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中化學新課程系列教學研討活動二十八
1. 如何進行高中化學新課程的概念教學
化學概念教學策略的使用應充分考慮教學目的和要求、學生學習的需要和教師教學的特點,本著「適應性、可行性、有效性」的原則來選擇。我們認為,新課程教學理念下的化學概念教學策略應該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為基調,以學生主動和有效學習的學習策略為基礎,注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注意引導、促進學習主體形成和掌握合理的學習策略。以下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高中化學概念的教學策略進行闡釋。
一、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參與化學概念的形成過程
(一)引入概念。通過學生實驗和教師語言,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原有知識,啟迪學生積極思維。「我們知道,酸的水溶液呈酸性,鹼的水溶液呈鹼性,那麼,鹽的水溶液呈什麼性?」此時不必評論學生的判斷,而是設計一個學生實驗,測定純水、NaCl,CH3C00Na,NH4Cl溶液的pH值,學生通過自己親自動手實驗,發現鹽的水溶液也有酸鹼性,與原有認知結構產生矛盾,探求知識的慾望被激發出來,從而進入了認真分析、積極思考的學習過程。
(二)建立概念。當學生的思路被教師引入矛盾之中時,思維高度活躍,急於尋求答案,但是受知識水平、思維方式、心理素質等因素影響,不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此時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給學生一套事先設計好的由表及裡、層層深入,能夠揭示事物本質的思考題,啟發、誘導學生自己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例如,當學生尋求CH3COONa溶液呈鹼性的原因時,可以設計這樣一組問題,為學生提示思維的方向,從而減少思維的盲目性。(1)醋酸鈉溶液中有哪些離子?溶液中有哪些電離過程?(2)它們能否結合成難電離物質?(3)離子相互作用時對水的電離平衡有何影響?(4)最終會引起溶液中CH+與CoH一如何變化?學生通過對這組問題的探討和分析,找到CH3COONa溶液呈鹼性的原因,初步形成鹽的水解的概念。
二、突出概念中關鍵字、詞的理解,加深記憶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學的中心環節,所以要注意取一切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概念。
(一)剖析概念中關鍵詞語的真實含義。關鍵字詞規定著概念的內涵及使用范圍。學生只有對關鍵詞語的真實含義弄清楚了,才會對所學概念有深刻的理解。例如在學習「電解質」概念時,「水溶液或熔化狀態」、「能導電"和「化合物」等關鍵字詞,即可勾勒出電解質概念的特徵信息,學生通過辨別、提取和概括,即可將「能導電的單質」(如金屬單質)、「溶於水形成另一種化合物溶液的物質」(如S02,CO2,Cl2等)之類的干擾因素排除在外。這有助於學生用語言清晰地表述和有序的記憶這些特徵,有助於學生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二)變式訓練。在學生對概念的關鍵特徵有了基本的理解之後,教師可以通過變式訓練來幫助學習者辯明概念的無關特徵,更精確地理解概念的含義。而且,更重要的是,通過各種變式,學習者可以看到概念應用情境的各種變化,這可以促進他們對概念的靈活應用。具體說,變式訓練就是從多個側面將概念的關鍵特徵設計成問題,要求學習者仔細辨別。例如,對強弱電解質概念可設計這樣的問題從以下幾方面比較學習:對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等體積的鹽酸、醋酸兩種電解質溶液比較(1)溶液中CH+大小;(2)溶液的pH大小;(3)與Zn反應的平均速率大小;(4)溶液導電能力大小:(5)稀釋相同倍數後CH+的變化大小;(6)分別與等濃度、等體積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後,溶液的酸鹼性判斷。通過以上變式練習討論,使學生從各方面理解概念的本質特徵,學生對強弱電解質概念內涵的認識更精確,形成的認知結構更清晰穩定。
三、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逐步深化和發展概念
概念本身有自己嚴密的邏輯體系。在一定條件下,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固定不變的,這是概念的確定性。但由於客觀事物的不斷發展和變化,同時也由於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化,因此,作為人們反映客觀事物本質屬性的概念,也是在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所以,教師要根據概念的系統和概念發展的脈絡,隨著學生知識的積累,引導他們改造、豐富和完善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使概念的內涵日益豐富,外延不斷精確。
(一)豐富和發展對有關概念的認識。隨著學生對元素化合物和物質結構理論知識的積累,學生的認知過程發生了變化,一方面發現自己對概念的內涵理解不深刻,另一方面,知識的積累豐富了學生對原有概念的感性認識,使概念的外延擴展。例如,初中學生在剛學完「元素」這一概念時,只知道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對「類"字理解是膚淺的,進而學了「離子"概念,了解離子也包含在元素概念之內,具有類屬關系,當學了「同位素」概念之後,又明白了同一元素中還可能存在不同種的原子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以後續知識來豐富和發展概念,學生才能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2. 如何在新課程標准下開展高中化學教學活動
高中化學新課程標准中「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形成正確價值觀、關注學生的整體人格和個體差異」,這些表述正是對學生生命發展的終極關照。新課程目標正是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結果,情感、意志、價值觀整體上去闡釋新課程理念的。新課程中的發展就是要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得到應有的發展,而且奠定今後發展的基礎。本人通過幾年的高中化學教學,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現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簡單談一下方法,希望對廣大的化學教師有所幫助。
1化學教學觀念的改變
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迫切需要革新傳統的以知識傳授為追求、以考試為唯一評價手段的課堂,用新課程倡導的課程價值觀指導課堂實踐。建立以「人本、人際、人境」三大要素為核心的生態課堂,改變高中化學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同時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把化學課堂教學過程變成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讓師生在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里相互關照、幸福成長,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讓學生接受高中化學教育的過程成為他們生命中的一個重要歷程。現代課堂教學的一般模式追求的就是這樣一種課堂教學環境,即讓生命實體在良好的條件下自然地和諧自由地生長發展。新課程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改革中,高效課堂是構建化學的基石,它是一種基於知識課堂、能力課堂之上的課堂實踐,是對傳統課堂的解構和合理超越。高中化學新課程標准中「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形成正確價值觀、關注學生的整體人格和個體差異」,這些表述正是對學生生命發展的終極關照。
2化學教育要以學生發展為本
面向21世紀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把促進學生發展作為基本出發點,即所謂「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里所說的「學生的發展」是為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是指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學力得到提高,在適應社會需要方面有明顯的長進和提高;是指全體學生的發展而不是部分學生的發展;是指學生智力品質和非智力品質全面發展而不是只重視智力的片面發展;是指學生有個性的發展而不是全部學生按照同一的「模式」的發展;是指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可持續的發展而不是只局限在學校內的一時發展。可見,學生發展與素質教育是完全一致的。「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實質就是以育人為本。這種教育思想和課程理念不僅注重學生發展的全體性、全面性、主動性,而且注重發展的差異性、持續性,是學生發展需要與社會發展需要在根本利益和價值體現上的統一,是迎接新世紀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基本保證。「以學生發展為本」不是排他性的兒童中心主義,它並不排斥按照某種體系進行學科教學。當然,以學生發展為本主要是針對學科本位主義提出的,因為當前的學科本位主義過分強調本學科的完整性而忽視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社會需求;過於強調學科的課堂教學而忽視實踐活動教學的作用。
3理論聯系實際,打造高效課堂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設計緊密聯系生活,能夠激發學生調用生活中已經形成的圖式,實現知識的正遷移,也有利於學生將實驗結論遷移到生活實際中。在實驗教學中融入人本主義教學思想,可以充分優化實驗方案,提高實驗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高中化學新課程實驗教學中可以從不同的層面來實施課堂教學的人本化:知識層面――改革或更新裝置;技能層面――提高實驗可觀察性;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人本主義教育理念不僅重視學生獲取實驗知識與技能,還非常關注他們在實驗態度、科學精神層面的情感因素,並試圖將情感因素和認知因素在學習中結合起來。實驗情感可以通過「環保策略」、「探究策略」和「生活化策略」來實現。新課程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是成長的生命,發展的主體,惟有和諧有效的教學活動才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生態的課堂是師生智慧充分展現的場所,是師生共同的舞台,由於生態的課堂里有生動的學習情境、活潑的課堂氣氛、積極的師生交流、多樣的互動方式。
總之,化學教育能夠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化學知識技能,使他們從特定角度了解科學過程,了解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聯系,學會解決一些化學問題,提高他們的科學技術素養,滿足社會在公民教育和人才培養方面的需要,並且使人類的化學知識精華得以向後代傳遞和發展。
3. 如何創設高中化學新課程的教學情景
首先,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一些自己不太清楚的知識,往往有較強的求知慾,由於內自己的解題能容力與現有的問題產生了一定的差距,從而激發他們對新知識的求知慾;其次,新知識,通過新知識的學習可以使學生的求知慾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因此,教師一定要充分把握好問題的適應性,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最後,學生綜合學習的能力,在進行問題的設置時,必須考慮到學生對於學科知識的綜合學習能力,問題的設置避免過於復雜或單一,要盡量與學生的接受知識的能力相適應
4. 北京 高中化學人教版新課標高一高二高三個各學期都學那幾本各章節
新課標人教版復化學,共有兩制個必修:必修一、必修二,和六個選修: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化學反應原理、物質結構與性質、實驗化學、有機化學基礎這。要求理科生在學完必修的基礎上選修3門,文科生選修一門。
高一上下學期分別學必修一和必修二,高二開始學選修,每學期會開設不同的選修課程,但是沒有條件的學校有可能是規定選修化學與生活,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或者物質結構與性質,這四個學校比較熱衷,也比較重點。但北京條件較好,要求至少要開設課程標準的80%。
重點還是有機化學,化學平衡,化學反應速率,原電池與電解池,如果還選物質結構基礎的話,重點還有晶體結構等。
5. 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策略研究 王後雄
第六頁
http://cn.qikan.com/article.aspx?titleid=huax20080714
自己看吧,不過要花專錢的屬
6. 新課改下如何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
1興趣化教學策略:高中化學新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根據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要運用興趣化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我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實驗法、設疑法、競賽法、開展化學課外活動法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進一步活躍課堂學習氣氛,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為學好化學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
2生活化教學策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幫助學生了解化學的重要作用,使學生逐步學會用所學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在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時,教師要注意:
(1)以學生為主體,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動態發展;
(2)讓學生走進生活,聯系生活實際學習化學知識;
(3)關愛後進生,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
3信息化教學策略:現在是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教學工作也需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和學生的學習節奏。教師要輔助學生通過信息技術來了解當今世界化學發展的實時動態和各項化學研究的新成果,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想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教師就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育模式,潛心研究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新課程改革對每一位高中化學教師提出的具體要求,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7.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突破高中化學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是建立在構建有效教學模式的基礎之上的,但是在當前的高中教學中,還有很多「以教師為中心」傳統教育的影子。而在新改革的教學體系及理念下,高中化學教學模式的實施應以學生的能力提高為中心,在課堂上培養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及自主學習能力,最終促使學生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達到實現高效課堂和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化學 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探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026-01
新的化學課程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發揮學科自身的優勢,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所以,教師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反思,探討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教學模式,開展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更好地發揮化學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1 當前高中化學教學與新課改理念「不協調」的現狀
因長期受傳統授受教學思想的影響,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仍是課堂的主宰,沒有充分發揮學生教學主體的作用。缺少課堂交流和互動,使得課堂死氣沉沉、沒有生機,破壞了課堂的動態平衡和共生性。教師傳授化學知識通常局限於考試,與現實生活以及工
農業科技相脫離,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脫節。這些「不協調」的現狀制約了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2 高中化學教學模式構建的主要途徑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教師成為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這不但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改革一再要求。所以,在高中化學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使自己成為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設計者、信息的咨詢者、教學知識的反思者、教學重點的歸納者、問題情景的創設者,從根本上成為學生學習知識過程的合作者、促進者、評價者、引導者和學生情感方面的支持者、鼓勵者,以科學的態度和「謙虛的低姿態」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促使每個學生都形成良好的源動力和學習習慣。
2.1 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當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越來越得到廣大教育者的認可,建立在學生全面和諧發展之上的教育模式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課堂不但是學生在學校和社會生活的有機組成,而且也是師生共同度過和共同創設的生命空間,是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交往的場所,在這個固定的場所里,和諧與平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在新改革教育理念要求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合作、競爭、互助的關系,其中平等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所思所想,讓學生可以暢所欲言,鼓勵學生質疑,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宰和實施者,並從根本上重新審視
自己的教學方法和心態。在這方面可以有效的借鑒「杜郎口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講解者」,教師成為「實施學生課堂講解的布置者和引導者」。如讓學生自學,閱讀課本和實驗探究酸和鹼,教師進行學習指導,然後讓學生到講台講解什麼是酸和鹼,他們的組成有什麼特徵,如何識別以及溶液ph值的測定,最後讓其他學生參與評價。
這種讓角色定位的轉變,這種融洽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掘了學生的潛力,使學生有著積極良好的學習心態,從根本上讓學生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技能。
2.2 課堂上引入合作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
眾所周知,課堂是有教師、學生以及環境共同組成的生態整體,在這個生態體內,作為教師一定要視每個學生都是有思想的、都是有主見的一個個體。一個可以大膽思考、暢所欲言,並可以不斷完善和修正自己、互相互惠交流的空間,是每個學生嚮往的,只有建立在平等、信任的氛圍下,讓師生、生生之間形成有效的合作和互動,讓每個學生的心靈都得到承認和呵護,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只要這樣才能充分挖掘學生「去創造」,而老師也可以在學生的創造過程中「再創造」。例如,在利用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反應研究中和反應時,沒有明顯的現象證明兩者發生了反應。學生會想:「怎麼知道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反應了呢?」此時可順勢點撥學生,讓他們分成小組自主設計一些實驗進行探究。學生聯系學過的知識,往往可設計出以下方案: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
加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然後向溶液中滴加鹽酸,紅色消失;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較多量鹽酸後,再滴加酚酞試液(或硫酸銅溶液),溶液不變紅色(或不產生藍色沉澱);向鹽酸中加入較多量氫氧化鈉溶液後,再加入少量鋅粒或碳酸鈉溶液,溶液中不產生氣泡,等等。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不同層次和不同要求的問題場景,讓學生通過小組分組合作探討或者有選擇性的選擇問題回答等方式,體現出學生的個體地位以及教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