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課程設計
① 幼兒園綜合性課程的設計原則是什麼簡答題
不管以哪種方式綜合而形成的綜合性課程,在結構上都可以有不同的結構化程度。 結構化程度高的綜合性課程,仍然反映的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程的行為目標為導向,以結果為評價標準的課程特徵,在這種課程中,教育活動可能成為各學科教育活動的湊合,從而使綜合性課程成為"大拼盆";相反,結構化程度低的綜合性課程,則能比較理想化地反映以兒童為中心,以課程的過程原則為取向,以活動過程為評價依據的課程特徵,在這種課程中,教育活動打破了學科的界限,與兒童的真實生活經驗相符合。 應該看到,綜合性課程的長處在於能夠通過綜合化的方式而實施較低結構化的課程。
② 怎樣做一個成功的幼兒園課程設計
幼兒園課程包括五大領域(有的細分為七大領域),分別為語言、科學、社會、健康、藝術,一般來講幼兒園是根據這五個領域進行課程設計的。
新《綱要》沒有對課程內容做統一、具體的規定,也沒有羅列出課程內容的清單,而是通過對教師提出要求——做什麼、怎樣做和追求什麼。將課程內容融入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各種活動之中。其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四類經驗:關於周圍世界(包括自己)的淺顯而基本的知識經驗,關於基本活動方式(包括認識活動)的行動經驗(「做」的經驗),關於發展智力、提高各種基本能力的經驗,關於對待世界(包括自己)和活動的態度,即情意方面的經驗。
推薦你使用學習通,手機上下載這個APP,找到幼芽早教,裡面有視頻公開課,每個課例旁邊有個領取教案,你按提示操作,就能下載教案,記得看老師介紹,找特級教師的下。模仿總會的吧。
注意課程設置要結合當地的教育水平,照搬不見得適合。
③ 幼兒園課程設計的原則有哪些,如何理解這些原則
1.適宜性原則
適宜性指的是教師在制定教育目標、確定教育內容、創設教育環境實施教育過程等環節中,都能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特點、發展水平和情感需要,以最適合幼兒特點的課程開展教育活動。適宜性原則充分表明了幼兒自身特點和需要對教育目標、內容、方法等的影響:適宜的目標幼兒跳一跳能夠得著,適宜的內容幼兒容易理解,適宜的方法幼兒能夠接受,只有適宜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教師在選擇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時候,不要照搬書上的,可以借鑒,但一定要考慮自己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要,再好的活動不是適合自己也是徒勞。
2.滲透性原則
這里的滲透有以下兩方面含義:一是教學活動要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自然進行,保育為主,保教結合;二是指課程內容之間相互滲透,無論是五大領域課程還是主題課程,其內容、目標都是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不能孤立進行。尤其是語言領域和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與其他領域的身體更明顯一些。例如,在美術教學活動中,一般都要滲透大膽表達的目標等。
3.參與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在教育活動設計過程中,要注重通過多種途徑和策略和調動幼兒的主題參與性,在參與過程中獲得體驗與發展;二是指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家長資源、社會資源、同伴資源等多種教育資源的共同參與。
4.發展性原則
幼兒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幼兒提供發展的途徑,使幼兒既獲得當前的發展,又有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當然,發展不僅僅指知識的豐富,還包括能力的提高、情感態度的改善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以上是對幼兒園教學活動概念、類型以及教學活動設計的意義、理論依據及遵循的原則等理論方面的總體論述。這些理論的論述綜合了當前幼兒教育的前沿理念,從教師角度出發,結合實踐,將理論知識平民化,便於教師理解。這些理論知識為如何設計符合幼兒學習需要的教學活動提供了理論依據,綜合、整體地理解和應用這些理論知識,能使教學活動設計更加科學、有效、合理。
④ 幼兒園課程設計包括哪些要素
一、幼兒園課程內容與課程目標的關系幼兒園課程的內容是由目標決定的,而目標的達成又離不開內容,沒有課程內容,目標也無法實現.
(一)課程目標規定了內容的范圍與要求幼兒園課程的內容是依據課程目標來選擇和確定的.幼兒園課程目標反映了社會對幼兒發展的期望,也反映了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及規律、特點,因此,幼兒課程的內容必須適合幼兒的學習,同時還要有利於他們朝著社會的期望發展.
幼兒園課程目標旨在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它包括幼兒身體的、認知的、語言的、情感的、以及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選擇哪些內容才有可能滿足幼兒這幾方面的發展需要呢?顯然,單純地依賴一兩個內容領域是不可能達到目標的,但要把人類所有的文化積累都納入內容也不可能.因此,只能遵照目標所包含的幾方面發展要求,來確定內容的范圍,選擇對幼兒發展具有永恆價值的內容,既使他們終身受用,同時又能滿足當前的發展需要和實際生活需要.如此,幼兒園課程的內容可包括日常生活、體能鍛煉、語言、數學、科學、社會、音樂、美術等學習范圍,也可以把它們歸納為健康、語言、認知、社會、藝術等領域.每一個學習范圍或領域,既對幼兒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具有共同的意義,又對幼兒某一方面的發展具有特殊的作用.
⑤ 試舉例說明幼兒園教育課程設計中體現多元文化的教育目標
例如關於分享交流關於福娃的活動,其中就涉及中國民族文化的多元性,體現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當然對於幼兒園的孩子而言只是感受福娃造型的獨特和簡單的寓意即可; 再比如閱讀不同作家的繪本圖書,像繪本「我家是個動物園」,其語言非常具有日本風格,可以幫助孩子感受日本文化的特色;像繪本「漏」、」老鼠嫁女兒」,就...是典型的中國繪畫風格,感受中國的語言和思維特色;像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充滿著英式的浪漫、、、、、、還有好多好多呢,當你打開書,和孩子分享不同作家的圖書和故事時,孩子就已經感受到了文化的多元與不同。 當然,如果你所在的幼兒園是個開放的幼兒園,有來自不同地域、地區的孩子;有來自不同地域的老師,那麼孩子們就已經浸潤在多元文化之中了。
⑥ 如何科學合理開展幼兒園課程設計
一日活動安排及保教要求: 每天上午8點開始——下午5點結束。 8:00—8:30 晨間活動 進入教室,互相打招呼以熱情的態度問老師及小朋友「早上好」。 服裝儀容檢查,整理自己儀容幫助弱小兒童,互相幫助換穿工作服。 實際生活練習,檢查環境,簡單打掃環境,給植物澆水,記錄天氣情況...,自己填考勤表。 語言會話活動,小朋友互相談論昨天發生的事。 室外自由活動,讓兒童室外自由活動或做早操進行晨間鍛煉。 8:30—9:00 早餐 餐前清潔:兒童入室洗手,自覺去餐具架取餐具。 等待打飯:有秩序的站在餐桌旁等待打飯。 為兒童分餐:由一名兒童幫助大家分配教師已經准備好的早餐。 吃飯: 大家都打完飯後安靜的坐在飯桌上吃飯,教師阿姨要仔細觀察,適時教育,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激勵孩子認真吃飯,以保證孩子攝入足夠營養。 餐後清潔:飯後自己清洗自己的餐具喝水、漱口,並配合教師打掃餐後衛生。 9:00—10:00藝術教育時間 孩子根據自己愛好選擇或者由老師根據孩子表現安排,對孩子進行鋼琴、古箏、畫畫、手工、舞蹈等訓練和熏陶。 10:00—10:30 課間操 根據音樂,由教育自編動作,讓孩子進行課間放鬆,同時對孩子進行隊列,集體紀律方面的訓練。 10:30—11:00戶外活動,內容如下: 簡單的體能活動——為使日常的動作達到優雅,擺出正確的姿勢,走路,排成一列前進、跑步等切記姿勢端正。 團體游戲——組織兒童將室內工作的內容編到游戲中進行有教育性的體能或智能綜合游戲。 自由游戲——為了發揮兒童游戲中的創造性給兒童一定的自由游戲時間讓兒童組織自己的游戲。 11:00—11:30 綜合教育活動 結合?幼兒園指導綱要?對幼兒綜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綜合教育活動時間每周五天分別安排五大領域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這五方面的教育內容。教師根據本班幼兒實際情況設計教學計劃,教學計劃要適合各年齡段的兒童的發展水平。 11:30—12:00午餐餐前清潔: 兒童入室洗手,自覺去餐具架取餐具。 等待打飯:有秩序的站在餐桌旁等待打飯。 為兒童分餐:由一名兒童幫助大家分配教師已經准備好的早餐。 吃飯: 大家都打完飯後安靜的坐在飯桌上吃飯,教師阿姨要仔細觀察,適時教育,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激勵孩子認真吃飯,以保證孩子攝入足夠營養。 餐後清潔:飯後自己清洗自己的餐具喝水、漱口,並配合教師打掃餐後衛生。 12:00—12:30 午間自由活動 孩子們在老師和阿姨的監控下,充分放鬆,自由活動,表現天性。
⑦ 幼兒課程設計考慮的五個因素是
幼兒園課程設計考慮的6個要素是:幼兒、教材、教師、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比你問的多一個?)
⑧ 幼兒園五大領域的課程內容包含哪些方面
一、健康領域 情感領域: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認知領域: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動作技能領域: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 二、語言領域 情感領域:樂於與人交談,講話禮貌; 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喜歡聽故事、看圖書;認知領域: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動作技能領域: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三、社會領域 情感領域:樂意與他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認知領域: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 動作技能領域: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四、科學領域 情感領域: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認知領域: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動作技能領域: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 五、藝術領域 情感領域: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認知領域: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動作技能領域: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⑨ 幼兒園課程設計可以有哪幾種模式
一、教育目標與課程目標的混同 「一會兒說目標必須在前,一會兒又說目標可以在過程中生成,到底怎麼回事?」這一問題里前後提到的「目標」其實不是同一概念。所謂「必須在前」的目標明顯是教育目標之義,而「在過程中生成」的目標則是課程目標的概念。 教育目標和課程目標是兩個關系密切但卻存在區別的概念,他們分屬教育目標體系中的不同層次,課程目標作為教育目標的下位概念,在教育目標的制約下,具體體現課程開發與教育活動的價值取向。 教育目標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教育目的是對受教育者的質量和規格的總體要求,它構成了教育實踐活動的第一要素和前提。教育目標是教育目的的亞目標,它直接決定著課程的性質和方向。在我國《幼兒園工作規程》(以下簡稱《規程》)所規定的幼兒園教育目標,即「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它是國家規定的教育目的在幼兒園階段的具體化,是我國所有幼兒園必須遵循的。這一目標當然是在教育之前即已確定,這是沒有疑義的,沒有目標指引的教育活動是不存在的。 教育目標的特點是普遍性、模糊性、概括性,要讓其實現,需要經過復雜的、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把教育目標轉化為具體的課程目標是極其關鍵的一步。 課程目標是一定的教育目標在課程領域的具體化,課程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橋梁。由於課程開發者不同的教育價值取向,在課程開發的三個基本來源──社會的需要、兒童的需要、學科的要求上各有偏重,便產生出了「社會本位」、「兒童本位」、「學科本位」等典型課程觀及其他種種折衷性質的課程觀,同時也產生出多種相應的課程目標形式。這些課程目標表現出不同的特點或呈現方式,如有的是規定性的,在課程之前預先定下課程結束後兒童應發生的可見行為的變化,這就是行為目標;而有的是喚起性的、非規定性的,不表明學生在學習後會產生什麼行為,而宛如是學習的主題或情景,學生圍繞它展開個性化的各種反應,如表現性目標;有的是在教育情景中隨著教育過程的展開而自然生成的,如生成性目標等等。同時,在不同課程目標下的課程實踐也呈現出各不相同的。多種多樣的模式,如行為目標對應的「目標模式」,生成性目標對應的「過程模式」等。 應當看到,教育目標轉化為明確的課程目標是一個艱苦的創造性工作,決不是一個簡單推演的過程,它需要對兒童、對社會、對各學習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缺少任何一方面,課程目標的制定都不可能成功。有時看來沒有爭議的教育目標,一旦具體化,卻看法不一。比如,誰都承認幼兒要全面發展,然而對體、智、德、美的內涵卻往往理解各異,為此,幼兒園課程目標以及展開的教育活動常常五花八門。除質的問題之外,課程目標的量也需要一個恰當的「度」,如過多過細,將捆住教師和兒童的手足,但過於概括、泛化,則讓教師無從把握。 二、關於目標模式和過程模式 目標模式是一種以應用科學管理的原則而建立的、在課程實踐中產生了廣泛影響的課程範式的確立和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因此被稱為「行為目標之父」。這一範式注重「行為」,以預先確定的精確、具體、可操作的行為目標來預測學生的變化和評價課程的成敗。在我國幼兒園教育中,課程長期以來是這樣運作的:以課程目標導向來選擇內容、組織教育活動、實施教育評價等,這是比較典型的目標模式。這一模式的長處主要在於: (1)課程目標明確、具體,操作性強,教師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要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