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自動控制課程設計球桿系統

自動控制課程設計球桿系統

發布時間: 2021-03-05 16:47:50

1. 自動控制課程設計 求各位大神幫幫忙 小弟感激不盡

看下

2. 急!求自動控制系統課程設計!

自動控制系統課程設計!
這方面的做過很多的

3. 求一份自動控制原理的課程設計,就是隨便一個自動控制系統的具體設計,各位大俠幫下啊·

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的向前發展,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自動化技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自動控制技術廣泛應用於製造業、農業、交通、航空及航天等眾多產業部門,極大的提高了社會勞動生產率,改善了人們的勞動條件,豐富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當今的社會生活中,自動化裝置無所不在,自動控制系統無所不在。因此我們有必要對一些典型、常見的控制系統進行設計或者是研究分析。
一個典型閉環控制系統的組成是很復雜的。通常都由給定系統輸入量的給定元件、產生偏差信號的比較元件、對偏差信號進行放大的放大元件、直接對被控對象起作用的執行元件、對系統進行補償的校正元件及檢測被控對象的測量元件等典型環節組成。而控制系統設計則是根據生產工藝的要求確定完成工作的必要的組成控制系統的環節,確定環節的參數、確定控制方式、對所設計的系統進行模擬、校正使其符合設計要求。同時根據生產工藝對系統的穩、快、准等具體指標選擇合適的控制元件。

原理分析
1.1 信號流圖
信號流圖是表示線性代數方程的示圖。採用信號流圖可以直接對代數方程組求解。在控制工程中,信號流圖和結構圖一樣,可以用來表示系統的結構和變數傳遞過程中的數學關系。所以,信號流圖也是控制系統的一種用圖形表示的數學模型。由於它的符號簡單,便於繪制,而且可以通過梅森公式直接求得系統的傳遞函數。因而特別適用於結構復雜的系統的分析。
信號流圖可以根據微分方程繪制,也可以從系統結構圖按照對應的關系得到。
任何線性方程都可以用信號流圖表示,但含有微分或積分的線性方程,一般應通過拉氏變換,將微分方程或積分方程變換為s的代數方程後再畫信號流圖。繪制信號流圖時,首先要對系統的每個變數指定一個節點,並按照系統中的變數的因果關系,從左到右順序排列;然後,用表明支路增益的支路,根據數學方程式將各節點變數正確連接,便得到系統的信號流圖。
在結構圖中,由於傳遞的信號標記在信號線上,方框則是對變數進行變換或運算的運算元。因此,從系統結構圖繪制信號流圖時,只需在結構圖的信號線上用小圓圈標志出的傳遞信號,便得到節點;用標有傳遞函數的線段代替結構圖中的方框,便得到支路,於是,結構圖也就變換為相應的信號流圖了。
1.2 傳遞函數
線性定常系統的傳遞函數,定義為零初始條件下,系統輸出量的拉氏變換與輸入量的拉氏變換之比。
結構圖的等效變換和簡化
由控制系統的結構圖通過等效變換(或簡化)可以方便地求取閉環系統的傳遞函數或系統輸出量的響應。實際上,這個過程對應於由元部件運動方程消去中間變數求取系統傳遞函數的過程。
一個復雜的系統結構圖,其方框間的連接必然是錯綜復雜的,但方框間的基本連接方式只有串聯、並聯和反饋連接三種。因此結構圖簡化的一般方法是移出引出點或比較點,交換比較點,進行方框運算將串聯、並聯和反饋連接的方框合並。在簡化過程中應遵循變換前後關系保持等效的原則,具體而言,就是變換前後前向通路中傳遞函數的乘積應保持不變,迴路中傳遞函數的乘積應保持不變。
串聯方框的簡化(等效)
傳遞函數分別為G1(s) 和G2(s) 的兩個方框,若G1(s) 的輸出量作為G2(s) 的輸入量,則G1(s) 與G2(s) 稱為串聯連接,見圖1 – 1 。

圖1 – 1 串聯方框的簡化(等效)
1.3.2 並聯方框的簡化(等效)
傳遞函數分別為G1(s) 和G2(s) 的兩個方框,如果他們有相同的輸入量,而輸出量等於兩個方框輸出量的代數和,則G1(s) 與G2(s) 稱為並聯連接,
見圖1 – 2 。

圖1 – 2 串聯方框的簡化(等效)
1.3.3反饋連接方框的簡化(等效)
若傳遞函數分別為G1(s) 和G2(s) 的兩個方框,如圖1 – 3 形式連接,則稱為反饋連接。「 + 」號為正反饋,表示輸入信號與反饋信號相加;「 — 」則表示相減,是負反饋。

圖1-3 反饋連接方框的簡化(等效 )
Ф(s)表示閉環傳遞函數,負反饋時, Ф(s)的分母為1+迴路傳遞函數,分子是前向通路傳遞函數。正反饋時, Ф(s)的分母為1-迴路傳遞函數,分子為前向通路傳遞函數。單位負反饋時,
1.4穩定裕度
控制系統穩定與否是絕對穩定性的問題。而對一個穩定的系統而言,還存在著一個穩定的程度的問題。系統的穩定程度則是相對穩定的概念。相對穩定性與系統的瞬態響應指標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設計一個控制系統時,不僅要求它是絕對穩定的,而且還應保證系統具有一定的穩定程度,即具備適當的穩定性。只有這樣,才能不致因建立數學模型和系統分析計算中的某些簡化處理,或因系統參數變化而導致系統不穩定。
對於一個開環傳遞函數中沒有虛軸右側零、極點的最小相位系統而論,G K ( jω ) 曲線越靠近 (- 1,j 0)點,系統階躍相應的震盪就越強烈,系統的相對穩定性就越差。因此,可用G K ( jω ) 曲線對(- 1,j 0)點的靠近程度來表示系統的相對穩定程度。通常,這種靠近程度是以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來表示的。
1.4.1 相角裕度
設ωc 為系統的截止頻率,A ( ωc ) = | G ( jωc ) H( jω c) | = 1 ,定義相角裕度為
γ =180° +∠G ( jωc ) H( jω c)
相角裕度γ的含義是,對於閉環穩定系統,如果系統開環相頻特性再滯後γ度後,則系統將處於臨界穩定狀態。
1.4.2 幅值裕度
設ωx為系統的穿越頻率 ,
φ( ωx ) = ∠ G ( jωx ) H( jω x ) = ( 2k + 1 ) π ; k = 0 , ± 1 , ± 2 ……定義幅值裕度為
h = 1 /|G(jωx)H(jωx)|
幅值裕度h的含義是,對於閉環穩定系統,如果系統開環幅頻特性再增大h倍,則系統將處於臨界穩定狀態,復平面中γ和h的表示如圖1-4 所示

圖1-4 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1.5 線性系統的校正方法
基於一個控制系統可視為由控制器和被控對象兩大部分組成,當被控對象確定後,對系統的設計實際上歸結為對控制器的設計,這項工作稱為對控制系統的校正。按照校正系統在系統中的連接方式,控制系統校正方式可分為串聯校正、反饋校正、前饋校正和復合校正。
1.5.1 串聯校正
串聯校正裝置一般接在系統誤差測量點之後和放大器之間,串接於系統前向通路之中,如圖1 – 5 。串聯校正裝置有源參數可調整。

圖1 – 5 串聯校正
1.5.2 反饋校正
反饋校正裝著接在系統反饋通路之中。如圖1 – 6 。反饋校正不需要放大器,可消除系統原有部分參數波動對系統性能的影響。

圖1 – 6 反饋校正
1.5.3 前饋校正
前饋校正又稱順饋校正,是在系統主反饋迴路之外採用的校正方式。前饋校正裝置接在系統給定值之後及主反饋作用點之前的前向通路上,如圖1 – 7 所示,這種校正方式的作用相當於給定值信號進行整形或濾波後,再送入反饋系統;另一種前饋校正裝置接在系統可測擾動作用點與誤差測量點之間,對擾動信號進行直接或間接測量,並經變換後接入系統,形成一條附加的對擾動影響進行補償的通道,如圖1 – 8 所示。

圖1 – 7 前饋校正1 圖1 – 8 前饋校正2
1.5.4 復合校正
復合校正方式是在反饋控制迴路中,加入前饋校正通路,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如圖1 – 9 所示。

圖1 – 9 復合校正
1.6 期望對數頻率特性設計方法
期望特性設計方法是在對數頻率特性上進行的,設計的關鍵是根據性能指標繪制出所期望的對數幅頻特性。而常用的期望對數頻率特性又有二階期望特性、三階期望特性及四階期望特性之分。
1.6.1 基本概念
系統經串聯校正後的結構圖如圖所示。其中G0(s)是系統固有部分的傳遞函數,Gc(s)是串聯校正裝置的傳遞函數;顯然,校正後的系統開環傳遞函數為
G(s) = Gc(s) G0(s)
取頻率特性,有
G(jω) = Gc(jω) G0(jω)
對上式兩邊取對數幅頻特性,則
L(ω) =Lc(ω) + L0(ω)
式中,L0(ω)為系統固有部分的對數幅頻特性;
Lc(ω)為串聯校正裝置的對數幅頻特性;
L(ω)為系統校正後的所期望得到的對數幅頻特性,稱為期望對數幅頻特性。
上式表明:一旦繪制出期望對數幅頻特性L(ω),將它與固有特性L0(ω)相減,即可獲得校正裝置的對數幅頻特性Lc(ω)。在最小相位系統中,根據Lc(ω)的形狀即可寫出校正裝置的傳遞函數,進而用適當的網路加以實現,這就是期望頻率特性設計法的大致過程。
1.6.2 典型的期望對數頻率特性
通常用到的典型期望對數頻率特性有如下幾種;
1.6.2.1 二階期望特性
校正後系統成為典型的二階系統,又稱為 Ⅰ 型二階系統,其開環傳遞函數為
G(s) = Gc(s) G0(s) = K /s (Ts +1 ) = ωn2 / s ( s + 2§ωn ) = ( ωn/( 2§))/(s(1/(2§ωn) s+1))
式中,T = 1 / 2§ωn , 為時間常數;K = ωn/ 2§ ,為開環傳遞函數。
相應的頻率特性表達式是
G ( jω ) = ( ωn/( 2§))/(jω(1/(2§ωn) jω+1))
按上式給出的二階期望對數頻率特性如圖 1 – 10 所示,其截止頻率
ωc = K =ωn/ 2§
轉折頻率ω2 = 1 / T = 2§ωn 。 兩者之比為
ω2 /ωc = 4 § 2
工程上常以 § = 0.707 時的二階期望特性作為二階工程最佳特性。此時,二階系統的各項性能指標為
σ % = 4.3 %
ts = 4.144 T
由漸進特性 :ωc =ω2 / 2 , γ = 63.4° ;
由准確特性 :ω2 = 0.455ω2 ,γ = 65.53°

圖 1 – 10 二階期望對數頻率特性
1.6.2.2 三階期望特性
校正後系統成為三階系統,又稱為 Ⅱ型三階系統,其開環傳遞函數為
G(s)= K ( T1 s + 1 ) / s2 (T2 s + 1 )
式中,1 / T1 <√K < 1 / T2 。相應的頻率特性表達式為
G ( jω ) = K ( jT1ω + 1 ) / (jω)2 (jT2ω + 1 )
三階期望對數幅頻特性如圖 1 – 11 所示。其中 ω 1 = 1 / T1 ,ω2 =1 / T2。
由於三階期望特性為Ⅱ型系統,故穩態速度誤差系數Kv = ∞ ,而加速度誤差系數Ka = K。
三階期望特性的瞬態性能和截止頻率ωc 有關,又和中頻段的寬度系數h有關。
h = ω2 /ω1 = T1 / T2
在h值一定的情況下,一般可按下列關系確定轉折頻率ω1和ω2:
ω1 = 2ωc /h+1 , ω2 = 2hωc /h+1

圖 1 – 11 三階期望對數幅頻特性
1.6.2.3 四階期望特性
校正後系統成為三階系統,又稱為 Ⅱ型三階系統,其開環傳遞函數為
G(s)= K ( T2 s + 1 ) / s (T1 s + 1 ) (T3 s + 1 ) (T4 s + 1 )
相應的頻率特性表達式為
G(jω)= K (jT2 ω + 1 ) / jω(jT1 ω + 1 ) (jT3 ω + 1 ) (jT4 ω + 1 )
對數幅頻特性如圖 1 – 12 所示。

圖 1 – 12 對數幅頻特性
其中截止頻率ωc 、中頻段寬度h可由要求的調節時間ts 和最大起調量σ% 確定,即
ωc ≥ (6 ~ 8)/ts h ≥ σ+64 / σ- 16
近似確定ω2 和ω3 如下:
ω2 = 2ωc /h+1 , ω3 = 2hωc /h+1
四階期望對數幅頻特性由若干段組成,各段特性的斜率依次為-20dB/dec、-40dB/dec、-20dB/dec、-40dB/dec、-60dB/dec。若以-20dB/dec作為1個斜率單位,則-40dB/dec可用2表示,-60dB/dec可用3表示。於是,各段的斜率依次為1、2、1、2、3,這就是工程上常見的所謂1-2-1-2-3型系統。其中:
低頻段:斜率為-20dB/dec,其高度由開環傳遞函數決定。
中頻段:斜率為-20dB/dec,使系統具有較好的相對穩定性。
低中頻連接段、中高頻連接段和高頻段:這些對系統的性能不會產生終於影響。因此,在繪制時,為使校正裝置易於實現,應盡可能考慮校正前原系統的特性。也就是說,在繪制期望特性曲線時,應使這些頻段盡可能等於或平行於原系統的相應頻段,連轉折頻率也應盡可能取未校正系統相應的數值。

具體分析及計算過程
2.1 畫信號流圖
信號流圖如圖2 – 1 所示

G1 (s) = 4 ,G2 (s) = 10 ,
G3 (s) = 2.0 / (0.0.25 s+1) , G4 (s) = 2.5 / s(0.1 s+1)
圖2 – 1 小功率隨動系統信號流圖
2.2 求閉環傳遞函數
系統的開環傳遞函數為
G(s) = G1 (s) G2 (s) G3 (s) G4 (s)
= 200 / s (0.025 s + 1 ) (0.1 s + 1)
= 200 / ( 0.0025 s3 + 0.125 s2 + s )
則系統的閉環傳遞函數為
Ф = 200 / ( 0.0025 s3 + 0.125 s2 + s + 200 )
求開環系統的截至頻率
G(s) = 200 / s (0.025 s + 1 ) (0.1 s + 1)
相應的頻率特性表達式為
G(jω) = 200 / jω (0.025 jω + 1 ) (0.1 jω + 1)
由|G(jω)|= 1 可得截止頻率 ωc = 38 s-1
求相角裕度
將ωc = 38 s-1帶入G(jω),可得
相角裕度γ= 180°+(0°- 90°- arctan1/0.95- arctan1/3.8)=-28.3°

求幅值裕度
令G(jω)的虛部等於0.可得穿越頻率ωx=20 s-1
此時,G(jω)=A(ω)=0.0833,則幅值裕度h=1/ A(ω)=12

設計串聯校正裝置
繪制未校正系統的對數幅頻特性,程序如下
num=200;
den=[0.0025,0.125,1,0];
sys=tf(num,den);
[mag,phase,w]=bode(num,den);
[gm,pm,wcg,wcp]=margin(mag,phase,w);
margin(sys)
未校正系統的對數幅頻特性如圖2 – 2 所示,其低頻特性已滿足期望特性要求

圖2 – 2 未校正系統的對數幅頻特性
計算期望特性中頻段的參數:
ωc ≥ (6 ~ 8)/ts = (6 ~ 8)/ 0.5 = 12 ~ 16(rad s-1)
h ≥ σ+64 / σ- 16 =25 + 64 / 25- 16 = 9.89
取ωc = 20 rad s-1 ,h = 10。
計算ω2 ,ω3 :
ω2 = 2ωc /h+1=≅ 2ωc / h = 2×20 / 10 = 4
ω3 = 2hωc / h + 1 ≅ 2 × 20 = 40
由此可畫出期望特性的中頻段,如圖2 – 3所示。
根據期望對數頻率特性設計方法,可以畫出期望對數幅頻特性曲線,如圖2 – 3。

圖2 – 3 期望對數幅頻特性曲線
將L ( ω )減去L 0( ω )(縱坐標相減)即得L c( ω ),L c( ω )即為系統中所串進的校正裝置的對數幅頻特性,如圖2 – 4 所示。

圖2 – 4 校正裝置的對數幅頻特性
根據其形狀特點,可寫出校正裝置的傳遞函數為
Gc(s) = ( 0.25s + 1 ) ( 0.1s + 1 ) / ( 2.5s + 1 ) ( 0.01s + 1 )
要獲得上式所描述的傳遞函數,既可用無源校正網路實現,又可用有源校正網路實現。
採用無源滯後------超前網路
無源滯後------超前網路如圖2 – 5

圖2 – 5 無源滯後------超前網路
其傳遞函數Gc(s)=(( T1 s + 1 ) ( T2 s + 1 ))/(( T1 s / β + 1 ) ( βT2s + 1 ))
比較上式與校正裝置的傳遞函數可得
T2 s = R2 C2 = 0.25 , βT2 = 2.5
T1 s = R1 C1 = 0.1 , T1 / β = 0.01
如選C1 =0.33μF,C2=5μF,則可算得
R1=0.1/0.33×10-6=3000kΩ
R2=0.25/5×10-6=50 kΩ
系統校正後的結構圖如圖2 – 6 所示

圖2 – 6 系統校正後的結構圖
採用有源校正網路
由於運算放大器組成的有源校正網路同時兼有校正和放大作用,故圖2 – 7 中的電壓放大和串聯校正兩個環節可以合並,且由單一的有源網路實現。如圖2 – 7 所示的網路中,當R5≫R3時,導出的傳遞函數為
G ( s ) = - Z2 ( Z2 + Z4 ) / Z1 Z4 )
式中,
Z 1 = R1 ;Z2 = R 5 + R 2 / R 2 C 1 s + R2
Z 3 = R3 ;Z4 = R 4 + 1/ C 2 s
再經一級倒相後,網路的傳遞函數可表示成
G(s)=(R2+R5)/R1 (R2R5/(R2+R5) C1s+1)/(R2C1s+1) ((R3+R4)C2s+1)/(R4C2s+1)

圖2 – 7 有源校正網路
電壓放大與校正環節合並後的傳遞函數為
10 Gc(s)=10×( 0.25s + 1 ) ( 0.1s + 1 ) / ( 2.5s + 1 ) ( 0.01s + 1 )
比較以上兩式,並選C1=10μF, C2=20μF,則可求得校正網路的參數如下:
R 2 C 1=2.5,故R 2=250kΩ
R 4 C 2=0.01,故R 4=500kΩ
(R 3+ R 4)C2=0.1, 故R 3=4.5kΩ
R2R5/(R2+R5) C1= 0.25,故R 5=28kΩ
(R2+R5)/R1=10,故R 1=28kΩ
取R 0=R 1=28kΩ。則系統校正後的結構圖如圖2 – 8 所示。

圖2 – 8 系統校正後的結構圖

3繪制校正前後系統的bode圖
3.1 繪制未校正系統的對數幅頻特性
未校正系統的對數幅頻特性如圖2 – 2。程序如下
num=200;
den=[0.0025,0.125,1,0];
sys=tf(num,den);
[mag,phase,w]=bode(num,den);
[gm,pm,wcg,wcp]=margin(mag,phase,w);
margin(sys)

3.2 繪制校正系統的對數幅頻特性
校正系統的對數幅頻特性,如圖2 – 3 。程序如下
num=[0.025,0.35,1];
den=[0.025,2.51,1];
sys=tf(num,den);
[mag,phase,w]=bode(num,den);
[gm,pm,wcg,wcp]=margin(mag,phase,w);
margin(sys)
3.3 繪制校正後系統的對數幅頻特性
校正後系統的對數幅頻特性如圖2 – 4 。程序如下:
num=[50,200];
den=[0.000625,0.08775,2.535,1,0];
sys=tf(num,den);
[mag,phase,w]=bode(num,den);
[gm,pm,wcg,wcp]=margin(mag,phase,w);
margin(sys)

總結
課程設計不僅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一種檢驗,而且也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提高。通過這次課程設計使我明白了自己原來知識還比較欠缺。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太多,以前老是覺得自己什麼東西都會,什麼東西都懂,有點眼高手低。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才明白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都應該不斷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知識和綜合素質。
在設計過程中,我通過查閱大量有關資料,與同學交流經驗和自學,並向老師請教等方式,使自己學到了不少知識,也經歷了不少艱辛,但收獲同樣巨大。在整個設計中我懂得了許多東西,也培養了我獨立工作的能力,樹立了對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會對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且大大提高了動手的能力,使我充分體會到了在創造過程中探索的艱難和成功時的喜悅。雖然這個設計做的也不太好,但是在設計過程中所學到的東西是這次課程設計的最大收獲和財富,使我終身受益。

4. 自動化控制系統課程設計怎麼做基於matlab的

利用mtalab的m文件或者simulink去做,這種東西問的太泛化了吧。。。網上很多基礎的書籍資料,看看就會了

5. 經典自動控制原理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不僅是掙學分的,而且是讓你自己懂腦筋,學東西的。
你從圖書館找本專MATLAB的書來翻翻,根據屬題目要求去閱讀相關的章節。
這次躲過了,還有其他專業課程,還有畢業設計。
根軌跡相關的函數為:rolocus(),pzmap()
單位階躍響應:step()
搭建系統:zpk(),tf2zp()
bode圖:bode()
至於,設計校正方案,你的是二階系統,幅值裕度沒問題,只是相角裕度差些,可以用超前校正。按書上的例題做就可以了。

如果你真急的話,就去和同學討論好了!可以賴住他死勁問,學到東西最重要。

6. 求自動控制原理課程設計

你是自動化的嗎,我是自動化專業的.
正好我們也要寫,這個星期天交
我寫完發給你
E-mail:[email protected]

課程設計的資料應該有。
http://www.jxcad.com.cn/?u=594287

7. 急需自動控制原理課程設計,好心人幫幫忙啊

我也想要一份,[email protected]

8. 自動控制原理課程設計

0摘要
1背景
2原理
3實施
4結論
5分析結果
6方法改進
7參考文獻

9. 球桿系統(ball and beam system)(400字翻譯)

Ball-beam system for automatic control,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so on the basi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designed to control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equipment, because the ball-beam syste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en-loop instability, the need to design the controller to control the location of the ball, and its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intuitive to understand. To meet the principle of automatic control, modern control engineering courses, such as the experimental requirements, but also can be used as motor learning, motor and drag, pattern recognition, such as laboratory equipment courses.

Ball-beam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e mechanical parts and control part of the two major components. Mechanical parts is a typical four-bar linkage, with a scale bar from the stainless steel rod and a linear displacement sensor that can pivot around its left rotation, the point of view through the control bar, you can control the ball in the location bar. Mechanical parts of DC servo motor-driven, by controlling the motor shaft angle, you can achieve the control point of view of the bar. Intelligent control of parts of IPM100 servo motion controller, IPM100 is based on the latest DSP controller technology, 36V, 3A all-digital intelligent servo drive unit can control the DC brushless, brush, 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AC motor. The location of the ball through the linear displacement sensor acquisition, controller position error calc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volume control to control the motor shaft angle, the angle of the control bar so that the stability ball to the target location.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