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張雪門的課程設計案例

張雪門的課程設計案例

發布時間: 2021-03-09 06:48:58

㈠ 急急急!!!陳鶴琴與張雪門學前教育課程思想的比較的論文摘要~謝謝

一、兒童不是「小人」——陳鶴琴的兒童觀

(一)傳統兒童觀的謬誤

從陳鶴琴先生的經歷來看,他對中外教育都有切身的體會,因而對不同時空背景下教育所預設的對兒童的看法也有相當的了解。尤其是通過國內新式學堂與傳統私塾的對比和西方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對比,陳鶴琴認為我國傳統教育「它的弱點太多,它的組織,它的內容,太不適應現代的情形了。」(《陳鶴琴全集·第六卷》P535,以下只標卷數及頁碼)究其根源,當然是傳統社會對兒童的看法使然。

陳鶴琴說,「常人對於兒童的觀念之誤謬,以為兒童是與成人一樣的,兒童的各種本性本能都同成人一色的,所不同的,就是兒童的身體比成人小些罷了。……我們為什麼叫兒童穿起長衫來?為什麼稱兒童叫『小人』?為什麼不準他游戲?為什麼迫他一舉一動要像我們成人一樣?這豈不是明明證實我們以為兒童同成人一樣的觀念么?」(一卷,P1)應該說,在「五四」之後,對舊兒童觀的批判,陳鶴琴雖不是最猛烈的,但他是站在專業者的立場上,理性地剖析舊兒童觀的缺陷。更重要的是,他在批判之後,還有建設。

(二)兒童心理之研究

他首先開始了對兒童心理的研究,這在當時國內是絕無僅有的,使人們對兒童的認識第一次有了科學的依據。陳鶴琴對其長子陳一鳴的觀察記錄,不僅是為了講授兒童心理學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他本身對孩子的喜愛以及對傳統兒童觀的不滿。正如他所說,「我素來很喜歡小孩子,小孩子也很喜歡我。」(一卷,P11)他最初將兒童的心理特徵概括為「四心」,即好動心、模仿心、好奇心和游戲心。這些心理特徵的描述與傳統社會對兒童的心理預期是頗為沖突的,而陳鶴琴將這些特徵詳加描述並提出了怎樣教育兒童的方法。在他看來,「對於兒童的觀念,不得不改變;施行教育的方法,不得不研究」。(一卷,P1)

在研究的基礎上,他認為:「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影,而是有他獨特的生理、心理特點的。幼兒期是身體和智力發展的極為重要的時期,必須掌握其特點、掌握其生長發展的科學規律,才能把幼兒教好、養好。」

(三)家庭教育

在《兒童心理之研究》出版的同一年,《家庭教育》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這兩本書同年出版,確實是相得益彰,反映了陳鶴琴更普遍的革新舊有兒童觀的努力。他在《自序》中說:「小孩子不但是難養的,而稍明事理的人,知道也難教得很!」「我們知道幼稚期(自出生至七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時期,什麼習慣、語言、技能、思想、態度、情緒都要在此時期打一個基礎,若基礎打得不穩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二卷,P674—675)

他把《兒童心理之研究》中所提的「四心」發展為七個方面,認為兒童好游戲、好模仿、好奇、喜歡成功、喜歡野外生活、喜歡合群、喜歡稱贊,以十分通俗化的語言向父母們揭示了孩子的天性,並要求家長「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當。若不明兒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沒有成效可言的。」(二卷,P686)

因此,在對兒童的看法上,他提出,要使兒童教育科學化,首先要正確了解兒童,正確對待和教育兒童。他的兒童觀建立在愛的基礎之上,這表現在對兒童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充分體現了民主化的教育思想。他認為,兒童是有生命力和生長力的,富有潛力和創造力,只要善於引導都可以成才;兒童應該享受到應有的權利和幸福。他把樹立科學的、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作為棄1日立新、改革教育的突破口。可以看出,陳鶴琴先生的兒童觀,是建立在對兒童的愛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的,這也是我們今天特別強調的。

二、「我們的主張」——陳鶴琴的教育觀

(一)南京鼓樓幼稚園的課程實驗

陳鶴琴回國的時候,中國的幼兒園教育產生不過十幾年。這十多年除了照抄照搬外國的經驗、為有錢人服務外,剩下的恐怕只有這種新的教育機構形式了。當時,一些人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如陶行知指出「幼稚園害了三種大病」,張雪門指出要發展有別於日本式和宗教式的普通幼稚園。而陳鶴琴卻指出,即便是普通幼稚園也有四種弊病:「與環境接觸太少,在游戲室的時間太多」,「功課太簡單」,「團體動作太多」,「沒有具體的目標」。(二卷,P1—4)

針對這一情況,陳鶴琴覺得自己有責任去改變。但普通的幼稚園應該如何克服這些弊病,究竟應該如何來辦,是非實驗不可的。這里沒有現成的東西可借鑒。當然,陳鶴琴也受到當時世界教育思潮的影響。「最近的教育思潮是注重實驗,這是從美國實驗主義派的哲學來的,杜威、彌勒等主張得最有力。這個思潮,影響到各種教育,使各種教育的各個方面都起了變化。……幼稚教育是各種教育之一種,當然也應該依著實驗的精神去研究。」(二卷,:P29)

陳鶴琴在鼓樓幼稚園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涉及課程、教法、幼兒習慣及設備與玩具等諸多方面,但用力最大、影響最深的要算是課程實驗了。這個實驗前後經歷了不斷調整的三個階段:散漫期、論理組織期和設計組織期。簡單而言,就是經歷了一個兒童自發活動、教師預定活動和有必要預備的兒童自發活動這三個階段。最後一個時期是最為成熟、合理的,陳鶴琴認為是可以試行的,並經試行認為是適用的。鼓樓幼稚園的課程實驗在1927年之後迅速推及南京乃至播及全國,並進而將其精神體現在1928年的《幼稚園課程暫行標准》中,成了全國幼稚同課程的範本。可見,陳鶴琴用力之深.成果之重。

現在看來,鼓樓幼稚園的課程實驗實際上是在兩種課程模式之間尋求某種平衡,而我們當今的幼兒園課程改革,又何嘗不是在尋求這種平衡呢?我們現在幼兒園課程改革要探討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師預設課程與幼兒生成課程之間的關系。針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分科課程的弊端,通過20多年的改革,近年來開始強調幼兒園課程的生成性。鼓樓幼稚園的課程實驗,實際上就是經由了幼兒生成活動——教師預設活動——教師預設與幼兒生成活動有機結合的一個實驗過程。陳鶴琴不到兩年的實驗,倒是我們這么多年幼兒團課程改革的縮影呢!

另外,我們當今的幼兒團課程改革強調一種整合的課程觀和教育觀,而非將知識分門別類地教給孩子,因為這不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和生活經驗。陳鶴琴在鼓樓幼稚園的實驗中顯然已經提出了這樣的主張,他的單元課程模式和「整個教學法」就與當今的幼教改革完全吻合。

總之,經過鼓樓幼稚園兩年的實驗,陳鶴琴對幼稚教育的看法已經成熟,進而提出了幼稚園教育的系統主張。

(二)「我們的主張」

1927年,陳鶴琴發表《我們的主張》,這可以說是他對前一階段實驗的系統總結和升華,也是對陶行知、張雪門等提出的幼稚園所害綜合症開的一副葯方。有人稱之為「中國化幼稚園教育的宣言書」。陳鶴琴說:「我們現在辦這個幼稚同,是先有了研究,再根據兒童的心理、教育的原理和社會的現狀,確定下面的幾種主要做法。」(二卷,P110)這些主張包括:(1)幼稚園是要適應國情的;(2)幼稚教育是幼稚園與家庭共同的責任;(3)凡兒童能夠學的而又應當學的,我們都應當教他;(4)幼稚園的課程可以用自然、社會為中心;(5)幼稚園的課程須預先擬訂,但臨時得以變更;(6)我們主張幼稚園第一要注意的是兒童的健康;(7)我們主張幼稚園要使兒童養成良好的習慣;(8)我們主張幼稚園應當特別注重音樂;(9)我們主張幼稚園應當有充分而適當的設備;(10)我們主張幼稚園應採用游戲式的教學法去教導兒童;(11)我們主張幼稚生的戶外生活要多;(12)我們主張幼稚園多採用小團體的教學法;(13)我們主張幼稚園的教師應當是兒童的朋友;(14)我們主張幼稚園的教師應當有充分的訓練;(15)我們主張幼稚園應當有種種標准可以隨時考查兒童的成績。這15條主張幾乎涉及了幼兒教育的各個方面,是對中國化幼稚園教育探索的全面總結。它基本上可以標志著自1903年中國幼稚園產生以來終於走出了一條中國化之路,而這條路是南陳鶴琴等開辟的。當然,這只是一個起點,一個完整的幼兒教育體系還正等著陳鶴琴去建設呢!

(三)完整的幼兒教師教育體系

陳鶴琴初辦鼓樓幼稚園時。聘請了包括張宗麟、甘夢丹等在內的專門人才。但幼稚園師資的最恰當的來源。應由專門的機構來培養。1926年以前,中國只有外國教會辦的以培養忠實教徒為目的的幾所幼稚師范。1927年之後,「培養師資的機關頗有如雨後春筍,蓬勃生長之勢。」(二卷,P329—330)但公立的獨立幼師,卻是沒有的。1940年,陳鶴琴謝絕了教育部國民教育司司長之職,在江西泰和創辦「江西省立實驗幼稚師范學校」,這是我國第一所公立幼師,三年後改為國立,並添設專修科。1945年,他又主持建立上海幼師,國立幼專也遷往上海。江西幼師以及上海幼師、幼專的學生畢業後,絕大多數都成為全國幼教戰線上的骨幹力量,為幼稚園教育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陳鶴琴任南京大學師范學院(後改為南京師范學院)院長,兼任幼教系主任。至此,可以說,中國各層次的幼稚師范教育體系都由陳鶴琴著手創立了。

此外,他還對幼兒園玩教具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和實踐,甚至創辦了多所兒童玩具廠,並為兒童編寫了各種讀物和教科書。可以說,凡是與幼兒教育相關的,陳鶴琴都是做了努力並取得成就的,而這些成就匯聚起來,集大成為「活教育」理論。

三、「一個新的教育運動」——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論

(一)吸取古今中外的教育精華

「活教育」的提法,最早受到陶行知的影響。陶行知批判中國舊教育是「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1922年,他在一次演講中就談到了「活的教育」。而他於1927年創辦的南京曉庄試驗鄉村師范學校,就是一所試驗「活的教育」的學校,陳鶴琴應邀出任其第二院(幼稚師范院)院長。「活教育」的思想,在20世紀30年代末就已形成,但只有到了創辦江西幼師時,「活教育」才有了真正實施的土壤。1940年,陳鶴琴在江西發表過一次演講,題目就是《什麼叫做「活教育」》,這可以說是「活教育」開場的號角。

陳鶴琴說,「『活教育』並不是一項新發明。它的理論曾被世界上不同的教育權威倡導過。當作者從1914年到1919年在美國接受教育時,最知名的教育家之一杜威博士所提倡的美國進步教育,對形成中國的『活教育』運動起了相當的影響。」(六卷,P295)可見,「活教育」與當時歐美掀起的「新教育運動」是有淵源的,對它們的成果是有借鑒的。但更重要的是,「活教育」是陳鶴琴自身實踐的結果。正如他自己所言:「『活教育』在產生和提出之前是有其先行的。在作者的主持下,在中國的教育領域已實施了許多項目和實驗,這為『活教育』運動的到來鋪平了道路。」(六卷,P297)

(二)「活教育」的實踐

江西幼師創辦的整個過程都是「活教育」的具體實踐。在幼師未開辦之前,陳鶴琴先創辦了南昌實驗小學新池分校,因為在幼師建築和辟荒的三五個月時間里,他們也覺得有開展教育的需要,而老百姓又有著迫切的需求。所以,在幼師開辦之前,「活教育」就已經開展了。1940年10月1日,幼師正式開學。但由於學校尚未完工,於是開學實際上就是全校師生集體勞動生活的開始。「勞動生活課」成了幼師學生的公共必修課,光會讀書而不願做事的書獃子是不受歡迎的。

1947年2月。上海市立幼師改為女師,它成了陳鶴琴在上海實施「活教育」的主要基地,這充分體現在他繼續推廣課程改革實驗,全面推行「五指活動」新課程方案的努力中。當時女師就將所有科目納入到健康、社會、科學、藝術、文學等五種整體關聯的活動中進行教學。

(三)「活教育」的理論體系

「活教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它包括:三大目標,十七條教學原則,學習的四個步驟,「五指活動」計劃,活教育的十個特點,訓育的十三條基本原則。(六卷,。P300—307)整個體系由三大目標——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大自然、大社會是知識的主要源泉;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統領,構成了陳鶴琴學前教育思想的最高成就。

陳鶴琴說:「活教育的目的是為培養一個人,一個中國人和一個現代中國人。」具體來說,就是要培養具有以下幾個方面條件的「現代中國人」:要有健全的身體;要有創造的能力;要有服務的精神;要有合作的態度;要有世界的眼光。從這里可以看出他對國家對民族的情懷,他的寬廣的眼界和非凡的遠見。

陳鶴琴先生在談到「活教育」的課程時,提出「把大自然、大社會做為出發點,讓學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會去學習」。他對傳統教育中過分注重書本知識的教學加以批評。他認為書本上的知識是死的,是間接的,書本只可以適當用作參考。具體在課程編制上,他提出了「五指活動」的新課程方案。

陳鶴琴先生「活教育」的方法論吸收了杜威「做中學」的思想,但又更進了一步,不但要做中學,還要做中教,做中求進步。他說:「我們強調兒童各類生活活動都要在戶外,包括游戲、勞作、與大自然接觸活動、自我表達課程、使用工具鍛煉等,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都在室內進行。」對於「活教育」的教學方法,他進行了長期的實踐研究,提出了教學的17條原則。

至此,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大廈算是構建完工了,盡管在這之後,他一直還在不斷完善。這座大廈今天看來已經成為一座豐碑。當然,陳鶴琴先生也是有不少的同行者的。

㈡ 根據考試的分類和效度的概念,分析為什麼有些教師用"交際教學法

可以參考2016年的。《2016福建省幼兒園新任教師公開招聘教育綜合知識考試大綱》

一、考試性質

福建省幼兒園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是符合招聘條件的考生參加的全省統一的選拔性考試。考試結果將作為福建省幼兒園新任教師公開招聘錄用面試的依據。招聘考試應從教師應有的專業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擇優錄取。招聘考試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二、考試目標與要求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以新時期合格幼兒園教師應具備的素質要求為依據,結合我省幼兒園教育教學實際,充分體現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力求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應聘者掌握時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等方面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分析、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考試范圍與內容

考試范圍主要涵蓋時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規與教師職業道德、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四大模塊。

(一)時事政治模塊

1.中國和中國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

2.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間國內外重大時事

(二)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模塊

1.教育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06年修訂)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5)《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令第10號)

(6)《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7)《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8)《福建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9)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試行)》

(10)《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令第23號)

2.教師職業道德

(1)教師職業道德及其作用、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

(2)加強師德修養的途徑、方法

(3)《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

(4)《福建省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辦法(試行)》

(三)學前教育學模塊

1.學前教育及其發展

(1)學前教育的內涵、特點與作用

(2)學前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2.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1)福祿貝爾的學前教育思想

(2)蒙台梭利的學前教育思想

(3)陳鶴琴的學前教育思想

(4)張雪門的學前教育思想

(5)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6)杜威的教育思想

(7)皮亞傑認知學派的學前教育思想

3.我國幼兒園教育

(1)我國幼兒園教育的性質

(2)我國幼兒園教育的任務

4.兒童觀

(1)兒童觀的內涵

(2)當代兒童觀

5.學前教育的原則

(1)學前教育的一般原則

(2)學前教育的特殊原則

6.學前教育課程

(1)學前教育課程的內涵與特點

(2)21世紀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

(3)學前教育課程的目標

(4)學前教育課程的內容

(5)學前教育課程的實施

(6)學前教育課程的評價

7.幼兒園游戲

(1)幼兒園游戲的價值

(2)幼兒園游戲的特點

(3)幼兒園游戲的類型

(4)幼兒園游戲的條件創設

(5)幼兒園游戲的觀察、支持與指導

8.幼兒園教學活動

(1)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內涵、特點、功能和原則

(2)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方法

9.幼兒園主題活動

(1)幼兒園主題活動的內涵、特點和功能

(2)幼兒園主題活動的支持與指導

10.幼兒園區域活動

(1)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內涵、特點和功能

(2)幼兒園區域活動的設計、觀察、支持與指導

11.幼兒園一日生活

(1)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合理安排

(2)幼兒園一日生活的組織

12.幼兒園環境創設和利用

13.幼兒園與家庭、社區

(1)幼兒園與家庭、社區的關系

(2)幼兒園與家庭、社區的合作

14.幼小銜接

(1)幼小銜接的內容與方法

(2)幼兒入學前的准備工作

15.幼兒教師

(1)幼兒教師的職業特點

(2)幼兒教師必備的素質與能力

(3)現代幼兒園教師的角色

16.師幼關系

(1)師幼關系的內涵

(2)優質師幼關系

(四)學前心理學模塊

1.學前兒童心理發展

(1)學前兒童心理發展趨勢

(2)學前兒童心理發展進程的基本特點

(3)兒童心理發展年齡特徵

(4)關鍵期、最近發展區等基本概念

(5)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因素

2.學前兒童動作和言語發展

(1)學前兒童動作發展規律

(2)學前兒童語音、詞彙、語法、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

(3)游戲言語、問題言語、自我中心言語、內部言語等基本概念

3.學前兒童認知發展

(1)幼兒感知覺的發展

(2)幼兒注意的發展

(3)幼兒記憶的發展

(4)幼兒想像的發展

(5)兒童思維的發展

4.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

(1)學前兒童親子關系的發展

(2)學前兒童同伴關系的發展

(3)學前兒童性別角色的發展

(4)學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5)學前兒童攻擊性行為的發展

5.學前兒童個性發展

(1)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

(2)學前兒童氣質、性格和能力的發展

(3)埃里克森人格發展階段理論

6.學前兒童情緒的發展

四、考試形式

1.答卷方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20分鍾。

3.試卷分值:150分。

五、試卷結構

1.主要題型:選擇題,非選擇題,如單項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等。

2.內容比例:時事政治模塊約佔10﹪,教育法律法規與教師職業道德模塊約佔20﹪,學前教育學模塊約佔35﹪,學前心理學模塊約佔35﹪。

3.試題難易比例:容易題約佔30%,中等難度題約佔50%,較難題約佔20%。

《2016福建省幼兒園新任教師公開招聘教育學科考試大綱》

一、考試性質

福建省幼兒園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是符合招聘條件的考生參加的全省統一的選拔性考試。考試結果將作為福建省幼兒園新任教師公開招聘面試的依據。招聘考試應從幼兒教師應有的專業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等方面對考生進行全面考核,擇優錄取。招聘考試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二、考試目標與要求

1.考查考生對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的理解與掌握。

2.考查考生《學前衛生學》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

3.考查考生幼兒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的基礎知識以及分析問題、設計活動等綜合應用能力。

三、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幼兒教育法規模塊

1.《幼兒園工作規程》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3.《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4.《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試行)》

(二)學前衛生學模塊

1.幼兒生長發育特點與衛生保健

(1)幼兒身體各系統、各器官的生長發育特點與衛生保健

(2)生長發育規律及影響因素

(3)生長發育評價

2.幼兒膳食

(1)營養基礎知識

(2)合理安排幼兒膳食

(3)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

(4)3-6歲學齡前兒童膳食指南

3.幼兒常見疾病和意外事故的防護

(1)幼兒常見病的種類和預防

(2)傳染病的特性、預防傳染病的主要措施

(3)幼兒常見傳染病的種類和預防

(4)幼兒常見意外事故的防護和急救

4.幼兒園一日生活各環節的衛生要求與指導

(1)生活活動

(2)教學活動

(3)游戲活動

(4)戶外活動

5.幼兒安全與教育

(1)組織幼兒活動的安全措施

(2)幼兒安全教育

6.幼兒常見心理衛生問題的預防與矯正

(1)情緒障礙

(2)睡眠障礙

(3)語言障礙

7.幼兒園保健制度

(三)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模塊

1.健康領域

(1)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目標

(2)幼兒園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3 )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

(4)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2.語言領域

(1)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目標

(2)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內容與要求

(3)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基本類型

(4)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3.社會領域

(1)幼兒園社會教育的目標

(2)幼兒園社會教育的主要內容

(3)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4.科學領域

(1)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標

(2)幼兒園科學教育內容選擇的要求

(3)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4)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目標

(5)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內容

(6)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5.藝術領域

(1)幼兒園藝術教育的目標

(2)幼兒園藝術教育的內容與要求

(3)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基本類型

(4)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5)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基本類型

(6)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四、考試形式

1.答卷方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20分鍾。

3.試卷分值:150分。

五、試卷結構

1.主要題型:選擇題,非選擇題,如單項選擇題、簡答題、案例分析題、設計題等。

2.內容比例:

(1)幼兒教育法規模塊約佔25%;

(2)學前衛生學模塊約佔25%;

(3)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模塊約佔50%。

3.試題難易比例:

容易題約佔30%,中等難度題約佔50%,較難題約佔20%。

《2016福建省中小學教師公開招聘考試教育綜合知識考試大綱》

一、考試性質

福建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是符合招聘條件的考生參加的全省統一的選拔性考試。考試結果將作為福建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面試的依據。招聘考試從教師應有的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擇優錄取。招聘考試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二、考試目標與要求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以《中學教師專業標准(試行)》和《小學教師專業標准(試行)》為依據,結合我省中小學教育教學實際,充分體現現代教育改革精神。力求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應聘者掌握時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規與政策、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基礎知識、基本理論以及分析、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考試范圍與內容

考試范圍主要涵蓋時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規與政策、教育學、心理學四大模塊。

(一)時事政治

  1. 中國和中國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

  2. 2.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間國內外重大時事

  3. (二)教育法律法規與政策

  4.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5. 2.《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06年修訂)

  6.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7. 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8.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資格條例》

  9. 6.《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10. 7.《福建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11. 8.《中學教師專業標准(試行)》與《小學教師專業標准(試行)》

  12. 9.《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

  13. 10.《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令第23號)

  14. 11.《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

  15. 12.《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國辦發〔2015〕43號

  16. 13.《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2]53號

  17. 14.《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5〕71號

  18. 15.《關於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教基[2015]4號

  19. (三)教育學

  20. 1.教育與教育學

  21. (1)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2)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22. 2.教育與社會發展

  23. (1)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 (2)教育與社會生產力

  24. (3)教育與文化

  25. 3.教育與個體的發展

  26. (1)個體身心發展的理論 (2)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

  27. (3)影響個體身心的發展的因素

  28. 4.教育目的

  29. (1)教育目的及其作用 (2)我國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論基礎

  30. (3)素質教育觀

  31. 5.學校教育制度

  32. (1)學校教育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2)我國的學校教育制度

  33. 6.課程

  34. (1)課程及影響課程的因素 (2)課程設計

  35. (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36. 7.教師與學生

  37. (1)教師的職業角色與勞動特點 (2)教師的專業素養

  38. (3)教師的專業發展 (4)學生及其特點

  39. (5)師生關系

  40. 8.教學

  41. (1)教學的意義與任務 (2)教學過程

  42. (3)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 (4)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43. (5)教學組織形式

  44. 9.教育評價

  45. (1)教育評價及其作用 (2)課堂教學評價

  46. (3) 教師評價 (4)學生評價

  47. 10.思想品德教育

  48. (1)思想品德教育及其意義 (2)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標與內容

  49. (3)思想品德教育過程 (4)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則與方法

  50. (5)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徑

  51. 11.班級管理與班主任工作

  52. (1)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的意義 (2)班級與班級管理

  53. (3)班主任工作的內容與策略

  54. (四)心理學

  55. 1.心理與心理學

  56. (1)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 (2)心理的實質

  57. 2.感覺與知覺

  58. (1)感覺及感覺規律 (2)知覺及知覺規律

  59. (3)感知覺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60. 3.記憶

  61. (1)記憶及其規律 (2)記憶品質

  62. (3)記憶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63. 4.表象與想像

  64. (1)表象及其特點 (2)想像及其類型

  65. (3)學生想像力的培養

  66. 5.思維

  67. (1)思維與思維過程 (2)思維的品質與培養

  68. (3)創造性思維及其培養

  69. 6.注意

  70. (1)注意及其功能 (2)注意的品質

  71. (3)注意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72. 7.情緒與情感

  73. (1)情緒、情感及其功能 (2)學生情緒情感的發展與教育

  74. 8.意志

  75. (1)意志與意志行動 (2)意志行動過程

  76. (3)學生意志的發展與教育

  77. 9.個性傾向性

  78. (1)需要 (2)動機

  79. (3)興趣與信念 (4)價值觀

  80. 10.個性心理特徵

  81. (1)能力及能力差異 (2)能力測驗

  82. (3)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4)氣質及氣質類型

  83. (5)性格及其結構 (6)影響性格形成與發展的因素

  84. (7)氣質、性格與教育

  85. 11.學生心理發展與教育

  86. (1)學生的認知發展 (2)學生的人格與社會性發展

  87. (3)個體差異與因材施教

  88. 12.教師心理

  89. (1)教師的心理特徵與職業成就 (2)講師型教師與新教師的差異

  90. (3)教師的成長與發展

  91. 13.學習的基本理論

  92. (1)學習及其分類 (2)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93. (3)認知學習理論 (4)建構主義與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94. 14.學習動機

  95. (1)學習動機及其基本結構 (2)學習動機理論

  96. (3)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97. 15.學習的遷移

  98. (1)學習遷移及其種類 (2)學習遷移的基本理論

  99. (3)遷移與教學

  100. 16.知識的學習

  101. (1)知識學習的類型 (2)知識的獲得

  102. (3)知識的保持

  103. 17.技能的學習

  104. (1)技能及其種類 (2)操作技能的形成

  105. (3)心智技能的形成

  106. 18.問題解決的學習與創造性

  107. (1)問題與問題解決 (2)問題解決的影響因素

  108. (3)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 (4)創造性及其培養

  109. 19.學習策略

  110. (1)典型的學習策略 (2)學習策略的學習和訓練

  111. 20.品德的形成

  112. (1)品德的實質 (2)品德發展的階段理論

  113. (3)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徵 (4)學生品德的形成與培養

  114. 21.心理健康教育

  115. (1)心理健康與心理輔導 (2)中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16. (3)影響學生行為改變的方法

  117. 四、考試形式

  118. 1、答卷方式:閉卷、筆試。

  119. 2、考試時間:120分鍾。

  120. 3、試卷分值:150分。

  121. 五、試卷結構

  122. 1、主要題型:選擇題,非選擇題。(如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判斷說理題、簡答題、論述題、分析題等)

  123. 2、內容比例:時事政治約佔10﹪,教育法律法規與政策約佔15﹪,教育學約佔35﹪,心理學約佔40﹪。

  124. 3、試題難易比例:容易題約佔30%,中等難度題約佔50%,較難題約佔20%。

  125. 一、考試性質

  126. 福建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是符合招聘條件的考生參加的全省統一的選拔性考試。考試結果將作為福建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面試的依據。招聘考試從教師應有的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擇優錄取。招聘考試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127. 二、考試目標與要求

  128.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以《中學教師專業標准(試行)》和《小學教師專業標准(試行)》為依據,結合我省中小學教育教學實際,充分體現現代教育改革精神。力求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應聘者掌握時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規與政策、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基礎知識、基本理論以及分析、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

  129. 三、考試范圍與內容

  130. 考試范圍主要涵蓋時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規與政策、教育學、心理學四大模塊。

  131. (一)時事政治

  132. 1.中國和中國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

  133. 2.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間國內外重大時事

  134. (二)教育法律法規與政策

  135.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136. 2.《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06年修訂)

  137.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138. 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139.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資格條例》

  140. 6.《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141. 7.《福建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142. 8.《中學教師專業標准(試行)》與《小學教師專業標准(試行)》

  143. 9.《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

  144. 10.《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令第23號)

  145. 11.《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

  146. 12.《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國辦發〔2015〕43號

  147. 13.《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2]53號

  148. 14.《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5〕71號

  149. 15.《關於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教基[2015]4號

  150. (三)教育學

  151. 1.教育與教育學

  152. (1)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2)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153. 2.教育與社會發展

  154. (1)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 (2)教育與社會生產力

  155. (3)教育與文化

  156. 3.教育與個體的發展

  157. (1)個體身心發展的理論 (2)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

  158. (3)影響個體身心的發展的因素

  159. 4.教育目的

  160. (1)教育目的及其作用 (2)我國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論基礎

  161. (3)素質教育觀

  162. 5.學校教育制度

  163. (1)學校教育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2)我國的學校教育制度

  164. 6.課程

  165. (1)課程及影響課程的因素 (2)課程設計

  166. (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167. 7.教師與學生

  168. (1)教師的職業角色與勞動特點 (2)教師的專業素養

  169. (3)教師的專業發展 (4)學生及其特點

  170. (5)師生關系

  171. 8.教學

  172. (1)教學的意義與任務 (2)教學過程

  173. (3)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 (4)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174. (5)教學組織形式

  175. 9.教育評價

  176. (1)教育評價及其作用 (2)課堂教學評價

  177. (3) 教師評價 (4)學生評價

  178. 10.思想品德教育

  179. (1)思想品德教育及其意義 (2)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標與內容

  180. (3)思想品德教育過程 (4)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則與方法

  181. (5)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徑

  182. 11.班級管理與班主任工作

  183. (1)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的意義 (2)班級與班級管理

  184. (3)班主任工作的內容與策略

  185. (四)心理學

  186. 1.心理與心理學

  187. (1)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 (2)心理的實質

  188. 2.感覺與知覺

  189. (1)感覺及感覺規律 (2)知覺及知覺規律

  190. (3)感知覺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191. 3.記憶

  192. (1)記憶及其規律 (2)記憶品質

  193. (3)記憶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194. 4.表象與想像

  195. (1)表象及其特點 (2)想像及其類型

  196. (3)學生想像力的培養

  197. 5.思維

  198. (1)思維與思維過程 (2)思維的品質與培養

  199. (3)創造性思維及其培養

  200. 6.注意

  201. (1)注意及其功能 (2)注意的品質

  202. (3)注意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203. 7.情緒與情感

  204. (1)情緒、情感及其功能 (2)學生情緒情感的發展與教育

  205. 8.意志

  206. (1)意志與意志行動 (2)意志行動過程

  207. (3)學生意志的發展與教育

  208. 9.個性傾向性

  209. (1)需要 (2)動機

  210. (3)興趣與信念 (4)價值觀

  211. 10.個性心理特徵

  212. (1)能力及能力差異 (2)能力測驗

  213. (3)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4)氣質及氣質類型

  214. (5)性格及其結構 (6)影響性格形成與發展的因素

  215. (7)氣質、性格與教育

  216. 11.學生心理發展與教育

  217. (1)學生的認知發展 (2)學生的人格與社會性發展

  218. (3)個體差異與因材施教

  219. 12.教師心理

  220. (1)教師的心理特徵與職業成就 (2)講師型教師與新教師的差異

  221. (3)教師的成長與發展

  222. 13.學習的基本理論

  223. (1)學習及其分類 (2)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224. (3)認知學習理論 (4)建構主義與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225. 14.學習動機

  226. (1)學習動機及其基本結構 (2)學習動機理論

  227. (3)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228. 15.學習的遷移

  229. (1)學習遷移及其種類 (2)學習遷移的基本理論

  230. (3)遷移與教學

  231. 16.知識的學習

  232. (1)知識學習的類型 (2)知識的獲得

  233. (3)知識的保持

  234. 還有沒發完的,字數限制,可以直接上網再網路下。

㈢ 張雪門思想對學前教育改革有什麼啟示

張雪門的學前教育課程思想
張雪門(1891~1973),浙江鄞縣人,我國著名的學前教育專家。早在三十年代,他就與我國的另一位著名學前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有「南陳北張」之稱。他一生潛心研究學前教育,特別是幼稚園教育,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理論研究,寫出了進200萬字的著作,大大豐富了我國學前教育思想寶庫。在他的著作中,有關幼稚園課程方面的理論與思想占據極其重要的位置。這些著作主要包括:《幼稚園的研究》《幼稚園課程編制》《課程組織法》《幼稚園教育概論》《幼稚園教材研究》《幼稚教育新論》《中國幼稚園課程研究》《增訂幼稚於思念行為課程》等。這些著作被收入戴自俺主編、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張雪門幼兒教育文集》(上、下卷)。雖然這些著作的許多內容是重復的,但是,從中我們能夠非常明顯地張雪門先生的學前教育課程理論與思想。這些思想涉及課程的本質、幼稚園課程的內容與來源、幼稚園課程的編制與組織的等方面,而他的學前教育課程思想則集中地體現在他的「行為課程」的理論與思想。
(一)課程的本質是經驗與行為
研究課程,不能不探討課程的本質問題。課程的本質,集中地反映課程的基本特性。那麼課程是什麼呢?從他是著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張雪門關於課程本質的理解在不同的時期發生了一些變化,經歷了從「經驗」到「行為」的轉變。
在早些年份的著作《幼稚園的課程》中張雪門認為,「課程是經驗;是人類的經驗,用最經濟的手段,按有組織的調制,用各種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應和活動。」幼稚園的課程是什麼呢?「就是給三足歲到六足歲的孩子所能夠做而且喜歡做的經驗的預備。」
由上可見,課程就是經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張雪門先生並不把所有的自然經驗都看作課程。因為自然經驗太、零碎太紊亂,自然經驗的獲得太不經濟,自然經驗僅有適合簡單環境的常識,不足以供高深專業的需求。在他看來,課程是有選擇的經驗,是有價值的經驗,「是適應生長基本價值的選品,歲時代而變遷」。張雪門先生批判了當時學校把課程僅僅看作是「知識」乃至「書本」的傾向,認為要改造民族,首先要打破有關課程的謬見,恢復課程的本來面目。課程的本來面目是什麼?「課程原是人類生活有價值的經驗。只為這些經驗對於個人和社會都有絕大的幫助,所以人類要想滿足自己的需要、適合社會的生活,便不得不想學得這些經驗。」而「其實課程的范圍很大,技能、知識、興趣、道德、體力、風俗、理禮節種種的經驗,都包括在課程里。」 「課程非但是人類生活的經驗,尤其是有價值的經驗的選品。」這些經驗不是一經過選定就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需要有變遷,適應時代的經驗於是也有變遷,而課程的內容更不得不隨之而變。「所謂變更課程的內容者,不過適應當代的需要,以合於生長的原則罷了。」
課程是一個變化的范疇和概念,人們對於課程的理解也會發生變化。張雪門先生也是這樣。在20世紀30年代,他把課程主要理解為經驗,經過選擇的有價值的經驗和材料,這種經驗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到60年代,他對課程的本質有了新的理解。在《增訂幼稚園行為課程》中,張雪門提出了「行為課程」的概念,並系統論述了他關於行為課程的思想。何為行為課程?「生活就是教育;五六歲的孩子們在幼稚園生活的實踐,就是行為課程。……這份課程包括了工作、游戲、音樂、故事等材料,也和一般的課程一樣,然而這份課程,完全根據於生活:它從生活而來,從生活而開展,也從生活而結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於教材的活動。」(下卷1088)幼稚園課程應強調直接經驗。行為課程「首先應注意的是實際行為,凡掃地、抹桌、熬糖、炒米花以及養雞、養蠶、種玉蜀黍和各種小花,能夠實際行動的,都應讓他們實際去行動。從行動中所得的認識,才是真實的知識;從行動中所發生的困難,才是真實的問題;從行動中所獲得的勝利,才是真實的制拖馱環境的能力。游戲、故事、唱歌等教材雖然也可以表演,然而代表不了實際行為。」
從張雪門的上述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課程本質的理解從經驗轉到行為,只是從重點為經驗轉向重點為行為,或者說是注重經驗到注重直接的經驗。他強調讓兒童在親身的行動和活動中獲得直接經驗,這樣的經驗對兒童發展才更有價值。因此可以說,張雪門先生對幼稚園課程的理解更深入更科學了。
(二)課程和教材來源於兒童直接的活動
課程是經過選擇的有價值的經驗,是兒童的直接的實際的行為和活動。課程是是兒童生長需要的材料。而兒童不僅是自然的人,也是社會的人。因此,為兒童發展所選擇的經驗,必須具有社會意義,同時又必須適合兒童發展的需要,但首先應從兒童的生活環境中搜集材料。這些材料的來源,「仍不外由於兒童的本身和其所接觸到的環境。」即是說,幼稚園課程來源於學前兒童直接的活動。
那麼,兒童的直接的活動有哪些呢。張雪門認為,可以構成兒童課程來源的直接的活動有如下四種:1.兒童自發活動;2.兒童與自然界接觸而升的活動;3.兒童與人事界接觸而生成的活動;4.人類聰明所產生的經驗,而合於兒童的需要者。
教材是課程的支柱,是課程目標的具體實現手段。課程確定以後,選擇和編寫教材就成為非常關鍵的因素。根據這四種活動及其要求,張雪門把幼稚園課程劃分為以下具體內容,這些具體內容就形成了幼稚園的教材。
首先,張雪門先生確定了選擇幼稚園教材的標准或條件。他認為,教材的功能在於滿足兒童的需要,自然應在兒童的生活里選材。教材應該從兒童的直接經驗中選擇有價值的部分,加以合理的組織。但是僅僅這樣,顯然還是不夠的。真正適合兒童發展的教材,應該符合以下四個條件。
1.教材必須合於現實社會生活的需要
兒童必須學習人類積累下來的經驗。但是,由於社會的發展變化的,人類積累的經驗的價值也是變化。從古代遺傳下來的有價值的經驗,不一定符合現實生活的需要,有的甚至會阻礙社會的發展。而兒童是現實生活中的兒童,他們是要在現實生活中學習和發展的。因此,為餓兒童選擇的經驗,應該適合現實生活的需要。
2.教材必須合於社會普遍生活的標准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從城市到農村,從沿海到內地,從北到南,各地差異比較大,所編寫的教材,不能把全國各地的所有情況都照顧到,而各地的情況有是時刻在變化的。因此,教材應該符合社會普遍生活的標准,只能注意最大多數的普遍要求。
3.教材必須合於兒童目前生長階段的需要
進幼稚園的兒童,他們「非動作無以促進生活的健全,也非動作無以滿足好奇的慾望……不是動這樣,便是動那樣。動作是整個的,其流轉演變,無痕跡可分,知識技能……僅為動作的結果而已!所以教材要適合兒童生長現階段中的需要,句得看能不能拋開分類的抽象知識,變成了直接的具體的行動。」
4.教材必須合於兒童目前的學習能力
教材應適合現代兒童的學習能力,諸如搖船、盪鞦韆等,可以用來聯系兒童的平衡感;用拋球可以發展兒童的投准,用堆積木、修鐵道、蓋樓房、種玉米等,可以培養兒童的合作精神與能力;等等。
上述四種標准不是各自分裂的,而是互相聯系的。選擇教材,應該進行全面的思考。
(三)幼稚園課程的特點和編制
幼稚園課程是為幼稚園的兒童所設計和准備的,應能促進兒童健康活潑的發展。因此,幼稚園課程必須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那麼這樣的課程應該具有什麼特點呢?
1.整個的
幼稚園的課程不能像中學和大學的課程一樣採用分科組織,而是「一種具體的整個活動。」在幼稚園,各種科目都變成兒童生活的一面,不能分而且不必分。「不獨這科與那科不分,有時候甚至一種科目當作兒童自己生活之表現,科目與人都無法分了」。
2.直接的
中小學似的課程多偏重於間接經驗,而幼稚園的課程應注重兒童的直接經驗。讓兒童通過親身活動來獲得經驗,對兒童具有更大的發展價值。
3.偏重個體發育
中小學時期,課程雖然也注意兒童的生理與心理需要,但不像幼稚園時期分量大。幼稚園時期,兒童正處於6~7歲以下,其身體的發展比其他任何時候都迅速,而且兒童的情緒、興趣、性情等心理的發展,都與這個時期有密切關系。所以,幼稚園課程應更多地重視兒童本體,而不是較地強調社會制約性,同樣不能過多地強調間接經驗和知識。
張雪門認為,編制幼稚園課程時應特別注意三點:
1.幼稚生對於自然界和人事界沒有分明的界限;他們看宇宙間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整個兒的。
2.幼稚生時期,滿足個體的需要,實甚於社會的希求;編制課程時,不能忽視社會的希求,但更應注意兒童現在的需要和能力。
3.幼稚園的課程,應根據兒童自己直接的經驗。
因此,幼稚園的課程,不能是學科式的;學科式的課程不適合兒童生活的。
根據幼稚園課程的特點,張雪門構建了幼稚園課程結構和相應的教育目標。認為幼稚園課程由游戲、自然、社會、工作與美術、故事和歌謠(言語與文學)、音樂、常識等方面組成。每一方面都包括許多具體的內容。
游戲活動:感覺游戲、競爭游戲、社會性游戲、猜測游戲、表演游戲、節拍游戲等;
自然活動:飼養小動物、種植植物、觀察自然現象、旅遊參觀、科學小實驗等;
社會活動:有關家庭的認識活動、參觀附近的社會場所和設施、了解各種職業的活動、了解其他社會團體的活動、節日和紀念日活動等;
工作和美術活動:參加家庭與學校的工作、模擬成人的職業工作、模仿成人家庭的工作、美術工藝活動等;
言語文學活動:自由談話、特殊談話、有組織的團體談話和活動、述說故事(動物故事、神仙故事、淺近的科學故事、笑話、寓言、名人故事、傳說)和歌謠(兒歌、民歌、謎語、游戲歌)等;
音樂活動:聽音樂、辨音、擬音、唱歌、演奏簡單的樂器等;
常識活動:關於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活動,關於家庭、鄰里、工廠、商店、公共機關和社會團體方面的認識活動,關於節日和紀念日的活動,以及其他自然方面的活動。
(四)幼稚園課程的編制
如何編制幼稚園課程?張雪門認為首先必須明確「兒童是什麼」。為此,他提出了五個小問題:兒童是不是和空的東西一樣?兒童是不是和植物一樣?兒童是不是和動物一樣?兒童是不是從不完備到完備的一段里程?兒童究竟是什麼?
兒童是生長的有機體。兒童的全部生活都的生長的一段,他有自己的生理和心理。他用自己的生理和心理,與其當時的環境相接觸,因而發生交互的反應,促進自己的生長。這就是兒童的本體。
兒童因身心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而生長,在這種生長的過程中,兒童獲得的是經驗。人類的經驗按其性質分為三種:認識、知識、技能。這三種經驗不一定能同時獲得。而即使獲得的經驗,也要經過重新構建和改造。按范圍來講,經驗有自然經驗和人為經驗。自然經驗無目的,在生長上是堆積的經驗;人為的經驗是有目的的,按一定的步驟所獲得的,在生長上是有機的經驗。

㈣ 張雪門幼教思想與課程設計,介紹完內容你愛你有什麼期待

張雪門幼教思想與課程設計介紹完內容沒有什麼好期待的,就是一般的社交課程

㈤ 張雪門認為幼稚園課程編織方法

早在本世紀30年代初,原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的教授董任堅翻譯了《行為課程》一書,當時正值行為主義學說在我國傳播。張雪門也在此時開始了他對幼稚園行為課程的研究。曾先後在《幼稚教育概論》、《幼稚教育新論》、《新幼稚教育》等著作中對幼稚園的課程問題進行了專門的探討。1946年去台灣以後,他繼續致力於幼稚園課程的研究,於1966年出版了《增訂幼稚園行為課程》一書,初步形成了他的「行為課程」的理論體系。隨後在70年代初他又出版了《中國幼稚園課程研究》一書,對幼稚園的課程問題作了進一步探討,這里我們將他在幼稚園行為課程方面的主要觀點和主張作一簡略介紹。(一)幼稚園行為課程的含義早在1929年,張雪門在《幼稚園的研究》一書中就提出:「課程是什麼?課程是經驗,是人類的經驗。用最經濟的手段,按有組織的調制,用各種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應和活動。」同時明確指出:「幼稚園的課程是什麼?這是給三足歲到六足歲的孩子所能夠做而且歡喜做的經驗的預備」。此後不久他在《幼稚教育概論》一書中又指出:「課程源於人類的經驗,只為這些經驗對於人生(個人和社會)有絕大的幫助,有特殊的價值;所以人類要想滿足自己的需求,充實自己的生活,便不得不想學得這些經驗,學得了一些又想學得了多些,而且把學得的再傳給後人」。因此,他認為不應當把課程僅視為「知識的積體」,而應當是把「技能知識、興趣、道德、體力、風俗、禮節種種的經驗,都包括在課程里。換一句話來說,課程是適應生長的有價值的材料。」不過這時他還沒有明確提出「行為課程」的概念。直到1966年他出版了《增訂幼稚園行為課程》一書,才明確提出什麼叫行為課程的問題。他說:「生活就是教育,五六歲的孩子們在幼稚園生活的實踐,就是行為課程。」他認為這種課程「完全根據於生活,它從生活而來,從生活而開展,也從生活而結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於教材的活動。」它首先應注意的是實際行為,凡掃地、抹桌、熬糖、爆米花以及養雞、養蠶、種玉蜀黍和各種小花等,能夠讓幼兒實際行動的,都應該讓他們實際去行動。因為「從行為中所得的知識,才是真實的知識;從行動中所發生的困難,才是真實的問題;從行動中所獲得的勝利,才是真實的制馭環境的能力。」同時幼兒只有通過這種實際行為,才能使個體與環境接觸,從而產生直接經驗,這種經驗也可以說是人生的基本經驗。他還特別說明,「幼童一定先有了直接經驗,然後才可以補充想像。」至於游戲、故事、唱歌等教材,雖然也可以給予幼兒模仿和表演的機會,然而並不能代表人類實際的行為。所以,他要求教師一定要注意兒童的實際行為,要「常常運用自然和社會的環境,以喚起其生活的需要,擴充其生活的經驗,培養其生活的能力。」他認為「若教師真能做到這樣,這便是行為課程了。」(二)幼稚園行為課程的組織如何按照上述行為課程的要求組織幼稚園的課程呢?他認為幼稚園課程的組織與小學、中學和大學各級學校的課程不同,它有自己的特點和要求,其特點有三:第一、「幼稚生對於自然界和人事界沒有分明的界限,他看宇宙間一切的一切,都是整個兒的。」所以編制課程時如果分得太清楚太有系統了,反不能引起兒童的反應。第二、「當幼稚生的時期中,滿足個體的需要,實甚於社會的希求。」所以編制課程時,應兼顧社會和個體兩方面的的需求。第三、「幼稚園的課程,須根據於兒童自己直接的經驗。」雖然這種經驗不如傳授式的經濟和整齊,但對於幼兒來說,意義重大。此後他於70年代初出版的《中國幼稚園課程研究》一書中,又在總結40多年研究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組織幼稚園課程的一些標准和要求,如:「課程須和兒童的生活聯絡。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事前應有準備應估量環境,應有相當的組織,且需要有遠大的目標。各種動作和材料全須合乎兒童的經驗能力和興趣。動作中須使兒童有自由發展創作的機會。各種知識技能興趣習慣等全由兒童直接的經驗中獲得。」在這里他不僅提出課程及與兒童生活聯系;須合乎兒童的能力、興趣和自由發展的需要,還特別強調了課程須有目的、有計劃有遠大的目標。他在實踐中還曾指導幼師生具體根據上述標准,擬定了《各月活動估量表》,即全年的課程表。在這些估量表中都將活動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兒童三大類:自然環境類包括節氣、動物、植物和自然現象;社會環境類包括節令、紀念日、農作、家庭、店鋪、職業、風俗、公共機關、學校;兒童類包括游戲和疾病,並規定了每月的中心活動。(三)幼稚園行為課程的教學方法他指出行為課程的要旨是以行為為中心,以設計為過程。只有行為沒有計劃、實行和檢討的設計步驟,算不得有價值的行為;只有設計沒有實踐的行為又是空中樓閣。所以行為課程的教學方法應當是起於活動而終於活動的有計劃的設計。行為課程既經設計,則應根據設計精選有助於幼兒生長進步的自然的良好行為,指導進行。同時在進行中須把握住遠大而客觀的標准,並注意勞動中亦須勞心的原則。由於行為課程的教學方法系採取單元教學,它一般是先根據幼兒的學習動機,決定學習目的,再根據目的估量行為的內容。行為課程的內容可以包括幼兒的工作、游戲、音樂、故事兒歌,以及常識等科的教材。但在實施時,則應徹底打破各學科的界限。在活動進行中,教師應在各科教材中選擇與學習單元有關的材料,加以運用,適當配合幼兒實際行為的發展,使各科教材自然的融會在幼兒生活中,力求做到從生活中來,從生活而發展,也從生活而結束。採用行為課程教學法,教師在課程進行前要准備教材、布置環境、詳擬計劃;在課程進行中,教師要隨時巡視指導,不重講解,而著重指導幼兒行為的實踐,使幼兒在活動中養成負責守法、友愛互助等基本習慣。行為課程的教學結束後,評量與檢討也是重要的一環,教師可以此了解幼兒的知識、思考、習慣、技能、態度、理想、興趣等方面的成就,作為改進教學的參考。至於單元的選擇,則須配合教育宗旨、教育政策、社會需要及幼兒的能力。綜上所述,張雪門的幼稚園行為課程理論的基本思想就是「生活即教育」、「行為即課程」,強調通過兒童的實際行為,使兒童獲得直接經驗;同時要求根據兒童的能力、興趣和需要組織教學,主張採取單元設計的方法,打破各種學科的界限。這種課程理論,雖然從學校教學的一般規律看來,不是完全無可非議,但對學前兒童的教育來說,則有比較明顯的積極意義。

㈥ 幼師為了提高師幼交談質量,必須學會的技能有

知與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明確提出要「辦好學前教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近年來,我國學前教育取得跨越式發展,但幼兒教師的數量與質量仍是發展的瓶頸。要破解這一難題,必然要進行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改革創新,為實現「幼有所育」培養優秀幼兒教師。

愛心、責任心、童心,幼兒教師應當有「三心」

有愛心、責任心、童心的「三心」幼兒教師是幼教本真的守護神。愛心與責任心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從教必須首先捫心自問的問題。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幼兒教育工作的基礎,富有愛心是幼兒教師的基本素質和必備品德,也是贏得幼兒喜愛的關鍵。

責任心是對兒童和幼教事業負責任的情感、信念和認識,是承擔責任、履行義務、遵守規范等自覺的態度。要想成為優秀的幼兒教師,更要具備愛心和責任心。

童心是幼兒教師的特質,是高質量師幼互動的前提。童心是人之天性,是兒童教育的根。陶行知先生說「我們要懂得兒童的心靈,要用兒童的大腦去思考,要用兒童的情感去體驗,還要用兒童的興趣去愛好」。幼兒教育中教師與幼兒心靈的連接點就是童心,擁有童心的教師更具有靠近幼兒心靈的親和力,具有親和力的教師也必然會贏得幼兒和家長的信任和愛戴。

能做、善教,幼兒教師要有「雙技能」

幼兒教師的職業能力是提升幼兒教育質量的重要性因素,而能做、善教是幼兒教師最重要的職業能力。根據幼兒園保教活動的特點,幼兒教師應該具備兩種職業技能,即本體性技能與條件性技能。本體性技能是指要傳授給幼兒的技能,如舞蹈、美術、音樂、體育、講故事等方面的技能,即「能做」;條件性技能是指將本體性技能用於保教工作的教育教學技能技巧,即「善教」。比如會跳舞是本體性技能,會教幼兒跳舞或者會利用舞蹈開展幼兒園保教活動則是條件性技能。

我國知名幼教專家張雪門先生曾說過,「會騎馬的人是從馬背上學會的」,指出了幼兒教師職業能力的形成之道。他還特別注重學生的實踐,「一種真實知識的獲得,是應該以直接經驗作基礎,再來擴充間接的經驗」。因此,我們要紮根實踐教學土壤,培養「雙技能」幼兒教師,必須要以工作任務、工作過程、證書標准為導向的篩選辦法,構建「兩種經驗」(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兩種知識」(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四種形態」(學科知識、技術方法、知識與技能融合、職業活動)的課程內容,為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提供有效載體,全面提高學前師范專業學生的社會能力、專業能力、發展能力。

事業心、幸福感,讓幼兒教師常有事業理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追求,優秀的幼兒教師更要具備強烈的事業心和職業幸福感。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過,「工作」和「愛」是人生最重要的兩件事,工作得是否愉快,關繫到我們人生的一半幸福。培養小小孩的幼兒教育是天底下最光榮、最純真、最美好、最陽光的事業,一名優秀幼兒教師,只有具備堅定的事業理想,才能真正投入到幼教事業中去,熱愛教育事業,願意為幼兒的發展貢獻自己畢生的精力,把幼兒教師職業當作人生追求,作為自己生命價值的體現。

培養「有事業理想」的幼兒教師,要堅持立德樹人,把事業理想教育信仰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全環節,構建完善的幼兒教師事業理想教育體系。從認知教師職業,開展新生入學的專業教育、職業生涯教育等,到認同教師職業,開展師范生演講比賽、「我的教師夢」主題教育,以及師范生技能大賽、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等,著力樹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忠於學前教育的事業理想。

人生百年立於幼學,民族振興始於幼教。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幼教,育好小小孩,國家才有大未來。

㈦ 請根據張雪門行文課程理論,結合當前教育實際,以橋為主題設計一個大班單元活動

請根據張雪天的韓文文科稱,理論結合當前教育實際,以橋為主題,現在當前的教育應該抓主要學生,應該以學為主,要學習全面,以橋梁為本,得之於全面發展

㈧ 陳鶴琴,張雪門的課程理念

陳鶴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論,重視科學實驗,主張中國兒童教育的發展專要適合國情,符合兒童身心發屬展規律;呼籲建立兒童教育師資培訓體系。編寫幼稚園、小學課本及兒童課外讀物數十種、設計與推廣玩具、教具和幼稚團設備。
張雪門的幼稚園行為課程理論的基本思想就是「生活即教育」、「行為即課程」,強調通過兒童的實際行為,使兒童獲得直接經驗;同時要求根據兒童的能力、興趣和需要組織教學,主張採取單元設計的方法,打破各種學科的界限。這種課程理論,雖然從學校教學的一般規律看來,不是完全無可非議,但對學前兒童的教育來說,則有比較明顯的積極意義。

㈨ 張雪門幼兒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張雪門的學前教育課程思想 張雪門(1891~1973),浙江鄞縣人,我國著名的學前教育專家。早在三十年代,他就與我國的另一位著名學前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有「南陳北張」之稱。他一生潛心研究學前教育,特別是幼稚園教育,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理論研究,寫出了進200萬字的著作,大大豐富了我國學前教育思想寶庫。在他的著作中,有關幼稚園課程方面的理論與思想占據極其重要的位置。這些著作主要包括:《幼稚園的研究》《幼稚園課程編制》《課程組織法》《幼稚園教育概論》《幼稚園教材研究》《幼稚教育新論》《中國幼稚園課程研究》《增訂幼稚於思念行為課程》等。這些著作被收入戴自俺主編、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張雪門幼兒教育文集》(上、下卷)。雖然這些著作的許多內容是重復的,但是,從中我們能夠非常明顯地張雪門先生的學前教育課程理論與思想。這些思想涉及課程的本質、幼稚園課程的內容與來源、幼稚園課程的編制與組織的等方面,而他的學前教育課程思想則集中地體現在他的「行為課程」的理論與思想。

㈩ 我們的幼兒任職條件有哪些差距

《幼兒教育學》模擬試題及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1.()國家教委正式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規定:「幼兒園是對3周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A.1995年B.1996年C.1997年D.1998年2.幼兒園教育應以()為基本的活動方式?A.學習B.上課C.玩耍D.游戲3.以「生活教育」為理念,創中國化、平民化的幼稚園,建立生活教育課程理論體系的是()。A.陳鶴琴B.張宗麟C.張雪門D.陶行知4.先天因素主要指個體生物因素,其中最具重要意義的因素是()。A.成熟B.生長C.遺傳D.發育5.在其他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備的情況下,在教育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A.教育者的主導性B.受教育者的主動性C.教育的目的D.教育的方法6.被世人譽為「幼兒教育之父」的是()。A.蒙台梭利B.柏拉圖c.洛克D.福祿倍爾7.兒童的發展是通過()。A.對物體的操作和與人的交往而發展的B.聆聽教師講授知識而發展的c.觀察教師的操作過程而發展的D.觀看電視卡通節目而發展的8.關於我國學前教育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基礎教育B.啟蒙教育C.屬於義務教育D.實施全面發展的教育9.實現保教合一的前提是()。A.良好的工作夥伴與師生關系B.教師的保育意識C.保育員的工作態度D.幼兒的自理能力10.「發展適宜性原則」是美國針對幼兒教育界普遍出現的()傾向提出來的。A.幼兒教育多元化B.幼兒教育制度化C.幼兒教育小學化D.幼兒教育特色化11.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主要是指()。A.購買大型玩具B.安裝塑膠地板C.合格的物質條件和良好的精神環境D.選擇較清靜的場所12.所謂(),就是把兒童所應該學的東西結合在一起,完整地、系統地教授兒童。A.吸收的心智B.「整個教學法」c.全面教育D.教、學、做合一13.幼兒主動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A.游戲B.交往C.活動D.遊玩14.尊重和保護幼兒原則並沒有明確要求()。A.尊重幼兒的基本權利B.尊重幼兒的人格尊嚴C.尊重幼兒的觀點、意見D.尊重並同意幼兒的主張、決定15.幼兒教師了解幼兒的最好的信息源來自()。A.同齡人B.社區人士c.家長D.教養員二、名詞解釋(每題3分,共15分)1.幼兒教育學2.綜合性原則3.現代兒童觀4.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5.幼兒體育三、判斷題(每題1分,共9分)1.我國《幼兒園工作規程》是1989年正式頒布施行的。2.「教師講、幼兒聽」是灌輸式的機械教育。3.開發家庭、社區的教育資源就是鼓勵、引導家庭和社區把物資提供出來,供教育幼兒使用。4.教師指導的頻率越高,越有助於兒童游戲水平的提高。5.尊重幼兒的人格尊嚴和合法權利意味著教師要根據幼兒的意願來安排教育活動。6.保教結合就是教師要與保育員溝通、相互幫助。7.幼兒與成人有同樣的權利。8.游戲是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幼兒園沒有必要進行教學。9.為了保證游戲對幼兒的教育作用,教師應該樹立指導游戲的權威。四、簡答題(每題5分,共20分)1.簡要敘述並評價蒙台梭利的幼兒教育觀。2.談談幼兒教師的基本權利和義務。3.簡要敘述幼兒游戲的特點與功能。4.如何理解幼兒教育的全面發展觀。五、論述題(每題8分,共16分)1.要保證教育目標的實現,幼兒教師應注意哪些問題?2.試述家園合作對於幼兒園教育的意義。六、案例分析題【共10分)星期一,A老師埋怨地說:「孩子在家過了一個雙休日,再回到幼兒園後,許多良好的行為習慣就退步了,不認真吃飯,亂扔東西,活動時喜歡說話,真不知孩子在家時,家長是怎麼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師頗有同感地說:「是啊,如果家長都能按我們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們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師接著說:「可這些家長不按我們的要求去做倒也罷了,還經常給我們提這樣那樣的意見,好像我們當老師的還不如他們懂得多,真拿這些家長沒有法……」請你運用幼兒園與家庭相互配合的有關理論,分析和評論A、B老師的教育觀點,並具體談談家園合作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意義與目前存在的誤區。答案與解析一、單項選擇題1.B.《幼兒園工作規程》於1989年開始試行,1996年正式頒布實施。2.D.幼兒園的主要活動是游戲。3.D.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陳鶴琴倡導「活教育」。4.c.遺傳因素是先天因素的最重要內容。5.C.教育目的直接影響教育的全過程。6.D.福祿倍爾是最早命名幼兒園,提出完整的幼兒教育思想的人。7.A.兒童的發展包括個體和社會兩個層面。8.c.義務教育只包括初中和小學共九年。9.B.教師在保教結合中起著關鍵的作用。10.c.發展適宜性原則是指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徵進行教育,是在學前教育小學化的背景下提出的。11.c.幼兒園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兩個方面。12.B.整個教學法是陳鶴琴先生提倡的,他反對分科教學,主張綜合的單元教學。13.c.幼兒園的活動是幼兒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途徑。14.D.尊重幼兒不是要聽從幼兒的所有決定。15.c.家長是教師了解幼兒的一個重要渠道。二、名詞解釋1.幼兒教育學:是教育學的一個分支,它是專門研究3~6歲幼兒的教育,並探索其特點和規律。2.綜合性原則:指在課程設計和教育活動時,必須以兒童身心的均衡發展為最高目的,圍繞著某一主題或方面,以兒童的直接經驗和實際生活為基礎,配合其能力、興趣和需要,盡量在課程和活動中促進兒童多層次、多角度、多學科的發展。3.現代兒童觀:指現代人們對兒童的認識。兒童是與成人平等的、獨立的、發展中的個體,社會應當保障他們的生存和發展,應當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和權利,尊重他們的發展特點和規律,尊重他們的能力和個性,應當為他們創造參與社會生活的機會。4.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指以幼兒身心發展的現實與可能為前提,以促進幼兒在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和諧發展為宗旨,並以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實施的、著眼於培養幼兒基本素質的教育。5.幼兒體育:指幼兒園進行的、遵循幼兒身體發育規律,運用科學的方法增強幼兒體質,保證幼兒健康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動。三、判斷題,1.×。我國《幼兒園工作規程》是1996年正式頒布施行的。2.×。教師講、幼兒聽不完全是機械教育。3.×。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是指幼兒園與社區實現資源互享、互通。4.×。教師的指導過多與效率的高低不一定成正比。5.×。尊重幼兒權利是指尊重幼兒的意願和發展需求。6.×。保教結合要求教師和保育員要有保育意識、合作精神。7.×。幼兒和成人享有基本的權利,但是特殊領域權利上有差異。8.×。游戲是幼兒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二者並不矛盾。9.×。教師的絕對權威反而影響游戲的教育作用。四、簡答題1.蒙台梭利的幼兒教育觀:(1)有吸收力的心靈:蒙台梭利提出的概念,指的是發展的一個時期。這一時期,特定經驗的吸收是在沒有任何外部驅動的情況下進行的。(2)專門為小組設計的情境能提供恰當刺激。(3)恰當的環境能促進兒童的發展變化。(4)兒童有內部動機;兒童的學習、操作受內部動機的驅動,特別是當他們處於這種能力的邊緣時。(5)強調感覺和兒童的經驗,不強調測驗。(6)支持者和指導者通過環境、短期的個體或小組教學;一日生活中大部分時間兒童可以自由選擇活動。蒙台梭利的教育觀偏重智能而忽視幼兒情感的陶冶,忽視幼兒的社會化活動;其感覺教育教具脫離幼兒的實際活,過於狹隘、呆板,操作法過於機械等。2.我國幼兒教師的基本權利和義務。(1)我國幼兒教師的基本權利包括:①進行保育教育活動,開展保育教育改革和實驗的權利;②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的權利;③指導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幼兒成長發展的權利;④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帶薪休假的權利;⑤參與幼兒園民主管理的權利;⑥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的權利。(2)我國幼兒教師的義務是:①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②貫徹國家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幼兒園保教計劃,履行聘約,完成工作任務;③按國家規定的保教目標,組織、帶領幼兒開展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④關心、愛護全體幼兒,尊重幼兒人格,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⑤制止有害於幼兒的行為或其他侵犯幼兒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幼兒健康成長的現象;⑥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3.幼兒游戲的特點與功能(1)幼兒游戲的特點。①游戲是幼兒自願、自主的活動。幼兒從事游戲,是出於自己的興趣和願望,由於游戲形式、材料和過程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使他們對游戲產生興趣,主動去進行游戲。在游戲中,幼兒的各種活動幾乎沒有什麼限制,他們可以自由地充分地活動,從中得到快樂並得到發展。②幼兒游戲具有趣味性。趣味性是游戲自身固有的特徵,每種游戲都含有趣味性,正是游戲的這一特點,給幼兒的精神和身體帶來舒適、愉快,使他們喜歡游戲。③幼兒游戲具有虛構性。游戲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真實的活動,具有明顯的虛構性。④幼兒游戲具有社會性。幼兒並不是天生就會做游戲,游戲不是幼兒的本能活動,只有當他們的體力、智力發展到一定水平、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才會做游戲。時代、文化、地區、習俗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會影響幼兒的游戲,幼兒的游戲歸根到底是周圍生活的反映。(2)游戲的功能體現在:游戲符合幼兒心理發展的需要;游戲能促進幼兒身體發展;游戲可以鞏固和豐富幼兒的知識,促進其智力和語言的發展;游戲是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優良性格的有效手段;游戲能促進幼兒美感和美的創造力的發展。4.從以下兩個方面,正確理解幼兒教育的全面發展觀。(1)全面發展是針對片面發展而言的,偏重任何一個方面或忽視任何一個方面的發展都不是全面發展;全面發展並不意味著個體在體、智、德、美諸方面齊頭並進地、平均地發展,也不意味著個體的各個發展側面可以各自孤立地發展。因此,幼兒園的全面發展教育在保證幼兒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可以允許幼兒個體在某方面突出一些。同時,應注重幼兒各方面發展的和諧與協調。(2)體、智、德、美諸方面統一於幼兒個體的身心結構之中,體、智、德、美任何一方面的發展都與其他方面的發展相互促進、相互滲透、相互制約、不可分割。對幼兒的全面發展來說,不能偏廢任何一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偏廢都將影響其他方面的發展。體、智、德、美四育融會在一起,形成一種整體教育力量,落實在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之中。只有正確認識四育之間的相互關系,實施全面發展教育,才能發揮教育的最大功效。五、論述題1.要保證教育目標的實現,幼兒教師應注意以下問題。(1)幼兒教師是按照社會要求去促進幼兒發展的,是將教育目標真正落實為幼兒發展的總設計師。這就要求教師:首先,必須正確、清楚、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幼兒園的教育目標的內涵,並將這種「外在」的教育目標轉化為「內在」的正確的教育觀念,並用以指導自己的行動;其次,教師必須掌握將教育目標轉化為幼兒發展的技術;最後,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依據幼兒的實際水平,選擇相適應的教育目標、教育模式、教育內容、活動方式、組織形式、指導方法等,促進幼兒的發展。沒有教師的這種努力,教育目標的實現是(2)教師在明確了教育目標後,實施過程中也不一定是一帆風順的,或多或少總要受到外來的干擾或影響。例如,來自家長的影響,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希望幼兒園訓練孩子某種技能,或要求教小學才學習的讀、寫、算技能。又如,來自社會的影響,社會上各種幼兒技能大賽的宣傳、偏重學歷、追求升學率的風潮等,都可能幹擾教師按教育目標組織教育活動,使教師的教育行為偏離教育目標。因此,在實現教育目標的過程中,教師有責任排除一切干擾,堅定地按照教育目標來規范自己的教育行為,以保證教育目標的真正實現。2.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園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從家庭環境進入迥然不同的集體環境的新人園幼兒來說,家園合作的意義顯得尤為重要。(1)家園合作是人的發展的需要。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脫離其生長的社會群體而獨立成長。家庭、幼兒園是孩子最早接觸的社會文化環境,它對兒童發展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因素所不可比擬的。因此,幼兒教育必須從幼兒在家庭、幼兒園特定的環境中所經歷的活動、承擔的角色及建立的人際關系出發,協調相關社會群體力量,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2)家園合作有利於家長資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長發展的第一個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與孩子之間特有的血緣關系、親情關系與經濟關系,使這種教育具有感染性、長期性和針對性,教育內容復雜豐富且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同時,幼兒的家長來自各行各業,可謂是人才濟濟,是幼兒園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讓家長用各自的專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可以使他們深層次地了解幼兒園、了解幼兒教育。(3)家園配合一致,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在目標和方向上是一致的,都必須根據國家教育方針,為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家長均作為教育者,是對幼兒實施促進發展教育的主體。幼兒園要發揮主導作用,要充分重視並主動做好家園銜接合作工作,使幼兒園與家長在教育思想、原則、方法等方面取得統一認識,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園雙方配合一致,促進幼兒的健康和諧發展。六、案例分析家園合作是指幼兒園和家庭都把自己當作促進兒童發展的主體,雙方積極主動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過幼兒園與家庭的雙向互動,共同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總則里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在組織與實施中,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園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從家庭環境進入迥然不同的集體環境的新入園幼兒來說,家園合作的意義顯得尤為重要。(1)家園合作有利於家長資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長發展的第一個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與孩子之間特有的血緣關系、親情關系與經濟關系,使這種教育具有感染性、長期性和針對性,教育內容復雜豐富且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同時,幼兒的家長來自各行各業,可謂是人才濟濟,是幼兒園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讓家長用各自的專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可以使他們深層次地了解幼兒園、了解幼兒教育。(2)家園配合一致,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教師、家長均作為孩子的教育者,是對幼兒實施促進發展教育的主體,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主動與家長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幼兒教育的任務。」幼兒園要發揮主導作用,要充分重視並主動做好家園銜接工作,使幼兒園與家長在教育思想、原則、方法等方面取得統一認識,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園雙方配合一致,促進幼兒的健康和諧發展。目前,家園合作還存在一些誤區。一是認為教師是專業教育工作者,而家長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長認為自己忙,沒有時間參與幼兒園教育工作;三是教師只在知識上要求家長配合,家長也只願意督促孩子寫字、做算術題、背英語單詞;四是認為家長與老師「各司其職」,在家歸家長管,在幼兒園歸老師管。這造成了教師與家長的教育觀念、方法的脫節,直接影響到幼兒園的正常教育工作。案例中的A、B兩位教師的觀點正是否認了幼兒園與家庭的緊密夥伴關系,否2011年幼兒教育學模擬試題及答案(5)一、不定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30題,每題有一個或多個答案,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1.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創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幼兒園的是()。A.誇美紐斯B.裴斯泰洛齊C.福祿倍爾D.蒙台梭利E.柏拉圖2.堅決反對以教師為中心和兒童中心主義的傾向,提出「活教育」理論的是()。A.張雪門B.陶行知C.陳鶴琴D.杜威E.黃炎培3.學前教育初創階段的主要任務是()。A.幫母親照管兒童B.促進兒童身心發展C.發展兒童智力D.促進兒童身體的、情緒的和社會性的全面發展E.促進兒童體制發展4.()是教育目的在學齡前兒童階段的具體化。A.學前教育目標B.學前教育手段C.學前教育啟蒙D.學前教育內容E.學前教育課程5.發展適宜性原則是當今幼教界提倡的一種教育理念,提出這一教育原則的是()。A.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B.日本幼兒教育協會c.美國幼兒教育協會D.英國幼兒教育協會E.德國教育研究會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