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標准由幾部分構成
⑴ 課程的基本要素和內容
一、課程的要素 課程主要由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和課程評價四個要素組成。 二、課程內容 1.關於自然、社會和人的發展規律的基礎知識。 2.關於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識經驗。 3.關於對待世界和他人的態度的知識經驗。 三、課程內容的具體表現形式 在我國,課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即課程計劃(教學計劃)、學科課程標准(教學大綱)和教材。 1.制定課程計劃的原則 a.教學為主,全面安排 b.互相銜接,相對完整 c.突出重點,注意聯系 d.統一性、穩定性和靈活性相結合 2.編寫課程標准和教材應遵循的原則 a.思想性和科學性的統一 b.理論聯系實際 c.穩定性和時代性結合 d.系統性和可接受性 四、課程的類型 1.從課程管理制度角度可劃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校本課程)。 2.從課程組織核心角度可劃分為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綜合課程。 3.從學生對課程選擇的自由度方面可劃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 4.從課程的存在形式上可劃分為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
⑵ 課程標准設計的標准和結構有哪些
第一部分為前言,敘述科學課程改革的背景、課程的性質和基本理念。第二部分為課程目標,敘述科學課程的總目標和三個分目標: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科學知識,以及各部分目標的相互關系。第三部分為科學課程的內容標准,描述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五個方面的內容標准及活動建議。第四部分為實施建議,由教學建議、評價建議、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材編寫建議、教師隊伍建設建議、關於科學教學設備和教室的配置等六個部分組成。第五部分為附錄,含具體目標中行為動詞的定義、教學活動的類型與設計、案例三個部分。
內容標準是《標准》的核心部分,它是總目標和分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
⑶ 教師資格證考試問題,急求!什麼是學科課程標准,由哪些部分組成
天津地區教師資格證考試設置一共需要考4門: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能力、普通話。
1)教育學和心理學屬於基礎課程,每年設置兩次考試,分別為4月和12月左右(具體時間以當年教委考前通知為准),基礎課程考過之後會拿到合格成績單(此成績單有效期為三年)。
教育學、心理學考試報名要求:報考以上兩門考試無任何要求限制。
2)教學能力是第三門考試科目(此成績單有效期為一年)。每年設置一次考試,時間是在5月份左右(具體時間以當年教委考前通知為准)。
天津教學能力考試報名要求:只有前兩門都通過了,持有兩學成績合格單,才可以報考教學能力。
天津地區教學能力考試形式:目前仍採用筆試形式,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教案(佔20%-30%);另一部分是技能知識(佔70%-80%)。
3)普通話證書是全國通用終身有效的。以上3門考試通過後,每年6月份進行一年一次教師資格證認定工作,在此之前提交材料時必須持有普通話證書。其中語文科目教師資格證申請須二級甲等或以上普通話等級,其他科目二級乙等或以上即可以。
4)教學能力考過之後就可以參加體檢,然後提交相關資料(學歷證、思想鑒定、體檢表、各科目成績單或證書等),經天津市教委審核,於7月份左右即可拿到教師資格證。
⑷ 義務語文課程標准包括哪幾個部分
課程標准有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准、實施建議和附錄5個大條目組成
⑸ 美術課程標准主要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美術課程標准由一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前言
一、課程版性質與價權值
二、基本理念
三、設計思路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二、階段目標
第三部分內容標准
一、內容說明
二、內容標准
第一學段(1~2年級)
第二學段(3~4年級)
第三學段(5~6年級)
第四學段(7~9年級)
第四部分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二、評價建議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四、教材編寫建議
附錄
一、案例
二、名詞術語解釋
⑹ 思想政治學科課程標准由哪些內容構成
有學者認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學的范疇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第一,有助於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科學化進程。建構邏輯完備、表達明晰的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體系,有助於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科學化進程。第二,有助於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研究的重要意義不僅僅在於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學自身科學化,還有助於科學地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第三,有助於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體系。任何一種理論都是結構復雜的思維形態,它必須由相應的概念和范疇、原理和規律去展示其理論體系。因此,范疇是建立理論體系的基本條件,理論體系是范疇的集合體。同理,研究和建構思想政治教育學的范疇及其體系,是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體系的基本條件。 還有學者對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涵義、類型、特徵及功能進行了嘗試性探討。 2.思想政治教育規律 有學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現象在其運動發展過程中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規律和具體規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也叫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規律或普遍規律,它是在一切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貫穿於思想政治教育始終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有兩個,一個是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這一基本規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夠進行並取得成效的根本依據;另一個是服從和服務於社會發展的規律,這一基本規律既由思想政治教育的上層建築性質所決定,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中賴以存在並發揮作用的根本依據。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規律,揭示的是某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某一部分、某一環節的本質聯系。基本規律與具體規律共同構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體系,共同決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屬性。 3.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有學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問題,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對社會進步和人的發展的效用和意義問題。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理論升華和哲學思考。由於以價值哲學為指導,放在價值主客體關系中科學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層面的價值形態、價值特徵和實現規律,使認識既有理論深度,又不感到空泛抽象。不僅能提高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的自覺性,而且能使人感到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與己無關」。目前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研究,主要還只涉及到價值形態上,尚不全面,因而亟待拓展和深化。 4.思想政治教育機制 有學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運行過程中各構成要素由於某種機理形成的因果聯系和運轉方式。它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現象的各個側面和層次的整體性的功能及其規律,包括其運行所依據的原理和原則,運行過程的狀況即運行中各個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和思想政治教育系統之外的其他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等等。因此,它的立論重點並不在於一般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系統,而是力圖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動態運行過程的考察,對多因素、多變數的思想政治教育運動作一種整體的、動態的刻畫,從而達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運行的最優化控制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是一個整體性課題,亟待加強研究。 5.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有學者認為,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主體與教育客體之間是通過一定形式、手段聯系起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很多,我們把其中承載並能傳遞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或信息的形式稱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載體包括開會、辦學習(讀書)班、黨團活動等傳統的載體,也包括近幾年為思想政治教育所運用的管理、文化活動、大眾傳媒等新載體。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發展很快,黨的「十四大」提出了社區文化、村鎮文化等。當前,互聯網發展很快,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也有許多好經驗,這些都需要我們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新、運用的理論研究。 此外,學者們還就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主客體關系問題開展了學術爭鳴。堅持雙向互動說的學者認為,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的施教起主導作用,但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影響時,也不是消極、被動的,而具有能動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認識、相互作用,即互動形成合力,進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向前發展。而堅持雙主體說的學者則認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互為主客體,從施教過程方面說,教育者是施教的主體,受教育者是施教的客體。從受教過程方面看,受教育者是接受的主體,教育者是接受的客體。雙向間的作用和影響是雙向的,分別構成互為客體指向的兩個認識活動循環圈。 三、學科理論體系問題 在學科理論體系方面,學者們普遍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完整的學科理論體系應包括以下四個部分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發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論研究。由於思想政治教育學創立不久,對有些問題的研究尚不充分,需要我們繼續努力,進一步深入研究,以便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體系。 有學者認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發展研究中,要重視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研究。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和鑒別,吸收其積極有益的因素,拋棄其消極落後的部分,同時給繼承的內容賦予新時代的內涵,使之具有現代價值。
⑺ 以12版《中小學信息技術》為例,論述一下課程標准由哪些構成
依據能力標准對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基本要求和發展性要求,設內置「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容堂教學」「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和「應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師專業發展」3個系列的課程,共27個主題,幫助教師提升信息技術素養,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科教學能力、促進專業發展。
⑻ 新課標教案由哪幾部分組成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力目標
情感價值觀目標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計劃:幾課時
教學手段:
教學過程:
導入:
板書設計:
課堂小結:
課後作業:
課後反思:
這個教案的模式並不固定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增加或刪減
⑼ 數學課程標准規定的課程的總體目標包括哪四部分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1、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2、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了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總體目標」具體闡述如下:知識與技能*經歷數與代數的抽象運算與建模等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經歷圖形的抽象、分類、性質探討、運動、位置確定等過程,掌握圖形與幾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經歷在實際問題中收集和處理數據、利用數據分析問題、獲得信息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積累綜合運用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數學活動經驗。 數學思考*體會代數表示運算和幾何直觀等方面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意識和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 *了解數據和隨機現象,體會統計方法的意義,發展數據分析和隨機觀念。 *在參與觀察、實驗、蔡祥、鄭明、綜合實踐等數學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學會獨立思考,體會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思維方式。 問題解決*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其他知識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發展創新意識。 *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態度*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體會數學的特點,了解數學的價值。 *養成勇於質疑的習慣,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 總體目標的四個方面,不是互相獨立和割裂的,而是一個密切聯系、相互交融的有機整體。課程組織和教學活動中,應同時兼顧四個方面的目標。這些目標的實現,使學生受到良好數學教育的標志,它對學生的全面、持續、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技能的學習,知識技能的學習必須有利於其他三個目標的實現。
⑽ 中小學課程內容的組成部分有哪些簡述
中小學課程包括課程計劃,課程標准和教學大綱。大綱強調的是知識和技能目標,標准關注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由於教學大綱的重點是對教學工作做出規定,主要表現的是基本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及若干教學建議,使教師更加關注知識點,關注學習的效果,忽視學習過程與方法,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教學大綱相比,課程標准最顯著的變化是課程目標發生了根本改變。過去,課程目標側重於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如今,課程的功能由過去單純強調知識和技能轉向同時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新課程標准不僅對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時,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發展提出目標要求,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對培養新時期具有良好素質和競爭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中小學主要的課程類型按不同內容可以分成下面幾類:
按任務分,有基礎課程,擴展課程,研究課程;
按內容分,有學科課程,經驗課程;
按組織方式分,有學科課程,綜合課程;
按主體分,有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
按課程實施要求分,有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