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新課程目標教學模式研究

新課程目標教學模式研究

發布時間: 2021-03-06 06:54:49

1. 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方法有哪些方面的轉變

教學方式復的轉變
1.新課程倡導探究式制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要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探究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師經常使用「你有不同意見,請講」這類語言,教師正在逐步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探索——自主建構」、「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些學生探究出教師意想不到的結果。

2.師生、生生交流發生了明顯變化
師生關系的明顯改善及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顯著增加,師生關系更加融洽。教師則突出培養學生溝通、交流方面的能力。

3.教師更傾向於自主選擇教學方法
新課程強調,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去獲取知識,而不是直接地把結論告訴學生,教學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課堂中教師安排小組討論,注重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讓學生養成與他人溝通、傾聽他人意見的習慣。

ps:以上內容是我從資料書上找出的標准答案,是一個個字打上來,不是粘貼復制別人的內容,希望是你需要的。

2.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還要不要教學模式

教學一節好的課其實就是各個教學環節的優化,如導入、目標、導讀、總回結與作業等方面的答優化.
1、導入的優化:導入課的方法很多,例如題目導入法
2、教學目標的優化:依據課文特點,依據文體特點學習品析語言的方法,教會方法,然後讓他用你教會的方法去學習.作為一個教師,心中特別應該有一個方法目標,同樣一個問題,不同年級是不一樣的.應該考慮七年級教會,八年級提升,九年級拔高.
3、導學過程的優化:導學思路藝術化,教材處理,導學方法科學化.不同的課文用不同的思路設計.

3. 新課程標准在教學中採用什麼形式開展探究活動應避免哪些錯誤

我們過去的課堂教學的是關注教師傳遞知識的藝術,往往忽視了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感受。新的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真正主體,我們的課堂教學應有利於學生知識、能力、態度及情感的和諧發展。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有效的服務,而不是讓學生為自己完成老師規定的教學任務服務,更不是教師教學中的道具。我們知道,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特性、興趣、能力和學習需要,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不僅要幫助學生儲備知識,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掌握探求知識的方法,體驗發現、發明直至創造的感受,調動學生探索研究未知領域的強烈願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總結規律以及預見未來事物的能力。因此,我們要把教學活動的重點從教師傳授知識轉到學生有效學習。只有教師在每一節課中實施有效教學,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發展、提高。1、學習的內容應該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適應學習者此時此刻的知識、能力准備,是能夠引起他們直接需要與強烈興趣的內容,學習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學習內容是否恰當,是實現有效學習的基礎。2、課堂教學過程應是符合學生知識、能力、情感與價值觀的生成發育過程。關注點應在學生的參與度上,放在學生參與的廣度、深度與自覺程度上。看有多少學生在多大程度上實現有效學習?看教師是否能隨時因人因事而靈活調整既定安排,能否做到張弛有度、融嚴肅活潑於一體?3、高效學習的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實際上活動是數學教學的基本形式。我們的教學設計重要的不應是老師怎麼講解,而應是學生怎麼活動。4、高效學習,要有效益意識。要提倡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條件下實現學生發展,做到「低投入,高產出」,嚴禁加時、加課、拖堂現象。同時要關注是否引發學生繼續學習的意願,能否啟動更深入、更廣泛的學習活動。新課程的實施,確實使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如何在課堂上全面地落實新課程所闡釋的基本理念,許多教師還感到茫然和困惑,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甚至為了「趕時髦、走形式」,造成課堂教學中無效的教學。1、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合作學習——活動本身是對的,但不僅要看學生有沒有動起來,還要看干什麼?更要想為什麼要動?是否有為合作而合作的傾向?因此,小組合作學習,不能作為完成既定的課堂教學目標的手段,更不能只是為了展示其教學思想先進的外衣,而應成為發展學生合作意識、合作素養的一種載體,一個過程,更應以課堂文化的形式體現於師生共同發展的課堂教學過程之中。現在,幾乎所有的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部分教師的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形式,缺乏實質性的合作。主要表現在:合作學習的內容沒有探討價值,小組合作前缺少讓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教師不能給學生充裕的合作時間,忽視對學生合作技能的訓練與培養。有些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流於形式,為討論而討論。有些不需要討論的問題,也在組織討論。有些問題需要討論,但只給不到一分鍾時間,學生還沒有說上兩三句話,就草草收場。這種流於形式的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無效的、被動的合作學習,根本達不到實際的教學效果。2、過分強調教學情境的創設。新課程的實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面貌一新,教學情境的運用就是其中的一個亮點。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來枯燥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饒有興趣。我們的部分教師過於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一上公開課就非得創設一個情境引入不可,好像數學課脫離了情境,就脫離了兒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事實說明,有些教師辛辛苦苦創設的情境,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因此,過分強調教學情境的創設,對於學生知識的掌握也是不利的。3、追求課堂教學的「表面熱鬧」。新課程改革使我們的課堂「活」起來了,但現實中我們有的教師上課表面看起來課堂氣氛異常活躍。當老師指定學生回答時,下邊還是喊聲不斷。對於學生下邊的表現,老師全然不顧,只是陶醉於自己創造出的「活躍」的課堂氣氛里。還有的教師將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等同於「滿堂問」,盲目追求課堂教學中提問題的數量,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課堂教學參與度的分析。也就是說,沒有區分學生的參與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參與,是實質性參與還是形式性參與,這樣「熱鬧」的課堂教學是少有成效的。4、過分強調「探究學習」。實際上,在知識的學習中,有些東西可以探究,但有的東西是不可以探究的。提倡探究學習,並不是每節課都要來進行探究,每個知識都要進行探究,它並不排斥探究性學習以外的學習方式,它不是唯一的學習方式。探究學習是相對於接受學習來說的,但並不意味著從此就不要接受學習了。接受學習對知識的積累是重要的,只不過以前過分強調了接受,而對學生的探究精神不夠重視,有意義的接受學習也是值得提倡的。策略一:創設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慾望。學生對學習興趣與慾望,是支持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也是學習的積極情感與態度的表露。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播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沒有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學習的負擔。」因此,課堂上我們盡量要讓學生以愉快的心情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當學生具有學習的興趣和慾望時,他們才會積極地投人數學學習活動,探究學習內容的真諦,體驗學習的樂趣。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慾望,主要來自他們熟悉的、感興趣的具體情境中的現象或數學問題,也能在獲得學習的成功之後產生。策略二:組織學生圍繞教學內容探究活動。《課標》明確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但是,在組織學生自主探究中,我們應該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主動探索相關內容,去發現相應的數學規律或者結論。因此,在我們的課堂中,教師一定要緊緊圍繞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原有的經驗,給學生以必要的支持、幫助與指導,組織學生在觀察、討論、交流等活動過程中實實在在地體驗數學內容、數學思想,發現數學的結論和方法。教師絕對不能完全「退居二線」,學生放任自流,使探索活動流於形式,成為點綴,致使大多數學生雲里霧里,不知所雲。策略三:要有恰當的課堂教學活動形式。要實現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學習,還應當注重開展恰當有效的活動。活動需要通過學生的操作實驗、思考討論、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來完成,恰當的活動形式有利於活動的開展,有利於學生感悟學科思想與方法。而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簡單化地理解新的課程理念和教學方法,課堂上的數學活動不十分有效,單純地用「生活化」、「活動化」沖淡「學科味」,甚至把課上成活動課、游戲課;有時過分追求「觀賞價值」,非常淺顯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不必分組的安排小組學習,顯而易見的結論要求學生實踐、驗證,對所學內容不加分析,似乎沒有討論就不是「探索」,不分小組就沒有「合作」,沒有實踐、驗證就不會「發現」……學生活動要達到我們期望的良好效果,必須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身心發展的規律以及數學活動自身的特點,精心選擇恰當有效的形式來組織和。策略四:讓學科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若能將教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才是活動的、富有生命的,才能使學生懂得為什麼要學習,怎樣用,從而萌發應用意識,進而真正喜愛學習。教學大綱指出:「要引導學生了解學科知識的實際應用……,逐步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興趣、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有意識所謂把學科知識和實際結合起來。策略五:適時適度的評價方式。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激勵作用。對學生的評價可以引進「質的評價」的方法,記錄學生的各種進步,反映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和他們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因此,作為我們教師們應盡量做到:在學生發言時,不作傾向性評價,但在總結時應作點評,面對學生不同的見解、不同的理解,教師要有具體的意見,鮮明的觀點,准確的答案。我們所扮演的角色不應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賞識學生,不斷地喚醒、鼓舞、激勵學生。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他們認識自我,樹立信心,尤其是在學生智慧的火花閃現時,教師要給予充分肯定。當然,對於學生出現的錯誤,一定要認真指出來,客觀的評價才能使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鼓勵贊賞」必須建立在「客觀評價」的基礎上。這樣的評價方式才是恰當有效的,可以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策略六:從數學層面理解、掌握問題的本質。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要有「學科味」,應該成為讓學生經歷變化的過程,努力引導學生用學科思想方法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所以,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要重視讓學生從學科層面上來體驗、認識所學的內容,「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學科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活動經驗」。現在有一些課似乎是學生活動了、問題解決了,但學生的認識往往仍然停留在原有經驗的層面上,缺乏高層面的思考、認識和提升,制約了學生學科素養的發展。讓學生從高層面上來理解問題的本質,形成新的認識,獲得學科思想與方法,在活動中顯得尤為重要。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於運用各種策略,激發學生求知慾,使學生愛學;要善於創造條件,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發揮學生主動性,使學生能學;要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使學生會學,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4. 適合農村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什麼

1、目標多維
課堂教學目標不能只局限於學生認知方面的發展,還應包含學生意志、情感、性格特徵的形成,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等。因此,新型課堂教學的目標應包括:(1)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諸如情感、意志、興趣、需要、價值觀、品德、審美情趣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2)掌握學科思想方法與學習方法——過程方法目標;(3)掌握學科知識,培養學科能力——知識與能力目標。
2、多元互動
傳統的課堂教更多的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唱主角,學生當聽眾,缺乏和諧的師生雙向交流,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喪失,壓抑了學生的好奇心與創造力。新型的課堂教學倡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全過程,師生實現交流、互動,在共同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師生在教學中是合作的夥伴、交心的摯友。在新的課堂教學中,多元互動成為教學的亮點,只有多元互動才能產生教學的共鳴,才能讓學生全面發展,才能使課堂教學收到最大的教學益。
3、以學定教
學是教學活動的本源、基礎與條件,教必須建立在學的基礎上,教學的成功與失敗,完全取決於能否按照學的客觀規律而施教,因此,課堂教學必須「因學論教」。其一,課堂教學的內容、方法及結構模式,都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並以最終達到教學目的來籌劃。其二,課堂教學要滲透學科學習方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培養學生「會學」的能力。只有以學為本,因學論教,才能產生積極的整體效應。
4、方法優化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風格等就會有不同的教學方法。我們一方面倡導「合作」、「探究」等,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科學把握好和運用好傳統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演示法」等。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都應該遵循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實踐為主線能力為目標;育人為主旨。
三、基本原則
——主體性原則。充分尊重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其才能,發展其個性;要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色彩,形成充滿激情的課堂教學氛圍;要發揚教學民主,還學生一定的自主選擇的權力。
——開放性原則。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開放的教學空間。這種開放性表現在學生心理安全方面,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心態是開放的、自由的、不受壓抑的;表現在教學內容上,既不拘泥於教材,又也不局限於教師的知識視野;表現在思維空間上,重視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思維訓練,不能輕率地否定學生的探索;表現在教學結果上,不滿足於課本、權威、教師的所謂標准答案,鼓勵學生標新立異。
——過程性原則。要改變過去把現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的簡單做法,課堂教學的重心由教學生記憶現成結論為主轉到引導學生探求未知上來,重視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加強思維訓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挑戰性原則。教師要倡導和鼓勵學生開展三個方面的挑戰:一是敢於向教師挑戰,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允許學生發表與教師不同的意見和觀點;二是敢於向課本挑戰,鼓勵學生提出與課本不同的看法;三是敢於向權威挑戰,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質疑權威的結論等。
——差異性原則。學生是具有差異性的個體,這種差異性表現在學生的智慧類型、學習速度、個性特徵等方面。通過實施差異性教學,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個體差異發展的需要。
小學各學科課堂教學基本模式

5. 如何在研究性學習中落實新課程標准

我認為研究性學習就是為學生創設一個類似於科學研究的環境,把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主動去探究、質疑、研究、調查、檢驗的過程。學生通過這個方式讓自己主動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而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一個傳授者,更是指導者、合作者,並且與學生一起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而學生也不再是知識的接收者,他們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渠道來獲取知識,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達到自主學習,自主創新的能力。而新課程的標准就是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經驗的取得,要求學生實現主動參與、探究發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那麼,當前我們的教育模式要使研究性學習落實到新課程當中來就必須轉變幾點:

1、 要把課堂的封閉學習轉變成開放學習,讓教師和學生從單一的教與學的模式轉變成共同學習,共同探究多元化的學習。同時也讓學生從被動接受學習轉變成主動發現學習,讓學生親自去探究,去實踐,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如何去獲取知識。

2、 教師從知識的傳遞著轉變成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擔任著主導者的作用,也擔負著學生的向導。同時教師應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還要主要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對一些學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刻意去訓斥,輕易否定,那些看起來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師意料之外的想法或問題,正是學生一瞬間產生的創造性思維。這樣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3、 由獨立學習轉變成整體協作。研究性學習著重體現了團隊協作精神,要求各成員發揮各自的特長、能力,相互配合,相互協作,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相互借鑒,相互學習,以達到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6. 模塊二 如何在研究性學習中落實新課程標准

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本身就是在落實新課程標准,因為原有的教學大綱就沒有提及研究性學習問題。至於如何在研究性學習中落實新課程標准,我們可以從研究性學習特點與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談起。 我們知道,新課程中教學目標,一是知識與技能,二是過程與方法,三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於研究性學習除了強調知識與方法的應用之外,更加註重後兩者。因為它更加註重考察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態度」、「團隊合作精神及個人品質」、「知識與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也要考察「作品的展示與評價」。由此可見,落實新課標的關鍵就是我們如何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如何設立活動的評價標准與方法。在這,雖然沒有統一的標准或模式,但這些理念是相通的。當前,各校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水平不一,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學校領導認識不足,認為開展研究性學習影響了高考復習備考;有些學校又苦於學生基礎太差,無法開展這項工作;不少老師對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缺乏底氣,怕苦怕累,缺少研究。但不管怎麼說,領導重視,工作開展起來的,可以從如下幾個策略抓起:一是引導老師善於發現值得研究有研究價值的課題,教材中大多數的內容都是打基礎的內容,不一定有很好的拓展空間,即要求教者對業務要「精」。二是學生對研究問題要有一定的興趣與知識基礎,即要求工作做得「實」。三是活動開展形式多種多樣,不要拘泥於課本,可以走出課堂去尋找問題,即研究與思考的范圍要「廣」。四是評價方法注重過程性和多樣性,即評價要「活」。這樣,即使最後沒有非常有價值的研究成果,重在學生參與的過程與體驗,也就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了。所有這些,或許我們在後面的學習培訓中可以體會到。

7. 如何圍繞新課程目標進行教學設計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固定不變的模式,即復習新課-講授新課-練習鞏固。即使在學習環節中注重了「預習」,也是為了更好地「講授新課」,為了更好、更快地讓學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觀上導致了學生思維的依賴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以致於喪失了創造力。因此,新的數學課程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1、教學設計的特徵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設計過分強調預設、封閉,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師生的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而現在新頒布的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以實現結論與過程,認知與情感、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統一。因此,符合新課程標准理念的教學設計應該具有以下主要特徵:
1.1整合性
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時,應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有機整合;在設計的各個教學環節中,應緊緊圍繞目標,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獲得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1.2交互性
課堂師生交互實現了教學過程的完整化。教學本是師生雙方在同一時空中共同參與的傳授活動,雙方互動,相互依存,相互制約,貫穿著教學的全過程。一份好的教學設計不僅應體現教師如何教,同時也應體現學生如何學,以促使師生之間的知識互動,情感互動和思維的碰撞,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1.3開放性
教學設計在教學內容上,應從傳統的書本知識向學生的生活數學開放,把學生的個體知識,直接經驗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在教學過程上,應從單向的教師教,學生學向師生交往,互動開放,讓預設的教學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開放地納入學生的直接經驗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在教學方法上,應從灌輸式、填壓式的教學向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開放;在練習的設計上,應從答案唯一、解法唯一、向條件、問題演算法和結果的不唯一開放,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4實效性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實效。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所有的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媒體的選定,教學情境的創設,課堂教學結構的安排等,都必須注重實效,並摒棄與實現目標無關的內容,方法和形式,扎實地提高學生的素質。
2、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策略
課堂教學設計反映著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策略,反映著教師教學的軌跡。在新的課改實驗中,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課堂教學結構,學生學習方式和師生角色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無疑教學設計應與時俱進。其主要策略是:
2.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參與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份。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促使各種感官包括大腦處於最活躍狀態,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備。可見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前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形成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教學中,教師可採取講故事、猜謎語、念兒歌、開展游戲等形式,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實際內容聯系起來,激起學生心理上的需求。例如,有的教師在教「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別具匠心地創設了情境,使學生在愉快而又緊張的氛圍中學會這一抽象的知識。剛上課,教師給學生講一個「猴子分餅」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歡吃猴王做的餅。一天,做了3個大小同樣的餅,先把第一個餅平均分成4塊,給猴甲1塊。猴乙看到說;「太少了,我要2塊」,猴王把第二塊餅平均分成8塊,給他2塊。猴丙更貪心,說:「我要3塊」,猴王又拿出第三個餅平均分成12塊,給他3塊。「小朋友,你們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不一會兒,學生都說:「同樣多」。於是,教師追問:「聰明的猴王是用什麼辦法來滿足小猴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們想知道嗎?」正當學生聚精會神地聽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領時,老師說:「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就知道了!」在學生最佳的心理狀態之下進行了新課。在教師引導下,大家通過比較、綜合、抽象、概括,逐步得出分數基本性質的內涵後,教師風趣地激活學生的思路:「現在你們知道猴王是用什麼規律來分餅了吧!」「如果猴丁要4塊,你們想猴王該怎麼辦?要5塊呢……」學生們信心十足地回答出來,此時老師充分表揚大家:「你們真比猴王還聰明!」既鞏固了新知識,又滿足了學生求知慾望,整個40分鍾學生始終在愉悅、歡樂但又緊張的氣氛中學習,體現在「在愉快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愉快。」
2.2精心設計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新課標主要的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動式教學,教師通過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學生認識的不平衡,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活動經驗。
2.3注重過程,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數學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掌握現成的知識結論,更重要的目的是將可得的知識遷移到新情境中,讓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8. 教學目標優秀教案是如何體現新課程三維目標

,我上了《金屬資源的開發利用》這節課,感概頗深。課堂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特別高!其實這是一節反思過後,重新上的課。因為新課標雖然已進行了好幾年,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直到自己對新課標條件下課堂教學進行研究開始,對新課標進行了反復的研究和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實踐、反思。想方設法研究一套新課標條件下適合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相結合的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下面是我對《金屬資源開發利用》一課的教學設計的反思。
一、根據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確立設計這節課的教學主線
根據這節課的重、難點:金屬冶煉的原理和方法,我確定教學主線是:從
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淘金知識入手,引入金屬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得出除少部分金屬以游離態存在外,大部分金屬都是以化合態形式存在於自然界中。然後啟發學生:既然大部分金屬以化合態存在於自然界中,那麼這些金屬要從化合態到游離態(單質),有什麼方法呢?再從學生初中學過的煉鐵反應,讓學生討論怎樣實現將氧化鐵轉化成單質鐵的方法?過渡到鋁熱反應,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後,分析這是一種通過加熱條件下的氧化還原法。再啟發學生思考比鐵更活潑的金屬和活潑性比鐵弱的金屬,又用什麼方法冶煉呢?金屬的冶煉技術與金屬的活潑性有關嗎?有什麼關系?讓學生進行討論,歸納得出金屬冶煉的方法。再從鋁熱反應,結合課本圖表《常見金屬的冶煉原理》,讓學生分析反應的實質,歸納得出金屬冶煉的原理。最後再從鋁熱法煉鐵引出金屬冶煉的步驟及資源的綜合利用。
二、真正使用新課標條件下的探究式教學模式。
整節課都是圍繞著從金屬的化合態到游離態的實現進行探究式教學。注意新舊知識之間、新知識之間的聯系,一環扣一環地連接,循循善誘。打破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設計,將內容具體化,問題化,引導學生去討論、分析、歸納。真正體現新課標中以學生為主體的,進行知識穿插,圍繞重、難點知識,提出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活動,突破難點。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特別深刻。
三、創設教學情景或引用生活相關事例,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生活中相關的例子引入新課,更符合學生對知識的認知過程。更能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會使課堂氣氛更活躍。也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
四、注意課堂問題討論的可控性,關注學生的課堂動態
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討論的問題,教師要掌握好「度」。還要認真關注一些學生提出的巧妙的問題和方法,做到因勢利導。比如:金屬要從化合態得到單質,有什麼方法?學生也許只能想到加入還原劑的熱還原法。對於電解法和熱分解法,則需要教師提示學生才能獲知答案。但是有時侯個別學生會想到鉀能置換鈉,所以不能把知識講得太死,太局限。再如,從金屬冶煉的方法條件,可預知金屬出現的遲早時間。
五、精選課堂練習,實現自我評價。
一節課下來,究竟學生對知識掌握到什麼程度。那必需要進行評價性練習的反饋。課後基礎性的練習就足夠了。課堂上的練習主要體現基礎性。當然還可以設計一些技巧性的練習,作為課後思考。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上沒有最好的教學方法,只有更好的教學方法,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只有我們在教學一線的教師在新課標理念和三維目標的指導下,去大膽地探究、嘗試、實踐、摸索。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專業業務水平。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