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程標準的內容維度
㈠ 新世紀我國數學課程內容從學習的目標分為四個維度,分別是
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
㈡ 《數學課程標准》的數學學習目標分為四個方面是
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在這個目標的指導下,人教版實驗教版材中不再獨立權設置「應用題」單元,取消對應用題的人為分類,而是分學段將「解決問題」與「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及「情感與態度」並列,並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提出各種問題;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數學問題;面對實際的問題,能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㈢ 教學三維目標是什麼三個維度的詳細解釋是什麼確定三維目標的原則是什麼
它是指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達到的三個目標維度,即:知識與技能(Knowledge & skills);過程與方法(Process & steps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emotional attitude & values)。「
1、知識與技能目標: 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識和學科基本知識;基本能力——獲取、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過程與方法。過程——指應答性學習環境和交往、體驗。方法——包括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的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科學的價值,更強調科學的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統一。
不僅強調人類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和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原則:按照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3)數學課程標準的內容維度擴展閱讀:
要整合三維目標,前提是要整體解讀文本,科學確定每一個維度的目標。「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在閱讀文本時,首先要確定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點。
如教學人教版課程標准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組《翠鳥》《燕子專列》《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路旁的橡樹》四篇課文,就不能簡單地與學生泛談要保護環境。可以根據文本特點和學生實際,分別確定「人類的朋友」「關愛生命」「不能只顧眼前利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
然後,再確定知識與能力的落腳點、過程與方法的展開點,如緊扣文本中的「它從那麼遠飛到這里來,是要和我們做朋友的呀」「燕子經過長途跋涉,已經非常疲勞,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飢寒交迫、瀕臨死亡」等語句,進行朗讀感悟、想像體驗等,全面制定教學目標。
㈣ 2011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對教學目標維度有什麼新的要求
加了個"認真聽講"
㈤ 數學課程標准 中的教學目標是從哪四個維度論述的
數學課程目標分成四個維度: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
這四個維度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在數學學習中,知識、技能與解決問題之間是一種遞進關系,知識、技能的掌握是問題解決的基礎,而數學思考(認知策略)、情感態度則伴隨在上述目標的實現過程中。
㈥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的四維目標是什麼
教學設計中常說的「三維目標」: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數專學課程標准中是否是將屬「過程和方法」分解為「數學思考和問題解決」。這里我產生一個疑問,一般來說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思考的過程,兩者是相互交融的一個過程,這里將數學思考和問題解決分成獨立的兩部分,是為什麼呢?PS:在研究中,許多相互交融的東西被抽取出幾個主要成分,這是為了便於研究還是什麼考慮呢?
㈦ 課程標准中三個緯度的側重點各是什麼
課程標准中三個維度的側重點分別是:
知識與技能內:即容每門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過程與方法:即讓學生了解學科知識形成的過程,"親歷"探究知識的過程;學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學習,形成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即讓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具有科學精神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社會公民等。
㈧ 《國家課程標准2011版》對教學目標維度有什麼新的要求
《國家課程標准2011版》對教學目標維度有什麼新的要求
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改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的培養目標提出了「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和「兩能」: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