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程教學評價的目的
1. 如何讓美術課堂教學評價更有效
近幾年來,隨著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對於美術教學評價的要求越來越高。因為評價是美術創作與美術鑒賞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美術課程標准》的評價建議中也提出:「美術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重要環節。」學生是一個充滿個性、活潑、靈動的獨特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生活經驗、生命體驗、情感世界,評價標准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
從而去追求更為有效的美術課堂教學評價方式。
一、尊重個性差異,注重情感的評價
教師注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關注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的心理需求,從多個角度,以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充分肯定他們所取得的點滴進步,激發他們的自信心,使之獲得「我也行」的情感體驗。
杜威曾說過:「每一個兒童來到學校的時候,除了懷有獲得知識的願望外,還帶來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怎樣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感知教師的期望和評價,從而去充滿熱情地學習呢?我在執教《我們的雙手會表演》一課時,先帶領大家玩了手形游戲,用手變出小孔雀、小狗、小兔子等動物。這時,一位男孩子舉手說道:「手指不僅可以做游戲,還可以傳遞信息,如一至十的數字、OK等手勢,中國人拜年時做的恭喜的手勢。」說著,他還淘氣地做了個「V」的手勢。在場的聽課教師無不為小男孩的精彩發言而暗暗喝彩。我緊緊抓住這一契機,表揚了這位學生,並即興帶領大家來做一做相關手勢。小男孩看了看老師,興奮的坐下,眼神中充滿了自豪的表情。
《美術課程標准》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人文性在本質上強調人的情感、人的體驗。美術課以畫為載體,承載人的情與意,是學生、教師二者感情碰撞的空間,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二、關注個體差異,注重評價結果的激勵性
具有激勵性評價是培養和保護學生創新思維的條件,只有在寬松、愉悅、不斷獲得鼓勵的環境中,學生的思維才會變得活躍。教學中,教師關注個體差異,用鼓勵性的語言,贊揚學生的每一次成功,及時抓住學生稍縱即逝的新奇、獨特的想法,給予贊揚,讓學生產生成功的體驗,激勵學生不斷追求成功,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以發展,讓學生從內心體驗成功,產生學習的動力。
《美術課程標准》中提到:評價要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我在美術教學評價中,注重評價結果的激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敢於創新和勇於發展個性。在上《秋天來了》一課時,我以「秋天的禮物」作為整堂課激勵學生的評價手段。課上只要善於傾聽或者積極發言、補充的,畫的有創意、構圖飽滿、色彩運用恰當的,都能獲得一件老師准備的秋天的禮物:一片紅色的楓葉、一朵黃色的菊花、一支金色的麥穗、一隻誘人的蘋果……這種生動富有激勵性的評價給學生美好的遐想,既激發了他們表達與交流的慾望,又給他們一種藝術的享受,還再一次突現秋天景物的特點,可謂生動有效,拉近了評價者和被評價者之間的距離。
三、關注學習過程,注重評價的多維性
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過程,注重鼓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評價,開展自評、互評活動。同時教師要注重幫助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體現教師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改進,而不是為了甄別,體現以多維性和多級性的教學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發展的現代評價觀。1、肯定性評價
美術課堂中的評價就是在教育孩子怎樣做最好,肯定孩子的方法、能力等等,所以一定要有肯定性。不能模稜兩可,否則這樣的評價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取捨。否定的評價容易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因此使用時一定要委婉,因此盡量多鼓勵,少批評。當然不是說不批評,必要的批評也是給孩子指明方向的。肯定優點就是放大優點,讓缺點自動萎縮。2、肢體語言評價:
教師以滿腔的熱情、飽滿的精神,對學生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豎起大拇指的贊許、拍拍肩膀的激勵、握握手的感激成為教師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一種表現。這種評價,簡便、直接、有效,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3、技巧性評價
教師注重以多樣的評價方法和技巧,滿足學生求新求異的心理,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獲得鼓勵和成功的機會,發揮了評價的促進功能,有利於激發學生進一步參與學習和評價活動的興趣。
⑴我在執教《我心中的太陽》一課時,首先營造了很寬松的作畫氛圍,孩子們興趣很濃,表現得無拘無束,有的學生創作出扎小辮的太陽,有的帶帽子,有的瞪著大大的眼睛,有的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充滿了兒童特有的氣息。他們表現的就是自己內心的感受,我們可能會看不懂,不理解,甚至無法定出高低。學生將完成的作品張貼在作業展示台上,然後提問,一是:「你認為哪位同學畫的太陽既神奇又美麗?」這個問題是讓學生自己做老師,從自己的審美角度去分析、評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發現創造的價值。其評述是對別人作品的一種全新詮釋,也是一次口頭的二度創作,既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發展審美能力,又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並且提高他們對美的鑒賞能力,使繪畫者發現嶄新的角度。二是:「說說自己的小太陽有多美麗和可愛。」這個問題我提供給動手能力相對落後一些的學生,讓他進行自我評價,說說自己為什麼喜歡這樣去表現太陽。通過學生說,教師知道他們的所思所想,以便教師能夠了解他們繪畫時的心理過程,以引導其心理向健康的方面發展,使作品的客觀評價闡發出深刻的內涵,為學生的人格發展奠定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積極地參與,從中可以認識自己的價值所在。
⑵同桌間交換作業,先對對方的美術作業在心裡作一個大致的評估,並找出對方作業中的優、缺點,教師適當選出幾幅有代表性作業在課堂的小結部分進行交流。這樣的作業評價方法能使學生在過了把「小老師癮」的同時,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加深對本堂課教學要求的理解。4、優化作品評價:
在作業評價的環節中,用我的面部表情「
」「 」「 」「 」「 」等評價作品的方式來代替傳統「A,B,C」的等級評價方式,並把這些表情畫在學生作品中最與眾不同並值得一提的地方。老師喜怒哀樂的臉是種有趣並富有人情味的評價方式,在教學活動中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大大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每個表情代表作品中表現優秀的一個方面和需要努力的地方,每一個表情都是對學生的表現作出的評價。5、立體動態化評價:
通過建立「成長記錄袋」的方式,收集起記錄學生成長與進步的一件件實物,一幅幅作品,最滿意的作業、失敗的作品、自畫像、與各科學習相關的資料、小製作、學習感受、家長反饋卡、小組評議等,讓學生體會自己的進步。而「作品集」、學習成果展覽更是從情感、態度、能力等多方面展示學生的成績,反映學生在達到目標過程中付出的努力與進步。
有效的美術課堂教學評價,它涵蓋了教學的整個過程,囊括教學前的扎實准備,即時的教學評價在整個過程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只要老師多一份寬容、多一點等待,多一些發自內心的、真誠的、恰當的課堂評價,多一些充滿人文關懷、飽含智慧與幽默、富有情趣的評價,就能使學生充滿自信投入學習,使學生暢所欲言,
使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下集思廣益、獲得靈感,
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和諧。同時,更能有效地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把美術課堂教學帶入一個嶄新的天地。
2. 美術教學中示範的目的是什麼
」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只是小學美術教學目的的一個方面,不能只注重這一個方面能力的培養,而忽視雙基的教學和其他能力的培養。不能只顧快樂,而忽視雙基。注重培養學生的美術能力與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並不矛盾,想像能力要靠美術能力表現出來。除此,課堂上有效的示範都因直觀性強易於學生更快更好掌握。如果我們的教師具備濃厚的業務功底,有瀟灑的畫風,有獨特的創作精神,不僅能博得學生深深敬佩,還將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教師要運用鼓勵、啟發、示範等方法保持並發展學生的興趣。因此,美術教學需要示範,關鍵是看如何示範及怎樣去示範。教師給(傳授)愈多,學生自主發現探索愈少;教師示範越具體、越完整,對學生的思維局限也就越大,甚至成為創造力與獨立個性發揮的枷鎖。因為,學生是善於且樂於模仿的。聽話的學生會遵從老師的旨意亦步亦趨,從而導致扼殺個性和創造力。如何針對兒童的特點,發揮兒童的主動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達到既能激發兒童繪畫的興趣,又不壓抑兒童的表現力,起到啟蒙教育的作用呢?在貫徹直觀性原則時,結合教學應盡力做到以下幾點:一、創造性地進行行為示範教學,讓美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教師的教學離不開行為的教學,主要表現在情景示範、動作示範、操作示範、以及語言示範等方面。行為示範要求教師以身作則,親身實踐,用自己的行為動作來吸引學生,並引起學生的共鳴,如浙版第八冊《小運動員》一課教學中,把體育課與美術課內容相結合,利用體育課中踢足球、打乒乓球、做體操等引用進來。把動作示範有效地運用進去,通過教師的動作展示,學生眼睛觀察、手觸動,這時帶領學生也參與進來,讓同學之間互相模仿做動作,討論運動姿態、四肢動作、身體諧調,以盡快的速度表現出來,然後教師示範動態骨線和各部分的基本結構,讓學生來勾畫具體形象,通過有意識的引導,把學生思路拓寬,發展其思維。因此側面人物動態表現自然能夠靈活起來。課堂上老師與學生共同活動,學生學習興趣就濃,學習氣氛活躍而有效。學生通過努力完成一件件作品時,成功的喜悅會讓他們保持對美術課學習的興趣和追求,會加深學生的求知慾,堅定學生的學習信心。美術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操作活動,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如:掌握繪畫中的繪畫習慣,塗色和構成的不同握筆姿勢,在折紙中掌握基礎的折疊方法等,這些都要求我們老師通過集體教學、示範、講解,明確教育意圖,讓學生得以理解和鞏固。但不加限制,允許學生個性的發展。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作業中體現出的各種不同的方法,都是對組內成員及全班同學的一種操作示範,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他們進行大膽表現,而且方法各異,形式多樣。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也融入美術教學當中。在一些設計基礎教學中,學生作業往往受規范、技巧的限制,使創意得不到好的展示。這時,計算機多媒體的應用及電腦的網路化, 使這一難題得到了解決,計算機多媒體藉助了強大功能的系統軟體,利用軟體中提供的繪圖工具進行圖形繪制、著色、編輯和修改, 非常方便、快捷, 難題迎刃而解。法國教育學家斯普朗格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一直到精神生活運動的根。」德國教育家第斯多卡也曾說:「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發、鼓勵。」什麼樣的師生角色才能把課堂還給學生呢?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語言應富有感染力,教師要善於針對不同課題的內容的藝術趣味來引導,啟發和豐富學生的想像力,使學生從教師美的語言中獲取學習美術的興趣。比如,為了激發學生自製賀卡的興趣,我念了一段一個中學生從遠方給父母的來信,信中說:「新年就要到了,本想給父母買張賀卡寄去,但總覺得用父母的錢買賀卡,缺少那種更深的含義,今年我要給父母獻上兒子全心的祝福,所以就親手設計創意了這張賀卡,作為送給父母新年的禮物。」並且告訴學生們,他的父母收到賀卡時異常激動的情形。果 然,學生們都躍躍欲試,要製作出自己心愛的賀卡送給自己最尊敬的長輩。 文首的案例中,有老師給我提了語言不夠童趣的意見,主要是指我的語言缺乏引導性,沒有讓學生充分地說,並在問題的設計上不夠開放,在學生談後,未做必要的評價總結,一教師在自編內容《水墨體驗》中,便設計了:想一想你准備怎麼樣把水弄上去?你看到的是什麼?你發現有什麼樣的變化嗎?看到這些,你想像一下?問題一出,學生們暢所欲言。有的說感受,有的說見解,有的提問題,有的做補充。他們宛若一群藝術評論家。這不正是欣賞課要達到的目的嗎?這種方法勝於在學生毫無感受之前就輸入某種概念,防止造成先入為主的不良後果,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也得到了轉變,變教師唱獨角戲為師生共同參與。文首中我同時有一點「唱唱獨角」的尷尬。 二、激發學生創新思維,運用范作示範教學,指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 在美術教學中離不開范作的應用。范作是范畫與范品的統稱,包括學生作品、攝影作品、影象資料等。 長言道「學高為師,身正是范」作為一名好的美術教師必須有嚴謹的治學態度,精益求精的學習精神。一幅好的范畫是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方面。小學美術教材中精選的美術作品,都是古今中外各時期的藝術家的優秀作品,還包括一些學生作品。但是畢竟量少,不能滿足美術的需求。難以調動學習美術的興趣。教師自己的范畫和學生中的優秀作業,更貼近學生,更貼近生活,學生更易接受。當然,范畫從構圖到色彩、從創意到藝術效果都要有美感。通過讓學生欣賞藝術家的作品、老師、同學的范畫來帶動他們學習美術的堅定信心,激發創作欲。 范品,是為區別繪畫,圖案教學用的平面造型的范畫,而把工藝課中用的立體造型的示範品稱范品,可分為製作步驟品、欣賞品。現在一些版本的美術書會根據課本內容配套一些材料,雖然數量有限,而且只是材料,但這很方便,只要根據教學內容製作,就可以用了。教師的范品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精彩的范品能帶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喚起學生對教師的敬佩感。同時,學生製作的優秀作業,更接近學生的感受,上課時用於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是最好不過的了。在日常生活中美術作品隨處可見,比如說一些民間玩具、裝飾材料、娛樂用品、游戲用品等等,都可以是美術教學的現成范品。 在手工教學實踐中,范品利用得是否恰當,直接影響課堂的學習氣氛,范品利用得好,可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如教學生製作一件作品要有一個過程,有一個步驟,現在的幾個版本的美術書中有步驟圖的課程編排很少,有步驟的也很簡單,學生很難從這簡單的步驟圖中學到什麼,結果學生會出現亂做的情況。為解決這一問題,老師在課前就要根據教學內容充分准備好范品。在上課時,老師如果只在課堂上作示範的話,時間顯然是不夠的,學生學習起來自然就似「老鼠拉龜無從入手」。如 在《鼓兒響咚咚》、《小樹快快長》等課教學中,教師可不直接講授它們的製作方法,而是課前准備好一個個成品或半成品,讓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方式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小樹快快長》一課,課前教師將幾棵製作手法各具特色的小樹放在教室之中,使學生一步入教室就直觀地認識到小樹的美化功用,不僅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而且它們也成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研究的實物——每個組通過對實物的觀察、拆卸、組合、討論等方式,直接對小樹的製作方法進行研究,再通過幾個組的橫向比較認識到製作形式的變化,老師只作適時、適度地引導與點拔。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究的環境中,通過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思考了解了小樹的美化功能,掌握了小樹的製作方法以及多樣的變化形式。這樣的教學過程使大部分學生都達到教學要求,收到較佳的效果。 范作中有一些很特別的內容,隨著高科技不斷投入美術教學,大量的攝影作品成為學生欣賞的最好資源,這些攝影作品,可以是來自網路,也可以是拍攝作品。如浙版新課標第二冊《快樂的熱帶魚》一課,教材只提供了少量的熱帶魚圖片及學生的部分作品,為了學生對熱帶魚的造型和色彩等特點產生更大的視覺刺激,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想學生展示了大量的熱帶魚圖片,然後讓學生自己總結熱帶魚的特點,學生欣賞,教師隨著學生的興趣與思想,進行指導總結,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多維化,保持著強烈的求知慾。面對造型和圖案既豐富又有想像力的作品,不得不佩服攝影作品的力量。 有了多媒體後,可以展示影片、錄象,投影還可以把所做實物放大。通過這些影象示範教學,不僅讓學生很清晰地看到要看的,對一些局部精細的地方還可通過隨意放大讓學生看得更清楚。這是一般的范品所不能做到的。如在《蝶兒飛飛》一課中除了出示蝴蝶的范品外,還可以通過錄像把各種翩翩起舞的蝴蝶錄下來,讓學生看,這要比單單看圖片的吸引力強多了。課堂的學習氣氛也活躍許多,學生作業中的蝴蝶形態也豐富起來。 這里所說的示範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示範,將單一的老師講解示範變為講解、討論、示範、觀摩、互評等多向交流的形式。這樣既營造了輕松和諧、熱烈平等的課堂氛圍,又發展了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表現。總之,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情緒高漲的這種情感狀態,都表現為力求認識世界和渴望獲得知識技能的心理傾向。有這種心理傾向,學好美術就容易多了。在美術教學實踐中,靈活有效地運用示範教學是提高學習美術興趣的關鍵。
3. 美術欣賞教學的目的與功能有哪些
范品心圖片
4. 簡述美術鑒賞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美術鑒賞這門學問改變了人們的觀看方式。美術鑒賞是運用自己的視覺感知、過去已經有的生活經驗和文化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
欣賞一般局限於感知、想像、情感體驗等感性認識方面。
而鑒賞是運用視覺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綜合作用、生活經驗和文化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即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一種比較深刻的認識。
理解兩個概念美術欣賞±和美術鑒賞
「欣賞」與「鑒賞」:
o 《辭海》對「欣賞」與「鑒賞」的解釋
o 欣賞:領略;玩賞。鑒賞:人們通過特定媒介與藝術形式逐步進入對作品的具體感受、體驗、欣賞和鑒別的精神活動。
「美術欣賞」與「美術鑒賞」:
o 美術欣賞與美術鑒賞,都是人對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所產生的情感活動與思維活動。
o 區別:活動過程完成的不同
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
感知 —— 想像 —— 情感體驗 —— 理解
美術欣賞(感性)
美術鑒賞(理性)
「美術鑒賞」:
o 《課程標准》中指出: 美術鑒賞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中「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基礎上更高層次的拓展與延伸。
o 在美術鑒賞中,人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根據一定的審美理想、審美標准、審美趣味,從作品中獲得對於藝術形象的具體感受和體驗,展開聯想和想像,並伴隨一系列的情感反應,從而對作品作出某種審美評價,得到某種精神上的滿足,即審美享受。因此,美術鑒賞在具體要求上,比美術欣賞要更高一些。
「美術鑒賞」的含義:
o 《課程標准》指出美術鑒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
美術鑒賞的兩種方法
o 積極參與美術鑒賞活動;
o 理解美術與自然、社會之間的關系,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
o 熱愛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1)、費德門四階段分析模式:
o 前面講到,美術鑒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
o 美國喬治大學教授,著名美術理論家和批評家費德門(Edmund Burke Feldman)提出了一種美術鑒賞程序。費德門的美術鑒賞程序分為四個步驟:敘述、形式分析、解釋、評價。
敘述
o 用語言陳述被欣賞作品畫面上可以直接看到的東西,暫不顧其含義和價值判斷。對具象作品,應指明作品表現了哪些東西,而對抽象作品,則應指出主要的形狀、色彩和方向等。
o 這一點不需要運用美術基礎,只是如實地表述眼睛所看見的內容。要求學生觀察「有什麼」,它的目的是通過觀察、敘述,引起學生對面面的注意,提起興趣和好奇心。
形式分析
o 指探討一件作品的造型關系,包括各種形狀的相互依存及作用方式、色調處理、空間營造、構成原理的應用等,例如作品展示了什麼視覺元素和組織原理、作品是用什麼材料構成的等等。
o 要求學生觀察那件物體是「什麼樣子」。對於形式的觀察,少數學生能較快、較敏銳地發現物體形式上的差異,而大部分學生都無法自發地觀察到。這時,需要教師的引導,比如運用對比的方法,同題材作品進行比較等。
解釋
o 推測美術作品的含義,或者說探討美術家通過作品想表達的觀念。
o 這也就是指讓學生猜測藝術家為什麼要畫成這樣?他通過這樣的形式想表達什麼觀念。例如,莫奈為什麼把睡蓮畫成色彩繽紛的小碎點?八大山人的荷花為什麼畫得那麼簡單,這樣的形式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o 在解釋過程中,學生有閱歷、審美趣味不同,解釋會帶由個人主觀性,這是很自然的。教師應鼓勵學生忠實的發表情緒感受。
評價
o 將上面各步驟的資料歸納,綜合地判斷這一作品的優劣。作品造型語言的效果是否適當地傳達主題內容?作者技巧是否成熟?能否發揮材料的特性?
o 當學生了解了作品的形式,並對作者的意圖都有了 定的了解,就不難去判斷它們之間是否協調與統一了。這也就理所當然地比單純用「好」與「壞」去套作品要全面、有依據得多,也比單純用「喜歡」與「不喜歡」去評價作品要合理得多。
例如:
o 教材在第二單元的第6課《從傳統到現代》分別設置了林風眠《白衣女》和法國杜尚《下樓梯的裸女第2號》兩個個案分析。從「看到什麼」—「哪些藝術語言」—「為什麼這樣畫」—「有什麼價值」進行鑒賞分析,其實就是費德門的美術鑒賞四個步驟:敘述、形式分析、解釋、評價。
o 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資源開展美術鑒賞活動。
(2)、比較教學法:
5. 美術課程的評價建議是什麼
建議可以為:
講課的老師語言要通俗易懂,
列舉的例子要接近受教對象的日常生活,
與受教的交流要很自然,
課堂氣氛尤其重要。
最後,課程所取得的教學成果是否顯著。此種方法適合不同的年齡層次,不同的水平基礎。
6. 中小學美術教學評價的目的有哪些
你可以看看這篇文檔,希望可以專幫到找你屬。
http://wenku..com/link?url=_a6N1xNDkkAN0yOBmBAqtUhEATBd7O_b7a_6HHDdz6ksDKFxpBoWDJ85_a
7. 簡述美術教學評價的功能有哪些
近幾年來,隨著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對於美術教學評價的要求越來越高。因為評價是美術創作與美術鑒賞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美術課程標准》的評價建議中也提出:「美術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重要環節。」學生是一個充滿個性、活潑、靈動的獨特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生活經驗、生命體驗、情感世界,評價標准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
從而去追求更為有效的美術課堂教學評價方式。
一、尊重個性差異,注重情感的評價
教師注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關注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的心理需求,從多個角度,以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充分肯定他們所取得的點滴進步,激發他們的自信心,使之獲得「我也行」的情感體驗。
杜威曾說過:「每一個兒童來到學校的時候,除了懷有獲得知識的願望外,還帶來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怎樣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感知教師的期望和評價,從而去充滿熱情地學習呢?我在執教《我們的雙手會表演》一課時,先帶領大家玩了手形游戲,用手變出小孔雀、小狗、小兔子等動物。這時,一位男孩子舉手說道:「手指不僅可以做游戲,還可以傳遞信息,如一至十的數字、OK等手勢,中國人拜年時做的恭喜的手勢。」說著,他還淘氣地做了個「V」的手勢。在場的聽課教師無不為小男孩的精彩發言而暗暗喝彩。我緊緊抓住這一契機,表揚了這位學生,並即興帶領大家來做一做相關手勢。小男孩看了看老師,興奮的坐下,眼神中充滿了自豪的表情。
《美術課程標准》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人文性在本質上強調人的情感、人的體驗。美術課以畫為載體,承載人的情與意,是學生、教師二者感情碰撞的空間,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二、關注個體差異,注重評價結果的激勵性
具有激勵性評價是培養和保護學生創新思維的條件,只有在寬松、愉悅、不斷獲得鼓勵的環境中,學生的思維才會變得活躍。教學中,教師關注個體差異,用鼓勵性的語言,贊揚學生的每一次成功,及時抓住學生稍縱即逝的新奇、獨特的想法,給予贊揚,讓學生產生成功的體驗,激勵學生不斷追求成功,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以發展,讓學生從內心體驗成功,產生學習的動力。
《美術課程標准》中提到:評價要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我在美術教學評價中,注重評價結果的激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敢於創新和勇於發展個性。在上《秋天來了》一課時,我以「秋天的禮物」作為整堂課激勵學生的評價手段。課上只要善於傾聽或者積極發言、補充的,畫的有創意、構圖飽滿、色彩運用恰當的,都能獲得一件老師准備的秋天的禮物:一片紅色的楓葉、一朵黃色的菊花、一支金色的麥穗、一隻誘人的蘋果……這種生動富有激勵性的評價給學生美好的遐想,既激發了他們表達與交流的慾望,又給他們一種藝術的享受,還再一次突現秋天景物的特點,可謂生動有效,拉近了評價者和被評價者之間的距離。
三、關注學習過程,注重評價的多維性
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過程,注重鼓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評價,開展自評、互評活動。同時教師要注重幫助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體現教師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改進,而不是為了甄別,體現以多維性和多級性的教學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發展的現代評價觀。1、肯定性評價
美術課堂中的評價就是在教育孩子怎樣做最好,肯定孩子的方法、能力等等,所以一定要有肯定性。不能模稜兩可,否則這樣的評價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取捨。否定的評價容易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因此使用時一定要委婉,因此盡量多鼓勵,少批評。當然不是說不批評,必要的批評也是給孩子指明方向的。肯定優點就是放大優點,讓缺點自動萎縮。2、肢體語言評價:
教師以滿腔的熱情、飽滿的精神,對學生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豎起大拇指的贊許、拍拍肩膀的激勵、握握手的感激成為教師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一種表現。這種評價,簡便、直接、有效,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3、技巧性評價
教師注重以多樣的評價方法和技巧,滿足學生求新求異的心理,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獲得鼓勵和成功的機會,發揮了評價的促進功能,有利於激發學生進一步參與學習和評價活動的興趣。
我在執教《我心中的太陽》一課時,首先營造了很寬松的作畫氛圍,孩子們興趣很濃,表現得無拘無束,有的學生創作出扎小辮的太陽,有的帶帽子,有的瞪著大大的眼睛,有的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充滿了兒童特有的氣息。他們表現的就是自己內心的感受,我們可能會看不懂,不理解,甚至無法定出高低。學生將完成的作品張貼在作業展示台上,然後提問,一是:「你認為哪位同學畫的太陽既神奇又美麗?」這個問題是讓學生自己做老師,從自己的審美角度去
8. 普通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主要是
近十來年,中國美術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從頒布《中小學美術教學大綱》之日起,以中國特色為 前提的基礎美術教育體系初步形成,特別是小學美術教育涉及面之廣大、體系之完備(大綱、課程、教材等) 讓人感到欣慰。然而,與境外發達國家、地區的美術教育比較起來雖各有優劣,但綜合權衡起來,又不得不承 認在許多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想就此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從美術教育的目的任務來看。
德國巴伐利亞州(1985年頒布)小學美術教育目的任務是,為兒童提供自由繪畫的機會,激發他們豐 富的想像力;使兒童在自己的藝術創造中得到快樂,發展他們多方面的創造能力;教師應指導兒童有意識地注 意和觀察,在熟悉製作的工具、材料和技能基礎上,發揮他們的表現能力(繪畫語言和表達方式);參觀教堂 和博物館,使兒童有機會看到真正的藝術品;使兒童在年度的節日慶祝活動中進行裝飾布置和多種形式的游戲 表演。
日本文部省(1980年實施)新訂的小學美術學習指導精神(目的任務):①培養具有完美人性的孩子 ;②培養兒童熱愛自然和社會的審美情操;③努力發掘每一個兒童獨立思考的創造性智能和技能;④造就輕松 、活潑、充實的校園生活氣氛;⑤在尊重普遍道德原則的同時、對孩子進行適合其個性和能力的教育;⑥精選 教學內容,調整授課時間;⑦各校謀求更加具有彈性的教育,即根據各地區兒童的不同情況,制定貼切可行、 各具創意的教育方式。
我國1988年國家教委頒發的小學美術教學大綱中提出美術教育的目的是:①小學美術課應使學生掌握 淺顯的美術基礎知識和簡單的造型技能;②在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愛國主義情感,加強品德 、意志的培養;③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
從大綱制定的教學目的來看,德國、日本的美術教育注重素質的培養,重視人的創造能力與評價能力,強 調個性形成,注意與其他學科的相互聯系,把美術教育作為全面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美術的教育獲得全 面諧調的人,將生活樂趣、藝術實踐、社會服務三者統一。我國的小學美術教育除了講究智力和才能的發展外 ,主要強調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別考慮政治前提下的愛國主義為主題的美育。這說明中國在小學美術 教育立足民族的基礎和本國國情,正在逐步向以素質教育為主的方向轉換。
二、從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安排來看
德國、日本普遍重視美術,小學美術課時安排每周2—4小時,多於我國小學美術每周2課時(不能保證 )的安排,從時間上保證了孩子們的學習。美術科在學校教育中與語言、數學等其它學科具有完全等同的地位 。繪畫、立體製作和生活用品製作佔有很大比例。德國還把舞台表演與布置(綜合藝術)納入藝術造型藝術進 行學習。教學內容的安排非常廣泛,德國沒有統一的教科書,只有以大綱形式印發的教學建議,低年級不單獨 開設美術課,內容的選擇幾乎由美術教學全國規劃。日本雖有美術教科書,也體現出很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 教學內容做到以提示、啟發、引導為主,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想像、實踐、創造能力。以小學一年級為例, 摘錄如下:
德國巴伐利亞州:①學習內容——用彩色鉛筆或粉筆進行繪畫(兒童遇到的人和物);學習目的——激發 想像創造。題目的例子——我和我的圓錐形紙袋(德國風俗,新生入校第一天每人帶一個彩色圓錐紙袋);我 喜歡的人;我們的街道;30號的孩子們;有兩個鼻子的女巫;山谷中旅行遇到了侏儒;修長的漢斯;肥胖的 迪思。題目舉例——「這樣一個女巫」的教學,首先朗讀或講述,接用一個布袋木偶進行表演;兒童自己設想 各種女巫,如天氣女巫,並描繪出她們的外表;爾後兒童繪畫;最後共同觀看完成的圖畫。
除以上內容外,還有②舞台的景象;③用管狀顏料印花;④用水彩色繪畫的基本常識;⑤填色畫;⑥觀看 圖畫等。
日本的低年級美術教學內容則包括:造型性的游戲(玩砂、化妝等)、繪畫立體(泥塑、紙模型等)表現 、製作使用物品和觀賞作品。教科書很少介紹作畫和製作的必要知識,而是以學生們的作業(作品)再配上簡 短生動的文字啟發、引導他們去思考、想像、創造。課題有:《畫相撲》、《買果汁》、《到了花之國》、《 賀卡》、《請柬》等等。
我國一年級美術教學內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為例:有基本形狀和色彩的認識;畫出生活中與此形相似的某 些事物,如方的手絹、圓的氣球和三角形的小旗、製作拉花、小彩旗、泥塑小動物等。有些省編教材,像湖南 新編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美術第一冊還有撕貼、折剪等鄉土美術內容。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受大綱指導, 考慮得很完善、很周全,在某種程度上優於國外,但在美術課時的安排上歸類為「小三門」(音、體、美)之 末,絕大多數學校(特別是鄉村小學)是不能完成教學任務的。我國的小學美術還只能是起調節語、數主科的 間歇課,課程設置和實施與大綱教科書形成一定反差。中國的基礎美術教育還需從教學的條件上來保證貫徹落 實。
三、從教學的條件上來看。
德國、日本屬於經濟發達科技先進的國家,有能力多途徑支持教育,在小學美術教育上充分體現出來。德 、日兩國各學校均有專門的勞動、美術教學。教學設施相當完備,除了必需的繪畫工具材料外,還有各種木工 、美工造型機械的工具,便於學生製作不同材質的工藝物品,各種標本、寫生教具一應俱全,讓學生按需所取 ,潛心投入美術的學習之中。有些學校的美術教學條件是中國專業畫家都無法相比的。兩個國家的教師工作都 很忙,地位也很高,教師必須取得相應較高的職業文憑和執照才能當一名美術教師。多數學校的校園環境和校 外環境都注意藝術的影響,學生能夠經常去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參觀、欣賞品位較高的美術作品。
中國的經濟起步遲,教育的投入很少,相比德、日的教學條件就顯得寒酸。大、中城市的小學美術教學條 件很不健全,師資素質較低,缺少場地和設備,加之對學校美術課程的不夠重視,中國小學美術以素質培養為 主導的教學還顯得很薄弱。
四、從課程教學形式來看。
德日學校課堂授課完全是開放式的。教師只是提出任務,稍加啟示,大部分時間都是讓學生各取所需,各 得其樂,讓學生在成功里進步,在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教師是活動課程的准備者、組織者,只在學生 有困難需要幫助時,教師才幫助他們,真正體現著以學生為主體。
我國小學課堂授課絕大部分採取的嚴謹的准備,一環一環進行教學程序,追求課堂的主動性,以保證完成 教學任務,主要還是教師為主導,學生大多隻是被動地吸收。聽課看課都講究形式,實際效果如何是不管的。 很多優秀的課,都只是以形式豐富多彩,像唱戲式的用上很多道具來評定的,講得細、講得全、講得穩,就是 好。課堂授課還受到很多局限,教者費心,學者費力。
課堂授課的開放與束縛、靈活與機械對學生一生的學習和工作有著深遠的影響。從近期目的來說,中國的 基礎教學好,而長遠來說,各種能力,包括學習的能力就顯得比外國學生差些,不少升入高一級學校就讀的學 生並不是掌握了創造性的學習方法,而是通過大量的加強補習或「勤學苦練」來取得的,造成了有些學生高分 低能、動手能力差的狀況。德、日學生就顯得有魄力、有能力、有闖勁。
五、從教學效果來看。
德、日美術教育以全國的重視和有利的條件,保證了美術教育以至藝術教育的普及與實施,學生整體藝術 素質要比我國的高,以至於所有國民對工作、對生活的藝術品位都顯得高雅、文明,對工作對事業也就求新、 求異、講究創造性。由於社會制度的原因,德、日中小學生在升學、就業的多種學科選擇中,還直接影響到美 術素養的提高與發展。進入美術院校學習或從事專業美術的人才畢竟是極少數。這並不影響到國家的美術教育 的目的。像日本和光大學教授藤澤典明所說:「我們通過這個學科(美術)的教育,目的不是培養理解美術知 識和掌握相關技能的『美術修養』的人,更不是造就畫家、雕刻家和圖案設計師,而是在普遍一般的教育中, 透過美術的教育獲得全面諧調能力的人,而非偏重智育的不平衡的人。」
我國的美術教育效果和現狀極不平衡,大中城市比鄉村要好,沿海地區比內地、比邊遠地區要好。全面發 展尤為突出者有之,在國際繪畫、製作比賽中獲金獎者有之,畫家、美術家輩出,基礎教育好的一面是世界其 它國家無法相比的。當然,這還得力於有條件進行校外培養教育的部門和家庭,從小從早望子成龍是中國教育 的一種特殊現象。然而,破爛的校舍、缺少專業教師、沒有教學設備和沒錢上學的學齡兒童還客觀存在,這不 能不令人擔憂。中國美術教育要面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經濟條件和不同受教育者,想必是艱難的。
綜上所述,我國美術教育的規劃設想、前景是好的,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在教育的目的、教學的內容、 條件、效果上看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的基礎美術教育事業將在不遙遠的將來,躋身 世界先進行列。這在近兩年來涌現的新型寄宿制學校里,開始得到體現,使我們看到了希望。湖南長沙麓山國 際實驗學校憑借一流的設施、一流的師資、一流的管理水平推行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整體改革實驗,其中在美 術教育方面就有較大的教改舉措,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現一並介紹如下:
1.完善美術教學設施,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學校備有專門的美術教室、專用課桌、石膏模型、畫板、 畫夾、實物投影儀、造型燈具等一應俱全。學生繪畫用的紙張、顏料、畫筆等工具材料,均由學校按需發給。 這樣既方便了教師指導,又有利於學生練習。
2.聘請專業教師執教,提高師資業務水平。學校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選聘優秀教師,其中對美術教師 的要求是很高的。凡被聘用的美術教師必須具有美術專科以上學歷,有專業強項,有三年以上美術教學經驗, 有一定的教育教學成果,而且均須通過試教和試用考查。對正式聘用的美術教師,學校定期組織外出參觀學習 ,幫助他們積累經驗、開闊眼界、提高業務水平。
3.增加授課時量,保證學生訓練時間。普通班開足國家教委規定的美術課總量,每班每周兩課時。學校 將兩課時連續編排,節約了課前准備和下課收拾用具時間,便於教師系統授課,保證了學生訓練時間。美術加 強班的美術課每周安排6課時,另加4節課外活動,做到課內外有機結合。
4.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教學內容上以省編小學美術教材為藍本,參照其他教材和用書,靈活 的選擇,充實了兒童想像畫、記憶畫、手工製作、立體構成等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以啟發誘導、游戲活動為 主,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想像、實踐創造的能力。
5.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優化教學環境。在美術教學方面,學校經常舉辦作品展優、組織參加各級繪畫 比賽、促進學生的學習勁頭。同時重視隱型教育對學生美育的影響,隊報班刊、宣傳櫥窗的內容定期更換;教 室內和走廊上張貼著偉人畫像、格言;會議室、活動室及大廳里懸掛著精美的壁畫或名畫;校訓、誓詞及巨幅 標語鑲嵌在潔白的牆壁上……這一切的一切無不給學生以美的熏陶,愛的啟迪。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發 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得以大大地提高。兩年來,學生的美術作品在省、市級刊物上發表的有20餘幅 ,在市級以上競賽中獲獎的有110多件。
9. 什麼是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與評價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是整個制定課堂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及歸宿版,它具有導向、調權控、激勵、評價等諸多功能,制約著課堂教學的運作.美術課堂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才能使教學思路清晰,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