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網路課程教學平台
❶ 求一個大學網上課程教學的app或者網站,免費或者一次性付費的
沒得,因為不同專業不同學科,還有不同學校安排課程不一樣,基本上是要多次的,有的只是公共課相同,你想想也知道
❷ 重慶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平台刷網課網站
現在已經可以看了,你可以登陸一下,然後每天學習一會兒。
❸ 網路教育平台的搭建方式
雲朵課堂高效、快捷、簡便搭建網路教育平台。
1、最主要的原專因就是它能根據機構的特屬色搭建出專屬於機構自己的在線教育平台,避免的同質化。對於使用者而言不再受技術的約束。
2、網路教育平台的設計,雲朵課堂在功能方面分別有信息化管理系統、教育直播平台、教務管理系統、定製化的SaaS服務、考試平台、互動社區等。其實,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網路教育平台無外乎提到的這幾項大的功能。這幾項主要功能滿足了培訓機構和學員的要求。
3、雲朵課堂的流程清晰,簡潔易用。即使沒有專業的技術人員,也可以自行管理操作,過程精簡便捷,縮短操作步驟,真正做到便捷化的操作,機構人員可實現輕松管理,輕松教學,智能排課系統大大的解決了人工排課過程的繁瑣的問題無論是加課、補課、調課等情況,一鍵解決,輕松高效。
❹ 有沒有免費課程多一些的網路大學視頻課程
第二課堂網,麻煩採納下謝謝
❺ 網路大學教育平台上的網課多嗎,內容全不全
網路教育學歷提升是國家認可的教育方式,學歷證書是可以在學信網上查到的。
在哪裡報考的,就會有相應的平台安排報考專業的課程學習,不需要關心網課多不多,學校讓你早平台上學習卓明就是符合要求的。
❻ 誰能推薦幾個可以學大學課程的網站或者App
我知道的學習大學課程的APP是知到,可以學習大學相關課程的網課;網易有道詞典是大學學英語常用的APP;百詞斬可以為大學的英語四六級做准備,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哦!
❼ 推薦一個能夠免費學習各種大學課程的網站或者APP
1.中國大學在線,界面如下,可以搜索明校課程
❽ 近幾年開始在國內高校流行的一種網路課程
MOOC:更好和更時髦的教育系統
你是不是想問問這個?
2012年10月,Time雜志發表名為《大學已死。大學永存!》的深度報道,探討MOOC給現有大學帶來的沖擊。 「MOOC就像一口超越現實的深呼吸。絕望的父母祈禱應驗,免費網上大學終於可以緩解學費重擔。而對學校官員來說,變化帶來的恐慌隨處可見。哈佛大學和MIT花6000萬美元成立非營利性的MOOC機構edX。明天將要發生什麼?這很可能是非常有選擇性的——實體大學將繼續蓬勃發展,最棒的大學繼續提供網上教育無法覆蓋的服務,而中等的、昂貴的贏利大學將面臨巨大的壓力。」
TIME雜志毫不吝嗇地把2012年稱為「MOOC年」——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規模開放網路課程)。這場從矽谷、MIT發端的在線學習浪潮,理想是「將世界上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傳播到地球最偏遠的角落」。免費獲得全球頂尖高校明星教師的課程,甚至取得學位,並非不可能。
2012年聖誕節,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學教授吳恩達(Andrew Ng)正在和父親逛街,父親忽然說:「到點了,我得回去做作業了!」於是把吳恩達一個人扔在了街上。他是去吳恩達創辦的在線學習平台Coursera,完成杜克大學的「思維與推理」課程作業。
Coursera誕生於2012年,目前擁有來自全世界62所大學的337門課程,其注冊人數的增長速度「比Facebook還快」。在這所體量龐大的虛擬學校里,有來自220個國家的300多萬名「同學」。
Coursera與Udacity和edX一起,被視作MOOC三大巨頭。它們集結了哈佛大學、MIT、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布朗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杜克大學等全美國同時也是全世界最優質大學的資源,為每一位學習者免費提供優質課程。
視頻公開課並不新鮮,而MOOC有什麼不同,何以具有顛覆的能量?
MOOC式學習之魅
果殼網目前擁有全中國最大的MOOC線上社區,「MOOC自習教室」。創始人、CEO姬十三認為,中國內地接受的網路課程經歷了3個階段:文字翻譯最早出現,網友們把MIT教材翻譯成中文放在網上;2003年出現網易公開課等一批視頻公開課,涌現了以《正義》、《幸福課》為代表的一大批明星教授課程;第三階段,也就是2012年MOOC出現,區別於以往的最大特點是「力求真實模擬課堂,用技術作為根本手段,最大程度符合網路使用習慣」。
編輯的話:果殼網MOOC自習教室是當前全球最大的中文MOOC討論區,組員已經超過20000人。你還在寂寞地自學嘛?或者對MOOC感興趣?都歡迎你來看一下~
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張崢在2012年成為了Coursera的一名學生,最讓他上癮的是,視頻課程被切割成兩三分鍾的更小視頻,由許多個小問題穿插其中連貫而成,答對,才能繼續聽課。「你被課程內容吸引住,根本不可能開小差,一秒鍾都不能」——MOOC深諳大腦的學習特點與反應機制,這和游戲通關的設置異曲同工。
Coursera另一位創始人達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斯坦福大學教授,這樣描述MOOC給她帶來的空前滿足:「在傳統課堂上,當我提出一個問題,大概有75%的孩子還停留在對上一個問題的困惑里;15%的孩子沉浸在Facebook里;剩下10%的聰明蛋們喊出了正確答案。而我把課程放上網,上萬名學生必須在同一個思考節奏上給我反饋。」【了解更多:在Coursera,隨時都是學習的好時候】
張崢所選的3門課分別由斯坦福大學、多倫多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教授授課,其中多倫多大學的喬夫利·新頓(Geoffrey Hinton)教授,是神經網路的頂級大師。「雖說我讀博士的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也算個名校,可這些課單還是讓我心裡癢癢的。」張崢介紹說,喬夫利·新頓跟神經網路這一支死磕了40多年,是業界公認的一桿大旗。
在MOOC上課,你需要回答問題、做作業、參加考試,每結完一門課,你可以拿到一張證書。
張崢上的許多課程,作業都由機器打分,這為教師們分擔了大量工作,也大大擴大了這門課程的「教室座位」,萬人大課在MOOC的世界裡再正常不過。龐大的數據開始顯現魔力,「在傳統課堂里,如果有兩個學生的答案錯得一樣,老師根本無法發現。而機器批改後,2000人得出了同樣的錯誤答案很容易凸顯,這時候教師要做的就是,向這2000人發送一條具體指點,這就是新型的『開小灶』」,Coursera的兩位創始人都是人工智慧專家,他們擅長通過追蹤數百萬學生在線學習的過程,實現個性化服務。
挺進中國
果殼網「MOOC自習教室」,目前已擁有16449名學習者。在果殼自習教室管理員的號召下,組員們相繼在23個城市舉辦了見面會。16449這個數字,對人口數量驚人的中國來說極其微小。但這同時預示著,對MOOC來說,中國潛力巨大。
在線教育公司都將目光瞄準了中國—這里在擁有極深教育傳統的同時,還擁有極不均衡的教育資源。
吳恩達正在中國努力尋找合作夥伴,他將目標鎖定在第一流大學。他掏出手機,為記者展示他記在記事本上的8個字:「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下面還有每個字的拼音。這位華裔青年努力地念出每個字,他說,孔子的這句話是他的座右銘,「每個人的教育」是他的目標。「好的中文課程也會使歐美國家的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今年,他已經與台灣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建立了合作,設立中國歷史、詩歌和崑曲等課程。目前,他正積極在北京和上海游說談判。他表示,未來可能會在香港建立分支機構,為Coursera拓展中文世界的疆域。
許多大學和教育機構都聞到了「海嘯」到來之前空氣中彌漫的海腥味。
北京大學前校長周其鳳在卸任前曾表達過自己的夢想:「希望所有想做北大學生的人都能成為北大的學生。」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方洋同時也是Coursera的學生,他說,他正在參與北大老師的一個在線學習平台項目。「北大許多老師都意識到了MOOC的沖擊力,他們都很想早早採取行動。但具體的做法還不能公布。」吳恩達曾在2012年年底拜訪北京大學並做了以在線教育為題的演講,並於2013年年初拜訪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現場座無虛席。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黨委書記、教授孫茂松表示,學校會從戰略層面考慮在線教育課程。在學校的層面,國內高校極有可能自己牽頭來做,而非選擇與國外已有品牌合作。與此同時,在教師個人層面,與Coursera等課程合作相對容易,可操作性也較強。
大學之外,更多機構虎視眈眈這塊大蛋糕。
三人行網路教育聯席CEO邱無言在網站36氪上撰文,認為中國復制的MOOC網站都是橘生淮北。「善於山寨的中國當然不甘落後,2011年和2012年,數家以 MOOC 方式進行在線教育的公司相繼問世,基本都有風險資本介入。」他總結它們共同的特點:基本以美國的教育「平台」模式為主,打造一個基於視頻教學的網路互動平台。其「平台」概念在於:網站本身不產生內容,而依靠用戶產生內容,並吸引其他用戶學習。「這種低水平山寨忽視了中美商業環境的不同。」他毫不客氣地評論道。
他認為,MOOC 以教育「平台」方式在美國爆發,緣於其「平台」的兩端—教育內容的供給和需求都有保障,而中國MOOC網站的希望在於優質內容的自給自足。
未來MOOC
「未來50年內,美國4500所大學,將會消失一半。」American Interest雜志在2013年初發出預測。MOOC預示了顛覆現有教育的可能性,它將取代大學教育的預測為時尚早,但確實向那些收費5萬美元的大學發出挑戰:如果知識可以從互聯網免費獲得,你得提供什麼才值這5萬美元?
與「大學消失論」相比,更多人對MOOC帶來的震盪有著更為溫和的判斷:傳統學位制度退居二線,個體學習變成一個連續性、終身式的過程。
傳統教育與MOOC的交融已經開始出現。2013年2月,Coursera旗下5門網路課程的學分獲得美國教育委員會的官方認可——在授予學生學分和學位時,美國有超過2000所大學參考美國教育委員會的推薦。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開始在兩種教育的轉換間獲益:一位17歲的印度男孩阿莫爾·巴韋(Amol Bhave)因為在 edX 電路與電子學課程中的考試得分在前3%之列,被 MIT 錄取。
「現實課堂教育將不會被取代。」悉尼大學校長邁克爾·斯賓塞(Michael Spence)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老師的作用、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課堂氛圍將不能被取代。」與很多傳統教育人士一樣,斯賓塞非常期待「翻轉課堂」發揮作用——「我們已經開始嘗試在課堂上播放視頻,讓老師充當輔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共同探討。這一嘗試非常有效。」
由於長期與中國合作,斯賓塞非常了解中國的大學。此外,他曾在牛津大學待過20年,擔任過牛津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法律並主管牛津大學四大分支之一的社會科學部13個學院。他認為,美國一流大學的教育資源流入中國後,會對一些學校造成影響,但中國的大學有自己的生命力,這一沖擊將會有多大的影響仍未可知。
MOOC鐵桿粉絲、果殼網心理學編輯 0.618 認為,盡管MOOC在過去的網路課程基礎上已經有重大飛躍,但「想像力仍然極其有限」。「這就像是剛剛從廣播轉做電視的時候,人們以為電視就是對著鏡頭念廣播。其實電視可以做的事太多了。」
孫茂松非常同意這個觀點。他認為現在的網路技術僅僅為MOOC提供了人與人在線交流的平台,卻沒有真正實現人與機器的互動。機器暫時難以理解人類的所有提問,但這一壁壘可以逐漸通過群體智慧來打通:用戶提問和回答積累到一定程度後,機器可以幫助匹配和刪選回答,從而提供有效答案。
另一問題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如何贏利。
很多人建議課程收費,但這似乎不是吳恩達想要的方案。「對我而言,學生是最重要的,『免費』是我們的承諾。」吳恩達說,「即使只收5美元,也會讓許多人上不起課。我們要的是,每個人都能來上課。」他表示,未來Coursera會增加「智能獵頭」的角色。「在學生允許的情況下,向僱主推薦學生,並向僱主收費;或者印發有大學標志的結課證書。」
但這些方案,並不是正在觀望的投資人想要的。帶著理想主義的光環,吳恩達正在試圖拉平世界教育。
「看起來,我們確實有可能建立一個改善全球教育的學習平台,現在,我們才剛剛開始。這種教育方式並不適用於所有學生。」比爾·蓋茨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比爾-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在支持MOOC項目發展的同時,提出了一些疑問:如何將MOOC與學校聯系起來?如何確保人們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有動力?科技在其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到底是什麼樣的?
「但是,這種努力仍然很有必要。因為高等教育的成本很高,人們持續學習的需求也很強烈,同時,教育質量也沒有達到我們想要的高度。」蓋茨對這一新生事物持樂觀態度,「我認為,10年之後,我們會真正理解如何利用它們,並且讓全世界擁有更好的教育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