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築節能課程設計1萬字
『壹』 綠色建築行動方案的保障措施
(一)強化目標責任。
要將綠色建築行動的目標任務科學分解到省級人民政府,將綠色建築行動目標完成情況和措施落實情況納入省級人民政府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體系。要把貫徹落實本行動方案情況納入績效考核體系,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實行責任制和問責制,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人員予以通報表揚。
(二)加大政策激勵。
研究完善財政支持政策,繼續支持綠色建築及綠色生態城區建設、既有建築節能改造、供熱系統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等,研究制定支持綠色建材發展、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建築工業化、基礎能力建設等工作的政策措施。對達到國家綠色建築評價標准二星級及以上的建築給予財政資金獎勵。財政部、稅務總局要研究制定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鼓勵房地產開發商建設綠色建築,引導消費者購買綠色住宅。改進和完善對綠色建築的金融服務,金融機構可對購買綠色住宅的消費者在購房貸款利率上給予適當優惠。國土資源部門要研究制定促進綠色建築發展在土地轉讓方面的政策,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研究制定容積率獎勵方面的政策,在土地招拍掛出讓規劃條件中,要明確綠色建築的建設用地比例。
(三)完善標准體系。
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要完善建築節能標准,科學合理地提高標准要求。健全綠色建築評價標准體系,加快制(修)訂適合不同氣候區、不同類型建築的節能建築和綠色建築評價標准,2013年完成《綠色建築評價標准》的修訂工作,完善住宅、辦公樓、商場、賓館的評價標准,出台學校、醫院、機場、車站等公共建築的評價標准。盡快制(修)訂綠色建築相關工程建設、運營管理、能源管理體系等標准,編制綠色建築區域規劃技術導則和標准體系。住房城鄉建設、發展改革部門要研究制定基於實際用能狀況,覆蓋不同氣候區、不同類型建築的建築能耗限額,要會同工業和信息化、質檢等部門完善綠色建材標准體系,研究制定建築裝修材料有害物限量標准,編制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的相關標准規范。
(四)深化城鎮供熱體制改革。
住房城鄉建設、發展改革、財政、質檢等部門要大力推行按熱量計量收費,督導各地區出台完善供熱計量價格和收費辦法。嚴格執行兩部制熱價。新建建築、完成供熱計量改造的既有建築全部實行按熱量計量收費,推行採暖補貼「暗補」變「明補」。對實行分戶計量有難度的,研究採用按小區或樓宇供熱量計量收費。實施熱價與煤價、氣價聯動制度,對低收入居民家庭提供供熱補貼。加快供熱企業改革,推進供熱企業市場化經營,培育和規范供熱市場,理順熱源、管網、用戶的利益關系。
(五)嚴格建設全過程監督管理。
在城鎮新區建設、舊城更新、棚戶區改造等規劃中,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建立並嚴格落實綠色建設指標體系要求,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加強規劃審查,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土地出讓監管。對應執行綠色建築標準的項目,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在設計方案審查、施工圖設計審查中增加綠色建築相關內容,未通過審查的不得頒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施工時要加強監管,確保按圖施工。對自願執行綠色建築標準的項目,在項目立項時要標明綠色星級標准,建設單位應在房屋施工、銷售現場明示建築節能、節水等性能指標。
(六)強化能力建設。
住房城鄉建設部要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健全建築能耗統計體系,提高統計的准確性和及時性。加強綠色建築評價標識體系建設,推行第三方評價,強化綠色建築評價監管機構能力建設,嚴格評價監管。要加強建築規劃、設計、施工、評價、運行等人員的培訓,將綠色建築知識作為相關專業工程師繼續教育培訓、執業資格考試的重要內容。鼓勵高等院校開設綠色建築相關課程,加強相關學科建設。組織規劃設計單位、人員開展綠色建築規劃與設計競賽活動。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借鑒國際先進經驗。
(七)加強監督檢查。
將綠色建築行動執行情況納入國務院節能減排檢查和建設領域檢查內容,開展綠色建築行動專項督查,嚴肅查處違規建設高耗能建築、違反工程建設標准、建築材料不達標、不按規定公示性能指標、違反供熱計量價格和收費辦法等行為。
(八)開展宣傳教育。
採用多種形式積極宣傳綠色建築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先進經驗,加強輿論監督,營造開展綠色建築行動的良好氛圍。將綠色建築行動作為全國節能宣傳周、科技活動周、城市節水宣傳周、全國低碳日、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等活動的重要宣傳內容,提高公眾對綠色建築的認知度,倡導綠色消費理念,普及節約知識,引導公眾合理使用用能產品。
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綠色建築行動方案的部署和要求,抓好各項任務落實。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綜合協調,指導各地區和有關部門開展工作。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盡快制定相應的綠色建築行動實施方案,加強指導,明確責任,狠抓落實,推動城鄉建設模式和建築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貳』 參數化設計與綠色建築設計有什麼關系
這個論文細細看來並不是很難寫,建議先了解一下綠色建築的相關知識就可以來寫了,可以去圖書館借一本講綠色建築評估的書,比如《綠色建築評價指南》,稍微翻一下,就會發現,其實綠色建築和參數化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這類官方的書上會給出綠色建築的一些定義。你會發現綠色建築其實是圍繞著四節一環保來開展的。仔細研究一下,達到綠色建築一星級要求的建築增量成本其實並不高,而且也不要什麼先進的技術,就是強調不破換場地、做好保溫、門窗氣密性、日照間距合理、綠化較好、窗的可開口面積滿足室內換氣等等低廉策略。
題目一感覺可以就從評價的切入點入手,分析其設置理由或者計算方法或者優劣等等。
題目二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小區規劃當中,在參數化的軟體裡面設定好日照間距、建築朝向、容積率、底層面積等等,讓算計自己做遺傳演算法優化,進而獲得多種優化方案。再比如可以做窗的遮陽形式與太陽輻射和自然採光這幾個方面的參數化設計。這個方法其實比較扯淡,目前中國的設計界參數化設計還是關注在形式方面,能夠拿來做遺傳演算法優化的參數化設計工具還不是很多。
題目三與題目四也比較簡單,這種文章多了去了,比如《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築》這個雜志上全是這種文章,比著葫蘆畫瓢也就搞出來了。
題目五感覺適合對綠色建築有過一段時間接觸的人來寫,比如可以比較一下中國的綠色建築評價體系域LEED,或者探討一下綠色建築的運營方式,比如投資方式與運營成本的回收,某暖通公司進行初步投資,而後進行節約能源的利潤回收等等。
說點題外的話,甚至可以討論下目前綠色建築評估體系的合理走向與發展模式的問題。個人感覺目前的形勢下,評估出來的綠色建築造假嫌疑較大,設計方的圖紙交由評估方做專業包裝,包裝後有多少可以真正得以改正並且真正施工、先留個問號在此,這些莫不如寫入建築節能設計標准裡面,做硬性規定來的實在。此外,個人感覺中國的綠色建築評估體系的出台很大程度上的商業價值大於其實在意義,首先來看下商業運作最成功的LEED評價體系,其通過一定的包裝其實是讓大家乖乖的交錢買技術,尤其是高端項目,收入斐然。中國綠標其實面向的是大眾建築,一二三星級幾乎可以涵蓋各個檔次、加之政府的強制,考慮到目前評估人員的素質、實現程度以及關系網路,可以說未來幾年內可能會收入紅火吧
『叄』 建築工程管理培訓課程,誰講的好
呵呵,樓主,你好,關於這門課程如果你們也是要培訓的話,建議可以多聽聽譚小芳老師,因為她與我們經常合作,所以無論授課方式還是培訓內容都很幽默,學員也都很容易理解的哦!
你看下吧!
培訓大綱:
(一)管理理論模塊
一、經濟金融形勢與政策分析
1、2011年經濟形勢分析及2012年展望
二、建築企業管理學
1、企業管理的發展及其現代化
2、建築企業管理觀念和管理原理
3、建築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特點
三、建築企業戰略與技術創新管理
四、建築文化與建築審美觀
五、城市總體規劃設計與原理
(二)技術應用模塊
一、綠色建築與節能管理
二、建設工程項目的組織與管理
1、 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目標和任務
2 、建設工程項目的組織
3、 建設工程項目策劃
4、 建設工程項目采購的模式
5、 建設工程項目的風險和風險管理的工作流程
6、建設工程監理的工作性質、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
三、建設工程項目成本控制
1、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務與措施
2、施工成本計劃
3、施工成本控制
4、施工成本分析
四、建設工程項目進度控制
1、建設工程項目進度控制與進度計劃系統
2、建設工程項目總進度目標的論證
3 、建設工程項目進度計劃的編制和調整方法
4 、建設工程項目進度控制的措施
五、工程風險分析和安全評估
1、工程風險分析
2、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
3、建設工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和事故處理
4、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文明施工和環境保護的要求
六、地基處理與基礎工程建設
1、土方工程
2、地基處理
3、樁基礎工程
4、地下建築防水工程
5、砌體基礎
6、混凝土基礎
『肆』 什麼是綠色建築設計 學的話都有什麼課程
今日的中國,建築的可持續設計已經不再是一個新興的話題。建築領域對建築的理解,已經從「建築與人」的關系范疇擴展為對「自然、建築與人」宏觀系統的全面思考。而建築可持續性的涵義遠遠超越建築的節能和造價層面,而把人當作建築的核心,把建築與人群的融合逐漸成為為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何為綠色建築與可持續設計?』
可持續設計是在「自然—建築—人」的宏觀視野下,尊重場地環境與氣候特徵,追求風、光、熱、聲、水等建築物理環境與微氣候的適宜與健康,尋求人、建築與自然的互動共生,注重建築功能多樣性與個性的融合,延續當地風土人情與歷史文化,減少建築與環境之間資源與物質交換需求,通過建築促進自然與人和諧永續發展的建築設計。
『可持續性設計跟日常生活有何關聯?』
在中國,可持續設計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改善民生。如何解決老百姓的實際需求,才能創造更好的未來。研究中國人的動態熱舒適,以期今後的設計更符合國內的生活及行為習慣。建築使用者的行為方式也對建築能耗起決定性作用。同樣硬體技術條件的建築,因為使用者使用模式的差異,可能會導致最終巨大的能耗水平差異。所以,在全國范圍內普及可持續觀念和生活方式亦尤為重要。
『可持續設計該怎麼做?』
切實
基於氣候與場地應對的思考,在方案設計之初對氣候與場地環境進行科學分析,優先應用被動式的氣候與場地應對策略來實現切合當地語境的建築設計。優先選用當地材料和可循環再生材料,設計所追求的不只是建築造型的美感,更重要的是使建築回應場地獨特的地形地貌,同時使建築與獨特的生態體系共存。
建築布局與規劃通過建築體型、層次高度、局部挑空、樓棟間距、庭院等,為過渡季與夏季主導風設計場地風道,實現場地內自然通風,提高舒適性,並與場地內外的林地景觀、河流水體等構成對話,使建築與氣候、場地巧妙融合;建築可通過庭院、水景、綠地景觀等設計來調節陰陽、中和暑寒,為人與自然的交流互動提供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媒介空間,並使人在建築內感知春夏秋冬季節變化。
案
『伍』 想報2012年北建工的建築學研究生,介紹一下那個老師好些
1、湯羽揚,女,教授,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中國建築學會理事,中國建築學會咨詢委員會委員,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局專家咨詢組成員。
畢業於湖南大學建築系,建築學碩士學位,曾擔任湖南大學建築系教師,1992調入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為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學一級學科帶頭人, 「國家特色專業」建築學專業建設負責人。
主要研究方向為歷史城市與遺產保護規劃、歷史城市與建築保護設計、鄉土建築研究、公共建築設計、城市設計。
曾出版有《三峽文物珍存》、《行走於歷史與未來之間》等著作及學術論文幾十篇。
主要科研成果有:三峽工程淹沒區地面文物保護實施階段規劃及保護工程(如大昌古城整體搬遷、屈原祠異地復建等)、北京市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北京市發改委的「十一五」期間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研究、北京舊城胡同系統分類與保護研究、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重慶西沱古鎮保護規劃、湖南上甘棠古建築群保護規劃等幾十項規劃設計。目前在研的科研項目有:國家支撐計劃「城市舊區土地改造利用關鍵技術研究」的子課題「城中村改造關鍵技術」研究、北京地區長城保護總體規劃、新疆絲綢之路(和田地區)古遺址保護規劃等。
2、陳靜勇,男,1963年出生,教授,現任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黨總支書記兼教學副院長職務,並擔任學校教學工作委員會委員、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主任委員、「設計藝術學」學科負責人等職務;兼任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分會(CIID)理事及專家委員會委員、國際商業美術設計師協會(ICAD中國總部)景觀設計師委員會委員、全國「環境藝術學年獎」評審委員會委員、《觸摸設計》雜志編委、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中國流行色協會會員等。
目前主要從事「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學科中的「居住區規劃與住宅建築設計」、「室內設計」研究方向和「設計藝術學」學科中的「室內設計」、「產品設計」、「數字化設計」等研究方向,以及工業設計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近年出版專著、譯著、教材等多部,論文30餘篇;主要主持了如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課題子項目、建設部研究開發項目、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北京市屬市管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計劃」項目、「北京市優秀青年知識分子培養基金」項目等科研課題和多項學校教育科研項目。
1995年獲得「北京市優秀青年知識分子」稱號;2004年獲得「全國百名優秀室內建築師」稱號;2004年獲得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等獎;2005年獲得「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稱號;2005年負責的《全產品化實驗住宅建築與室內設計》項目,分別獲得首屆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聯盟(IFI)中國國際室內設計大賽三等獎;2006年獲得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教學名師獎」;2007年獲得第三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在研項目有「居室環境綠色設計與綠色裝修部件化系統研究」、「建築室內環境綠色設計與綠色裝修部件化系統研究」、「建築學院2004版各專業(本科)課群系統建設與教學實踐研究」、2005年北京市屬市管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計劃」項目、「逆向工程中的數據採集與實驗技術研究」、建築環境色彩管理研究等。
3、劉臨安,男,教授,博士生導師,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理事,《建築師》雜志編委,建設部專家委員會專家。義大利「國際文化遺產保護組織(ICOROM)」通訊會員。曾獲原冶金工業部教學改革一等獎、全國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
畢業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原西安冶金建築學院)建築學專業、建築歷史與理論專業,先後獲得工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進修於義大利羅馬大學建築學院。
專業研究方向為:建築設計、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遺產保護、建築與城市文化。
出版的著作和譯作主要有:《義大利當代百名建築師作品選》、《中國建築藝術全集—元代前陵墓卷》、《全國注冊規劃師執業資格考試輔導教材》、《鳳凰之家—中國建築文化的城市和住宅》、《陝西古建築》。發表的論文有《從文化整體性上考察與研究我國傳統民居》、《歷史城市保護與傳統文化復原的模式》、《中國古建築與詩詞的對稱性》、《對中國古代城市「中經線」的文化解讀》等40餘篇。
完成的科研成果有:陝西華山風景區規劃、黃河壺口風景區規劃、陝西樓觀台風景區規劃、西安古城南門順城巷歷史街區改造規劃與設計,內蒙古包頭市五當召風景區旅遊規劃、內蒙古固陽縣秦長城遺址保護規劃、陝西潼關古城保護規劃、陝西神木麟州古城保護規劃。
2006年,在丹麥文化部和丹麥建築師協會的資助下,作為指導教師率隊與清華大學、同濟大學、重慶大學一道,與丹麥四家建築事務所合作,參加第十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並獲得金獅獎。
4、張忠國,男,建築與城規學院副院長,副教授,高級城市規劃師,日本國東京大學城市規劃學碩士,北京大學城市規劃系博士。
研究方向:城市規劃與設計、小城鎮規劃與設計、城市與區域規劃等。
作為課題負責人共完成國外科研項目包括《日本狹山市公園綠地系統規劃研究》,《日本宮崎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研究》等10餘項,作為課題負責人完成國內科研項目包括國家六部委科研項目《長江三峽區域旅遊發展研究》,建設部級科研項目《城市總體規劃實施保障機制研究》,北京市科委重大科研項目《北京市淺山區生態村旅遊開發與規劃研究》,青島市重點項目《青島市城市發展戰略研究》等近20餘項。獲得國家級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3項。主持起草《青島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等多項地方法律法規等文件。主講《區域經濟與區域規劃》,《城市規劃評析》等大學和研究生課程,主持《城市總體規劃》,《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的指導工作。在《城市規劃》,《經濟地理》,《城市問題》等國家級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近20篇,專著《城市成長管理的空間策略》被批准為國家十一五規劃重點圖書由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專著《城市規劃編制與實施管理策略》於2008年4月由兵器工業出版社已經出版。2005年獲得山東省規劃設計二等獎,2006年指導研究生獲得全國民族建築景觀設計競賽銅獎、2007年獲得北京建築工程學院科技成果二等獎。
5、歐陽文,女,1969年出生,副教授,畢業於重慶建築大學。
研究方向:公共建築設計,傳統建築及其環境的改造與更新,居住區環境與居住建築設計等。
近年來,主要科研成果包括: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傳統聚落空間的理論框架與時間研究》,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村鎮小康住宅示範小區規劃設計優化研究》(科技進步三等獎),建設部科研項目《西部大開發過程中宜賓市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建設部「華夏獎」三等獎),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專題《居住區管理研究》(建設部「華夏獎」一等獎),建設部科技促進中心項目《成都市成華區實施農村新居工程建設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和北京規劃委員會項目《北京優秀近現代建築調查》等。完成的主要工程項目包括:《北京川底下古山村保護與旅遊開發規劃》、《岔道城城池修復與村域保護規劃》、《焦庄戶地道戰遺址保護與旅遊開發規劃》、《中共中央紀委監察部北戴河培訓中心總體規劃》以及《北京菩薩山生態旅遊建設示範項目總體規劃》等。
目前主要在研項目包括:《密雲庫區生態村綜合建設模式與示範研究》的專題項目《生態村規劃設計研究》(北京市2005年重大科技專項),《中央國家機關地標准住宅的改造研究》,《山東泗水縣聖水山莊規劃與設計》,《懷仁縣北環路道路景觀規劃與設計》等。
主要參與撰寫的論著包括:《北京古山村——川底下》和《跨世紀的住宅設計》。主要譯著包括:《藏酷空間——LOFT》、《國外家居設計精選——小空間》和《簡捷室內設計手冊》、《室內設計標准圖集》等。
曾先後赴澳大利亞、德國、丹麥及美國等參加專業培訓、國際會議和學術交流活動。
6、格倫,女,蒙古族,教授,1965年出生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
1987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系獲學士學位,1995年獲碩士學位;2000比利時魯汶大學建築系獲建築學碩士學位。2001年回國後由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副教授轉入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與城規學院副教授,2007年晉升為教授。2003年成立格倫醫療建築研究工作室。
現社會兼職國際建築師協會醫療衛生分會會員(UIA-PHG);衛生部衛生經濟學會醫療建築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建築協會醫療建築專業委員會委員;衛生部醫療建築專家組成員。
2006年初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題目:醫院建築前期策劃及設計過程的系統化控制措施研究。結合課題完成醫院建築子系統研究論文共7本。此項研究填補了國家在此領域研究的空白。到目前為止已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在建築核心雜志發表三篇,主要參編論著六本。曾接受以下雜志的專訪:「世界醫學雜志」,「房地產導刊」,「中國醫院院長」。在北京、上海及深圳等地的全國范圍內的重大學術活動中作了重點學術講座。目前在積極籌備專著「現代醫院建築策劃」。
計劃繼續申請國家自然科學資助項目,題目:綜合醫院建成使用後評估系統方法研究。這項研究將會開辟醫療研究的新領域。目前工作室共培養了研究生十餘名,畢業後絕大多數承擔了醫療建築設計的重要角色。
工作室從事醫療建築設計項目到目前為止有30餘項,其中包括:
黑龍江大慶第七人民醫院800床,全國競標中選方案;山東膠州人民醫院800床,競標中選方案;江蘇泰州普濟醫院600床,競標中選方案(目前已投入使用),解放軍251醫院 500床,競標中選方案。
醫療建築前期策劃咨詢在我國屬較新的領域,工作室學習國外的先進方法並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開創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成果內容,完全符合市場需求並得到了甲方極高的評價。此項工作是保證醫院建築最終產品質量不可或缺的步驟和內容。目前已完成的前期策劃咨詢項目有:北京協和醫院前期策劃及總體規劃;廣州南方醫院前期策劃及總體規劃;浙江台州醫院前期策劃;黑龍江省醫院前期策劃及總體規劃設計;甘肅婦幼保健院前期策劃及總體方案設計等。
目前,已與國內及國際等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中國電子工業設計研究院;英國倫敦南岸大學醫療建築研究 MARU;荷蘭 EMG 醫療建築設計公司;德國 HWP 醫療建築設計公司;芬蘭赫爾辛基工業大學醫療建築研究 SOTEA。2007年推薦一研究生到英國MARU進一步深造和學習。
7、趙可昕,女,高級工程師、注冊建築師,碩士研究生學位。
1987年至1996年主要從事建築工程設計工作;1997年至今主要從事建築學專業教學工作。2003年起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近年主要關注交通建築與城市設計。主持北京市教委科研課題「北京城市快速軌道交通車站系統化規劃設計研究」;參加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科研課題「城市綜合交通樞紐設計」,負責城市與建築設計相關部分。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及公共建築設計。
8、郭晉生,女,1960年出生,1982年2月畢業於東南大學建築系建築學專業,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982年2月-1998年8月在機械部設計研究總院從事建築設計工作,1998年8月—2003年8月在機械工業規劃研究院從事建築設計和建築設計管理工作,2003年-至今,調入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從事建築教學工作。
共參與了近百項民用與工業建築工程設計工作。主要科研成果有:北京萬通新世界廣場、北京中糧廣場、國家經貿委虎峪園林山莊、中國駐烏茲別克、吉爾吉斯、瑞典、剛國(金)等使館經商參處建築方案設計,在項目中擔任過建築專業設計人,建築專業設計負責人和項目總設計師。經過多年的工程實踐,具有豐富的工程經驗和對建築設計及理論深入的認識與理解。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建築設計、城市既有住宅更新與改造。
在研項目為低標准住宅更新與改造設計和中國駐外建築設計研究。
9、陸翔,男,1958年出生,副教授,碩士學位,建築史論部部長,研究方向為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大型公共建築。
現科研項目有北京原比利時使館保護、中國音樂學院排演廳方案設計、北京市護國寺旅遊規劃、河南溫縣世界水景風情園等。獲獎方面:《北京四合院》(合作)獲國家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北京什剎海地區護國寺街旅遊成果調研報告》獲西城區優秀調研成果二等獎;《關於合理利用保護區旅遊資源》獲政協西城區委優秀提案獎。
10、林川,女,1959年出生,教授,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
研究方向為居住區規劃、住宅設計、生態建築技術。教學課程主要有:建築設計及原理、生態建築與城市。
曾負責北京市科委科技項目「小城鎮生態住宅建築設計研究」,2004年出版《小城鎮住宅建築節能設計與施工》,現擔任北京市科委科技項目「北京淺山區生態村規劃與休閑產業開發關鍵技術及示範研究」中「淺山區生態村詳細規劃及住宅設計研究」專題負責人。多年從事住區規劃及住宅設計方面的教學與研究,特別關注地域、氣候對建築及文化的影響以及適應氣候的建築設計方法和生態美學。
11、張大玉,1966年出生,山東嘉祥縣人,畢業於重慶建築大學,獲碩士學位。現為北京建築工程學院科研處處長兼城市研究所所長,教授,國家注冊城市規劃師,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土木建築學會常務理事。
長期從事景觀規劃與設計、居住區規劃與住宅設計以及村鎮規劃與設計等方面的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近幾年來,先後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持或參與完成各類科研項目30餘項,其中包括: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村鎮小康住宅示範小區規劃設計優化研究》、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的專題《居住區室外環境設計研究》、建設部科研項目《西部大開發過程中宜賓市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北京「十五」社科基金項目《北京私家園林在城市建設與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及保護對策研究》等。先後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3項,2006年獲 「十五」全國建設科技進步先進個人獎,2007年獲「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稱號。
目前主要在研項目包括:北京市重大科技專項《北京淺山區生態村規劃與休閑產業開發與關鍵技術研究》與《密雲庫區生態村綜合建設模式與示範研究》、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城市舊住宅區宜居更新技術研究》等。
12、孫明,男,1960年出生,教授。
研究方向為公共建築設計、景觀建築學。
主要科研方向:教育建築;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大興校區規劃設計研究。發表論文有:《普通高等學校校園靜態交通規劃設計研究》、《新時期普通高等學校規劃指標分析》。
現任北京城市規劃學會理事。
現任學校新校區建設指揮部總建築師。
13、高丕基,男,1953年出生,中共黨員,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副教授。中國建築師學會室內建築師學會會員,中國國家機關政府采購與工程設計項目評審專家。
1983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畢業,1993年日本東京武藏工業大學建築學科訪問學者。2001年清華大學「國際環境藝術設計研究所---六角鬼丈研究室」研究員。擔任多門教學工作,包括本科生、研究生與工程碩士等相關課程教學,並獲得院級、市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科研重點在公共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住宅裝修部件化系統設計研究,並獲得科研與設計獎項。
發表文章及作品二十餘篇,出版著作6部,並獲得優秀論文獎項。目前在研課題有環境藝術與景觀設計、建築裝修標准化部件化產品應用設計與開發等方面。在研項目有北京市西城區傳統四合院建築環境設計、北京大學醫學院電教樓裝修工程。
14、姜中光,男,1937年出生,教授、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196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現任院城市研究所總規劃師,北京市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土木建築學會北京建築師學會理事。
先後從事工作有:建設部建築科學研究院從事國外建築歷史與理論研究。湖北省「三線」建設新城市的城市規劃與園林設計工作。建設部六局、國家建委一局從事居住區與公共建築設計工作。中國建築總公司海外部國外建築項目設計工作。北京建工學院建築系從事建築設計與建築歷史理論教學工作,開發區、旅遊區、城市設計等規劃設計工作。現在北京建工學院城市研究所從事建築設計、城市設計、文化遺產保護規劃與設計研究。
目前科研項目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西吳城遺址保護》、《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北京東交民巷原比利時使館辦公樓保護》、《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安徽凌家灘遺址展示設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馬壩人(石峽)遺址保護規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北石家河遺址保護規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盧溝橋(宛平城)保護與展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龍興講寺保護》等。
15、張路峰,男,1964年出生,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2001),德國柏林工業大學(TU-Berlin)訪問學者(2003~2004),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1997~),全國注冊建築師考試委員會命題專家,全國建築工程標准設計專家委員會專家,《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學報》編委,《城市空間設計》編委,德國柏林建築獎協會(VAB)會員(2007~)。
自1995年開始指導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設計、公共建築設計。承擔課程:建築設計與研究、建築設計方法論、建築評析。教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對外交流與合作,並多次組織聯合教學。近年來在《建築學報》、《世界建築》、《建築師》、《北京城市建設》、《國外城市規劃》等專業雜志上發表論文多篇。主要研究成果:北京舊城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整合機制研究、唐山城市公共空間系統研究、京西齋堂地區傳統民居保護與更新研究、城市化過程中進城農民安居模式研究等。目前正承擔唐山博物館改擴建、唐山城市水系與濱水空間城市設計、唐山震後小區及住宅改造等研究項目。
16、房志勇,男,1957年出生,副教授。
同時招收「建築設計及原理」、「建築技術」方向研究生。
研究方向為:生態建築技術、建築裝修技術、村鎮規劃、住宅設計。教學課程主要有:生態建築技術、建築節能技術、建築防災技術、材料與工藝學。
科研項目有:「小城鎮生態住宅建築設計研究」、「綠色鋼結構住宅示範建設項目研究」、 「預制組合式房屋規范化研究」等。現為「北京淺山區生態村規劃與休閑產業開發關鍵技術及示範研究」中「淺山區生態村詳細規劃及住宅設計研究」專題主要參加人。現承擔的科研項目有:「既有建築的節能改造」、「家庭裝修中的拆改現象對結構安全性的影響」等。
多年從事建築設計和建築技術方面的教學和研究,關注建築節能、生態建築、村鎮規劃、建築改造、建築裝修等研究領域。
17、樊振和,男,副教授(聘任教授),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國家級監理工程師,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建築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主要研究方向為建築技術(建築構造及結構選型)和綠色建築。目前承擔北京市教委科研課題《北京地區建築屋頂技術優化設計研究》。從事高等建築教育26年,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有多年的建築設計工程經驗,有國外工程項目監理工作經歷(中國政府援外體育場工程項目副總監、結構總監)。
目前在研項目有:北京地區建築屋頂技術優化設計研究、北京城區既有多層住宅更新改造技術策略研究、建築技術系列課程研究等。獲獎方面有: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二等獎,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主編,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三次),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教學名師。
18、胡雪松,1963年出生,雲南思茅人。198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獲學士學位;1993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建築系,獲碩士學位。現任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與城規學院建築系主任,教授、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
學術研究領域為建築設計及其理論,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場所認同——文化建築學、鄉土建築與鄉村建設。多年來一直從事建築教學、研究和設計工作,主持、參與完成了十多項縱向科研項目和大量的建築設計項目,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近期主持、參與的主要科研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西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鄉村聚落營造學研究」、北京市教委科研基金「北京郊區鄉村旅遊建築(設施)發展研究」、北京市人事局科研基金「鄉村旅遊與村落建設」。代表論文包括:「建築美學思考」(《世界建築》,2005,12)、「村落空間資源化」 (《建築學報》2006,5)、「直白場所」(《世界建築》,2006,6)。
19、業祖潤,女,1938年出生,教授,研究方向為公共建築設計、城市設計、民居文化研究、歷史街區保護與發展研究、風景區規劃與風景建築設計研究。
科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礎資助項目《傳統聚落空間環境結構研究》、國家十五計劃攻關課題《住宅及其環境》、《前門歷史街區保護研究》、《北京川底下古村保護與利用研究》、《焦庄戶古村保護與地道站紀念館設計》等。
在研項目:《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研究》、《前門地區保護與更新設計》、《鮮魚口街區設計》、《前門大街城市設計》、《北京民居研究》、《河南省社旗歷史名鎮商業街區設計》、《河北省臨城縣歧山湖風景區規劃與建築設計》、《湖濱產業園區規劃與建築設計》、《博物館設計》。
發表論文:《保護、更新、延續——北京前門地區保護更新規劃探析》、《傳統空間聚落結構研究》、《傳統民居文化對現代居住建築創作啟示》等。
20、鄒越,男,1967年出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建築技術,數字化設計研究。
主要教學課程有建築物理(本科)、計算機輔助設計(本科)、建築新技術(研究生)等,曾獲院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目前在研方面項目有北京市教委「室內環境污染分析與治理研究」、「建築數字化設計基礎平台研究」等。參與「北京建築外飾面材料綜合熱工性能優化設計研究」、「被動採暖與主動通風相結合的太陽能建築技術研究」。曾有「建築結構膠及其應用技術研究」項目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平屋面》項目獲湖南省優秀設計三等獎
『陸』 我想參加2012年全國綠色建築設計競賽,請問下在哪裡報名
2012年(第三屆)全國綠色建築設計競賽報名時間好像是 2012年4月——2013年3月,過了吧!
2012年(第三屆)全國綠色建築設計競賽
2011年(第二屆)全國綠色建築設計競賽得到各大建築建築院校、設計院、開發商單位的大力支持,在整個建築形成常規綠色建築設計交流學習活動,本屆參加規模是第一屆的兩倍以上,共有173個建築院校的老師、學生參加,另外、也收到了不少國外大學優秀作品、設計院及開發商單位的作品,代表了目前中國綠色建築設計的最高水平!
為了喚起全社會對綠色建築的關注,提高綠色建築設計水平,引導在校大學生培養綠色建築技術、生態模擬分析以及健康建築理念,加強合作與交流將生態綠色理念整合於建築行業的發展之上,特在全國建築院校中發起綠色建築課程設計及競賽活動,使綠色建築設計成為建築設計專業必修課,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認識學習建築節能的所必備的技術能力,培養低碳減排建築設計思維理念,創新新型建築節能技術;在競賽過程中互相交流學習提高,將綠色建築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從而將建築行業推向綠色生態為主導的新階段。
活動舉辦的宗旨:改善現有大學教育體制的弊端,加大大學生交流的意識!通過這種互動式學習模式,讓自己在大學期間學到更多實用的東西,他們是新一代的設計者,他們承載著中國綠色建築的未來,他們用最好的方式,提高綜合設計水平,學習交流新的設計理念,將來勢必在國際設計圈裡占的一席之位!入圍作品代表了現在在校大學生最高水平,他們將來都是建築設計行業的領軍人物,他們有更多社會的使命感、責任感!在新的一輪設計變革中,他們必將有一番作為!!
活動發起單位:
綠色建築論壇
中國綠色建築協會
深綠能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深圳市深綠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上海深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大學建築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上述單位本著對社會建築事業的高度責任感,本著對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高度危機感,本著對新型建築人才的高度重視感,發起這次課程設計活動,領航綠色建築新天地,此必為功在當前,利在千秋之舉。希望更多的單位和個人積極響應並參與到這次活動來,力求在中國各院校建立一套綠色建築設計人才培育體系,讓中國的建築節能技術領先於世界,從而為全人類創造出綠色、和諧、健康的人居環境。
活動時間:
2012年4月——2013年3月
參賽級別及參賽對象:
為了競賽的公平性,合理性,競賽活動共分三個級別:淺綠組、綠色組、深綠組,相應年級參加相應級別,越級參加取消參賽資格。
全國高校院系建築學,城市規劃、暖通、環藝、景觀等相關專業的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研究生學生、設計院工作人員。
淺綠組:大一、大二、大三年級學生
綠色組:大四年級學生
深綠組:五年級、研究生、已畢業建築設計工作者。
活動內容:
1、參賽院校在建築設計課程中設置綠色建築設計課程;
2、學生可以個人或小組參賽,小組成員不能超過4名,每小組參賽人員中可兩種專業以上者(加分);
『柒』 跪求建築施工員實習日誌80篇實習報告和一篇字數要求2萬字的實習報告!!!
一、實習時間
2007年6月26日——2007年7月17日
二、實習地點
河北省秦皇島市京秦高速公路管理處住宅樓工程項目部
三、實習目的
生產實習是我校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學完大二課程以後進行的第二次實習,是繼大一的認識實習之後有組織,有目的,深層次的實習。學生深入工地現場,與現場的工人和技術人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指導,參與實踐,全面系統的了解建築工程的各項施工技術與施工工藝,以及各項管理措施。熟悉工程建設企業的性質、作業特點,以及生產管理的經營運作模式。在實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整合課堂所學專業知識,深入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強化專業知識和技巧的運用和實務工作的能力;增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觀念,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專業意識和職業責任感,為大三課程的學習起到了實質性的指導作用,為我們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四、生產實習內容
(一) 工程概況
1#樓 工程位置:秦皇島市海港區燕山大街西段河北京秦高速公路管理處院內。
建設單位:秦皇島京秦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工程名稱:秦皇島京秦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住宅樓1#樓。
建築功能:住宅
結構形式:剪力牆結構
建築層數:地下一層,主體十二層(局部機房及樓梯間十四層)
建築面積:建築面積12108.2㎡
地下面積845㎡
地上面積11263.2㎡
建築基底面積878㎡
建築高度:37.95m(主體女兒牆頂)
工程項目設計等級為三級,建築類別為高層住宅建築。耐火等級地上為二級地下為一級,安全等級為二級,抗震設防烈度為七度。建築物使用年限為50年。
2#樓 工程位置:秦皇島市海港區燕山大街西段河北京秦高速公路管理處院內。
建設單位:秦皇島京秦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工程名稱:秦皇島京秦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住宅樓2#樓。
建築面積:住宅為3916.05㎡;下房層為584.68㎡;宿舍為584.68㎡,食堂、辦公為696.62㎡,建築佔地面積為1097.68㎡。
建築層數:6+1層
結構形式:磚混結構
建築高度:19.45m
本工程抗震設防烈度為七度,室內地坪標高±0.000相當於絕對標高9.90。
(二) 工程簡介
建設單位:秦皇島京秦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秦皇島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建築安裝分公司。
設計單位;中冶京誠(秦皇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監理單位:北京日日豪監理有限公司。
(三) 建築節能設計
1#樓建築節能 本工程體形系數為0.248﹤0.3
1. 屋面保溫;本工程採用80厚擠塑板加最薄處60厚1:10水泥珍珠岩作為屋面隔熱保溫材料。
2. 牆體保溫
① 外牆粘貼40厚擠塑板。樓梯間隔牆外貼40厚聚苯板。
② 住戶外窗為中空玻璃斷橋合金窗,中空玻璃氣密性等級不低於現行國家標准《建築外窗氣密性分級幾檢測方法》GB/T7107-2002規定。保溫性能等級不低於現行國家標准《建築外窗保溫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GB-T8484-2002規定的檢測結果,外窗傳熱系數不應大於3.0。
③ 玻璃選用應符合JGJ113-97《建築玻璃用技術規范》門單塊大於1.5平米的玻璃和落地窗1100以下的玻璃均應採用安全玻璃(夾層玻璃厚度大於或等於6.38㎜)。
④ 鋼筋混凝土凸窗及陽台欄板外壁貼50厚單面泰柏板;在施工過程中與欄板一起支模澆築。地下室頂板鋪50厚擠塑板;接觸室外空氣的陽台底版貼50厚擠塑板。
2#樓建築節能
1. 本地區採暖期室外平均溫度劃分區域為Ⅱ級
2. 建築物體形系數:﹤0.3
3. 屋面保溫材料採用100厚聚苯板和60厚水泥珍珠岩,聚苯板容重不小於15㎏/m。
4. 外牆外側抹30厚聚苯顆粒保溫砂漿;樓梯間內牆(與用戶的隔牆)內側抹20厚聚苯顆粒保溫砂漿,下房頂板鋪40厚擠塑板保溫,鋼筋混凝土陽台欄板外壁貼50厚單面泰柏板;在施工過程中與欄板一起支模澆築。接觸室外空氣的陽台底板貼50厚擠塑板。
5. 外門窗保溫性能等級按照現行國家標准《建築外窗保溫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GB/T8484-2002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外窗傳熱系數不應大於3.0。
6. 住宅外窗採用中空玻璃,墨綠色斷橋合金,下房採用玻璃實腹鋼窗,樓梯間採用合金窗。
﹙四﹚主體工程施工
1#樓 1.基礎工程
由於時間的原因,我們到達工地的時候基礎與地下室都已經做完了,都開始了基礎以上部分的施工,不過我們還是從圖紙上了解到了基礎的部分技術資料。該剪力牆住宅樓的基礎採用的是長螺旋壓灌混凝土樁,樁徑為500㎜,樁長在3.0~10.0m。考慮到土層(從上到下依次為雜填土,粉質黏土,粉砂,粉質黏土,粗砂,強風化混合花崗岩)及地下水(地下水位埋深5.00~5.60m)的影響而採用樁基礎。共有兩種型號的樁:一種樁的單根承載力設計值為505KN,主要用於樓梯與電梯間牆下基礎主要是考慮到這些部位荷載較大。另一種型號的樁單根承載力設計值為615N。樁,承台,承台梁及連系梁均採用C30混凝土,墊層採用C15混凝土,鋼筋採用的是一級鋼和二級鋼。鋼筋保護層厚度:樁為50㎜,承台為100㎜,地基梁為35㎜。其構造要求為:①承台樑上部鋼筋應在樁間距范圍內搭接,下部鋼筋應在樁位范圍內搭接,每個截面上下鋼筋搭接截面面積不得超過25%(綁扎)與50%(焊接)。②樁伸入承台100㎜。樁鋼筋錨固入承台長度為鋼筋直徑的35倍。③現場應進行試樁,試樁數量不少於樁總數的1%,且不少於3根。④承台底及承台側面如遇軟弱土,應全部換填非液化土,夯實系數不小於0.94。
2.鋼筋工程
由於是全剪力牆結構的,所以現場鋼筋與混凝土是佔主導地位的。而鋼筋又是重中之重了。在整個的施工過程中鋼筋的綁扎或焊接可以分為牆體(當然也包括柱)鋼筋的綁扎,梁板鋼筋的綁扎以及樓梯鋼筋的綁扎。其中又以梁板鋼筋的綁扎和焊接是最為復雜也是最為重要的。現在我就依次把從工地上所看到的學到的知識要點歸納如下了:
①牆體(暗柱)鋼筋
剪力牆鋼筋可分為水平鋼筋與豎向鋼筋。鋼筋綁扎時水平筋在豎直鋼筋的外側這樣也剛好便於工人施工。而其牆體的拉筋是按照直徑6㎜間距600㎜的二級鋼來布置的,其設計時是按照兩端135°彎鉤來考慮的,但實際中考慮到施工的方便在鋼筋下料是其一端做成135°兒另外一端做成90°彎鉤了。簡力牆中又布置有許多的暗柱(AZ),它按其部位的不同可分為角柱(JZ)和約束柱(YZ), 這些暗柱都是起到進一步提高牆體的承載力及其穩定性的。暗柱的縱向鋼筋採用綁扎或焊接,其搭接長度必須符合要求。而柱的箍筋則在上下兩端是加密的,主要考慮到柱上下的剪力都比較的大的緣故。箍筋的擺放也是有要求的,其兩個135°彎鉤不能在同一個方向上而是應該間隔的布置錯位放置,也是考慮到構造要求的。剪力牆鋼筋綁扎完畢後還要在下部焊接其長度等於牆體寬度的鋼筋條(本工程無特殊說明的,其外牆是200厚,內牆是160厚),目的是支牆模時產生保護層兼起內撐的作用。另外在牆體的水平筋上還的加黑色的橡膠圈即混凝土墊塊。
②梁板鋼筋
在本工程中的梁有兩種:連梁(LL)和懸梁(XL)。現在梁和板的配筋圖都採用的是平法標注的方法,大大的簡化了圖紙量,也便於鋼筋工的看圖施工下料。在工地上看圖紙時,我知道了在平法裡面A表示一端懸挑,B表示兩端懸挑。梁的鋼筋主要在兩端的支座處,兩端的負筋要布置正確,一般都是兩根通長的在另外在兩端附加兩根短筋。箍筋也必須是在兩端加密,加密長度一般是等於1.5倍的梁高。板的鋼筋可分為板底鋼筋和支座處的負筋。該住宅樓都是按雙向板設計的。板底鋼筋按兩層布置,短跨鋼筋布置在長跨鋼筋的外側(即下面),支座處的負筋要布置與之相垂直的分布筋,且布置在負筋的下面。板角處的負筋與負筋相互綁扎而無須再用分布筋。電梯的四周還要按要求布置放射筋呈環狀布置。
③樓梯鋼筋
本住宅樓的標准層高是3米,故樓梯的踏步尺寸採用的是260×150。樓梯採用的是板式樓梯且布筋採用的是分離式的,這樣大大的簡化了施工的程序,加快了施工的速度。樓梯的鋼筋主要有沿樓梯板方向的板底縱向受力筋以及垂直受力筋的分布筋;平台梁的上部架力筋以及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加箍筋;平台板兩個方向上面的板底受力筋(雙向板)以及四邊支座處的負筋。考慮到施工的方便,在短跨方向上的支座負筋採用通長而不是分開布置這樣雖然浪費了少量的鋼筋但卻大大的提高了施工的速度與方便。
3. 模板工程
整個施工過程中的混凝土的澆築都是採用的膠合板模板進行的,但考慮到成本的問題,也沒有採用像金海灣似的大模板,而是用小的模板相互拼接而成的,這樣就會在牆上及樓板上面留下拼縫,但這並不影響工程的整體質量。我們可以從已澆築完畢且拆模的牆體上面能看到許多的孔洞,這些就是在支牆模時對拉螺栓留下來的。在支牆模時在對拉螺栓的中間(即剪力牆的中間)用塑料套管套上,待拆模時對拉螺栓取下來而套管留在了牆里,即留下了我們現在看到的許多的孔洞。後期工人再用水泥砂漿填洞。一定要注意的是水泥砂漿裡面必須添加少量的膨脹劑,已防止後期在孔洞周圍產生裂縫。模板在支設前必須在其內側刷一道隔離劑,已便於後期模板與混凝土的脫離,方便拆模。模板工程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後期混凝土的澆築質量,所以必須嚴格的把好安裝的質量關。我們在現場看到的樓板上面留下許多的鋼筋箍。這些就是當時在澆築這層樓板的時候將其一起澆築在裡面的。目的是為了支上層模板時用的鋼管用固定的位置,保證我們所支設的模板能夠穩定牢固。待其拆模後工人再用氣割將其除去。模板與模板之間的拼縫工人用膠帶粘貼好以防止漏漿。而模板與鋼筋牆體之間也用橡膠帶貼牢防止澆築的混凝土從接縫處泌出。那麼工人又是如何控制他們所支設的模板是垂直的呢?這個就得靠放線員之前所彈的基準線了。我們的技術員在支模之前不光彈出了牆體的位置線,還向牆體的一側又多放了一條校正線。我們工地上所向外偏移的距離是300㎜。工人就是利用這條基準線用重錘來檢測他們所支的牆模板是否豎直而沒有歪曲。
4. 混凝土工程
我們剛進工地的時候,1#樓主體工程已經做到第四層了。他們打灰就是用泵送混凝土的方法了。剛開始的時候是用泵送車從地面將混凝土送到施工樓面。但我們可以想像泵送車的長臂是有一定的距離的,當我們的房子隨著一層層的往上加高,如果再用泵送車往上送灰的話,一個是壓力不夠,另外一個就是車的管道沒有那麼長。所以我們工地上當住宅澆到第九層的時候是利用的地泵車往上送已從混凝土攪拌廠制好的混凝土了。混凝土從攪拌廠被運輸車送到工地現場的時候,我們的技術員首先要做的就是檢驗我們的混凝土是否符合我們的設計要求了。於是必須要做的就是兩個工作:一個是混凝土試塊;另一個就是塌落度實驗。只有在都符合要求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混凝土的泵送。然而我們在現場看到的是我們的實驗員一邊做著實驗,而那邊混凝土都已經往上送了。我就想要要是這試驗的結果出來顯示的是混凝土不合格了那該怎麼辦啊?或許理論與實際就是差別在這。但現場的監理告訴我們這混凝土從攪拌廠出來一般都是合格的,是不會有多大問題的,要是有也是在誤差范圍之內的。呵呵不知道這句話是啥意思,好象意思就是說我們做這些實驗工作也只是走走程序而已。
混凝土的澆築首先是從剪力牆開始的然後是板梁。多名工人相互合作,互相配合又密切的分工。工人一邊澆築另外幾名工人則忙著振搗。牆體是利用振搗棒而樓板則是利用的平板振搗器。振搗器只是一個初步的整平壓實,工人還得用抹子後續抹平,然後在上面加蓋一層薄膜,目的是防止水分的過快的蒸發影響混凝土的水化凝結,影響強度。這也是混凝土養護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待混凝土達到強度設計值以後放可進行上一層的施工。
由於時間的原因,我們沒法看到1#樓的屋頂工程,但我從施工圖紙上看到裡屋頂的具體做法。總的原則就是要做到防水保溫的效果。主要的施工方法是鋪80厚的擠塑板加2厚的高分子塗膜防水層外加1.2厚EPS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最外面就是20厚1:3水泥砂漿保護層。而樓面裝修工程按照部位的不同也有它的區別。主要是從起居室、卧室、餐廳;廚房;衛生間、陽台;樓梯間等幾個區域來進行不同的施工方法。但總的施工工藝是不變的,即首先是20厚的聚苯板再在上面加鋪40厚的豆石混凝土,而面層則由用戶自己處理。只是在局部某些地方如廁所等考慮到防水的要求而多做了一道防水砂漿或多加一道防水卷材。
2#樓 該住宅樓其功能復雜用途各不相同。總體上有下房的停車庫以及上面的宿舍。而宿舍又分為單身宿舍(集體宿舍)和已婚的住宅。靠東面還有食堂和物業辦工的地方,可以說是相當的全了!整個住宅樓是磚混結構,±0.000以下採用的是燒結頁岩磚,±0.000以上採用燒結多孔磚,牆身防潮層置於室內地坪下60㎜處。基礎採用的是鋼筋混凝土條行基礎,共有五中類型的基礎,在三四單元處設置了溫度伸縮縫而沒有設沉降縫。主體工程中的樓蓋,樓梯,構造柱,圈樑以及部分的過梁都是採用的混凝土現澆的。承重牆體採用的是P型多孔磚,局部採用的是陶粒空心砌塊。
鋼筋混凝土構造要求:①板底部鋼筋伸入支座≥5d且不小於120㎜。板邊支座負筋一般應伸入梁外皮保護層處。②澆築板的混凝土時若不得不留施工縫,施工縫應留在貫通橫牆內。③構造柱與牆的連接在各種情況下均設馬牙槎和2根直徑為6㎜拉筋,間距為500,深入牆內長度為1000㎜或到洞口邊。④成束電線管豎向置於240牆內,該處砌體改為C25混凝土,做法同構造柱。⑤圈樑兼過梁時:洞口上方增配鋼筋且箍筋加密。
(四) 現場工程實驗
1. 混凝土試塊實驗
做試塊用的鋼模尺寸為150×150×150正方形。共有六個,分成兩組,每組為三個。混凝土攪拌車進入施工現場後,從攪拌車內取出已攪拌好的混凝土放進各個鋼模里。注意鋼模事先要用汽油擦拭,目的與模板事先塗隔離劑的作用是一樣的便於事後試塊脫模。往鋼模里灌混凝土要分三次澆築,每層澆築都必須振搗密實。最後抹平後放在通風乾燥處晾乾養護。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值後,編號取三塊送實驗室試壓,另三塊存根。
2. 混凝土坍落度實驗
實驗用的工具是坍落度筒。先將坍落筒放在平整的地面上,用標桿尺定位筒面高度,然後往筒內灌注混凝土,邊灌邊振搗,最後用平尺將筒面混凝土抹平,用力擠壓筒身後,抓住兩邊耳環迅速的往上提起後,以散落的混凝土最高點為界,量取高度,讀取前後兩者差值,即為該混凝土的坍落度。現場的監理告訴我們該工地上坍落度在14~16㎝之間是合格的。
五、個人實習總結
三周的生產實習已經告一段落,回顧這些天的經歷,確實學到了許多實在的東西,也思考了許多問題。此次在施工現場實習,能親眼看到各個班組的施工過程,能親耳聽到技術人員針對某某問題的討論,能親自看到各種施工圖紙,這些使自己對於房屋建築工程施工基本情況有了感性的認識,也為馬上大三課程學習提供了參考方向。以下就為這次實習的一些收獲、認識和感想:
⒈通過這次實習,書本上的知識在實習過程中得以消化,對於一些專業術語、具體的施工程序都有了深入的了解,鞏固了理論知識。比如說對於鋼筋加工的過程,構造柱鋼筋的綁扎,從前只是聽老師講解和書本上學習,但對於具體操作並不清楚。這次在現場親眼看到了以後,將理論同實際聯系起來就很直觀,印象特別深刻。
2.在施工過程中,很多時候實際施工操作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並不一定相符合。比如:一根寬300㎜的梁其下部鋼筋為6φ25 3/3,在理論上要求保證鋼筋間的最小間距>25㎜,但在實際操作時是因為某處鋼筋太多而往往辦不到。這就需要多年的施工經驗積累同理論知識相結合,做出適當的變通。我們必須學好扎實的理論知識,很多東西雖然說都在課堂上學過,可我們還沒有學精,沒有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資本,不能夠學以致用。不管將來從事施工或者設計,都需要我們平時多留心,多觀察,多發問,需要我們不斷的積累和廣泛收集信息。我們生活的四周,許多東西都是值得去學習去思考的。因此,我們需要打下扎實的基本功,牢固掌握專業知識,培養自己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在自己的工作領域上站穩腳跟。
3.目前,我國建築市場的發展還不是很完善,信息缺乏,管理力度不夠,建築規范和相關法律法規沒有徹底的貫徹和執行。在實習現場,同樣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施工准備不足,道路以及臨時設施都沒有達到規范要求,沒有採取雨季施工措施,鋼筋不注意保養,浪費嚴重等等。相信隨著制度的發展完善,各種問題都應該會解決和避免的。
4.當今社會競爭激烈,作為剛畢業入行的新人,我們應該端正自己的態度,給自己作一個好的定位,不要自恃甚高也不應該妄自菲薄。對每項工作都要認真踏實,創造出價值才有所收獲。對人應該熱忱,處理好周邊的關系。所謂「先做人後做事」,在建築行業這個大圈子裡尤其需要為人處世的能力。並且我們還要學會虛心向他人學習,不懂就問,態度要誠懇,讓別人願意將自身的積累傳授於你。這樣一點一滴地積累才能是自己不斷發展。
實習結束了,雖然過程是辛苦的,但確是充實而快樂的。提前感受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使我對未來的生活有了心理准備也充滿了嚮往和自信。在實習過程中,非常感謝其他8位同學的幫助與照顧,也非常感謝吳劍鋒老師三周來不辭辛苦的來回奔波在施工現場答疑和指導!
『捌』 有哪些節能方面的書籍推薦
《數據中心節能技術應用指南》,國內本系統性介紹數據中心節能技術的書籍專,貫穿於數據中心屬節能整個生命周期的設計建設及運行。作者來自數據中心建設的各個方面,包括設計研究單位、管理單位、建設單位、運維單位等。圖文並茂、深入淺出的介紹了數據中心節能的各項技術。為未來與管理部門頒布的數據中心節能技術標准配套書籍。對數據中心高熱密度設備區域的節能技術進行了重點介紹。
『玖』 綠色節能建築與節能改造屬於哪個專業
一樓的回答還是很貼切的,目前我接觸的綠色建築公司和節能改造公司都是在給排水、暖通、建築電氣等方面入手。設計院目前也有很多。總體上國內還是比較前沿的,潛力很大。
『拾』 建築節能技術與工程的課程設置
空調用製冷技術、通風工程、換熱氣原理與設計、太陽能建築一體化、冷熱電一體化、控制工程基礎、能源概論、能源經濟管理、能源生產控制、CFD技術、製冷空調新技術、施工組織與概預算、流體輸配管網、土木工程制圖、建築節能概論、高等數學、建築設計基礎、線性代數、物理實驗、大學物理、流體力學、綠色建築材料、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工程力學、建築熱工學原理、建築構造、建築構造課程設計、電工與電子學、大學化學、綠色建築材料、建築環境工程、工程經濟學、土木工程CAD、人居環境、建築節能原理及技術、建築節水工程、建築能源利用與管理、熱工測試技術、建築能效評估。
學生畢業後可在各級政府建設管理部門、設計研究院、房地產公司、項目咨詢管理公司、物業公司及相關的科研、生產、教學等單位工作。本課程詳細闡述建築節能的基本原理、民用建築節能設計要求、建築節能材料的選擇、施工要求、供熱空調系統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特別在系統運新管理和節能技術方面的新突破、採暖空調運行過程中的節能技術等相關知識。一般採用啟發式和研究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盡可能使用多媒體教學。
學生的實踐學習包括:認識實習及生產實習、有關專業課程的實驗、有關專業課的課程設計、畢業實習設計和論文等。其中實訓項目包括:房屋建築學課程設計、建築結構課程設計、建築工程預算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