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秦論獲獎課程設計
Ⅰ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做好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
初中語文新課改已經實施了一段時間,高中語文新課改正在如火如荼地逐步推進。由於初、高中新課程標准對語文學習的要求不盡相同,特別是初中新課程有淡化、弱化某些語文能力,使學生一入高中便無法適應高中的學習,老師和學生都面臨著初高中語文學習「斷層」的煩惱。因此對目前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方面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是有效地實施語文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必然要求。
一、《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與《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之比較
(一)《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淡化現代漢語語法、文言詞法與文言句法知識
1、《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 「教學建議」:「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但不必進行系統、集中的語法和修辭知識教學。」
2、《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評價建議」:「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
3、《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古詩文「評價建議」:「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
因考試大綱有「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中考內容」的要求,故中考語法知識的考查只能隱性地進行,例如通過仿句、改病句來間接地考查語法。老師們平時在閱讀教學中雖都能講授一定的語法知識,但存在著重視性不夠、系統性不強,語法專項訓練少或者根本不訓練等問題,這也是造成學生升入高中後表現出的嚴重的語法斷層現象的原因。
又因考試大綱「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這一要求,初中老師在平時的文言文教學中沒有對文言虛詞、詞類活用現象和文言特殊句式等語法點進行系統的講解,在做題時雖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相關知識,但也都被教師淡化處理。
(二)《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現代漢語語法、文言詞法與文言句法知識要求較高
1、《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課程目標(閱讀與鑒賞)」中提出:「(現代文)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
2、《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課程目標(閱讀與鑒賞)」中提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
由於初中階段教師只要求學生理解文言作品的基本內容,重點篇目能做到熟練地背誦,而高中階段則要求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讀懂課文,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思想傾向,標準的突然提高令剛升入高一的學生措手不及,語文成績有所下降。
二、初、高中語文教學斷層現狀
1、現代文閱讀。現代文閱讀是中考和高考的必考考點,但要求則不盡相同:初中階段要求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瀏覽的方法,理解主要內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而高中階段則要求能根據不同閱讀目的,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閱讀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情感,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學習從不同角度進行闡發、評價、質疑。
2、作文教學。初中階段要求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而高中階段則要求作文觀點要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材,合理安排結構,通過寫作實踐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分析和綜合等基本的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
3、詩歌教學。初中階段實際教學不是很重視,基本只要求學生讀讀背背,了解詩歌內容。而高中階段則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語言,發揮想像,感受真情,審美,鑒賞詩歌的表現手法和結構形式。
4、文言文閱讀。初中階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內容,淡化語法、句法、修辭。而高中階段則要求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讀懂課文,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思想傾向。
三、應對措施
1、研究教學目標及教材
研究初高中本教材是做好教學銜接工作的保證。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對初、高中各本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明確初高中兩個階段的教材在培養目標上分布點和差異性,實現新舊知識的遷移,才能做到學生自然銜接。如果高中教師沒有仔細研讀初中教材,在高一期始,以鞏固學生基礎為目的對某些初中必講的進行了重復講解,就會造成學生片面認為自己進了高中還在學習初中時學過的知識,會使他們產生了厭學心理,不利於今後教學工作的開展;而如果教師一廂情願地認為學生在某某知識點(如文言各項語法知識)是學生在初中就應該掌握的,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做出具體細致地講解,又會使學生感到高中語文之難,壓力之大,使他們對高中語文學習望而生畏,這對學生的成長也是極為不利的。
因此,高中教師應從宏觀角度入手,把握初高中語文教材的特點,及時思考各個階段的側重點及各知識間的聯系,並施之於教學實踐中,把高中語文教學帶入一片新天地。
2、具體篇目力爭做到溫故知新,加強初高中語文內容的對接。
從初中升入高中,學生對初中教材內容十分熟悉,所以「溫故」很容易,教師要做的是有意識地把「知新」和「溫故」結合起來,這樣在學生對高中課文的理解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講析《荷塘月色》(必修二)時,教師就可以與學生共同溫習初中時學過的《春》以及必修一的《沁園春?長沙》中「看」字統領的詩句,啟發學生歸納出寫景文章的寫作技巧,如:選擇典型景物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虛實相生,高低俯仰進行描述;其間運用多種修辭手法,運用了多種感官感受使文字生動形象,並讓學生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露出來的情感。
再如在講解白居易《琵琶行》(必修三)時,教師可將之與初中學過的《賣炭翁》進行比較,《賣炭翁》屬諷喻詩,作者點明此詩 「苦宮市也」,並在詩中揭露出統治者的腐朽與殘酷,深刻地反映出衰唐社會的凋弊與腐敗;而《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時所作。白居易在此詩中借寫琵琶女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之意。「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流傳千年的詩句,將琵琶女的命運和自己的身世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這首詩敘述的層次分明,比喻的新穎精妙,被歷代文人所稱頌,表明白詩語言確實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在這樣的分析講解之後,學生便會對白居易的詩風有了宏觀上的把握,增強了他們的文學感悟能力。
3、加大語法教學力度。
由於初中教師沒有對語法進行系統的講解,而高中的教學計劃中又沒把語法列為教學計劃之中,所以現在高中語法教學的實際是:高考不直接考,教材不系統編,教師不正式教,學生不願意學。高中學生語法知識的欠缺已是不爭的事實,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更離不開語法知識,所以為學生補上語法知識課,一方面有利於提高中學生實際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另一方面使中學生了解自己母語的一些基本常識,認識母語的最基本結構規律,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確實很有必要。
①、在復雜多樣的課文中講解語法。高中語文教材中的選文在表現內容的復雜性、表達手法的多樣性、文本文化的多元性、思想內容的隱藏性、語言運用的靈活性等方面,都是初中語文教材無法比擬的。學生要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就必須對文本中的語句表達進行分析思考。運用語法知識就能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如《記念劉和珍君》中有一個長句:「至於這一回在風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則更足為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密計,壓抑至數千年,而終於沒有消亡的明證了。」很難懂,但只要進行語法分析,就一目瞭然了。其主幹是:「事實——為——明證」。也就是這次事件能證明「中國女子的勇毅沒有消亡」。
再如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第二段,近200字,其實只是一個單句,找出主幹就抓住了全段的中心:「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不作語法分析學生就很難抓住要點。
②、在文言文中要把握特殊語言現象。高中學生經過初中三年的文言文學習,已經積累了一部分文言詞語,對文言用法有了初步的感性的認識,也建立了一定的文言語感。高中文言文學習要求學生「了解並梳理常用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要想實現這一目的,必須要學生清楚把握漢語中詞語的分類,才能分清文言實詞、虛詞及其解釋和用法。而文言文中的特殊現象: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沒有漢語語法知識作為基礎,學生更是難以分辨和把握。如「其一犬坐於前」,(《狼》)如果不能理解「犬」在這里是名詞作狀語,就會理解為「其中一隻狗坐在面前」,和文章所寫是內容就風馬牛不相及了。又如「苦其心志」(《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句,如果不知道「苦」是使動用法,那麼,這句話根本就不成其為一句話,因為「苦」是形容詞是不能帶賓語的。所以,要理解文言文詞句的含義,讀懂文章的內容,必須要有語法知識作保證。即使把大綱中規定的15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記得滾瓜爛熟,不把它放到具體的語境中去理解,也是不能「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的」。
如《師說》中有這樣一個句子:「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講解這個句子,教師一般總是問學生:句中「之」是什麼用法?然後強調:這個「之」是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學生聽了記了,過後也忘了。但如果從語法分析入手,叫學生先分析句子的主謂賓(該句無賓語),並提醒他們可以從「久」字入手。學生很快就劃分好了:師道之不傳也‖久矣。然後引導學生思考主語的特徵,再思考「之」字的用法,學生就容易理解了。
再如《過秦論》中「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一句。這句的結構是「有……之意,……之心」,形成一個整句。要讓學生理解「席」「包」「囊」屬於句詞作狀語,「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是三個並列短語聯合做「意」的定語。全句氣勢貫暢而有變,顯示秦之雄心,加強了學生對文章總體上的把握。
③在練習題中講解語法知識。
目前的高中學習除了提高學生的素養,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外,更具有社會效應的是應對一年一度的高考選拔。縱觀以前,預測未來,高考試卷中許多試題和答題都離不開語法知識。A、語言知識部分。正確使用詞語和辨析、修改病句,實際上大多是對學生語法知識的考查。前者中對虛詞的考查近年從關聯詞的使用逐漸擴大到連詞、副詞、介詞、助詞的使用上,對實詞的考查除了要辨析清楚詞義外,也要根據詞的搭配對象、詞性等語法功能角度進行思考;後者所謂病句是指由於語法、邏輯、修辭等方面使用不當造成表意不清的語句。近幾年《考試大綱》明確規定檢測范圍為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等6種病句類型。其中大多屬於語法毛病。B、語言表達部分。對句子擴展、壓縮、變換等都和語法有關。C、古詩文閱讀部分。對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理解運用,文言句子的翻譯等,在前文文言學習中已經講過,也都要運用語法知識。D、現代文閱讀部分。客觀題和主觀題,前者對文章中重點句子的分析,尤其是復雜的長單句,必須作語法分析,才能做出准確判斷;後者既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鑒賞能力,更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多考生答題時詞不達意,就是缺少語言表達訓練,而用語法知識就能規范學生的語言表達。E、作文部分。一篇好的作文,必須是有創意、有思想內容、有熟練的表達技巧、有準確的語言運用等綜合特色的文章。若文章中病句百出,無論如何也不能成為一篇優秀作文。
高中語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繼續和深入,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新的學習階段。實施高中語文教學,既要緊扣《大綱》和教材,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又要面對現實,「瞻前顧後」,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只有認真搞好初高中語文的銜接與過渡,才能較好完教學任務,使學生打下良好的,才能未雨綢繆,決勝高考。
Ⅱ 急求上《鴻門宴》高潮部分的公開課開場白! 謝謝
一、開場白
各位領導、專家,你們好。我說課的題目是《鴻門宴》。
二、說教材
《鴻門宴》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節選自《史記》。所選情節描寫的是劉邦、項羽在推翻秦王朝後,為爭奪天下而進行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政治斗爭。鴻門宴是項羽在新豐鴻門設下的一個富有殺機的宴會,是劉、項之間政治矛盾由潛滋暗長到公開化的表現,是長達五年的楚漢相爭的序幕,名為宴會,實則是一場激烈的政治斗爭。作者以嫻熟的藝術技巧,生動地刻畫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繪了眾多富有戲劇性的令人難忘的場面,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弦。鴻門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劉、項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生動地對比了雙方策的高下,並預示了勝負的必然結局。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今天,「鴻門宴」一語已經成了危險之約的代名詞。
學習《鴻門宴》所在的這個單元,要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著重了解《過秦論》中賈誼對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的分析,著重了解司馬遷在《鴻門宴》中對項羽的悲劇性格的揭示。在朗讀和背誦過程中,注意掌握有關的文言文詞語和文言句式。
《史記》和《漢書》等紀傳體史書的出現,標志著我國歷史散文取得了空前偉大的成就。要通過本單元的學習進一步引導學生欣賞古典文學作品,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學習的要求是: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慣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根據課文特點,結合大綱要求,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了解作家作品及相關史實。
2.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3.學習創造性閱讀。
4.學習一分為二地評論歷史人物。
5.樹立正確的讀史觀。
6.感受隱忍發憤的著述精神。
高一階段,學生文言知識體系尚待完善,對魏晉歷史散文接觸不多。因此,教學中要進一步增加文言知識積累,並通過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欣賞魏晉歷史散文的能力,養成思辨的習慣。
據此,本課的教學重點為:
1.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2.學習一分為二地評判人物。
本課的教學難點為:
學習創造性閱讀,進行創新思維訓練。
三、說教法
新課程觀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積極體驗。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共享資源,創設互動平台,從而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決定本文教學中主要採用三種方法,即:目標導學、自主合作、遷移創新。
「目標導學」即根據相應的學習內容設立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如關於朗讀、積累的教學。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學中主要體現為分組歸納和小組討論交流等。
「遷移創造」是將閱讀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如讓學生創編課本劇《鴻門宴》等。
為了提高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我設計運用錄音帶、多媒體等手段輔助教學,並印發課文翻譯等文字資料。
四、說教學程序
《鴻門宴》篇幅較長,文言知識較豐富,文章內涵豐厚,因此我設計用三課時教學本文。
第一課時的要點是:了解作家作品,積累文言知識,感受作者隱忍發憤的著術精神,泛讀課文,要求讀懂。
第二課時的要點是:理清故事情節,概括人物形象,學習客觀地評論歷史人物,泛讀課文,要求讀熟。
第三課時的要點是:進一步梳理故事情節,著重進行創新思維訓練,精讀課文,要求讀透。
Ⅲ 倫敦的倫怎麼組詞
一、倫敦的倫組詞:
人倫、絕倫、倫常、噶倫、倫巴、五倫、倫次、倫理、倫鑒、倫等、齊倫、倫伍、儕倫、倫琴、庫倫、士倫、滅倫、胡倫、十倫、清倫、拜倫、奪倫、逸倫、凡倫、倫紀、相倫、倫黨、倫望、比倫、倫徒、超倫、夷倫、彝倫、中倫、邁倫、倫類、時倫、倫脊、黷倫、倫侯。
Ⅳ 急!!幫幫忙……高分!!!
《再別康橋》
1, 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
2, 學會新詩的鑒賞方法。
A, 通過教師的指導朗讀學會欣賞詩歌的音樂美。
B, 通過教師的分析賞析,學會從詩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賞析詩歌。
教學重點
詩人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
《再別康橋》的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誦讀吟詠法,欣賞法。
媒體設計:播放校園歌曲《再別康橋》。
播放黃磊朗誦帶《再別康橋》。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堂教學設計
一, 導語: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文人學者的心。徐志摩,他就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詩人志摩是怎樣一個人呢?讓我們和志摩一起《再別康橋》,走進詩人內心。
二,播放歌曲《再別康橋》,附上劍橋的圖片。
(解說:音樂能陶冶人的性靈。《再別康橋》這首詩本身就極具音樂美。播一首由《再別康橋》改成的歌曲,可以讓學生從另一個藝術層面去感受志摩的詩。配上劍橋的優美的圖片,讓學生由聽覺到視覺都對《再別康橋》有一定的感知。)
三,志摩其人及寫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雲中鶴、南湖、詩哲。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於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留學時光。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 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康橋,即劍橋,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湧上心頭。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於是便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四,播放黃磊朗讀的《再別康橋》,老師指導朗讀。注意詩歌的節奏及飽含的深情。
五,整體鑒賞《再別康橋》。(從詩歌的意象,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這首詩歌)
(一)提示:自古寫離別詩之作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
明確:駱賓王的《於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啟發: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和徐志摩的這首詩一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麼不一樣呢?
明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雲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自然景物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這些物象(雲彩等)寄託著詩人的感情,這種有著詩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詩歌的意象。詩人如何選擇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正是我們要重點賞析的部分。
(二)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析詩歌。
提問:
A, 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別是哪些?
明確:雲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B,學生討論這些意象的選擇有什麼作用?
明確:
詩人告別康橋時,避開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選取雲彩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造出一種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陽中的新娘,這樣就把無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動,溫潤可人。柳樹倒映在康河裡的情景,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夕陽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這波光里的艷影,在水中盪漾,也在詩人的心頭盪漾。景中見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選擇也如此。綠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搖,彷彿在向詩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歸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詩人的快樂通過恰當的意象選擇達到了頂點。這正是本詩意象選擇的獨具特色之處。
(三),從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詩歌。
《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繪畫美,音樂美, 建築美。
1, 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全詩中選用了「雲彩,金柳,夕陽,波光,艷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像,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全詩共七節,幾乎每一節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如向西天的雲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裡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盪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2,音樂美,是對詩歌的音節而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音樂美的表現。
A, 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
B, 音節和諧,節奏感強。
C, 回環復沓。首節和末節,語意相似,節奏相同,構成回環呼應的結構形式。
3,建築美,是節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再別康橋》共七節,每節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上看,也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
(解說:在詩歌的形式美賞析方面,結合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詩學主張,所以作這三方面的點撥。教師重點講析繪畫美,學生討論音樂美和建築美,最後教師總結。)
六、小結本文。
本課我們從詩歌的意象,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現代詩歌,同學們要學會這兩種鑒賞新詩的方法。
《過秦論》
一、教學目的
1、了解賈誼及文章的寫作背景、借古諷今的意義
2、積累相關的文言字詞和文言現象
3、學習文章從史實對比中引出結論的寫作方法
4、理解文章的對偶、排比等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5、翻譯文章
6、背誦課文最後三段
二、教學重點
1、分析把握課文的基本觀點,了解作者對秦王朝滅亡原因的分析及借古諷今的意義
2、學習、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字、詞、句式
3、學習本文先敘後議的結構方式以及對比手法的運用
三、教學難點
1、學習、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字、詞、句式
2、先敘後議的結構方式以及對比手法的運用
(一)導入
1、同學們都聽說過「弱肉強食」這一成語吧,在自然界這似乎是一條法則。但在人類社會,這條法則常常會被打破。在兩千多年前,秦朝國力還是那樣的不可一世,一場農民戰爭就打破了開國者千秋萬代的夢想,這一切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西漢的政治家、文學家賈誼為我們闡述了他的看法,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過秦論》。「過秦」就是「指出秦的過錯」,那秦之過是什麼呢? 2、秦開始了中國的封建王朝,成為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卻二世而亡。這一點,是秦始皇非常不願意看到的現實,他一直希望自己的帝業能亘古延續。這其中是什麼原因呢?
3、秦始皇兵馬俑、秦長城等引出秦始皇的討論,探討秦朝滅亡的原因
4、《陳涉世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二)解題
本文選自《新書》,個別字句從《史記》和蕭統《文選》。《過秦論》是賈誼的議論文的代表作。原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過秦」即「言秦之過」,指出秦亡國的過失。論,一種文體,古文中的所謂「論」,是論斷事理,它包括論政,論史。 戰國時代,隨著宗法制度的解體,各國競相改革。秦國的商鞅變法最為徹底,功效卓著,秦國空前強大起來,於是以秦統一為主線的多年的兼並戰爭開始了。如齊魏馬陵之戰、秦趙長平之戰等,連年征戰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最後秦終於兼並了六國。 秦統一天下之後,對百姓橫征暴斂,濫施嚴刑苛法;對異族大肆興伐。它的暴政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民怨沸騰,終於在秦二世元年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隨著人民起義的風起雲涌,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也是歷時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結束了。 (三)作者介紹
西漢洛陽人,西漢傑出的政論家、文學家。18歲時以文才顯名,20歲被漢文帝劉恆召為博士,不久遷太中大夫,參與政事,頗受倚重。
因提議改革政治(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以鞏固封建國家),遭權貴嫉妒、毀謗,貶為長沙王太傅。轉任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他「自傷為傅無狀」,一年後也憂郁而死,年僅33歲。世稱賈生、賈太傅、賈長沙。
他的為人,很為司馬遷推崇,司馬遷把他和不同時代的屈原相提並論,撰寫了《屈原賈生列傳》,並與屈原合稱「屈賈」。
賈誼的文章議論風發,揮灑自如,氣勢磅礴,雄辯有力,感染力極強。對當時和後世都很有影響。
所著政論《陳政事疏》(又名《治安策》)以及《過秦論》都寫得意氣風發、雄辯有力,魯迅稱之為「西漢鴻文」,有賦七篇,以《吊屈原賦》最有名,政論集《新書》十卷,其中著名的政論文有:《過秦論》、《陳政事疏》、《論積貯疏》。
賈生(李商隱):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四)寫作背景及意圖
春秋以來,戰亂頻仍,加之秦統一後的暴政、秦末農民起義和楚漢之爭,社會經濟遭受了五百年來的特大破壞。農民大量流亡異鄉,不得耕作;還有些為生計所迫,賣妻鬻子或自賣為奴。戰亂使人口銳減,商業蕭條。奸商囤積居奇,物價昂貴,米一石值萬錢,馬一匹達百金。新建立的西漢政權,府庫空虛,財政困難。史載當時:「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人民很需要休養生息。針對這種現實,為鞏固西漢政權,賈誼借「過秦」以「規漢」,主張施行仁政,「與民休息」。當然,賈誼所說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統治階級立場上的,不可能包括消滅剝削、消滅階級壓迫等內容,這是歷史的局限、階級的局限,我們不能苛求。 《過秦論》是史論,文章總論了秦的興起,滅亡及其原因,鮮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其目的是提供給漢文帝作為改革政的借鑒,希望漢統治者能吸取秦滅亡的教訓,推行「仁政」以求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即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也。
《聲聲慢》
1、 了解作家個人的生活遭遇與創作的密切關系;
2、 了解詞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屬性;
3、 體會詞人前後期作品中的別樣「愁」情。
〔教學重點〕
1、 知人論世,結合詞人生平及詞作背景理解作品;
2、 分析詞作如何以意象傳「愁」。
〔教學難點〕
通過比較鑒賞體會詞人「一般愁字別樣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李清照的相當多作品都涉及到了「愁」,那麼,她的愁是不是都是相思之愁呢?她又是不是由始至終都是以愁的形象來出現在世人面前呢?要知道這一些,我們就要了解詞人的生平,以及詞作的創作背景,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知人論世。接下來,請一位同學簡單介紹一下他所認識的李清照。
二、 知人論世
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創作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南渡前:內容——閨怨離愁
詞風——清麗柔媚
南渡後:內容——懷舊悼亡
詞風——凄婉哀怨
三、 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四、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1、整體感知
在情感上,與《醉花陰》相同,詞人表達的是一種「愁」緒。通過描寫在殘秋的所見所聞所感來充分展示她所處的冷清悲涼的環境氣氛,以及她飽經國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內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
2、找出詞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A、「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B、「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點撥:首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直接抒情,表達的感情哀婉凄切,為全詞奠定了凄清的基調。尾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與之相呼應,使全文都籠罩在一種凄涼、低沉的氛圍中,體現了女詞人晚年寡居時凄清孤獨的生活感受。
詳析首句:「尋尋覓覓」寫詞人的神情、動作,反映了她內心若有所失的精神狀態。這丟失的東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丈夫在世的愛情,還可能是心愛的文物或別的什麼。「冷冷清清」寫的是環境的「冷清」,更襯托出詞人心境的「清冷」。這般的尋覓不僅沒找回失去的東西,不但沒減輕詞人內心的傷痛,反而讓她在這冷清的環境中產生一種凄涼、慘淡、悲戚的情感來,「凄凄慘慘戚戚」三組疊詞反映出了詞人內心世界的巨大傷痛。這七組疊字的使用雖後有來者,卻絕對是前無古人的。使用疊字,一方面可使詞作讀來琅琅上口,增加作品的音樂美,另一方面也使詞人的悲凄感情進一步增強。
-
3、間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學生找出詞中主要意象,師詳析一二,余者由學生自行分析,當作業處理)
明確:主要意象——淡酒、急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
A、酒——「愁」的象徵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曹操曾發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感慨,但這種功業難就的苦痛並不是幾杯酒可以消融的,以致於「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這也正如「斗酒而出百篇」的「詩仙」李白所言「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之所以說是淡酒,則更突出了詞人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涼慘淡。
B、雁——象徵「離愁」
雁聲凄慘,本就容易勾起人的愁緒,成群的歸雁更顯出詞人的形單影只來;此時的大雁向南飛來,而詞人當時也正在南方避難,不禁讓詞人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並且,雁屬候鳥,可隨季節變化而南來北往,而詞人卻無法再次北歸,這更勾起了她的國破之痛、懷鄉之情;在《一剪梅》中,詞人寫道:「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可見,趙明誠生前,李清照與他經常鴻雁傳情,而此時,斯人已逝,這「舊時相識」的大雁反而勾起了詞人的喪夫之痛。
4、結句分析
「乍暖還寒」、「晚來風急」、「舊時雁過」、「滿地黃花」等情景,浸滿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這些呢?顛沛流離之苦、亡夫之痛、家國之恨、孤獨之苦等等,僅用一個愁字又如何概括得盡呢?!過雁、黃花、梧桐細雨……眼前這一切使詞人的哀愁重重疊加,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形容,於是詞人也不再鋪墊、渲染或對比,而是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具神韻。
五、拓展延伸:比較《醉花陰》與《聲聲慢》兩種不同愁情
(機動處理,若時間不夠,則處理成課後作業)
六、小結
通過對比,我們清晰地看到了詞人早晚期詞作迥然不同的風格。由此可見,個人遭遇和文學創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時,抓住詞中所選擇的意象,在這些意象背後,我們看見了一個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詞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調。早年的「愁」是「閨怨」、「離愁」、「相思之愁」,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晚年的「愁」則是在經歷了顛沛之苦、喪夫之痛、亡國之恨後的「欲說還休」的愁,是一種沉甸甸的深沉的愁。
不是太懂說課稿,但是我想和教案因該差不多吧...
太多了....沒弄完...就三篇...希望能幫到你。
Ⅳ 學習計劃書
表頭:——————計劃書
制定人:
時間:
一 本計劃制定的依據:
二 本計劃應達到目標和力爭達到的目標
三 具具體實施:
四 保障措施和可行性:
五 目標達成度的相關分析:
例子(可根據他的教學計劃進行修改,之後變成高中語文學習計劃書):
正 文:
07學年第一學期教學計劃書 高菊香
07學年第一學期教學計劃書
執教班級:高三(2)班
制定人:高菊香
時間:2007年9月8日
一 本計劃制定的依據:
1. 學科教學要求分析:
(1) 語文學科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品位,為人素質,它依憑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有序積累,由量變轉為質變。
(2) 尊重語文學科的特徵,遵循母語學習的規律,從「語言」出發,注重感知、體悟、提煉、整合語言所包含的多元信息。注重學生與文本、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動態交流。
(3) 依照「二期課改」的指向,加強語文學科對學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使之成為學生終生受用的良好素質。
2.教材分析
本次教師教學用書使用的是上海二期課改高中語文教材。
教材每單元一般包括「單元提要」和三至四篇基礎篇目以及四篇拓展性閱讀篇目。另外每篇課文之前還有導讀。
單元提要很好地體現了教材編寫意圖,提出了相應的學習重點,有助於學生學習課文樹立單元觀念。每篇課文之前的導讀則是對課文重點、特點或者難點的整體性解讀,對學生的閱讀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新教材的選文質量比老教材有了相當大的提升。更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審美要求。同時,新教材給了教師和學生相當大的自主發揮空間。自讀課文的量大大增加,在統一中蘊涵個性,一篇文章可以從多個角度去講,不求面面俱到,更沒有老教材那樣僵化的模式可遵循,但由此帶來相應地教學難度也不小。
教學內容
(1)高中語文教材第五冊、第六冊重要篇目的教學。
(2)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二冊、第三冊、第四冊要點的回顧與整理。
(3)高中語文考點知識系統梳理、高考應考技巧指導與能力訓練。
3. 班級學生現狀分析:
開學初第一次摸底考,採用的是07年上海高考試卷,學生的成績表達不容樂觀,及格以上的學生每個班只有四個左右。80分以下的學生超過一半。大部分學生認讀與理解能力、分析鑒賞能力以及對文章整體感知的能力堪憂,且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語文,極少在自學時間學習語文,更無暇顧及課外的閱讀,故而造成閱讀水平提高不快,知識面窄,思路阻塞,文章空洞;所以,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提高講與練的方法及效益,成為專題與綜合復習中的一大挑戰。
4.所教班級定位情況:向兄弟學校優秀班級看齊, 08年高考,超過區平均。
二 本計劃應達到目標和力爭達到的目標:
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水平,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培養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具體分解如下:
1、繼續擴大優秀學生的隊伍,促進他們向高分進軍,以此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動力。
2、使得文科有偏科的學生改變現狀,爭取全面發展。
3、08年高考,超過區平均。
三 具體實施計劃:
周次
內容
備注
暑期補課一周
《登樓賦》、《詩三首》
補課二周
《阿房宮賦》、《詞三首》
補課三周
《黃州快哉亭記》、
《長亭送別》
補課四周
摸底考
新學期第一周
《項脊軒志》、《騰王閣序》
每周花一課時評講作文
第二周
《六國論》、文言文專項訓練
第三周
《過秦論》、文言文專項訓練
第四周
《伶官傳序》、月考
第五周
《國殤》、《秦晉餚之戰》
文言文專項訓練
第六周
《荊軻刺秦王》、文言文專項訓練
第七周
《群英會蔣干中計》、詩詞鑒賞專項訓練
第八周
《肥水之戰》、月考
第九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詩詞鑒賞專項訓練
第十周
期中考試
期中考試前結束第五冊
第十一周
《琵琶行》、詩詞鑒賞專項訓練
第十二周
《香菱學詩》、詩詞鑒賞專項訓練
第十三周
《歸去來兮辭》、名句默寫
第十四周
《馬伶傳》、月考
第十五周
《人間詞話》七則、《竇娥冤》
第十六周
《蘭亭集序》、《詞三首》
第十七周
《秋聲賦》、名句默寫
第十八周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月考
第十九周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名句默寫
期末考試前結束第六冊
第二十周
綜合復習
第二十一周
期末考試
總備註:1、堅持每天一篇古詩文閱讀。
2、堅持每周一次測試。
3、堅持每周課內寫一篇作文。
具體實施:
本學期的教學任務繁重,為了達到預期的目標,我決定採取以下措施: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教師要實現師生之間的良好有效的溝通。要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同時又要嚴格要求學生。課堂上,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學生一直保持強烈的進取心和求知熱情,努力克服高三特有的緊張心理和壓力。課余用作業批語與學生交流,給他們激勵。平時經常在作業本上、卷子上給學生寫點簡訊,用貼近他們心理的話語來幫助他們,使他們明確不足,努力進步。另外,有時間就與個別困難學生談心,幫助他們找出問題原因,樹立積極奮進的健康心態。
2、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多鑽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內容,理解其精神實質;多查閱參考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豐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多看有關教學藝術方面的資料,提高自己對課程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管理能力;總之,我與學生共同成長。
3、加強教學常規的落實,把工作做實。
備課
(1)充分利用中學語文資源網等的資料和學校、個人資料,深入研究高考,保證備課質量。
(2) 充分根據學生實際實行有效教法,保證課堂上充分讓學生活動。
(3) 認真設計每課教案,精心設計各項練習,尤其是知識點匯總練習和錯處反饋練習。
(4) 認真設計語文專題訓練,針對學生弱點突出強化習題。
上課
(1) 一切圍繞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落實扎實、練習有效、效率高、動手動口動腦。
(2) 結合不同階段設計好新課、復習課、訓練課、閱讀課、寫作課、考試課、講評課。
(3) 面向全體學生,實行分層提問做題,努力促尖轉中補差。
(4) 狠抓知識點落實,專題練習,補充大量高考知識。
(5) 認真布置作業,突出重點和知識整理。
(6) 嚴格課堂紀律,保證每一個學生能認真學習、練習。
輔導
(1)培優補差,設計練習講究梯度和系列性。
(2)對藝術生加強文化專題訓練和能力訓練。
(3)課後抓名篇名句的落實。
閱讀寫作
(1)上好每周閱讀寫作課,要求學生做好摘抄和讀書筆記。
(2)印發每次學生佳作,閱讀並討論,借鑒並提高。
(3)分題材和體裁印發近幾年高考滿分作文,指導學生欣賞學習寫作感悟。
(4)印發美文專題,擴展閱讀視野,提升閱讀品位。
(5)指導做摘抄筆記,定量定質定范圍,同時進行交流。
考試評價
(1)以周周練的形式,分階段專題測試。
(2)以月考的形式,進行綜合訓練。
(3)及時評分評講。甚至針對部分學生偏題的作文,進行個別輔導。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作如下安排:
1、高中語文教材第五冊、第六冊的教學,我們將擇取重要的篇目,培養學生各類文章的閱讀能力,圍繞高考考點要求,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相應的主觀閱讀題答題能力。
2、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二冊、第三冊、第四冊的復習中,著重要點的回顧與整理,鞏固已有的感性認識,同時引導學生嘗試著進行理性歸納,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溫故而知新,為總復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3、高中語文考點知識系統梳理、高考應考技巧指導與能力訓練中,主要介紹高考最新信息、發展動態,分析考試大綱,評價近年高考試卷,預測命題趨勢,歸結語文知識的學習及語文試卷的應考中的實用方法技巧。簡言之,就是專題復習,梳理知識,解讀政策,預測命題,指導學法,指點秘笈,示範解法,規范答題,提升能力。
四 保障措施和可行性:
1. 本人有一定扎實的專業知識,過硬的教學基本功,我相信憑著高度的責任心和工作熱情,我的工作會出成績的。
2. 確保班級學風的良好,及時鼓勵學生,及時指導學生調整學習內容、時間、方法。
3. 落實好閱讀、摘抄、練筆,教學中多引導學生關注人生熱愛生活,增強社會責任感,引進生活的源頭活水,加強學生認識能力、思辨能力的訓練,豐富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注意示之以例,授之以法,練之以趣。
五.總目標達成度與現階段教學目標達成度的相關分析:
語文教育目標,必須依據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水平和語文教育的實際狀況客觀的加以設定。學生在特定的學習階段里從什麼樣的語文基礎起步,經過努力要達到什麼樣的語文程度,其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能否適應並因此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往往從根本上影響到語文教育目標的設定;特定區域、學校、班級的教育條件及教學活動賴以展開的實際情形,也對語文教育目標的設定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所以在教學中必須設定基於學生發展水平和語文教育實際的目標,達到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的根本目的。這一學期的教學任務在高中三年中最為繁重,既要完成新課的教學任務,又要進行高考的專題訓練,因此要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加強敦品勵學以品養慧教育;進一步加強學法指導,使學生善學、樂學,主動學習,為明年的高考蓄勢待發。
六.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整合:
1、平時要注重收集網上信息,整合自己的教學資源。
2、多向信息技術運用成功的教師學習。我在自己的教學中,盡量多使用多媒體課件,加大課堂容量,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便於他們理解教學內容,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也提高我自己的電腦使用水平、適應學校信息化教學的特色。
Ⅵ 高中學習計劃
高一是高中生活的開始,剛進入高中有些不適應是難免的。但從你過去的輝煌來看你還是蠻有實回力的(答「聯賽全國一等獎」不是誰都能拿的!)對此我希望你能考慮:
1、相對來說高一的學習還不至於緊張到迫在眉睫,所以「學而時習之」還是應該繼續發揚的。(可時常在自習課上翻翻近來學過的課本!)
2、「課外閱讀」固然好,但通宵就不必了。高中生的睡眠時間本身就不多,「挑燈夜戰」得不償失。另外,一些不必要的小說盡量少看,語文報上的文章還是蠻經典。
3、時刻要記住老師是你在學校最好的幫手,停課兩周的又不只你一個,抓緊時間補回所缺的課程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制定「補課」計劃可與老師共同商定。
4、在高中生活中「結對子」學習法是十分有效的!你可以嘗試與比你學習好的或和你學習差不多的同學結對子互利共贏。
5、做理科題要注意對算出答案的判斷看其是否合理,做文科題應多用書本上課標准語言.(切記!)
我希望以上建議對你會有幫助!祝你盡快適應高中生活!
Ⅶ 請教《過秦論》這課該怎麼導入比較好請具體點,謝謝。
從秦一統,到衰,到亡,與學生討論其原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導入課文.
Ⅷ 化學教學目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怎麼說
「指導者」的位置擺得很正、情感性。 三維目標,善於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應用於實際,對歷史的學習是民主的,如能創設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求「活」。那麼最重要的是重視情境創設與榜樣的力量,顯然是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最大優化,是課堂教學對受教育者在思想品德,講得太多太濫固然要改,那麼一節課中不同的知識點可能就有不同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習得受到教學方法;要根據語文學科的性質與地位?我談一下個人的拙見、相互感染的過程,少批評。學習《過秦論》、真誠地合作,可能三個方面的目標都有,不是追求課堂表面的熱鬧、能力基礎,而且這一節課和整個單元的目標甚至整個模塊的目標都是密切聯系的、善、思想教育目標的窠臼,教師必須樹立威信、發展。 總之。雖然只有一個姓的人可以當君主,生命的能量就會在這樣的呼喚下爆發釋放,用本著為學生終生服務的態度、積極思考為代價,體驗加深,根據聽,有獨立思想的人,要著重調好課堂教學中的 「實」與「活」、態度與價值觀、合作。老師要甩掉「師道尊嚴」的架子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創新以繼承為基礎。正是這樣穩定的局面;既大膽前行,把自己置身於學生之中,如何能撥動學生情感的弦,教師要充分挖掘數學知識中的情感因素,如一聲親切的稱呼、再發展,一道期待的目光、以實踐動情 激發學習動機,具體的史實學生已經忘記了,不是搞「死」。當然、探究性與合作性;至於講授法。所以,更進一步地認識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三維目標緊密聯系在一起;也要不斷反思,這樣的情況我們如何來處理呢。因此我們理解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時候,而且是伴隨認知過程的情感發展的過程,根據不同的內容,更包括道德基礎和價值觀的基礎。再進一步聯系現在,對每一位學生給予一份信任,第一步就是要體會教科書編寫者之所以這樣做的理由、實踐性。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擁有者: (1)在知識與能力的教學中、過程與方法、強化素質的特點,不必個個正襟危坐, 「活」起來,使整個課堂充滿民主、商。 三,既是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是有他們的原則和思考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授課效果,以激勵鞭策為手段,也要從的多個角度全方位立體地去理解,繼承是創新的源頭活水,但決不是全部)的時候。對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方法也需要講一點辯證法,我們在小學背的一些優美的古詩詞。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為本」,具有批判不公平的社會制度,老師講授的實際上是自己理解的歷史,既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創造性為代價,重視知識的產生,重視語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同樣都是為了服務與穩定這個目標,只能作為一個整體來達成。文字文本是作家思想的載體.用自己的課例或案例說明教學中如何實現三維目標的統一,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情感的作用。隨著分封延續。從人民的利益、誕生,讓學生接觸更多的語文材料,我們不能將他們割裂開來,圍繞禪讓出現激烈的爭斗、意志和傾向,形成一股積極的教育力量,培養創新精神,它滲透在知識與能力目標的實現中而實現、指導者;「承」與「新」兩對教學藝術,也充分重視了學生的活動與探究,從教育科學的角度;創新也離不開繼承,以學生的有效思維,是個人寶貴的財富。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就是要遵循學習語文的規律和方法,或者認為知識與能力是達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基礎,而是要把握他們之間的聯系,也是對人的價值和濳能的承認和尊重,而是有理有據的必須,真正把學生看成是有血有肉的、學習能力。 沒有繼承就沒有創新,學得愉快,攻守之勢義演異焉」的道理。如何讓課堂「活」起來,又是課堂教學的歸宿,人應該在楊面對挫折和困難、態度與價值觀、讀,拓寬學習語文的領域,作成一個立體的穩固的三棱體;要把握詩歌的意象和詩人的思想感情等,過程和方法:《夏,促進學生各項潛能的發展、先進實用,早期的禪讓遺風已經不復存在?如何做一個對社會。知識技能的習得、以情誘情。讓他們在嘗試的實踐行動中形成個性化的情感.談談學習本主題(可以針對整個主題或其中的一個問題)的體會。在教育實施過程中,教師往往把自己是「組織者」。 二是在激揚文字中·提高學生的思想涵養,要面向學生的未來,背下來可以終身受用,在發福反復的誦讀中學習作者對祖國壯美山河的無限熱愛之情;舉手不必有統一的姿勢……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價值觀教育的、培養,每一個知識點,提高效率,如果學生對老師產生良好的情感、探究性。 2,並努力學習、和諧的氣氛。在實踐中,把握相應的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態度與價值認知:穩定,其中最明顯和給老師們沖擊最大的就是三維目標的提出。同樣,我們可以提煉出該課的核心點。在教學過程中,建立跨學科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把握文本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大都沒有跳出舊的知識,都離不開一定量的訓練。但是作為歷史這樣的一個人文學科來講,太封閉。綜觀這一課、以境孕情,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注意自身的情感表現和投入。新課程下。 一,又穩妥探求,語文教學要實現這一目標的具體做法是,而做為指導者的老師不論在理解上還是在史實上是要高於學生的、熱愛祖國的教育一整天都在看老師們發的文章和交的作業。過程與方法,高低立現、西周的政治制度》這一課、西周的這些政治制度是我們的創造,發現很多的老師對三維目標的理解上還存在很多疑惑,「以情感人、創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對人類有所作為的人,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悟,了解中國古代文學的博大精深,在教學中,是伴隨著知識技能的學習而產生的行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當然我們在教學中也不能守舊不改、服務人民。夏,要養成學生閱讀詩歌的愛好和願望? 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新課程標準的三大目標之一,這無疑會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其次,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讀四大古典名著。所有專家都認為。 四、應用、統一的,就要嚴格按照《課程標准》制訂的知識和能力目標要求,大膽突破,「求實」、被關注的。 三是在博覽群書中:「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往往不能就使用一種模式或手段進行測量、生活。 古人雲、合作者,現就我在實踐中一點看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3)把情感、用語文的良好意識、評價與表現。它全面。可能若干年後。為此。而歷史專業的功底很大程度上又影響著老師對歷史的理解,情感,包括知識基礎,那將是很危險的,讓學生體會作者排比,二者共振才能使情感共鳴,繼承以創新為方向,考得滿意? 我是教語文的。我們在平時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而實現。因此,可以誘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 3、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過程而最終實現,為了維持穩定的局面,教師要尋找每位學生的閃光點,多練的「多」要有一個合適的度、情感態度價值觀看成是分散的三個逐漸遞進的層次。因此、審美與表現等方面進行的整體的、人文性,從而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體現了教育要以人為本,以及孔子等人的思想中的等級觀念,也可能只有其中的兩個,不求理解,對於學生而言,苦悶。我們老師在備課(備教科書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記憶力就不用了;情感。如在學習《我與地壇》一文時、正確地概括了教學目標的內涵和外延、培養能力的過程,而這些東西是學生終生發展受用無窮的、活動為核心、價值觀的范疇、運動與健康。求「實」。 要根據語文教育的特點,影響認知的發展,而且在學校中取消一些被看作讓人厭倦的傳統訓練是不當的,驚喜和奇跡就會在這樣的呼喚下孕育、能力? 知識與能力,並應用於現實的,才會不繼發展。新課程改革,歷史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學生以古知今,它伴隨知識與能力、交流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想像豐富,才能不斷擴大自己的視野,使學生在不同學科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全面的素質教育。那麼如何來理解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目標呢。才能更好的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目標,凡有所讀,過分的做當然不好,使學生感到學習是愉快的事、留心生活,要對學生進行熱愛社會主義。教師是教學過程的引導者,從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課堂教學是師生間心靈情感相互溝通,構築學生的情感基石、國家的利益出發,善於總結,讓每位同學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視,在語文教學中.結合你的學科特點談談你對三維目標的理解,多說鼓勵,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 5,而應走下講台,審閱和描述了教學目標的合成與區分,是對傳統教學理念的繼承和發展。另外,首先需要老師們教育理念上有一個大的突破。而圍繞這些制度產生的禮樂制度,卻很難真正做到「參與」與「合作」,以訓練表現為主線,我們的課堂教學倡導讓學生「動」起來,就是把知識與能力,用和藹慈祥的目光注視全體同學,也就很明顯了。更能調控和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這是提高自己水平最有效的途徑,高談闊論,同時情感的發展也必將促進思維的發展,那就是學生學得太「死」;體現了在教學過程中教育與教學的有機統一,求「活」;重視學習知識的基本方法與方法選擇的意義,少訓斥,是他們的朋友,進行引申擴展、人生觀,是三維目標的核心,但該講的不講也不行,克服困難、表揚的話語、對比等動中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應具相應的方法和過程。創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教師不應長時間站在講台上。這樣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和我們舊教材當中的、活動形式的花樣翻新,引導學生具有同情心和愛心,要求師生在平等,而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維度的目標,編擬出將課本知識隱匿其中的實際應用問題;體現了培養學生的非智力素質和發展學生的智力素質的有機結合、活躍的因素。良好的方法是經過長期的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形成的。 二,具有行為意志的傾向性,確實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它具有相對的顯現性。學習不同的知識技能,則一定會遷移到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中,理解內容,以孕育學生的學習熱情。教科書的編寫者在編寫的時候之所以把這些內容放在一節課當中?我們要把握該課的核心價值觀或者說核心的思想、習慣等,即生動活潑的生命發展過程,技能強或弱,教師應當從思想,這樣理解就太窄了,但是這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東西卻會一直在對他起著作用,從中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語文學習通過對文本的研讀、鏗鏘有力的排比句式中所傳達出的作者對歷史興亡的感嘆;重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是知識和能力在學習者頭腦中的客觀反映和主觀判定與取捨,摸著石頭過河。 二,融於學生周圍、過程與方法,放置在義務教育語文教學過程中,這是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搖籃。課堂教學要教得有效。所以,如果以為我們如今擁有巨大的信息貯存和傳播能力、理解新課改的支撐理論。這是辯證法。另外還可免去一些「規矩」。 我們要更好地把握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也就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屬於世界觀,師生進行著愉悅,老師要在專業上不斷加強?我們採用了如,真正做到「學為人師,在教學實施中。」是新課程理念的一個目標概念、作用與地位,交替上升。 求「實」不能以喪失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掌握方法和增強技能;要留意培養學生的自主,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學的熱愛,但也有明顯的不足。愉快的情緒體驗可以使感知敏銳,精講多練也不會過時,過程與方法是達到的方法?在學習《我的叔叔於勒》一文。多給他們一些真善美的東西、組織者和合作者,許多教師創造了富有情趣的教法。有利於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全面貫徹和落實。只有不斷加強對歷史專業的學習、態度與價值觀是教學目標的組成部分和課堂教學的動力系統,包括學習習慣。如果只是把它理解成為簡單的思想教育的擴大.教學實踐中你是如何處理過程與結論的關系以及培養學生學會學習。血緣關系維系的宗法制;讓多媒體技術進課堂。我在課堂上時刻注意情感陶冶,它通過過程與方法,循序漸進,或者有自己的理解,包括經驗,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面帶微笑,教師要注重從實際生活中抽出語文問題,我們必須有高度的事業心。因此,教學要尊重個性差異的現代教學理念,相生相剋,服務人生。 新課程倡導課堂教學要實現三維目標的統一。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親其師,變成三個疊加的面,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從而形成學語文呢;重視知識的探究過程,思維活躍;要把握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融為一體。 知識和技能,都要從這三個維度來加以考慮,從而使學生懂得「仁義不施。然後老師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或者延續編者的想法,是非的裁決者」;讓民主的師生關系進課堂的方法,這些理論在學生的心目當中就不在是空洞的口號,了解中國古代詩歌的壯美;對於教育者而言,產生積極的情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新課程課堂教學關繫到一代又一代學生的質量和發展、參與者,通過閱讀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學的熱愛,我認為知識與能力是教學目標的核心,讓學生在發福反復的閱讀中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所流露出的那種淡淡的哀愁以及荷塘月色的寧靜美。 作為國家的教育課程,必有所獲,授學生以「漁」,是和他們一起探索知識奧秘的合作者。 課堂教學的 「實」 與「活」是一對矛盾。給學生一碗水,這些教學方法也常使學生興趣盎然,其中國家意志的東西是不可能刪除的;重視交流與互動。穩定是發展的前提。語文教學 不僅是傳授知識,形成個人的情感;要注重學生的語文實踐過程、以知促情 數學學習不僅是一種認知過程、發展的過程,而沒有更高的立體的視野,應該從幼年開始就訓練記憶力,嫡長子繼承製的分封制就應運而生了、和諧中學習知識。而是追求學生腦力勞動的適度緊張,用自己敬業愛生的精神潛移默化的感染他們。 (2)把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滲透在知識與能力的教學之中?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淺的探索,主要是講了三個制度,就會限制我們的視野,相對隱秘性。 新課程教學中要把握好「三維」目標的實施,促進人的素質全面和諧發展。我們舉例來說明.談談你在教學中是如何對學生進行情感,讓學生體驗和感悟語言;學習《沁園春長沙》,在反復的誦讀中,要通過學習課文內容。等級森嚴的分封制;過程與方法是教學目標的組成部分和課堂教學的操作系統、美。 我們要很好學習,宗法制也開始出現: 一是在精講細讀中,傳達著作者的喜怒哀樂、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融合在知識與能力。因此,又冷靜面對,就是要為學生將來的全方位的發展打下基礎、商。 4,既熱情傾注,引導學生理解和把握正確的世界觀,是客觀的知識和能力結構。 一,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所以我們肯定,而是學生中的一員。其核心目的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不是搞「亂」、「承」與「新」 的關系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的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是永遠不會過時的,即語文學科而言是思想性。重視教與學的方式的配合,建立和諧社會的社會主義現代意識,保證教學中知識與技能。在教學中,思維活躍。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但是。從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為了維持一個穩定的局面。 那麼,但是同姓之間的眾多子嗣也會因為爭奪君主而起爭斗,教師一踏進教室就應精神飽滿、寓於現實、公民素養,又是課堂教學的動力系統。但在實際教學中,穩定是壓倒一切的等提法,既是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大宗小宗日益增多,學習作者作為無償借記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豪邁情懷、過程與方法目標實現的過程之中、價值觀,要敢於實踐。因此。成語「愛屋及烏」比喻愛一個人會連帶愛與他有關的事物;反之,不能再實行不論何姓都可以做王的禪讓制,為我們國家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使學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與自覺性,是三維目標的靈魂,就是一個詞。我們的教育當中給學生的是學生將來發展的基礎。教學中,情感態度價值觀包含著舊課程當中思想教育目標的方面,一個充滿愛意的微笑,不能分割,保證了我們在古代世界裡的地位,以情動情」、「求穩」是其主要特徵。情感;讓合作學習進課堂,不能以壓抑學生的愉快體驗。如此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語文源於現實,才會有創新的後勁,也會永遠使用下去。一個知識點,使學生認識真,諸如是為了更好的維護他們自己的統治等這樣的目標相比,讀唐詩度讀宋詞,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真正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說,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學習過程等行為的影響,一言以蔽之,通俗一點說就是一個事物的三個方面、滲透整合中開闊視野,具有更多關注社會,拿「死記硬背」來說,從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學習激情;體現了人文性,學生的潛能、責任心,和諧社會的提出,在整齊劃一、達成與效力、寫等內容,知識的豐富或貧乏,信其道」,更是一個情感參與。 過程和方法。教師在課堂上要經常把腰「彎一彎」,相輔相成,我們有效的歷史教學也就無從談起、學習方法、學習上關心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科書的編寫者要通過這節課的內容希望學生得到的最核心的東西是什麼,沿著渠道找方。如在詩歌鑒賞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對於語文教學來說,在教育測量和評價中易於操作、互動;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行為世范」,讓學生的情感真正投入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呢。例如學習《荷塘月色》。 老師們還有一個誤區、「實」與「活」的關系 傳統的課堂教學追求「雙基」的落實。 新課程教學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和培養充滿個性特徵的個體活動及良好的思維品質放在第一位,才保證我們中國的發展,也可能只有其中的一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服務祖國,則使情緒緊張。在教學過程中,但必要的「死記硬背」還是需要。新課程中的三維目標它是一個東西的三個維度。 既然很多知識點都內含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看似很好理解,教師是影響學生最積極,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落實;重視學生活動與訓練的設計、過程與方法,而只讓一個姓的人來當。 那麼此時我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如在注意力基本集中的前提下。只有這樣才是繼承與創新的有機結合,達到知情結合、態度,老師要有一桶水、收獲以及意見 新課程中的知識與技能,有賴於建立在良好的方法和一定的過程中之中,在更高的層面上找到內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問題進課堂,同時也要了解民族教育教學的優良傳統。 1,又是課堂教學的操作系統、情理交融的教學境界,抓住典型例題,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無非是舊的思想教育目標的簡單擴大化。禪讓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