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系統課程教學方案
① 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核心課程有哪些
教育技術學專業的來核心課程有以下自:
教育技術學、教學系統設計、計算機教育基礎、網路教育應用、網站開發、計算機維護、C語言程序設計、資料庫、Java面向對象程序設計、遠距離教育、電視教材設計與製作、教育技術研究方法、教育傳播學。
隨著教育內容的復雜化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現代教育需要將教育理論、學習理論與實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綜合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使受教育者在有限的時間里充分利用視覺和聽覺等多途徑獲取更多有用的知識。教育技術學培養學生一種高效的學習技能與能力,讓人們迅速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快速掌握各種知識與技能,使教育技術學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中國未來信息化教育,急需這樣的人才。
教育技術學專業培養方向寬,學生素質高。但各行業都沒有專招該專業的崗位,報考公務員、事業單位、教師時未被歸為計算機類只能選擇不限專業崗位。報考教師崗位部分地區不限專業只看《教師資格證》的,可以報考計算機教師崗位,部分限計算機專業的教師崗位也無法報考。該專業大部分畢業生從事的工作與專業不相關。實際就業較難。
② 什麼叫教學系統設計教學設計方案內容包括哪些
問題一: 答:教學設計是教學系統設計的簡稱,是以傳播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論觀點和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從而找出最佳解決方案的一種理論和方法。其主要環節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確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和學習效果評價。
教學設計方案,內容包括學習內容特徵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任務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思路或意圖、教學過程、課堂小結(含板書設計)、自主性教學評價(教學反思)、教學資源鏈接等。 問題二:請簡述你對教案的理解,教案編寫包括哪些內容? 答:我個人認為,教案體現了老師對課程標准的理解,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展現了老師在對本課講授時的思想以及講授完後老師本人對本課的認識和學生課後的反應。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③ 《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核心課程有哪些
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核心課程有:教育技術學、教學系統設計、計算機教育基礎專、網路教育應屬用、網站開發、計算機維護、C語言程序設計、資料庫、Java面向對象程序設計、遠距離教育、電視教材設計與製作、教育技術研究方法、教育傳播學。
④ 析為什麼將《教學設計》列為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核心課程
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Design,ID)也稱教學系統設計(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isd),是以傳播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從而找出最佳解決方案的一種理論和方法。是將學和教的原理轉化成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方案的系統化過程,是一種教學問題求解,側重與問題求解中方案的尋找和決策的過程。
教學設計是為了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依據課程內容主題、學生特徵和環境條件,運用教與學的原理,為學生策劃學習資源和學習活動的過程,即教學設計是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為了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而設計的解決教與學問題的一套系統化程序。
教學設計方案,內容包括學習內容特徵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任務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思路或意圖、教學過程、課堂小結(含板書設計)、自主性教學評價(教學反思)、教學資源鏈接等。
1、評估需求確定教學目的:測量學習差距、確定完成教學後能夠做什麼?
2、教學內容分析:學習者學習之前的知識技能分析?
3、學習者分析:學習者個性特徵和學習環境分析?
4、編寫教學目標:具體陳述學習後能夠做什麼?
5、開發評價方案:你准備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
6、開發和選擇教學材料:你設計各種教學資源和材料為教學做准備?
7、實施與評價:實施你的設計並進行多方面的評價?
8、修改:整理反饋資料和數據,進行修改教學設計
9、總結性評價:對學習者使用效果進行最終評價
⑤ 教學目的:初步掌握實操課教學設計的方法 要求:設計實操課教學方案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需要的是進行教學設計,傳統的教學設計僅是設計一個合理的教學方案,然後帶上教科書走進課堂,以粉筆加黑板的方式進行教學。而我們現代教育技術主要是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對學生進行多方位的信息傳遞,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獲取更多的信息,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與綜合實踐能力。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或輔助學的工具,而是強調要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煉,這正是創新人才培養所需要的。
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是有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在基於一生一機的環境下進行教學。那麼,在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就會有所側重。在我們普通教室里上課的時候,主要採用的是遠程教學資源和班班通網路環境,我們一般採用多媒體教學設計方案來對課程進行教學設計。而在計算教室裡面一生一機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各種網路資源來實現教學目標,那麼我們就可以用到網路教學設計方案。這兩種設計方案都是屬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設計方案,只是因為我們的教學環境或者說是學生的學習環境的不同而採用的不同教學設計方法。
現在,我就從多媒體教學設計和網路教學設計兩個方面來和大家探討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
一、多媒體教學設計
在學校課堂教學中,由於教學媒體的應用形式和教學功能的不同,可以分為多媒體組合教學、基於區域網的教學和基於Internet的教學等。由於對教學系統設計理論的重視程度和應用水平的影響,普遍存在如下幾方面的問題:
(1)教學方案沒有明確的設計思想,反映不出理論的指導(特別是現代教育理論),仍然是經驗型的思路。
(2)教學目標不明確,不具體。
(3)教學結構流程反映不出新型教學模式的四個轉變(教師角色、學生地位、媒體作用、教學過程等四方面的轉變),也反映不出學科教學的規律。
(4)沒有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教學作用。
多媒體所能展示的內容十分寬泛,從實體展示到抽象模擬,從歷史重現到未來猜想,都可以通過多媒體予以實現,這關鍵在於我們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方案設計時是否收集了充足的資源。
這些都是我們在進行多媒體教學設計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那麼我們要怎樣才能設計出一個合理的多媒體教學方案呢?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進行多媒體教學設計。
(一)、根據教學內容來確定教學目標
每門課程都是由若干個章節組成,每一章節有若干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的內容的屬性是確定的(每個知識點的意義所在就是它的屬性)。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必須考慮到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
1、 社會的需要
社會的需要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如社會的責任,國家的需要等等。比如我們在愛國主義教育當中講到的,什麼是愛國主義?就可以用到列寧的一句話:愛國主義是人們千百年來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感情。(這句話可通過幻燈的形式投到屏幕讓學生直觀的閱讀,增強對這句話的理解)這可以體現出社會責任和國家需要,而且能夠讓學生明白愛國主義的真正含義。
2、 學生的特徵
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必須先分析學生的特徵,明確學生的求學目的和基礎水平。我們的教學目標就是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和原有的認知能力上進行拓展和更新。正確分析學生的特徵,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我們一位高三學生回憶自己的學習經歷時說,初中時,外語不用努力成績就不錯,上了高中發現別的同學英語水平比自己好,他開始找差距,過去他沒背書的習慣,後來他發現背書並不困難,只要多讀一兩遍自然就會背了,而且背下來的東西理解得更深刻。他的學習體會是上課注意聽講,事半功倍,很多知識在課上就記住了,上課把老師講的重點詞在書上作記號,平時讀書時注意就可以記住這些詞。現在他的英語成績在班裡處於中上等水平。他說:「如果初中多學一點,就不會這么被動了,要想趕上成績優秀的同學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自從上了高中後才意識到即使再聰明如果不努力的話在高中要想獲得好的成績同樣是不可能的,所以聰明已經不是優勢了。」這就給我們提示了,如果了解學生的特徵,那麼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教學,肯定是會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3、 學科的特點
每門學科都有自己的學科特色。
有這樣一個案例:有一節《思想品德》課,這位老師完全以語文課的教學教法,關注的不是導行、明理、勵志、做人,而是字、詞、句和段落篇章的分析。這樣把《品德與生活》課上成了語文課,完全失去了這一學科課程教學的意義。
那麼怎樣在學科整合中凸顯出學科課程特點呢?就語文學科而言,提倡語文與藝術的結合,讓表演、繪畫、拼圖等走進課堂,讓學生愉快地學習語文,不是追求形式的演一演、貼一貼、畫一畫。就《思想品德》學科看,這門學科的教學核心是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教學的特點是激情、明理、導行;學習方式應該通過典型的活動設計,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感情,把課堂構建成一個虛擬的科技園、演講台、智慧宮和挑戰平台。這樣的《思想品德》課才能播種認識,收獲品格,放飛希望。
我們只要把知識點把握清楚了,那麼,我們在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就會有一個明晰的思路,在教學媒體的選擇上才會有足夠的空間。
(二)、教學媒體的選擇和教學情境的創設
媒體的選擇,就是軟體和硬體的選擇。軟體是記錄和儲存教學信息的載體;硬體是傳遞和再現教學信息的教學設備,如實體模型、計算機、幻燈、投影、電視、課件等等。
1、媒體的選擇
媒體選擇的基本思想是盡可能選擇低代價、高功能的教學媒體。我們根據需要選擇要使用的媒體。
下面我們看看常用的教學媒體和它們的特點
媒體種類 主要教學特點
實體模型 進行立體模擬
錄音(CD) 語言聲音的重現
投影 進行平面模擬
幻燈 靜態實景的重現
電視(VCD) 呈現動態過程
多媒體課件 進行交互作用
2、創設教學情境(這是我們的重中之重)
創設教學情境,在我們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無論是多媒體教學設計還是網路教學設計,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容,創設情境直接影響我們的教學效果。
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創設教學情境也是教師的一項常規教學工作,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則是教學改革的重要追求。有價值的教學情境要體現以下幾個特徵:
1.基於生活。強調情境創設的生活性,其實質是要解決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的關系,新課程呼喚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歸。創設教學情境,第一要注重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只有在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中,學生才能切實弄明白知識的價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學生的經驗。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可用一句話來概括:影響學習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他這段話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的教學理念。
2.注重形象性。首先,應該是感性的、可見的、摸得著的,它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並促進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和升化;其次,應該是形象的、具體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發學生的想像和聯想,使學生能夠超越個人狹隘的經驗范圍和時間、空間的限制,既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學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互動發展。
3.體現學科特點。情境創設要體現學科特色,緊扣教學內容,凸現學習重點,科學性是教學情境的本質屬性。例如,在教學「平均分」時(平均分配,除法),我們可以創設一個「春遊」的現實情境,讓學生准備各種食品和水果並進行分發,但教學重點應該盡快地落到「總數是多少」、「怎麼分的」、「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還有沒有多餘的」、「不同食物的分法中有什麼共同的特點」等等這些數學問題上來,而不是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討論「春遊應該准備什麼食物和水果」、「春遊應該注意什麼」等與數學內容無關的生活問題上。
4.內含問題。有價值的教學情境一定是內含問題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思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善於穿插問題,特別是點明知識點的問題設計要准確,我們可通過設計一些多媒體展示的問題情境來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掌握相關的知識點。
5.融入情感。比如課文的朗讀要聲情並茂、引入故事要生動形象、展示收集的媒體圖片貼近生活等等就是一種融入情感的好方法。
6.傳遞感性信息。比如: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化學教學中,可以通過化學實驗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我們舉一個教學實例:在學習鈉的化學性質時,利用乙酸和金屬鈉設計一個滴水生火的實驗,由於實驗結果與水能滅火的日常觀念相矛盾,那麼這個「一反常態」的實驗現象就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的思維就會特別活躍。在這樣的情境中開展教學活動,自然就會收到不同凡響的教學效果。
(三)、指導自主學習,組織協作活動
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探討。協作學習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討論、協商,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對主題的認識理解。通過對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設計,可以營造出一種更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充分發揮出學習主體的作用。
1、自主學習的設計
自主學習分為個體自主學習和集體自主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一個外在的組織者和指導者。
「自主學習」是較少依賴別人的幫助而自己可以進行有效的學習。它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自主學習」並沒有現成的經驗,更沒有既定模式,需要在不斷探索中慢慢滲透逐漸形成。
在多媒體教學設計中,我們要通過展示一些創設問題情境的聲像資料讓學生去尋找答案,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自主的與同學進行有效的合作和探究。
2、協作學習的設計
協作學習就是多個個體組成一個群體,互相幫助,共同學習。協作學習通常有兩種不同情況,一是學習的主題已知;二是學習的主題未知。主題已知的協作學習設計可通過提問來引導討論,而教師則要對學生的討論適時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主題未知的協作學習設計是因為事先並不知道學習主題,所以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可依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
在整個協作學習過程中由教師組織引導,學生們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辯論組織協商,最終解決對問題的分歧,達成共識。由此可見,教師提出問題的可爭論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學習過程必須可控,如果出現離題詭辯等現象,應及時制止,引導學生回到主題上來。
(四)、教學結構流程的設計
課堂教學結構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即各要素的時間關系和空間關系。時間關系主要是指教師與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先後順序;空間關系是指教學內容的層次關系、課堂教學的邏輯關系等。
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我們必須考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參與、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媒體的運用等。形成練習在課堂教學中有著特殊作用,在設計課堂教學結構時也要加以考慮。
(五)、設計測量工具,進行學習評價(也就是評價體系)
學習評價,就是根據明確的目標,採用科學的方法,對測量數據按照一定的標准進行量化,並對量化的結果作出有價值性的判斷。
⑥ 怎樣做好課程的教學設計,組織與實施
年輕教員在接受一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後,首先要全面認識本專業的教學總體設計,然後認真搞好本門課程的教學設計,並在每節課的授課過程中做好組織與實施工作,才能上好課。
一、年輕教員必須明確所任課程在本專業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我國目前的教育結構有四種,即研究型人才培養模式、工程型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普通高中與9年義務教育。研究型人才培養模式用於培養各專業的博士、碩士層次的研究人才;工程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用於在本科、高職院校、中專、技校等培養這兩類技能和管理型人才;普通高中與9年義務教育為基礎教育。
在各種教育結構中,都詳細制定了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方案中對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與原則、人才培養方案的主要內容及要求都做出了詳細的規定。這個方案就是各個專業人才培養的總體設計,是各個專業組織實施教學的基本依據。眾所周知,這個總體方案就是以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採用系統工程的方法,結合各自專業創辦的歷史和對人才的現實需要制定的。
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它明確規定了每門課程的類別、地位、學時、教學要求、主要內容、實踐環節和考核方法等。每位教員只有從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出發,清楚認識所任課程在其課程體系中的地位、目的和要求。才能自覺地圍繞人才培養方案的主旨,有的放矢地搞好教學工作。比如機械制圖課程,對於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而言,重點是讀圖。即能讀懂零件圖、局部裝配圖和總裝配圖,讀懂飛機圖。而不是用尺規繪制飛機或航空發動機的零件設計圖。再如,機械設計基礎課,主要講常用機械及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的設計理論、設計方法及設計步驟,對於機械零件的強度計算、剛度計算則講得很少。這樣處理的目的是為了使學員能理解飛機或發動機構造中的有關常用機構的運動
源於:論文致謝怎麼寫http://www.udooo.com
原理。就是在有關機械零件的設計中,如鏈條傳動,在飛機和航空發動機中根本不用,可以不講;再如,航空材料學課程中,盡管鑄鐵是工業重要的結構材料,並且白口鑄鐵一節在相圖理論中又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共晶反應典型代表。但在航空材料學中不應該講。因為從實際應用角度看,碳鋼尚且極少應用,更何況鑄鐵。因此,在航空材料學課程中,我們一直將有色金屬及其應用,即鋁合金、鎂合金和鈦合金作為重點講述。只有這樣,才能積極地自覺地圍繞著本專業的核心課程,搞好所任課程的教學工作。
年輕教員要加強現代先進教育理論的學習,明了應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在教育理念上與研究型人才的區別,後者要求「理論夠用,注重應用」、「不追求每門課程中理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注重實用技能的培養」。只有深刻了解學員的培養目標,了解他們就業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主動地、積極地在教學實踐中探索適於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並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年輕教員要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看待教學過程,分析教學過程,搞好教學設計
眾所周知,教學是由學校、專業、教員、學員、教材、教學媒體、評估方法等組成的動態系統。說它是動態,主要指時間、空間、內容、方法和對象都會發生變化。
用先進的教育理論做指導,採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和現代教學技術,分析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和需求,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步驟,選擇相應的策略和媒體,並對教學的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稱為教學設計。分析教學系統中各個要素及其在整個系統中的功用,進行優化處理,使得系統綜合功能發揮最好,就是教學設計。
它包括四個層面的設計,即學校、專業、課程的宏觀與微觀設計。學校層面的設計,包括學校的定位,辦學的目標,辦學的條件等;專業層面的設計,包括專業的定位、目標、教學條件等;課程宏觀層面的設計,包括課程的標准、教材的選擇、教學計劃的安排、教學方法的確定、教學媒體的選擇等;課程的微觀設計,包括每一節課的內容選擇、講授方法和步驟安排、重點和難點的處理、教學媒體的選擇和使用、作業的布置等。
教學實施則指講好每次課,做好每次試驗、安排好復習和考試、做好授課總結等。顯然,年輕教員必須了解前兩個層次的設計,而重點是做好後兩個層次的設計及其做好教學的實施工作。
為了搞好所任課程宏觀層面的設計。首先,認真研究所任課程的課程標准。只有這樣,才能明確所任課程在專業中的地位、與前後課程的關系;才能有針對性地選擇好教材;才能對學員提出合理的要求;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陷入盲目性。其次,認真選擇合適的教材十分重要。畢業於地方本科院校的各個專業的年輕教員,到軍隊院校的相應專業擔任專業基礎課比較多。由於地方各個本科院校的同名專業與軍隊院校的專業有很大區別。因此,選擇教材對搞好教學是十分重要的,這就使得年輕教員在教材選取上面應該注意很多地方。再次,要安排好教學進度計劃和考核方法。對教學計劃中的主要內容,必須採用考核方法,否則可以安排自學或簡要介紹,也就沒有必要安排相應的考核。
為了搞好所任課程微觀層面的設計。首先就要備好課。也就是要用對比的方法讀參考書,用壓縮的方法寫講稿,用歸納的方法提煉教案中板書內容,即做好所任課程的細節設計工作。備課時,找三種層次的教材,琢磨同樣問題各自的提出、展開、論述和講法的特點,從中選擇出適合自己的講法。
備課是「為給學員提供一杯水,而自己必須准備一桶水」的過程。此處僅就閱讀參考書、寫講稿和教案的過程談一點我的認識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