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新課程有效教學觀摩課課堂教學

新課程有效教學觀摩課課堂教學

發布時間: 2021-03-07 06:07:29

① 如何結合新課標有效指導數學課堂教學

新課程走進校園已多年了,毋庸質疑,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學生以及課堂教學發生了變化,然而,在深入課堂聽課時發現,如何讓數學真正走進孩子的生活,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仍值得我們數學教師需要探討。 「師說生聽」變成了「自主探索」,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學氣氛異常活躍。然而,凝眸反思,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在熱鬧與自主的背後,折射出放任與浮躁,我們的課堂教學多了些新穎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學行為,卻丟失了寶貴的東西——「有效」,也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下面,我就來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一句話,教師創設的情境有效與否要看是不是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數學。能促進學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就是有效的情境。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創設情境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教學情境應目的明確。一節課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需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包括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那麼的教學情境也應著力圍繞教學重難點設計。如三年級學習「面積的認識」一課,為了讓學生學會用「觀察、重疊、剪拼、數方格」的方法去比較兩個不同圖形的面積大小,教師設置了這樣一個情景。每組6人分別有2隻信封,1號信封中有需比較的5組圖案,其中前面三組可以用觀察和重疊的方法進行比較,而後面兩組只用觀察和重疊的方法就很難一下子比較出它們的大小了。所以教師在2號信封里放了尺、剪刀和一張有方格的透明紙。告訴學生「當我們需要幫助時就可打開2號信封,看看哪組小朋友能不利用2號信封中的工具就能比較出它們大小了」。這個操作的情境,不僅符合學生好勝的心理,而且讓學生小組操作,協同探索,學生都主動投入地參與到活動中來。

2、教學情境應有利於合作學習。學會學習,學會合作是21世紀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質。而小學數學由於要探索實踐新知識,所以教師要力求創設一種小組合作協同解決問題的情境,鼓勵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討論,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合作學習將個人競爭轉化為小組競爭,有利於培養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還有助於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同時合作學習,還使教學過程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還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過程。

3、教學情境應從現實背景中提出。生活到處都有數學,把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而且有利於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六年級「工程問題」課始教師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看錄像:小明來到文具商店,各種文具琳琅滿目。他來到鉛筆櫃台前,自言自語地說:「我身上帶的錢可以買3支。」又來到橡皮櫃台處,自言自語地說:「我身上帶的錢可以買6塊。」營業員阿姨聽見了,建議道:「小朋友,你可把鉛筆和橡皮作為一套來買啊!」小明高興地說:「就這么辦!」看完錄像後,讓學生從中提煉出數學問題「小明帶的錢,單獨買可以買3支鉛筆或者6塊橡皮。現在如果買1支鉛筆和1塊橡皮這樣的一套,可以買幾套?」因為沒有現成的解題方法供學生選擇,但卻是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學生就會主動思考,積極探索,調動自身的生活與知識經驗努力去尋求解決的方法。

4、教學情境應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索。新課程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的本質不應是簡單地「給予」,更應強調的是引導學生「獲取」。課程作為一種發展活動,必須人人主體參與,才能順利完成。如果不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就不會對其產生任何影響。所以有效的教學情境強調學生個體的能動性,凸現學生的個體地位與作用,使得教學更具人文關懷、更具有效性。
總之,關愛學生生命成長,為學生營造生命化、生本化、多元化、藝術化的評價環境,用「評價」點擊孩子心靈的滑鼠,充分發揮數學課堂評價功能,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可持續性發展,是小學數學課課堂評價的追尋。

② 反思余文森教授談如何新課程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本文開篇一段非常經典;「有效教學只是我們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優質教學才是我們追求目標。」其實我校教師老齡化,追求的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分層次讓學生學好,怎樣讓學生「會學」「好學」是我們追求的更高目標,達到優質教學的目的,我們在努力著,努力著。 一、 余文森教授在本文講到「深刻」不是讓我們只把教材寫到教案上,而是真正吃透教材,善於歸納總結,善於評價學生的學,注重學習效果,逐漸在語言上達到精練、風趣、幽默,達到和諧與愉快的境界,在板書上精心設計,力求圖文並茂,直觀性強,歸納到位,把復雜的知識體系以知識網路、口訣、順口溜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同學們樂學,同時備課下真功,把課上明白,上簡潔是一種智慧,又是一種藝術。可能一句風趣的話,一幅流暢的板畫,一個動作,甚至一個眼神就能讓學生茅塞頓開,終生不忘,其實這就是優質教學。如果講的大多數學生走神了,甚至睡著了,何談藝術?何談優質? 二、 同一學科,同一節課,不同的授課者,風格不同,我們鎮小的語文教師賈學東老師風趣幽默,妙語連珠,課堂教學達到舉一反三,諸類旁通,講練結合,一節課彈指而去,既學到知識,又得到快樂,這就是余教授所提到「獨到」。薜梅晶的英語課善於利用批改手冊,讓不會的學生起來回答,讓會的學生給他們糾正,一堂課學生全參與,「兵教兵、兵練兵」是組織教學的「無影高手」,這也是獨到,我們辛寨教研室始終在不斷開發這些獨到的東西,滲透到優質教學研究中來。 三、我自任教生物以來,就樂意用愉快、和諧的方法來上課,且上課前認真搜集所有知識體系,同時也讓學生刀在課前到大自然中去找標本,找材料,課外還讓學生定期收看《動物世界》、《人與自然》等電視節目,最大限度地讓學生獲到知識,老師是「廣博」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應用者,實踐者,通過點撥、發問、觀察得到結論,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廣博」者,教師才是最高明者。 四、 啟發是有條件的,有的啟發有形,通過指點讓學生悟,讓學生答,讓學生思,而有一種無形的啟發那就是教師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比如:過去辛寨鎮有一個石庄小學,有個張老師書法寫的好,她教出的學生個個方塊字寫的美,還有現在初三高秀香老師普通話說得好,整個班級學生的普通話都很好,三年下來變成了無數個「高秀香」,個個語言准,吐字清。而有的老師自己寫得好,不管學生寫的怎樣,自己說的普通話好,不管學生說得怎樣,從何「啟發」? 五、談到機智,其實就是應變能力。課堂教學中可能會出現教學預設之外「突發事件」,如何處理的恰到好處就是機智,趙庄小學的賈桂芹老師教三年級語文識字課「真」字落下一道「一」,學生站起來說老師你寫錯了,賈桂芹老師立即說,我故意寫錯的,看看有沒有同學發現,這個同學值得表揚,我們一塊改過來。這種「弄拙成巧」就是機智。用余教授的話就是「以智取勝」。六、提到絕招,我從事生物教學十年,我的絕招1、語言藝術性2、繪畫能力強。為此曾經跟美術老師王富慶學簡筆畫,且課前總要在辦公室的黑板上反復演練,三年下來,每到上生物課,什麼人體輪廓、魚、兔子、蝗蟲等都信手而來,學生都很佩服。語言上親切,風趣,幽默,生物課像上評書課,引人入勝,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能夠讓學生都認可,樂學好學你的學科,那才叫絕招。 文森教授的《怎樣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講座。 他精彩的演講,深入淺出,使我受益匪淺。 余教授從有效教學的研究定位,有效教學的內涵詮釋和有效教學的策略案例三個方面闡述了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在聽了余教授的講座使之後使我認識到,有效教學的關鍵因素就是有效教師,那麼如何成為一名有效教師,張教授也做了詳細闡述,那就是:一、激勵性人格,首先要熱情,其次要熱心幽默,最後是可信任感;二、以成功為導向;三、專業品行。反思自己過去的有些教學行為,真有點坐井觀天、閉門造車的感覺,要重新來思考問題,那就是怎樣積累自己的經驗,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力求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效率,進行有效教學。有效教學是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一個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就像張教授說的,要經常地追問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教學是否有效,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通過張教授的講座,我首先更新了兩個重要的觀念:其一,對教師來說,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其二,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角色定位於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

③ 有效教學 新課程追求什麼樣的課堂教學

有效教學 新課程追求什麼樣的課堂教學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課堂教學改革的效果一直是全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自2006年12月以來,歷時5個月,赴七個省先後聽課評課80節,據此探討新課程改革中課堂教學的成就,分析存在的共性問題以及教師專業發展中存在的「症結」性問題並提出改進建議。
(一)調研方法與內容
從2006年12月以來,筆者歷時5個月前後赴廣東、山東、山西、甘肅、四川、湖北、內蒙等地的課題*實驗學校,開展課題指導和校本教研活動,共聽課評課80節。本次調研主要採取了觀察法和座談法。依據新課程標准和改革理念,開發和研製了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和教師座談提綱。調研採用了「觀、評、訓」三位一體校本教研模式:「觀」是課堂教學觀察和教師座談;「評」是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與分析;「訓」是根據觀察和分析所發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指導。
(二)基本成就與分析
從80節課觀察來看,絕大多數課基本符合新課程標准和要求,不同程度地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尤其是教師角色轉換、課程目標體現、教學方式轉變、教學話語轉型等方面有突出表現。
1.教師角色轉換意識得到充分體現
有93.75%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了新課程所要求的角色意識,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教材復制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組織者,積極探索適應學生學習、主動發展的教學方法,因地制宜,創造條件,採用小組合作教學、課堂討論等方法,能夠根據學生差異,進行個性化指導。在實施小組學習時,教師能在教學過程中親歷各組,分別給予有效指導、點撥,使各組學習效果、質量得到保證。例如,有的老師在一節課中直接指導點撥學生的時間長達90%。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主宰的陣地,學生不再是教師教學的奴隸,教師以自己獨有的教學風格創設出凸現學生主體性的自由、開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他們之間真正建立起相互幫助、相互交流的學習共同體。
2.新課程三維目標意識得到初步體現
講課教師基本能夠理解課程文本體現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維目標,並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努力體現。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不是急於給出現成答案,而是引發學生的積極對話和思考,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尤其是小學的科學課、中學的理科教學。在語文、政治、歷史等人文藝術學科教學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得到最佳體現。山東省棗庄市中區紅旗小學的教師在上音樂課《小烏鴉愛媽媽》時,讓學生談自己如何愛媽媽,並逐步引導學生感受愛媽媽的最好行為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安排「比做家務」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媽媽的辛苦,感受媽媽平時對自己的關愛。通過「您對媽媽最想說什麼」的教學環節,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媽媽的真情和珍愛。由此看出,該節音樂課較好地體現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要求。
3.自主、合作、探究意識初步得到體現
大多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探索和轉變教與學的方式,努力嘗試著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採用齊讀、默讀、展示讀、小組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在閱讀教學中引領學生反復思考文本的意義,探索問題的答案,引導學生走向自主學習。例如,在《搭支架》這節課中,教師讓學生動手製作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等支架,學生學習熱情較高,有效提高了動手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獲取知識的能力。
4.問題意識得到不同程度的體現
有60%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了問題意識,能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自主發現問題,在問題對話中生成新的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意識體現分為三類:一是課堂內學生生成問題,如教師在上《蘋果里的五角星》時,讓學生通過小組學習自主發現問題,鼓勵學生以自己的表達方式進行對話,最後讓學生概括這篇課文基本問題是「創造力」。二是教師課前生成問題,由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回應問題、解決問題。如教師在《永恆的眼睛》中事先設置問題練習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解決問題。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科特點,讓學生聯系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積極思考、想像,激活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三是課前學生生成問題,課堂解決問題,課內再生成問題,再解決問題。如山東省棗庄市十三中的教師在上《雪》這篇語文課時,課前讓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預習;課中讓學生以小組討論形式生成問題,問題分三個模塊,即「知識園」、「我知道」、「考一考」。學生以小組合作展示的形式解決問題,教師是真正的指導者、評價者。這種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探究意識,又培養了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5.情境意識普遍得到廣泛體現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教師的情境意識不斷得到加強,不同地區、不同學校根據學校教學實際,進行了多元化的教學情境設計和應用,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又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提供了廣闊平台。一是語言創設情境,講故事、猜謎語。如《小烏鴉愛媽媽》的教學首先以「烏鴉」的故事引入,渲染了與課程內容一致的教學氛圍。二是活動創設情境,做游戲、課本劇、情景劇,通過形象、逼真、生動的表演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知。三是媒體創設情境,教師教學過程中巧妙使用投影儀,播放DV音樂、電視片段、展示圖片等,創設了與課程文本相符合的教學情境,基本符合適度、適合、適用、適時的「四適」原則。如教師在上《我總會和您在一起的》時,用媒體播放驚心動魄的故事片段和圖片,立刻把學生引向課程文本,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6.新課程評價意識得到真實體現
從觀察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話語和行為來看,超過90%的教師已經走出了「為評價而評價」的誤區,由過亂、過爛、過露的教學評價轉變為真實、規范、科學的教學評價。引進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包括激勵性評價、暗示性評價、及時性評價等;在評價手段上,有星級評價、小紅花評價等。學生在教學評價中得到真實的學習體驗和成功的快樂。具體在評價話語表現以下三點:一是由強調統一的壓制性教學評價話語轉變為體現個性意識的差異性評價話語;二是由強調單一的封閉性教學評價話語轉變為體現多元意識的開放性評價話語;三是由缺乏理性的獨斷性教學評價話語轉變為體現科學意識的規范性評價話語。
7.小組合作教學意識得到局部體現
山東省棗庄市和廣東省佛山地區的教師對小組合作教學有一定的認識,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其他地區的教師也分別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嘗試。棗庄市紅旗小學、十三中學、西王莊小學等校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學模式。紅旗小學實踐了「自主探究+展示交流+拓展訓練+回歸應用」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把課堂教學的過程理解為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張揚、和諧發展、體驗生命的過程。在該校觀察的7節課均採用該模式教學,學生學習表現得自然、真實、大膽、勇敢,充滿自信,全員參與。「小教師」穿梭於講台與同學中間,顯得悠然自如。可見,該校小學生基本養成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習慣與品質。
(二)存在問題與分析
1.「走近」與「走進」的關系問題
從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行為上看,多數教師還是滯留在「走近」新課程階段,沒有真正「走進」去。有部分善於探究的教師是「身進」,而未達到「心進」的境界。從80個教學設計來看,與過去「五模式」備課相比有重大突破,呈現出靈活、多樣的好趨勢,但是教師們備課的重心仍然是備教材,備其中的知識和技能,沒有同時關注另一個重心:「備學生」,教學設計依然「目中無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似乎想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然而在學習時間分配、話語權佔有、傳授權威性等方面仍占絕對主導和控制地位,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不捨得把學習時間還給學生,擔心由此帶來的放任自流,強調嚴格管教。教學風格方面,教師在觀摩課上表現得和顏悅色,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進行個性化指導,但在平時教學中,依然是「橫眉冷對」。以至於在對學生的調查中,出現有學生非常討厭學習某位教師的課程的現象。
由於許多教師沒有真正走進新課程,所以導致「理念」與「行動」兩張皮,缺乏足夠的自信,不敢超越傳統、不敢超越自我。還有一部分教師對課堂教學改革持「觀望」態度,缺乏主動意識,總是「小心翼翼」地接受、等待和探索,始終處於讓校長、主任推著「走」的被動地位,沒有體現新課程改革中的主體意識和地位,這正是教師沒有走進新課程的真實表現,這也是目前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的最大「頑症「。
2.「慣性」與「創新」的關系問題
不少老師接受和認同了新課程理念的教學觀、學習觀、課程觀和評價觀,但在實際教學實踐中,仍然按自己固有的方式和套路「出牌」,依舊是經驗性地備課、上課和拓展,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方法以及甄別式教學評價等。這種自然的、多年養成的「慣性」,很難加以克服和改正。這部分教師缺少的是創新意識,在「慣性」和「創新」的天平上,「慣性」的重量大於「創新」的重量。如何提高教師的創新意識,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新的難點,要逐步引導教師從教學環節的點點滴滴的「小事」開始改變傳統習慣,學會對照新課程標准,清理自己的「慣性清單」,針對清單內容,堅持每天改正,自然而然克服傳統「慣性」,逐步成為一個創新性教師。
3.「形式」與「實質」的關系問題
目前在如何實施新課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方面,有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部分老師的「浮躁」心理,即面對課堂教學研究,不能進行冷靜思考,而是試圖尋找捷徑,從而過分追求課堂教學的外在形式,忽視了課堂教學改革的內在實質。為了追求「形式」,有的老師在「務虛」上下工夫,用強制手段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在觀摩課上迴避成績差的學生發言等,這種形式上的改變不僅不能不能改善學生的學習,也對新課程帶來負面影響。
4.「惰性」與「智慧」的關系問題
通過與講課教師的座談與交流,發現的最大問題就是教師的惰性問題(職業倦怠)。這種「惰性」就是不善於學習、研究和積累。養成這種「惰性」並不單純是教師的責任,而主要是傳統教育體制、教學制度造成的。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就是傳授知識,教學行為過程基本上就是根據教材寫教案,上課復述知識,天天批改作業,定期組織考試等,無須教師去自主學習,天長日久便形成了一種錯誤觀念,認為「老師不需要學習」了。然而,新課程呼喚著教師成為智慧型教師,以往類似工廠機件工人那樣的工作方式,與新課程教師的稱謂並不相符。教師智慧生成的基礎在於「愛崗敬業,關愛學生」,而生成的途徑則來自長期的自主學習和教育科研的積累。

④ 《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讀後感

[《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讀後感]

朱熹的一首詩——《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讀後感。」這首詩富於啟發而又歷久彌新。半畝大的池塘像明鏡一樣,映照著來回閃動的天光雲影。要問這池塘怎麼這樣清澈?原來有活水不斷從源頭流來啊!詩的意境深遠,以源頭活水比喻為讀書學習,告誡我們:要不斷吸取新知識,才能有日新月異的進步。人要進步就得看書,我有幸看了王金霞博士的《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接下來我淺淺地談談我看書後的體會。

書中的第一章節,引用了蘇格拉底的一句教育名言: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明確了有效課堂的教學的基本理念。本書分六個單元、28個章節來闡明了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若干問題。共闡述了四個知識點:第一個知識點: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理念,第二個知識點是本書的重點部分:新課程有效課堂行動策略,分別從課前、課堂和課後三方面20個行動步驟進行的闡述。第三個知識點是有效課堂的教學評價行動策略。第四個知識點介紹了保障行動效果的策略。

通讀一遍後,對於有效課堂教學有了初步的認識,新課堂有效課堂教學就是一種新的教學行為,也就是一種「行動」。我們在實施過程中,要遵循「愛、全、活、新」四大行動原則。本書中,引起自己感興趣的是關於多維度備課的環節,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自己寫教案,一般就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准備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上去撰寫,備課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對新課程理念認識還不夠深入,面對新教材、新課堂、新學生感到彷徨;教學信息資源有限,備課視野狹窄;課時多,備課時間有限,備課不夠深入,讀後感《《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讀後感》。而細讀了《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後,卻發現這樣的備課,這樣的設計只是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中的多維度備課的一個方面。多維度備課包括備學生、備課程、備情景、備自己、備設計。其中「備自己」這個片語引起了我的關注。那什麼是備自己呢?說白了就是備課時自我反思、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一個過程,說具體點就是備自己的教學策略,升華教學,追求美的境界。備自己的教學風格:弘揚個性,培養機智,塑造特色。備弱點: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備自己就是認識自我,長善救失。還要備期望:關注差異,全面發展。備自己的形象:有效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轉變觀念,認真對待,在教學意識上高度重視三個問題:穿什麼衣服貼近新課程的意義?理什麼發型更能體現教師的個性?課堂形象是否符合教師行為規范?當然行動上更要精心准備。更重要的一點是還要備自己的課堂話語,包括語言風格、話語技巧等。
最後,我想用我們新時代的教育家魏書生先生的話語來結束:一個教師,要緊的不是忙著用這種教法去否定那種教法,不是證明多種教學沒有道理,更不是糊塗地照搬某種教法到自己的課堂上,不加任何改變就用,我們應當像蜜蜂一樣,在教法的百花園中,到處採集有用的花粉,回來以後,釀造自己課堂教學的蜜。
〔《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⑤ 如何在新課程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首先,什麼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在視頻講座中,戰老師指出教師能夠上一節簡單又思維含量的課,這就是一節成功的課,也是有效的課堂教學。顯然,在新課程背景下促進學生自主發展、自主參與、關注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那麼,怎樣才能激發孩子思維的運轉,自主探究、通過自己的方式更為有效的獲得知識呢?這就需要教師的組織與引導。
其次,怎樣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在視頻講座中,戰老師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從有效的組織形式、有效的環節設計、有效的問題設置、有效的課堂追問、有效的實驗操作等幾個方面進行論述,理論和實例結合,清晰明了,對於我們教師有很多的指導意義。
但是讓我最深刻的的就是開展有效的組織形式這一講,澳洲小學組織進行加減乘運算的主題教學,數學教師重視情境創設以達到充分調動學生有效的學習情感的教學目的。主題教學——貿易,這是學生在生活中、今後的社會工作中肯定會涉及到的主題,更加貼合學生的實際,教師以此為組織形式,學生根據主題教學,結合自己的興趣,自己要清楚自己想要出售什麼,購買什麼,然後讓別人對自己的商品感興趣,或是自己想方法、或是小組交流、或是請教老師,最終確定商品銷售定要對自己的商品進行包裝、宣傳,商品價格定位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學生在自己投入到主題中,因此在製作手工包裝袋時候,作出的包裝袋也是真正可以出售的,而不是應付了事,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創造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數學教學有效整合,當所有一切准備就緒,學生之間開始了真正的買賣交易,這個過程之前,學生自主探究、對加減乘的認識不斷深入,漸漸的學生自己學會加減乘,在整個主題教學過程中,學生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這個貿易中,其中最為主要的算術運算也學習到了,這就是他們的主題教學、自主教學,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好的發揮,知識的獲得更加簡單和牢固。
我認為這樣的生活主題教學和陶行知主張的生活教育思想很是接近,貼近生活社會開展的主題教育,學生更感興趣、也更樂意投入學習,因為學生和教師的思維不一樣,我們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多去思考,或許很多老師羨慕學生只是學習即可,不用煩惱其他事物,可是學生往往更羨慕那些工作的成年人,因為我們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了,將這一點考慮進去,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以滿足學生需要,所以學生自然而然投入課堂、開動腦筋、自主學習探究,這也是我們教師今後所要關注及改革的地方,不僅僅包含語數英,還有德育、體育、藝術、科學等等學科,都可在新課標的基礎上開展怎樣適合學校班級學生的主題教學。
最後,我認為教師應該注意的幾點問題,一是主題教學應具有一定的時代氣息。教師應該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大量信息,因而創設的主題情景具有時代氣息,讓學生更加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發展;二是有效課堂應該注重研究教材。教師應用活教材,對教材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是開發教材的基本保證,這不僅影響著課堂教學,還會影響著教師的專業發展。一個對教材不熟悉、不理解、不鑽研的教師,又怎麼會開發出有價值的教學資源;三是進行有效的課堂評價。教學過程中正確發揮評價作用,注重評價,讓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進而產生激勵效應,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活動。

⑥ 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策略

黎奇主編的《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正適應了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專革日益深入發展的實際屬需要。本書根據對課堂教學的深入研究,通過整合與創造,總結出了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行動策略。一方面,從「傳統課堂教學的主要問題是什麼」入手,對問題形成的原因進行了剖析;另一方面,通過對課堂教學典型案例的分析、總結,找到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點,總結出實踐教學中的成熟經驗等,將促進廣大初中教師通過學習,使他們的教育理論素質、尤其是課堂教學技能得以提高。
第一篇: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
第二篇:重建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第三篇:實現有效課堂教學准備的三個維度
第四篇:超越傳統課堂形態的組織策略
第五篇:擴大課堂教學評價正向價值

⑦ 新課程有效教學關注哪三個方面

g u=e;t# C)學校要為教師實施有效教學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並通過學校內涵發展不斷優化教學環境。 vpZ#ld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實現課堂有效教學,需要我們「聚焦教學,決戰課堂」。我們的老師要把精力投入到教學研究上來,深入地研究課標、教材、學生實際。把握教學的深度、廣度和難度,摸准學生的個性心理與生理特徵,深思「教學設計」,熟慮「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最終達到「成就教師事業輝煌也成就學生精彩人生」的美妙境界。 回答者: 丁義娥 - 二級 2011-03-01 19:55 進入我的個人中心 退出 總有一個人知道你問題的答案我要提問A)教師要關注兩個方面,一個是教學准備策略特別是教師自身的情感准備(「教學有哪些准備策略」請參閱本人網易博客「淺談教師的教學准備策略」一文),二是開放、民主、探究課堂的科學構建(要充分體現人文關懷,為學生創設自由探究、自由思考辯論、自主合作、自由溝通的「開放」環境)。 ZM(C(k(V-W B) 通過教師長期的輔導,保證學生主動參與到有效課堂中並積極探究、思考、動手實踐。 g u=e;t# C)學校要為教師實施有效教學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並通過學校內涵發展不斷優化教學環境。 vpZ#ld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實現課堂有效教學,需要我們「聚焦教學,決戰課堂」。我們的老師要把精力投入到教學研究上來,深入地研究課標、教材、學生實際。把握教學的深度、廣度和難度,摸准學生的個性心理與生理特徵,深思「教學設計」,熟慮「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最終達到「成就教師事業輝煌也成就學生精彩人生」的美妙境界。

⑧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

江津 李市 黃平 「吾日三省吾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這么說,是不斷的反思,成就了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教學反思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引起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者的高度關注。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是一個教師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和自身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益和教育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過程。一個教師,只有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才能不斷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一、教學反思的涵義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觀念、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專家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堅持寫三年的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一個優秀的教師就是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積累經驗,在經驗中學習而不斷成長起來的。而進行教學後反思的總結提煉,是教師個體有效進行反思的綜合表現和快捷的訓練方式。因此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更需要做的是反思教學,反思應是每位教師所必備的。如何進行有效的反思?這就需要我們明確反思的意義,反思就是對教學經歷的再認識,就是對「失」的反省,對「得」的歸納。 二、教學反思應遵循的原則 (一)及時性原則 一節課過後要趁熱打鐵,及時的回憶、反思並及時記錄自己的思維閃光點,要善於抓住稍縱即逝的教育靈感和感受,並養成及時記錄的習慣。 (二)持久性原則要系統、全面地積累經驗並使之升華、凝結,必須以大量的課後反思為基礎,這就需要老師們寫教後記像醫生寫病例報告一樣成為一種基本的職業習慣。鍥而不舍,在持之以恆中提升水平,把教師閃光的智慧之珠串成精美的教育之鏈。 (三)簡約性原則課後反思要及時記錄,但不是寫長篇巨著,講究開頭、發展、高潮、結尾等,要突出重點,捕捉亮點,抓住要點,在言簡意賅中有所收獲,切忌面面俱到、主次不分。 (四)交互性原則教學反思要重視與專家、同行、學生的對話與研討。採用專家診斷、同伴互助、學生反饋等方式,通過交流互動,學習他人長處,在思維碰撞中共同成長。 (五)探究性原則記錄的課後反思內容和問題要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要緊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踐,才能與時俱進,格物致知。 (六)發展性原則 教師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當我們重復教授同一個內容時,要結合前幾次課後反思中記述的情況和感想,科學施教,之後再認真寫課後反思記錄,要不斷在教與學的方式上、教材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上有新的突破,重在提煉與升華,在循序漸進中逐步提高。 三、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基本方式和具體內容 (一)教學反思的基本方式 1、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指教師自己通過收集來自不同方面的信息資料,對一個特定的問題進行反思。它通過反思教學日記、錄音錄像資料、他人(包括學生)對自己教學的感受、他人的教學經驗等方式進行,通常採用的研究方法有行動研究、敘事研究、案例研究等。 (1)行動研究式 行動研究式的反思要求教師立足於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從問題出發,從自身的需求出發,做到教學和研究合二為一,變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過程為教育教學研究的過程。行動研究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是一個不斷循環漸進的過程,即教師發現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和步驟,採取有效的行動;行動結束後對實際效果進行評價和反思,進而又發現新的問題,制定新的行動研究計劃……。教師就在這樣一個循環漸進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成長。 (2)敘事式 教師的反思離不開教育實踐,正是在教育實踐中對教育世界的不斷追問,對所懷抱理想的不斷思考,對所從事教育意義的不斷追尋,才有了教師的成長。傳統教育理論將許多教育問題從教育實踐中抽拔出來而概念化抽象化,產生了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隔離。教師專業發展實際上就是把這些教育問題的學術研究放回到鮮活的現實中,使理論研究返回思想的故里,使教育研究融入實踐的滋養。這就離不開敘事研究。 (3)案例式 案例式教學反思就是運用一個教學案例來說明蘊涵其中的教育教學原理。編寫案例要注意以下四點:第一,培養自身的洞察力。要從分析教學任務的目標出發,多方面地獲取有關信息,做教學的有心人。第二,交代教學背景。因為任何一個教學案例都有它特定的時空背景。第三,要分析案例的價值。每個教學案例都充滿了決策時的理念與困惑以及為此所作出的多種詮釋或理論闡述。第四,發揮案例的作用。除了自己編寫案例外,還要注意研究他人編寫的案例。開展教研活動時,各位教師拿出各自的案例,展開互動式討論和開放式探究,以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通過編寫和研究案例可以促使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同時還可以分享同伴的經驗。案例是理論和實踐的橋梁。眾多的案例為教育學、心理學和課程論提供了佐證。案例是解決具體教學問題的一把鑰匙;案例是教師業務進修的一架梯子;案例是教師學習理論和研究理論的一塊肥沃的土壤。 2、合作性反思 合作性反思則是指教師通過與他人(管理者、教師、科研人員、學生等)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的對話和研討,如教研活動、教學觀摩、師生座談等。通常採用的方式有對比式、參與互動式、觀摩式等。 (1)對比式 在進行有對比的反思活動中,就同一教學內容可以借鑒兩位或更多位教師來進行對比,先通過聽課或集體備課對每節課的深入觀察、比較和分析,改進方法,再通過課後的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2)參與互動式參與互動式的反思,是指參與式教學與互動式研討相結合。在這種模式下,教師既可以與專題主講人或公開教學的當事人直接對話,也可以與其他教師相互切磋,有意識地讓自己在活動中進行反思,在交流中學習他人的長處,生成新的教學理念,達到新的認識,從而實現自我提高。也可以通過向學校骨幹教師(也可以是專業研究人員)咨詢,了解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並請專家加以診斷;也可以請其他教師同行聽課,集體會診,發現自己教學中的問題,並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3)觀摩式 觀摩式通常指教師依據一定的教學理論上示範課,其他教師觀摩,課後與其他教師共同切磋和進行反思,最後由教研員(或專業研究人員)歸納點評。由於新的教學理念變成了教學實例,轉化成了教師的教學行為,加之授課教師與聽課者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新理念下的教學行為容易得到大家的認同和理解,教師不僅知道怎樣做,還知道為什麼這樣做。除現場觀摩外,教師還可以觀看有關示範課的錄像,觀看時可採用微格回放的方式,就上課的精彩片段或「敗筆」進行回放,讓觀摩者認真研討,剖析教學中的成功經驗和存在的不足。在觀看錄像的過程中,專業研究人員和教師一起邊看、邊評、邊議。觀摩課能促使教師多聽、多想、多問和多做,通過反思、感悟和行動來增進對新課程理念的把握,提高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 (二)教學反思的具體內容 教師經歷教學實踐後,教師總會產生一些難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 1、特色是什麼? 教學特色是指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獨特風格。獨具特色的教學,給人的感受是別樣的,給人的回味是無窮的。它蘊含於諸多要素之中:在教學理念上,看主體地位的突出,看教學層次的呈現,實踐活動的安排;在教學方式上,看學生參與的程度,知識獲取的過程;在教學效果上,看教學目標的落實,創新意識的培養。 2、「精彩」在哪裡? 精彩的教學片段依附於教學過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勝的新課導入、別有風味的氛圍營造,得心應手的教具應用,新穎別致的難點突破,別具一格的智能開發,出神入化的學法指導,畫龍點睛的誘導評價,留有懸念的課尾總結等。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 3、「偶得」有哪些? 教學的偶得是指教學過程的意外的收獲。意外收獲往往來自對課堂意外事件的處理:對面學生異想天開的「發問」,教師如何應付;面對學生的歪答,教師如何引導等。意外的收獲往往來自學生「創新的」火花捕捉:學生發生問題的獨特渠道;提出問題的獨特途徑;分析問題的獨特思路;解決問題的獨特見解,等等。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4、「缺失」在何處? 上完一節課後,教師總會感慨課堂上有這樣或那樣的缺失。哪些內容處理不當;哪個環節安排不合理;哪一重點突出不明顯;哪一問題設計不科學;哪一合作落實不到位;哪一交流時間不充分;哪一語言評價不得體等。 5、「效果」如何? 每一節課後,應認真反思教學預案的實施情況。通過本節課教學,教學的目標是否達成,教學的效果是否良好,教學的組織是否科學,活動的安排是否合理。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為今後再教學這一內容提供借鑒。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採用有效的策略,培養教師教學反思的能力 (一)讓教師塑造反思的意識,營造全員反思的氛圍 學校管理者要利用各種教育教學機會,積極向教師傳播反思的理念,在全校建立起全員反思的氛圍。教師們在長期的學習和工作實踐中,容易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自己往往還意識不到;形成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經驗,也不能及時總結提煉,究其原因,是個人還沒有樹立起反思的意識,集體中還缺少反思的氛圍。因此必須承認教師是有潛能的、可持續發展的。這里的潛能不僅是指教師先天具有的而尚未顯現的能力,更主要的是教師的尚未激發的與自我發展相聯系的能量和興趣。管理者的管理行為只有激發這種潛能,才能由外因轉化為內因,煥發出強勁的動力,推動教師主動積極投入工作,不斷完善自己,從而達到可持續發展。而推動的一個行之有效的對策就是學校管理者應創造一個適宜的工作環境,工作條件,著眼於激發和培育教師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教師在這環境條件下,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和才能,充分發展個人的特長和創造力。因此,上述從各方面加強教師之間、組室之間、學校之間的交流,還是為了這一點而服務,讓教師在反思的氛圍下受到內心感染而融入集體中去。 (二)讓教師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教學反思,提升教師教學反思的深度和廣度 1、關於對教學事件的反思 教育事件是教育教學事實真相的表達,它能超越時間和概念體系,說明教育實際中的真實情況。教育事件雖然沒有直接的真理或理論價值,但具有人的生命意義與精神的占據,具有實踐的生機活力,是教育教學的血肉之軀。事件是突發的、不規則的、個性化的、未經設計的;同時,事件也是具體的、流動的、歷史的、清晰的。教育就是這樣一系列教育事件的組合。每個學生都生存或生活於各種各樣的教育事件之中,每個事件都是個性化的獨特境遇,都是師生間或生生間點對點的教育關系。教育事件是最為生動、最為穩定、最為常見、最為重要的境遇。所以教師的教育反思往往關注學生在教育事件的境遇中生長,側重於境遇的獨特性。事件的中心詞是「事」;事的主體是人。對教育中的事件的研究旨在通過讓學生發現問題、形成能力、學會做事,生成態度情感價值觀,並確認自己的存在,促進人不斷的生長與生成。 2、關於對教育對象的反思 從學生的角度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及其結果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保證。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和需要,是教學成功的必要條件。反思型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行為和自己的行為,不時地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在課堂上他們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自己的觀察,並根據學生表現出來的理解程度和行為來度量教學目標的達到程度。許多優秀教師正是通過學生的反應和學習效果來調控自己的教學進程和教學行為,並把學生的學習效果作為自己教學成效的日常反思尺度。因此,來自學生方面的反思無疑會增進教師更理性化的教育行為。 3、關於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師的反思不僅可以針對某一個具體的教育事件、教育行為,還可以在一個教學階段結束後,對教學質量進行全面的分析、評判。這也是一種反思,是對一個持續實踐過程的反思。教學是教師每天所從事的日常工作,在日復一日的活動中,我們往往容易疏於思考,使鮮活的教育過程變得機械化、程式化。對日常的教學過程進行全方位考察,就是要打破原來近乎沉寂的平靜,將所有理所當然的理念懸置起來,以懷疑、批判的態度重新審視它,以積極的心態分析過程與結果的教育意義與價值,反觀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行為。 4、關於對教材教法的反思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無疑用到各種知識,而且教師本身也無法描述和預測具體哪些知識。教師既要知道「教什麼」,掌握所教學科及其相關的內容,又要知道「怎麼教」,掌握教育教學的方法,二者缺一不可。「教什麼」的知識與「怎麼教」的知識在性質上還有所不同。「教什麼」的知識在於掌握,在於知道「它是什麼」,可以通過傳遞的方式而掌握。「怎麼教的知識」不是教師被傳授的「應該怎麼教的理論」,而是教師的所體會,理解和實際擁有的經驗和信念,是教師個人的實踐知識,它是基於教師日常不斷的反思實踐而獲得的,包含著自己的教育信念,又體現在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中。教學反思應把握反思的廣度和深度。反思的廣度就是要能夠全面地看待教育中的種種問題,不僅要善於抓住問題的基本框架,而且不會遺漏其中的重要細節和主要因素。反思的深度是指能夠深入到教育事物的內部,把握住問題的本質及核心,抓住問題的關鍵所在,揭露引發事件的根本原因(包括事件的近因和遠因),並且善於預見事件的發展進程和結果。 (三)讓教師養成反思的習慣,將反思有效地融入評價機制中去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方面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學校在評價教師過程中以弘揚教師的主體性,高度重視被評教師本人的積極參與、自我反思。 五、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具體形式 1、教後記 「教後記」又稱「教學後記」,它是教師在一節課後對教學設計和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將經驗和教訓記錄在教案上的文字。「教後記」是進行教學管理和教師進行教學控制的重要一環,也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改善教學系統的運行狀態,對教學系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的查找,以求發現和糾正教學系統及系統目標偏差,通過調整教學行為,提高教學工作質量來優化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方法。可以提議,備課筆記在最後留出空處撰寫教後記,可以隻字片語,可以洋洋灑灑,視這節課的情況而定,在第二輪該知識重新備課時,教師便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和經驗。一個比較完整、規范的教學過程是既應有課堂設計,又應有教學後記的。 2、反思性日記 開設「成長與創新」教師沙龍,引導教師在參與、互動中提高反思能力。建議教師記反思日記,並與其他教師共同分析。學習共同體能夠把不同背景的教師組織在一起討論他們感興趣的教育問題,探討問題解決的方法並共享問題解決的方案,將有助於教師認識到不同人個體教育觀念之間的差異與聯系,從而更有助於他們自己的個體教育觀念的確立。教師的反思性日記主要是將自己教育教學行為之後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它可以在記錄任何形式教育活動:與同行老師的交流、與學生的某次談話、與家長的一次溝通、對一次公開課或講座的點評和體會等等,涉及面廣,形式多樣,區別於單純的教後記。養成教師撰寫反思性日記的習慣有利於教師積累教育教學的經驗教訓,並為教師經常性的反思提供豐富的思想素材,如果教師將反思性日記進行經常性的集體交流與分享,將更有助於教師個體教育觀念的形成與教師的成長。 3、聽課。 聽課是一種比較常用的反思策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聽課,教師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年輕教師要多聽年長教師的課,從中吸取上課的一些寶貴經驗,包括課堂管理,教學方法等。資深的或者年紀大一點教師也應放下架子,主動去聽年輕教師的課,並將此與自己的教學做比較,通過這種反思來沖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作為反思型教師,還應主動邀請別的教師來聽自己的課,讓他人來評估自己的課堂教學,課後互相交流,反思一些教學細節,探討改進措施。 4、學生反饋。 學生反饋策略是指導教師應定期從學生那裡取得反饋信息,從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學生的反饋是多樣化的,有對教師上課的看法,有自己學習的總結,也有向教師傾訴自己最近不悅的事情,徵求建議等。教師可根據這些信息,反觀自身的教育教學,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當然,教師要想從學生那裡得到如實的反饋,平時須與學生坦誠相待,互相尊重,建立民主融洽的教學環境。 5、專題反思 圍繞教師個體在一個階段(學期或學年)的教學行為進行科學的、深刻的反思,這有利於教師從較高的層面對教學行為及其遠距離的效果作冷靜的分析,進而概括出教學行為表現的背景原因,並從宏觀的角度對今後的教學實踐進行指導。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一種教學手段或教學方法的運用情況進行深入細致的反思,這是教師開展教學專題探討或研究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教師不斷提高理論素養、加強教育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的最佳途徑。如果說每節課後的「教後記」,每一階段的「反思性日記」零星地、真實地記錄了教師在鮮活的教學實踐中微觀和瑣碎的教學心得的話,那麼專題反思這一行動研究就是有明確主題的教學反思,由於它聯系的是更長周期的教學理論與實踐整合之路,因而它更容易從宏觀著眼,從單一的問題線索入手,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提煉、概括,並就某一方面提出今後教學中問題解決的最佳方案。 6、系統的教學理論學習。 教師要做到反思意識的覺醒、反思能力的增強,系統的教學理論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學中,我們難以想像一個缺乏教育心理學理論知識的教師在語言知識的傳授中關注情感教學。理論來源於實踐,理論一旦上升到一個高度,就對會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教學理論的學習,可以擴大教師的視野、提高教師的反思力,並指導具體的教學實踐。反之,教學實踐又可以檢驗理論的正確與否。當教師發現教學實踐與理論不相符時,應先反思自己教學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因素,若確信無誤,也可對理論產生懷疑,並向理論的提出者挑戰,共同探討。這樣,教師才真正算得上是研究型、學者型教師。 反思性教學為廣大教師架起了一座理論聯系實踐的橋梁,引導教師不斷更新知識、經驗和價值觀念,並與教學實踐相結合,這是教師自身發展的有效途徑。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學反思在教師的成長過程、學校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個好的具有反思意識的優秀教師如果不能生根在具有反思氛圍的學校「土壤」中,也是很難延續這種良好的思維習慣的。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高度重視和鼓勵教師積極進行教學反思活動,創造條件,提供相應的政策、時間和經費,建立考核激勵機制,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創造便利條件,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打下堅實的基礎。

⑨ 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的介紹

《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根據對課堂教學的深入研究,通過整合與創造,總結出了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行動策略。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