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創新教學模式推進課程改革

創新教學模式推進課程改革

發布時間: 2021-03-09 23:03:25

『壹』 如何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始終把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放在工作的首位。
(一)不斷更新教學觀念,著力提高教師素質。
滿堂灌、填鴨式、題海戰術、課內不達標課外搶時間的教學方法在部分教師的頭腦中根深蒂固,與素質教育相悖,嚴重阻礙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圍繞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羈絆,讓教師確立教改意識,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我們印刷了大量的有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材料,下發到每位教師手中,定期組織教師學習,聘請全國知名的課改專家來我縣對教師進行培訓,邀請先進地市的名師給我們介紹課堂教學改革經驗,不斷拓寬教師的眼界,開闊創新的視野,了解教學的新動態、新信息,激發教師自我鞭策,自覺教改的內驅力。老師們普遍感到,要提高教學質量,在觀念上必須樹立 「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的教育教學理念,著眼於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合作」的教學思想;在實踐上,必須以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為突破口,徹底打破課堂教學的沉悶氣氛,徹底改變一言堂,滿堂灌、滿堂練、滿堂問的狀況。只有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展現學習環境的「原生態」,才能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益」。多年來,我們旗幟鮮明地唱響這樣的主旋律:高效課堂是打破制約學校發展瓶頸,突破傳統,走向名校的根本通道,而要打造高效課堂,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敢於做課堂的真正主人。
(二)解除校長思想束縛,為課堂教學改革搭建綠色平台。
校長的思想能否得到真正的轉變直接關乎課堂教學改革的成敗。對於校長們來說,大力推行課堂教學改革,會不會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這是長期以來令各基層學校普遍擔憂的問題。對此,我們堅持認為,強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是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保證廣饒教育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根本出路。而要強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就必須解除校長們的思想顧慮。我們組織全部初中學校的校長到洋思、到杜郞口等課堂教學改革比較成功的學校參觀學習,組織校長深入學校搞調研,校長們最終統一了思想,深刻認識到改革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從被動聽從走向主動改革,自覺地帶領老師投身到了課堂教學改革中去。
(三)充分發揮教研員的主觀能動性,為課堂教學改革出謀劃策。
加強教研隊伍建設,切實轉變教研職能。按照「以研為主,研督結合,評研分離」的思路,實行縣教研員兩進(進學校、進課堂)三包(包課堂教學改革模式推廣、學科骨幹培養、教學規劃指導)制度。積極鼓勵教研員走出去,多聽、多看、多思考,要求大家高點定位,搶抓機遇,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在抓好自身建設的同時,鼓勵各學科教研員高屋建瓴,統籌全縣本學科的課堂教學改革,要求每位教研員結合本學科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有改革的勇氣和魄力。要有時不我待的強烈意識。結合本縣實際,確定出符合本學科特點的課堂教學創新模式。力爭利用1--2年的時間,在新授課、講評課、復習課等不同課型上有新的突破並把成功的經驗在全縣推廣,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效率。教研員通過深入基層,和基層共發展同進步,不斷發現先進典型,大張旗鼓的為課堂改革吶喊助威,有力地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健康和諧的發展,為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了確保活動實效,我們了實行捆綁式考評辦法,進一步明確了縣教研員的角色定位,為他們深入基層,了解基層,指導基層,拓寬了工作思路。
二、立足課堂,創新教學模式。
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內容。課堂改革的核心是什麼?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所有成功的課堂都是「以人為本」「以學為主」的課堂。因此,我們結合本縣實際,借鑒濰坊十中「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和東廬中學 「講學稿」 的成功經驗,確定了符合我縣自身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導學導練,自主互動」課堂教學模式,並在全縣進行實驗研究,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在將實施過程的四個環節作簡要介紹。
(一)自主預習:教師在每節課之前,都要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利用集體的力量集思廣益,確定講學稿,制定好預習提綱。①預習提綱需提前一至兩天提供給學生,便於學生預習准備。②根據預習提綱內容的多少,可靈活採用課代表在黑板上抄寫、教師出示小黑板、列印張貼於班級、印發給小組長乃至全體學生等多種形式。 ③根據預習提綱內容的難易,可靈活採用課外預習、課堂前部分時間預習或者整節課預習方法進行。④各小組要進行組內預習交流,歸納出小組集中的疑點或新發現的問題,便於上課時進行組間交流。這是學生搞好預習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學生自主預習的依據。讓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教師提出具體的問題,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由每個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這一步至關重要。我們認為:學生要參加小組討論,首先得形成自己的見解,否則就是無效的。因為沒有經過個體熟讀精思而匆忙展開討論如無源之水,表達的見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備深度,更談不上個性和創見,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容易掩蓋學生的思維困惑和學習困難,這樣,有些表面上氣氛熱烈的討論實際上只是一種假象,與真正的問題是油和水的關系。這一環節需要注意的是:其一,設計問題時要緊扣學習目標,重點突出,難易適中,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上做文章。其二,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比如學什麼,怎麼學,多長時間完成,完成到什麼程度。最好是以板書、多媒體展示或者印發講義等書面形式,盡量不用口述。其三,獨立思考的成果能在書上勾畫出來的就勾畫出來,不能在書上勾畫出來的,一定要把想法在紙上寫出來,因為思維是混沌的,語言才是清晰的。
(二)小組交流:小組交流是調動學生積極研討、解決疑難困惑的的中心環節。因為有了學生個體的思考,就為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打下了基礎。但小組合作學習很容易流於形式,因此要建立科學的機制。我們的做法和要求是:①正確劃分小組。一般4-6人為一組,採用異質分組法,兼顧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個性差異等不同的方面,小組成員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優勢互補。②讓每個成員都明確自己的職責,尤其要注意發揮組長(一般是各組的1號)的作用,組長就像是「主持人」,要掌握小組學習的進程,安排發言順序,同時兼任「記錄員」,隨時記錄和歸納討論的成果,還要能以「檢查員」的身份對小組成員的發言作出評價,檢查成員是否完成學習任務。組長可以是確定的,也可以輪流值班,以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標准。③這里的小組交流是動態的,可以是組內交流,也可以是組際交流,也可以是全班展示,教師要充分參與進去,適時調整、引導。比如可以採取小組間互相提問的方法,以對比討論學習的成果,形成真知灼見。④小組評價要跟上。可以設計表格,由課代表和小組長聯合記錄學生的課堂發言、學習完成任務情況,在評價上注重學生的發展性,比如4號主動回答問題得4分,1號回答對問題得1分等。一周一匯總,評選優秀小組,設置「流動紅旗」,在組與組之間輪換。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增強了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每一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進一步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明確,學習過程進一步優化,課堂活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點撥釋疑:學生在充分自學,相互交流之後。解決了許多問題。但存在一些不容易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進行點撥,答疑解惑。這一步也最能考驗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交流和展示的資源,一方面通過激勵性的評價和提示,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體驗成功,另一方面也要通過示範、點撥、分析、講解等手段,促成展示過程中問題的化解。既要圍繞預設的教學目標和教材的重點、難點,也要兼顧動態生成的問題,解釋學生的疑惑。點撥過程要力求簡潔、透徹、明了。
(四)訓練反饋:改革課堂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追求更高的課堂效率。看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知識掌握的生成度。簡言之,一堂課的成功與否,關鍵在學生掌握得如何,因此有效的反饋很重要。課堂精練,是教師獲取反饋信息,優化課堂結構的重要環節。以前,教師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多練而不加篩選地搜集習題,使學生陷入題海,重復練習,無效練習,浪費了課堂有效時間,加重了學生課業負擔。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採取了三條措施:一是課堂練習題必須由備課組集體討論確定,以保證質量。二是練習題必須以投影形式出現或課前將練習題列印在紙上,以節省學生抄題時間,三是評講練習題時要突出其共性問題,個性問題,課後輔導,以提高整體效益。這樣做,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支配,便於他們深入思考,梳理、提煉知識要點,優化知識結構。此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習目標的要求,創造性地設計作業,精編、精選練習題,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差異性,題目一般包括基本題和選做題兩部分。讓好學生吃飽,中下游學生吃好。切實解決了一言堂、一種模式、好學生吃不飽、中下游學生吃不好的現象。另外,測試題的用時多少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除單元檢測外,一般不單獨佔用一課時。檢查的方式也應是動態的,以書面為主,也可以是口頭檢測或者實踐操作等,要盡可能體現「堂堂清」的原則,在課內完成,並及時把結果反饋給學生。
課堂教學改革活動開展以來,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思路、學生觀等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並且在課堂教學中得以體現和落實。主要體現在:①學生參與面明顯擴大。②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意識得到充分尊重,自主活動的空間、時間在不斷擴大。③課堂的開放性、教學目標、學習主體的差異性原則得以落實。④教師對結論性知識的灌輸明顯減少,對科學探究方法的教育更加重視。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結論,已成為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
三、科教一體,服務課堂改革。
1.科教管理一體化。為了更好地服務課堂教學,我縣非常重視科教管理一體化。在管理上,著重抓了兩項工作:一是抓校長。校長首先重視教育科研,要成為科研型校長。校長在堅持教育教學管理的同時帶頭從事教育科學研究,把自身的工作和科學研究結合起來,將教育科研作為自身工作的首要任務,通過教育科學研究,及時掌握教育改革信息,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不斷提高治校能力和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實踐告訴我們,校長參與教科研,不僅可以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帶動教師投入教科研,還可以促進學校領導層改進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掌握第一手資料,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和解決具體問題,這比一般號召更具有說服力。二是抓教研網路建設。在組織上,各鄉鎮有以鄉鎮業務主任或業務校長、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為主的中心教研組;負責全鄉鎮教科研的組織、籌劃、落實工作。每個學科都相應成立了學科中心組,並給每位成員建立了業績檔案,由縣教研室對他們實行動態管理。每個中學都設立了教研室,負責全校的教研、科研工作。形成了教科研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實的教研體系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教研網路,教研教改工作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格局,很好地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工作。
2.以課題研究推動課堂教學改革。高效能的管理、高質量的教學、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無一不是一大批科研課題研究推動的結果。多年來,我縣高度重視課題的應用性研究,全面推行教研成果推廣首席負責制和學科教師全員推廣制度,教研員是成果推廣首席負責人,對論證立項的科研成果由全縣同學科教師全員參與實踐研究,激勵同學科教師積極進行教學實踐創新,區域性推進教改成果的推廣工作。「十五」以來,我縣共承擔市級以上課題70多項,試點學校達81處,課題已覆蓋了中小學全部科目。為了搞好課題研究,我們通過聘請專家講課、骨幹教師交流、外派教師學習等方式不斷加強對教師教科研方面的指導與培訓。通過教師培訓,大大拉近了教育研究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增強了教師的教科研意識,豐富了教科研方法,改進了教師的教學方法。
3.以常規化、制度化的教研促教改。為加強常規教學,縣教研室立足教學創新,制定了中小學教學常規,嚴格實行了全員、全程、全環節檢查過關制度,固定教研活動時間,強化集體備課,使教研活動制度化。許多學校把每周六下午作為學校集體教研活動時間,或觀摩外地優秀課堂教學實錄,或商討下周同學科教學進度、重點難點的處理、測試題的題型等;各學科教研組每周集中半天作為固定教研活動時間,組織開展聽課、評課、討論、學習等活動。絕大部分學校的教學、教研管理機構健全,設置合理、職能明確,能夠堅持開展半日教研活動,做到了教研活動制度化,規范化。許多學校將研究、探討課堂教學作為教研活動的重點,不斷推動課堂教學改革。
4.充分發揮名師的輻射作用。在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我縣一直重視名師的龍頭帶動和骨幹示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積極鼓勵名師通過合作項目、協作項目、集體攻關項目等帶動缺乏理論知識和方法技能的教師進行教育科學研究,採取結、通、幫、帶的方式培養本校的教科研骨幹力量,尤其是作為後備力量的年輕教師,使一大批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中講科學、講方法、講效率,受到學生的歡迎。
四、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大練兵活動。
近年來,我縣始終堅持以教育教學為中心,以創新求發展,組織了多種形式的課堂大練兵活動,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一是結合蹲點視導,重點探討課堂教學模式,組織了各學科的「樣板示範課」;在組織樣板示範課基礎上,開展「全員公開課展評」活動,由各鄉鎮各學校承擔全員公開課的組織實施,根據各學科實際確立課堂教學創新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模式。活動中我們始終堅持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並重,積極開展優質課、優秀論文、優秀教案「三優」評選。二是圍繞教學創新開展人人上一堂精品課、觀摩課活動,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校內優質課及教學能手評選活動等。這些活動對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強教師的科研意識、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三是要求各中小學校結合本校實際不斷變革自己的教學方式,使之更有效的服務於教學,注重教會學生學習,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地制宜,走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學路子。這些活動,推動我縣的課堂教學改革向更高的層次邁進。
五、展望未來,躊躇滿志。
目前,我縣的課堂教學改革已邁向了更高的層次。教育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學校的辦學理念進一步端正,辦學行為進一步規范,教學管理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科研興教」正在成為全縣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新的科研理念和思路初步形成;各項教育科研課題研究工作進展順利,研究成果和實驗成效喜人。當然,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正處在一個探索、實踐的階段。也一定會存在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這不會動搖我們改革的決心和勇氣。堅持走「科研興教,教研強校」的道路,建立和諧課堂,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我縣中小學發展現實的需要。

『貳』 如何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不斷更新教學觀念,著力提高教師素質。
滿堂灌、填鴨式、題海戰術、課內不達標課外搶時間的教學方法在部分教師的頭腦中根深蒂固,與素質教育相悖,嚴重阻礙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圍繞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羈絆,讓教師確立教改意識,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我們印刷了大量的有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材料,下發到每位教師手中,定期組織教師學習,聘請全國知名的課改專家來我縣對教師進行培訓,邀請先進地市的名師給我們介紹課堂教學改革經驗,不斷拓寬教師的眼界,開闊創新的視野,了解教學的新動態、新信息,激發教師自我鞭策,自覺教改的內驅力。老師們普遍感到,要提高教學質量,在觀念上必須樹立 「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的教育教學理念,著眼於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合作」的教學思想;在實踐上,必須以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為突破口,徹底打破課堂教學的沉悶氣氛,徹底改變一言堂,滿堂灌、滿堂練、滿堂問的狀況。只有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展現學習環境的「原生態」,才能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益」。多年來,我們旗幟鮮明地唱響這樣的主旋律:高效課堂是打破制約學校發展瓶頸,突破傳統,走向名校的根本通道,而要打造高效課堂,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敢於做課堂的真正主人。
(二)解除校長思想束縛,為課堂教學改革搭建綠色平台。
校長的思想能否得到真正的轉變直接關乎課堂教學改革的成敗。對於校長們來說,大力推行課堂教學改革,會不會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這是長期以來令各基層學校普遍擔憂的問題。對此,我們堅持認為,強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是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保證廣饒教育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根本出路。而要強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就必須解除校長們的思想顧慮。我們組織全部初中學校的校長到洋思、到杜郞口等課堂教學改革比較成功的學校參觀學習,組織校長深入學校搞調研,校長們最終統一了思想,深刻認識到改革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從被動聽從走向主動改革,自覺地帶領老師投身到了課堂教學改革中去。
(三)充分發揮教研員的主觀能動性,為課堂教學改革出謀劃策。
加強教研隊伍建設,切實轉變教研職能。按照「以研為主,研督結合,評研分離」的思路,實行縣教研員兩進(進學校、進課堂)三包(包課堂教學改革模式推廣、學科骨幹培養、教學規劃指導)制度。積極鼓勵教研員走出去,多聽、多看、多思考,要求大家高點定位,搶抓機遇,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在抓好自身建設的同時,鼓勵各學科教研員高屋建瓴,統籌全縣本學科的課堂教學改革,要求每位教研員結合本學科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有改革的勇氣和魄力。要有時不我待的強烈意識。結合本縣實際,確定出符合本學科特點的課堂教學創新模式。力爭利用1--2年的時間,在新授課、講評課、復習課等不同課型上有新的突破並把成功的經驗在全縣推廣,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效率。教研員通過深入基層,和基層共發展同進步,不斷發現先進典型,大張旗鼓的為課堂改革吶喊助威,有力地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健康和諧的發展,為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了確保活動實效,我們了實行捆綁式考評辦法,進一步明確了縣教研員的角色定位,為他們深入基層,了解基層,指導基層,拓寬了工作思路。
二、立足課堂,創新教學模式。
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內容。課堂改革的核心是什麼?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所有成功的課堂都是「以人為本」「以學為主」的課堂。因此,我們結合本縣實際,借鑒濰坊十中「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和東廬中學 「講學稿」 的成功經驗,確定了符合我縣自身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導學導練,自主互動」課堂教學模式,並在全縣進行實驗研究,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在將實施過程的四個環節作簡要介紹。
(一)自主預習:教師在每節課之前,都要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利用集體的力量集思廣益,確定講學稿,制定好預習提綱。①預習提綱需提前一至兩天提供給學生,便於學生預習准備。②根據預習提綱內容的多少,可靈活採用課代表在黑板上抄寫、教師出示小黑板、列印張貼於班級、印發給小組長乃至全體學生等多種形式。 ③根據預習提綱內容的難易,可靈活採用課外預習、課堂前部分時間預習或者整節課預習方法進行。④各小組要進行組內預習交流,歸納出小組集中的疑點或新發現的問題,便於上課時進行組間交流。這是學生搞好預習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學生自主預習的依據。讓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教師提出具體的問題,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由每個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這一步至關重要。我們認為:學生要參加小組討論,首先得形成自己的見解,否則就是無效的。因為沒有經過個體熟讀精思而匆忙展開討論如無源之水,表達的見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備深度,更談不上個性和創見,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容易掩蓋學生的思維困惑和學習困難,這樣,有些表面上氣氛熱烈的討論實際上只是一種假象,與真正的問題是油和水的關系。這一環節需要注意的是:其一,設計問題時要緊扣學習目標,重點突出,難易適中,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上做文章。其二,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比如學什麼,怎麼學,多長時間完成,完成到什麼程度。最好是以板書、多媒體展示或者印發講義等書面形式,盡量不用口述。其三,獨立思考的成果能在書上勾畫出來的就勾畫出來,不能在書上勾畫出來的,一定要把想法在紙上寫出來,因為思維是混沌的,語言才是清晰的。
(二)小組交流:小組交流是調動學生積極研討、解決疑難困惑的的中心環節。因為有了學生個體的思考,就為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打下了基礎。但小組合作學習很容易流於形式,因此要建立科學的機制。我們的做法和要求是:①正確劃分小組。一般4-6人為一組,採用異質分組法,兼顧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個性差異等不同的方面,小組成員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優勢互補。②讓每個成員都明確自己的職責,尤其要注意發揮組長(一般是各組的1號)的作用,組長就像是「主持人」,要掌握小組學習的進程,安排發言順序,同時兼任「記錄員」,隨時記錄和歸納討論的成果,還要能以「檢查員」的身份對小組成員的發言作出評價,檢查成員是否完成學習任務。組長可以是確定的,也可以輪流值班,以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標准。③這里的小組交流是動態的,可以是組內交流,也可以是組際交流,也可以是全班展示,教師要充分參與進去,適時調整、引導。比如可以採取小組間互相提問的方法,以對比討論學習的成果,形成真知灼見。④小組評價要跟上。可以設計表格,由課代表和小組長聯合記錄學生的課堂發言、學習完成任務情況,在評價上注重學生的發展性,比如4號主動回答問題得4分,1號回答對問題得1分等。一周一匯總,評選優秀小組,設置「流動紅旗」,在組與組之間輪換。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增強了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每一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進一步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明確,學習過程進一步優化,課堂活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點撥釋疑:學生在充分自學,相互交流之後。解決了許多問題。但存在一些不容易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進行點撥,答疑解惑。這一步也最能考驗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交流和展示的資源,一方面通過激勵性的評價和提示,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體驗成功,另一方面也要通過示範、點撥、分析、講解等手段,促成展示過程中問題的化解。既要圍繞預設的教學目標和教材的重點、難點,也要兼顧動態生成的問題,解釋學生的疑惑。點撥過程要力求簡潔、透徹、明了。
(四)訓練反饋:改革課堂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追求更高的課堂效率。看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知識掌握的生成度。簡言之,一堂課的成功與否,關鍵在學生掌握得如何,因此有效的反饋很重要。課堂精練,是教師獲取反饋信息,優化課堂結構的重要環節。以前,教師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多練而不加篩選地搜集習題,使學生陷入題海,重復練習,無效練習,浪費了課堂有效時間,加重了學生課業負擔。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採取了三條措施:一是課堂練習題必須由備課組集體討論確定,以保證質量。二是練習題必須以投影形式出現或課前將練習題列印在紙上,以節省學生抄題時間,三是評講練習題時要突出其共性問題,個性問題,課後輔導,以提高整體效益。這樣做,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支配,便於他們深入思考,梳理、提煉知識要點,優化知識結構。此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習目標的要求,創造性地設計作業,精編、精選練習題,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差異性,題目一般包括基本題和選做題兩部分。讓好學生吃飽,中下游學生吃好。切實解決了一言堂、一種模式、好學生吃不飽、中下游學生吃不好的現象。另外,測試題的用時多少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除單元檢測外,一般不單獨佔用一課時。檢查的方式也應是動態的,以書面為主,也可以是口頭檢測或者實踐操作等,要盡可能體現「堂堂清」的原則,在課內完成,並及時把結果反饋給學生。

『叄』 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有哪些,教學模式改革

當代有影響的教學模式主要有:
(1)系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的系統講授、學生系統記憶——復現知識技能為中心的一種教學活動體系。
(2)程序教學模式。是把教材分成連續的小塊,嚴格按照邏輯編成程序的一種自動教學活動體系,主要用於具體的技能、觀念或其他內部或外部的行為方式的傳授與學習。
(3)發現學習教學模式。主張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主動發現來學習,把學習知識的過程和探索知識的過程統一起來的一種教學摸式。
(4)非指導性教學模式。強調形成一個有利於學習者發展自身能力的環境,使學生在接受教師援助的同時能認識自身,分析自身的問題,而且掌握自我實現的能力。
(5)合作教學模式。
關於教學模式改革: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正處於大力發展的好時機,但教學改革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能力培養單一,教師在授課時只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忽略了職業能力的培養。二是課程重組不徹底,現在一些課程改革還是「換湯不換葯」,難以形成真正的項目課程。三是教學方法傳統,以課堂為中心,以知識傳授為主,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實現教學轉型的關鍵是教師隊伍轉型。2014年,引入德國巴符州著名職業教育專家托馬斯・胡格教授獨創的「能力模型、課程大綱、方法大綱三位一體的課程和教學模式」,這一模式要求徹底改變課堂形態,把能力模型、課程大綱和方法大綱進行有機融合,以成熟的教育項目為藍本,開發既符合德國標准又體現中國國情的教育項目。我們借鑒這一模式先從教師團隊建設入手,結合教學改革實踐,培養教學轉型帶頭人;同時研究這種教學模式對職業院校教學組織管理和教務安排帶來的新挑戰。一年多來,我們進行了相關教學實驗,從初步實施效果看,教師團隊的理念更新徹底,教學能力提升明顯,教學設計思路開闊,教學手段多樣,團隊合作精神意識強烈。 一、 實施目標 (一)職業技能培養向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轉型 職業技術教育必須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為重點,使學生具有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綜合職業能力包括身心素質、思想品德、職業道德、創新精神,以及知識、技能、經驗、合作、交流等完成職業任務所需的一切內容,是個體將所學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在特定的職業活動或情景中進行類化遷移與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職業任務的能力。結合目前中國職業學校學生學習與就業現狀,胡格教學模式改革試驗班將實現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以培養扎實的專業基礎能力和較深的專門化職業技術能力為目的,務使學生具備快速的崗位適應能力、有效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更重要的面對未來職業發展及變遷應具備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學科課程體系向項目課程載體的轉型 從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整體進程來看,還沒有真正擺脫學科體系,只是把某幾門專業特性較強的課程改為理實一體化課程或者項目化課程等,沒有完全結合職業活動崗位或企業工作過程開展教學內容的組合和課程模塊建設。胡格模式改革試驗班引進胡格成熟的「手動沖壓機」教學項目作為第一年的專業課教學內容,保留教育行政部門對通識課程(文化基礎課)的門類、課程標准和課時的要求,逐步貫徹統一的教學理念和風格(學科知識型的課程也可以嘗試自主學習,項目教學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專業教學方面,建立項目課程體系,從課程和教學兩個方面完成能力培養教學體系的建立,實現有獨立工作能力、有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的現代職業人(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在完成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建立一套完整統一的綜合素質培養和職業能力培養有機結合的教學體系。 (三)傳統教學法向行動導向教學法的轉型 有了面向職業、貼近崗位需求的項目課程體系,還需要適合的教學方法。胡格模式教

學以行動導向教學法為基本教學原則,學習活動引用不同的學習法如獨立工作法、擴展小組法、處理文字標記法、交頭接耳法、旋轉木馬法、關鍵詞標注法、搭檔拼圖法、可視化法、卡片復習法、魔法盒法等。教學實施方面逐步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實現有效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教師角色轉型,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肆』 如何進行教學模式改革

教育是一門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課堂教學有模式,但不能唯模式,更不可模式化。課堂教學的模式應隨著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的發展而發展,尤其是應依據教育對象的變化而不斷注入新的內涵、新的精神。

為了響應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在全區中小學開展推進教學改革,探索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要求,學校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和討論制定了我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施方案,並在初一年級試行。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緊密結合為指導,以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為導向,大力推進課堂教學創新,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二、總體目標

整合教育教學資源,開展有效教學研究,構建以預習學案、課堂引導材料、課後鞏固訓練為一體的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以「目標導學—呈現引導材料—講授學習材料—當堂反饋」的環節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和品質。

三、課堂教學改革的策略、模式及方法

(一)策略:小步子、長跨度、快節奏、勤反饋。

小步子:是指合理地安排每堂課的教學目標,不追求課堂容量大,立足雙基。

長跨度:是指合理地安排教學進度,按期完成每學期的教學任務。

快節奏:是指當堂完成每堂課的教學任務,不拖沓,不浪費有效的教學時間。

勤反饋:是指每堂課、每周、每月及時的通過各種檢測進行教學質量反饋;重視學生作業質量,及時處理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

(二)模式:目標導學—呈現引導材料—講授學習材料—當堂反饋

1.教師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完成六項任務:

(1)同年級教師通過集體備課確定本學科周各課時教學目標,並確定教學內容;

(2)根據課時教學目標設計預習學案

(3)課時教學目標,選擇合適而有效的引導材料;

(4)確定教學過程的時間安排;

(5)形成上課教案;

(6)確定每日作業設計。

學科指導組就教案、學習指導材料進行審核修改。

2.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落實四個步驟:

(1)出示目標,設置情境;

(2)呈現引導材料,學生分組討論、學習;

(3)講授新學習材料;

(4)核查學生的理解程度,通過課堂檢測強化學習技能。

(三)方法:每堂一反饋、每周一檢測、每月一總結。

每堂一反饋:新課教學和復習課必須要有當堂反饋環節,教師根據學生當堂反饋,針對性的課後輔導並針對性調整課後作業設計。

每周一檢測:每周五上午,周五檢測試卷從前四天的預習學案、課堂引導材料和每日作業設計試題中抽取,不增加未考過的試題,檢測以及格率為80%為達成目標。

每月一總結:檢測內容不能超出本月所學范圍,以保證客觀反映學生本月學習情況;難易要適宜,以保證大多數學生有成就感,體驗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快樂。難易適宜的標准:檢測結果80%的學生在60分以上,其中20%的學生在90分以上。

四、課堂教學改革的具體實施辦法

(一)課程設置

1.周一至周四為新課教學日,周五為質量檢測與反饋日。

2.課時分配:每天9節課,每節課40分鍾,共34節課(周三下午2節課)。

3.初一:

語文6節,數學6節,英語6節,歷史2節,政治2節,地理2節,生物2節,體育2節,音樂1節,美術1節,信息1節,誦讀課1節,書法課1節,班會課1節。

周五上午檢測:採取語文、數學、外語單卷測試,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合卷,共5場考試,每場考試時間為40分鍾。

周五下午反饋:公布成績,每個學科班級學生及格率為80%為通過檢測。及格學生可以進入校園參加各項體育活動、社團活動,圖書館讀書活動。不及格學生繼續留在班級在教師指導下訂正錯題,直到通過教師檢測為止。

(二)課堂教學

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落實四個步驟:

第一時段:出示目標,設置情境,時間宜控制在2分鍾以內。

第二時段:呈現引導材料,學生分組討論、學習,時間宜控制在8分鍾以內,可以適當延長。

第三時段:教師講授新學習材料,時間宜控制在20分鍾以內,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延長。

第四時段:核查學生的理解程度,通過課堂檢測強化學習技能,時間宜控制在10分鍾以內。

關於引導材料,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還要對後面學習的新課材料起智力腳手架的作用。好的引導材料必須要有學生所熟悉的內容,並且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設計。

關於課堂教學過程的時間規劃,四個時段必須要體現,但是時間可以靈活掌握。這個時間分配必須在集體備課中完成,並藉助多媒體在課堂教學開始時與課堂目標一同出示給學生。

(三)教學管理

1.備課管理

關於備課:採取集體備課的方式,年級組同學科教師共同完成教案的設計與撰寫。我們要求年級組同學科教師必須在每周五下班前完成集體備課相關材料的上交,教導處及時將上交材料的電子文檔上傳至學校網站。

2.課堂管理

教導處、學科指導組和各教研組長隨堂聽課,了解教師課堂目標的落實情況。教導處每周就年級課堂教學的情況做反饋。

3.評價管理

每日優化作業設計需要同年級教師精心設計,合作研討,注意層次性有梯度。周五檢測試卷從前四天的學習材料試題中抽取,不增加未考過的試題。

考試結束後,教導處立即組織相關教師閱卷,及時統計相關數據,公布成績。

五、方案實施計劃階段

第一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制定計劃、學習動員,課改啟動階段。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理論、案例,為改革實施做好准備;進行教學模式改變的初步嘗試。

(一)自開學起,學校執行新的作息制度,從第一階段開始起營造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氛圍。

(二)加強課改理論培訓,全面、系統介紹學校提出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及外地先進學校的課堂改革經驗,提高全體教師的課改意識。

(三)開展有效教學在課堂的系列活動,營造課改的氛圍,初步探索課改模式。初一年級教師開始提前一周集體備課,編寫預習學案、課堂引導材料、學生課後作業。

(四)學生動員,讓學生理解學校和教師的課改意圖,積極進行配合。班主任老師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成立學習小組。

分組原則:根據學生性別、性格、興趣愛好、學習成績差異狀況合理安排座位,劃分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以5~6人為宜,學習優秀生和學困生相互搭配,以便在課內外更方便地開展幫教結對活動,爭取共同提高。

第二階段:(20XX.3——20XX.7)實施階段。

嘗試構建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

開展教師、學生小組長等不同層次人員的系列培訓活動,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課堂教學的具體操作程序和課改的艱巨性、復雜性。

20XX年6月份開展第一階段課堂教學模式總結活動。教師人人參與、人人開展聽課、評課活動,進行課堂經驗交流、反饋,每次課後,教師要寫一份教學反思,反饋真實信息並進行交流、總結、形成理性認識。

第三階段:(20XX.7——20XX.8)逐步成型階段。經過實踐探索,對一個學期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工作進行階段性回顧和總結,形成經驗材料。備課組、教師個人、學科指導組和教導處進行分類總結,形成書面材料,匯集研究成果。

『伍』 如何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實踐與反思

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並沒有在大多數課堂中得以落實。究其原因,一是缺少連接理論與實際操作的橋梁,也就是一種符合學校實際的教學模式;二是教師已經習慣了霸權式的上課方式,對新的教學方式不適應;三是教師對學生不放心。為了使課堂教學改革迅速、順利、有效地展開,必須解決好以下問題。首先,要選擇好符合學校實際的教學模式。其次,打鐵先需自身硬,課改領導要先行。再次,要指導教師如何備寫學案、如何掌控課堂、如何正確處理講與不講的關系,要訓練學生如何在課堂中活起來。實踐表明,在實際操作中轉變教師的觀念,滲透新課改的理念,不失為一種快捷的辦法,邊實踐邊學習邊探索,更有利於迅速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是時代賦予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從學生在校時間來看,學生約百分之六十五的時間是在課堂之中度過的。如果課堂是一潭死水,那麼,我們的校園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改變教學方法,不斷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把課堂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課堂教學改革實踐告訴我們,為了使課堂教學改革迅速、順利、有效地展開,必須解決好以下問題:
一、要選擇好符合學校實際的教學模式。當前新的教學模式異彩紛呈、各具特色,是照搬、移植還是創新,要根據本校教師的總體業務水平、學生的基礎、家長的支持程度來決定,否則可能會出現邯鄲學步的現象。因此選擇好一種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前提。
二、打鐵先需自身硬,課改領導要先行。學校領導不僅要成為引領課堂教學改革的風向標,更應該成為課堂教學實踐的操盤手。在深入理解課堂模式的精髓及操作要領的基礎上,要上好示範課,使老師對新的課堂教學方法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三、指導教師如何操作新的教學模式及引導學生如何改變學習方式是課改成功與否的保障。
例如:我鎮中小學近幾年在推行導學案來引導學生學習,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釋難」這三個步驟,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從「了解了」上升到「記住了」、從「記住了」上升到「學會了」、從「學會了」上升到「會用了」為內容的課堂教學模式,為了能迅速、順利、有效地展開新的教學模式的應用,必須解決好以下方面的問題:
首先,教會教師如何備寫導、學案。部分教師不知導、學案如何備寫,把學習目標和教學目標混為一談,並且不能將學習目標貫穿於整個導、學案的設計當中,把自學導航問題的設計變成了教材的復制而不是教材的再生成,把學案變成了試卷,把沒有價值的問題設計成了合作探究問題。針對此種情況,一是學校領導應結合自己所備寫的導、學案,系統介紹學案和教案的區別以及學案各環節的設計意圖;二是指導校內骨幹教師精心設計導、學案,然後分科印製下發,讓其他教師學習。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