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課程思政教育教學

課程思政教育教學

發布時間: 2021-03-05 03:01:13

『壹』 課程思政建設需要解決好哪些問題

課程思政建設需要解決好哪些問題?能夠發現課程思政建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帶有共性的問題。
一是學校黨委要精選精育,樹立課程思政高標桿。各類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的天然黏合度差異很大,課程思政建設必須樹立高標桿,有序推進。課程思政涉及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教學工作與學生工作等多個方面,某一個部門或學院難以單獨完成,必須由學校黨委總體協調、統籌推進,才能保證決策權威、執行有力。首先,課程思政的專業覆蓋面要廣,以便激發更多學生的興趣,從而對課程思政的建設效果充分認同、真心喜愛。其次,課程思政教師不僅教學科研能力精湛、教書育人水平高超,而且能夠把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結合起來。
二是要聚焦專業前沿知識,激發學生專業報國志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以《現代科技與家國情懷》為例,這一系列講座,有的聚焦科技前沿以及當前熱點,內容涉及人工智慧、信息技術、量子科學、清潔能源、綠色環保、健康產業、文化創新、大數據以及技術與人文等多個領域與學科。有的圍繞電子晶元、大飛機、金融穩定等熱點技術、熱點時事問題加以推演。課程思政教師鼓勵學生勇於開拓視野,關注新興學科和新興領域,找准專業興趣點,時刻准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精湛的專業知識。
三是思政元素要有機融入,潤物無聲。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是消除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兩張皮」現象,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各校的課程思政建設可以「用本校人物講身邊榜樣」「用本校故事講中國故事」「用本校精神講使命擔當」,將理想信念和使命擔當從抽象的「天邊」拉回到具體的「身邊」。實踐證明,課程思政建設不但沒有擠占專業內容,反而成為專業課堂的點睛之筆,增加了專業課程的吸引力。課程思政建設把思政教育由少數思政教師的事變成所有教師的責任,用專業涵養、家國情懷做好教書育人工作,既使學生深入了解科技發展前沿和我國科研發展現狀,又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懷和使命感、責任感。
四是課程思政、思政課程、校園思政要相互促進,共鑄「三全育人」工作體系。課程思政建設,可以收到一舉多得之效。其一,課程思政反過來促進思政課程迎頭跟上。思政教師不僅要關注自己的專業,也要不斷拓寬視野,適度了解其他專業的若干知識,用一定的科技素養反哺思政教育。其二,課程思政有助於加強師德師風教育,提升教師德育水平,提高教師課程思政意識。其三,課程思政通過發揮專業課程的特色和優勢,抓住思政素材關鍵點和閃光點,從小處和細處入手感化、滋潤學生。其四,課程思政的蓬勃發展,有助於營造濃郁的人人談專業、人人講思政的校園思政氛圍,共鑄「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體系,共同培育具有濃厚家國情懷的專業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貳』 實施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課堂正在發生哪些變化

今社,信息革命幾乎沖擊所領域.現步入信息社,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科文化素質,提高校教質量,已普遍關注問題,更我教育工作者務急.課程教改革,廣實驗教師已融入課改洪流.我作其員,勤奮習,膽嘗試,獲益匪淺,並體信息技術帶語文課堂教式、教師角色、課堂信息量、思維程、教師要求等種變化.,作教育、培養未社才教師,應走代前沿,社培養優秀持續發展才.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堂教 變化
今社,信息革命幾乎沖擊所領域.現步入信息社,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科文化素質,提高校教質量,已普遍關注問題,更我教育工作者務急.課程教改革,廣實驗教師已融入課改洪流.相部教師已走課改前沿,膽實踐,嘗試著信息技術與語文科整合,使信息技術語文教越越普及.廣語文教師語文教或精設計媒體課件,或引導網查閱資料,或進行網路教,語文課堂注入新力,師樂教,,增強教效,提高教效率.我作其員,勤奮習,膽嘗試,獲益匪淺,並體信息技術帶語文課堂教種變化.面我粗淺談幾點:
、教式改變
傳統教程,切都由師主宰,教內容、教策略、教教步驟,能參與程,信息技術與語文科整合,徹底打破局面.媒體計算機互動式習環境,共享類習資源,按照自習基礎、習興趣選擇習內容、策略發展目標,種放式習空間主參與能,自習.教師指導,通自主參與、自主探究與交互資源程,僅能眼見其形、耳聞其聲,且能手腦並用,調種官共同參與認知,使同單位間內增加所接受信息量,增強記憶效,加快所知識理解、消化速度,較短間內,更快、更更知識,提高習效率.
另外,由於信息技術所提供信息技術資源特點具共享性,計算機使用資源網路化等技術環境,益於語文教任務完,孕育發展著間合作習式,間交流提供機,我教育教應努力創設合作式習環境,更運用合作式習策略,切實養合作意識與發展協作能力搭建舞台.信息技術介入課堂教,構建自主、合作、探究新型習式,充顯示信息交流向性、豐富性快捷性.通師互、互、師機互、師機互、機互、機互種友合作式,提供立體式向交流機,利於培養合作精神,改變傳統語文教教師單傳授式.
二、教師角色轉換
信息技術融入語文課堂教,使教師角色發角度轉換.隨著網路技術發展,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習者通網路便捷快速獲所需要各面知識,體發展水平越越取決於斷利用信息、培養自我習自我教育能力.信息化代接受知識轉變主獲知識,教師再文化知識傳播介,習指導者.通調習主性積極性,提高獲取信息能力,及充利用信息資源快速高效解決問題能力.傳統教,家統編寫教材規范教師知識傳授.網路代教師課程發教研究主體,運用現代化手段創設習情境,拓媒體教空間;編制教軟體,促進課程向化、校本化、性化、綜合化面發展,實現課程教綜合化知識融貫通;主投身課程教思想教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提高網路代課程教理論研究水平. 教師由教材執行者轉變課程教研究者.
另外,網路代習組部,網路化習豐富品德發展內涵,闊品德培養視野.教師要未設計者,建構具前瞻性道德價值觀體系.通網路滲透現代道德理念,積極引導內道德價值取向,培植道德理想信念,提高社適應能力道德行能力.與同,信息技術打破與間空界限,拓寬際溝通渠道,利於師間平等民主關系建立,師交往趨於化、平等性.教師作際關系藝術家,應更理解、信任、同情,護自尊;教師應提高自身道德品質修養情素養,形寬容、尊重良性格魅力,展平等,提高師間協作水平,創建諧融洽師關系.
三、課堂信息量變化
類社已經進入信息化空,特網世界知識庫、資源庫,擁豐富信息資源,internet發布信息包羅萬象、充滿代氣息,幾乎囊括各領域、各科新內容.教育網站存儲量習信息、習題講解、疑難解答優秀教案等內容.,信息技術效運用能極增加課堂信息容量.語文習僅僅依靠教科書、教者、參考資料等信息,遠遠能滿足習需求.信息技術則體現強網路優勢,搜集更語文信息資源,增教信息量,充發語文資源.師雙實現用計算機教進行互,實現資源共享.系列操作,量信息刺激著習主體,習容量增加,信息量加.同信息知識點緊密聯系起,由於使能獲取量知識信息,更使掌握更知識,利於知識保存.
四、思維程變化
語文作門基礎科,其根本教目訓練習者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思維培養起著舉足輕重作用.認知程逐步提高程.整教程何由淺入深、由易難,使思維由現象本質、由形象思維抽象思維,都教育工作者必須探求問題.傳統掌握科知識主課堂教,思維程側重於語文知識結論簡單記憶;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課堂,思維程更側重於調各種認知策略解決閱讀寫作實際問題,概念性知識本身記憶程則相減少.且,由於教育技術具思考程外化功能,所能夠刻監測自思維程,何習,何思考.
五、教師要求提高
信息技術與語文科整合絕件簡單事,項期艱巨教改革任務.教師必須首先轉變傳統教育思想、教觀念,打破教師教模式,先進教育科理論指導,充發揮計算機、媒體網路等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認知工具作用,零始,經5、10甚至20試驗、探索、總結、提高,才能逐步完.程,各面壓力,遇困難,決句言難盡概括.信息化代語文教師必須更高素質,教材、教、握傳統教模式所貫強調,基本功信息代顯更加重要,同賦予新內容,教材處理、新特性、教變革等.
另外,教師課程改革主體,提高教師信息素質培養信息素養關鍵.信息技術發展使師信息資源等,現階段進行科整合程間,問題都陌,都需要自親自手解決.論優秀教育專家特級教師根據科習理論豐富教經驗設計發課件,能適用於某特定教情境,適應千變萬化教情況.所作信息化代語文教師必須首先強化自身信息素養,具備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才能更指導,提高信息素養,全面實施推素質教育.
總,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給語文教帶深刻變化,信息技術教育與語文教整合教育教改革關注熱點,今教育界研究重要課題.作教育、培養未社才教師,應走代前沿,必須改變傳統教式、思維式,提高自身素質,運用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與俱進,跟代步伐,社培養優秀持續發展才.

『叄』 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堂

德是做人之本,德育是教育之魂。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我們數學組全體教師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和對數學學科的深刻認識從「認識和傳播數學文化」、「誘發對數學之美的探索」、「闡釋數學哲學與人生價值」等方面討論如何做到「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有效路徑。我們提煉的數學德育內容為:培養嚴謹態度,崇尚理性精神,提升數學審美,養正家國情懷。
一、做好數學「課程思政」,要深度挖掘這門課程的「思政元素」。
1、從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思政教育,培養嚴謹態度。
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曠課,提前到課堂,就是教育學生履行契約。要求學生上課遵守紀律,認真聽課,就是要求學生尊重他人的付出,規范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生抄作業的習慣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我們要分析抄的原因,針對性的交流,讓其重新寫作業。對於不改的,作業成績零分記錄。教育學生做人做事要有嚴謹的態度。職業院校數學教育素質目標:(1)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從而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數學素養和思維嚴謹、工作求實的作風;(3)培養學生優良的道德品質、堅強的意志品格,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思想意識和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我們的數學教學始終圍繞著這個目標進行。
2、從教學內容進行思政教育,崇尚理性精神。
數學教師更應當深度理解「課程思政」的重大意義,深入挖掘每個數學符號中及各教學環節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認真做好每堂教學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施,把「課程思政」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努力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我們在挖掘教材函數的內容的時候,利用函數的圖像讓學生直觀看到線條的變化,通過分析曲線的上升與下降,周期的變化特點,引導學生完善自我邏輯思維, 教育學生我們的學習也是需要過程的,需要我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持續學習,理性探究才能達到量變到質變。
3、從課程內容的背景進行思政教育,提升數學審美。
把數學文化與「課程思政」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講每一章的導入時,先介紹知識的產生背景,介紹一些數學文化故事。例如我國古代南北朝數學家祖沖之推算的圓周率的真值比歐洲要早一千多年。他不僅在數學界出名,還是偉大的天文學家。通過這些介紹,學生不僅深刻理解無理數的概念,也認識到我們祖先的聰明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勵學生發奮學習,積極向上,勇於創新。數學是「使人聰明的學問」,它提示了一種思維的方法和模式及思維合理的標准,給人類思想解放打開了道路,它的思維方法可以直接起到幫助思考其他非數學問題,達到優化思考的目的。教學過程中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思維的運用之美,必將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
4、從學生的學習中進行思政教育,養正家國情懷。
有的學生做題沒有過程,只有結果,在應付差事。通過保質保量完成作業教育學生對待數學要嚴謹,有理有據。用生活的事例引導學生思考做人做事的態度,做什麼事都要嚴謹認真,促進行為思政教育。例如法官不取證直接給犯人判刑,大夫不問病因直接開葯,宇宙飛船不經無數次實驗上天等。有的學生對待個人的利益看的重一些,我就通過分析元素,子集,真子集的關系來教育學生個體和集體的關系,引導學生愛國,傳遞正能量等,把養正家國情懷做到實處。
二、課程思政的幾點意見
1、「課程思政」是一種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能以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面目出現,否則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抵抗,就會成為另一種「思政課程」。 所以,數學課程思政一定要結合課程的教育目標和教育特點,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將思政教育內容融合於課程教育內容之中,起到無形地育人作用。
2、數學課程思政的內容絕不僅僅是傳統思政課程的內容,而應該包含諸如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世界傳統文化等豐富廣泛的內容。數學其實是哲學的一部分。
3、數學「課程思政」,不僅轉變教育觀念,也要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在教師。教師是課堂教學第一責任人。教師有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才能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價值的引領,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意識。
總之,我們不僅要做四有好教師;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課堂責任心;要充分發揮教師的聰明才智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要學會舉一反三,做到知行合一,在形式、內容、實踐等各個方面都要做到價值引領。

『肆』 課程思政的教學評價包括哪幾個方面

課程思想政治的教學評價首先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有一個鮮明的導向

『伍』 如何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高校人才培養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高校人才培養和思想政治工作。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為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指明了方向,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提供了遵循。

近年來,各地各高校也在不斷進行實踐探索,把課程思政建設作為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以點帶面,目前已初步形成高校普遍重視、院系廣泛動員、教師積極參與的局面。

在此基礎之上,如何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躍升?經廣泛調研、深入研究,教育部出台《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作出國家層面上的整體設計和全面部署。

「這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政工作的戰略一招、關鍵一招、管用一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表示,課程思政建設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專業全面推進,讓每一位教師承擔好育人責任,讓每一門課程發揮好育人作用,將專業課程與弘揚真善美結合,讓「乾巴巴的說教」向「熱乎乎的教學」轉變。

這一轉變,如何實現?

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核心

《綱要》立足於教學工作,明確了課程思政建設「做什麼、怎麼做、誰來做」,對地方、高校、院系、教師各個層面,對公共課、專業課、實踐課各類課程,對文理工農醫教藝各個學科專業,提出了非常明確、非常具體的要求。

「把大水漫灌變精準滴灌,為高校和教師撥開了認識上的『迷霧』,讓每位教師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干出自己的『特色』,提高思政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吳岩表示,在建設目標上,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在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促使課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廣泛共識,廣大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全面提升,協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體制機制基本健全,進一步提高高校立德樹人成效。

在復旦大學副校長徐雷看來,「課程思政建設是『三全育人』整體格局下的一項系統工程,不是只建幾門課的樣板房工程,要按照所有課程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負有育人職責的『兩個所有』要求全面建設。」

上海市經過十幾年的實踐探索,課程思政已實現3個「全覆蓋」,所有高校全覆蓋開設「中國系列」思政選修課程,所有高校全覆蓋開展綜合素養課程改革,所有高校全覆蓋開展專業課程育人改革。復旦大學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已覆蓋所有院系,示範專業已覆蓋所有哲學社會科學院系,並向理工科院系持續延伸。

為充分發揮課程育人主陣地作用,中國農業大學將課程教學大綱變更為「育人大綱」,修訂突出以學生為中心,強化思政教育有機融入教學全過程的方式方法,明確課程教學目標與人才培養目標達成度的關系,推動課程育人改革走向深處、落到實處。

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教育部明確了主要工作思路,要堅持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統一,實現價值塑造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一體化推進;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各類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既形成「驚濤拍岸」的聲勢,也產生「潤物無聲」的效果;堅持統籌協調和分類指導相統一,既加強頂層設計協調推進,也針對不同專業、不同課程的特點強化分類指導;堅持總結傳承和創新探索相統一,及時總結經驗、選樹典型、以點帶面、全面推進。

在佳木斯大學校長孟上九看來,「貫徹『四個相統一』,要處理好『食材』與『食鹽』的關系。『食材』與『食鹽』如同知識傳授與價值塑造、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關系。食材視之有形、食鹽品之有味。課程思政追求的境界是『吃鹽不見鹽』。專業課教師如同『大廚』,要拿捏好『火候、口味』,烹制出課程+思政的育人『大餐』,以專業課程之體載思政育人之魂。」

抓好主力軍、主戰場和主渠道

高校教師的80%是專業教師,課程的80%是專業課程,學生學習時間的80%是專業學習。多年的調查表明,80%的大學生認為,對自己成長影響最深的是專業課和專業課教師。吳岩表示,4個80%是提出課程思政建設這一重大命題的現實依據。其中前3個80%也構成了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抓手,就是要緊緊抓住專業課教師「主力軍」、專業課教學「主戰場」、專業課課堂「主渠道」,深入推動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緊密融合。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是關鍵,其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決定著課程思政建設能否取得實效。《綱要》提出,要注重能力提升、注重合作交流、注重示範引領、注重資源共享、注重理論研究,推動廣大教師進一步強化育人意識,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確保課程思政建設落地落實、見功見效。

近年來,各地各高校也在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開展積極探索。如天津市2019年組織了全市首場課程思政網上集體備課,集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的方法途徑;江西省試點雙師同堂,部分高校試點推進思政課教師與其他學科專業教師同堂授課、指導實踐教學;武漢大學「六院士同上一門課」,面向本科新生開設「測繪學概論」專業基礎課;北京理工大學推出「以學生為中心」教學能力提升系列午餐工作坊,將「課程思政」作為每一位專家分享的必選內容;山東省成立高校課程思政研究中心,統籌負責省內高校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工作,建設專門網站,定期推送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是課程思政建設的根本依託。明確教學內容重點、科學設計教學體系、分類推進課程思政,《綱要》要求,各地各高校在實踐中要抓住這些課程建設「主戰場」的重要抓手。

東北師范大學《新版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指導性意見》將「師德規范」「家國情懷」等育人指標置於畢業要求之首,並嚴格各門課程對其支撐關系及權重,確保課程育人落實落細;華北電力大學2019年啟動了「一院系一課程」課程思政示範課建設計劃;大慶師范學院以大慶鐵人精神為課程育人特色,將「培養具有鐵人精神特質的師范教育和石油石化行業人才」納入學校人才培養總體目標;南京大學李向東教授在「宇宙簡史」課程教學中,將哲學和天文學緊密融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濟大學「科學、文化與海洋」課程由著名海洋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品先領銜打造,凝練「海洋強國」文化,塑造學生科學文化精神;南京農業大學在以「尚茶」「農業栽培學」等為代表的課程中,將「家國情懷、法治精神、社會責任、文化自信、人文素養」融入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中;北京中醫葯大學的「中醫葯與中華文明」課程,升華對中醫葯的認識,提振了中醫文化自信。

課堂教學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抓住課堂教學「主渠道」,一方面要把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建設,另一方面要綜合運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將「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相結合。正如湖南大學副校長李樹濤所言:「每一門課程都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但這些思政資源不是直接顯露在課程內容之中,而是蘊含在各個知識點的背後,隱含在科學理論的深處,需要教師主動去發掘、加工和利用。」

近年來,各地各高校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近千萬大學生參加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170萬名大學生參加了「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探索並實踐了「滴灌式」「浸潤式」「體驗式」課程思政模式,開出了一堂最大最有溫度的思政大課,積累了實踐類課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成功經驗。

強化「三重保障」,讓學生「嘗甜頭」

「從前期各地各高校的實踐探索來看,課程思政的功能是綜合性也是突破性的。」上海科技大學紀委書記吳強表示,大家深刻體會到,高質量的教學不僅要回答「教什麼」和「怎麼教」問題,還要進一步回答「為誰而教」「為什麼而教」的深層次價值追問。

然而,課程思政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要真正落地落實、見功見效,必須長效化、常態化,務實有效、久久為功。吳岩表示,這需要建立一系列機制,比如教師培養培訓機制、優質資源共享機制、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組織保障機制,等等。其中,尤其需要強化「三重保障」,即強化組織領導保障,讓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有勢頭」;強化激勵機制保障,讓教師開展課程思政「有勁頭」;強化考核評價保障,讓學生通過課程思政「嘗甜頭」。

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此次新政明確要從3個層面健全組織領導,確保課程思政建設質量。在宏觀層面,教育部成立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協調小組,組建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在中觀層面,各地加強對課程思政建設的領導,結合實際研究制定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機制,加強政策協調配套;在微觀層面,各高校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教務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聯動、院系落實推進、自身特色鮮明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格局。

課程思政建設的最終受益者是廣大學生,人才培養效果是評價的首要標准。在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此次新政要求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建立健全多維度的課程思政建設成效考核評價體系和監督檢查機制,研究制定科學多元的課程思政評價標准,把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情況和教學效果作為教師考核評價、崗位聘用、評優獎勵、選拔培訓的重要內容。

「課程思政是專業課程與弘揚真善美的結合,這個結合要有一個勘探、發掘、冶煉、加工的過程。廣大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轉換表達方式,寓教於課、寓教於樂,不斷提升學生的課程學習體驗、學習效果。」吳岩表示,這個過程是一個化學反應,是把教師的「我要告訴你」向學生的「我想學什麼」轉變的過程,是讓課程思政有情有義、有溫度、有愛的過程。(本報記者 萬玉鳳)

『陸』 專業課堂思政教育時間應該控制在多少合適

「上世紀80年代初,我高考選了環境專業,跑去問班主任這個專業畢業後做什麼,老師思考良久,說可能去環保局,是一個比較清閑的單位;而時至今日,在我們國家,環保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為何要在國際上爭取碳排放權?因為碳排放量對發達國家意味著享受的程度,但對發展中國家,也許事關生存發展。」……這是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包存寬為全校教師開講《環境管理》課程思政示範課的內容。
日前,復旦大學舉行課程思政建設現場交流推進會,五位教授分別在五間教室同時開講,聽課「學生」包括黨委書記、校長和全校教師。這次交流旨在通過示範課展示,推動課程思政建設,破解思政課和專業課教學之間的「兩張皮」現象。
專業課程每個細節,都可融入對學生的價值引領
此次示範的五門課程,除了包存寬主講的《環境管理》以外,還有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蘇長和的《國際關系導論》、化學系孫興文的《有機化學》、核科學與技術系沈皓的《核技術概論》、基礎醫學院劉瓊的《組織胚胎學》。這五門課都已列入上海市首批課程思政示範課程。
這五門課中有三門是理工類專業課。據介紹,這是因為過去100多年中,科學史上的重大突破大多來自歐美發達國家,年輕學生的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當他們習慣於課堂上所接受的都是發達國家案例時,也許在遇到問題時習慣向西方世界尋找「解決方案」。
復旦大學教務處負責人徐雷教授稱,學校曾做過調查,許多教授平時授課確實在課程中融入對學生價值引導的內容,只是不成體系。
比如他曾在聽物理系一位教授上課時,發現這位教授給學生布置的課後作業是回看某天的央視焦點訪談節目並開展討論,那一期節目介紹的是中國大科學裝置的發展。
此次展示課上,核物理專業教授沈皓就從公式的嚴謹推理,談到核技術的利用,再談到老一輩科學家對核技術的貢獻,鼓勵年輕人「干驚天動地事、做默默無聞人」。最後,她按慣例為聽課「學生」布置回家作業——聽一聽歌曲《馬蘭謠》,從中感受愛國情感。
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執行院長張衛教授聽完課感慨道,沈老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復雜的核裂變和核聚變基本原理講得很清楚,而且還把「兩彈一星」科學家愛國奉獻的精神融入專業教學之中,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自然地結合在了一起。
課堂上花費時間不多,但對教師和教材提出了全新要求
其實,每一節專業課上,也許只是幾句話、幾張PPT,並無需太多時間,但這樣的教育對學生來說,卻更容易接受,更容易激發起愛國情懷以及責任和擔當意識。這是不少教師聽完課後的感觸。
這一點說起來容易,背後卻需要專業課程老師長期的積累和精心的備課,甚至必須有一個強大的備課組。據了解,復旦大學很多院系都已組建強大的課題組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以此次《有機化學》概論課為例,孫興文教授除了講授專業知識,還介紹當代中國科學家對有機化學的主要貢獻,比如,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1981年,首次完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2015年,屠呦呦由於青蒿素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獎;更早則有中國科學家黃鳴龍,通過實驗研究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化學反應,沃爾夫-基斯內爾-黃鳴龍還原反應,成為長時間以來唯一一個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化學反應。新中國成立伊始,黃鳴龍沖破種種阻力,從瑞士攜妻帶女回到祖國,還帶回一批儀器設備,投身新中國的科學事業。
「這樣的教學,老師不再可能照本宣科。」化學系王全瑞教授介紹,除了本身要有深厚的專業功底以外,還必須對知識背後的歷史乃至科學文化都有深厚積累。為此,化學系專門組建課題組,教師們共同研究課程、共同備課。
課程思政要全覆蓋,實現學科育人和課程育人水乳交融
據復旦大學副校長桂永浩介紹,自從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已形成共識,復旦大學隨之啟動新的課程建設,以實現學科育人和課程育人水乳交融。
2017年6月,復旦大學獲批上海市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整體試點,推進三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示範課程、兩門「中國系列」課程、13門綜合素養課程、28門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歷時一年多,學校已經建設46門示範性課程,並且在全校范圍內逐步推廣,而上海醫學院已全面推進「醫學與人文」課程思政建設。
據悉,復旦大學今年6月11日通過了《復旦大學課程思政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全面推進示範課程建設,明年將建成72門示範性課程。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說,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育人的必然要求。高校必須通過課程建設,把正確價值引領、共同理想信念塑造作為社會主義大學課堂的鮮亮底色,真正做到各類各門課程都「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據悉,推進課程思政的重要舉措之一,就是教師分類教育培訓,全面提升教師課程思政的意識與能力。未來還要通過教材建設,編寫更多體現價值引領、兼具思想性時代性科學性的好教材。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