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校本課程三字經
㈠ 山東省教育廳發出通知,要求中小學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時,對於《弟子規》、《三字經》等內容,要「取其精
答案示例:①山東省要求中小學慎重選擇傳統文化誦讀內容。
②贊成。對傳統文化回應採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答的原則。
不贊成。讓學生從小接觸傳統文化,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傳承傳統文化。
評分:本題共5分。第①小題2分,符合要求,意思對即可;第②小題3分。看法1分,理由2分,言之有理即可給分。
㈡ 《三字經》為什麼不再作為幼兒啟蒙課程了原因是什麼
因為老版本的三字經有很多和時代相脫節的東西,如頭懸梁錐刺股,雖然可以激發孩子的刻苦精神,但是有點過激,沒有必要
㈢ 三字經學知識,守禮儀的教學反思
反思一:《三字經》節選教學反思
鎮優質課我教學的是二年級校本課程《三字經》的「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部分。之所以選擇這幾句經文是因為它對孩子而言有非常大的教育意義。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新課的基礎上,受到教育,提高自身的學習意識。
教學以展示學生喜歡的《三字經》小故事開始。這是對前面學過知識的復習,也是對接下來要學習的新課的導入。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我設計教學以讀為主,指名讀,小組讀,男女生讀,同桌互相讀等多種新式,目的在於讓學生能夠在不斷閱讀中領悟經文所要傳達的一種刻苦學習的精神。在學生理解出現歧義時出示了動畫視頻,既可以吸引學生,激起學生興趣,保持學生的學習狀態,又能夠通過更直觀的影響資料幫助學生理解經文的意思。
學生在多讀多思考的基礎上,自主發現孫敬,蘇秦,車胤,孫康四位古人所共有的精神,並能夠說出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基本實現了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展示課前准備的勤學小故事,可以看出學生確實准備充分。對於沒有自主學習的同學,我又設計了推薦書目,讓學生的自學有所可依。推薦作業也二選一,既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能夠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作業方式,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這節課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大多數是因為我自身而言。比如靈活性差,一旦學生的思路脫離預設,作為教師沒能盡快的設計應對辦法。教學效果還有待於提高,部分學生還不能得到背誦的水平。
㈣ 小學校本課程計劃
2006教學工作計劃
認真貫徹國家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繼續以"關注課堂"為工作主線,並注意整合教學,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大面積地提高教育質量。
具體工作:
一、認真學習理論,明確課改方向。
要把理論學習作為伴隨課改全程的活動。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知識不斷更新,新的理念不斷涌現,學習成為現代社會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從事著教書育人的工作,更需要學習。只有那些重視學習,善於學習的人,看問題才會更准,思路才會更清,行動才會更快。教導處將統籌安排,將學習安排到全校業務學習活動中,滲透到教研組教研活動中。在學習中,既要學介紹具體經驗文章,也要學難懂的理論性較強的文章,防止東施效顰;既要學正面宣傳的文章,也要學提出爭議的評論,防止人雲亦雲。採用理論聯系實際、集體與自學相結合的辦法,要求每位教師做好學習筆記。並經常組織交流,使先進的教育思想牢牢紮根於每位教師心中,從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本期與上期一樣,每周一篇學習筆記,一月一篇案例設計一篇教育故事。
二、嚴格執行常規,提高教育質量。
1、嚴格執行課程計劃。課程計劃是法規,任何人無權變更,教導處將不定期抽查教師上課情況,嚴格督促教師自覺按課表上課,嚴禁私自調課或侵佔技能課等現象發生,如有特殊情況確實需要調課的必須報請教導處批准。
2、本學期將繼續組織教師學習常州市教研室修訂的《中小學各科教學常規》,修訂我校教學常規要求,使全體教師明確要求,自我對照,切實落實常規,有效地改進教學,全面提高教學水平與質量。教導處將提倡「推門聽課,翻本檢查」工作制度,繼續實行學月常規檢查制度。
3、加強教研組建設。教研組是教師教學研究的主陣地,教師成長成材的搖籃。各教研組根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結合本教研組的實際情況,擬定切實可行的教研組工作計劃。教研活動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學習課改理論、寫讀書筆記、鑽研課標教材、集體備課、聽評課,進行教法和學法的探討等)、定好主題和中心發言人。教研活動要在「實」與「新」上做文章,激發教師參與教研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熱情,鼓勵教師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提倡各個教研組要創自己的特色,及時、認真總結得失,在期末進行交流,開展先進教研組的評選。
4、抓好集體備課。備課組活動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集中活動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安排,定時間、定內容、定主講,突出重點,解決難點。著力提高集體備課質量,各班要針對班級實際進行修改,並在教學過程加以調整,倡導課後撰寫教學後記和教學案例。
5、加強對教學質量的調研。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的靈魂和生命線。每位教師必須樹立「有效教學」觀念,增強質量意識,憂患意識,爭先意識,努力提升所任學科的質量。本學期教導處將加大學科的階段性調研力度,分析存在問題,落實解決措施,力爭不使一門學科、一個班級、一個學生掉隊。抓好幾個調研與比賽,即一年級看拼音寫漢字比賽,二年級朗讀比賽,三—六年級「六一」作文比賽,低年級口算調研,中高年級計算、概念、應用題調研,英語階段性調研。
6、抓緊畢業班復習迎考工作。認真總結上學期期末考試情況,分析我校六年級教學工作的現狀,引導全體教師進一步明確各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採取針對性的應對舉措;及時召開畢業班家長會,加強家校聯系溝通,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爭取家長配合支持,為學生復習迎考,打勝小學畢業最後一仗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有力支撐。抓兩頭,促中間,分類輔導,採取學月考試,獎勵前五名和進步大的等形式,努力提高畢業考試的優秀率和及格率。
三、深化課改實驗,提升實施水平。
1、加強課改實驗的師資培訓。本學期繼續組織教師學習新課標,把握其精神實質,加強對三年級等使用新教材教師的培訓與管理。
2、加大課程研究的力度。加強教研和科研的結合,以教研為載體,以科研為先導,促進全體教師實施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的水平。繼續與教研室多聯系,爭取專家的支持、指導,健全教研製度,改革教研形式。各教研組制定計劃時要立足本校,結合自身教學需要,精心設計好每次活動的內容,開展小型、多樣、高效的教研活動,創造性地開展活動,讓教研和科研活動真正為提高教師課程實施能力服務。學校將有針對性地組織有關學科的校級教研活動,對品德與生活(社會)等術科教研活動也將有所安排。以此全面提高教師駕御新課堂的能力。
3、繼續加強課程管理開發的研究,根據教育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南」的有關要求,加強管理,使之不至流於形式,加強課程開發的研究,繼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本期綜合實踐活動由教師自願報名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組組長鄭志強指導,集中力量進一步開發、完善我校校本課程——《我的家鄉---梓潼》,使校本課程真正成為拓展學生學習領域、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育學校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徑。
四、調動教師熱情,加強隊伍建設。
1、上期,我校開展青年教師賽課,一部分教師在活動中脫穎而出,一部分教師迅速成長。本期,我校將進行中老教師示範課,讓教師們在這樣的活動中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不同的教學風格
2、鼓勵、支持教師參加學歷進修,組織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切實提高教師的教育實踐水平。加強計算機及其網路技術的培訓,重點培養教師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本期,要求每一位教師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上倆節課,由張玉全作好記載。
3、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種評優課活動、學術研討和參加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的評選活動,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著力造就優秀教師。
4、繼續組織校課改積極分子、青年骨幹教師、優秀教研組等評優活動,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教學是學校的主要、重點工作,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是每一位教師每一節課所必須遵循的原則,教導處本學期將一如既往地深入課堂、深入各班,檢查教學的各環節的落實,使我校的教學再創佳績。
五、科研工作:
教不研則淺,研不教則枯,為及時把握時代脈搏,跟上教學改革的步伐,我校確立的科研課題為:
1、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促進小學生誠信品質的形成(國家級)2語文課題將申報「愉快識字法」(市級)
3、校本教材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校)4、數學課題組
路漫漫其修遠兮,親愛的教師們,辛勤的付出,必會換來金秋的收獲。
教學工作大事表
2006年2月
主要活動:
二月份:
1、制定教學工作計劃。
2、召開教研組長會議,制定教研組工作計劃。
3、各科教師制定學科教學計劃。
4、召開綜合實踐指導老師會議,制定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
三月份:
1、第二次教學常規檢查。
2、召開英語教師研討會,討論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有關措施。
3、修訂學校教學常規細則。
4、校新課程教材培訓。(一、二年級數學)
5、中老年教師示範課
8、召開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會議。
9、課題組制定課題實施計劃。
四月份:
1、學科期中調研測試。
2、徵集、評選綜合實踐活動案例。
3、畢業班復習教學研討活動。
6、第三次常規調研。
五月份:
2、三—六年級慶「六一」作文競賽。
3、一、二年級口算比賽。
4、二年級朗讀比賽。
六月份:
1、檢查各教研組落實教研活動情況。
2、六年級模擬考試。
4、一年級看拼音寫漢字比賽。
5、評選課改積極分子、優秀教研組。
6、撰寫教學論文與案例。
7、舉行期末考試,做好試後分析。
8、第四次常規調研。
㈤ 急求小學三年級校本課程《弟子規》教學設計
《弟子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誦讀《弟子規》感悟古典詩文中的做人道理;培養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採用各種方法誦讀《弟子規》,演譯《弟子規》,領悟《弟子規》的內涵。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批判性的對待古典文化,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培養學生初步的辯證思想。
教學過程:
一、 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的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你們知道的經典性的詩文有哪些呢?
(出示課件:《三字經》《千字文》《論語》《弟子規》四大名著《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圖片)
今天我們學習《弟子規.》你們猜猜"弟子規"是講什麼的呢?
二、自由誦讀、整體感悟。
1、 讀一讀,想一想,《弟子規》主要的內容有哪些?是什麼意思?
(板書:孝、涕、謹、信、愛、仁、學文。)
2、 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樣介紹這些內容的?
3、 學生或讀、或背、或唱、或演。
4、 提示:在這些內容中,作者為什麼把"學文"放在後面呢?難道學習文化知識不重要嗎?
二、 交流方法 展示成果。
1、 同學們運用了那些方法學習《弟子規》?
(隨機板書:唱、誦、舞、講、畫、演)
2、 請自由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備表演。
3、 學生交流、准備。
4、展示成果:
要求:(1)告訴大家,展示的形式;(2)選擇這個內容的理由;(3)其他同學觀看是虛心學習。
表演(老師相機評價,點撥,)
5、小結:我們班同學真是多才多藝,學習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話改編成一個小品,唱拍手歌;畫一幅畫;編舞蹈等等。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也能用上這些有趣的方法,還可以創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們的學習更加有趣。
同學們欣賞了古腔古韻的《弟子規》,有什麼感想和啟發嗎?
幫助學生總結:
(1) 學會做人;(2)促進語文學習;(3)取其精華、取其糟粕。
三、 課堂拓展 深化認識。
1、 老師推薦名句:(課件顯示)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學生帶讀,然後齊讀。
3、老師介紹:古代的"忠""孝""仁""義"等思想在現代社會仍然被人們所推崇。湖北有一個退休工作人員編寫了一本新《家訓》受到家長、老師以及同學們的喜愛。
課件顯示:羊有跪乳之恩,鴨有反哺之情,孝也!
蜜蜂職責分明,大雁飛行有序,禮也!
雞非定時不鳴,燕飛春社不至,信也!
鹿得草而尋群,蟻得食而報眾,義也!
蜘蛛結網而食,鸚鵡學舌而語,智也!
諸物本無知,卻具天性美德,
人為萬物之靈,立身處世,豈肯愧對於物?
4、 最後老師給大家一些寄語:(課件顯示)
忠心獻給祖國,孝心獻給父母,愛心獻給社會,誠心獻給夥伴,上進心留給自己。
1、 總結:同學們,中國古代的經典文化,經歷歷史風雨的洗禮,仍然流傳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學們在以後的課外閱讀中,多接觸一些古詩文,並且做到學以致用、古為今用。那樣,不僅會獲得無窮的樂趣,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一定會像《弟子規》最後幾句所說的"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板書: 走進《弟子規》
孝、悌、謹、信、愛、仁、學文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㈥ 為小學編寫一本校本課程,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這個簡單啊,我們學校是從中國傳統文化編的,主要是弟子規,三字經等為主
㈦ 如何更好的開展《國學》課程的建議
《國學》校本課程開發指南第一部分 前言古典詩文博大精深,燦若繁星,千百年來,滋養了多少代中國人。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三千餘年前夫子諄諄切切,語重心長地教導年輕人應學詩,三千餘年後的1999年的一個春日,我們同樣聽到了江同志在「中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上的勸勉:「學一點古詩文,有利於陶冶情操,加強修養,豐富思想。」《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中也提出了「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階段目標」中更明確要求誦讀、背誦優秀詩文,小學階段不少於160篇(段)。隨著《課程標准》的頒布,古詩文教學開始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我校教師開發的以誦讀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研究如何把傳統文化內化為學生的思想內涵,升華為做人的行為為宗旨的校本課程《國學》,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新工程,是對自我的一種挑戰。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教師不再僅是課程的消費者和實施者,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課程的生產者和主動的設計者。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不僅是為了開發一系列的課程文本,而更加註重參與過程本身。一、課程性質與特點 中華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當今學習與傳承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且為之振臂而呼並付諸實踐者,可謂鳳毛鱗角。趙朴初、冰心等知名人士倡議,著名作家老舍的兒子舒乙做董事長的北京市聖陶聖陶實驗學校,便打出了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響亮口號,讓小孩子從一入學就學習《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中國古代經典作品。弘揚傳統文化,培育民族精神,開始有了「一枝紅杏出牆來」的絢麗與壯觀。 以誦讀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研究如何把傳統文化內化為學生的思想內涵,升華為做人的行為為宗旨的校本課程《國學》,作為弘揚中國優秀文化的一道亮麗的風景首次閃亮登場,這里已經盪漾起誦讀至聖先師儒家文化的童音,傳承中國優秀文化的陣營中回響了起最富朝氣的孩子的吶喊。二、課程教學理念《國學》課堂教學必須打破沉悶無趣的氣氛,改變一成不變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解詞釋句──串講全詩──背誦默寫」的教學方法。《課程標准》的理念應當在教學中得以體現。 1、直面經典,真心接觸:「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由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程標准》)《國學》校本課程當然也應體現這一點。教師不能再越俎代庖,而應讓學生直面經典,與詩詞文「真心接觸」,自己讀解,自己感悟,自己體會。能懂會學的自主解決,即使是疑難焦點,教師也不急於揭曉,而應巧設台階,引導學生逐步領悟。2、加強誦讀,引導想像:「凡物各自有根本,風雲萬變不離宗。」(顧況《行路難》)閱讀教學以讀為本已為大家所共識,而古詩文的教學中,「讀」尤其應當成為「正宗嫡派」之法。這一點,古人有許多精闢的見解和優秀的經驗,自無須贅言。《課程標准》各學段古詩文閱讀的教學目標中也都強調了「誦讀」二字,要求在讀中體味作品的內容,讀中體驗情感,讀中感受語言美。《國學》校本課程也應真正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上承傳統教育之優秀經驗,下接現代教學理論的「活水」,採用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積淀。3、課堂開放,學科融合:「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程標准》)《國學》校本課程的課堂當然也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如,課前課後對作者生平、創作背景、鑒賞介紹、相關作品等資料的收集、交流;教師嘗試走下講台,把講台讓給學生;允許鼓勵有不同的理解、見地。此外,教學中要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加強學科間的相互滲透、融合。引導學生聯系地理、歷史、自然等知識讀懂詩意,用繪畫表達理解,用音樂配合誦吟,用表演再現情景等。4、縱橫聯系,指導運用:教學貴在引導學生發現規律,掌握方法,使學生學有所得,能「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朱熹)。《國學》校本課程,除了指導學生掌握一般的學習步驟,學習方法外,還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方法橫向的遷移運用。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一、總目標《國學》校本課程通過誦讀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進行文學、思想的「積累和熏陶」。所謂積累,即,積累豐厚文化底蘊,傳承優秀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所謂「熏陶」,即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學會做人,為終身發展奠基。二、階段目標當前新課程改革要求對課程實施三級管理,其中之一就是開設本校課程,這為學校開設國學課程提供了空間。《國學》校本課程對不同年級年段要求也略有不同——一、二年級誦讀《唐詩宋詞》《三字經》;三年級誦讀《唐詩宋詞》《弟子規》,四五年級誦讀《唐詩宋詞》《論語》,六年級誦讀《大學》《道德經》。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一、教學建議根據《國學》校本課程的學習規律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國學課的教學基本方法可確立為「四化」教學方法,即「誦讀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1、 誦讀化「誦讀化」即誦讀為主,理解為輔,這是《國學》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其做法基於以下三方面思考。其一,古人讀經書的要求和方法是:「粗知文義」、「略通大義」。在教學方法上,以口授和誦讀為主。宋代朱熹主張先讀《近思錄》,次讀:「四書」,而後及於「五經」,均要求熟讀成誦。古代國學教育,經過長期積淀,逐步形成了以讀經為主要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日臻完善的《國學》校本課程體系,是中華民族的教育瑰寶。其二,小學生正處於人生記憶的黃金年齡,在這一時期讓學生誦讀記憶《國學》的精華內容,他們將會終生受益。因此,加強誦讀恰好發揮了學生記憶強的優勢。其三,國學教材以《唐詩宋詞》為主,還選編了《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古代經典篇章。這些「之乎者也」的古文,思想內涵深刻,不易被學生理解。現在先讓學生「不求甚解」地背下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沉澱在腦海中的古典精華經過反芻,逐漸會被消化、理解,慢慢領悟其中的深刻內涵,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從而內化為自我的思想精髓。「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記憶」是古人學習最常用的學習方法,這種古老的讀書方法經過千百年來的實踐,成為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古為今用」,選擇「誦讀、記憶」的方法進行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背誦古典名篇,引領他們把無意識記憶轉變為有意識文化儲備,使他們從小腹有詩書,在本國傳統文化滋養中成長。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優美的古典音樂,色彩鮮明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故事,創設氛圍把學生引入國學的情境,使學生身處古典文化的韻律和氛圍里,誦國學,學國學,身心受到陶冶,激發他們對國學的熱愛。音樂是極富感染力的藝術門類,可選擇《漁舟唱晚》、《陽關三疊》《春江花月夜》等中國古典名曲,配樂誦讀,學生聽著悠揚的樂曲,陶醉在美的享受中。3、故事化「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來詮釋古文深奧的哲理,幫助學生理解原文的主旨。《國學》校本課程所選內容,皆中國古典優秀文化,其內涵豐富,它蘊含著古人的大智大德,如何讓學生破譯文章的宏旨要義是教學的難點。小故事中含有大智慧,教學時可把故事引入課堂,用精典的小故事來幫助學生領悟文章的含義,突破了教學難點。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深入淺出地設計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故事化」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理解課文,受到教育,可謂是「潤物細無聲」。4、生活化「生活化」是指《國學》校本課程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更好的生活,讓生命更有價值。為了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學以致用,教學中可以設計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的環節,把學國學與學做人聯系起來。這樣,拉近了古今文化的距離,使遙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學生的生活。使《國學》生活化,讓學生把中國傳統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內化為一種品質,外化為良好的道德行為,使他們「我欲仁,斯仁至矣」。二、評價建議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建立促進學生、教師和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從學校教師教學管理來說,應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課程標准》,針對《國學》校本課程,建立一定的教學管理制度、評價體系。如,語文教師古詩文素養提高、教學計劃的安排、教案的撰寫,教學的效果等都可納入教師考核范疇,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前提下,激勵、指導教師不斷學習,積極探索,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業務水平。 從學生《國學》校本課程學習的評價來說,主要應體現以下幾點: 1、評價主體多維化:首先是改變目前佔主流的單一評價主體的現狀,指導學生自評、互評。由於古詩文的學習還常常在課余進行,還可請家長共同參與,使評價成為教師、學生、家長共同交互的活動。 2、評價內容多元化:不僅評價課內所學,還要評價課外的閱讀;不僅評價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掌握情況,還應「著重考察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課程標准》)以及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習慣、態度和方法等。 3、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不僅關注學生會背多少古詩文,更應注重學生發展的過程。《課程標准》關於古詩文閱讀評價有這樣的建議:「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近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古詩文素養的提高是建立在存量基礎之上的,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應該注重平時的、過程的評價。 4、評價形式多樣化:除常規的解釋、背誦、默寫,還可採用朗誦、猜謎、賽詩會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中高段還可嘗試採用主題研究匯報的形式,(例:同是寫春天的幾首詩,在寫法和情感上的異同之處;從陸游、杜甫的幾首感懷時事的詩,看陸游或杜甫的愛國情感等。)使評價更具綜合性。筆試形式也可進行創新改進,如看圖寫詩,據文寫詩等,而且應鼓勵不同答案。
㈧ 我要辦誦讀經典的手抄報,請給我一些關於誦讀經典的資料,有圖片更好
一、認識經典誦讀的意義,增強誦讀活動的信心
傳統經典詩文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我們之所以開展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其主要目的和意義在於:一是這項活動對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提高廣大人民群眾語言文字應用水平,對於鼓勵人民群眾,特別是中小學生認真學習、了解中華經典詩文的內涵,增強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義。通過「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將傳播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與傳承弘揚中華文明並重,是語言文字工作新的工作思路,既推廣了普通話,又傳承了民族經典。二是這項活動有利於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經典詩文中承載著「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倫理觀,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對於我們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具有現實指導意義。通過誦讀活動,讓這些傳統美德根植於中小學生幼小的心靈,對於豐富學校德育內容,加強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孕育純朴的民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三是這項活動有利於夯實學生的文化底蘊。中華經典詩文內容豐富,文字精煉,體現了我國語言文字的高度凝煉性和表達應用技巧。利用中小學階段這一人生的黃金時間廣泛誦讀經典詩文,不僅拓展了學生的閱讀范圍,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而且對於夯實學生的文化功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四是這項活動有效補充現行中小學語文教材教學內容。根據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1--6年級應學會2500個生字,認識3000個生字。把經典詩文中的精華部分移植到學校教學中,為完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識字教學等目標開辟了一條捷徑。如《三字經》(1128字)、《弟子規》(1080字)等幾個篇目,其文字總量達到3000多字,其中不重復的字近2500字,如此凝煉,是現行其它教材所不及的。因此,廣泛深入地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一舉多得,對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
二、認真組織,精心謀劃,經典誦讀初見成效
新課標「要求1~6年級學生誦讀古今優秀詩文160篇(段),7~9年級學生誦讀80篇(段),合計240篇(段)。」 誦讀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兒時誦讀的古典詩詞,盡管當時不解其中的含義,卻常常一生難忘,終身受益。古往今來的許多國學大師,都具有博聞強記的特點。茅盾能將《紅樓夢》倒背如流,錢鍾書先生也能任人隨便從書中抽出一段來,他就能流暢無礙地背出來。正因為他們頭腦中存儲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識,做起學問、寫起文章來才能旁徵博引,成為一代大家。我們在中小學中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旨在開發學生的記憶力,打好學生的語言文字功底,使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獲得提升。
近年來,我市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中做了如下嘗試:
(一)利用推普周開展誦讀展示,並舉辦傳統誦讀比賽
每年的推普周都是進行經典誦讀展示的黃金時期,各校按照市語委的要求,開展行之有效的系列活動,把經典誦讀推向高潮。推普周期間市語委辦要進行兩項有關誦讀的傳統活動。一是舉辦全市中小學生普通話水平大賽。這項活動我們已成功舉辦了四屆,它已成為我市推普周的傳統特色活動。到目前已涌現出130名優秀選手,他們有的上了中央電視台大風車節目,有的獲全國小主持人大賽金獎,有的考上了傳媒大學……,這都為他們日後成功、成才打下了堅實基礎。二是舉辦經典詩文誦讀大賽。這項活動我們雖然剛剛舉辦兩屆,但由於各校開展經典詩文誦讀的基礎較好,大賽中所表現出來的成績卻是非常優秀。2008年參加全省首屆中華經典詩文比賽,我是3名選手包攬了中學組前三名,一名選手獲小學組二等獎,一個集體項目獲三等獎。由於市語委辦的精心組織,高度重視,市語委辦獲全省團體成績第二名,獲全省最佳組織獎。
(二)利用寒暑假進行定量定篇目誦讀,並適時反饋
自2000年以來,市教育局在每年的寒暑假工作安排中都把「背古詩、誦童謠、閱名篇、讀名著」作為假期孩子們必須完成的課外作業。規定:小學低年級背10首古詩,5個童謠;小學高年級背20首古詩、10個童謠;初中生讀5-10個名篇;高中生讀一本名著。有時市教育局還根據形勢,要求學生在寒暑假閱讀指定書目。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岩》、《把一切獻給黨》、《英才是如何造就的》、《少年鄧小平》《雷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魯迅》等書籍。反饋方式是:開學後,小學生、初中生把古詩文、名篇用規范的小楷形式交給班主任,初中生、高中生寫出讀書筆記或讀後感上交班主任。各校必須把假期讀書活動以讀書報告會的形式接受市教育局的檢查,每學期開學我們都要搞讀書匯報現場會。近兩年我們舉辦了大型讀書匯報會4次。
(三)精心打造書香校園,推動經典誦讀向縱深發展
近年來,我們在打造書香校園上動了一番腦筋。一是要求各校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確定誦讀篇目,並在晨讀或午讀時統一展示。有的小學一年級誦讀《成語接龍》,二三年級誦讀《百家姓》、《三字經》,四年級誦讀《道德經》,五年級誦讀《弟子規》。二是學校開放圖書室,班級建立圖書角。我們要求學校把上鎖的圖書室打開,把圖書擺放在走廊、大廳,讓學生隨便閱讀。三是加大對學校圖書的配備力度。2007年,市教育局為30所市直屬中小學,每校新統配5萬元圖書,共計150萬元。有的學生還自願訂閱了《提前讀寫報》和《閱讀資源》,加深了對教科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理解和學習。四是各校紛紛設立讀書節、閱讀節。通過評比讀書狀元、閱讀之星、讀書能手等,推動誦讀活動的開展。五是將經典誦讀列為校本課程,打造學校特色。目前,我市部分直屬小學已將經典誦讀列校本課程,學生誦讀范圍也由小學擴展到了初中,經典誦讀已成為學校和師生的每日常規活動。有的小學一、二年級每周從自習課中安排兩節用於經典誦讀,三、四、五年級則從語文課中每周安排一節用於經典誦讀。初步探索形成了「教讀--領讀--齊讀--自由讀—比賽讀」五環節誦讀模式,經典誦讀活動更加規范。
三、總結經驗,研究策略,努力把經典誦讀引向深入
我們自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以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一些學校的學生經過誦讀訓練後,老師們反映學生的吸收能力增加了,上課更能集中注意力,班級的秩序、整潔程度也都名列前茅,老師不在的時候,同學們也懂得自我約束,自製力也進步了,家長們也反映,孩子在家裡也比較聽話、孝順。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首」的辦學理念,進一步深化經典誦讀系列工程。
(一)抓好試點,積累經驗。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對於我們來說說既沒有經驗可循可又沒有捷徑可走,為避免盲目性,少走彎路,使之能迅速有效地在全市中小學中推開,我們將在市直屬小學進行試點,逐步推廣。
(二)精選精編教材,有本可依。我們將組織教研人員、語文教師精心選擇、精心編輯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論語》、《孟子》、《大學》以及唐詩宋詞等系列誦讀讀本供學生誦讀之用。
(三)逐步將經典誦讀納入課程管理。我們要在管理上將誦讀課與其它課一視同仁,納入教學常規管理,組織語文教師重點研究誦讀課的結構和方法,提高誦讀課的質量。要將經典誦讀列為語文大閱讀內容,進一步拓展閱讀范圍,豐富閱讀內容,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
(四)定期開展誦讀比賽,讓誦讀成為學校特色。為了使經典誦讀活動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我們將從幼兒園小朋友到小學、中學學生、從班級到學校、從家庭到社區,不斷組織各種形式的經典誦讀賽事。讓誦讀比賽成為我們的傳統,成為孩子們的節日,成為學校的特色。我們將對優秀學生、優秀教師、優秀單位進行表彰和獎勵,以最大限度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我們相信,深深根植於中華民族血脈里的經典詩文,必將會以其特有的歷史厚重和生命張力,為廣大師生所接受和喜愛。我們願意在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學生道德素養的培養與提高方面做出新的嘗試,我們也希望與全省各地的同行切磋交流,共同推進這項「立德樹人」工程的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