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程標准審題
⑴ 如何進行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
這個學期我們數學老師大都任教兩個班的教學工作,從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到輔導學生,以及參加各級各類的活動等等,都感到非常忙碌,其實這所有的忙碌都是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的。作為一所學校,說一千道一萬,質量就是發言權。今天我們依據新課標內容再續課堂教學。
一、落實三個點:重點、難點、關鍵點
重點: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注意知識間的聯系,使概念、法則和性質系統化、網路化。
難點: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尤其是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關鍵點: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啟發、引導學生主動整理每個階段的學習內容,及時復習鞏固。復習前對每位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有一個全面的掌握,作細致的分析,以便復習時對每位學生有一個側重點。同時就知識、技能、情感的情況全班也作一個整體的分析,對這三個方面情況較好、較差的分布情況了如指掌。目的是復習時做到有的放矢、查缺補漏,盡量使每位學生在復習時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二、 提高課堂效率,進行有效課堂教學
教師吃透教材,深入淺出,講究方式方法。課堂教學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師必須備好課,吃透教材和學生。面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更要揣摩他們的接受能力。
三、注重非智力因素,提高數學成績
1、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態度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基礎。
現在我們有不少的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並不是說都是他們腦子不好使,最主要的恐怕還是這些學生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把字寫清楚,寫干凈,作業按時做,及時訂正,還有很重要的是上課認真聽課的習慣:聽老師講應做到「專注」。當老師在講解或提問時所有學生的注意力應集中在老師身上,目光也應指向老師;聽同學的發言,注意力應指向發言者。應靜靜地聽完發言者的發言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這些習慣似乎不值得一提,但如果這些習慣不抓好,不落實,學生的成績就很難有起色。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學生他上課不能專注地聽講,你老師再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對他而言,也會是「心不在焉,雖學無成」。因此,我們花大力氣培養或者說強化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加強對待優生的輔導。
「待優生」往往是班級中學習較困難或思想品德較差的學生。但他們並不是不思上進的學生,如果給他們進行正確的心理輔導,那麼「待優生」也是可以轉化的。我們從每一個人的實際出發,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如深入了解他們的情況,因勢利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積極地關注他們。有的放矢地對待優生進行各個方面的輔導,以此來促進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力求使待優生掌握基礎題和典型題的解題方法。這樣不僅學生學習有目標,而且教師輔導有方向,待優生的補差工作效果就會比較明顯。
四、抓好復習,提高復習效率,促進素質的全面提高。
最後一個單元——總復習是一個幫助學生縮小差距,深化基礎,形成知識網路的一個重要時機,抓好、抓緊這個時段的復習,能大大幫助提高教學成績,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所以,尋求一種行之有效的復習方法,值得深思和探討。
復習課在教學中佔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記憶,彌補過去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缺漏,能讓學生把平時所學的零碎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清晰化,從而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不能把復習課看成是舊知識的簡單再現和機械的重復。這樣只會讓學生乏味,教師煩惱,弄得師生都身心疲憊。我們應該把復習課看成是教師啟發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有一個較高層次的學習過程。通過系統復習,達到進一步鞏固、深化和提高的目的。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我們教師就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查缺補漏是復習課的重要內容,在復習前摸清學生的「漏」和「缺」,及時給予補救,這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收獲很大。
精心選擇和設計練習題,練習題不在於多,一道好的題往往能「牽一發而動全身」,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練習題不僅僅是只動筆的書面作業,還包括一些動口討論題以及動手的實際操作題等等。要在眾多復習資料中挑選質量高,針對性強的題目。我們在復習中,一定要防止簡單機械的練習,防止題海戰術,加重學生的課余負擔,打疲勞戰,那樣只能是事倍功半。
教師要針對本班的實際情況,把學生掌握得不好的一類解決問題加大力度地訓練。精心設計練習題,注意內容的層次,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如:同一道解決問題,可以通過變換條件和問題的練習,讓學生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過程中,溝通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這樣具有一定層次的練習,不僅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還可以提高學生對解決問題的辨析能力。
五、注重錯題積累。
練習中出現的共性問題給予集體分析、糾正,對於個別問題要個別指導。還要注重錯題積累,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資源,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來講解這樣的錯題,我們老師則站在一邊傾聽,效果要比我們反復的強調好得多。我對此也做了一些嘗試,效果確實很好,學生正確率非常高,尤其是當堂的練習。就如我上周講的《商中間和末尾有零的除法》,就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情境導入,在前邊學習的內容基礎上稍加改動被除數的一個數字,就變成了新的知識點,讓學生自己嘗試做。學生信心滿滿地做著,當你仔細觀察他們的表情時,你會發現,有的人開始左右看了,這就是那些待優生;再過一會兒,當有向你投來尋求幫助的目光時,是他們遇到困難了,只有依然在繼續動筆算的學生,是那些不管對與錯依舊保持自信的學生。那就讓這部分學生進行講解,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反駁,當學生談不到關鍵點時,老師就可以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找到正確的計算方法。不過在找到正確做法之前呢,我還讓學生進行估算,看看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通過估算,有的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卻不知哪裡出錯,這時再聽小老師的講解就比較認真了。這種做法不僅充分利用了錯題資源,還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我這也是利用了我班孩子特別愛找別人缺點,而對自己缺乏自信的基礎上實施教學的。因為這些孩子以前大部分都不敢舉手回答問題,更別說到講台上當小老師了。
六、培養學生認真讀題,認真審題,並能根據題意畫圖的習慣。並學會找關鍵的「字、詞」, 根據問題選擇合適的條件,遇到困難畫圖解決。比如《學習樂園》的智慧沖浪上有這樣一道題:小猴吃桃,第一天吃了桃子的一半,第二天又吃了剩下的一半後還剩8個,問一共有多少個桃子?有的學生就做錯了,我就在黑板上畫了一條線段,學生讀完一個條件,我就畫一筆,當讀完第二個條件,我畫出第二筆的時候,有人說話了;「奧,我會了,我會了。」這就是線段圖的作用,它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題意。
總之,在我們的數學教學工作中,要做個有心人,讓數學真正成為學生願學、樂學的學科,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實踐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調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有說的不到的地方還請老師們多指點!謝謝大家!
⑵ 課程標准小學數學教科書關於計算教學編排的主要觀點是
小學數學中計算具有基礎性和工具性。計算在數學中佔有很大的比例,數學知識的學習幾乎都離不開計算。因此,計算存在於數學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之中,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
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現狀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學生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和估算技能。相比較而言,老課程標准對學生計算的能力提了很多要求,如計算方法、技巧與速度等,而現在卻很少提了。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計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現在計算正確率下降、口算速度減慢等等。
由於先進而簡便的計算工具日益普及,社會生活對計算技能的要求正在逐步降低,因此新課標調低了對計算能力的要求。但學生對計算的興趣並沒有因此而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培養。
計算存在於數學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學生的數學學習離不開計算,因此,計算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正是這重要的一環,恰恰是老師們最為頭疼的地方,也偏偏是學生們最不願意學習的知識。
一方面,對老師來說,計算教學是最不容易教學出彩的地方,我們很少見到有計算教學的公開課。不是老師們認為講不明白,反而恰恰是它過於「明白」了,一目瞭然,運算順序是什麼,要注意什麼,哪個地方最容易出錯,所有的一切清楚明了;另一方面,對學生來說,都認為這部分知識很簡單,根本不用老師來教。學生明明會算,也非常清楚應該注意什麼,可就是錯誤不斷。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計算教學處在了這樣一個尷尬的境地呢?
1、計算教學依賴於情境。
有的教師片面認為,計算教學離不開情境,缺少了情境,似乎激發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有的課堂上情境設置是牽強附會的,有的純粹是為了引出算式,經過一番不著邊際的「看圖說話」,等到從情境引出算式,已經花去了10多分鍾時間,影響了教學的進程。
2、演算法多樣化變成「形式化」
對演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學生展示同一思維層面的演算法,教師一概叫好,而不管思維層面即質上的提升。一旦少了某種方法,教師就要千方百計牽引。有的學生為了迎合教師的意圖,想一些低價值、原始的方法來充數。這樣一來,往往討論一道題目就要花費10—15分鍾。而且演算法「多」了以後,也不及時優化。在計算時,有的學生甚至不掌握基本的計算方法,教師只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3、課堂練習時間無保證
有的教師很少安排學生的課堂練習,片面認為現在計算教學的要求降低了,學生做習題有機械、重復訓練之嫌,翻來覆去說「算理」,擠佔了練習時間,影響了學生基本計算技能的形成。
4、忽視口算練習
有些教師和學生口算意識淡薄,忽視口算的正確率以及口算的速度,課堂上很少安排時間進行口算訓練。有的一年級學生連20以內的加減法也不熟練,有的二年級學生連乘法口訣也沒有做到脫口而出……,口算是計算的基礎,這樣的口算水平勢必影響計算速度和正確率。
5、教材的編排
計算內容基本都是獨立成章,先學加法、減法,再學習乘、除法,都是比較單純的學習和練習。只要是一進入這一部分的教學,師生之間就只有練、練、練,很少有關於算理的探討、交流,只有學生練習熟練與否的情感體驗,最終導致兩種情況:一種是優生練習熟練後的心浮氣傲,一種是學困生動筆就出錯的心驚膽戰。
6、評價方式的滯後
新課程標准在降低了計算的要求後,制定了新的評價標准。而在上級部門組織的測試、平時的檢測中仍然在使用老課標的評價標准。這讓我們一線的教師感到非常困惑,這種困惑帶來的就是教學過程中的無所適從。
二、對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反思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怎樣去糾正呢?
1、加強口算訓練
口算是小學生應該具備的最起碼的基本技能。在四則運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筆算,口算是筆算的基礎,筆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準確與熟練程度的制約。因此,必須加強口算的教學和訓練,切實打牢計算基礎。
小學口算的教學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基本口算和簡單速算。作為筆算基礎的基本口算,要求學生做到准確熟練、脫口而出。速算的內容主要是應用運算定律、性質及一些特殊的法則所進行的簡算速算。
要提高小學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關鍵是要持之以恆地堅持訓練。教師每節課可根據教學內容的具體情況,用3~5分鍾時間進行基本的口算訓練。 學生熟記使用頻率高的有關數據,在四則運算中能更好地掌握解題方法,使他們能更准確、快速而靈活地計算。例如熟記1π~20π的數值,便於教學「圓」與「圓柱、圓錐和球」這兩個單元的內容,能大大提高學生的運算速度。
2、培養思維能力
計算要經過觀察、比較、想像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因此計算教學的過程是培養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其過程體現了思維過程的順與逆,思維水平的高與低。在計算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因為學生思維的發展,能提高計算能力,而計算能力的提高,又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1)提倡獨立思考:新課程提倡演算法多樣化,是為了提倡學生獨立思考,提高思維能力,展示學生不同層次的思考結果,老師不能引導學生尋求「低層次演算法」。學生不是空著腦袋進課堂的,他們不僅有原有認知結構作基礎,還有自身的思維潛能作基礎。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想、去做,去發現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之法。要給學生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要捨得放手,要相信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面對數學問題時多獨立思考,盡可能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當計算遇阻時,再讓學生相互討論,老師盡量做問題的共同研究者參與學生的探討交流,最後讓學生歸納自己得到的結論。
(2)關注質的提高:目前,計算教學在方法上大都注意了量的增加,即引導學生找出盡可能多的方法,但往往忽略了有序思維,從質的方面提高。鼓勵演算法多樣化,它為我們了解學生的認知狀況提供了第一手資料,能有的放矢地採用各種手段推動學生的思維發展。
如何從質的方面發展學生的思維呢?第一,對於學生的不同方法,要認真分析,不能只看形式,而更要看實質——數學思想方法怎麼樣,引導學生有序思考,善於換一個角度去思考。第二,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種演算法,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 要及時對「多樣化」進行「優化」,尋求簡潔、容易、快速的方法。
(3)注重簡便計算的練習: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對計算式題進行觀察、思考、判斷,決定能否簡便計算,從而合乎邏輯地進行分析、推理,盡快找到計算的捷徑,以確保計算的正確、迅速與計算方法的合理運用,以便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進而提高計算效率。
3、學以致用,讓學生鞏固計算方法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學習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應用,應用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應該是計算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在計算教學中要注意對教材進行深加工,挖掘出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讓學生在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中鞏固計算方法。
例如,學習了「利息的計算」後,我設計了「儲蓄」的數學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模擬儲蓄計算應得的利息、應納稅款以及不同存期的存款利息,發現了合理的分段存款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息。這個發現對學生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使學生對利息的計算方法更加熟練,而且深切體會到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經常聯系生活實際精心設計具有探究性、開放性的數學實際問題,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4、保證適量的練習
目前的數學課堂,在情境引人、演算法多樣化上面花費了過多的時間,往往是前松後緊,匆忙收場。學生課堂練習時間嚴重不足,有的甚至下課鈴聲一響,教師才布置練習,導致練習不到位,所以有必要加強課堂練習。
(1)留有足夠的時間:學生的練習是別人無法代替的,課堂教學如果不能實現「當堂訓練」,就會成為「夾生飯」。沒有時間進行必要的課堂練習,要形成一定的計算技能也就不大可能了。所以,我們有必要留有足夠的課堂練習時間,如每節課留5—8分鍾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計算練習,並隨時隨地反饋練習中的問題,教師進行糾正。
(2)提高練習質量: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練習,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在保證一定數量的前提下,從提高質量上下功夫。首先,重視練習內容的選擇。包括封閉性問題,半開放性、開放性問題等,以封閉性問題為主,開放性問題為輔;其次,練習形式多樣。計算教學不要單純為了計算而計算,避免計算的單一、枯燥。從基本練習、針對練習、變式練習到拓展練習等層次要分明,難易程度要適合學生。教材上的、教師和學生設計的題目都要有,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要注意練習的趣味性。在練習時添加一些新穎活動,諸如小競賽、小游戲等,使學生的情緒、情感始終處於興奮狀態。
(3)有針對性的練習:在計算教學中,除對一些易錯題堅持反復練習外,還應注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一些針對性練習,以便排除各種干擾因素,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如計算360÷25×4時,不少學生往往做成:原式=360÷100=3.6,這是由於「25×4」這個強干擾因素的誘發,使學生忽略了運算的順序造成錯誤。一般來說,學生初次練習時發生的錯誤,在教師指導下,比較容易糾正和克服。如果是多次重復的某種錯誤,特別是這種錯誤在頭腦中已經生根,則糾正起來就比較困難。所以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計算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選擇常見的典型特例,與學生一起分析、交流,達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對於那些形近而易錯的式題,可組織對比練習,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培養學生比較鑒別的能力。
(4)計算練習後的反思:加強練習之後的反思,能提高學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有利於總結經驗,提高練習效率。
5、注重為學生構建計算知識的「網路」
數學知識就像是一張縱橫交錯的網,每一個知識點都是一個網點,網點上的一條條知識鏈,連接起了一個個的網點,從而形成一張密密的「知識網」。如學習加法,就為學習乘法做准備,學習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就為簡便計算埋下伏筆,學習通分就能很順利地完成分數加減法的學習……因此教學中不要只注重某一環節,某一節課的教學,要抓住一條線,一個網路去消化理解,不僅要注重「外延」,更要重視「內涵」。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善於統攬全局,為學生構建計算知識的「網路」。
6、培養良好的習慣
培養學生一絲不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防止計算錯誤,提高計算水平的一個有效的途徑。
(1)培養認真審題的習慣:先看清題中的數字和運算符號,想想什麼地方可用口算,什麼地方要用筆算,是否可以用簡便運算等;然後再動筆計算;最後認真檢查。
(2)培養認真計算的習慣:在四則運算中,碰到數字大、步驟多的計算題時,要做到不急不躁、冷靜思考、耐心計算。即便是簡單的計算題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則口算,不能口算的應注意認真計算。計算時,要求書寫整潔,格式規范,方法合理。同時,採取一定的措施,強化學生規范打草稿的習慣,以保證計算的准確及檢查時的方便明了。
(3)培養耐心檢驗的習慣:我們教師要教育學生養成計算後認真檢查驗算的習慣,把檢驗當作計算題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檢驗要做到耐心細致,逐步檢查:一查題目中數字是否抄錯;二查計算過程和計算結果是否有誤,發現錯誤要及時糾正。同時,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教給學生驗算的方法,如重演算法、逆演算法等,培養學生良好的檢查驗算的習慣。
(4)重視培養學生在計算中應用估算進行計算習慣:估算是保證計算準確的重要環節,是提高計算能力的手段。系統計算前進行估算,可估計出得數的大致取值范圍,為計算的准確性創造條件。教師要適當教給學生估算的方法,引導學生發現一些和、差、商等知識的規律,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當然,估算只能發現計算中的明顯錯誤,並不能代替計算和驗算,只有把估算、計算、檢驗相結合,才能保證計算的正確、迅速,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與能力。
計算教學是重要的,同時又是困難的。我們教師要時刻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審視計算教學,以學生的眼光看待計算教學。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與學生充分的溝通,圓滿的完成計算的教學。
小學數學中計算具有基礎性和工具性。計算在數學中佔有很大的比例,數學知識的學習幾乎都離不開計算。因此,計算存在於數學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之中,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
⑶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畫圖
1、平面圖
對於題目中條件比較抽象、不易直接根據所學知識寫出答案的問題,可以藉助畫平面圖幫助思考解題。
如,有兩個自然數A和B,如果把A增加12,B不變,積就增加72;如果A不變,B增加12,積就增加120,求原來兩數的積。
根據題目的條件比較抽象的特點,不妨借用長方形圖,把條件轉化為因數與積的關系。先畫一個長方形,長表示A,寬表示B,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原來兩數的積。如圖(l)所示。
從圖表中可以清楚看出不同的拿法。此題一共有不重復的7種拿法。
從以上各例題中可看出:解題時通過畫圖來幫助理解題意,起到了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作用。我們不妨在解題中廣泛使用。
⑷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1、 審題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環節之一。審題就是要審清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所求問題和數量關系。知道題中講的是一件什麼事情,並能找出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使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及其關系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為正確分析數量關系和解決問題創設良好的前提條件。
2、分析數量關系是「解決問題」環節中的重中之重,是「解答問題」的關鍵。學生解決問題是要通過對事情的理解和對數量關系的掌握來確定演算法的。小學生解答問題的過程,就是將事情的數量關系概括、抽象成數學問題的過程。因此,理解和掌握數量關系,是提高正確解題的重要條件。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分析數量關系能力的培養,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
⑸ 怎樣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
數學課程標准強調:注重學生諸種能力的培養,其中包括數學閱讀能力和審題能力。但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我經常發現一些同學「一聽就懂,一做就錯,一點就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數學課程標准》中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有義務去思考這個問題,追尋學生審題、讀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尋找解題的策略。我們應該關注學生讀題、審題能力的培養。
審題是解題的開始,也是解題的關鍵。學生審題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解答的結果。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分析學生產生審題障礙的原因,尋找對策,培養學生審題能力。
一、審題能力的含義
審題能力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能力,它包括閱讀、理解、分析和綜合等多種能力,也包括嚴肅、認真、細致的態度等非智力因素。數學學科的審題就是為了正確解題而進行閱讀、理解題目所涉及的數學知識,明確題目給出的條件和要求,並試圖找出條件和結論之間的關系而進行的思維活動。
二、審題能力薄弱的原因
學生在解數學題的過程中所出現的種種錯誤,很多情況下都是產生在審題這一初始環節中。那麼學生的審題能力為什麼差呢?我分析一下往往由以下原因造成
⑹ 數學課程標准2011版提出的學生數學學習習慣有哪些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學習習慣有哪些,應該怎麼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
提出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中小學生要學會養成良好
的學習習慣。
而教育家們也都認為學習習慣對小學生的學習是具有重要性的。
如
我國當代教育家葉聖陶曾明確指出:
"
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
學習習慣。
"
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形成習慣的過程。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學
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最佳時期。孔子雲:
"
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
有了良好
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才能獲得成功。而什麼是習慣?
那麼在小學階段對於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呢?
一、
傾聽的習慣
傾聽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素質。它作為人的一項基本技能,是可以通過訓
練得到不斷提高與完善的。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
明確指出
「
要讓學生學會傾聽
」
,
它不但要求學生
「
聽見
」
,
還要求學生對所聽的內容進行欣賞、
理解、
批判等處理,
只有會聽了,
才能更好地促進其他各種能力的培養,
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主動學
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培養小學生的聽的能力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創設情境,樂於傾聽
課堂上的傾聽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師生之間的,
一方面是生生之間的。
興趣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但傾聽對於好動、活潑的兒童來說無疑是無趣的。
但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就是要想方設法從這種無趣中尋找和創造樂趣。
蘇霍姆林
斯基說:
「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新教材中引入了許多小學生
喜聞樂見的生動形象,
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素材,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高學
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了傾聽下去的強烈願望。
(二)明確目標,引導傾聽
生生之間的傾聽交流因為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
表現欲強,
絕大部分學生喜
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心去聽別人說,因而課堂上常常是學生在回答問題,
另外的同學卻在干別的事情„„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沒事可做,認為這不關他的
事,教師這時應該給學生明確的目標,這部分學生應該干什麼,告訴他們「聽」
也是目標,在「聽」中學生能發現更多的問題,在「聽」中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
花。
(三)恰當評價,鼓勵傾聽
蘇霍姆林斯基說「給兒童以勞動的快樂,學得學習成績的快樂,喚醒隱藏在
他們心中的自豪感,
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條金科玉律。
」
社會心理學家也認為,
受人贊揚,
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動力和自身價值。
正確適當地評
價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學生「傾聽」的重要手段。所以
在
「聽」
的培養中,
教師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贊揚,
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二、
勤於思考,敢於提問的習慣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它需要理性思維、邏輯推理、體驗和感悟,所以在
數學課堂上學生應該要學會主動去思考、推理、思考和反思。但是愛因斯坦說:
「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
」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
就是要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
讓學生敢提出問題,
會提出問題。
所以在數學教學
課堂中,我們要培養學生勤於思考,敢於提問的習慣。
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的習慣,
教師首先應設計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情境,
引導學
生主動思考,
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
其次,
要為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讓他們獨自去尋找問題的答案。第三,古人雲「授之以魚不如授之漁」,所以我
們老師要教給孩子思考的策略和方法,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讓學生能從多
種角度,
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
從而使學生逐漸成為一名樂於思考、
善於思考的
人。第四,要不斷鼓勵學生,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激起再次思考的慾望。
在數學課堂上,
學生不僅要勤於思考,
還要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要敢於
提問。
作為教師,
首先要保護學生好問的天性,
在數學課堂上要為學生留有足夠
的時間,
引導他們大膽提問。
心理學研究表明:
能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的學生比
只能解答問題的學生更聰明,
其聰明之處就在於學生提出的問題中包含了學生的
創新慾望。
其次教學時,
教師要創設學習數學的問題情境,
多給學生提問的機會,
同時還應教學生尋找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大膽提問。
三、運用數學語言准確表達思想的習慣
正確運用語言表達思想,
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提高學生的口頭
表達能力,有利於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除了接受學習外,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與動手實踐都是學生的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
學生在課堂上
通過自主探索的結果,
必須要經過交流,
才能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而在合作
交流中則必須運用語言來進行交流才能達到合作的目標,
也才能完成任務。
數學
又是是一門科學,因此在進行交流時我們應該用科學的,嚴謹的語言。
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在我們的課堂上,
應該從低年級開始訓練學生用已經學過
的數學語言進行表達,
說完整話等,
到高年級就應該訓練學生有根有據有條有理
地說明算理,分析數量關系,理由充足地與同學爭辯,討論問題,並能隨時糾正
別人不正確或不完整的語言。
習慣,
它具有支配行為的力量,
但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養成的。
因此,
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必須貫穿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
而小學數學課
堂上,
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有很多很多,
比如學生審題的習慣,
學生書寫的習
慣,
學生做題的習慣,
學生自我檢查的習慣等等。
這些都是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
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只有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我們的數學課堂
上才能有不斷的生成,才能創造出屬於我們數學課堂的精彩
1
、預習與復習的習慣。
當前,有的教師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新課上完後,學生才知道學習了什麼,這樣
無准備的教學,
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
預習好比火力偵察,
能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了解重、難點在哪裡,帶著疑問上課,從而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教學實踐表明,課堂上學生
學會了的東西,課後還會忘記,這是大腦遺忘規律的表現。因此,只有及時復習,才能降低遺忘
率,鞏固所學知識,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把平日所學的零散知識系統化,
條理化,彌補學生知識
的缺陷。
2
、勤於思考與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
"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
"
。
如果不能積極動腦思考,
就不能學好數學。
在課堂教學與課後輔導中,
要注意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的習慣,
對於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要使學生盡量自己解決,
而不依賴他
人。
在課堂上,
如果學生
"
人在曹營心在漢
"
,
不可能學習好,
課堂教學任務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
教學時,要注意培養學生全神貫注學習的習慣,課外學習時,也要幫助學生克服邊學習邊玩,
邊
學習邊吃東西等不良習慣。
3
、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
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往往由教師進行小結或優等生作答,
大部分學
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機會。素質教育要求,應讓學生全員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
提高學生對
學習活動的參與率。
所謂
"
課堂學習活動
"
是指為完成課堂學習任務而設計的,
由學生自主參與的
各種學習形式。
要培養學生
"
主動參與
"
的習慣,
教師就要適時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
使學生在課
堂活動中主動思考,主動操練,主動交流,激起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習興趣,逐步形成
"
主動參
與
"
的學習習慣。
4
、多動腦,勤動手的習慣。
小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發展尚在起步階段,
掌握概念的過程一般以認識具體實物為起點,
先
⑺ 【請教】各位老師們:誰有小學數學新課標考試的經驗或試題,請指導
去查資料
⑻ 小學數學案例分析
像這樣的么?
1、[案例描述]《帶分數乘法》教學片斷:
⒈學生根據應用題「草坪長版5米,寬2米,求草坪的面積權。」列出算式:5×2
⒉算式一出現,教師就立即組織四人小組交流演算法。
其中一個組,在小組交流時,由於三位同學還沒有想出方法,整個合作過程只好由一位同學講了三種方法:①(5+)×(2+) ②5.8×2.5 ③×,其他同學拍手叫好而告終。
請你根據上述教學片斷進行反思(主要從合作交流與獨立思考的層面分析)。
答:以上現象是教師在使用小組合作時經常出現的一種問題。就是沒有處理好小組合作和獨立思考的關系。教師要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系強調合作學習不是不要獨立思考。獨立思考應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基礎,合作學習應是獨立思考的補充和發揮。多數學習能通過獨立思考解決的問題,就沒必要組織合作學習。而合作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應遠遠超過獨立學習的結果。當然,宜獨宜合,應和教學情景、學生實際結合,擇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們在設計學生合作學習時,能否認真的思考以下三個問題:學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讓學生經歷過獨立思考嗎?學生在合作交流時,他們有充分的時空嗎?學生在合作交流時,有否進行明確的角色分工呢?
⑼ 如何培養學生准確讀題審題能力
很多時候學生做錯題不能光歸結為不仔細、不會,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不會審題,沒有弄清楚題目的意思就去盲目解題。學習數學,是需要用知識去解決數學問題的,對於普遍存在的審題習慣差的問題,需要去關注與解決。正確的審題習慣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了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才能夠獲得成功。
讀題是培養審題能力的第一步,通過讀題,學生能明白題目大意,從而找出條件和問題,為進一步思考做准備。為了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習慣,我要求學生必須逐字逐句默讀題,劃出關鍵詞或句。通過讀題,弄清題中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間的關系。另外,讓學生根據題意在草稿紙上畫簡單的示意圖,也可以幫助其進一步理清題意。還有善於思考是審題的關鍵。《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數學學習的本質,是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在教學簡便計算時,要讓學生分析題中的數值特徵和運算間的聯系,再聯想到有關的運算定律、運算性質,然後進行運算。
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這要通過長時間的訓練。需要老師、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