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情境創設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情境創設

發布時間: 2021-03-05 04:28:43

⑴ 《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如何體現學生自主發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的要求。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創新能力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本文結合自己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問題,作一些總結、思考與研究。 一、創設情境,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中指出:「可利用情境模擬與角色扮演進行教學活動,這類活動是為了讓兒童獲得某些難以身臨其境去學習的體驗、經驗、知識等,而有目的地創設某種情境,令其經歷的模擬性演習活動。」在創設的活動中學習,在情境中感受智慧的力量,從而體驗到創造的快樂。因此,在品德與社會課上,教師應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活動,讓學生置身一定的情境、情感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我和夥伴一起玩》這一課時,我展現了擊鼓傳花、玩游戲牌、玩游戲棒等多種游戲圖片,通過邊看、邊問、邊思、邊答,師生互動,人人參與,使枯燥、沉悶的課堂一下子變得活躍起來。這種情境創設活動,通過貼近學生的生活,用對學生極具誘惑性的事情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動腦筋,思考問題。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生們自主制定了游戲規則,既增加了學生的興趣,享受了游戲的快樂,又開動了學生的腦筋,促進了學生的思考,使創新思維融入娛樂興趣之中,點燃了創新思維的火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巧設疑問,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愛因斯坦曾說過:「發現問題遠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疑問是思維的火種,可以促進思維的拓展、蔓延,「於無疑處有疑,方是進矣」。設問、質疑、解難本身就蘊含著思維的火花,也是創新的起點。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我們教師也要善於深層次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例如,蘇教版一年級下冊《不玩火,防觸電》一課,可以先播放樂樂候與火苗的故事,然後提問:你看了有怎樣的體會?學生會說,為什麼會發生火災?可能也有學生回答這場火災有什麼嚴重的後果,等等。接著可再次設疑:「火災發生後怎樣才能有效地撲滅?」「我們怎樣才能預防火災的發生?」從而引導學生從樂樂候玩火引起的火災中吸取教訓,同時還傳授防止火災、撲滅火災的知識。如此這般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引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明辨是非,學會自我保護。 三、培養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能調動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在教學上,興趣作為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影響非常重大,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而且可以引發強烈的創新慾望。我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常將學生喜歡的動畫片插入課堂,或通過組織學生到現場觀察,使學生對關注的問題,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直觀的印象和深入的了解。例如,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成長不煩惱》一課,通過永登陽光島這個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就能讓學生找到解決煩惱的辦法,獲得裝備,順利登上陽光島。通過對「和老師說話緊張怎麼辦」「別人誤會了你怎麼辦?」「和同學鬧矛盾了怎麼辦?」「和同學一起做了好事,但老師沒有表揚你,怎麼辦?」等實際問題的分析,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相互啟發和交流的狀態,讓學生對感興趣的話題合作交流,拓展想像的空間,張開思維的翅膀,發揮創新的潛能,激發學生靈動的感覺,點亮前行探索的火光。 四、點撥引導,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課堂點撥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種教學藝術。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一個好的導入或點撥引導,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在品德與社會課上,教師要「活用方法,巧妙點撥」,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從多角度、多方位設計各種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運用經驗轉移和遙遠聯想對所學內容提出新問題和新結論。例如,在進行蘇教版一年級下冊《他們需要關愛》一課的教學時,我出示了殘疾人活動的圖片,引導學生用簡單的方法幫助他們,由此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想像力。同一張圖片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化解疑難問題。當盲人過馬路時,馬路上車輛很多,這時你該怎麼幫助他呢?可以尋求警察叔叔幫助,可以尋求大人幫助等等,這樣活躍了課堂氣氛,既注意了情感的因素、智能的因素,又打開了學生的思路,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是現代素質教育的核心。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我們要把學校教學、課堂教學作為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勇於探索,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創新的自覺性,使學生提升素質和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以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

⑵ 為什麼創設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

一、「活動化教學」 的內涵

「活動化教學」 是一種新的教學思想,也是一種新的教學形態,至今還處於實踐和探索中,所以對於什麼是「活動化教學」,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多數學者認為,「活動化教學」是指以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以活動為主線,以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操作為特徵,以活動促發展的一種教學方式。

二、為什麼要實施「活動化教學」

(一)為了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

長期以來,我國小學德育課教學的內容與方法存在說教化、灌輸化、成人化、簡單化的傾向,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學內容脫離學生生活實際,教學方法成人化,形成了「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 的固有模式,學生主體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教學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因此,必須打破這種長期形成的固有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情境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 的新課堂,讓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習道德知識、培養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行為。

(二)小學德育課程教學方式革變的要求

早在1997年頒發的《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准(試用)》中就已提出:對小學生多採用活動式教學。2002年6月新頒發的《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實驗稿)》中指出: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一門活動型綜合課程,課程目標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多種教學活動來實際,活動是教和學的中介。《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實驗稿)》也強調:教學活動要側重於有學生主體參與的體驗、探究、交流研討等實踐性教學活動。由此可見,「活動化教學」是小學德育課程教學方式變革的必然趨勢。

(三)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

兒童天性好玩,生性好動,可以說喜歡活動是兒童的天性。活動不僅是兒童認識的源泉,也是兒童發展的基礎。只有在生動活潑的活動中,兒童的主體參與生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才能有效地改變兒童的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因此,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教學應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寓教育於活動之中。

三、實施「活動化教學」 的策略

(一)活動目標要有針對性

在日常的小學德育課教學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為了體現新課程理念,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安排了大量的活動。整個課堂看似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氣氛活動,但仔細想想,有不少活動流於形式,缺乏目的性和針對性,為活動而活動。因此,教師在採用活動化教學方式時,要力求把握教育要求與學生精神需要的最佳結合點,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在深入了解兒童的興趣、需要、經驗和能力的基礎上,設計出適合於本班兒童的活動方案,使「活動」 為實現「目標」 服務,從而增強活動的針對性、實效性。

(二)活動內容要體現生活性

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因此,教師必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將教材中的原有材料與學生現實生活中的鮮活材料結合起來,盡力拉近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距離,使活動內容貼近兒童生活,易於兒童接受,改變過去那種品德教育與現實生活相脫離的德育灌輸方式。如《我的家鄉物產多》一課,教材上主要寫的是湖南省的物產,離我們重慶兒童的生活實際較遠。教師就應緊密結合重慶兒童自己家鄉的物產特點來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從自己的實際生活環境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家鄉的物產以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課前可組織或布置學生參觀家鄉的一些有名的物產,並通過多種方式收集有關的物品、文字、圖片、影視資料等;上課時,讓學生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和收集到的信息在小組和全班進行交流,從而了解家鄉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特點,激發家鄉的情感。

(三)活動形式要靈活多樣

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常用的有參觀訪問、社會調查、角色游戲、小品表演、講故事、聽音樂、看錄像、看投影、討論交流等。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靈活地選用活動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活動空間。如,課前准備活動,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進行參觀訪問、社會調查、收集資料等;課堂學習活動,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在課內相機切人活動環節,如游戲娛樂活動、表演欣賞活動、模擬操作活動、動手製作活動、討論交流活動、成果展示活動等;課後延伸活動,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到學校、家庭、社區開展實踐活動,進行社會調查、參觀游覽、社區服務等,以達到「以活動促鞏固,以活動促發展,以活動促踐履」 的目的。如,學完《我為學校做點什麼》一課後,可開展「我讓學校更美麗」 的延伸活動,鼓勵學生去感受校園的美麗,去發現校園的不足,並用不同的方式去學校做點兒有益的事,如,主動拾垃圾、清掃校園、給花草澆水等美化校園的活動。

(四)活動過程要注重情境體驗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 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精心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真切的情境中獲得直接體驗,並對那些通過分享獲得的間接經驗進行領悟內化。

一是設置問題情境。通過小而具體、新而有趣的矛盾性問題或發散性問題,營造出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讓學生融入問題情境之中,積極地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主動尋求解決方法,得出有價值的觀點和結合。

二是創設模擬情境。教師可以利用錄像、錄音、電影、多媒體手段,再現某些生活場景,讓學生在真切的活動情境中去感受和體驗;也可將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用小品、角色游戲等形式再現於課堂,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親身體驗他人的處境和內心感受,增強對自己行為方式的道德價值的判斷力。

三是提供現實情境。教師可以直接從生活中截取情境,就學生中所發生的有道德教育價值的生活內容進行情境教育,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探究並嘗試自己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提高道德認識,升華道德情感。

(五)教師要做到「一條主線,四個解放」

「一條主線」是指以學生主動參與、充分體驗的活動為主線。

「四個解放」指:

一是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多想一想。教師不僅要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設置問題的內容,還要注意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鼓勵個性化的創新思維。

二是解放學生的嘴,讓學生多說一說。教師要創設自由、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充分討論、交流和溝通,給每位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

三是解放學生的手,讓學生多做一做。「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陶行知語)。教師要堅持「做中學」的思想,讓學生在「做」 中感受、體驗、領悟,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

四是解放學生的空間,讓學生接觸大自然和社會。教師要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教學空間不局限於學校和課堂,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和社會實踐中去學習,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逐步提高道德認識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即使是課堂教學,也不必拘泥於固定的插秧式座位,可採用「扇面式」、「圓弧式」、「馬蹄式」、「自由結組式」等多種形式,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溝通信息、傳達感情提供適宜的條件和空間。

⑶ 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怎樣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

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怎樣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
在初中學生品德初步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走進學生的生活空間,通過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的、鮮活的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從而實現學生品德的自主建構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積極嘗試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所謂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就是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圍繞教學的「三維目標」,把教學內容設計為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並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引領課堂教學過程,促使學生對新知識進行主動建構,實現「知情意行」的自我認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一、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啟發引導學生道德自覺勢在必行。
《思想品德課程標准》倡導「回歸生活」的課程理念,強調從學生的生活世界出發,強調對學生生活的服務、指導和提升。但長期以來,由於教師教學觀念、中考功利思想等的影響,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存在著空洞「說教」的現象,把道德、品德從學生的社會生活中剝離出來,以知識的機械復制、行為的刻意規訓為主,導致學生知、行不能統一;由於教師教學方式的陳舊,教師講,學生聽,以管代導,主客體顛倒,忽視了學生品德形成的自主性,導致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主體意識弱化,自主建構品德的能力缺失。因此,將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植根於豐富的生活情境之中,啟發引導學生道德自覺,致力於品德情感的浸潤和培植,勢在必行。
二、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教學實踐的基本思路
1、綜合考慮影響學生成長的興趣、能力傾向、價值取向、道德引導等因素,按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材進行整體分析,逐單元、逐章、逐節挖掘整理教材的生活資源,搜集相關教學內容的社會、網路資源等,作為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的素材,並在教學實踐中對這些素材進行不斷充實、更新和完善,形成「生活化問題情境系列案例」。
2、按照「生活問題思品化,思品教學生活化」的原則,針對單元教學內容,與同頭課教師共同研究確定生活化的教學目標、研究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的框架思路、採取的教學組織策略、教學評價策略等,來構建學生感興趣的單元課堂教學框架結構。
3、力求使課堂教學創設的每個問題都從生活實際中來,把道德、知識、行為結合起來。例如:在學生中開展「怎樣生活」、「怎樣學習」、「怎樣玩」、「怎樣競爭」、「怎樣對待他人」、「怎樣對待父母」等活動,引領學生進行自我設計,培養學生自理、自立的能力,促使學生勇於承擔責任,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
4、進行單元教學總結、反思。反思單元教學實踐中「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的教學效果,包括預期的和非預期的。特別是對非預期結果的反思研究,並以此作為新一輪研究的重要依據。
三、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教學實踐的的幾點體會
1、通過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引發學生的道德體驗。
如在教學「關愛自然,從我做起」一課時,為了增強學生對尊重生命,保護生物多樣性意義的認識,我選用從網路上下載的情景劇《野味餐館》讓學生觀看,並組織學生討論:餐館出售野味是否合法?從生態保護的角度來說,我們該不該吃野生動物?如果你發現有人在捕殺或販賣國家保護動物又該怎麼做?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自我教育狀態,從而達到了自我感知、自我認識的內化效果。
2、創設生活化空間,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加寬松的氛圍。
以往課堂教學中學生大多是不許亂說亂動的,學生的交往空間、想像空間受到了限制。如果能夠通過創設生活化的學習空間,撤去「高高的講台」和「插秧式的座位安排」,教師也「蹲下身子」與學生對話、交流,營造出寬松、民主、愉悅的教學氛圍,會收到奇佳的教學效果。我在教學「面對萬千變化的網路世界」內容時,進行了一次「實話實說」訪談節目,老師充當主持人,每小組選一名學生當嘉賓,其餘學生共同參與。課堂中,嘉賓和觀眾暢談了網路對人們生活各方面帶來的影響、變化等,暢談了中學生應該如何面對網路世界、如何避免沉迷於網路游戲等具體方式和注意的問題。學生在說我思,談我想,訴我憂,議我惑之中形成了正確的應對網路世界的價值取向。
3、創設時事教育情境,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教學中我運用時事演講、新聞發布會、模擬記者會、時事專題講座、時事點評等形式靈活地教學,激活了學生思維的興奮點,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從而實現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統一。在講「我國是多民族的大家庭」時,我採用了當時最新、最熱的時事政治材料——青藏鐵路開通,當我一提到青藏鐵路時,同學們踴躍發言,各抒己見,最後自然引入到青藏鐵路通車不僅加強了少數民族與其他各民族之間的聯系,將推動西藏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還將有利於我國與周邊國家的經貿交流。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也深刻理解了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意義。
4、創設社會實踐情境,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社會實踐是基於學生的直接體驗,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去運用知識,發現新知識的學習活動。它以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促進學生多方面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分析「我國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時,要求學生調查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哪些污染源,並讓他們提出治理污染的合理化建議。當同學們帶著自己的調查結果到課堂上交流時,課堂成了學生表演的舞台,氣氛異常熱烈。同學們一致認為:增強人們的環保理念,加大執法的力度,才能使我們的天更藍、水更綠,才能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在進行社會實踐教學中,要敢於讓學生面對和剖析生活中的矛盾和丑惡現象。如:開展「關於學校收費問題的調查」、「影響家鄉經濟發展的社會調查」、「單親家庭生活狀況調查」、「家庭體罰情況的調查」等活動,通過知、情、意、行的辯證統一的形成過程,來促使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形成和內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因此,作為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師,只有努力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密切關注新課改的發展方向,立足於課堂,著眼於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才能激活課堂,讓思想品德課堂散發著生活的氣息,使思想品德教學熠熠生輝。

⑷ 小學品德情境創設的重要價值是什麼

思想品德課教學需要通過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撥動學生情感之弦,讓他們在體驗中感悟,引起情感的升華和心靈的共鳴,並通過道德踐行,將其內化為真正的、自覺的行動。下面,我就簡要談談我個人的想法和做法:

1. 努力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古人雲:「親其師,信其道。」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的前提。新課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人格平等的互動過程,應該是在充滿真誠、溫馨與和諧的氛圍中進行。平常時候,我注意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嘗試著與他們交朋友,經常與他們交流思想感情並不失時機對他們進行教育,關注他們的成長,盡自己的所能為他們解決生活上、學習上遇到的困難,等等。而這一切換來的是學生對我的信任、彼此間關系的融洽。這就為我教學中順利開展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課程情感資源,特別是地方資源,「以情動人」。

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目的是要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如果僅僅是空洞的說教,不僅枯燥無味,也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必須藉助大量真實的素材,給學生以情感上的體驗。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和上課的過程中要注意挖掘情感資源,「以情動人」。如在學習九年級第二課第二框《承擔對社會的責任》時,我事先收集整理了有關抗擊冰雪災害和抗震救災的圖片、新聞報道以及在這兩場斗爭中涌現出的許許多多先進感人事例並在課堂上加以展示。這給學生以極大的思想震撼和視覺沖擊,然後引導學生思考:這兩場斗爭我們最終取得了勝利,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什麼?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最後我指出:正是因為有了無數志願者默默無聞的奉獻,正是因為有了廣大幹部群眾、解放軍戰士、武警官兵和醫務工作者等的不言代價與回報,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我們才取得了這兩場抗災斗爭的偉大勝利。他們身上所體現出的那樣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延續至今的關鍵所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青少年學生,我們應不斷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熱心公益,服務社會,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在挖掘思想品德課程情感資源時,我特別重視地方資源的開發利用。因為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可信度高、易取、有價值,容易被學生接受。如在學習九年級第三課第一框《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時,我採用「就地取材,為我所用」的方法,開展了「家鄉變化知多少」、「改革開放三十年成就展」活動。在活動中,學生通過調查、實踐、查閱資料等方式,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並從中提煉出有用的信息。這一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活動實踐能力,學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升華。通過對家鄉變化的調查了解以及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國家在現代化建設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展示,學生看到了家鄉在變,我們偉大的祖國也在日新月異的發展。這樣的設計,正是因為學生對祖國的認識,往往是從認識家鄉開始的,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也是從愛家鄉為發端的。只有認識、熱愛自己的家鄉,才能產生認識、熱愛自己的祖國,將來為建設、發展和保衛自己的祖國而努力的情感和態度。這是教育生活化、實踐化的體現,正好印證了陶行之先生所倡導的生活教育理論。由此可見,地方課程資源在豐富學生情感體驗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3.創設情境,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新的思想品德課課程標准淡化了對理論知識灌輸的要求,更加註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與道德實踐。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可以在某種特定場合中被激發出來,這就是所謂的「觸景生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需要人為地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的動情點,產生強烈的思想共鳴。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四課《老師伴我成長》時,我回憶了自己學生時代得到老師關愛的往事,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深深敬意和無限感激之情。接著播放了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欄目有關黟縣宏潭鄉毛田小學教師汪來九先進事跡的報道,讓學生從汪來九老師為了山區的孩子們,為了人民的教育事業嘔心瀝血、無私奉獻的事跡中,深刻感受到師魂的崇高與偉大,進而聯想到老師平日里對自己的關懷,體會到老師工作的艱辛與辛勤付出。最後,在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的動人旋律中,讓學生用最真誠的語言表達對老師的感激與祝福。此時,學生早已思緒萬千,有很多話想對老師表白,真可謂「寓義於情,而義愈至;寓情於境,而情愈深」。

4.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促進情感內化與道德踐行。

傳統的教學模式太注重道德理論的灌輸而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實踐活動,從而也失去了情感內化的過程。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准》實行「知行統一」的教學原則,注重實踐環節對情感內化和道德行為的強化作用。思想品德課程追求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和主動性」。在平常的教學中,我按照新《課程標准》中的活動建議,結合本校實際,組織開展了各種特色活動,為學生提供參與實踐的機會。如開展小調查活動、文娛表演、「環保小衛士」活動、義務勞動、捐款獻愛心活動以及其他形式的社會公益活動,等等。通過實踐活動的參與,培養了學生正確的道德觀並內化為自覺行動,從而真正實現思想品德課的最終目標。

總而言之,思想品德課教學必須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引導學生認識自我、認識社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與道德實踐,使他們在體驗中得到情感的投入、心靈的共鳴、品德的升華和行為的轉變,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⑸ 教師在教學情境創設中容易出現的誤區和問題主要有哪些如何改進

現如今教學工作中,情境教學走進了課堂,成為課堂教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縱觀當前教學情境的創設,雖然有許多可喜的地方,但也存在著某些誤區。這些誤區不但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反倒影響和干擾了學生的學習。
情境創設的主要問題:
(一)蒼白無力型:在教學中,有的教師創設的情境蒼白無力,手段單一,沒有樂趣。只是圍繞一個話題,你談我談,大家談,索然無味。如:有位教師上《做學習的有心人,》出示一張幻燈:一男生上課想著打籃球。讓學生說說這樣做會導致什麼後果?學生在課堂上,你一句,我一句,說得熱鬧,卻沒有多少實效。
(二)脫離實際型:脫離實際,教學導向不正確。有的教師創設情景的內容脫離學生的現實生活。
(三)是唯教材是用,照搬教材,上課時教師講教材,學生看教材,教師眼中根本沒有學生,上課成了看圖說話、看圖說文,品德課變成了語文課;二是隨意處理教材,甚至完全拋開教材,教學無目標、無計劃。
針對情境中出現的種種誤區,我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一)正確理解課標要求,確定教學的基本目標品德教師必須深入學習和理解有關內容。例如: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在「內容要求」中明確規定,學生通過學習能「適應並喜歡學校生活」、「在學校里情緒安定,心情愉快」,這一內容要求體現了低年級兒童「健康安全地生活」的學習目標。教師明確了這一目標,即能在低年級教學中自覺、靈活地實現這一目標,克服品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誤區,准確地把握教學的整體目標和年級目標。
(二)鑽研教材,把握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教師該如何使用教材呢?就我市所使用的教科版《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教材來看,從選題到內容都很注重體現課程標準的目標和內容要求,同時教材中還提供了大量的生活案例,從兒童常見的道德問題中篩選了具有典型性的素材,弄明白一學期、每個單元、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分別都是什麼,定位好教學的出發點,學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三)聯系學生實際,找到課程資源與學生生活的結合點品德教師平時應關注兒童日常生活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從中去捕捉、提取和開發品德課程的教學資源,尋找教材與兒童已有生活經驗、能力和水平的結合點。以教科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教材為例,教材中「平安回家」、「認識好朋友」、等內容,就需要教師聯系本地、本班的實際,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我們的實際生活,就是我們的全部課程。我們的課程,就是我們的實際生活。」

⑹ 情境創設能力在教學中有哪些意義

現如今教學工作中,情境教學走進了課堂,成為課堂教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縱觀當前教學情境的創設,雖然有許多可喜的地方,但也存在著某些誤區。這些誤區不但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反倒影響和干擾了學生的學習。
情境創設的主要問題:
(一)蒼白無力型:在教學中,有的教師創設的情境蒼白無力,手段單一,沒有樂趣。只是圍繞一個話題,你談我談,大家談,索然無味。如:有位教師上《做學習的有心人,》出示一張幻燈:一男生上課想著打籃球。讓學生說說這樣做會導致什麼後果?學生在課堂上,你一句,我一句,說得熱鬧,卻沒有多少實效。
(二)脫離實際型:脫離實際,教學導向不正確。有的教師創設情景的內容脫離學生的現實生活。
(三)是唯教材是用,照搬教材,上課時教師講教材,學生看教材,教師眼中根本沒有學生,上課成了看圖說話、看圖說文,品德課變成了語文課;二是隨意處理教材,甚至完全拋開教材,教學無目標、無計劃。
針對情境中出現的種種誤區,我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一)正確理解課標要求,確定教學的基本目標品德教師必須深入學習和理解有關內容。例如: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在「內容要求」中明確規定,學生通過學習能「適應並喜歡學校生活」、「在學校里情緒安定,心情愉快」,這一內容要求體現了低年級兒童「健康安全地生活」的學習目標。教師明確了這一目標,即能在低年級教學中自覺、靈活地實現這一目標,克服品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誤區,准確地把握教學的整體目標和年級目標。
(二)鑽研教材,把握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教師該如何使用教材呢?就我市所使用的教科版《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教材來看,從選題到內容都很注重體現課程標準的目標和內容要求,同時教材中還提供了大量的生活案例,從兒童常見的道德問題中篩選了具有典型性的素材,弄明白一學期、每個單元、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分別都是什麼,定位好教學的出發點,學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三)聯系學生實際,找到課程資源與學生生活的結合點品德教師平時應關注兒童日常生活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從中去捕捉、提取和開發品德課程的教學資源,尋找教材與兒童已有生活經驗、能力和水平的結合點。以教科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教材為例,教材中「平安回家」、「認識好朋友」、等內容,就需要教師聯系本地、本班的實際,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我們的實際生活,就是我們的全部課程。我們的課程,就

⑺ 如何保證在常態下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長期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就造成課堂教學中有效性的缺失,很多思想品德課堂始終在傳統講課、灌輸式的陰影下進行,課堂教學缺少生氣,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影響了教學效果。總的說來,在課堂上,師生做了很多無效勞動,直接決定初中政治教學的質量,因此,大量的成功教學案例已經證明,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開展、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追求「有效教學」,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已成為熱點問題,課堂有效性是教學的命脈,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那麼,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筆者結合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消除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誤區

1. 在課堂教學上搭的「花架子」太多,有些華而不實。為了將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落實到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改過去傳統的講授式教學,課堂上很少講或基本不講,只怕課堂上一講解,就被認為是的傳統教學方法,沒有新理念。於是在課堂上實施了多種教方法,如表演法、討論法、合作法等。這些教學方法固然有助我們實施新課程,但如何落實、操作,需要斟酌。我們知道,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對較低,學生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質的培養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因而他們對知識的解讀有深淺之分和正誤之別,這就需要教師在對學生表演科學組織,幫助學生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進行探索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學生的表演如果沒有教師有序的組織和引導,只能讓課堂看起來十分「熱鬧」,其結果必定是低效的。

二、教師要提高自身修養,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學生眼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具有標桿作用,學生會不自覺地對教師有較高的人格要求。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的修養,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人格魅力,在欽佩之餘也會在自己的言行舉止上不自覺地模仿教師的行為,從而提高自身的素質。比如,教師給學生教授「遵紀守法」的知識,要求學生必須要遵守國家法律,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但是自己無故曠課,上課遲到早退等,這樣的行為讓學生作何感想呢?難道不會懷疑教育和教學的真理性嗎?不會對教師的人格產生輕視感嗎?所以,教師必須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才能對學生的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要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性

首先,教師要有樹立新課標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尊重學生,要放下師道尊嚴、高高在上的架子,蹲下來與學生進行民主平等的對話溝通交流,教師不應該僅僅停留在「陽光下最燦爛的事業」這一光環下沾沾自喜,更重要的是構建民主平等、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快、自由和諧的教育氛圍。只有尊重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將笑聲歌聲帶進課堂,提高師生對話交流的質量水平,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上課不是單純的教書,更要育人。單純的教書也許只需單向的灌輸與施壓即可,育人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情感需求,引導學生自己去體會、感悟、思考、認識,從而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四、重視情境創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創設教學學習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進行廣泛的討論,並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論認識與實踐經驗。思想品德課有別於其他科的顯著特點是它的思想性、教育性和情感性。且思想品德課的任務,不僅是教給學生馬列主義基礎知識,增強其認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然而教材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實現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1. 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每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學生思想品德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的認知技能、政治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等。

2. 教學情境應具有一定的時代氣息。思想品德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主陣地。教師在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應該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3. 情境的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徵進行設計。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在應用時,情境的創設要遵循不同年齡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經驗而設計。

五、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准》關注學生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強調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新課程建構的基礎。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轉向對學生個體品德發展與生活實際的關照,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世界。

基於思想品德課的特點,它特別關注課堂中學生情感、態度的體驗和價值觀的養成。為了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我們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就必須打通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界限,密切課堂教學與生話、社會的聯系,把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與書本知識融通起來,使學生感受到書本知識學習的意義與作用,意識到自己學習的價值,增強自己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從而激發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總之,在素質教育觀下,教育面向的是學生的整體素質,是以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為教學宗旨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學生的身心成長意義重大。尤其在新的課改背景下,樹立有效教學的觀念,是規范每個教師教學行為的一個法寶,教師應該在新課程理念的正確指導下,科學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只有把課堂變成一個關注學生成長的樂園,促進其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才能培養出能夠迎接知識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

⑻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目標怎麼制定

《品德與社會》課程的總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是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設計的。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學生品德素養的提高。《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我們要做好三維目標的整合,而不是把三個維度簡單地疊加,要以「知識與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並充分地體現在過程和方法中。新課程《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目標分為三類: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技能領域,因此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也必須體現這三個維度,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因此不能單獨分列出「知識與技能目標有哪些」、「情感態度目標有哪些」。此外,工具性是多方面的,人文內涵也是十分豐富的。主題不同,學生學習的重點也不同。一般地說,一篇主題教學目標的設計應該有一個主目標或基本目標。課時教學目標的設定,首先要服從於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目標體系。教師要根據課程標准及學生的實際把文本的意義內化到自己的知識經驗中去,制定出明確、具體、可操作、易檢測的主題教學目標。從總目標到學段目標再到課時目標。
把握好思品課教改方向和准確把握教學尺度,在教學中我們應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要明確思品課程的目標理念。思品課程的目標理念,是「幫助學生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對於這一目標理念,思品教師要高度重視。課標要求「本課程的任務是引領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學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思品教師要圍繞這一目標理念開展好教學活動。怎樣理解做負責任的公民?它主要包括相互聯系的四個方面:第一,是對自己責任。教材中諸如珍愛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悅納青春、自尊自強、磨礪意志、刻苦學習等內容,都屬於對自己負責的范疇。第二,是對他人負責。教材中諸如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關愛他人、助人為樂、熱愛集體、誠實守信等內容,都屬於對他人責任的范疇。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公民在行使自己享有權利時,不得損害他人享有的合法權益,履行自己應該承擔的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是對他人負責的重要表現。對此,教材從法律角度做了比較詳細的介紹。第三,是對國家和社會負責。教材中諸如熱愛祖國、承擔振興中華的歷史重任、培養親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等內容,都屬於對國家負責的范疇。第四,是對自然責任。教材中諸如親近自然、珍惜資源、保護環境、實現可續發展等內容,都屬於對自然負責的范疇。上述四個方面是一個有機整體,是課堂教學的幾個重要維度。也就是培養學生的價值取向問題。作為價值觀它強調和體現的是社會價值取向與個體價值取向的有機統一。它既強調個人價值,又強調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它既強調科學價值,又強調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一,既強調人類價值,又強調人類價值與自然價值的統一。也就是說,教師無論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哪課教學內容,都要站在上述目標理念的高度開展教學活動,注重四個方面的有機整合和價值引導。從多個維度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教育和引導。
第二、正確認識和對待教材。現行思品課教材屬於課程資源中的文本資源,教師必須明確:教材它不是教本,而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學本,它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它與教師、學生的關系是平等對話關系。基於上述認識,對於教材應持的正確態度應該是:第一,要依據教材而不拘泥於教材;第二,要活化教材;第三,要用最鮮活的信息充實教材;第四,可根據學生情況和教師擁有的知識,在師生互動中形成新知識,不斷地完善、充實和建構教材。
由於教材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編寫的,所以必須依據教材進行教學。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深入領會編者意圖,注重發揮教材功能,著力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教材提供的知識、簡明的道理。但依據教材並不是照本宣科,並不是局限在教材框定的知識范圍內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調整、整合教材內容,對教學內容可以進行重新設計,創設新的教學情境,提出新的探究問題,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思考形成新理念,對教材不斷的超越和創新。。
第三要合理、恰當使用課件等音像資源。課件等音像資源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形象、直觀等特點,它對於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生動的學習氛圍,實現教學的立體目標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課件的使用數量和次數並非越多越好,或者節節課都自始至終地利用媒體進行教學。如果過量使用、頻繁使用課件,會導致教師將主要精力放在課件的視聽上,而忽視學生的思考、理解和感悟,反而會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另外,製作和演示課件,包括演示復制他人製作的課件,都要耗費一定的人力、物力,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如果展示的課件只圖紅花熱鬧,教學效果不佳,就會造成資源的浪費,時間的浪費。教學實踐和成功課件告訴我們,使課件等音像資源應該符合三項要求。即:必要性、創新性、實效性。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課件等音像資源的使用上,要堅持適度原則,防止出現泛化的現象。
總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品德與社會》教師共同關注的話題,也是《品德與社會》教師的共同追求。只要深刻理解《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准確把握教材、制定明確目標、精心設計問題等,一定會提高《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有效性

⑼ 淺談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的要求。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創新能力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本文結合自己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問題,作一些總結、思考與研究。
一、創設情境,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中指出:「可利用情境模擬與角色扮演進行教學活動,這類活動是為了讓兒童獲得某些難以身臨其境去學習的體驗、經驗、知識等,而有目的地創設某種情境,令其經歷的模擬性演習活動。」在創設的活動中學習,在情境中感受智慧的力量,從而體驗到創造的快樂。因此,在品德與社會課上,教師應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活動,讓學生置身一定的情境、情感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我和夥伴一起玩》這一課時,我展現了擊鼓傳花、玩游戲牌、玩游戲棒等多種游戲圖片,通過邊看、邊問、邊思、邊答,師生互動,人人參與,使枯燥、沉悶的課堂一下子變得活躍起來。這種情境創設活動,通過貼近學生的生活,用對學生極具誘惑性的事情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動腦筋,思考問題。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生們自主制定了游戲規則,既增加了學生的興趣,享受了游戲的快樂,又開動了學生的腦筋,促進了學生的思考,使創新思維融入娛樂興趣之中,點燃了創新思維的火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巧設疑問,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愛因斯坦曾說過:「發現問題遠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疑問是思維的火種,可以促進思維的拓展、蔓延,「於無疑處有疑,方是進矣」。設問、質疑、解難本身就蘊含著思維的火花,也是創新的起點。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我們教師也要善於深層次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例如,蘇教版一年級下冊《不玩火,防觸電》一課,可以先播放樂樂候與火苗的故事,然後提問:你看了有怎樣的體會?學生會說,為什麼會發生火災?可能也有學生回答這場火災有什麼嚴重的後果,等等。接著可再次設疑:「火災發生後怎樣才能有效地撲滅?」「我們怎樣才能預防火災的發生?」從而引導學生從樂樂候玩火引起的火災中吸取教訓,同時還傳授防止火災、撲滅火災的知識。如此這般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引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明辨是非,學會自我保護。
三、培養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能調動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在教學上,興趣作為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影響非常重大,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而且可以引發強烈的創新慾望。我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常將學生喜歡的動畫片插入課堂,或通過組織學生到現場觀察,使學生對關注的問題,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直觀的印象和深入的了解。例如,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成長不煩惱》一課,通過永登陽光島這個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就能讓學生找到解決煩惱的辦法,獲得裝備,順利登上陽光島。通過對「和老師說話緊張怎麼辦」「別人誤會了你怎麼辦?」「和同學鬧矛盾了怎麼辦?」「和同學一起做了好事,但老師沒有表揚你,怎麼辦?」等實際問題的分析,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相互啟發和交流的狀態,讓學生對感興趣的話題合作交流,拓展想像的空間,張開思維的翅膀,發揮創新的潛能,激發學生靈動的感覺,點亮前行探索的火光。
四、點撥引導,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課堂點撥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種教學藝術。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一個好的導入或點撥引導,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在品德與社會課上,教師要「活用方法,巧妙點撥」,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從多角度、多方位設計各種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運用經驗轉移和遙遠聯想對所學內容提出新問題和新結論。例如,在進行蘇教版一年級下冊《他們需要關愛》一課的教學時,我出示了殘疾人活動的圖片,引導學生用簡單的方法幫助他們,由此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想像力。同一張圖片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化解疑難問題。當盲人過馬路時,馬路上車輛很多,這時你該怎麼幫助他呢?可以尋求警察叔叔幫助,可以尋求大人幫助等等,這樣活躍了課堂氣氛,既注意了情感的因素、智能的因素,又打開了學生的思路,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是現代素質教育的核心。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我們要把學校教學、課堂教學作為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勇於探索,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創新的自覺性,使學生提升素質和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以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