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標准50分
①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11版)要求如何評價學生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評價應以課程目標和內容標准為依據,體現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評價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表現。
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應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恰當呈現並合理利用評價結果,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過評價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學生數學學習達到的水平和存在的問題,幫助教師進行總結與反思,調整和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應以各學段的具體目標和要求為標准,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在學習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過程中的表現。在對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結果進行評價時,應該准確地把握「了解、理解、掌握、應用」不同層次的要求。在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時,應依據「經歷、體驗、探索」不同層次的要求,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
每一學段的目標是該學段結束時學生應達到的要求,教師需要根據學習的進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要求。例如,下表是對第一學段有關計算技能的基本要求,這些要求是在學段結束時應達到的,評價時應注意把握尺度,對計算速度不作過高要求。教師應允許學生經過較長時間的努力,隨著數學知識與技能的積累逐步達到學段目標。在實施評價時,可以對部分學生採取「延遲評價」 的方式,提供再次評價的機會,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數學思考和問題解決的評價要依據總目標和學段目標的要求,體現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
對數學思考和問題解決的評價應當採用多種形式和方法,特別要重視在平時教學和具體的問題情境中進行評價。例如,在第二學段,教師可以設計下面的活動,評價學生數學思考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可以關注以下幾個不同的層次:
第一,學生是否能理解題目的意思,能否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如通過畫圖進行嘗試;
第二,學生能否列舉若干滿足條件的長方形,通過列表等形式將其進行有序排列;
第三,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學生能否發現長和寬變化時,面積的變化規律,並猜測問題的結果;
第四,對猜測的結果給予驗證;
第五,鼓勵學生發現和提出一般性問題,如,猜想當長和寬的變化不限於整厘米數時,面積何時最大。
為此,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計有層次的問題評價學生的不同水平。例如,設計下面的問題:
(1)找出三個滿足條件的長方形,記錄下長方形的長、寬和面積,並依據長或寬的長短有序地排列出來。
(2)觀察排列的結果,探索長方形的長和寬發生變化時,面積相應的變化規律。猜測當長和寬各為多少厘米時,長方形的面積最大。
(3)列舉滿足條件的長和寬的所有可能結果,驗證猜測。
教師可以預設目標:對於第二學段的學生,能夠完成第(1)(2)題就達到基本要求,對於能完成第(3)(4)題的學生,則給予進一步的肯定。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可能與教師的預設有所不同,教師應給予恰當的評價。
情感態度的評價應依據課程目標的要求,採用適當的方法進行。主要方式有課堂觀察、活動記錄、課後訪談等。情感態度評價主要在平時教學過程中進行,注重考查和記錄學生在不同階段情感態度的狀況和發生的變化。例如,可以設計下面的評價表,記錄、整理和分析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情況。這樣的評價表每個學期至少記錄1次,教師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自行設計或調整評價的具體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計類似的評價表,也可以根據需要設計學生情感態度的綜合評價表。
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表現不是孤立的,這些方面的發展綜合體現在數學學習過程之中。在評價學生每一個方面表現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整體評價,分析學生在不同階段的發展變化。評價時應注意記錄、保留和分析學生在不同時期的學習表現和學業成就。例如,可以設計下面的課堂觀察表用於記錄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積累起來,以便綜合了解學生的學習表現以及變化情況。觀察表中的項目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自行調整,隨時記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教師可以有計劃地每天記錄幾位同學的表現,保證每學期每位同學有3~5次的記錄;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記錄某些同學的特殊表現,如提出或回答問題具有獨特性的同學、在某方面表現突出的同學、或在某方面需要改進的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對於學生平時數學學習的表現,就會有一個較為清晰具體的了解。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是指教師、家長、同學及學生本人都可以作為評價者,可以綜合運用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家長評價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全面的考查。例如,每一個學習單元結束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我設計一個「學習小結」,用合適的形式(表、圖、卡片、電子文本等)歸納學到的知識和方法,學習中的收獲,遇到的問題,等等。教師可以通過學習小結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也可以組織學生將自己的學習小結在班級展示交流,通過這種形式總結自己的進步,反思自己的不足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汲取他人值得借鑒的經驗。條件允許時,可以請家長參與評價。
評價方式多樣化體現在多種評價方法的運用,包括書面測驗、口頭測驗、開放式問題、活動報告、課堂觀察、課後訪談、課內外作業、成長記錄等等。在條件允許的地方,也可以採用網上交流的方式進行評價。每種評價方式都具有各自的特點,教師應結合學習內容及學生學習的特點,選擇適當的評價方式。例如,可以通過課堂觀察了解學生學習的過程與學習態度,從作業中了解學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掌握的情況,從探究活動中了解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合作交流的意識,從成長記錄中了解學生的發展變化。
評價結果的呈現應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第一學段的評價應當以描述性評價為主,第二學段採用描述性評價和等級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第三學段可以採用描述性評價和等級(或百分制)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評價結果的呈現和利用應有利於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結果的呈現,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進步,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哪些提高,具備了什麼能力,還有什麼潛能,在哪些方面還存在不足,等等。
書面測驗是考查學生課程目標達成狀況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設計和實施書面測驗有助於全面考查學生的數學學業成就,及時反饋教學成效,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1)對於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達成情況的評價,必須准確把握內容標准中的要求。例如,對於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關系的考查,內容標准中的要求是「了解」,並不要求應用這個關系解決其他問題,設計測試題目時應符合這個要求。
內容標准中的選學內容,不得列入考查(考試)范圍。
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要注重考查學生對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本質的理解,考查學生能否在具體情境中合理應用。因此,在設計試題時,應淡化特殊的解題技巧,不出偏題怪題。
(2)在設計試題時,應該關注並且體現本標準的設計思路中提出的幾個核心詞: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3)根據評價的目的合理地設計試題的類型,有效地發揮各種類型題目的功能。例如,為考查學生從具體情境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可以設計閱讀分析的問題;為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設計探索規律的問題;為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設計具有實際背景的問題;為了考查學生的創造能力,可以設計開放性問題。
(4)在書面測驗中,積極探索可以考察學生學習過程的試題,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
② 課程標准每年都會更新嗎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這個文件根據我國的教育改革情況更新,並非每年更新。
(2)課程標准50分擴展閱讀
在建國以來的多年裡,我國公布了八次課程標准(別稱「教學大綱」),編寫過八次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由此可說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經歷了8次重大改革。
(一)第七次課程改革
在1986—1996年,我國進行了第七次課程改革,在1992年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基礎教育課程開始改變「小學—中學」的傳統分段設計,而代之以「義務教育—高中」兩階段統一設計,與此同時,國家教委組織編訂各學科教學大綱(初審稿),允許一些地區和單位按大綱初審稿編寫教材,在教材試驗的基礎上,對大綱做修改,形成了24個學科義務教育教學大綱(試用),於1992年頒布。
(二)第八次課程改革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提出並開始實施素質教育,至此拉開了第八次課程改革即「新課改」的帷幕。在此期間,中國教育部主要印發了兩個版本的《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即2001年版和2011年版,但由於每個學科的改革進度不同,所以不同學科課程標準的修訂次數也不同。
總而言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修訂工作是根據各學科的改革情況開展的。
③ 《生物學課程標准》中五十個核心概念是指哪些
一、凸顯重要概念的傳遞
二、共同學習十個主題中的50個重要生物學概念
三、「課標」中關於凸顯重要概念傳遞的教學建議
(一)精選重要的生物學概念
1.在十個主題的113項具體內容標准中精選了50個生物學重要概念。
2.按要求平均每1.5周(3~5課時)學習一個生物學重要概念。在兩個學年的學習中,平均每3周(6~9課時)學習兩個生物學重要概念。(二)進一步明確什麼是概念、生物學概念、生物學重要概念
1.概念是對事物的抽象或概括。
2.生物學概念是生物學課程內容的基本組成。
3.生物學重要概念處於學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對生命基本現象、規律、理論等的理解和解釋,對學生學習生物學及相關科學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④ [50分]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 英語作業本 六年級下答案
作業要靠自己做才行!!!!
不能依賴電腦啊!!!!!
電腦有時也不是萬能的
⑤ 大學是怎麼算學分的學時是怎麼計算的一節課只有45分鍾,一節課等於一學時嗎
1學分=18課時抄。
每一個學分等於襲一個學期內每周一課時(40-45)分鍾的課堂學習,並達到規定的質量要求。若單從課時來說,1學分=18課時。
對於學年學分制來說,學生每學期所修習的學分數的上限和下限是有規定的。學生可以按照一定的選課順序,根據學校課程計劃和選課指導教師的建議,在每學期規定修讀的學分范圍內,允許多修、少修、免修某些課程。
(5)課程標准50分擴展閱讀:
學分計算要求規定:
1、實習學分制後,對第一次考試不及格的學生,高校給予一次免費補考和重修的機會;補考不及格的學生重新學習該課程,學校可以收取學分學費;學生在專業之外加修的課程(如輔修、雙學位、重修等),按實際學分收取學分學費。
2、申請免聽課程的學生,須按要求完成該課程作業和考試,並繳納該課程1/4的學分學費;申請免修課程或是參加旁聽的學生,不需繳納該課程學分學費。
3、根據各門課程的不同要求給予不同的學分,並規定各種專業課程的不同的學分總數,作為學生畢業的總學分。
⑥ 中小學96年教學大綱和01版課程標准有什麼不同 1000字左右,我出50分,急求啊!!!能幫忙的,我先謝過!
從網路中查一下
⑦ 高中英語,新課標的。我英語特別差,初中到現在基本上沒有去學過,考試成績不超過50分,以前以為其他科
一百天,只要你選擇正確的方法做對的事,100分都有可能!
⑧ 閱讀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文(50分)探究作為我國現行課程標准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常常出現在課堂、實
在探索中成長 兒童時期的我在步履蹣跚的行走過程中成長,而如今青年時期的我在奇妙的化學世界中探索並獲得新知。 化學課上,同桌的一次誤操作,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硫酸銅溶液中,滿試管的幽藍色固體讓我和同桌不知所措。這時,老師走了過來,在試管中滴了兩滴稀鹽酸,藍色固體好似融化一般融進了水中。這個現象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想:先不急著問老師,自己去探探究竟! 回到家,我上網得知這個反應類型叫做復分解反應,它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如去除茶壺表面的污垢、水鹼之類。我覺得化學世界的大門已漸漸的向我打開了,而我又一次獲得了新的知識。 我猛然想起廚房裡的那把布滿水垢的水壺!我飛速沖到廚房,抄起水壺和醋瓶便開始了我的「探索」。我先用清水沖洗水壺,再用手捧住一點白醋,反復用手擦拭,看到水壺漸漸褪去白色的外衣,露出光亮的銀色「皮膚」,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便又加了把勁兒,使勁擦拭水壺,手上有陣陣熱感,我以為是「摩擦生熱」呢,便沒在意,一個猛子扎進能力提升後「自豪」的海洋中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也終於在學校學到了復分解反應。一天老師留的作業當中,有一道難題我撓破頭皮也沒有想出來,關鍵就是要求要反應放熱。我看著那把水壺,想起擦水壺時的陣陣熱感??頓悟,復分解反應中的中和反應是放熱的,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提筆飛速地寫出了答案。 在探索化學世界的過程中,我不放棄每一個不尋常的地方,更將理論與實際進行有機的結合,並最終使自己的能力獲得大幅度的提升。 在人生路上何嘗不是如此呢?只要你堅持探索,即使不成功,也能在探索中成長!人類從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在不斷地探索未知世界,人類的歷史也在不斷地探索之中創造出來。今天,人類對世界已經有了相當的認識,而所有這些只是人類用幾百萬年畫出的一個知識圓圈中的一部分。圓外的未知世界遠遠不止這些。那麼,就讓我們不斷努力學習,去摸索無限的未知世界吧!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