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解500字

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解500字

發布時間: 2021-03-05 11:45:36

⑴ 對《語文新課程標准》的看法

這樣的問題還是去看看相關的文檔:
http://wenku..com/link?url=wR6uBEtG-EtWBYIE8--s8oZPqbaGi3Dvhcb-zhxW6QYt1V49ac3XUznICU1at-8F0wqu

⑵ 六年級語文學習總結(按照《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寫),500字左右

小學六年這段快樂時光馬上要結束了,迎接我的是初中的大門。回首六年快樂時光,我又收獲了什麼呢?

收 獲 友 誼

在這六年中,我最忘不了與同學們深厚的友誼,總有一股暖意湧上心頭。在友誼中,我知道如何去體諒別人、理解別人;在友誼中,我學會了寬容、善良,從別人身上尋找閃光點。從而,我發現自己真的長大了,有一顆善解人意的心。

收 獲 知 識

老師孜孜不倦地傳授給我們知識,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里汲取營養。從簡單的加減法到深奧的抽屜原理,從孔融讓梨的故事到中國四大名著,從字母ABC到英語會話……,讓我知道了數學的奧妙,漢語言的豐富,英語的有趣。正是這些知識讓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給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收 獲 快 樂

如果把所有的收獲濃縮為一個詞,那就是「快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顏如玉」,六年來我用心體會「快樂學習法」,寓學於樂,寓樂於學,做到玩得開心,學得快樂!解決一道數學難題,我體會到了迎難而上天道酬勤的快樂;投進一個3分球,我體會到了團結合作為班爭光的快樂;幫助他人,我體會到了「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快樂……。

忘不了那深厚的友誼,忘不了那寒窗苦讀,忘不了那曾經的快樂。雖說我即將告別母校,但是我忘不了這六年的收獲。小學,再見!初中,加油吧!!

⑶ 如何解讀《語文課程標准》閱讀教學

在《語文課程標准》(7—9)年級的閱讀教學目標其中有四條提出了閱讀方法: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鍾不少於500字。
3.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擴展自己的視野。
4.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在(7—9)年級的閱讀教學目標中提出了朗讀、默讀、略讀、瀏覽、誦讀五種閱讀方法。
在《語文課程標准》閱讀教學建議中指出: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教師首先要明確常用的閱讀方法,並能深入了解各種閱讀方法的作用,在日常教學中合理、靈活的運用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朗讀:主要作用領會情感,發展語感。
默讀:主要用於思考問題。
瀏覽和略讀:都是大致的讀。但瀏覽主要用於提取信息,略讀主要用於粗知文章大致內容。
誦讀:反復朗讀,自然成誦,尤其適用於抒情散文、文言文等聲情並茂的作品。誦讀比簡單的朗讀更有助於從作品的聲律氣韻入手,體會其豐富的內涵和情感,更有助於積累素材、培養語感、體驗品味、情感投入,達到語文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作用。
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根據各種閱讀方法的不同作用設計相應的讀書的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語文課程標准》閱讀評價建議中指出:
1、對朗讀、默讀的評價。
評價學生的朗讀,可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還應注意考察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
2、注意加強對學生平日誦讀的評價,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
3、評價默讀,應根據各學段目標,從學生默讀的方法、速度、效果和習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
4、評價精讀,重點評價學生對讀物的綜合理解能力,要重視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造性的理解。根據各學段的目標,具體考察學生在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現。
5、評價略讀、瀏覽。
評價略讀,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評價瀏覽能力,重在考察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⑷ 高中生語文新課標必讀每篇500字讀書筆記

讀罷紅樓,心裡酸酸的。不知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紅粉麗人的香消玉殞?還是投機分子的欺世盜名?好像每種都有一點。但總是覺得那不是全部。從一個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開朗,這是嫉妒。我在隱隱之中對寶玉產生了醋意。說來也真是慚愧,但是有幾個男性看到一個紈絝子弟的周圍無緣無故的纏繞著數不勝數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說到這,紅樓夢里的愛情故事還真是數不勝數。首先力推的,就是寶黛的紅粉痴戀。在紅樓夢里要數這兩個人的愛情最純潔了。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長大後的墜入愛河。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它的出現是那麼的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是那麼純潔,纖塵不染。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凄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里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里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著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凄涼結局。
與其說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劇的起因,還不如把責任軌道萬惡的封建社會以元春為首的封建集團無情的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如果紅樓夢真的是曹雪芹親身經歷的描述,那麼我可以感受到一個失去至愛的男人的痛苦。地獄的烈火在身邊燃燒,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靜止不前,這不是切膚之痛,卻是切膚之愛。當血淚撒盡的曹公轉身面對不堪回首的歷史怎能不發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嘆!
還有要說的就是薛寶釵的愛情悲劇了。看到黛玉的鬱郁而終,依然那麼難過。可待到讀完,聽甄世隱說著什麼"蘭桂齊芳"我不由黯然。薛寶釵這樣的人物,也要像李紈一樣,將一生都葬在這片冷酷的園子里么?面對一個根本不愛自己的男人,管他什麼金玉良緣,她所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根本不用問就知道,是包二奶奶的寶座。可是我又不禁反問,難道世上真的有喜歡孤獨的女人?我一直都覺得她是一個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現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實細想起來,她的悲劇也許比林黛玉的更令人嘆惋。她最需要的不是什麼愛情的灌溉,而是自由! 薛寶釵家境富足,從小飽讀詩書。接受的是極為全面而正統的教育。賈母總是誇她"沉靜寬厚"。沒錯,這正是她從小被教育過的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應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應形於顏色,否則就是"不尊重。"綜觀全書她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這些束縛。只有一次寶玉將她比做楊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話反諷過去。其實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著。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只是按照理所當然的道路走下去。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更不敢勇敢地追求愛情。也沒有誰真正的關心過她。而她,也就認為世界本就如此.認為夫妻間有的不是真誠的感情而是"舉案齊眉"的尊重。這樣冷酷的綱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則,而且還毫無知覺的麻木著。

⑸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解讀

各位老師:你們好!
在座的各位都是大師,今天我這個小師見大師,心裡總有點戰戰兢兢的。我們說,暴風雨前總會有雷聲,算起來,這是課程標准學習的第二次雷聲了。雖然我們現在用的還是老的教材,但可以引用高爾基的一句話:新課程改革的暴風雨就要來到我們這里了。三年後,卻將舊貌換新顏,大家都用上與現在教材完全兩樣的課本了。今天我准備用短短的幾分鍾的時間,將上次所學的內容簡要報告一下。
一、產生的時代背景:
像中國古代人說的天時、地利、人和的道理一樣,任何事物的產生都不是人力所能為的,它都會遵循一定的規律。課程標準的產生也是一樣,有它的時代背景。
1、國際形勢發展的需要。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21世紀。21世紀是以信息技術為主的技術革命和由它引發的經濟革命,重新塑造全球經濟的世紀。經濟全球化、信息網路化、社會知識化是21世紀的三大特徵。也有人認為,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稱之為「以創意為基礎的經濟」。可以預言,在21世紀,人類一方面盡情地享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高度信息化帶來的種種恩惠,一方面進行更加激烈的國與國之間經濟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其實質是科學技術的競爭。說到這,我就想起了清朝時,義和團抵抗八國聯軍的情景。敵人一來,老百姓在一些頭領的鼓動下,挺著雪白的肚皮,嘴裡念著所謂的不怕槍炮的咒言咒語,頂著敵人的大炮沖上去。結果當然是血肉橫飛、橫屍遍野。這是什麼呀?這就是科學技術的競爭,你比不過人家。人家都用原子彈、導彈了,你卻只能小米加步槍的,當然會輸。所以,民族素質的競爭,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創新能力的競爭。說到底,是教育的競爭。可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真的沒錯!
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引發了一場「知識革命」。上次有個學生家長來到我們學校不知要講什麼道理,一開口就說:我也是高中畢業的,我也是懂道理的。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農村裡會寫信呀,寫合同呀什麼的,頭都抬得很高,一副很了不起的樣子。但是到了二十多年後的現在,有人說:不學電腦也會成文盲了。大學生找工作也難了,誰還理你高中畢業的呢?算一算,人類吸收信息的量,就發現:近30年人類知識總量翻了一番;未來的30年知識總量將翻三番。隨著「知識的爆炸」,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知識更新周期已縮短為2—5年,網路技術更新周期縮短為8個月。不看別的,光看我們教師,以前我們上課都是一支粉筆一本書的,至多還拿了塊小黑板;後來,我們用上了錄音機、幻燈機,配備了「兩機一幕」;剛剛學會放幻燈機可沒過幾天,這兩機一幕也將扔進垃圾桶,用上電腦了,用課件等更現代的教育媒體上課了。大學中有的專業的大學生進校時學的知識到畢業時有些已經陳舊,跟不上時代了。整個知識結構體系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學科細化、過分系統的以傳授知識為特徵的體系,已經不適應時代的要求。在知識經濟成為主流、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世紀,人才的語言、文化、知識、視野必須全球化、國際化。21世紀的人才,必須具備學習、創新和創造性應用知識的能力,終身教育與創新將成為人們追求的時尚。另外,信息技術特別是信息網路化,正在改變人類文化的傳遞方式,也正在改變著教育。教育突破現有的時空,實現資源的跨時空共享。這必將引起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教育過程、教育組織等重大變革。這正像我以前說的故事那樣:台灣狂才李敖說他自己吃面條。舊社會的上海,貨幣膨脹。剛進面條店的時候,牌子上寫著面條只有一塊錢的,可算帳時,卻要二塊了,到一走出店門,牌子上已經改成三塊一碗了。
還有,新世紀人類面臨各種困擾自身的問題,如,人口爆炸、環境污染、資源枯竭、戰爭、貧困,這些問題都是人類自身行為造成的。從教育上說,這些行為的產生與「維持性學習」形成的「撞擊式思維方式」不無關系。為了迎新未來的挑戰,要由「撞擊式」思維方式轉變為「預期性」思維方式,相應地要由傳統的維持性學習,轉變為創新性學習。也就是說,大家再不能敵來我擋了,人口爆炸了,好,計劃生育;環境污染了,好,全球行動,拯救地球。不能這樣了,而是要像古代易經所說的那樣會算了,「夫廟算多者,得算多也」,還沒有下雨,就知道要下雨了,該准備雨傘了;人家還沒有跑,你卻已經沖在前面了。
2、全世界課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在熱火朝天地搞課程改革。我們不搞,行嗎?又將落後五百年了。我們先來看看其他國家和地區改革的趨勢是怎樣的:
(1)調整培養目標,使新一代國民具有適應21世紀社會、科技、經濟發展必備的素質。
(2)課程內容,關注學生生活與經驗,反映社會、科技的新發展,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
(3)課程實施,改變培養模式,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使今天的學生成為未來社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公民。
(4)課程評價,發揮評價在發掘學生潛能、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作用,使每個學生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我們教育工作的目的:
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培養健全的價值觀,善於與他人共同生活,能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善於創新、探索。
(1) 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終生學習的願望。
(2) 綜合運用知識。在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
3、落實中央精神。
由於國際形勢和我國目前教育的狀況,中央高度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認為目前教育的狀況的改革勢在必行,就發出了《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
二、語文課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全面:
A、面向全體,人人提高,一個也不能少
B、全面認識語文,學生的個體全面發展。
素養:
語文課程標准,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這一概念的提出是時代的產物。在語文教育改革中,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基本理念:六十年代強調打好基礎,提出「雙基」;七八十年代強調能力,提出「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九十年代以後,素質教育的思想漸漸深入人心,既然教育要提高國民素質,語文教育就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內涵十分豐富,其特點是綜合性和實踐性。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語文素養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一句話,語文素養是整合的、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和諧發展的語文素質。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將成為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和不懈追求。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在這方面,主要應體現在發揮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強實踐性,遵循漢字、漢語自身規律上。
人文性:
語文課程人文內涵十分豐富,它對一個人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打個比方說,像我這種年歲的人,小時候往往都喜歡看打戰的,做游戲也學著埋伏、沖鋒。可現在的孩子就不一樣了,他們喜歡奧特曼,喜歡數碼貝。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就是受到價值觀的影響。高爾基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人生的開始。因此,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和發揮語文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要既學語文,又學做人。還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在文學、情感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語文學習極具個性化,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是藝術,對藝術的理解可以不一樣。因此,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發表富有個性的見解。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個性、激活創造力的需要。如:「一枝紅杏出牆來」有的通過讀,腦中出現一枝紅杏出牆來的表象;有的則通過這表象感悟到春天來了,萬物生機勃勃;而大人們的理解卻把它用到男女的身上去了。這些理解都是可以的。
總之,語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實踐,重積累,重熏陶,在反復實踐中,不斷提高綜合運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語文素質。我把它概括成四個字:讀、背、說、寫。當然,這四個字都包含很大的內涵,我們實踐中去細細琢磨好了。
實踐性:
 立足課本,突破課本
 語文綜合實踐(整體性 生活性)
整體性:
如何進行語文綜合性實踐:
(1) 從鞏固語言入手。如《小蝌蚪找媽媽》「尋母啟事」
(2) 從深化思維入手。如《驚弓之鳥》「大雁狀告更羸」請學生做更羸律師,答辨,把課文的邏輯結構表達清楚。
(3) 從發展想像入手。音樂作文
(4) 從學生興趣入手。《荷花》「對荷花的美,你可以怎樣表達出來?」畫、寫美文、作曲、跳舞等等學生喜歡怎麼表達就怎麼表達。
(5) 從發展口才入手。於永正老師的交際作文—《一塊麵包》就是針對有小朋友把一塊只咬了兩口的麵包扔進了垃圾箱而請學生怎樣處理的課。
(6) 從擴展形式入手。(超文本)
民族性:
培養語感 整體把握
怎樣培養語感?
 熟讀
 想像:想像畫面,體會意義
 多思
整體把握?
《黃繼光》「讀了課文,你被課文中的什麼所感動?」
分層落實:你在閱讀中感悟了什麼?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探究學習,是這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改變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
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自主學習是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是「教學之本」。要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出,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自主探究一下,自主探究一下,怎樣探呢?是不是上課時,兩個人四個人圍在一起說說就是探究呢?答案顯然是片面的。
學習方式:
探究式學習的課堂結構
 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 自己獨立尋找論據解決問題。
 同學合作討論解決問題。
 形成結論。
《憶鐵人》
在這樣的課堂結構中教師該做些什麼呢?:
 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興趣
 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
 創設問題情境
關於合作學習:
目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講形式,不實際)
 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認真對待
 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任務
 學生對同伴觀點不認真分析
合作學習的目的:
 懂得合作是一種重要學習方式
 學會勇敢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 學會聽、辯,吸取和修正
 創造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
合作學習的組織策略:
 組織好小組成員
 訓練好組長(有責任心、有威信)
 組織好角色分配
 組織好匯報內容

⑹ 語文課程標準是怎樣概括語文教育特點的

在社會發展由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
工業經濟時代走向知識經濟時代的大背景下,
小學語
文教育亦由《語文教學大綱》走向了《語文課程標准》
,由靜態的被動性要求轉向了動態的
主動性建議。可以斷言,
《語文課程標准》將成為今後很長一段時期語文教學的「航標燈」

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積極實踐《語文課程標准》是當前每個語文教育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一、對「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這一理念的理性認識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是《語文課程標准》所闡述的基本理念中的一個,落實這
個「理念」是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教育目的」的前提。全面深入地理解
這一「理念」
,並用它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我們的語文教學就不會偏離方向。對此,我談
四點初淺的認識。

1
.三大方面。

《語文課程標准》
把語文教育的特點概括為三個方面:
一是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學生反
應的多元性;
二是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三是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和學生
的良好語感以及整體把握的能力。

2
.三種角度。

上述的
「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主要是從語文課程的內容與學生相互關系的角度來談的;
第二方面主要是從該課程的實施過程來講的;
第三方面主要是從漢語言文字的特點與學生相
互關系的角度來界定的。
總而言之,
課程標准主要是從課程的內容、過程、
對象與學習主體
關系的角度來確定語文教育的特點的。

3
.兩大特性。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這一理念具有兩大特性,其一是主觀性,其二為客觀性。
其中,
「語文課程的人文性、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漢語言文字的特點」是客觀的;
「學生反應
的多元性、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學生良好的語感以及整體把握的能力」是主觀的。

4
.七大元素。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這一理念,
具體包含有七大元素,
它們是:
課程的人文性、
學生反應的多元性、
課程的實踐性、
學生的實踐能力、漢語言文字的特點、
學生的語感以及
整體把握的能力。其中,具有客觀性的三大元素其「變數」較小,相對較為穩定,在教學中
起著一定的「載體」作用;具有主觀性的四大元素其「變數」較大,特性活躍,在教學中將
凸現其過程中的「操作性」

⑺ 幫忙找一下好一點的<<語文課程標准》學習心得

第一個:
《語文課程標准》體現了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大前進。它的推廣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教師是這場改革的核心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和身份的轉變是變化的重心。教師作為唯一知識來源和傳授者的傳統地位已經動搖。而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才是教師諸多角色中最明顯、最具時代性的核心特徵。
教師要從傳統教學中的「傳授者」解放出來,進行角色轉換,成為課堂教學的「促進者」。
一、加強學習,轉變理念。
新課程確立之後,如何才能達到「理念轉變成實踐」,教師自身的素質、能力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素養的提高,是課改成功的關鍵。所以,教師必須對《新課程標准》有個系統的認識。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要積極參加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舉辦的各種培訓,認真學習新課標,鑽研新教材,使之對課改有個明確的目標。
新課程中,課堂開放程度更大了,孩子們的視野更廣了,孩子們在平等、自主的氛圍中愛思考,愛提問了。教師如果想做一個合格的教學引導者,組織者,那麼就必須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要不斷的加強學習,自我提高。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氛圍。
強調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關系,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當教師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寬容、關愛等人文因素注入課堂時,就會不斷領略到全新的體驗:學生「動」起來了,生命活力煥發出來了,良好的課堂氛圍使課堂教學出現了嶄新的變化,師生之間的心拉近了,老師成了學生的知心朋友。在課堂中,經常看到學生競相表現自我,展示自我;學生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他們會大膽地站起來「考」老師,經常可以看到學生在課堂上對老師的「范讀」、「范寫」,或對教學中的各種內容提出反對或補充的意見;甚至會勇敢地來質疑、挑戰老師。有時,他們還會為自己戰勝老師而激動得歡呼蹦跳。這樣的課堂組織有別於以前的「規矩課堂」。教師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學生則由接受者轉化為主體者。角色的轉變使課堂雙邊活動活躍起來,教學也定然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創設豐富的教育情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新課標要求教學的目的能夠促進不同水平的學生能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要面向每個學生,顧及個體差異。因此,教師的教學方式應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灌輸—接受」這種傳統教學方式。教師應有意識地積極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等學習方法。比如教學語文課《畫楊桃》,我通過創設情景,出示實物,引導學生說出楊桃在不同角度的形狀以及它的大小,然後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明白不能總是想當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楊桃是從什麼角度看是什麼樣的就應該畫成什麼樣的,並且教育學生,凡事應該從不同角度去考慮。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與小組成員交流暢自己的發現和感受,培養了學生與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從教學課文轉變成學生自我學習課文,探究和發現,解決問題。
四、注意正確的評價,給學生積極的心理以支持。
正確的評價應以激勵性評價為核心。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評價。好的課堂,打動人的往往不是它新穎的設計,而是教師的個性化價值引導喚起學生的學習激情,給課堂帶來了積極的熱烈的氣氛。德國的教育家第斯高芬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存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鼓舞和喚醒。」因此,課堂評價時,可直接肯定學生:你讀得很有感情。你真會思考。你回答得真有創意……以贊賞的語氣評價學生。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評價主體上採取師生共同參與的交互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呵護童真童趣,做到教學相長。
綜上所述,教師在課改中的角色轉換,必須做到:一是從知識的傳授者這一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二是教師必須從「教書匠」、「說教者」的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的引路人,成為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促進者。

第二個:
提及「新課程」早已耳熟,轟轟烈烈地搞了十年了。現在任教的六年級學生是第一屆享受新課程的學生,其實就是實驗的一批學生。效果如何?說句直白的,就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正因為新課程的特點,才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通過這次專門學習《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的機會,我就談談對新課程的一點拙見。
1、必須知道新課程標准與以往教學大綱的區別。
以往教學大綱突出了知識的主體地位,它主要是對教師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新課程標准在以往教學法大綱的基礎上,突出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在課程學習中「人」的作用,尤其是學生的作用,還注重教學法的指導。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認真地研究學習新課程標准,明白新課程「新」在什麼地方,才能體現「新」字。
2、做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體現。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是我們現代教師的共識。如何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呢?這里應該注意不要走入兩個極端,一個不敢放手,一個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課堂上要注意這樣幾點:(1)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2)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3)要注重培養學生好的學習方法;(4)要正確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過分誇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應該充分地認識到自己班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習慣的發展層次,以便自己靈活地制定教學計劃。
3、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輔助教學。
運用多媒體教學已經是現代教學的一個趨勢,但永遠不會成為唯一的手段,永遠不會替代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我們設計的教學課件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但課件卻不應成為左右課堂進程的主要因素,人才應該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過分依賴課件,就會造成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模式化,不利於不同的學生的不同發展。社會的進步在於它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如果都是一個模具「造」出來的,那還有什麼矛盾,還怎麼促進學生進步?教學中,教學手段的運用應該是多變的,是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情境而設計的。
幾年下來,我們承認素質教育結出的累累碩果,但我們也不能否認「轟轟烈烈的素質教育,扎扎實實的應試教育」的現實。問題不是出在這樣的提法不對,關鍵是如何去實施,要去營造一種氛圍。正如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論中闡述的:沒有與之適應的生活是無法進行教育的。所以,我覺得,如果我們對新課標學習掌握的不到位的話,其結果必然是轟轟烈烈的學習,平淡無味的實踐。可以說是「穿著新鞋走老路」。所以說,加強學習是工作的重心,實踐是學習的核心,這次我們畢竟是「摸著石頭過河」。課標吸取來的經驗在實施過程中還得要再接受考驗的。一切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實施過程中構建學習—實踐—提高—再學習—再實踐的良好的發展過程。在這個意義上講,課標的實施是復雜的,任務是艱巨的,所以,以為一學就會,一看便能實施的任何想法都是錯誤的!透視種種現象,可以使我們在學習實施新課標的過程中,不斷的發現、調整、完善自己,真正落實新課標的要求,做一個合格的教師。

第三個: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與過去的教學大綱相比,語文新課標在許多方面都有突破,從理念到目標、從實施到評價都呈現出一種嶄新的面貌。
1.人文。強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2.實踐。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
3.素養。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4.對話。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5.自主。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6.合作。新課標倡導「合作」的學習方式。並在作文教學、綜合性學習的評價上提出了具體要求。
7.探究。新課標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強調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8.綜合。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9.資源。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
10.開放。新課標舉起「開放」的大旗,強調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在學習了新課標後,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發揮主動性,培養創造思維
新的課程標准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一種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信地想、大膽地說,賦予他們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創造的自由,給他們一片自由翱翔的藍天。徹底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轉變成以學生的自我發展為中心,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正「活」起來,把過去以教師為主的「一言堂」變為學生積極參與的「多言堂」。只有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才能充分發揮出來。而教師則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正如杜威所言:「教師,一個引導者,他撐船,學生們用力地用槳把船劃向前。」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努力轉變自身的角色,努力為學生創造寬松自主和諧的學習空間和氛圍。讓學生與文本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中進行心靈深處的碰撞,實現情感的交融,在自主與互動之間敢於想己之所想,言己之所言,在自主感悟,主動探究的基礎上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從而塑造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實現師生的共同創造,共同進步。
二、尋求開放性,培養綜合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要「溝通課堂內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這就需要教師實現教學觀念的開放,採取開放性的教學形式。語文是一門極其生活化的學科,課文是社會生活的反映。語文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縮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開拓學生視野,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願望。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例如,教師在完成一節課的基礎上,可以舉一反三地溶入課外知識——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電影、電視及文學作品中的某些情節、人物等。除此,還要鼓勵學生走出狹窄的課室,讓學生在與大自然、與社會、與家庭的接觸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知識是教不盡的,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接觸中具有了一定的語文能力,便可以自學知識,再生知識,自覺提高語文綜合素質。這樣,就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標。
三、注重過程性,培養探究精神
新型課堂應是促進學生智力、能力發展和學習方法發展的學習過程。課堂教學要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在過程中感受、領悟、體驗,在過程中學會質疑、反思,在過程中逐漸提高、不斷發展。「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結果重要,過程更重要,新課標所提倡的探究性學習恰恰體現出學生的發展過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這中間,學生經歷了由不知到知的探索、思考過程,不僅獲取了相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掌握了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的學習、探究的方法,為今後的學習,工作及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具有終身教育的基礎和再發展的潛能。
因此,在新型課堂中,我們要在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與能力。新課標構建的新課堂,是一個讓學生的心靈得以放飛,情感得到宣洩,知識得到更新,能力得到提高的藝術殿堂。新課堂,也將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樂園!讓課改和教師一起成長,讓教師和學生一起成長!

第四個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確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准》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准》、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准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准達到《課程標准》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准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⑻ 淺談對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解

對於語文課程的性質,《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明確規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段話已明確的告訴我們,語文課程的性質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對於這一具有權威性的答案,絕大多數人都表示贊同。這一認同,將語文與語文課程的性質做了統一性的認識,而並沒有將其分開來理解。

對於這一權威性定論的表述以及對語文課程性質的個人理解,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語文課程的性質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對於這一個結論我是認同的,它從很大程度上囊括了「工具性與人文性之爭」的研究成果,但並沒有完全解決這個爭論。從「語文課程的性質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句話我們可以分出很多種結論:一、工具性與人文性有同等地位;二、工具性與人文性地位不平等(包括:工具性中蘊含人文性或者人文性中蘊含工具性)。下面來分析一下。


工具性的觀點:對語文一詞的界說,人們習慣引用葉聖陶先生的話:「平常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在紙面上的話叫書面語言,語文一名,始於1949年之中小學語文課本。彼時想法,口頭為語,筆下為文,合成一詞,就稱為語文。」語文即語言,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合稱。語言是人類所特有的用來表情達意、交流思想的工具。由此推理得出語文的本質屬性是工具性。認為語文科的任務只是培養一種基本的生活能力,這就把語文學習的意義局限在人的「生存性』,方面。

持工具性觀點的人主要是從物質生活的層面認識語文教育,把語文教育看做僅僅是維持物質生活的一種技能。這必然決定了將語文教育的重點放在言語的技能訓練上,只是從語言學的角度孤立地看待語文教育,使語文教學較多地停留在繁瑣的語法規則和字、詞、句的規范使用上,使語文課忽略其他應有的屬性。實際上,現代語文教育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語言的使用技能、語基知識,以應立身處世之需,而且更應注意到創造性、想像力方面,人格的塑造及綜合心理素質方面的培養,它包含了智力因素開發和非智力因素的養成,而這些恰恰是語文教育的終極目標。

人文性的觀點:對「人文」最早的解釋見《周易》,「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泛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化,教化,即教育之意。所謂人文性,指的是一種普遍的人類的自我關懷,以人性、人道為本位的價值取向,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系、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其目標是追求美和善,其核心是以人為本。

持人文性觀點的人,認為工具性太狹隘,忽視了教育的對象和主體--人。而語文教育也是教育,它注重人的尊嚴、價值、個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方面,其最主要的特色是對人的關注,對人精神的培育。語文的形式是語言文字,是表達技巧,而內容則是生活,是事物,是思想,是精神。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對祖國語文和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等。

從以上我們似乎可以看出「工具性與人文性有同等地位。」這個觀點較全面的表述《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明確的語文課程性質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