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會議要紀
㈠ 通過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習,談談你的收獲和啟發
從科學的角度更加了解自身,能用更客觀的眼光去看待自己,並懂得理解他人。對人際溝通、個人的發展、良好的身心健康觀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㈡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不同於一般學科的教學,因為它的教學目標不是為了傳授心理學的知識,而是希望通過一系列的心理輔導活動,讓學生能夠從活動中懂得認識與了解自我、發展自我的重要性,進而能夠主動的去發展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質。因此,根據這樣的特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以運用的教學方法有: 認知法: 這類教學方法主要是依靠學生的感知、想像和思維等認知活動來達到教學目標。它包括以下幾種活動:
(一)閱讀和聽故事
教師通過向學生推薦優秀的和有針對性的讀物,或者自己開辟和編寫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欄。在課堂上安排讀書討論和交流讀書的心得體會,或講述一些有意義的故事,讓學生能夠從中得到啟發,從而改變自己的生活與行動的態度,促進自我人格的發展。
(二)認知改變
教師通過質疑、暗示和說服等等方法,來改變學生非理性的信念和觀點,從而恢復和建立合理的、積極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和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一種設定某種情境與題材,讓學生扮演一定角色,通過行為模仿或行為替代,充分體會角色的情感變化和行為模式,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際交往、內心沖突等心理問題。然後通過觀察、體驗,進行分析討論,從而使學生受到教育。其的作用就是於在扮演角色過程中可以顯露當事人行為、個性上的弱點與矛盾之處;給當事人宣洩壓抑的情緒提供了機會;讓其能夠理解角色的處境,消除不必要的誤會和猜疑;使其從中學會合理而有效的行為方式。而作為觀眾的學生雖不扮演角色,也可能對扮演者發生認同作用。
角色扮演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1、集體的角色扮演。
其主要步驟是:設定目標,確定情境;輔導教師對角色扮演作解釋,排除學生各種
顧慮;輔導教師指導學生發展情節,准備劇本,設定角色,分派角色;演劇時,教師可
作指導示範,也可扮一個角色;事後分析討論,表達感受。
2、個別形式的角色扮演。
讓學生扮演生活中的自己,輔導教師扮演他的父母、同學、朋友等。
3、讓學生輪換扮演兩個角色。
與之打交道的另一個角色是用空椅子子代替。讓學生練習同想像中的坐在空椅子子上的人物說話。
4、固定角色扮演。
讓學生按照輔導教師為他撰寫的草稿,扮演與自己原來性格不同的角色。如學生原來是被動的,就讓他扮演主動的角色。在兩周時間中,學生每天必須細讀扮演草稿三次,並在日常生活中按角色身分去說、想、做,去同他人打交道。
運用角色扮演法的原則:
1、假如學生明顯地表現出害怕,不要勉強讓他們扮演,而是分給他們一些其它任務,直到他們自動參與。
2、鼓勵學生把角色扮演當作一種游戲。
3、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扮演的角色而不在學生身上。注重角色所表現出的意義和感覺,而不是學生表演得多麼好。創造一種非批判的氣氛,使學生有信心,喜歡表達他們自己。
4、應使課堂氣氛活躍,非表演同學積極關注表演者,給予表演者更多的支持和激勵。
榜樣引導法:
教師利用學生有很強的模仿特點,讓他們通過榜樣行為的觀察,使自身受到強化,模仿榜樣的言行,從而實現受教育的目的。榜樣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符號性的(通過
傳播媒介來呈現的榜樣)。使用榜樣引導法的原則:
1、榜樣的選取必須是可親、可敬、可信並與學習者有較大相似性。
2、榜樣行為的展現應是漸進的。
3、呈現榜樣的同時,最好配以講評,突出模仿行為。
4、為學生模仿行為提供心理安全,促使其大膽模仿。
5、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反饋信息,強化模仿行為。
常用的榜樣引導法:
1、參觀、訪問。參觀工廠、農村、公園、學校等,走訪工人、農民和優秀學生,聽其言,觀其行,激發學生向榜樣學習的強烈願望並從身邊做起,加強自身修養,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如,走進公園看到許多人都主動把果皮、紙屑扔進垃圾箱,不踐踏草坪,教師趁勢提示,提高學生的模仿傾向。可以說有目的地參觀訪問只是榜樣學習中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模仿身邊的榜樣,從日常生活做起。由於榜樣是活生生的,學生較易保持注意力,所以此方法適合於小學各年級。從教育內容說,較適合個性塑造,美感形成,良好行為
習慣的養成等。
2、媒體教學
充分利用科技教學手段,通過傳播媒介來呈現榜樣(傳播媒介有圖片、幻燈、錄音、錄像、電影、卡通片、文字說明等等),學生觀察榜樣,進行模仿學習。這種榜樣比真實榜樣更能突出要求模仿的行為,因為教師能夠事先做精細的安排,而且比真實的榜樣更安全,真實的榜樣是不受嚴格限制的,是富於變化的。又由於媒體榜樣可反復使用,所以在心理教育上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方式。實踐證明,「百部愛國主義影視片教育」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由於這種教學方式教育性兼容藝術性,形象生動有趣,頗受學生歡迎,可對不同年級學生施教,教學內容可涵蓋多個方面。
討論法:
討論法是所有教學活動中使用最為普遍的方法。是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學生對
某一專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意見,群體進行研討的學習方法。這種方
法可以集思廣益,溝通彼此的思想和感情,促進問題的解決。通常可以用到心理健康教
育課程中的集體討論的方式有:
㈢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過程環節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一般學科課程側重人類積累的學科知識的傳授,注重知識的內在邏輯性及其相應的技能培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顯得彌散,而且是側重在對學生智力心理的培養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掌握知識服務。只要有利於學生良好的自我意識的建立,良好學習心態的形成,情緒的合理調控,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挫折承受能力的提高,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這樣的內容就能成為其內容。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是單純心理學知識的傳授,也不是單項心理品質的訓練,它以學生個人的直接經驗為中心,在學生沒有學習知識的壓力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放鬆心情的緩沖地帶,使學生在這里能夠重新審視自我、認識自我,為更好地發展自我奠定基礎,它使在學校教育中不明確的心理教育明確起來。它的側重點主要包括:良好自我意識的建立、理性價值觀念的建立、情緒的合理調控、良好人際的建立,挫折承受能力訓練指導等。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解決其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它必須以個體的經驗為載體,使學生通過自身的閱歷實現感悟,以促進心理的反思與構建。只有藉助於學生自身的體驗、感受和感悟,重視學生個體內在的心理歷程的影響,才有利於學生將所學的外在的心理知識內化為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只有藉助於體驗,才能促使學生去主動探究,不斷感悟與思考,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體驗與活動又是密不可分的,因為體驗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實踐的過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教學手段實施的體驗實際上主要是指在活動中的體驗。只有藉助於活動,才能使學生在情感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中產生深刻的情緒和情感體驗,才能促使學生從內心深處進行體會、琢磨,產生共鳴,進而促使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在具體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時,教師應善於創設活動的情境,以體驗學習為教學模式,促使師生、生生在相互影響和相互交流的活動中產生深刻的情感體驗或喚醒學生內心己有的經歷和體驗,激發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積極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在深刻的感悟中達到心理健康發展、提高心理素質的目的。
相對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在教學中一般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各種活動,主要有游戲、情景創設、角色扮演、討論等方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活動是根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根據目標選擇設計、有主題、有活動形式和方法、有設計方案、能控制活動的過程、能評價活動的結果。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正式列入學校教學計劃內的一種課程,不僅要在課堂教學時間里保證其實施,而且其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還延伸到課外和校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的活動不僅指課堂教學活動,還包括校內課外活動、校外社會實踐活動,是一門校內、校外課程相結合的
綜合性課程。就某種程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手段有別於其他課程囿於課堂之內的外在形式,突破了時空的限制,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體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因此,在具體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時,盡量要做到校內和校外多種形式相結合,以進一步激發學生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㈣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會議主題
1. 中學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論學生心理健康的診斷與測量學生異常心理的辨別與疏導如何有效地開展心理咨詢工作教師心理健康的養成與維護中學生成長心理咨詢案例集萃怎樣上好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光碟目錄:1. 中學篇(共16張)第一部分:熱點關注心理問題講座1.建立心理咨詢室的若干要素(1張)2.怎樣做一個快樂的少年(1張)3.抑鬱症的預防與治療(上)4.抑鬱症的預防與治療(下)5.怎樣防止和戒除網癮(上)6.怎樣防止和戒除網癮(下)7.如何克服考試焦慮的異常心理(上)8.如何克服考試焦慮的異常心理(下)第二部分:趣味心理健康課程實錄9.將友情進行到底――對話中學生異性相處10.松樹與松鼠11.英雄美女與野獸12.蛟龍出海 絕地求生等13.心理訓練營第三部分:心理活動劇14.糖葫蘆都是虛榮心惹的禍走進彼此的心間15.心中的清涼青春痘走出魔網16.生命之歌感恩我要回家4)充分認識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有針對性、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別差異、以學生為主體。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包括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主任工作等。一方面與原有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及青春期教育等相關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進行;一方面可利用活動課、班團隊活動,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和條件保障搞好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開展的重要條件。而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徑就是——培訓。通過培訓,一方面取得證書,另一方面還要有從事專職心理咨詢(輔導)教師資格認證。否則,專業知識和實際能力達不到要求的,絕不能隨意安排做專職心理咨詢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領導: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德育處或基(普)教處負責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間從2000年秋季開學起,大中城市有條件的中小學要逐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鎮及農村的中小學也要從實際出發,逐步創造條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㈤ 新時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老師有哪些要求
教育理念是教師的一項基本素質。用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關繫到教育事業的興衰成敗,直接影響到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前途。這就要求當代教師要樹立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育觀、質量觀、學生觀,面向全體學生,全面育人培養新型人才。
樹立全面的人才觀。人才結構的寶塔式,就要求教師要注重自由發展,兼顧全面提高,發展學生個性。現代教育的中心目標,是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開發」人的智力,千方百計地培養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創新人才。因此,必然強調用教育教學工作促進個性自由發展,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有全面的觀點,既教知識又培養能力,既解決理論問題,又解決思想實際,既增長知識又培養積極情感,完善心理,既要求掌握現代的知識,又要鼓勵學生有所創新突破,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作為教師應適應這種發展和進步的要求,在實踐中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教學規律,樹立科學的育人思想,用科學的教育思想教學和育人。正確的教育質量觀念,要在品德上追求卓越,情感上注重關懷,意志上培養堅強,個性上不斷以完美作為引導學生健康發展的起點,帶動他們在智能、態度、體格、學識和經驗等方面全面提高。
樹立現代的效益觀。教師應具有前瞻與效益意識,應以最少時間,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教育效果。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明確教學目標,熟悉教學大綱和教材;另一方面要優化課堂教學管理,科學地組織教學活動,以利於「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學習的能力,使學生養成喜歡讀書,善於理解,敢於質疑的習慣,同時培養其科學表達的能力。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之中,了解學生,這是教育學理論與實踐的交接點。要善於從個性特徵方面教育引導學生,把培養學生的健康個性作為自己的信條,切實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如果不了解學生,即使掌握了教育理論和方法也無濟於事。
樹立科學的質量觀。作為面向未來的事業,教育應促使學生「為明天而學習」,不能把分數與學生的質量和能力對等,要樹立科學綜合素質質量觀。因此,教師應建立以過程管理為基礎的教育模式。依據教學目標、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內容,及時調整教和學,充分重視對教學過程的評價,注重利用課堂管理和積極的情感因素促進知識的傳授和智力的發展
㈥ 談談你對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的教學有什麼意見和建議
我覺得這門課程是非重要的,無論是社會、家庭、還是學校都應該對青少年心理健專康重視起來,至於教屬學我不知道學校重視不重視。應該請相關人士,比如心理輔導的專家,給學生講一堂課,哪怕是一堂,我認為那也會讓學生印象深刻,終身受益的。
㈦ 近期國務院、教育部關於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件有哪些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基本建設標准
(試行)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舉措,是推動高等教育改革、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為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學化建設,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和《教育部 衛生部 共青團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教社政〔2005〕1號)等文件精神,特製訂本標准。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制機制建設
1.高校應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人才培養體系。應成立專門工作領導小組,指定主管校領導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機構、學生工作部門、宣傳部門、教務部門、人事部門、財務部門、安全保衛部門、後勤保障服務部門、校醫院以及各院(系)、研究生院和相關學科教學研究單位等負責人為成員,負責研究制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規劃和相關制度,統籌領導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黨委常委會或校長辦公會應定期聽取專門工作匯報,研究部署工作任務,解決存在的問題。
2.高校應有健全的校、院(系)、學生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路,各級各部門應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和協調機制。學校應有機構負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具體組織協調開展全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院(系)應安排專兼職教師負責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組織學生班委會、黨團支部等學生組織積極協助輔導員、班主任和研究生導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高校應根據實際情況,研究制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或實施辦法。應建立考核、獎懲機制,制訂年度工作計劃。
4.高校應圍繞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機構的規范管理、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心理咨詢工作流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從業者職業道德規范等內容,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5.高校應建設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幹,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隊伍。高校應按學生數的一定比例配備專職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每校配備專職教師的人數不得少於2名,同時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配備兼職教師。
6.高校應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納入學校整體教師隊伍建設工作中,加強選拔、配備、培養和管理。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特別是直接從事心理咨詢服務的教師,應具有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學歷和專業資質。專職教師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應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序列,設有教育學、心理學、醫學等教學研究機構的學校,也可納入相應專業序列。專兼職教師開展心理輔導和咨詢活動應計算相應工作量。
7.高校應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的專業培訓工作,將師資培訓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和年度經費預算。應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每年接受不低於40學時的專業培訓,或參加至少2次省級以上主管部門及二級以上心理專業學術團體召開的學術會議。適時安排從事大學生心理咨詢的教師接受專業督導。應支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結合實際工作開展科學研究。
8.高校所有教職員工都負有教育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要著力構建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強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員參與意識。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納入新進教師崗前培訓課程體系。輔導員、班主任、研究生導師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每年應為他們至少組織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應對學生宿舍管理員等後勤服務人員開展相關常識培訓。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體系建設
9.高校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建立或完善相應的課程體系。學校應開設必修課或必選課,給予相應學分,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課程教育。
10.高校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特點,科學規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切實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應有專門的教學大綱或教學基本要求。教學內容設計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力求貼近學生。應通過案例教學、體驗活動、行為訓練等多種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通過教學研究和改革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體系建設
11.高校應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不斷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形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積極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12.高校應通過廣播、電視、校刊等多種媒介,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網路平台建設,開辦專題網站(網頁),充分開發利用網上教育資源。
13.高校應充分發揮廣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滿足學生自我成長的心理需要。應重視發揮班集體建設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學生成立心理社團,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充分調動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積極性、主動性。
五、大學生心理咨詢服務體系建設
14.高校應根據行業要求設立心理咨詢室,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有條件的高校可在院(系)及學生宿舍設立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室。心理咨詢室開放的時間應能滿足學生的咨詢需求。
15.高校應加強心理咨詢制度建設,遵循心理咨詢的倫理規范,保證心理咨詢工作按規定有效運行。應建立健全心理咨詢的值班、預約、重點反饋等制度。應加強心理咨詢個案記錄與檔案管理工作,堅持保密原則,按規定嚴格管理心理咨詢記錄和有關檔案材料。應定期開展心理咨詢個案的研討與督導活動,不斷提高心理咨詢的專業水平。
16.高校應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心理咨詢服務。應經常開展團體輔導活動,針對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研究制訂相應的團體輔導計劃和實施方案,努力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促進健康發展。應向全校學生公布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機構的咨詢信箱、咨詢電話和網址。有條件的學校可提供網上咨詢預約和網路咨詢服務。
六、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建設
17.高校應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重視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宣傳工作,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路的作用,通過新生心理健康狀況普查、心理危機定期排查等途徑和方式,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機情況。學校要對有較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予以重點關注,並根據心理狀況及時加以疏導和干預。應加強對患精神疾病學生康復及康復後的關注跟蹤。
18.高校應制訂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預案,明確工作流程及相關部門的職責。應積極在院(系)、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機構、校醫院、精神疾病醫療機構等部門之間建立科學有效的心理危機轉介機制。有條件的高校可在校醫院設立精神科門診,或聘請精神專科職業醫師到校醫院坐診。對有較嚴重障礙性心理問題的學生,應及時指導學生到精神疾病醫療機構就診;對有嚴重心理危機的學生,應及時通知其法定監護人,協助監護人做好監控工作,並及時將學生按有關規定轉介給精神疾病醫療機構進行處理。轉介過程應詳細記錄,做到有據可查。
19.高校應按照有關規定做好心理危機事件善後工作,應重視對危機事件當事人及其相關人員提供支持性心理輔導,最大程度地減少危機事件的負面影響。應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提高師生對心理危機事件的認識以及應對心理危機的能力。
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條件建設
20.高校應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費,並納入學校預算,確保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工作需要。
21.高校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場地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場地的建設應符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點和要求,能夠滿足學生接受教育和咨詢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場地包括預約等候室、個體咨詢室、團體輔導室、心理測評室等。
22.高校應為心理健康教育和機構配備必要的辦公設備、常用心理測量工具、統計分析軟體和心理健康類書籍等心理健康教育產品。
㈧ 自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學習安排
應該由概括到具體,先學心理學史、心理學研究方法,了解實驗、生理、個性、認知等方面,再到學校、社會、公關的不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