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校本課程的介紹
Ⅰ 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的學校簡介
坐落在西子湖畔的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是杭州市實驗學校,杭州師范大學附屬學校,浙江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浙江省陽光體育人才培養基地,浙江省外籍學生招生學校,浙江省綠色學校,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機器人教學實驗基地,全國文明禮儀樣板學校,高中部是浙江省特色高中。是一所集90個教學班,4000餘名學生,300餘名教職員工,四個校區的集團化規模學校。學校辦學設施一流,校園環境優美。擁有科技館、體藝館、游泳館、羽毛球館、乒乓球館、圖書館、高標准運動場等設施,為學生提供了全面發展的空間。還有80多個優秀社團。學校師資精良,以特級教師、國家級骨幹教師、省市級教壇新秀及學科帶頭人為主組成的骨幹教師隊伍不斷壯大,教師隊伍「群體有優勢、個體顯特色」。
學校前身是浙江省兒童保育院,浙江省省級機關幹部子弟學校,是一所與延安保育院具有共同血脈的紅色學校,譚震林同志親自批示籌建。一大批共和國功臣的子女都在學校就讀;是新中國在浙江建的第一所學校;浙江省「第一個少年先鋒隊」在這里誕生。學校十分重視自身的歷史積淀與文化承傳,注重光榮校史的挖掘,用「紅色的記憶」去激發全校師生的愛國熱情。愛心孝心誠信教育、正義感與責任感教育、愛國主義與民族精神培育成為學校德育的主要內容。光榮的校史成為了學校的重要精神食糧。
學校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堅持「先做人後做事」的德育觀及「共同基礎上的差異發展」課程觀,堅持人本管理和文化引領,促進特色發展,學校辦學特色顯明:九年一貫制實驗成效顯著;德育活動課程及體育、藝術、科技活動課程為主的綜合實踐校本課程開發成效顯著;機器人、航模、海模、車模、頭腦奧林匹克等活動多次代表省、市參加全國比賽獲得大獎。學校近幾年的辦學成效,受到省內外的廣泛關注,豐富的校本課程成為基礎教育的一大亮點。
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高中部,是浙江省首批認定的美術特色高中,是杭州師范大學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位於美麗的寶石山下,風景秀麗,學校環境優雅。
學校堅持貫徹「美術特色、文科見長」的辦學思路,十分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培養。文化課教學,嚴格按高考和會考要求,通過有效課堂教學研究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美術專業教學,注重美術特色課程建設,課程設置合理,特色鮮明,實施小班化,突出個別輔導與因材施教。學校十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高中部師資完備,文化課教師及美術學科教師均具有豐富的高考輔導實踐經驗;同時學校還聘請中國美院、杭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等高校教師定期到校任教與講座,指導美術教學研究工作;學校為學生高中三年的學習提供最好而切實可行的教育,學生在我校學滿三年後必將會有廣闊的高考空間。連續幾年我校美術特色高中的高考上線率達100%,本科率達90%以上,近50%的學生升入浙江大學、中國美院等重點大學,辦學聲譽受到社會的普遍肯定。
Ⅱ 機器人教育在中國是否能夠普及。
先看看美國,美國聯合市場研究(Allied Market Research)預計 2020 年機器人技術市場在全球范圍內將達到 827 億美元;基於全球教育和機器人的相關市場調查報告及相似產品的發展歷程,則預測未來 5 年(2016~2021 年)全球教育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達 111 億美金。
再來看中國,我國對於機器人教育這一塊也很重視,開展了各種比賽,教育機器人還被用於課內外教學,像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地已經將教育機器人納入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以促進學習者創新思維、設計思維和計算思維的培養。隨著機器人技術的逐步成熟,研究教育機器人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相信未來機器人教育是可以普及的。
Ⅲ 機器人的定義、組成和分類
國際上對機器人的概念已經逐漸趨近一致。一般來說,人們都可以接受這種說法,即機器人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聯合國標准化組織採納了美國機器人協會給機器人下的定義:「一種可編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機;或是為了執行不同的任務而具有可用電腦改變和可編程動作的專門系統。」它能為人類帶來許多方便之處!機器人(Robot)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慧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它的任務是協助或取代人類工作的工作,例如生產業、建築業,或是危險的工作。
機器人一般由執行機構、驅動裝置、檢測裝置和控制系統和復雜機械等組成。機器人的分類:
家務型
能幫助人們打理生活,做簡單的家務活。
操作型
能自動控制,可重復編程,多功能,有幾個自由度,可固定或運動,用於相關自動化系統中。
程式控制型
預先要求的順序及條件,依次控制機器人的機械動作。
數控型
不必使機器人動作,通過數值、語言等對機器人進行示教,機器人根據示教後的信息進行作業。
搜救類
在大型災難後,能進入人進入不了的廢墟中,用紅外線掃描廢墟中的景象,把信息傳送給在外面的搜救人員。
平台型
平台機器人是在不同的場景下,提供不同的定製化智能服務的機器人應用終端。從外觀、硬體、軟體、內容和應用,都可以根據用戶場景需求進行定製。2016年8月,三寶平台機器人首家線下體驗店,正式落戶深圳市寶安區。
示教再現型
通過引導或其它方式,先教會機器人動作,輸入工作程序,機器人則自動重復進行作業。
感覺控制型
利用感測器獲取的信息控制機器人的動作。
適應控制型
能適應環境的變化,控制其自身的行動。
學習控制型
能「體會」工作的經驗,具有一定的學習功能,並將所「學」的經驗用於工作中。
智能
以人工智慧決定其行動的機器人。
Ⅳ 教育機器人的教育開展
我國的機器人教育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及眾多知名專家以及一些發達省市的大力推動下,有了很大的發展。(請參見一中的「專家論述」)教育機器人逐步成為中小學技術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程的良好載體。新的高中課程標准在「信息技術」科目中也設立了「人工智慧初步」選修模塊,邁出了我國高中階段開展人工智慧教育的第一步,這也意味著我國的人工智慧教育在大眾化、普及化層面上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我國兩大主要研究部門: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上海部。共舉辦了兩界「全國中小學程序設學計與機器人教學研討會」。2005年啟動了「全國中小學機器人教學實驗區、實驗學校」項目,由苗逢春主任擔任項目負責人主 。打造了機器人教育交流的全國性網路平台:機器人教育在線。
從各地情況來看,較多的學校只是以課外活動、各種興趣班、培訓班的形式開展機器人教學。通常的做法,是由學校購買若干套機器人器材,由信息技術課程老師或綜合實踐課程教師進行指導,組織學生進行機器人組裝、編程的實踐活動,然後參加一些相關的機器人競賽。只有極少數的地區和學校將機器人教學納入了正規課堂教學。
2000年,北京景山學校以科研課題的形式將機器人普及教育納入到信息技術課程中,在國內率先開展了中小學機器人課程教學。2001年,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學、盧灣高級中學等學校開始以「校本課程」的形式進行機器人活動進課堂的探索和嘗試。2005年,哈爾濱市正式將機器人引入課堂教學,在哈爾濱師范附小、60中、省實驗中學等41所學校開設了「人工智慧與機器人」課程,用必修課形式對中小學生進行機器人科學方面的教育。此外,香港在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的改革中,也在高中「設計與應用科技」課程中增設了機器人製作的課程。2012年,河北省部分城市也將機器人教學課程納入到信息技術課當中,全國各地機器人教育遍地開花,足以證明我國對機器人教育的重視,相信不久之後我國的信息技術知識方面會有一個大的提升。
北京、上海、廣東、山東、湖北、黑龍江、浙江、遼寧、河北、陝西、等省市已經開展了較大規模的機器人教學實驗。這說明,我國青少年的機器人普及教育正在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時期。
在國際上獲過獎項的省市有:上海、山東、北京、廣州、成都、大連、西安。 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青少年機器人世界盃
全國GBC挑戰賽
全國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
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NOC)
中國城際家庭機器人挑戰賽
未來夥伴杯中國智能機器人大賽
石家莊首屆機器人大賽
Ⅳ 校本課程怎麼寫
類似於科研課題的總結報告,只要補充校本教材的編撰誕生的情況以及目標綱要等介紹。
例:
————中學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一、 設計背景
隨著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學校課程多樣化和個性化呼聲日益強烈,教育的均衡化與優質化已成為基礎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第六條中明確提出:「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在課時計劃中也明確規定:「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占課時總比例的10%~12%。」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校本課程開發已經成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發展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著課程權利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會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為了全面實施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進一步搞好課題研究工作,根據課改精神,編制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 指導思想
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從我校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出發,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和開發新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專家、領導與家長共同開發的原則開發具有龍實中特色的校本課程,以體現個體差異,全面育人的開發宗旨,為學生提供品德形成與人格發展、潛能開發與認知發展、身體與心理發展、藝術審美、綜合實踐等方面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發展。
三、 開發目標
1、學校層面目標:
①、建立起規范和完善的龍灣區實驗中學課程體系;
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管理方法;
③、打造出學校的校本品牌課程和特色課程。
2、教師層面目標:
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確的課程觀的教師隊伍;
②、培養一批具有課程開發能力的綜合性人才隊伍;
③、
3、學生層面目標:
①、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學生獨立自信;
②、讓學生掌握某項技能,學會探究,使學生善於思考,敢於實踐;
③、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格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環境。
四、 開發原則
1、主體性原則:以學校為主體,自主開發和發展的課程,應充分體現學校特色;體現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體現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導。
2、自願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願,限定選修與自主選修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充分發掘學校現有和將要擁有的課程資源。
5、實效性原則:校本課程開發中,學校不強調每門課程都必須有絕對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強調對學生有啟發性,學有所思,注意結果的有效性、針對性。
五、 課程結構與門類
(一) 課程結構
根據課改精神,學校將全部課程整合為基礎性課程(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兩大類。校本課程分為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
1、基礎性課程
基礎性課程由國家、地方統一開發並組織實施,強調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學習領域體現共同要求的學科課程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和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地方課程等學科,是全體學生必修的課程。
2、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學校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學生現狀以及學生、學校、社會未來發展的要求所開發的各種在本校實施的課程。它由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兩部分組成。
(1)、限定選修課程由基礎性課程延伸的學科拓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各類專題教育組成。是學生限定選擇修習的課程。
(2)、自主選修課程由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學科課程與活動組成,是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
(二)校本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開發,採取篩選、改編已有的課程,或者新編校本課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將本地區、校內外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融入學科課程之中,通過改編、補充、拓展和新編等方式開發校本課程。教育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三個方面。本地區的社會資源包括三大塊,即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社會發展;學校資源包括校園環境、教師特點、學生特長;家庭資源包括家長特長、家庭特點、家庭環境等。這些內容可以是綜合的,也可以是主題性的。開發內容分為以下七大類。
1、科學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無線電測向、電子製作、電腦網路、天文地理觀測、軟體製作、能源環保、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雙語綜合、科學實驗等。
2、人文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古典文學名著賞析、尋根、現代文閱讀鑒賞與分析、美在文學中、中國民俗文化選講等。
3、藝術類課程
內容選擇:文學、電影、電視欣賞、中西方美術欣賞、歌舞、樂器、陶藝、書法、繪畫等。
4、身心健康類課程
內容選擇:定向越野、武術、田徑、體操、球類、棋類、心理訓練、心理輔導與咨詢等。
5、學習生活技能類課程
內容選擇:植物栽培、插花、交際禮儀、時裝設計、家政服務、攝影攝像等。
6、文化活動與專題教育類
內容選擇:四季八節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社團活動、環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7、綜合實踐類課程
內容選擇: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青年志願者、參觀、考察等。
六、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1、校本教材以活動形式為主,資料袋形式為輔,不統一要求編寫系統性的知識冊,教師可以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1)自編教材;(2)選編教材;(3)選用優秀教材;(4)拓寬現有教材。
2、校本教材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內容組織要強化活動設計和實踐應用,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材內容應盡力圖文並茂,並通過簡要案例、對比分析、邏輯演繹等手段,促進學生理解內容。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3、教材編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開發適合學生特點的電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電子視聽教材以及網路課程資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材。關注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材內容的互動性和生成性。教材編制要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所具有的教育資源
附:校本教材評審表
教材編著評審表
教材名稱 類型
編著人 總字數 頁數 適用年級
課時總數 學生要求
類別 項目 佔全書比例% 特色特點簡介(字左右)
自
評 自己撰寫內容
網上下載內容
參照同類著作
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意見:
簽名:
年 月 日
七、課程的實施與管理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1、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主 任:1人
副主任:2人
委 員:由專家、校長、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社區代表等若幹人組成。
主要職責:選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教材;審議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大決策;負責制訂校本課程開發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項制度;檢查與督導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執行情況等。
2、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 長:校長
副組長:分管副校長
成 員:各科室主任、各學科教研組長、學科骨幹教師。
主要職責:統籌規劃學校的校本課程;制定保證校本課程實施的相關制度;組織教師的培訓: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管理;審議、評價校本教材。
3、教務處職責:
(1)開展學生選課指導,負責指導學生選擇科目;
(2)提供課程菜單、課程介紹、課程表及教學常規與過程管理等工作;
(3)建立校本課程學生檔案,負責學生學習評價的組織與統計。
4、教科室職責:
(1)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組織教師申報課程;
(2)組織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對申報的課程進行評審,做出評價意見;
(3)建立校本課程授課教師檔案,負責教師的教學評價。
5、教研組長職責:
(1) 組織落實本組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申報與實施工作。
(2) 召集組員定期研討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確定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案。
(3) 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6、授課教師職責:
(1)撰寫《課程綱要》,編寫校本教材;
(2)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務處隨機聽課、測評;
(3)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4)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5)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6)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二)校本課程的實施
1、課時設置:每周設2-3課時校本課程。
2、限定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3、自主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校本課程開發的特殊性決定課程評價的特殊性。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校的自主權,這就決定課程評價必然是一種內部評價;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是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特色的突顯,這就決定了評價的多元性;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性,決定課程評價的過程性。校本課程的評價著眼於學生的個性與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要從指導思想,師生參與程度,創造性的發揮學校辦學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對校本課程和學生發展進行評價。
1、評價中的「三堅持」與「三原則」
「三堅持」: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堅持評價內容的多維化;逐步建立電子化學生成長記錄冊,側重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力、個性等方面的分析性、發展性評價,同時要逐步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三原則」:即「參與性原則」、「過程性原則」、「激勵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注重學生親身參與和學生全員參與,強調課時計劃規定的課時活動量的參與情況和參與態度的考核。同時重視學生自我評價並自覺參與評價。
過程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要特別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和實踐體驗,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並且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
激勵性原則: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勤於實踐,勇於創新,不斷促進學力發展。
2、校本課程評價的三個方面
為了保證校本課程的開發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張揚學生的個性,彰顯學校審美育人的辦學特色,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課程綱要(教材)、課程實施、學生學業成績。
課程綱要評價的要素主要有:課程目標是否符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目標是否明確清楚;課程內容的選擇是否合適,所需的課程資源是否能夠有效收取,內容的設計是否具體有彈性;課程組織是否恰當,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等。
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主要包括:教學的准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的評價。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閱資料、問卷、座談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並歸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座談的結果,從而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生學業成績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績作出評價,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用『優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三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活動等形式展示,成績記入成長檔案中。」
評價的形式多樣,一般可採取以下「四結合」的形式,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學習活動表現,平時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和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2、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3、制定校本課程開發獎勵機制,確保經費的及時劃撥,
4、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功能室和校園網站建設,為校本課程實施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
5、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保障。利用網路等各種載體大力宣傳校本課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社區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Ⅵ 如何在中小學開展機器人普及課程
智能機器人技術是一門跨學科的綜合性的科學技術。它涉及自動控制、計算機和網路技術、感測器、人工智慧、微電子技術和機械工程等多個學科領域。智能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水平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面對未來的科技發展的外部競爭和現實的創新人才的培養,在大力實施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戰略的進程中,抓住時機,在中小學引入智能機器人教育,提升學生對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的全面認識和理解,激發他們對創意和創新的興趣,並作為一種培養創意思維和創新人才的新載體,是十分必要、迫切和切實可行的。
● 開設機器人普及課程的實踐
智能機器人教育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在目前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應該說還僅處在「活動」層面,智能機器人教育大多是以課外活動和各種興趣班、培訓班的模式開展的。也的確有相當數量的中小學校能夠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智能機器人的活動或競賽,但作為課程引入到教學中的卻少之又少。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接觸機器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我校在2008年組建了機器人俱樂部,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嘗試著普及機器人課程。
1.課程實施
(1)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我校在小學三年級開展機器人普及課程。上學期主要學習中鳴實體機器人製作及程序編寫,下學期主要學習創意機器人製作。
(2)從2012年秋季學期開始,我校在嘗試一年普及課程的基礎上,在小學部三至六年級,初中一年級開設普及課程,課程安排兩周一次,每次兩節連堂,真正做到科普教育遍地開花,全校普及。通過機器人普及教學,讓全校參加學習的學生都能認識機器人,都會製作機器人,了解科技創新的奧秘,體驗到智能化帶給我們生活的便利。通過在全校各年級開展科技普及課程,真正做到將我校建設成為科創校園、科普基地。
(3)從2012到2013學年開始的這段時間內,我校組織組內教師、優秀機器人俱樂部成員,成立校本課程研究小組,探討機器人科普教學內容,撰寫機器人科普教學校本課程,補充和完善各類教學內容、教學設計,逐漸形成了特有的教學方式。
2.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程的特點,我們將俱樂部機器人普及課程教學的方法統一為:任務驅動、新知教授、實踐應用。
(1)任務驅動。教師根據每節課的學習內容,合理地設計教學任務。課時安排為每周兩節課,兩個課時已經足夠學生完成一個作品的製作。學生根據任務要求,進行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小組討論等環節,讓學生發現問題,引起認知沖突,以便引入新知。
(2)新知教授。學生將任務進行仔細剖析,並填寫學生工程冊(學習工程冊是學生學習的一個憑證,也是學生進行任務分解、問題解決過程的記錄)後,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反映的問題,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由於機器人普及課程的特殊化,我們可以將每個新知(一般的感測器的應用)分為「是什麼、有什麼作用、怎麼使用、應用了哪些學科知識」幾個部分。學生通過以上幾個部分可以較為深入地認識每一個固件,也可以擴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進行創作。由淺入深、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能更多地將學習貼近生活,將生活的問題搬進學習中來。
(3)實踐應用。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內,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競賽。教師應設計與生活相關的主題,讓學生將生活與學習有效聯系起來,達到培養學生體會生活、觀察生活的目的,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精神。
3.評價方式
(1)評價主體多維化:改變單一評價主體的現狀,指導學生自評、互評。由於作品要求體現各個小組的創新性及與實際生活的相聯系性,因此我們還可以請學科以外的教師、學生甚至家長對作品進行評價。
(2)評價內容多元化:不僅評價課內所學,還要評價課外的實踐;不僅評價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掌握情況,還應著重考查學生對生活中細節的把握程度和將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能力。
(3)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不僅僅關心的是學生製作了多少作品、製作的作品創新性有多高,更應注重學生發展的過程。在學習中建立機器人普及課程的學生學習工程冊,將學生分解問題、問題解決建議、提出和學生作品展示記錄下來,讓學生能力的提高建立在存量基礎之上,遵循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
(4)評價形式多樣化:除了在課堂上進行評價之外,還應該組織學生進行作品展示、參加競賽。讓學生通過成績的獲得,感受到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