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珠心算校本課程體系的構成

珠心算校本課程體系的構成

發布時間: 2021-03-06 06:16:36

⑴ 請問一下昂立珠心算的教材體系是怎樣的

分為幼兒、初級、中級、高級 幼兒針對幼兒園中班大班,初級針對小學。這個回答滿意嗎?

⑵ 小學校本課程體系是什麼意思

以學校為本位、由學校自己確定的課程,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對應。

校本課程主要分為兩類

1、使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校本化、個性化,即學校和教師通過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等方式,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的特點和需要。

2、學校設計開發新的課程,即學校在對該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的評估,並充分考慮當地社區和學校課程資源的基礎上,以學校和教師為主體,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2)珠心算校本課程體系的構成擴展閱讀

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

1、校本課程開發可以彌補國家課程的不足

校本課程開發盡可能地反映社區、學校和學生的差異性,及時融進最新的科技成果、社會問題,充分考慮到教師的積極參與、學生的認知背景與需要,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課程選擇,它在一定范圍內可以補充國家課程開發的不足。

2、校本課程開發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校本課程開發充分考慮到時代的特點、學生的需求,適應學生不同性格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i獨立性,充分發揮其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作用,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特長和個性。

3、校本課程開發有利於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校本課程開發賦予了教師一定的自主權,充分調動了教師積極參與課程開發的熱情,為教師提供了發揮創造性空間和大顯身手的機會。教師參與課程開發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課程意識,對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也有促進作用。

4、校本課程開發有利於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把部分課程編制權力下放到地方和學校,讓一部分優秀校長和特長教師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任務,在確保國家教育整體質量的基本前提下,有利於開發更多有特色的課程,滿足學校「個性化」發展需求,凸顯學校辦學特色。

⑶ 昂立無訣珠心算--課程體系

我一下子給我小孩報了兩門,一門昂立的珠心算,一門是昂立的莫比思美語,一門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一門鍛煉孩子的口語能力。大小腦開發兩不誤~

⑷ 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構成了我國的三級課程管理體系

國家課程、地來方課程和校自本課程構成了我國的三級課程管理體系,幼兒園課程則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依據,地方課程和園本課程相結合為主。什麼是園本課程呢?園本課程來源於校本課程,在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並沒有明確提出其概念,而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教師要根據《綱要》從本地、本園實際條件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工作計劃並靈活地執行。」

⑸ 校本課程開發對我國新世紀課程體系的意義

1)補充國家課程的不足。我國中學課程長期以來是在國家課程的框架和體系下進行,沒有什麼變更或創新,這就造成國家課程中的一些教學內容和方法不適合一些地區和學校的實際情況。校本課程注重實際情況和需要,彌補了國家課程在從高級層次推行到低級層次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弊端,能更好地完成國家課程的要求。
(2)減輕學生的壓力。目前學生從進入中學的第一天就開始為升學而競爭,每天都沉浸於各學科的習題之中,承受著巨大心理壓力,尤其是高中的分科更是限制了他們學習課程的范圍,學習的課程都是圍繞著國家考試科目而設,而關注學生興趣愛好的課程幾乎沒有。校本課程強調以人為本、趣味性和開放性,讓學生能夠參與進去,這樣不但能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強能力,而且能給學生帶來快樂、減輕壓力,使學生在繁重的學習中得到放鬆。
(3)滿足學生不同興趣的需求。國家課程強調統一性和普適性,很難考慮到個別學校、學生的差異,難以適合不同學生的需要。而校本課程就要求開發者注意學校實際,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讓學生有選擇的機會,發展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能得到發揮,個性化教育的目的就能得以實現。
(4)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不斷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意味著教育管理中一種權力的下放」,教師能夠根據自己對學校和學生的了解,開發出符合本校特色和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使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得到最大的發揮。
因此,教師作為課程開發的主體,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自主意識和能力。
二、怎樣開發校本課程?
1、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可以到外地校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和作法。學習外地經驗只是對自己的一種提示,別校現有的資源如果我們也有,哪又何嘗不能試一試呢?比如某校校園旁邊有一座山,他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登山訓練,而我校旁邊沒有山,但是有壩堤,我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登壩堤比賽,類似爬山,登壩堤這樣的活動,就可以舉一反三,如爬高坡等等。
2、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多媒體教材。這是從促進學生獲取豐富的體育文化知識,高效地掌握運動技能角度開發的校本教材。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體育多媒體課件正在體育課中逐步推廣,結合本校學生實際情況製作的多媒體體育教材,既提高了教學效果,又豐富了校本教材的種類,從長遠來看是應該加強研究的。

⑹ 淺議如何構建學校鼓樂校本課程的評價體系

3、知識、技能的評價。除了以上的評價外,鼓樂知識技能的掌握也是我們評價的內容之一。由於鼓樂校本課程實踐性很強,為此在評價時,隊員通過親自參與、動手實踐等形式進行學習顯得更為突出。如:播放簡單的音樂讓隊員編寫節奏,培養隊員節奏感;通過看圖,讓隊員示範動作,強化隊員的動作規范性;通過親自演奏樂器,了解樂器發出的聲音,進行簡單的節奏訓練;通過觀看錄像,學習隊形變換,感受鼓號隊隊員的精神風貌等等。這一系列的知識技能的評價,調動起了隊員的感官,使隊員充分體會到了在實踐中學習和在學習中實踐的樂趣。三、評價方式要體現多元化評價方式決定了評價效果,為了依據新課程改革"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精神,充分體現少先隊的組織教育功能。我們在鼓樂校本評價中更加註重了評價的多元化,並採取了「雛鷹獎章」的評價形式,建立了學校的校本特色章――鼓樂章。隊員將根據自己在學習實踐中的表現以及大家對自己的評價,向中隊申請鼓樂章,得到認可者,可獲得此章。我們利用特色章的評比,進一步深化了爭章活動,使校本課程與雛鷹爭章得到了有機的結合。當然在評價方式上我們也採用了自我評價、他人評價、組織評價、發展性評價的方式,這樣有益於幫助隊員認識自我、樹立自信、促進隊員的發展。1、組織評價。組織評價是少先隊評價區別於其他評價的顯著特徵,它有利於培養隊員的組織觀念、發揮隊組織的教育作用。隊員在少先隊組織內接受鼓樂知識的學習,小隊、中隊作為他學習的夥伴群體,在學習過程中小隊、中隊的評價促進了隊員群體認同感的形成,在此基礎上隊員可獲得鼓樂章,這種評價形式使評價本身更加客觀、公正。2、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都屬於個體評價形式。自評是對員自我總結、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過程。是充分發揮隊員主體作用的突出表現。自評有利於激發隊員的進取、創新精神,有利於本人的素質提高。他人評價可有隊員間的評價,也可以有教師和家長對其本身的評價。由於隊員、家長、教師與評價對象關系密切、對評價對象平時的表現情況較熟。因而其評價結果對評價對象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他人評價可實現互動合作、教師輔導、家長監督等不同的作用,使評價的激勵導向功能得到很好的體現。3、發展性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我們還注意到了運用發展性評價的原則,對隊員現在和過去做全面的分析,根據他們過去的基礎和現實的表現,來進行評價,用發展的眼光來權衡隊員的進步和成長。畢竟人的素質的某些側面和某些要素是很難進行量化處理的,不可能也不應該應用整齊劃一的評價指標對待千變萬化的評價對象,也不能完全依靠定理評價手段。所以使用發展性的評價方式會使評價更趨於科學化、人性化,使評價結果更為准確,效果更加明顯。以上闡述了我校在開設鼓樂實踐課中,開展評價活動的一些探索和研究。我們感到加強鼓樂評價體系的構建,對於培養隊員的意志品質,激發隊員熱愛少先隊的情感、促進隊員的審美觀念和特長培養,使他們健康成長上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要在這方面繼續加強研究、積極實踐,探索鼓樂評價體系構建的完整性。為了我校鼓號隊的持續發展,為了促進隊員的成長,加強少先隊的組織建設,我們還將繼續努力,加強學習,不斷用新課改的理念指導少先隊工作,使我校的少先隊工作與時俱進、充滿生機與活力。

⑺ 課程如何設置:國家、地方與校本課程三級管理

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程應以國家課程為主,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為輔;隨著年級的升高,在高中階段應加大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比例;而在高等教育階段,學校課程應以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為主,國家不宜對學校的課程設置及其內容做太多的要求。

義務教育階段之所以要以國家課程為主有以下原因。第一,國家課程體現了國家意志,既保證了全體學生接受教育的權利,也為學段之間的順利銜接提供了保障,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一個重要作用或目的也是為了保證國家課程的有效實施。第二,由於長期以來我國課程管理的權利相對集中在中央一級,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長以及教師等的課程意識還比較淡薄,課程開發能力、課程與教學領導能力較弱,地方和學校在課程管理和課程開發方面能力有限,經驗不足,特別是在校本課程的開發方面還面臨著諸多的困難。國家課程中的課程政策和課程標准,都是集中了全國的專家學者、優秀教師以及教育行政部門的負責人,甚至一流的科學家等參與研究、制定與設計和開發的,因此其科學性較強。

強調義務教育階段的國家課程,並不意味著排斥或否定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我國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差距較大,部分課程能力較強的地區和學校應加大對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力度,進一步探索並總結地方、學校管理課程、開發課程的經驗。

三級課程的管理政策在我國剛剛開始實施,將經歷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其中有許多問題值得在實踐中進一步摸索。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的落實和完善必將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發展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

⑻ 如何建立建全校本課程的評價體系求答案

課程方案評價,要整合外部審議和內部自我評價課程方案是一種課程規劃和設計文本。就校本課程而言,它包括學校研製的《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和教師撰寫的《課程綱要》。前者由地方課程委員會審議,後者由學校課程委員會審議。雖然校本課程審議制度在某種程度上保障了課程方案的質量,但由於校本課程是基於本校教育哲學、學生需要以及可利用的課程資源而開發的,單靠外部評價難免有所缺失,而內部評估者比外部評估者更熟悉評價對象的背景,也更容易收集到評價所需信息並對問題進行診斷與解決,因此由學校、教師自身對課程方案開展的內部自我評價更具有發展性評價的功能。《校本課程規劃方案》重在考察校本課程開發總目標與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學校教育哲學的適切度;總目標與學生興趣、發展需求的一致性程度;總目標與學校可獲取的課程資源的協調程度;課程結構和門類設置的合理性,等等。《課程綱要》的評價主要涉及教師是否具備開設這門課的意願、知識和能力;課程目標與總目標是否一致;是否符合學生的興趣和需求;課程目標闡述是否清晰,是否具有層次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是否選擇了合適的課程內容;課程內容的組織是否合理;課程的實施策略是否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評價方法是否合理可行,等等。如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設計了一份《課程綱要》的審議與自評參照表(見表1),可以供大家參考。
實施過程評價,教師與學生是當然的評價主體如果說方案評價是一種靜態的原型評價,那麼實施過程評價就是一種跟蹤式的動態評價,其目的是為了發現在實施方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為校本課程的後續開發提供信息與建議。它評估的是課程的實際使用效果,而教師和學生是最直接的參與者、感受者,是當然的評價主體。教師對課程實施的評價主要集中於以下幾個問題:課程是否達到預期目標;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哪些優點或缺點,是否需要修改和完善課程設計;課程的實際使用是否對學生具有吸引力;課程是否可後續發展,等等。教師的評價可以通過反思進行自我評價,也可以由學校課程委員會等部門設計相關問卷或其他評價工具組織教師參與評價,由教師提供必要的評價信息。學生的評價則可包含:是否喜歡該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有哪些收獲,課程實施的哪些環節需要改進,等等。評價方法可以是由學生針對上述問題開展自評,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訪談、座談或問卷調查等。要注意的是,設計學生評價工具時用語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度,如調查課程實施中哪些環節需要改進時,轉化到問卷上可表述為你認為這門課怎樣上更好?實施過程的評價要體現其過程性、動態性,要注意收集過程中的評價信息。
學業成就評價,要突出過程評價與差異評價關於校本課程的結果評價,主要指學生通過校本課程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評價。涉及的問題主要有:是在學生之間進行橫向比較,還是就學生的個人發展狀況進行縱向對比?是形成性評價還是總結性評價?怎樣的評價方式和手段是合適的?評價結果以怎樣的形式呈現,是分數、等級,還是描述性評語?等等。那麼,怎樣的學生學業評價才是合適的呢?顯然,能讓學生發掘自己的潛能和優勢,獲得成功的體驗,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是我們所追求的。因此,筆者提議學生學業評價要注重過程評價與差異評價。校本課程是針對學生發展需求而開設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採取注重過程的形成性評價更有利於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幫助學生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激勵學生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發展水平。另外,基於校本課程的初衷是考慮到學生的能力和發展需求的差異性,評價時也應考慮到這種差異性。在學生修習課程之初,教師可採取前測,對參與課程學習的學生進行知識水平和能力評估,再根據學生的不同發展水平和特點,設計不同維度和層次的評價標准。在後續各個階段的學生學業評價中,評價的重點應放在個體差異性上。在評價的方法上,教師可根據評價目的、評價內容的性質採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如對於可測量的學習結果,可以採取考試、測驗的方式;對於難以測量的學習結果,可通過作品展示、現場表演、實物製作、項目設計、對話交流、檔案袋記錄等多種方式來評價。評價的差異性應考慮到學生個人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不同,盡可能做到使每位學生獲取符合自己能力的進步和成就感,能真正體現校本課程的價值。
總而言之,校本課程每一階段的評價都有特定的信息需求,也都有採取多種評價方法的可能性。無論採取哪一種方法,都要事先明晰評價者的信息需求,明確評價目的,才能獲取真正需要的信息來改進校本課程,促進其健康發展。值得一提的是,校本課程的評價要求評價者具備一定水平的評價素養,而評價素養的養成是一項工程,需要一個過程。因此,我們不能不切實際地要求教師有多高的校本課程評價能力,重要的是讓教師在實踐中提高,並給予持續的專業引領。

⑼ 如何建立建全校本課程的評價體系

專欄·校本課程(八)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崔允漷 秦冬梅 校本課程沒有國家標准,許多校本課程不屬於知識類,應如何評價?沒有合適的評價方案,校本課程的質量與發展如何保障?這些問題讓學校、教師很犯愁。課程評價的模式有很多,但如果按評價對象來劃分,課程評價不外乎三方面:方案評價、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因此,我們就這三個方面與大家一起探討校本課程的評價。 課程方案評價,要整合外部審議和內部自我評價 課程方案是一種課程規劃和設計文本。就校本課程而言,它包括學校研製的《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和教師撰寫的《課程綱要》。前者由地方課程委員會審議,後者由學校課程委員會審議。雖然校本課程審議制度在某種程度上保障了課程方案的質量,但由於校本課程是基於本校教育哲學、學生需要以及可利用的課程資源而開發的,單靠外部評價難免有所缺失,而內部評估者比外部評估者更熟悉評價對象的背景,也更容易收集到評價所需信息並對問題進行診斷與解決,因此由學校、教師自身對課程方案開展的內部自我評價更具有發展性評價的功能。《校本課程規劃方案》重在考察校本課程開發總目標與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學校教育哲學的適切度;總目標與學生興趣、發展需求的一致性程度;總目標與學校可獲取的課程資源的協調程度;課程結構和門類設置的合理性,等等。《課程綱要》的評價主要涉及教師是否具備開設這門課的意願、知識和能力;課程目標與總目標是否一致;是否符合學生的興趣和需求;課程目標闡述是否清晰,是否具有層次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是否選擇了合適的課程內容;課程內容的組織是否合理;課程的實施策略是否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評價方法是否合理可行,等等。如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設計了一份《課程綱要》的審議與自評參照表(見表1),可以供大家參考。 實施過程評價,教師與學生是當然的評價主體 如果說方案評價是一種靜態的原型評價,那麼實施過程評價就是一種跟蹤式的動態評價,其目的是為了發現在實施方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為校本課程的後續開發提供信息與建議。它評估的是課程的實際使用效果,而教師和學生是最直接的參與者、感受者,是當然的評價主體。教師對課程實施的評價主要集中於以下幾個問題:課程是否達到預期目標;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哪些優點或缺點,是否需要修改和完善課程設計;課程的實際使用是否對學生具有吸引力;課程是否可後續發展,等等。教師的評價可以通過反思進行自我評價,也可以由學校課程委員會等部門設計相關問卷或其他評價工具組織教師參與評價,由教師提供必要的評價信息。學生的評價則可包含:是否喜歡該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有哪些收獲,課程實施的哪些環節需要改進,等等。評價方法可以是由學生針對上述問題開展自評,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訪談、座談或問卷調查等。要注意的是,設計學生評價工具時用語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度,如調查課程實施中哪些環節需要改進時,轉化到問卷上可表述為你認為這門課怎樣上更好?實施過程的評價要體現其過程性、動態性,要注意收集過程中的評價信息。 學業成就評價,要突出過程評價與差異評價 關於校本課程的結果評價,主要指學生通過校本課程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評價。涉及的問題主要有:是在學生之間進行橫向比較,還是就學生的個人發展狀況進行縱向對比?是形成性評價還是總結性評價?怎樣的評價方式和手段是合適的?評價結果以怎樣的形式呈現,是分數、等級,還是描述性評語?等等。那麼,怎樣的學生學業評價才是合適的呢?顯然,能讓學生發掘自己的潛能和優勢,獲得成功的體驗,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是我們所追求的。因此,筆者提議學生學業評價要注重過程評價與差異評價。校本課程是針對學生發展需求而開設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採取注重過程的形成性評價更有利於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幫助學生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激勵學生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發展水平。另外,基於校本課程的初衷是考慮到學生的能力和發展需求的差異性,評價時也應考慮到這種差異性。在學生修習課程之初,教師可採取前測,對參與課程學習的學生進行知識水平和能力評估,再根據學生的不同發展水平和特點,設計不同維度和層次的評價標准。在後續各個階段的學生學業評價中,評價的重點應放在個體差異性上。在評價的方法上,教師可根據評價目的、評價內容的性質採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如對於可測量的學習結果,可以採取考試、測驗的方式;對於難以測量的學習結果,可通過作品展示、現場表演、實物製作、項目設計、對話交流、檔案袋記錄等多種方式來評價。評價的差異性應考慮到學生個人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不同,盡可能做到使每位學生獲取符合自己能力的進步和成就感,能真正體現校本課程的價值。 總而言之,校本課程每一階段的評價都有特定的信息需求,也都有採取多種評價方法的可能性。無論採取哪一種方法,都要事先明晰評價者的信息需求,明確評價目的,才能獲取真正需要的信息來改進校本課程,促進其健康發展。值得一提的是,校本課程的評價要求評價者具備一定水平的評價素養,而評價素養的養成是一項工程,需要一個過程。因此,我們不能不切實際地要求教師有多高的校本課程評價能力,重要的是讓教師在實踐中提高,並給予持續的專業引領。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