友說,你怎麼這么不愛干凈啊,你的數學怎麼比我還差,是不是你就會注意穿的乾乾凈凈,頭發洗好,臉也記得天天洗了,然後也能好好學數學了?所以這也是有利於你的學習的。所以男女生的正常交往對大家是很有好處的,要注意是正常交往。那麼大家知道什麼是不正常交往嗎?
大家可以舉個例子嗎?對,比如說,班裡的兩位同學在大家集體活動的時候脫離了集體,兩個人偷偷跑出去玩,誰也不知道他們干什麼去了,還有呢?哦。。比如說老給異性寫小紙條?嗯,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個守到小紙條的案例,說一說你的看法。給大家半分鍾的時間看這個案例。她的做法對不對?那麼你會怎麼做呢?有的同學說就應該交給老師,有的同學說去赴約。這兩種是正確的處理方式嗎?如果你交給老師的話,會不會對給你紙條的人產生嚴重打擊啊?而且這樣的話全班都知道了,你們倆都會受到影響。如果去赴約的話,是不是就超出了正常交往的邊界了啊,雖然愛情是美好的,可現在的我們還太小,不能夠正確的去處理它,一個處理不當可能就會傷害到它,所以我們現階段的任務就是要認真學習,把美好的感情留給成熟的自己。
那麼怎樣才能正確的處理這種情況呢?其實正確的處理方式是應該暫時保密,找個時間把紙條還給他,告訴他,現在我們的任務是好好學習,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尊重他人的自尊心。
㈤ 英語演講性學習的方案及教學設計
英語演講—體驗性學習的平台
—《構建初中學生課外作業調控體系的實踐與研究》
課題實驗報告(三)
江蘇省三星級學校 射陽縣第二中學 楊忠梅 224300
摘要:課程就是教材、教師、學生、環境四因素的整合。讓學生自感自悟、演練體驗使語言在心中內化。讓學生通過做事思考、合作等過程來體驗語言、體驗學習語言的樂趣,使學生在「用」中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創新意識和語言的應用能力。讓學生學習的過程充滿快樂,培養興趣,培養成就感、培養自信心。是新課程的要求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更是教師和學生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共同成長的需要。
關鍵詞:新課程、體驗性學習、共同成長
一、課題的提出
2002年9月我校初中部承擔了《構建初中學生課外作業調控體系的實踐與研究》省級科研課題的實驗,試圖通過該項課題的實踐從理論上思想上和行動上迎接2004年新課程的實施。初中英語組承擔了該項子課題「以演講為平台,促進並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的教改實驗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多年來,如何培養農村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一直困擾著農村中學的英語老師,一直是教學中的老大難。農村中學的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天生就不如城裡孩子,這似乎已在大多數教者思維中形成了定勢。改變這種現狀是我們實驗研究的主要目的。
交際是英語學習者的最終目的。語言學習必須從語法知識的講解和單詞的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新課程標准》強調學生要能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所學的知識與能力不統一,知識與交際關系又失調,這是多年來英語教學的一種狀況。基於這種現狀,我們在總課題的宏觀調控下,積極主動地爭取合理科學地優化組合學生的時間和空間,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延伸課堂所學內容。課題組老師於2002年9月開始了英語演講實驗。
二、實驗的設計
(一)實驗題目:以演講為平台,促進並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實驗對象:初二年級所有學生。
初二有六個班,其中四個城鎮班,兩個農村班。
實驗班初二(5)、(6)班,對照班是初二(1)(2)(3)(4)班,教材均採用JEFC教材及配套材料。在實驗期間老師不作變動,每班學生均為50人。
(三)實驗時間:2002年9月到2004年7月即從初二到初三畢業為止。
(四)實驗目的:通過英語演講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又為課堂教學服務,因而達到學習語言的目的,並促進老師自身的不斷完善以便使師生共同成長。
三、演講的實施
(一)演講的內容
1.自由演講
初二剛開始實施時,為調動學生的演講積極性,學生可自由選擇話題。因為想成功,大多學生選有話可講的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這樣能增強其演講的信心,克服害羞緊張的心理。這樣可避免詞彙量少影響表達的弊端,在開始實施時培養信心顯得非常重要。
2.看圖說話
與教材配套的有許多圖片,有單幅圖片也有多幅系列圖片,這些可作為鞏固所學內容的演講素材。
3.具體話題
為了在用中學,在用中體驗,體現語言實踐的目的,在學習過程中把課本每單元的主題作為演講的內容,以初三課本為例:
Unit1. In the library
Unit2. Water Sports
Unit3.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
Unit4 Travel
Unit5 Have a good time
Unit7 A man who never gave up
Unit8 Merry Christmas
4.指定話題
為了讓學生能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給學生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加強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和學生經驗的聯系,開展我是小主人社會實踐活動。如給陌生人指路、逛商店、購物、XXX的生日、校園環保、英語標志集錦、綠化家鄉、家鄉一日游、國外節日薈萃等指定話題,不僅延伸了所學知識,同時能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培養跨文化的意識。
(二)演講形式
1.單人演講:初二剛開始要求每個學生依次輪流演講。
2.兩人對話:兩人同台表演對話,對過份緊張膽小的學生很有利,也能達到互助的效果。
3.多人表演:如課本劇和匯報演出、打擂台等需要多個角色的參與。
4.小組辯論:就某一話題展開討論,如男生、女生對抗賽;正方、反方辯論會等活動需以小組形式參與。
(三)演講的時間
我校農村班學生都是住校生,他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很有規律,有時間性,尤其是早上通常課前有半小時的晨讀習慣,這是組織演講的最佳時間,英語組統一規定用晨讀一刻鍾時間來演講,由課代表組織,學習小組長配合,盡可能老師也參加。
(四)評價途徑
1.老師點評與學生點評相結合
2.全體學生的反映,集體的掌聲是最佳的肯定
3.比賽本身是形式也是結果
4.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
四、實驗的結果
師生在實驗中的變化
A.學生的變化:
1.體驗成功。通過長期堅持演講,多次體驗成功,激發了學生學英語的熱情,消除了自卑感,增強了自信心。
2.提高能力。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能力得到了提高。尤其可喜的是通過一系列的小主人活動增加了社會責任感,在實踐中提高了他們的情感認識能力。實驗班和對照班相比最明顯的就是學習習慣的形成,在學習習慣方面實驗班明顯優於對照班。
3.成績顯著。課堂參與意識增強,演講的內容大多是課堂內容的重組或延伸,為了更好地演講,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集中了,學習效率因而提高了,不僅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而且英語筆試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達到了口頭、筆頭雙贏的效果。以中考成績為例,實驗班人平分高於對照班近十分。
B.老師的變化
1.師生共同提高。教師的口語隨學生提高而提高,以前課堂上很少有老師用英語組織教學,現在所有老師除語法課以外都能盡可能地用英語組織教學,俗話說「水漲船高」。
2.教師的角色變化。課題實驗前的滿堂灌現象逐漸消逝了,老師們由傳授者漸漸成了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和引導者,老師的教學言行不知不覺中在步步走向新課程。在實驗中自覺實施著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
㈥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個人課題研究方案
課題名稱:《培養小學生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研究》
價值分析:(一)教育改革的需要
英語是當今世界上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語言。小學生學習英語在人生的成長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而小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能否形成的良好學習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英語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學習習慣是學生學業成敗的關鍵。學業上取得成功,就個人而言,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智力因素,即天賦,聰明程度,這就是人的智商;二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指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氣質、性格等,這就是情商,亦即後天的努力程度。天賦固然重要,但往往是有的學生很聰明,學習成績卻並不出色;相反有的學生智力一般,學習成績卻很好。究其原因,是非智力因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這些主導學習的非智力因素其實就是學習習慣。研究證明,98%的人智商都差不多,一個人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勤奮刻苦,頑強拼搏,持之以恆,就會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取得優異的成績。
(三)教與學的需要
我校學生在學習英語中經常出現下列情況:有的學生書寫不規范;有的學生聽課效果欠佳、有的學生自學能力不強;有的學生不能學以致用。針對以上學生們在英語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我提出了小課題《培養小學生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研究》。
研究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和意義:
(一)通過對學生書寫習慣、聽課習慣、記筆記習慣以及用英語的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逐漸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使之學會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讓學生樹立強烈的習慣意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促進全校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形成本校英語的教學特色,增強區域內的影響力。
二、課題的研究過程:
(一)如何培養學生正確、規范書寫的學習習慣。
1.培養書寫准備
書寫伊始,教師讓學生將桌面整理干凈,然後准備好兩支筆和一個本;讓學生平心靜氣,調整好書寫前的心情,深呼吸三次;設計好書寫格式,充分做好書寫的准備。
2.培養書寫姿勢
書寫姿勢是寫好英文的前提,培養書寫姿勢,保證讓學生頭正、肩平、身直、足安;做到「三個一」;並要求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持之以恆,這樣就可以糾正書寫時草草了事、粗枝大葉、馬虎的毛病。對於書寫時不正確的姿勢,教師要隨時加以糾正。
3.榜樣示範
字母的書寫是小學生的一個薄弱環節。因為英語字母有印刷體和書寫體之分,所以容易使學生在書寫時發生混淆,因此,教師要發揮榜樣的示範作用,引導學生先觀察,看示範,再書空,練習寫。
(1)筆順示範
教師要做到正確示範,可以邊示範,邊用英語說筆順,但有時學生會受到漢語拼音筆順的影響,錯誤書寫字母,因此教師要對容易出錯的筆順進行比較細致的指導。字母的筆劃筆順,有的字母是一筆完成,而有的是兩筆或三筆完成的。教師為學生歸納:
1)一筆完成的字母:
大寫:C G J L O S V W Z
小寫:a b c d e g h k l m n o q r s u v w y z
2)兩筆完成的字母:
大寫:B D K M P Q R T U X Y
小寫:f i j p t x
3)三筆完成的字母:
大寫:A E F H I N
小寫:無
(2)格式示範
字母的占格同樣是字母書寫教學中的一個教學難點,尤其是當字母的大小寫混在一起的時候,學生很容易混淆。這樣,教師要先清楚示範,提醒學生注意並總結字母占格的規律。26個英語字母書寫的規則:
1)應按照字母的筆順和字母在三格中應占的位置書寫。
2)每個字母都應稍向右傾斜,約為5°,斜度要一致。
3)大寫字母都應一樣高,占上面兩格,但不頂第一線。
4)小寫字母a,c,e,m,n,o,r,s,u,v,w,x,z寫在中間的一格里,上下抵線,但都不出格。
5)小寫字母b,d,h,k,l的上端頂第一線,占上面兩格。
6)小寫字母i和j的點、f和t的上端都在第一格中間,f和t的第二筆緊貼在第二線下。
7)小寫字母f g j p q y的下端抵第四線。
8)小寫字母a,d,h,i,k,l,m,n,t和u,它們的提筆是一個上挑的小圓鉤,不能寫成銳角。
在學生掌握了字母的占格規律後,教師還要引動學生加強練習。最終要讓學生能在沒有四線格的一條線上,甚至是沒有任何線的白紙上也能正確地表示出字母的書寫格式。
(3)距離示範
強調英語書寫的距離意識,是培養英語書寫習慣的重要內容:書寫字母時,每個字母之間要空2到3個字母的位置;書寫單詞時,單詞內的字母應該「緊而不挨」;書寫句子時,單詞間應該空一個英文字的位置為宜。
4.對比學習
當學生學習一段時間後,他們對字母的書寫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時,教師要經常開展對比學習:教師評價學生的書寫;學生評價教師的書寫;學生之間互評書寫;評價優點和不足。這樣,經過一個月的評價,學生有明顯的進步,對字母書寫掌握扎實,印象深刻。
5.開展競賽活動
(1)爭當「小老師」
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我常常安排些「小老師」的活動給他們,有時讓班裡比較突出的孩子當"小老師」,讓他們每人領教幾個「學生」,被領教的孩子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後又晉升成為「小老師」,這樣我們班的「小老師」越來越多了!孩子們的進步也越來越明顯了。有時讓他們回家後將當天所學的知識教授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和爸爸媽媽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2)書寫比賽
在學生有一定書寫基礎的時候,我們英語組經常組織書寫競賽,比賽寫字母、單詞、句子,孩子們在每次比賽後都積極地觀看我們比賽後的展板,獲獎的孩子們開心極了,他們表示還要更加努力,而沒有獲獎的同學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知道怎樣調整自己的書寫,可見學生對比賽的重視與關注,因而孩子們的書寫進步也是十分明顯而迅速的。
(二)如何培養學生學會聽課的學習習慣。
1.教師指導學生聽課的方法。
(1)引導學生學會預習新課:引導學生預習新課的字母、單詞、重點句、課文內容以及練習題。學生預習的效果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進行檢測,例如:出示生詞,提問學生漢語意思,逐漸地,我發現孩子們不再需要我布置預習單詞,而是自覺地進行預習新課單詞。這樣,在每堂課的精心提問中,不僅考查了對學生知識的領會,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
(2)引導學生學會復習舊知識:
「溫故而知新」,學會復習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一環。復習舊知識可以讓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學生找到自己知識上的欠缺內容,上課就能有針對性的聽課,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會更集中。我在每節課的熱身環節,有意識的培養學生進行復習,為學習新知做鋪墊,同時,讓學生掌握復習的方式方法,如:歸納法、游戲法、任務法等。
(3)引導學生學會質疑
質疑是學生真正學習的開始,讓學生不懂就問,起初,很多孩子不敢發言,不會質疑,因此,教師先為學生創設條件,讓學生敢說,並且不怕說錯。其次,多啟發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對孩子的提問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給予鼓勵,逐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孩子們在質疑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學到知識的真諦。第三,教師多關注不同見解的孩子,引導孩子們多角度看問題,從而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知識內涵。
2.教師要指導學生聽講時的狀態。
(1)指導學生聽課時的坐姿:頭正、身直、腳平。教師剛開始要逐個學生進行校正,每次講課都要及時提醒,久而久之,學生良好的坐姿習慣就形成了。
(2)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
1)指導學生會聽
注意是學習的窗戶,沒有它,知識的陽光就照射不進來。首先,學生上課要認真聽老師講課,聽老師所講的字母、單詞、重點句型、課文內容以及教師對習題的點撥。它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要用心聽同學們的發言。聽別人發言,也是學習新知的一種途徑,可以取長補短。
2)指導學生會說
語言是思維的結果。英語課不同於語文課,語文課在課後有語言環境,而英語課後的語言環境少之又少,因此英語課堂上的說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讓學生全員參與,每名學生上課至少說一次,每個人都開口說,這就邁出了說的第一步。其次,教師課堂上抓住要點讓學生多說,多給學生說的機會,教師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去說,提問、質疑、表演課文、朗讀單詞、同桌對話、用英語表達等方式,要培養學生愛說善說的習慣,教學中我還做到:①溝通情感,讓學生樂於說;②打消顧慮,讓學生大膽說;③酌情提問,讓學生踴躍說;④小組比賽,讓學生爭著說。說是表達,是思維的外殼。學生通過語言表達來反映對英語知識的認識理解過程。學生暢所欲言,說的習慣就養成了。
3)指導學生會看
看什麼,要看教師講課的重點;看什麼,要看教師所教的學習方法。這就需要學生多觀察、多比較,不僅可以快速的找到教師的講課重點,而且可以學會老師教給的學習方法。
4)指導學生會做
英語課採用的是任務型教學,課堂中經常有動手操作或肢體語言的練習,學生在學知識的過程中還要學會做任務:其一,主動參與活動;其二,了解任務要求;其三,實踐任務。學生在做任務中才能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
5)指導學生會想
首先培養學生在課堂上會想,可以引導學生獨立想,或者與同桌一起想,教師提問:「看完題目,你想到了什麼?你還會想到什麼?」其次,學習知識,就其過程而言,實質上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認識過程,也是一個質疑、釋疑的思維過程。學生的「想」才能落到實處。
無論是聽課方法還是聽課狀態,都要教師指導學生聽、說、看、做、想有機結合,持之以恆的反復訓練,才會提高課堂聽課效果,教師上課隨之變得很輕松,從而培養出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
(三)如何培養學生學會記筆記的學習習慣。
俗話說,「心記不如帶墨」。在英語課堂中學生記筆記是必不可少的。
1. 做好記筆記的准備
首先,教師讓學生准備好筆和本。其次,教師讓學生清楚記筆記的規則和作用。
2.引導不同年段的學生記下幾不同形式的筆記
1)教師引導低年段學生在書中畫一畫:將課文中的句子標號,將課後單詞表中的單詞標號,便於教師講解單詞和學生記憶單詞。
2)教師引導中年段學生畫寫結合:在課堂中用直線畫出生詞,用透明筆畫出片語,用曲線畫出重點句子;同時,在課堂中每學習一個動詞或名詞,就在本中積累一個,可以分類寫出動詞的現在分詞、動詞的過去式、動詞的第三人稱單數形式、名詞復數等等。
3)教師引導高年級學生在本中記一記:動詞現在進行時的變化規律,動詞過去式的不規則變化、人稱代詞變化表、各種時態比較表等等。
3.指導學生經常復習筆記內容
對於筆記的內容,教師要經常提醒學生進行有效復習,以發揮筆記的實效作用。
通過記筆記有助於指引並穩定學生的注意、有助於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有助於對所學知識的復習和記憶、有助於積累資料,增長新知。
(四)如何培養學生用英語的學習習慣。
1.作業要層次化、多樣化、靈活化
(1)教師設計分層次作業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教師將作業設置為難易程度不等的A基礎性作業、B提高性作業、C挑戰性作業三種類型,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學習實際自主選擇ABC各類作業。
(2)教師設計多種形式的作業
傳統的英語作業缺乏趣味性和新穎性。因此,通過教研討論以及教學實踐,用讀一讀、辯一辯、寫一寫、畫一畫、演一演等形式多樣化的作業,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教師們設計出如下的作業:
1)表演型作業
低年級學生書寫能力不強,教師經常布置一些表演類的作業,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結合課文內容可以進行改編,分成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際會話訓練,進行角色扮演,這樣可以激發學生表演熱情。表演結束後,評出最佳表演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獎勵對應獎項的粘貼,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運用自己接觸過的單詞,創造性地使用語言,完成角色體驗,實現真正的語言輸出,達到學英語是為了交流的實質目的。
2)說唱型作業
教師引導學生改編學過的課文、chant、歌曲,進行自編自演,充分發揮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學生將已經學過的課文、chant、歌曲改編後,回家後說、唱給家長聽,並要求家長及時反饋信息。這不僅給孩子提供了復習鞏固的機會,而且以獨特的方式給學生帶來了快樂。
3)操作型作業
小學生直觀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對色彩鮮艷的事物特別感興趣,因此,教師布置一些塗塗、畫畫、寫寫等製作類的作業,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英語知識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就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僅如此,通過讓學生製作字母卡片、英語圖文對照畫報、創意卡片等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樂趣。
4)實踐型作業
新課程改革中倡導任務型教學方式,要求教師能根據學習內容設計各種交際活動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習得語言,學會用英語做事,體驗學習語言的過程。例如:教師可以布置采訪、調查類的作業:學習家庭成員後,讓學生調查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員;學習職業後,學生可以采訪家庭成員的職業;學習交通工具後,學生可以調查家庭成員上學、上班時使用的交通方式……這類型的任務有助於學生學會如何用英語與人交流,培養學生學習,如何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促進了各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而且對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的精神很有幫助。
5)探究型作業
為了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更貼近生活,教師可以設計探究型作業,讓學生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利用電視、廣播和互聯網等渠道,增加信息的輸入,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比如:學習了倫敦的幾個景點後,可以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利用媒介找出倫敦的其它著名景點及英文翻譯。又如:涉及到的一些西方國家的節日讓學生在網上收集關於愚人節、母親節、萬聖節、感恩節和聖誕節等節日的傳說和有關知識。從中領悟英語文化,感受異域風情。這些探究型作業不但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而且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6)創新型作業
通過師生互動,教師在留心觀察學生的喜好後,給學生布置了創新型的作業,如:讓學生或說單詞、或讀句子、或朗讀課文,教師在課堂上錄音示範,讓學生找出優點和不足,回家後效仿去錄音。還可以讓學生回家畫圖,准備好英文介紹,在課堂上用學過的英文介紹圖片的內容。這類創新型作業帶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讓學生學習英語更有激情和興趣。
2.找到生活中的英語。
(1)找一找身邊的英語,如隨處可見的英文商標,中英文廣告、標牌。如「CCTV-中央電視台」,「USA-美國」,「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Bank of China中國銀行」等。
(2)每月讓學生匯報、交流一次,說說各自的感受和收獲。
(3)繼續尋找生活中的英語,拓展學生自己的視野,感受生活中的英語。
3.積累關於英語的課外知識。
(1)積累英語的語法知識。
(2)積累英語的語用知識。
(3)積累英美文化知識。
以上幾種課外知識的積累可以通過聽英文歌曲、看英文電影以及閱讀雜志、報刊等途徑實現。通過積累,可以增加學生的英語文化底蘊,提高對中外文化差異的鑒賞力。
參考文獻
1、劉紅,「小學生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讀寫算(教研版)》,2012年13期
2、夏伏清,「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考試周刊》 ,2011年76期
3、鄒媛,「小學生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讀與寫(下旬)》, 2012年2期
4、曹麗麗,「淺談小學生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課堂內外:教師版》,2011年11期
結果分析
課題的研究成果與實踐效果
1.學生方面
提高了學生的書寫水平和質量,形成了良好的聽課習慣,初步養成了記筆記的習慣,能在生活中應用簡單的英語,並尋找、積累生活中的英語,拓展自己的視野。英語成績明顯提高,學生英語素質全面發展,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濃厚,積極性和主動性日漸升高,並達到全員參與。
2. 教師方面
參與課題的教師在市級、校級進行講授公開課,所撰寫的說課被評為市級二等獎,教學設計、隨筆、案例等多篇文章,為課題的順利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撐。教師們伴隨著課題也更加成熟,課堂教學也受到了教研員及校領導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