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與校本課程文獻
① 校本課程和特色課程中,應用最好的有哪些它們的優勢是什麼
校本課程的四個突出特徵:(1)實踐性:校本課程大多屬於實踐性課程,而不屬於學科類課程。它不以系統知識為基本內容,也不以讀書、聽講為主要學習方式,而是圍繞學生需要研討和解決的問題來組織具有多樣性、動態性的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調查研究、討論探究等活動中進行生動活潑的學習。校本課程在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行為的充分發展的過程中,把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交往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發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重點。所以,它強調學生應在活動中學,注重直接體驗和經驗積累,反對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顯然,實踐性是校本課程最本質的特徵。(2)探索性。校本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理念。各門校本課程應是圍繞一系列重要問題或挑戰性任務而編排學習內容、安排學習活動的,學生便按照一系列課題或主題參加學習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收集書面材料和實際材料,進而通過自 己的思考、操作以及與同伴的討論去解決問題或提交作品。各個課題或主題的答案多為實際答案(即拿出各種作品),也有認識性答案。有些課題或主題有多個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有理、操作有據,就可獲得優良的成績。(3)綜合性。各門校本課程的內容是圍繞一個一個主題或課題而從多種學科和多種現代媒體中收集組織的。這種綜合性內容不受學科知識體系的束縛,因而有助於多種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多種能力的均衡發展。(4)以學生為主體。各門校本課程的構建都把學生的發展置於中心地位。首先,以學生的特別需要為出發點,注重學生潛能的開發和學生情感的提升。其次,各門校本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學習活動的安排都給學生的主動參與留下一些空間,創造一些條件,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提出問題、收集材料、操作思考、作出結論或提交作品
② 如何結合地方特色開展課程學習綜合實踐課
結合地域特色開發課程資源,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
廣州市天河區獵德小學 潘國洪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國家規定、地方指導、學校開發的三級管理必修課程,課程內容以學生實踐活動為中心,圍繞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學生與自我三條線索展開。需要學校結合社會與地域資源和學生共同建構開發。如何結合特色開發課程資源,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我校經過幾年的探索,在結合地域文化特色開發課程資源,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面找到了一條可以走的路,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下面以我校為背景談談具體的操作方法。
一、客觀分析地域文化特色狀況,找准開發課程資源的結合點
《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指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在充分挖掘學校課程資源的同時,要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區的背景和條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條件、社區經濟文化狀況、民族文化傳統等方面的課程資源,體現課程資源的地方特色。由於不同的地域都會具有不同的背景和特色,學校在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時,必須首先客觀分析地域特色狀況,找准開發課程資源的結合點,在突出地域特色的同時發揮學校和師生的優勢,降低課程實施坡度,增強有效開展的效度。
如我校地處廣州市天河區獵德村,獵德村是廣州市率先進行改造的城中村。從查閱有關文獻和對村民的訪談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獵德村近900年的歷史文化。我們抓住獵德村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廣泛用於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校本開發,形成了以「獵德文化」為主題的課程資源系列。
二、利用地域文化特色結合點開發課程資源的策略
(一) 確定課程資源主題范圍
課程資源主題范圍的選擇與確定對於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十分重
要。學校邀請市區綜合實踐活動教研員親臨指導,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從各學科的相關知識、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學生的實際生活等方面劃出了一個基本范圍。
具體來說,就是充分利用獵德村蘊藏的巨大課程資源,包括歷史、交通、文化、風俗習慣、文體活動、教育、經濟、建築等領域,並考慮各年級的實際情況,特別是他們的年齡特點、原有知識水平、能力、興趣與愛好、家庭環境及其實際生活經驗,確定了「獵德龍舟」、「獵德祠堂」、「獵德歷史」、「獵德醒獅」「獵德交通」、「獵德名人」「獵德端午節」、「獵德中秋節」、「獵德婚喪習俗」、「獵德曲藝社」等主題,利用獵德村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承繼獵德村本土文化。
(二)規劃課程資源校本開發方案
根據獵德文化和學校資源,圍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三大主線、四大指定領域和非指定領域內容,制定如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結構、內容、實施計劃。
1.學校整體活動領域的規劃
根據學生發展需要,結合兒童生活實際,我校對開發獵德村文化資源的整體規劃如表1所示:
表1:開發獵德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學校整體規劃
活動領域
可能的主題
說 明
我愛我的家鄉
悠久的獵德村歷史、獵德街文化站、獵德名人、獵德曲藝、獵德龍舟、獵德醒獅、獵德祠堂特色、家鄉的龍母廟、「獵德特別的端午節」、「獵德特別的中秋節」、「獵德特殊的婚喪習俗」、獵德一河兩岸探秘、獵德交通的變遷、獵德的經濟、走進獵德大橋
此活動領域是校本開發課程的基礎和重點,是其它領域的基礎。由於是涉及自身社區的文化資源,學生很有興趣。
2.各年級活動主題的規劃
每個年級按照學校整體規劃,通過「調查」、「問卷」、「訪談」等形式,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考慮各年級的實際情況,特別是他們的年齡特點、原有知識水平、能力、興趣與愛好及其實際生活經驗來確定內容和主題,確立了不同的研究主題,如表2所示:
表2:開發獵德社區文化資源綜合實踐活動各年級主體規劃
年級
學期
活動領域
活動主題
三
年
級
上學期
我愛我的家鄉
獵德龍舟、獵德水果
下學期
我愛我的家鄉
獵德醒獅、獵德的端午節
四
年
級
上學期
我愛我的家鄉
獵德交通的變遷、悠久的獵德歷史、獵德的中秋節
下學期
我愛我的家鄉
獵德曲藝、家鄉的龍母廟
五
年
級
上學期
我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龍母廟、獵德街文化站探究、獵德一河兩岸探秘
下學期
我愛我的家鄉
獵德特殊的婚喪習俗、走進獵德大橋、
六
年
級
上學期
我愛我的家鄉
走進獵德祠堂群、獵德的經濟發展
下學期
我愛我的家鄉
獵德名人、獵德復建區探秘
(三)課程資源的具體開發與有效實施
在課程資源主題范圍和統籌規劃指導下,指導教師開展課題研
究,不斷豐富課程資源,匯集優秀實踐成果,科學地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
1.成立研發團隊,強化管理重實效
我校選出不同學科中具有較高素質和較強教學能力的教師成立
研發團隊,由校長擔任課程領導小組組長,領導教師開展課題研究。一名教導主任主抓。學校對課程指導老師給予優惠政策,在每周課時量和每月工作津貼給予照顧,提升課程指導老師的地位,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2.開展課題研究,豐富課程資源
學校以研發團隊為龍頭開展課題研究,發掘獵德文化資源、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資源,促教師專業發展。如我校啟動了「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開發獵德社區文化資源的研究」的課題研究,其主要內容是:一是如何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平台開發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二是在獵德文化校本開發過程中探索具有本地域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方式,包括教師選任、科組建設、課時安排、活動實施等。
為加強研究,學校在天河部落建立了「獵德文化與綜合實踐活動」群組博客,為師生提供網路研究的平台,目前,師生已上傳100多篇研究文章和案例。此外,經過前一階段的研究,教師已形成了30多個案例,學生積累了大量的手抄報、小製作、小論文等成果,為課程這樣的開發積累了豐富的資料。
3.編寫校本特色課程讀本
根據學生探究的成果,我們把獵德文化資源分類按章節編排,整理成校本特色課程讀本,取名為《獵德文化之旅》。既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獵德文化的機會,也是創造探究更多獵德文化資源的媒介,更為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提供了一個課程資源。
4.課程資源的科學使用
特色課程讀本不是固定的書本式教材,而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在活動中進行思考和創造。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和自己的理解,根據主題進行內容的增刪調節,學生可以在活動過程中粘貼上自己的活動成果、活動體驗。我們要求教師藉助資源採用五個環節的實施模式:主題—設計方案—活動實施—交流展示—活動評價。在各環節的實施中落實相對應的課型,把握各課型的內容、結構和操作程序,從而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性。
三、地域文化特色課程資源實施初步成效
通過三年的研究和實踐,我校利用地域文化資源,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主要體現在:
(一)豐富了學校的課程體系
課程結構取得突破,我校課程形成了國家必修課程與校本開發課
程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平台開發有學校特色的課程。
(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大部分教師掌握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程理論、各教學環節和課型的實施方法。我校在2009年成功舉辦了廣州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研討會,2010年9月,我校作為第八屆全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討會的考察學校,介紹了經驗,展示了四節不同課型的課例,受到代表們的高度好評。教師的課堂教學、綜合評價能力、論文寫作、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熱愛獵德,熱愛祖國的情懷,與此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維能力和與人交往等綜合素質和能力,有利於豐富、發展學生的本土文化知識,延伸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各種才能得以發揮和發展。
(四) 加強了學校文化建設
我校以獵德文化資源為載體,探索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的途徑,創新課程實施管理制度,積累成功案例,建立具有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庫。我校通過對獵德文化內涵的研究,提煉出學校精神和校園文化,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位,形成鮮明的獵德文化學校特色。我校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一直備受傳媒的關注,南方電視台、廣東電視台、《廣州日報》、《羊城晚報》、《南方都市報》、《廣州教研網》等媒體都作了報道。我校產生了較高的知名度和聲譽,在社會樹立了美好的外在形象。
總之,利用地域特色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豐富了我們的課程資源,促進了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和教師專業發展,推動了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常態化有效實施,加快了學校特色的形成。有利於推進學校綜合實踐活動,有利於學校特色的形成。
③ 如何把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結合起來,打造學校文化特色
張 莉 新疆農七師團中學 834034
摘要 本文對如何打造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做了探討。
關鍵詞 特色 校園文化
學校文化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精神力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內驅力。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有助於積聚學校的文化底蘊,體現學校綜合辦學水平。在創建校園文化時,我們結合新疆團場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詳實的建設發展規劃。
一、認真分析學校現狀
我校位於新疆克拉瑪依共青鎮,緊鄰獨克公路西側38公里處,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校舍兩萬平方米。全校現有51個教學班(其中有普通民族班4個,雙語民族班5個),1934名學生(漢族學生1825人、哈薩克族學生109人,住校生713人),教職工240人(其中少數民族教職工84人)。我校屬於九年一貫制民漢雙語學校,由原三角庄民漢學校和130團完全中學合並而成。
二、確立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目標 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逐步完善,追求品味」的總體思路,加強校園顯性的文化建設,例如:校容校貌、教室布置等看得見的地方烙上文化的印記。在此基礎上,由顯性向隱性推進,建設學校規章制度、管理機制。 三、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1、應遵循教育性原則。校園文化應把體現學校教育和培養學生作為建設的方向。
2、應當遵循藝術性的原則。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將傳統與時代整合,充實校園文化生活的內涵。
3、堅持靈活性的原則,努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群體,提高教育的靈活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允許不同的風格並存。
四、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有力的保障機制
1、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明確工作責任。
2、加強對學校文化建設的指導和落實。
五、確立文化建設的具體實施思路
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內容分四部分: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行為文化建設。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分為三個階段具體實施:第一階段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初級階段;第二階段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階段;第三階段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提高階段。
(一)物質文化建設
1、第一階段的目標為營造干凈、優美的校園環境文化。因為,校園環境對學生的行為習慣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第一階段的具體措施為:
(1)制定出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化目標及校園文化建設規劃方案。
(2)對校園實行凈化。
(a)堅持做好每天三小掃,每周一大掃的常規化衛生清潔工作,由值周班協同團委、學生會監督校園衛生的情況。
(b)適當增加校園內外的垃圾桶數量。
(c)定期清理校園內外的衛生死角,牆面衛生等。
(d )聯系團相關部門,清除學校周邊影響學生身心發展和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網吧,流動攤點,加固校園圍欄,凈化學校周邊環境。
(3)對校園環境實行大面積綠化。從學校自然環境和條件出發,在校園內植樹,栽花,種草,將學校建成「綠色」學校。
(4)做好校舍的維修與新建工作。
2、製作統一的校園標識
第一階段:制定並懸掛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統一製作校徽;創建綠色學校宣傳欄。
具體措施有:(1)首先在師生中徵集,然後在教代會上審議並確定。(2)製作成黑體的鈦金字,配紅色的鋁合金板,安裝於教學樓大廳正前方。(3)裝裱為條幅、卷軸或橫批,根據需要,懸掛於校長室,會議室,圖書館等場所。(4)定製6個不銹鋼框架、玻璃蒙面的大型宣傳櫥窗,安置於學校正大門
第二階段:在學校的重點部位張貼導示牌、安全通道指示牌、警示牌等;牆面設置園丁譜,值周欄,公示欄,通知欄,學校全景圖;發動全校師生設計出班牌、功能教室牌。
第三階段:發動全校師生設計校徽、校歌、校旗;因為,它們是學校形象不可缺少的象徵。具體措施是在校內徵集,自主設計與專家參謀相結合,最終由校委會審定。
3、在學校里形成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景點
第一階段目標:統籌布置校內走廊,形成初具規模的走廊文化,一樓以愛國,愛家鄉,愛學校為主題;二樓以中華國粹,傳統文化為主題;三樓以放眼世界為主題;四樓以展望未來為主題。
具體措施有:(1)按照樓層主題,結合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由學校的文化建設小組統一設計內容和圖案,選擇名人、名家名篇、名人名句、格言等內容,由噴繪公司印製後,統一裝框懸掛在各樓層的牆壁上;(2)在走廊的牆壁上布置學生的繪畫、書法等作品;(3)在廣大師生中廣泛徵集原創詩歌、散文,裱糊上牆。(4)利用廣播站、校園網、校報、櫥窗、宣傳欄等,大力宣傳校風和學校涌現的好人好事,形成健康向上的輿論氛圍。
第二階段目標:布置教室、辦公室,形成各具特色的室內文化。
具體措施有:(1)在辦公室內張貼教風、黨的教育方針或者師德名言警句;(2)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性設計班級宣言、宣傳園地,圖書角,衛生角;搜集適合室內文化的名言警句,名人或風景的圖片或者師生原創作品。
第三階段目標:整修籃球場,修建800米塑膠跑道及其附屬設施; 美化操場景點
(二)制度文化建設
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規范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具體措施有:
1、在學校章程的基礎上,進一步補充的各類制度、考核量化細則。
2、充分發揮值周班、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的組織優勢及學生社團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學生自主管理制度。
(三)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和靈魂,有助於實現制度與人性化管理的和諧統一。
第一階段目標:
(1)規范辦學行為,培養我校特有的群體風尚。
(2)注重培育優良教風和學風,樹立起為人師表、認真負責的教風;引導積極向上、尊師愛校、舉止文明的學風。
(3)加強學校圖書室建設,學校圖書配備要達到國家的標准。開設閱讀課和開展各類讀書活動,營造「書香校園」。
(4)建立校史成列室、榮譽室,舉辦校史展覽,增強師生對學校精神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5)將廉政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能提高師生廉潔奉公、誠信守法意識。
(6) 根據學校實際開發校本課程(如:網路探秘課、棋類課、國畫課、書法課、舞蹈班、合唱班、籃球課、足球課和武術課)滿足學生的需要,鍛煉教師的專業能力,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
(7) 注重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和發展,用身邊的英雄、校友的事跡、學校榮譽激勵學生。
(8) 德育活動以「四大節」、「十二個主題月」為抓手,突出學校的亮點。每年舉辦一次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和讀書節,每個月都有一個教育主題。具體措施是:①四大節活動的內容既要有思想性、知識性的,又要有娛樂性和實踐性的,以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②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生社團活動,如:組織學生深入連隊、社區幫助孤寡老人,把愛心獻給社會。
第二階段目標:(1)根據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學生了解130團本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2) 在課堂教學特別是思品課、語文課、歷史課、心理輔導等課以及主題班團隊活動中,注重培養師生熱愛校園的精神。(3)抓好文明班級、文明學生及學生宿舍和食堂文化建設。(4)分別以DVD格式和PPT 形式製作學校的宣傳片 ,對外展示學校的文化風貌和形象。(5)在校園文化的積淀過程中,逐漸形成教師自我更新主動發展的校本教研文化,讓研究反思、合作共享成為教師的職業習慣和生活方式。
第三階段目標:(1)建立英語角,創辦校刊。(2)建立科學小基地:在校園綠化帶栽種一些科學學科相關種植類內容。(3)重視綜合實踐課:根據本校實際情況開展一些活動。
(四)行為文化建設
建立健全學校各項管理制度,實行制度化管理,實施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注重組織和參加「四大節」。
1、打造教師行為文化
(1)教師儀表:黨員入校要佩帶黨徽、教師衣著要整齊大方、無怪異外表等。(2)加強師德建設;(3)強化校本教研,加強課題管理,不斷提高教科研水平。
2、建設學生行為文化
(1)抓好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2)加強學生會,團委建設,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3)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認識和了解中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革命家的先進事跡入手,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
五、建立解說員隊伍,制訂解說路線,編寫解說詞
如今,校園文化已經升華為一種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在這樣的文化熏陶下,我們這樣一所團場學校已經成為充滿思想、底氣和智慧的園地,共青人的觀念、品味、學養……也都在逐步升華,校園文化建設也讓學校真正成為師生一路進取和成長的精神家園。
④ 學校可以開設哪些傳統文化方面的特色課程
比如弟子規,三字經,論語,道德經等等。推薦參考大安法師開示:兒童教育要注重八德 兒童是一個民族的未來。 傳統文化學習課程、茶藝課、小語種課、武術課、足球課、網球課等。 小學特色課程開設意義: 學校特色課程大多屬於校本課程,而校本課程是國家新課程體系的
⑤ 茶文化在校本課程方面的開發與研究
⑥ 你對學校開設的文化課程及校本課程有何建議
您好,學校開設的文化課程及校本課程都是教研室老師們共同商定的,
主要是服務當地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的,
已經經過教育部批準的教學大綱是無法更改的,
你有更好的想法的話,可以和專業老師建議,
望採納,謝謝
⑦ 關於傳統文化類的校本課程,適用於K12教育,哪裡有類似的素材
和美人生從這里起步 (作者:管紅 發稿時間:24/5/2011 閱讀次數:310) 我校是一所傳統文化老內校。多年來,我們一容直追求著「和諧而大美」的教育理想,憧憬這自身和諧、人際和睦的教育境界,努力將目光從應試本位的教育、分數本位的評價觀轉向師生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