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節奏校本課程
㈠ 外國是怎樣對小學音樂課堂趣味歌唱教學進行研究
只說重點:
外國是怎樣對小學音樂課堂趣味歌唱教學進行研究,
這個題目太大了。
到書店買本書看吧。
㈡ 求 二十一世紀的音樂教學 第二版 的 急急急
介紹本書相較第一版,最顯著的一個特徵就是對深刻的二十一世紀印象——音樂教師教育和音樂教育科技的充分觀照,其適度超前發展恰恰是確保我國新一輪基礎音樂教育課程改革成敗的重要條件之一。音樂教師教育遠程課程的規劃與穩步實施,有效地發揮、挖掘多媒體操作與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對於當前基礎音樂教育課程改革所進行的音樂教師校本課程、校本研習將起到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本書所探討的四種教學方法或教學體系的目的和目標。《藝術教育國家標准》所列出的等級成就標准,在很大意義上說是雅克一達爾克羅茲、柯達伊、奧爾夫、綜合音樂感預期結果的一面鏡子。據此,將《藝術教育國家標准》納入此書的框架中來,似乎是非常重要而有意義的。前言 第一章北美音樂教學的方法:開端 什麼是方法? 回顧 展望 第二章影響音樂教學的方法、方式與哲學 伍茲霍爾聯合會議 青年作曲家計劃 耶魯專家討論會 曼哈專家討論會 曼哈頓維爾音樂課程方案 坦格伍德專題研討會 目的與目標計劃 2000目標:美國教育法 《國家標准》 安·阿伯專題研討會 芒廷雷克研討會 蓋蒂藝術教育委員會 總結 第三章科學技術與音樂教育 引言 電子音樂設備 「作為其他更有能力的人」的科技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 互動式多媒體 音樂記譜軟體 音樂編序 計算機輔助教學 伴奏軟體 電視和電話會議 互聯網與萬維網 萬維網:一種教與學的工具 結論 第四章埃米爾·雅克—達爾克羅茲教學法 雅克--達爾克羅茲的教育哲學 體態律動的方法 體態律動的內容 34種雅克--達爾克羅茲節奏元素 雅克--達爾克羅茲對節奏理論的貢獻 視唱、視唱--節奏與即興 音樂的解釋 即興 結論 第五章柯達伊教育體系 第六章奧爾夫音樂教育 第七章綜合音樂感:美國的一種音樂教學法與哲學 第八章通過雅克-達爾克羅茲、柯達伊、奧爾夫和綜合音樂感教學的教育原理,實現學校音樂課程的目的與目標 第九章幼兒園——二年級 第十章三-四-五年級 第十一章六-七-八年級 第十二章面向高年級學生的音樂教學法 第十三章選用哪一種方法? 譯者後記
㈢ 求助:關於音樂知識技能升級的問題
小學音樂考試大綱 第一部分 學科專業基礎 一、基本樂理 (一)音及音高1.音的概念。2.音的性質。3.音的分類。4.樂音體系。5.音名。6.音組。(二)音律1.音律的概念。2.純律。3.五度相生律。4.十二平均律。5.自然半音。6.變化半音。7.自然全音。8.變化全音。(三)記譜法1.五線譜。①譜號②譜表③音符④休止符⑤附點2.常用記號(1)演奏法記號。①連音記號②跳音記號③保持音記號④半保持音記號⑤琶音記號⑥滑音記號(2)省略、反復記號。①八度移動記號②重復八度記號③長休止記號④震音記號⑤反復記號(3)其他記號①延長記號②換氣記號③踏板記號④左右手演奏記號⑤裝飾音記號⑥變音記號(四)節奏與節拍1.節奏節拍的概念。2.種拍子。①單拍子②復拍子③混合拍子④交換拍子⑤交錯拍子⑥散拍子3.各種拍的音值組合法。4.切分音。5.音符均分的特殊形式。(五)速度與力度1.速度標記與速度的表現作用。2.力度標記與力度的表現作用。(六)音程1.音程的概念。2.音程的名稱與標記。3.音程的擴大與縮小。4.單音程與復音程。5.自然音程與變化音程。6.協和音程與不協和音程。7.音程的轉位。8.音程的識別與構成。9.等音程。(七)和弦1.和弦的概念。2.三和弦。3.七和弦。4.原位和弦與轉位和弦。5.等和弦。(八)調式1.調式。2.調性。3.音階。①升號調②降號調③等音調④調的五度循環⑤基本調⑥調式音級及意義(九)大小調式與五聲調式1.調式分類。①大調式②小調式③五聲調式2.調式之間的相互關系。①關系大小調②同主音調③同宮系統各調3.調與調式的判斷。(十)半音階1.調式半音階。2.現代樂理半音階。3.和聲半音階。 二、音樂欣賞 (一)基礎知識1.了解音樂的基本要素與表現手段,2.掌握音樂欣賞的方式方法。(二)中國民族民間音樂1.了解我國各朝代音樂的基本特徵、代表作及著名作曲家。2.了解民歌的概念、分類,熟悉漢族和少數民族民歌的風格特徵,主要代表作。3.了解京劇藝術的發展歷程,掌握京劇音樂的基本特徵及行當劃分,熟悉現代京劇表演藝術家及代表作。4.了解民族樂器的種類、民族器樂曲的種類與演奏形式,掌握江南絲竹與廣東音樂流派器樂作品的風格特徵、熟悉民族器樂表演藝術家生平與代表作。(三)中國近現代音樂1.了解中國近現代聲樂作品的體裁及特徵,掌握聲樂的演唱形式與特點。2.掌握中國近現代器樂作品的分類及特徵。3.掌握歌劇、舞劇音樂的基本概念、特徵。4.熟悉中國近現代音樂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特徵。(四)外國民族民間音樂熟悉亞、非、拉、歐美音樂的主要特徵,掌握各國音樂的代表作品風格特徵。(五)歐洲音樂流派1.熟悉古典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2.熟悉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3.熟悉民族樂派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4.熟悉印象主義音樂的風格特徵、熟悉德彪西的創作風格與代表作。5.熟悉藝術歌曲的概念、了解舒伯特的創作風格與代表作。 三、中外音樂史 (一)西方音樂史部分1.古希臘時期音樂。(1)古希臘時期音樂特徵及風格。(2)古希臘時期主要樂器。(3)古希臘悲劇。(4)古希臘時期音樂理論。2.古羅馬時期音樂。(1)古羅馬時期音樂特徵及風格。(2)古羅馬時期主要樂器。3.中世紀時期音樂。(1)中世紀時期音樂特徵及風格。①基督教與中世紀音樂。②格里高利聖詠。(2)音樂理論。①中世紀音樂教育②記譜法③復調音樂(3)器樂樂器。4.文藝復新時期音樂。(1)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特徵及風格。(2)樂派。①佛萊芒樂派②威尼斯樂派(3)樂器。(4)音樂理論。5.巴洛克時期音樂。(1)巴洛克時期音樂特徵及風格。①義大利歌劇②羅馬的音樂戲劇③洛可可(2)那不勒斯樂派。(3)代表人物。①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②亨德爾(4)音樂理論。6.古典主義時期音樂(1)古典主義時期音樂特徵及風格。(2)古典主義樂派代表人物。①海頓②莫扎特③貝多芬7.浪漫主義時期音樂。(1)浪漫主義時期音樂風格特徵。(2)早期浪漫樂派及作曲家。(3)中期浪漫樂派及作曲家。(4)晚期浪漫樂派及作曲家。8.20世紀音樂。(1)「印象主義」音樂風格特徵及代表人物。(2)新古典主義風格特徵及代表人物。(3)表現主義風格特徵及代表人物。(二)中國音樂史部分1.遠古時期(約公元前21世紀前)。(1)關於音樂起源的幾種學說。(2)古樂舞:《彈歌》等。(3)古樂器:鼓、謦、鍾、塤和「河南舞陽賈湖骨笛」等。2.夏、商時期(公元前21世紀前-前11世紀)。(1)夏商樂舞:夏代的《大夏》和商代的《大濩》。(2)夏商樂器:商代的獸面紋銅鼓、虎紋石謦、編饒,夏代的彩陶塤。3.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1046-公元前221年)。(1)禮樂制度、音樂和音樂教育:「大司樂」及其職能、培養對象、教學內容等。(2)周代宮廷音樂及六代樂舞。(3)民間音樂及鄭衛之音。(4)樂器與樂器分類法:「八音」、曾侯乙墓編鍾。(5)樂律學理論:三分損益法。(6)音樂思想流派和音樂理論著作。4.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公元前221-公元589年)。(1)音樂『(2)相和歌、相和大麴、古琴。(3)清商樂。(4)音樂思想:嵇康的《聲無哀樂論》。(5)器樂方面:吹管樂器笛、筎、角等樂器;七弦琴、琴家、琴曲;彈弦樂器箜篌、琵琶等;《胡筎十八拍》。(6)樂律學:京房六十律、「相和三調」、荀勖笛律與管口校正數、錢樂之三百六十律、何承天新律等;琴曲文字譜《碣石調·幽蘭》。5.隋唐、五代時期(公元581-960年)。(1)宮廷音樂:「七部樂」、「九部樂」、「十部樂」,「坐部伎」、「立部伎」;音樂:大月署、鼓吹署、教坊、梨園;音樂形式:燕樂大麴與法曲;《霓裳羽衣曲》。(2)民間音樂:曲子、變文等。(3)樂器:琵琶、古琴;西域樂器、拉弦樂器(奚琴、軋箏)等。(4)音樂家:萬寶常、祖孝孫、李隆基、張文收、永新、念奴、張紅紅、段善本、李龜年、康昆侖、雷海青等。(5)音樂思想和音樂理論著作:《樂書要錄》、《教坊記》、《羯鼓錄》、《樂府雜記》等音樂理論著作。(6)記譜法:減字譜、管色譜、弦索譜、律呂字譜、龜茲譜。6.宋、遼、金、元時期(公元960-1368年)(1)文人「詞樂」:姜夔及其自度曲。(2)說唱音樂的高度成熟:鼓子詞、唱賺、諸宮調、陶真、貨郎兒、涯詞。(3)宋代曲子與元代散曲:曲子、散曲。(4)戲曲音樂的成熟和發展:雜劇四大家、南戲五大本。(5)樂器與樂曲:嵇琴、蓁;琵琶曲《海青拿天鵝》、琴曲《瀟湘水雲》。(6)樂律學的重要成果:燕樂俗字譜、蔡元定十八律。(7)音樂論著舉要:《樂書》、《夢溪筆談》、《碧雞漫志》、《琴史》和《唱論》。7.明、清時期(公元1368-1911年)。(1)民間歌曲:蘇南牌子小曲(《山門六喜》)、蒲松林《聊齋》俚曲。(2)民間歌舞:漢族歌舞(秧歌、採茶、花鼓、花燈);少數名族歌舞(木卡姆、囊瑪、堆諧、熱美磋、白沙細樂、洞經音樂)。(3)說唱音樂:彈詞;鼓詞;牌子曲;道情;琴書。(4)戲曲音樂:四大聲腔;「亂彈」諸腔;四大徽班與京劇;魏良輔、湯顯祖、孔尚任、洪升。(5)民族器樂:西安鼓樂、福建南音、十番鼓、十番鑼鼓;獨奏音樂:古琴音樂(琴派與琴曲);琵琶音樂(湯應曾與《十面埋伏》)。(6)音樂理論:樂律理論(朱載堉、「新法密律」、《樂律全書》);戲曲理論(徐大椿《樂府傳聲》、魏良輔《南詞引正》、李漁《閑情偶寄》)。(7)曲譜和記譜法:《神奇秘譜》、《琵琶譜》、《弦索十三套》、《南北派十三套大麴琵琶新譜》、《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納書楹曲譜》、《魏氏樂譜》;工尺譜。(8)中西音樂文化交流:利瑪竇、徐日升;鋼琴、管風琴及嗩吶、揚琴等樂器的傳入或發展;五線譜、簡譜的傳入。8.近現代時期(公元1840-1949年)。(1)西方音樂的傳入。(2)學堂樂歌的興起。(3)五四新文化運動帶來新音樂文化蓬勃興起:蕭友梅、趙元任、黎錦暉、劉天華、王光祈。(4)救亡音樂及其活動發展至高潮。(5)蕭友梅與國立音專;黃自、賀綠汀、劉雪庵、青主、江文也等的音樂創作。(6)聶耳、冼星海與救亡音樂家(任光、張曙、麥新、張寒暉、孟波)的歌曲創作。(7)四十年代音樂:抗日戰爭後期歌曲創作,解放戰爭時期歌曲創作、馬思聰、譚小麟、丁善德等人的音樂創作;秧歌運動與秧歌劇,新型歌劇《白毛女》等的誕生。 四、少兒歌曲分析與創作 (一)少兒歌曲的基本特點。1.歌詞特點與常用表現手段手法。2.曲調特點。(二)少兒歌曲的題材、風格和演唱形式。(三)少兒歌曲的表現要素和音樂形象。1.旋律特徵。2.節奏與節拍。3.常用調式。4.音樂形象。5.表現要素與音樂形象之間的關系。(四)常用的少兒歌曲(樂曲)的曲式結構1.一段體(一步曲式)。(1)兩句體樂段的結構類型。(2)三句結構樂段。(3)四句結構樂段的類型。(4)五句結構樂段。(5)六句結構樂段。(6)樂段的擴充和減縮。2.二段體(單二部曲式)。3.三段體(單三部曲式)。(五)大型曲式。1.復三部曲式。2.迴旋曲式。3.變奏曲式。4.奏鳴曲式。(六)少兒歌曲的主題樂句。1.主題樂句的特點。2.主題樂句的結構形式。(七)少兒歌曲的主題發展手法。1.重復。2.模進。3.展開。4.對比。(八)少兒歌曲創編的基本要求和步驟1.對少兒歌曲作者的基本要求。2.創作少兒歌曲的步驟。3.創作少兒歌曲的注意事項。註:因小學音樂教學內容已包含在上述內容中,故小學音樂課程教材內容本大綱中不再重復列出。 第二部分 學科課標與教材 一、小學音樂課程內容標准 (一)感受與鑒賞1.音樂表現要素。【標准】1~2年級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打擊樂器進行模仿。聆聽歌聲時能做出相應的情緒或體態反應。能聽辨童聲、女聲和男聲。感受樂器的聲音。能聽辨打擊樂器的音色,能用打擊樂器奏出強弱、長短不同的音。能夠感受並描述音樂中力度、速度的變化。【標准】3~6年級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能聽辨不同類型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並能聽辨其音色。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並能夠運用體態或線條、色彩做出相應的反應。2.音樂情緒與情感。【標准】1~2年級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能夠自然流露出相應表情或作出體態反應。體驗並說出音樂情緒的相同與不同。【標准】3~6年級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能夠體驗並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3.音樂體裁與形式。【標准】1~2年級聆聽兒歌、童謠、進行曲和舞曲,能夠通過模唱、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能夠隨著進行曲、舞曲音樂走步、跳舞。能夠區別獨唱、獨奏、齊唱、齊奏。【標准】3~6年級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著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能夠區別齊唱與合唱、齊奏與合奏。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年2~4首。4.音樂風格與流派。【標准】1~2年級聆聽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兒歌、童謠及小型器樂曲或樂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風格。【標准】3~6年級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舞蹈、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了解其不同的風格。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二)表現1.演唱。【標准】1~2年級參與各種演唱活動。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反應。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照節奏和曲調有表情的獨唱或參與齊唱。能採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現歌曲的情緒。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標准】3~6年級樂於參與各種演唱活動。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並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能夠用自然的聲音、准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的評價。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2.演奏。【標准】1~2年級學習常見的打擊樂器。能夠用打擊樂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為歌曲伴奏。【標准】3~6年級樂於參與各種演奏活動。學習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變現。能夠選擇適當的演奏方法變現樂曲的情緒,並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奏進行簡單評論。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2~3首。3.綜合性藝術表演。【標准】1~2年級能夠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能夠配合歌曲、樂曲用身體做動作。能夠在律動、集體舞、音樂游戲、歌等活動中與他人合作。【標准】3~6年級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中,並從中享有樂趣。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能夠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四)識讀樂譜【標准】1~2年級認識簡單的節奏符號。能夠用聲音、語言、身體動作變現簡單的節奏。能夠用唱名模唱簡單樂譜。【標准】3~6年級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能夠識讀簡單樂譜。(三)創造1.探索音響與音樂。【標准】1~2年級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能夠用打擊樂器或自尋音源探索聲音的強弱、音色、長短和高低。【標准】3~6年級能夠自製簡易樂器。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現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2.即興創造。【標准】1~2年級能夠將成語、短句、詩歌或歌詞用不同的節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現。能夠在唱歌或聆聽音樂時即興地做動作。能夠用課堂樂器或其他音源即興配合音樂故事和音樂游戲。【標准】3~6年級能夠即興創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舞蹈,並參與表演。能夠以各種音源及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即興創編音樂故事、音樂游戲並參與表演。3.創作實踐。【標准】1~2年級能夠運用線條、色塊、圖形,記錄聲音或音樂。能夠運用人聲、樂器或其他音源,創作1~2小節節奏或旋律。【標准】3~6年級能夠創作2~4小節的節奏短句。能夠創作2~4小節旋律。嘗試用電腦創編音樂。(四)音樂與相關文化1.音樂與社會生活。【標准】1~2年級感受生活中的音樂,樂於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能夠通過廣播、電視、磁帶、CD等傳媒聽賞音樂。能夠參加社區或鄉村的音樂活動。【標准】3~6年級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喜歡從廣播、電視、磁帶、CD等傳播媒體中收集音樂材料,並經常聆聽。主動參與社區或鄉村音樂活動,並能同他人進行音樂交流。樂於聽音樂會或觀看當地民俗活動中的音樂表演。2.音樂與姊妹藝術。【標准】1~2年級能夠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能夠用簡明的表演動作表現音樂情緒。能夠用色彩或線條表現音樂的相同與不同。【標准】3~6年級接觸與了解戲劇、舞蹈等藝術表演形式,認識音樂在其中的作用。能夠結合所熟悉的影視片,簡單描述音樂在其中的作用。3.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標准】1~2年級能夠了解聲音與日常生活現象及自然現象的聯系。能夠用簡單的韻律操動作配合不同節奏、節拍、情緒的音樂。【標准】3~6年級能夠選用合適的背景音樂,為兒歌、童話故事或詩朗誦配樂。知道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國家的代表性兒童歌曲。 二、音樂教材 (一)音樂教材編寫原則(二)音樂新教材的特點1.突出審美性。2.重視音樂文化。3.立足音樂學科的綜合。4.強調實踐與創造。 第三部分 音樂教學指導 一、音樂課程性質與價值 (一)音樂課程性質1.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2.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3.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二)音樂課程價值1.審美體驗價值。2.創造性發展價值。3.社會交往價值。4.文化傳承價值。 二、音樂教學基本理念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2.以興趣愛好為動力。3.面向全體學生。4.注重個性發展。5.重視音樂實踐。6.鼓勵音樂創造。7.提倡學科綜合。8.弘揚民族音樂。9.理解多元文化。10.完善評價機制。 三、音樂課程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二)過程與方法1.體驗。2.模仿。3.探究。4.合作。5.綜合。(三)知識與技能1.音樂基礎知識。2.音樂基本技能。3.音樂創作與歷史背景。4.音樂與相關文化。 四、小學生音樂心理 (一)音樂審美心理1.音樂審美心理要素。2.小學生音樂審美心理發展特徵。(二)音樂學習心理1.音樂學習的態度。2.音樂學習的方法。 五、音樂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 (一)音樂教學方法1.教學方法與特點。2.音樂教學常用的教學模式。(二)音樂教學1.感受與鑒賞教學。2.演唱教學。3.演奏教學。4.識讀樂譜教學。5.創造教學。 六、音樂教學設計 (一)音樂教學程序的基本原理1.教學程序內涵。2.教的程序。3.學的程序。(二)音樂教學模式1.情感模式。2.行為模式。3.認知模式。(三)音樂教學方法1.體驗性音樂教學方法。2.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3.語言性音樂教學方法。(四)音樂說課1.說課的概念及性質。2.說課的內容。 七、音樂教學評價 (一)音樂教學評價原則1.導向性原則。2.科學性原則。3.整體性原則。4.可操作性原則。(二)音樂教學評價內容與方法1.對學生的評價。2.對教師的評價。3.對課程管理與課程發展的評價。 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一)學校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1.教師資源。2.學生資源。3.學生課外音樂活動的開展。4.學校宣傳媒體的建立。5.教學設施設備的配置。6.校本課程的開發。(二)社區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三)家庭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九、新課程與教師專業成長 (一)音樂教師的角色定位1.樹立新型的教學觀念。2.自覺調整教學行為。3.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二)音樂教師專業心理與專業素質1.全方位立體的知識結構體系。2.專業思想素質。3.基礎教學能力。
㈣ 小學音樂課怎麼上
音樂課是一門具有開發價值的課程,它對兒童思想品德及人格塑造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當前農村音樂課教學現狀,往往是以教學生一唱歌為主,顯得枯燥,沒有符合音樂課「寓教於樂」的特點。音樂課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營造民主、和諧、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氛圍,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並提高音樂審美能力。但在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實踐過程中還未被充分合理利用。為了傳承地方文化,合理開發農村小學音樂校本課程資源,提高農村孩子們學習音樂的興趣,現談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一、課程資源的充分利用
我們農村音樂老師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採用農村豐富的音樂教學資源,才能促進音樂課的發展。地方和學校應結合當地環境和民族傳統文化,開發具有特色的音樂課程資源。學校的廣播站是音樂教育的重要資源,學校領導不僅應該加強管理,還應要求學校的有關部門配合音樂教育活動及音樂課堂教學,經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樂,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學生本身是一種很好的資源,教師應該及時發現他們,讓他們在音樂課堂中呈現自我,在展示自我的過程中與音樂課一同成長。
二,應重視家庭和社會環境
對學生音樂愛好、審美情趣的影響,在教學中要善於運用民族民間音樂資源,使學生受到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可組織學生聽民間藝人表演等。課時,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將傳統的以唱為主的形式改變為唱、跳、奏、說、畫、演等合為一體,增加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由於每個同學對角色的理解不同,在演繹的過程中會存在著差異。因此,在開展各種活動時應要求全體同學都要參與,以小組為單位,將他們分為導演組、舞蹈組、伴唱組、伴奏組、美術組等,每個小組都有具體的任務。在任務的驅動下,每個組表現都很積極,常常用課余時間在班裡或借用音樂室排練他們自己編寫的話劇、小品,編排舞蹈和時裝表演等節目,然後他們利用周末或班對會等時間,展現他們的作品,從主持到編排節目以及拍攝都由同學們自己完成,他們如願以償的開展了別開生面的「班級音樂會」活動。由於整個活動是每個學生主動參與,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和審美能力。通過這次的活動,我深深的感覺到,有時,教師和學生適當的進行一下角色變換,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不僅能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能讓學生成為學習音樂的主人,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音樂課給他們帶來地快樂。
在民主平等的環境中,學生用自己的能力擔任不同的角色,發揮自主的作用,盡情享受音樂的樂趣,張揚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的才華。
三、音樂課堂中,鼓勵音樂創造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設計生動有趣、富有創造性的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盡情想像、盡情釋放感情的平台。教師通過挖掘教材內容,營造愉快輕松的教學環境,利用各種途徑和手段,讓學生在感受音樂之美的同時創造美,通過動手、動腦、動肢體,激勵其創新的精神、勇氣和能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思維無拘無束的空間。課中可開設「音樂大擂台」、「藝術大比拼」等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力,自由創作,如:彈琴、打鼓、跳舞、吹笛子、拉二胡等。學生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搖籃,他們通過參加表演,對音樂作品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從而激發了學生創新的潛力。
四、音樂課中的情感教育
音樂是一門藝術課程,課堂中教師利用各種手段,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對歌曲的熱愛。課堂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盡情想像、盡情釋放感情的平台。音樂作品有它們各自的獨特的表達方式,它可以把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思念、悲痛、憂傷以及最刻骨銘心的回憶等等變成旋律。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深入分析教材,應引導學生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創作時的意境、風俗人情等,並透過作品的表面層層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內心情感,讓學生從心裡喚起情感共鳴。如歌唱時讓學生用不同動作來表示自己情感。當歌曲起伏時用舞蹈的動作來表示自己的情感,高昂時用舒展的雙臂來表示自己的情懷,低沉時用道具體現自己的心情。學生通過肢體的表演感受音樂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歌曲,熱愛大自然。
總之,新理念,新方式會給音樂課堂帶來新的變化。學生學習興趣更加濃厚,課堂教學就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音樂、藝術綜合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創造能力得到充分展現。
㈤ 淺議如何構建學校鼓樂校本課程的評價體系
3、知識、技能的評價。除了以上的評價外,鼓樂知識技能的掌握也是我們評價的內容之一。由於鼓樂校本課程實踐性很強,為此在評價時,隊員通過親自參與、動手實踐等形式進行學習顯得更為突出。如:播放簡單的音樂讓隊員編寫節奏,培養隊員節奏感;通過看圖,讓隊員示範動作,強化隊員的動作規范性;通過親自演奏樂器,了解樂器發出的聲音,進行簡單的節奏訓練;通過觀看錄像,學習隊形變換,感受鼓號隊隊員的精神風貌等等。這一系列的知識技能的評價,調動起了隊員的感官,使隊員充分體會到了在實踐中學習和在學習中實踐的樂趣。三、評價方式要體現多元化評價方式決定了評價效果,為了依據新課程改革"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精神,充分體現少先隊的組織教育功能。我們在鼓樂校本評價中更加註重了評價的多元化,並採取了「雛鷹獎章」的評價形式,建立了學校的校本特色章――鼓樂章。隊員將根據自己在學習實踐中的表現以及大家對自己的評價,向中隊申請鼓樂章,得到認可者,可獲得此章。我們利用特色章的評比,進一步深化了爭章活動,使校本課程與雛鷹爭章得到了有機的結合。當然在評價方式上我們也採用了自我評價、他人評價、組織評價、發展性評價的方式,這樣有益於幫助隊員認識自我、樹立自信、促進隊員的發展。1、組織評價。組織評價是少先隊評價區別於其他評價的顯著特徵,它有利於培養隊員的組織觀念、發揮隊組織的教育作用。隊員在少先隊組織內接受鼓樂知識的學習,小隊、中隊作為他學習的夥伴群體,在學習過程中小隊、中隊的評價促進了隊員群體認同感的形成,在此基礎上隊員可獲得鼓樂章,這種評價形式使評價本身更加客觀、公正。2、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都屬於個體評價形式。自評是對員自我總結、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過程。是充分發揮隊員主體作用的突出表現。自評有利於激發隊員的進取、創新精神,有利於本人的素質提高。他人評價可有隊員間的評價,也可以有教師和家長對其本身的評價。由於隊員、家長、教師與評價對象關系密切、對評價對象平時的表現情況較熟。因而其評價結果對評價對象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他人評價可實現互動合作、教師輔導、家長監督等不同的作用,使評價的激勵導向功能得到很好的體現。3、發展性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我們還注意到了運用發展性評價的原則,對隊員現在和過去做全面的分析,根據他們過去的基礎和現實的表現,來進行評價,用發展的眼光來權衡隊員的進步和成長。畢竟人的素質的某些側面和某些要素是很難進行量化處理的,不可能也不應該應用整齊劃一的評價指標對待千變萬化的評價對象,也不能完全依靠定理評價手段。所以使用發展性的評價方式會使評價更趨於科學化、人性化,使評價結果更為准確,效果更加明顯。以上闡述了我校在開設鼓樂實踐課中,開展評價活動的一些探索和研究。我們感到加強鼓樂評價體系的構建,對於培養隊員的意志品質,激發隊員熱愛少先隊的情感、促進隊員的審美觀念和特長培養,使他們健康成長上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要在這方面繼續加強研究、積極實踐,探索鼓樂評價體系構建的完整性。為了我校鼓號隊的持續發展,為了促進隊員的成長,加強少先隊的組織建設,我們還將繼續努力,加強學習,不斷用新課改的理念指導少先隊工作,使我校的少先隊工作與時俱進、充滿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