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
㈠ 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案
我為母校添光彩
教學目標:
1、學習愛國實業家陳嘉庚先生的事跡,激發熱愛母校,報效母校之志。
2、通過問卷調查,主題隊會等活動形式,加深對校園文化的理解,增強以校為榮的集體榮譽感。
3、通過為母校發展獻計獻策、設計母校宣傳冊等活動,增強民主參與學校管理、爭做學校小主人、和學校共榮辱的責任心與自豪感。
重點難點:
重點:1、學習愛國實業家陳嘉庚先生的事跡,激發熱愛母校,報效母校之志。
2、通過問卷調查、主題隊會等活動形式,增強以校為榮的集體榮譽感。
難點:培養學生以校為榮,民主參與學校管理的責任心和自豪感。
教學准備:
學生准備:1、按照教科書學習要製作母校名片。
2、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合作收集以下資料,母校的校史、校訓、校歌和校徽,母校的名人錄,名人的母校等
3、從「辦學特色、輝煌過去、母校名師、喜看今朝」等幾方面製作母校宣傳冊。
教學設計:
一、引入新課
1、教師談話導入:母校給了我們知識和力量,母校給了我們榮譽和歡樂,我們能為母校做些什麼?
2、教師出示課題――「我為母校添光彩」
二、展示交流「母校名片」
學生展示自製的母校名片,講述在製作過程中的學習體會,分析母校名片上的數據給自己的啟示,教師對學習交流活動做出評價。
三、閱讀「名人和母校」
學生自學「陳嘉庚的故事」,討論「嘉庚精神」是一種什麼精神。
四、實踐活動
學生根據教科書學習要求選擇一題進行調查、研究,數據整理,然後用小報、日記等形式展示學習成果。
五、解讀校園文化,組織主題隊會
1、全班根據教科書所示活動流程組織活動
2、學生交流參加活動的感想。
六、製作母校宣傳冊。
㈡ 我想要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的說課稿,那位能幫幫忙多謝!
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說課稿
《節儉日里話節儉》說課
一、說教材
1、《節儉日里話節儉》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思想品德第十一冊的第2課,它是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與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准》小學六年級「個人生活中的道德規范」中的「勤勞節儉」這一德目編寫的。
2、本課是個人品質教育,更是傳統教育,更是國情教育。課文主要講了愛國華僑陳嘉庚是勤勞節儉的楷模,並通過正反事例說明了「成由勤儉敗由奢的道理。
3、聯系實際,由於生活條件的優越,節儉的意識在部分人的頭腦中已經越來越淡薄,尤其是獨生子女,認為勞動是大人的事。在節儉方面,有些學生吃穿用消費要求都很高,講排場,講名牌,有的甚至相互攀比,所以適時地對學生進行節儉的教育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根據以上三點,我確定了體現在以下三個層面上的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讓學生懂得「成由勤儉敗由奢」的道理,知道在當今社會仍然需要發揚節儉日里話節儉的優良傳統。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不攀比,以節儉為榮的情感。
行為目標:要求學生不攀比,花錢得當,學會儲蓄,愛惜物品,物盡其用,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勞,不懶惰。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了解陳嘉庚是勤勞節儉的楷模,知道勤勞可以創造財富,節儉可以積累財富。懂得「成由勤儉敗由奢」的道理。
教學難點:
開場白:各位評委下午好,我是來應聘人教版小學品德與社會的11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我們的休閑活動,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設計等6個方面進行說課。
說教材:我們的休閑活動這課內容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節健康文明的休閑生活第一框的內容:我們的休閑活動。
本課內容是在上一課我們學習了社會文明大家談的基礎上來進一步看我們自己應如何在休閑活動中體現文明的。因而對我們的要求更進一層,依據新的課標,我們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設計如下: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通過教學,學生能夠知道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進而熱愛生活,並主動培養自己積極健康的休閑活動,摒棄不健康的休閑活動。能力方面:通過舉例、討論、啟發等方法,學會觀察生活、分辨是非、並提高全面看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表達及與人溝通的能力;知識:通過學習,了解什麼是休閑活動,能對不同的休閑活動提出自己的看法,區分健康與不健康的休閑活動;通過以上對教材教學目標的分析和學生的知識基礎及認知能力,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設計如下:教學重點:區分什麼是健康的休閑活動;教學難點:(1)如何區分健康與不健康的休閑活動(2)如何在實際生活中自覺踐行健康的休閑活動。
說學情:六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小學和初中的過渡階段,他們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能力,學生能夠自己分析事例表明觀點,有一定的自學能力,但學生思想較為單純,容易受錯誤信息的影響,學習新知識、新事物的速度快、可塑性強。依據學生的這些特點,本課教學力求體現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依據上述學情,和對教材的分析,特製訂如下的教法:
1.舉例法:通過學生列舉生活中各種休閑活動的實際例子並進行分析,來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分析、表達能力;
2.啟發法加討論法:教師選取一個或兩個典型案例讓學生進行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形成對休閑活動的各種觀點,進行思維碰撞,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分清是非,形成結論。
學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以合作交流法為主,同時運用觀察法、舉例法、分析法、歸納總結等方法。
過度:教師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深入的感受、領會學習。為此,我的教學過程如下:
導入:教師給出三個情境,讓學生說說這三個情景是否是休閑活動:
1.體育課上,同學們在打籃球比賽;
2.上周末,父母帶我一起去看了一場電影;
3.晚上,寫完作業後,按老師的要求我看了NBA火箭隊和湖人隊的直播比賽,並寫了觀後感
教師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寫板書;
三.健康文明的休閑生活(板書)
1.我們的休閑活動(板書)
(1)什麼是休閑活動(板書)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並歸納出休閑活動的定義)
休閑活動:就是在人們的閑暇之餘,所進行的活動。
教師提問學生都有哪些休閑活動呢?然後讓學生寫出來列在紙上,列舉的越多越好。(觀察法、舉例法)
學生們列舉出來後,把學生分成三組並各設組長和記錄員各一名,讓學生們討論本組所列的這些休閑活動中哪些是健康的休閑活動,哪些是不健康的休閑活動,並簡單說明原因。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要巡視各組,控制各組的討論方向和進度。(討論法、啟發法、合作交流法)
討論結束後,每組出個代表,上講台分享討論結果,每組的其他同學可以對台上的同學的發言進行補充。
(2)健康的休閑活動和不健康的休閑活動(板書)
教師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點評和總結。並引導學生逐漸歸納出區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休閑活動的兩個標准或依據:①該活動是否是在閑暇時間進行的(板書);②該活動是否有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板書)(分析、歸納總結法)
教師拋出問題:上網已成為我們生活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網路的是是非非曾引發人們不少的熱議,那麼,你是怎麼看待上網這種休閑活動的呢?(合作交流法、討論法、分析歸納法)
依據:通過該活動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學習能力、分析歸納能力、表達能力和全面看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只是活動的參與者和引導者。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
(教師過度)我們對休閑活動談了很多,那我們自己怎麼樣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的去做到這些呢?
(3)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健康的休閑活動(板書)
教師:採用討論法,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和評價,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注意要強調同學們一天兩天能做到我們所要求的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我們要求學生能長久的做到。就像毛澤東說的,「一個人一生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在做好事」。所以,這是我們的難點所在。
①同學監督(板書)
②父母監督(板書)
③自己監督(板書)
依據:知行統一,知是為了行,行是知的目的和歸屬。學生在觀念上認識該事物是比較容易的,關鍵是學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自覺的做到我們所要求的。依此,將該問題設為本課的難點問題。
鞏固練習:結合練習冊或其他資料相關內容進行
小結:1.本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什麼是休閑活動,如何區分健康與不健康的休閑活動,以及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健康的休閑活動,重點是如何區分健康與不健康的休閑活動;難點是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健康的休閑活動;2.對本課中,表現積極地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對表現不好或不夠好的學生給予適當的要求和提請注意。
過度:為了幫助學生清晰明了的把握本節課的內容,達到知行統一,我設計本課板書如下:
三.健康文明的休閑生活:
1.我們的休閑活動
(1).什麼是休閑活動 (2).健康的休閑活動和不健康的休閑活動
①該活動是否是在閑暇時間進行的
②該活動是否有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
(3).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健康的休閑活動
①同學監督
②父母監督
③自己監督
《誠信是金》說課稿
首先我將從教材、學情分析、學習目標及重難點的設定、教法學法及教學程序五個方面展開論說。
一、教材分析:
《誠信是金》是北師大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中年級「誠實守信」的基礎上,對教育內容的深化和拓寬。學習本課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延續,也是對「在復雜的社會中怎樣待人」這一教學內容所作的鋪墊。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對於誠信這一涵義已有初步的認識,能辨別什麼是對與錯,只是在選擇實踐方面的能力較差,自控能力還不是很好,有待進一步提高。針對學生年齡偏低、認知水平尚淺並偏重於形象思維的特點,教師應避免太多的理論說教,力求讓學生在實際事例的體驗中,感悟誠信的重要性。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本課的特點及學生實際,我依據新課標精神,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道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理解誠信的重要意義,懂得「人無信不立」的道理。
2、通過收集誠信的名言、故事等培養學生願意做誠信的人,對自己不誠信的行為感到不安和歉疚。
3、激發學生從小樹立誠信意識,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並做到在生活中要講誠信。教學難點是讓學生
㈢ 求小學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33、4、5年級完整版教學設計,最好過程可以很清晰的那種,要有詳細的過程
jiay
㈣ 規則是怎麼來的品德與社會北師大版
教學目標:
1、從游戲規則的制定理解規則的產生。
2、理解規則是由人們共同制定的。
3、體驗制定規則的過程。
4、了解舉手錶決的基本常識。
教學過程:
1、導入。
請兩名學生事先略做准備,表演游戲規則的產生。他們在開始之前相互商量玩跳棋的規則。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們與小夥伴一起玩的時候,是不是經常這樣,需要事先制定游戲規則?游戲規則是誰制定的?」請學生看教科書第46、47頁中的三幅照片、插圖和課文,然後討論一下,是不是同意課文中所說的:「游戲的規則是參加游戲的人們共同制定的。如果游戲沒有規則或者有規則不遵守,游戲就無法進行。」
2、探究活動。
教師引導全班討論:「學校裡面也有各樣的規則,比如小學生守則,它們是由誰制定的?」「如果讓你們來制定,准備一節課上多長時間?准備上些什麼課?每個班打算安排多少學生?」
3、體驗活動。教師引導全班體驗制定規則的過程。今天,請同學們為咱們班制定班級規則。
先請學生討論他們認為需要哪些方面的班級規則,然後大學提出具體的條目。
4、總結。
請學生朗讀課本第47頁下面教師的話。
㈤ 如何理解 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
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2011年版)
目 錄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課程性質
二、課程基本理念
三、課程設計思路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第三部分 課程內容
―、我的徤康成長
二、我的家庭生活
三、我們的學校生活
四、我們的社區生活
五、我們的國家
六、我們共同的世界
第四部分 實施意見
一、教學建議
二、評價建議
三、教材編寫建議
四、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
第一部分前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質的核心。隨著社會的發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質越來越成為人的內在需求。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要求基礎教育更新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培養良好的公民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小學中高年級是學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會生活的重要時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認識和道德判斷能力,養成行為習慣的重要階段。品德與社會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以滿足學生的身心需要為目標,以學生社會生活為基礎,注重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初步掌握認識社會事物和現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斷和行為選擇能力,發展學生主動適應社會、積極參與社會的能力。
一、課程性質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為核心、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
綜合性 本課程設計體現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內在整合;課程內容有機融合品德和規則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歷史與文化、國情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生命與安全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等; 教學活動體現學生生活經驗、知識學習與社會參與的彼此滲透和相互促進,從多角度、多層面引導學生去理解、認識自我、他人和社會,並以此為基礎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質。
實踐性 本課程學習是知與行相統一的過程,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實現社會性發展。課程設計與實施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親身參與豐富多樣的社會活動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開放性 本課程內容根據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有彈性地吸納鮮活的社會生活事件;教學空間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從課堂向學校、家庭和社區擴展;課程評價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起點和學習態度,不以單一指標評價學生的發展,評價不僅關注學習結果,更重視學習過程和日常行為。
二、課程基本理念
(―)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是課程的核心
本課程特別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學生的道德發展,豐富學生的社會認識和內心世界,健全學生的人格,使他們能夠以積極的生活態度參與社會,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
(二)學生的生活及其社會化需求是課程的基礎
本課程注重學生生活的價值。學生的品德與社會性發展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學生的生活對本課程的構建具有重要價值。課程必須貼近他們的生活,反映他們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會,並以此為基礎,提升學生的生活。
(三)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是課程的追求
本課程強調必須從學生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教學要因地制宜地營造有利於學生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的學習環境,選取學生生活中真實可信的生動事例,採用學生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認識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使教學成為學生體驗生活、道德成長的有效過程。
三、課程設計思路
本課程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家庭、學校、社區、國家、世界是學生不斷擴展的生活領域。社會壞境、社會活動、社會關系是存在於這些領域中的幾個主要因素。學生的品德與社會性發展是在逐步擴展的生活領域中,通過與各種要素的交互作用實現的。
本課程的設計思路是:一條主線,點面結合,綜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條主線」即以學生的生活發展為主線;「點面結合」的「點」是社會生活的幾個主要因素,「面」是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領域,在面上選點,組織教學內容;「綜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每一個生活領域所包含的社會要素是綜合的,在不同年段層次不同,螺旋上升。
㈥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性質包括什麼事件什麼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回為核心、促答進學生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
綜合性 本課程設計體現社會環境、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的內在整合;課程內容有機融合品德和規則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歷史與文化、國情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生命與安全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等;教學活動體現學生生活經驗、知識學習與社會參與的彼此滲透和相互促進,從多角度、多層面引導學生去理解、認識自我、他人和社會,並以此為基礎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質。
實踐性 本課程學習是知與行相統一的過程,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實現社會性發展。課程設計與實施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親身參與豐富多樣的社會活動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開放性 本課程內容根據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有彈性地吸納鮮活的社會生活事件;教學空間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從課堂向學校、家庭和社區擴展;課程評價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起點和學習態度,不以單一指標評價學生的發展,評價不僅關注學習結果,更重視學習過程和日常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