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管課程設計
㈠ 3、空氣中有什麼(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1、能用實驗探究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氣。2、能用簡單的方法製取二氧化碳,並認識二氧化碳的性質。3、認識到二氧化碳對人類有益的一方面和對人類有害的一方面。4、能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質為人類服務。二、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用實驗探究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難點:掌握往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的實驗操作技能。三、教學准備:小蘇打、醋、集氣瓶、橡膠管、燒杯、長條金屬片、短蠟燭、火柴、澄清石灰水玻璃杯、玻璃片、冰塊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提問:上節課我們研究了空氣的成分,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空氣中有什麼?它們各占空氣體積的多少。2、你們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質嗎?這節課我們來進一步研究二氧化碳,看看同學們的看法對不對。(二)認識二氧化碳:(1)製取二氧化碳:(拿出為各組學生准備的實驗材料:小蘇打、醋、集氣瓶、橡膠管)(2)學生分組做實驗,收集二氧化碳(不要太多)(讓學生注意收集二氧化碳的集氣瓶口朝上,因為二氧化碳比空氣重)2、實驗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1)談話:(師拿出一瓶澄清石灰水)這是把生石灰放在水中浸泡,靜置後取得的液體,叫澄清的石灰水。大家看看它是什麼樣的?(無色、透明)(2)學生分組實驗:把澄清石灰水倒入裝有少量二氧化碳氣體的瓶子中,搖晃後觀察發生的想像。(3)提問:看到了什麼變化?說明了什麼?(4)小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可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二氧化碳。3、實驗2、二氧化碳比空氣重,能滅火。(1)學生猜測:向杯中倒入二氧化碳,階梯狀放置的燃燒著的蠟燭會不會熄滅?是否一起熄滅?(2)演示實驗,並提問:發生了什麼現象?哪支蠟燭先熄滅?說明二氧化碳有什麼性質?(3)小結:二氧化碳比空氣重,不支持燃燒,能滅火。(三)證明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氣1、實驗3:證明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1)談話:從資料中知道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能不能用實驗的方法來證明?(2)教師出示飲料瓶、澄清石灰水,啟發學生討論方法。(3)學生分組實驗。(4)匯報實驗結果,並解釋。(5)小結:因為瓶子里只裝了很少的澄清石灰水,瓶內大部分空間被空氣占據著,充分搖動瓶子後,澄清石灰水變渾,證明空氣中確實含有二氧化碳。2、實驗4: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1)談話:為了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我把冰塊放在杯子里,蓋上玻璃片(同時請學生摸一摸,杯子外壁是乾的)。過一會兒我們來觀察發生的現象。(2)討論:①把餅干放在空氣中,時間久了餅干會變軟,這是怎麼回事兒?②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3)學生匯報討論結果。(4)觀察實驗4的裝置,有什麼現象發生?(杯壁外有許多水珠)證明了什麼?(5)小結:實驗結果和生活中的許多例子,都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四)總結:談話: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關於空氣的組成我們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五)向學生介紹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及污染狀況: (1)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固碳的二氧化碳俗稱乾冰,吸熱可直接變為氣體,可用於人工降雨、食品保鮮或實驗室製冷劑。二氧化碳不助燃,比空氣重,能隔離空氣,用做滅火器。二氧化碳還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於制純鹼、小蘇打、尿素等。還用於生產清涼飲料、啤酒、充氣救生筏、救生衣泡沫塑料、泡沫橡膠等。在蔬菜暖房中注入二氧化碳能加速作物生長,縮短生長期。(2)二氧化碳的污染:在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是空氣的正常組成部分,約為空氣體積的萬分之三,直接參與動植物新陳代謝。,對人體無害。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達到百分之一時,人的呼吸會加快;濃度達到百分之四會使人呼吸困難;濃度達到百分之十時,幾分鍾內會引起頭痛、窒息;濃度達到百分之二十五時,幾小時內可引起人死亡。(六)拓展提高題: 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質製作泡沫滅火器。(七)板書設計: 3、空氣中有什麼 氧氣 (能支持燃燒) 氮氣 (不能支持燃燒)空氣的成分 二氧化碳 (不能支持燃燒) 水蒸氣等 (不能支持燃燒) 二氧化碳的性質: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比空氣重,不支持燃燒,能滅火。
㈡ 誰知道這幅圖是誰畫的 作者是誰
作者是達,芬奇
㈢ 誰能給我介紹一下學橡膠專業的都有哪些專業課或者是比較重要的課程謝謝
其實哪門專業課對您從事橡膠工作都有一定指導作用,建議你從橡膠原材料、橡膠工藝、橡膠配方、橡膠設備和磨具、以及橡膠製品全部掌握以便以後在企業做頂樑柱,做總工!!
㈣ 果酒有什麼種類
果酒的品種 :
1.山楂酒類:山楂又名紅果,釀酒後酒色鮮艷,酸味爽口,味醇厚而悠長內,風容味突出。
2.蘋果酒類:是用國光、紅香蕉、黃香蕉、紅玉等品種蘋果釀制的酒。酒液呈琥珀色,有蘋果的芳香。
3.柑桔酒類:此類酒是以柑桔為原料釀制的酒,主要產於南方各省。
4.莓酒類:我國莓類甚多,既有野生品種,又有栽培品種,色澤鮮艷,漿汁飽滿,故釀出的酒酒液色澤艷麗,具有獨特的濃郁芳香。
5.楊莓酒類:楊莓是我國長江以南的一種特產果品,有栽培和野生品種。
拓展資料
果酒的鑒別方法:
果酒外觀鑒別——應具有原果實的真實色澤,酒液清亮透明,具有光澤,無懸浮物、沉澱物和混濁現象。
果酒香氣鑒別——果酒一般應具有原果實特有的香氣,陳酒還應具有濃郁的酒香,而且一般都是果香與酒香混為一體。酒香越豐富,酒的品質越好。
果酒滋味鑒別——應該酸甜適口,醇厚純凈而無異味,甜型酒要甜而不膩,干型酒要干而不澀,不得有突出的酒精氣味。
果酒酒度鑒別——我國國產果酒的酒度多在12~18度范圍內。
㈤ 初三化學設計實驗
這里是步驟Flsh——直接下載
http://www.pep.com.cn/czhx/jshzhx/kejian/200801/P020080107584445307931.zip
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題歸類解析
一、實驗葯品選擇型
例1.小軍根據燃燒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認為可用木炭替代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並按左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1)依據的實驗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軍檢查裝置氣密性後,將盛有足量紅熱木炭的燃燒匙迅速伸入廣口瓶中,並把塞子塞緊,待紅熱的木炭熄滅並冷卻至室溫後,就打開彈簧夾,並未發現倒吸現象。經過認真分析,小軍發現實驗失敗的原因是(答一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軍反思上述實驗的探究過程後認為: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時,在葯品的選擇和生成物的要求上應考慮是(答一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是:選擇某種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而不與空氣中其他氣體反應的固體物質(如紅磷,白磷等),利用過量的該物質將空氣中的氧氣完全消耗,生成新的固體物質,使密閉容器內氣體積減小(減小的體積即為氧氣的體積),氣體的壓強減小,引起水面變化,從而確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在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選擇不同的葯品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現象。解此題的關鍵是判斷可然物在空氣中燃燒能否使密閉容器內氣體體積減小,氣體壓強變小。(1)木炭在空氣中燃燒過程中雖然消耗了氧氣,但同時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而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的體積會彌補所消耗的氧氣體積,反應前後廣口瓶內氣體壓強並無明顯的變化,因此燒杯中的水不會倒吸到廣口瓶內,造成實驗失敗。(2)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選擇葯品的條件是:①葯品能在空氣中燃燒,燃燒時只消耗氧氣,不與空氣中的其他成分反應,②葯品在空氣中燃燒後的生成物不是氣體(若生成物為氣體,可將水換成易吸收該氣體的液體)。
答案 (1)木炭在空氣中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木炭在空氣中燃燒雖然消耗了空氣中的氧氣,但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致使廣口瓶內氣體壓強未減小。
(2)葯品要能在空氣中燃燒,燃燒時只消耗氧氣(或生成物不能是氣體)
二、實驗誤差分析型
例2. 某班同學用右圖裝置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先用彈簧夾夾住乳膠管。點燃紅磷伸 入瓶中並塞上瓶塞。待紅磷熄滅並冷卻後,打開彈簧夾,觀察 廣口瓶內水面變化情況。實驗完畢,甲同學的廣口瓶內水面上升明顯小於瓶內空氣體積的1/5,乙同學的廣口瓶內水面上升顯大於瓶內空氣體積的1/5。下列對這兩種現象解釋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學可能使用的紅磷量不足,瓶內氧氣沒有消耗完
②甲同學可能未塞緊瓶塞,紅磷熄滅冷卻時外界空氣進入瓶內
③乙同學可能沒夾緊彈簧夾,紅磷燃燒時瓶內空氣受熱從導管逸出
④乙同學可能插入燃燒匙太慢,塞緊瓶塞之前,瓶內空氣受熱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實驗誤差分析,要根據實驗原理進行推斷,關鍵看操作的結果是導緻密閉體系內氣體的壓強變大還是減小。甲同學的實驗結果比實際偏低,原因可能有:(1)紅磷量不足,瓶內氧氣沒有耗完;(2)未塞緊瓶塞,外界空氣進入瓶內;(3)未冷卻到室溫就打開彈簧夾;乙同學的實驗結果比實際偏高,原因可能是廣口瓶內的部分空氣受熱逸出,致使廣口瓶內氣體的體積減小更多。
答案:D
三、實驗裝置創新型
例3.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小華同學打算設計如下方案:選用實際容積為40 mL的試管作反應容器,將過量的白磷放入試管,用橡皮塞塞緊試管口,通過導管與實際容積為60 mL且潤滑性很好的針筒注射器組成如右圖的實驗裝置。
假設此實驗能按照小華的設想正常進行,且白磷所佔體積與導管內的氣體體積忽略不計,請回答
下列問題:
((1)實驗前,打開彈簧夾,將注射器的活塞前沿從20 mL刻度處推至15mL刻度處,然後鬆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處,則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夾緊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白磷,燃燒結束,等到試管冷卻後再松開彈簧夾。
可觀察到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使用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白磷,充分反應直至燃燒結束,試管冷卻。可觀察到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按小華的設想進行實驗,實際可能遇到諸多問題而發生危險,造成實驗失敗。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的創新性在於實驗裝置始終密閉,不會造成空氣污染,通過活塞的移動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提高了實驗結果的准確度。(1)實驗操作前後裝置內氣體壓強不變,證明該裝置的氣密性好。(2)白磷在空氣燃燒時消耗氧氣,產生白煙(生成五氧化二磷),導緻密閉體系內氣體壓強減小,由於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而試管內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為:40 mL×1/5=8 mL,且過量的白磷燃燒能將試管內空氣中的氧氣耗盡,因此最終活塞的前沿在約12 mL(20 mL-8 mL=12 mL)的刻度線上。(3)白磷在空氣中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會使密閉體系內的空氣受熱膨脹,氣體壓強增大,活塞就會向右移動,當過量的白磷燃燒耗盡密閉體系內的氧氣,試管冷卻後,密閉體系內氣體的壓強減小,外界大氣壓就會推動活塞會向左移動,而密閉體系內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為:(40 mL+20 mL)×1/5=12 mL,因此最終活塞的前沿在約8mL(20mL-12mL=8mL)的刻度線上。(4)因為白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會使密閉體系內氣體壓強增大,所以該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橡膠塞彈出、試管爆裂、注射器活塞彈出等。
答案 (1)裝置的氣密性好(2)白磷燃燒,產生白煙,活塞前沿在約12 mL的刻度線上
(3)白磷燃燒,產生白煙,活塞先向右移動,最終穩定在約8 mL的刻度線上
(4)橡膠塞彈出、試管爆裂、注射器活塞彈出等
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延伸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課題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通過挖掘實驗內涵 ,拓展知識 。達到完成一個實驗教學,理清一批問題。現將該實驗教學延伸總結如下:
一、實驗准備上應更充分
1、放入燃燒匙內的紅磷需說明是足量的,讓其燃燒時更多的消耗廣口瓶內的O2,使測量更准確。
2、在集氣瓶內加少量的水,做上記號,並在水面以上部分分出五等份來,以便更准確的觀察實驗結束後,水上升約為1/5處。
3、點燃紅磷時應用酒精燈,有的紅磷潮濕後火柴難於點燃,用酒精燈則容易點燃。
二、實驗結論延伸
該實驗除證明空氣中O2的體積量約為空氣體積的1/5外,還可得到以下結論。
1、紅磷燃燒條件:紅磷不點時不燃——需要溫度(達到燃燒時最低溫度)。瓶內紅磷燃燒一會就熄滅了——瓶內沒有O2或O2含量太少(紅磷燃燒需要氧氣)。結合起來,說明紅磷燃燒的條件是:需要一定的溫度和一定含量的氧氣。
2、氮氣體積含量約占空氣體積的4/5:空氣主要由O2和N2組成的,因為實驗測得空氣中O2約占空氣體積的1/5,則剩餘氣體體積基本為N2。
3、氮氣不支持紅磷燃燒:紅磷在瓶內燃燒消耗大部分O2後熄滅,剩下N2並不能支持紅磷繼續燃燒。
4、氮氣本身也不能燃燒:燃著的紅磷伸入瓶中,若N2也能燃燒,則可能出現瓶內水上升超過1/5。
5、氮氣不易溶於水:實驗中開始紅磷燃燒時,瓶內壓強增大,實驗結束後瓶內壓強降低,水被吸入瓶內。這中間,N2都充分與水接觸,若N2易溶於水,則瓶內水上升可能超過1/5。
三、對做完實驗後吸入瓶內水太少的原因分析
1、紅磷量太少,消耗O2太少。
2、氣密性差,漏氣。
3、實驗前彈簧夾沒夾上。
4、必須是完全冷卻後觀察。
四、若用別的物質代替紅磷來完成該實驗,有哪些要求?
1、在瓶內燃燒的物質只能與O2反應。如Mg除與O2反應外也能與N2反應,Mg就不能代替紅磷來做實驗。
2、在瓶內燃燒的物質與O2反應後,生成物中不能有氣體,因為消耗了O2又產生了別的氣體,使瓶內壓強變化不大,實驗現象不明顯,如用蠟燭代替紅磷則不行。
五、問題討論
1、實驗開始彈簧夾不夾住橡皮管,會出現什麼結論?
2、實驗中利用了哪些物理知識?
㈥ 空氣能占據空間嗎課後
《空氣能占據空間嗎》賽課教學反思
賽課結束,打算從教學目標、材料選取、教學內容邏輯結構,做得好的地方,教學目標達成情況、需要改進之處等幾個方面好好復盤,反思這節課的教學。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知道空氣占據一定的空間,並且充滿各處。
科學探究目標
1.通過教師指導,能用紙團、塑料杯等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進行觀察,研究空氣占據空間。
2.能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對三大實驗現象做出解釋。
科學態度目標
1.能夠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合作探究,樂於交流表達。
2.能逐步形成與他人合作、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知道可以藉助其他物體幫助我們觀察,獲取所需要的信息。
二、材料選取
本次實驗材料選用愛牛提供的配套材料,有:帶孔的杯子、橡膠塞、泡沫球、打氣筒、橡膠管,在此基礎上做了一點改進,把白色的泡沫球用油性簽字筆塗成黑色,在水裡清楚明了,便於學生觀察水位的變化。用橡膠管連接杯子孔洞和打氣筒,注意,打氣筒的不選用針頭,選用塑料的打氣球的那種。
塗黑的泡沫球
打氣裝置
三、教學內容邏輯結構
關於教材中壓杯入水、打孔觀察、打氣觀察這三個實驗的設計目的,思考了很久,也糾結了很久,差點陷入死胡同。
最開始的設計是學生先做這三個實驗,只說現象,不解釋,試講後發現,最後再聯系起來進行解釋對於三年級的孩子有難度,他們可能對之前的實驗有所遺忘,也沒有在孩子最疑惑,興趣度最高的時候解釋,效果不是很好。聽取了劉姝老師和秦老師的意見,改為每個實驗一結束,都需要讓學生思考並解釋產生實驗現象的原因,做一個小結。
在比賽的前天晚上,和陽陽姐聊了聊這個課的設計,先是糾結於泡沫球不能直給,應該是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再出示。最後討論到這課的設計應該是先是猜測壓杯入水後紙團沒濕是裡面隔著空氣,打孔後把空氣排出去,打氣後還能把空氣注入回杯子由此證明空氣能占據空間。由此,第二天下午試講改為了先不出示泡沫球,生說現象再猜測原因,提問學生水和空氣都是無色透明的,看不清楚杯內水的位置,由此引出記錄單,並請學生再做壓杯入水實驗,觀察杯內水位和空氣的位置,填寫記錄單,結果發現這樣上,太費時間,效果不是特別好。而第二天馬上就要賽課,泡沫球到底怎麼處理,記錄單如何處理,三個實驗的邏輯關繫到底怎樣的,由此陷入了糾結中。
晚上到家吃了飯後,再次思考這節課設計的邏輯線,慢慢的,終於理清楚了。壓杯入水,打孔觀察,打氣觀察,實際上就是一個先猜測杯子里是空氣,並且占據了空間,紙團沒濕,到驗證把空氣排出去,那紙團就會濕掉,再到反驗證把空氣打回杯子,空氣又重新占據空間的過程。而我之前的設計,在第一個實驗就出示記錄單,讓學生用圓圈表示空氣,用虛線表示水,畫杯內水和空氣的位置,相當於在直接告訴學生裡面是空氣。
改進後的設計,壓杯入水後,讓學生說現象,猜測原因,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思考,猜測可能是空氣占據了空間,再由空氣和水都是無色透明的,看不清楚杯內水和空氣的位置,由此引出泡沫球。再師生看視頻,觀察杯內水和空氣的位置。再到為了把觀察到的現象記錄下來,我們用圓圈表示空氣,虛線表示水,黑板上生畫杯內水和空氣的的位置,為後兩個實驗記錄單的填寫做一個示範作用,同時也節省時間。
四、做得好的地方
1.以魔術表演水下燭光實驗導入課堂,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引發了學生的疑問,同時也為後面檢測教學重難點達成情況做鋪墊。而魔術介紹採用男生配音,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加神秘性,營造了緊張氛圍。
2.計時器的運用。利用計時器,能很好的把控學生實驗時間,也是讓學生知道自己實驗的時間有限,實驗時才能抓緊時間。
3.音樂的運用。聽到音樂停止實驗,收材料,避免了實驗結束老師的大吼。每次課都如此進行,能很好的培養學生實驗時良好的行為習慣。
4.泡沫球用油性簽字筆塗黑,方便壓杯入水後觀察水位變化。
5.各環節的問題設計,圍繞空氣展開,環環相扣,條理清晰。
6.學生填記錄單時,用「O」表示空氣,用「——」表示水,化抽象為直觀,便於學生搭建實驗現象與空氣占據空間之家的邏輯關系
7.板書設計:採用KT板上印三個實驗簡圖(學生記錄單簡圖)+可擦拭式貼膜,便於記錄三個實驗學生實驗觀察到的水和空氣的位置情況,同時採用白板筆,可擦的方式,便於更改和補充。
8.由於時間關系,拓展板塊的挑戰實驗,採用課後完成的形式。而給每小組准備實驗所需的材料,作為大禮包送個每個小組,課後延伸,讓孩子課後再思考,完成挑戰。
五、教學目標達成情況
從課上學生舉手人數和學生的發言,能看出來,絕大部分學生能對產生三個實驗現象的原因與空氣能占據空間聯系起來進行解釋。也能用剛剛學到的知識,解釋水下蠟燭沒有熄滅的原因是因為燒杯里有空氣,空氣占據了燒杯內的空間,蠟燭在下面,但表達不完整。而通過三個實驗,學生最後也能自己得出結論空氣能占據空間。
六、還需改進之處
1.對於泡沫球的處理,雖然有不用泡沫球觀察和用泡沫球觀察的對比,也告訴了學生泡沫球的作用和用法,一顆在杯外,一顆在杯內。但好多孩子實驗時還是會遺忘,不用泡沫球。糾結是應該再尋找方式強化,還是不強求,這不是重點,泡沫球只是一個輔助作用,學生如果能直接觀察到杯內水的位置,為什麼一定要要求他們用啦?
2.記錄單的填法。在第一個壓杯入水實驗中,選擇了一位同學板書杯內空氣和水的位置,同時作為一個示範,讓孩子知道如何用圓圈表示空氣,用虛線畫出杯子水和空氣的位置,但在學生第二個實驗打孔觀察時,發現部分小組實驗記錄單填寫存在錯誤,考慮可能是沒有強化記錄單填寫方法的原因造成
㈦ 簡單而又實用的小發明
為讓你在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中有所遵循,開闊視野,活躍思維,我們向你介紹搞小發明常見的幾種選題思路和創造技法。但願你從中得到精神的鼓勵、方法的啟迪,產生研究與創作的靈感,會心地說一聲:「我能行!」。一、什麼是科學小發明一提到"發明"二字,有些同學就害怕了,那有多難啊!其實創造發明並不神秘,有好多中小學生的發明,都在全國甚至國際上獲了獎呢!科學小發明,是指青少年在日常學習、生活、勞動中,對那些感覺到用起來不稱心、不方便的東西或方法,運用自己學過的科學知識,設計、製造出目前還沒有的更稱心、更方便的新物品或新方法。它同"大發明"比較起來,選擇的范圍比較窄,解決的問題比較單一,使用的材料比較好找,所花的經費也不多,所以稱為"小發明"。小發明有沒有質量標准呢?有。一件優秀的小發明應具備"三性",即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1.新穎性。新穎性是指你在完成這個小發明之前,還沒有出現過同樣內容或技術的產品。也就是說,你既在街上的商店裡買不到同樣的產品,也沒有在書刊、廣播電視中看或聽到過介紹;同樣的發明,既沒有由他人向專利局提出過申請並記載於專利申請文件中,也沒有由他人申報參加各級發明創造比賽。但是,如果你在別的發明上增加了新的功能、新的方法、新的用途,或是將原有的幾件物品巧妙地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新個體,增加了新的功能,那也算具有新穎性。好客鞋一天,魏強同學跟爸爸到一個朋友家做客,一進門就把他給難住了:主人家鋪著地毯,不換鞋顯得不禮貌。換鞋吧,腳又有臭味。回家後,魏強就想:如果有一種拖鞋,不用脫下腳上的鞋就能穿,那該多好!後來,他從旅遊鞋上的尼龍搭扣得到啟發:將拖鞋上的鞋袢裝上尼龍搭扣,一按就搭上,一掀就拉開,要肥要瘦不就可以調節了嗎?於是他找來一雙舊拖鞋,剪開鞋袢,縫上尼龍搭扣,做成了"好客鞋"。這項小發明在第四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中獲得了三等獎。其實,魏強的小發明只不過是將尼龍搭扣這項別人的發明移植到拖鞋上,但使拖鞋有了新的功能,尼龍搭扣也有了新用途,這項小發明也就具備了新穎性。2.創造性。創造性是指小發明同原來的同類產品已有的技術相比,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方便肥皂盒一般的肥皂盒裝點水,肥皂就會發粘,不容易取出來,肥皂的壽命也很短。天津的范平同學利用杠桿原理發明了方便肥皂盒。打開肥皂盒,肥皂就會立起來。它和同類產品相比,技術上要先進一些,獲得了第一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一等獎。3、實用性。實用性是指該發明能夠製造或使用,並且產生積極的效果。小發明要能夠做成實實在在的物品,不能只是想法或設計圖紙,而且還要能夠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防蟲樹裙山西臨縣盛產棗子,但棗曲蟲對棗子的危害很大。劉艷同學仔細觀察棗曲蟲的生長活動規律,發現雌蟲要爬上樹干與雄蟲交配再殘害樹葉、樹果。他就想了一個法,在樹乾的半腰圍一圈硬塑料片,內層塗上除蟲葯膏,使雌蟲上不了樹。這種簡單巧妙的防蟲樹裙,實用性強,受到了棗農的歡迎,榮獲第六屆全國青少年發明比賽一等獎。當然,完成一件小發明並不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這么簡單,它要經過選題、構思設計、製作、實踐檢驗與改進、成功等步驟。搞小發明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發明的對象,考慮研究什麼問題,這就是選題。對青少年來說,應從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學校、家庭及周圍的生活圈中去尋找發明題材。如當你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難時,你肯定會說:"要是有某某東西就好了。"這個你想的所要發明的東西就可作為發明對象。不過,同學們在選題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設計製作能力,不要空想不到的發明。體裁選好後,接著是構思設計。也就是根據基本的科學原理和經驗,設計出選題對象的形態、結構、方法與實施方案。構思時盡可能想出多套設計方案,再根據可行性與實用性精選出最佳結構方案。方案以取材簡單、巧妙易行、缺點最少為好。構思成熟後,就可以開始製作了。製作時應盡可能利用現有條件,在少花錢甚至不花錢的前提下製作出精巧的作品。某些技術上的問題,可以向老師和家長請教,有時還可以找一些有關廠家幫助製作部分部件。小發明樣品完成後,還要進行實踐檢驗與改進。即將作品拿去使用一段時間,在使用中發現問題,並向家長老師和同學廣泛徵求意見,看還有沒有改進或不合理的地方。然後綜合各方面的意見,對小發明加以改進。幾乎每件優秀的小發明都是"改"出來的。至此,你將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接下來,就可申報參加各級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申請專利或向報刊投稿了。參賽的申報文件主要包括組委會提供的申報表、項目說明和證明材料,其中,項目說明內容為:發明的選題是怎樣發現的、發明方案是怎樣設計的、發明作品是怎樣製作的?這項發明如何體現出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你的創造性貢獻是什麼?進一步完善該發明的建議和設想。附上外觀圖(最好還有黑白照片)、結構圖、原理圖和其它必要的圖表資料。凡涉及醫療保健用品、動植物新品種和國家保護的動植物的小發明項目,還必須提供有關部門的證明材料。科學小發明是一件人人能做的事,也是一項趣味無窮的實踐活動。只要大家用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大膽探索,動手實踐,勇於突破條條框框的束縛,就會有所創新,有所發明。二小發明選題思路1、列舉缺點找選題學搞小發明首先就要學會選擇發明課題。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從學習、生活中不順當、不方便、不合意的事情著手,列舉缺點,多問"有什麼缺點需要克服的?"再去尋找克服缺點的方法,這種根據現有物品的缺點而提出改革設想的方法稱缺點列舉法,也是選擇小發明題目的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四用防觸電插座電源插座幾乎家家都有,但它很容易觸電,對於小孩子來說特別危險,而且插上拔下很麻煩。上海的徐琛同學解剖了幾種傳統的電源插座,設計了一種"四用防觸電插座",這種插座在普通插座的插孔中,加裝了兩道絕緣的活門,只有插頭同時插入兩個插孔時,才能接通電源。這樣,當小孩不注意把小手或鐵釘等插入任一插孔時,由於有兩道門擋著,也就不會觸電了。這項小發明榮獲了第二屆全國青少年科學創造發明比賽一等獎。氣壓水瓶的改進氣壓水瓶有缺點嗎?有!由於它的出水管直插瓶內水底,所以每次壓水時,底部的沉澱物往往使壓出的水變渾濁。北京的張雪克同學針對這個缺點,對氣壓水瓶作了改進,他把吸水管口接了一截橡膠管,管口加一個塑料浮球,由於球始終浮在水面上,所以氣壓水瓶底部的沉澱物不會從吸管吸出。該發明獲得了第二屆全國青少年創造發明比賽三等獎。列舉物品的缺點實際上就是發現問題,而創造發明正是為了解決存在的問題。所以,我們每發現一個缺點,提出一個問題,往往就找到了一個發明的題目。那麼,怎樣研究和發現缺點呢?首先,要隨時留意自己日常使用的物品存在哪些不足或不方便之處,並善於抓住一件物品深究細挖。傘,是大家常用的遮陽避雨的工具,似乎沒有什麼文章可做,可一些大小發明家卻抓住它不放,花樣日異翻新,如太陽傘、雙人傘、折疊傘、母子傘、快乾傘、天文傘……層出不窮。可見,一件事物有很多的發明題材可搞,而同一題材又可用各種不同的設計方案構成不同的發明。再拿鋼筆來說吧,它的缺點還很多,如筆帽容易脫落或丟失,筆尖容易堵塞,圓形筆桿容易從桌上滑落損壞筆尖,晚上停電或野外作業寫字看不見……當你盡可能多地列舉出某一物品的諸多缺點後,再根據你的能力,選擇某一缺點或部分缺點作為研究對象,確定小發明課題。充氣太陽灶太陽能對人們極有吸引力,但目前的太陽灶造價高,工藝復雜,又笨重(50千克左右),調節也麻煩,野外工作和旅遊時攜帶就不方便了。上海的連鑫等同學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明確了主攻方向:簡化太陽灶的製作工藝,減輕重量,減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獲取最大的功率。他們首先把兩片圓形塑料薄膜邊緣粘結,充氣後就膨脹成一個拋物面,再在反光面上貼上真空鍍鋁滌綸不幹膠片。用打氣筒向內打氣,改變裡面氣體壓強,隨著打氣的多少,上面一層透明膜向上凸起,反光面向下凹,可以達到自動會聚反射光線的目的。這種"無基板充氣太陽灶"只有4千克重,拆裝方便,便於攜帶,獲第三屆全國青少年科學發明創造比賽一等獎。該發明實際上是多種移植的結果:他們把充氣玩具的技術,日常商品商標的不幹膠貼片,凸透鏡似的拋物面結構,移植到新的太陽灶上來,他們把課本上的光學、流體力學的原理等知識,移植到太陽灶的設計上,從而成功
㈧ 中學化學實驗室設備需要什麼
儀器:試管 ,托盤天平 ,燒杯, 酒精燈, 蒸發皿 ,鐵架台, 錐形瓶, 燃燒勺 ,鑷子, 坩堝, 坩堝鉗 ,燃燒匙, 試管夾 ,鐵架台 ,玻璃棒, 漏斗, 集氣瓶 ,燒瓶,導管 ,量筒 ,膠頭滴管, 毛玻璃片,葯匙, 石棉網 ,水槽 ,溫度計。
葯品:雙氧水, 酒精 ,無水硫酸銅,高錳酸鉀, 氯酸鉀 ,硫, 碳, 白磷, 紅磷, 酚酞, 二氧化錳 ,鋅 ,石灰水,鈉。
(8)膠管課程設計擴展閱讀:
化學實驗常用儀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容器與反應器
1、可直接加熱
(1)試管。
主要用途:①常溫或加熱條件下,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
②收集少量氣體和氣體的驗純。
③盛放少量葯品。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可直接加熱,用試管夾夾住距試管口1/3處。
②試管的規格有大有小。不加熱時,試管內盛放的液體不超過容積的1/2,加熱時不超過1/3。
③加熱前外壁應無水滴;加熱後不能驟冷,以防止試管破裂。
④加熱時,試管口不應對著任何人。給固體加熱時,試管要橫放,管口略向下傾斜。
⑤不能用試管加熱熔融NaOH等強鹼性物質。
(2)蒸發皿。
主要用途:①溶液的蒸發、濃縮、結晶。
②乾燥固體物質。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①盛液量不超過容積的2/3。
②可直接加熱,受熱後不能驟冷。
③應使用坩堝鉗取放蒸發皿。
(3)坩堝。
主要用途:用於固體物質的高溫灼燒。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把坩堝放在三腳架上的泥三角上直接加熱。
②取放坩堝時應用坩堝鉗。
③加熱後可放在乾燥器中或石棉網上冷卻。
④應根據加熱物質的性質不同,選用不同材料的坩堝。
2、墊石棉網可加熱
(1)燒杯。
主要用途:
①用作固體物質溶解、液體稀釋的容器。
②用作較大量試劑發生反應的容器。
③用於過濾、滲析、噴泉等實驗,用於氣密性檢驗、尾氣吸收裝置、水浴加熱等。
④冷的乾燥的燒杯可用來檢驗氣體燃燒有無水生成;塗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可用來檢驗CO2氣體。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常用規格有50mL、100mL、250mL等,但不用燒杯量取液體。
②應放在石棉網上加熱,使其受熱均勻;加熱時,燒杯外壁應無水滴。
③盛液體加熱時,不要超過燒杯容積的2/3,一般以燒杯容積的1/2為宜。
④溶解或稀釋過程中,用玻璃棒攪拌時,不要觸及杯底或杯壁。
(2)燒瓶。
主要用途:
①可用作試劑量較大而有液體參加的反應容器,常用於各種氣體的發生裝置中。
②蒸餾燒瓶用於分離互溶的、沸點相差較大的液體。
③圓底燒瓶還可用於噴泉實驗。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應放在石棉網上加熱,使其受熱均勻;加熱時,燒瓶外壁應無水滴。
②平底燒瓶不能長時間用來加熱。
③不加熱時,若用平底燒瓶作反應容器,無需用鐵架台固定。
(3)錐形瓶。
主要用途:①可用作中和滴定的反應器。
②代替試管、燒瓶等作氣體發生的反應器。
③在蒸餾實驗中,用作液體接受器,接受餾分。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①滴定時,只振盪不攪拌。
②加熱時,需墊石棉網。
3、不能加熱。
(1)集氣瓶(瓶口邊緣磨砂)
主要用途:①與毛玻璃片配合,可用於收集和暫時存放氣體。
②用作物質與氣體間反應的反應容器。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不能加熱。
②將瓶口與毛玻璃片塗抹一層薄凡士林,以利氣密。
③進行燃燒實驗時,有時需要在瓶底放少量水或細沙。
(2)廣口瓶、細口瓶(瓶頸內側磨砂)。
主要用途:①廣口瓶用於存放固體葯品,也可用來裝配氣體發生器(不需要加熱)。
②細口瓶用於存放液體葯品。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一般不能加熱。
②酸性葯品、具有氧化性的葯品、有機溶劑,要用玻璃塞;鹼性試劑要用橡膠塞。
③對見光易變質的要用棕色瓶。
(3)滴瓶。
主要用途:用於存放少量液體,其特點是使用方便。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滴管不能平放或倒立,以防液體流入膠頭。
②盛鹼性溶液時改用軟木塞或橡膠塞。
③不能長期存放鹼性試劑。
(4)啟普發生器:
主要用途:固—液不加熱制氣體反應的反應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不可加熱,也不能用於劇烈放熱的反應。
㈨ 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教學設計
1、《聲音是怎樣傳播的》這節課是在學生了解了聲音的大小、高低、產生的原因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探究聲音能在氣體、固體、液體中傳播的,學生經過實驗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究大自然奧秘的情趣。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有:
知識目標:知道聲音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可以傳播。
技能目標:指導學生通過實驗活動認識聲音在固體、氣體、液體中傳播聲音的過程。
情感目標: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的過程,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二、重難點定位
本課的重點確定在:知道聲音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可以傳播,並且在不同的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三、教學設計
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包括科學知識和科學探究兩部分,強調探究式學習活動是科學課程的一大特色,我認為教學中要讓學生先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大膽猜測,為了驗 證猜想,建立科學的概念,學生就要通過實驗等方法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證據。另一方面要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獲得新知,並能運用所學知識科學地解釋生活中的一些 現象。因此,為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在設計時我准備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線,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四、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教具准備:簡易聽診器、漏斗、膠管、鑰匙、石頭、鈴、線、紙杯、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教師:手拿事先准備好的簡易聽診器,同學們都去過醫院看過病,為什麼醫生要用聽診器聽心臟的聲音?
生猜:可能會清楚一點。
教師:心臟聲音是怎樣「傳播」到醫生耳朵中去的?這就是這節課我們研究的問題。由簡易的聽診器設置情景,想想醫生為什麼用聽診器聽心臟的聲音?想想聲音是怎樣傳到醫生耳朵里的。
板書: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設計目的:課的開始,創設了一個疑問氛圍,學生可能會猜出一些想法,教師也不必評價,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學習,教師隨即開門見山出示課題。創設有問題的情境的意圖是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求知慾,對下面的探究學習新知活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加強直觀,探索新知,通過3個步驟完成。
第1步:實驗分析聲音在固體和氣體中的傳播。
(1)、相互聽一聽寫字的聲音。
A、四人一組,一人寫字,一人把耳朵貼至桌面,另兩人仔細聽;然後再交換做法。
B、小組匯報不同的途徑聽到的聲音有什麼不同?
經桌子(固體)聽到的聲音比直接用耳朵(經空氣)聽到的聲音要清楚。
(2)、聽聽紙杯(土電話)傳過來的聲音
A、照書上圖做相互聽,聽聽紙杯中的聲音;
B、說說紙杯中的聲音是怎樣傳過來的?
C、換個紙杯聽聽看,與剛才的聲音一樣嗎?
學生說說聽到的情況。(初步感知紙杯有擴大聲音的功能)
(3)、聽聽聽診器里的聲音
A、說醫生是怎樣聽病人心臟跳動的聲音的?
B、把漏斗接上膠管,作成一個簡易的「聽診器」試試做做醫生;
C、用「聽診器」聽聽心臟的聲音(自己的和別人的);
D、聽心臟的聲音是怎樣傳播過來的?
聲音是通過膠管和漏斗中的空氣傳播的。
(4)、通過實驗說說聲音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傳播?
教師補充、板書、小結:固體、氣體固體都能傳播聲音,且固體比氣體傳播聲音的本領要大。
【設計目的:這一步的教學,讓學生動手實驗,分析,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使學生學會了物體傳聲的實驗,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第2步:分組實驗分析聲音能否在液體中傳播。
A、教師講解實驗要求,小組討論設計實驗,讓物體在水中發出聲音,並試試能不能聽到;
B、聽一聽,在水槽中碰響石頭或鈴,能不能聽到發出的聲音(教師巡視指導)。
C、說一說,有沒有聽到從水中發出的聲音?說明了什麼?(匯報實驗結果)
D、想一想,聽到的聲音是不是就是單單靠液體來傳播的?
E、交流,游泳時潛入水下聽到過聲音嗎?是怎樣傳播過來的?(運用知識)
教師小結,並板書:聲音能在液體中傳播
【設計目的:讓學生動手實驗,分析,學會了液體傳聲的實驗,並結合學生實際游泳時潛入水中上否聽到聲音?有什麼特點?通過實驗和交流幫助學生認識液體也能傳播聲音。】
第3步:不同物質傳播聲音的速度
A、學生自己看書上的材料;
B、說說從這些材料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氣體、固體、液體都能傳播聲音,固體傳播聲音本領最強,氣體傳播聲音本領最弱。
C、思考回答:如果把一隻鍾放在沒有空氣的罩子中,你會聽到聲音嗎?為什麼?
【設計目的:這一步教學,讓學生自己閱讀這段有具體數字的資料,培養自學能力;在通過資料思考得出結論:固體傳播聲音本 領最強,氣體傳播聲音本領最弱。在這一部分中,還讓學生學會逆向思維思考問題,既然聲音能在空氣能傳播聲音,那麼把一隻鍾放入真空中,你會聽到鍾的聲音 嗎?從而認識到聲音是不能在真空中傳播的】
以上三個步驟緊密聯系,通過實驗----分析----綜合的形式,步步深入,培養了學生實驗分析能力,同時注重講練結合,使學生逐步提高知識水平和技能。
(三)強化練習,綜合運用。
1、 鐵路上你用什麼方法來判斷遠處是否有火車駛來?為什麼?
2、 為什麼狗把一隻耳朵貼在地面上休息?
【設計目的:經過學習,學生基本上從理論上掌握了聲音能在氣體、固體、液體中傳播,還需讓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發展學生智力,讓學生學習致用,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板書設計: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氣體
固體 都能傳播聲音
液體
固體傳播聲音本領最強,氣體傳播聲音本領最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