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貼校本課程三年規劃
『壹』 學校辦公室三年計劃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人為本,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聚焦課堂,不斷深化新課程改革;精細管理,扎實推進學校各項工作,努力打造平安型學校、節約型學校、學習型學校、品牌型學校,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良好的服務。我們要保持舞鋼市窗口學校,平頂山市示範性學校,爭創河南省知名學校。
二、現狀分析
舞鋼市第一小學創辦於1977年,是一所風氣正,質量高,有著優良文化傳統的全日制完全小學。學校佔地面積10653.33平方米,擁有微機室2個、科學實驗室1個、多媒體多功能教室1個、師生圖書室、閱覽室各一個。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三區分明,播音系統、閉路電視系統、安全技防系統一應俱全,為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學校現有六個年級,18個教學班,960名學生,63名教師。教師學歷合格率100%,學歷提高率72%;小學高級教師占教師總數的54%;全國優質課教師1人,省級優質課教師6人,縣級以上的優質課教師占專任教師的67%;河南省優秀教師1人,平頂山優秀教師3人,模範校長1人;河南省骨幹教師2人,平頂山骨幹教師6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
學校先後被確定為「西部顧問學校」、「全國紅旗少先大隊」「中華傳統美德實驗學校」……河南省「教育科研基地」、「寫字實驗學校」、「校本研修示範校」、「德育實驗學校」、「文明學校」、「體育達標先進單位」、「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宣傳教育先進單位」、「依法治校先進單位」「平安校園……平頂山市「示範性學校」、「優質課先進學校」、「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優秀家長學校」、「學校管理先進單位」、「衛生先進單位」……舞鋼市「文明單位」、「讀書育人特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學校」「目標管理先進單位」……
三、發展規劃
1、學校定位。
辦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敢為人先,敢爭第一。
辦學宗旨: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辦學目標:師生發展第一,教育質量第一,社會效益第一。
辦學思路:以人為本樹形象,科研興校求發展。抓德育,創「文明校園」;抓教學,創「人文校園」;抓課改,創「快樂校園」;抓讀書,創「書香校園」;抓管理,創「和諧校園」;抓安全,創「平安學校」。
校訓:文明守紀,勤奮進取。
校風:全面發展,強化素質。
教風:嚴謹治學,為人師表。
學風:博學多思,發展特長。
圍繞三個「第一」的辦學目標,以教科研為抓手,以科學管理為手段,走內涵發展之路,保持舞鋼市窗口學校,(樣樣工作保先進)平頂山市示範性學校,(總體進入平頂山一流學校)爭創河南省知名學校(校本教研、寫字教學、德育工作、衛生工作、家長學校等成為河南省先進)。
2、辦學規模。
立足現實,著眼未來,科學考慮辦學規模。軌制為4軌,24個教學班,(每年增加一個班)班級學額控制在40-45人之間,學生數在1100人左右。
3、辦學特色。
立足校情,與時俱進,揚長避短,彰顯學校辦學特色,提升學校辦學品位。
一是創建德育特色,形成做人教育的文化傳統。以主體教育為課題,以「爭當自立自強標兵,爭創自動化管理班級」為載體,形成學校的德育管理特色;以《中華傳統美德與家長素質提高的研究》為課題,把我校家長學校辦成河南省的知名家長學校,形成三結合教育的特色。
二是鞏固學校寫字教學特色,形成氛圍和傳統,教師和學生人人具備規范流利的書寫能力和習慣。
三是創建「書香校園」特色,形成書香文化傳統。辦好「讀書節」,開展好「書香辦公室」、「書香家庭」「閱讀之星」的評比活動。
四是創建藝術教育特色,形成我校的文化藝術教育傳統。課內課外相結合,(建立各科興趣小組)校內校外相結合,(和文化局、青少年活動中心以及個人文化團體合作),小組培訓和活動展示相結合(每科都要組織學生參與一定比賽)。每學期評選一次藝術特長生,每學年召開一次藝術節,一次讀書節,一次書畫競賽,一次運動會。讓學校舞蹈隊、愛樂樂團、軍鼓隊、腰鼓隊等成為舞鋼一流,在平頂山市有一定名氣。
五是創建數學教育特色。刷新生活數學教育理念,營造校園數學物質文化,構建數學特色建設新平台,展示數學教育特色新成果。
六是創建科學教育特色。立足科學課、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依託我市豐富的自然資源,藉助科學局、青少年活動中心等社會力量,建立自己的科學教育陣地,形成自己的科學教育傳統。
4、隊伍建設。
努力打造一支德藝雙馨的學習型教師隊伍。教師師德高尚,涌現出一定數量的師德標兵。教師學歷達標,中師合格學歷達100%,大專畢業達由現在的72%提升到95%,50歲以下專任教師全部取得大專以上學歷,本科學歷由現在的10%,達到30%。在教師職稱評定中,具有中高級職稱的教師達50%;在課堂教學格次認定中,50歲以下的專任教師全部取得縣級優質課,(共5人)平頂山市優質課教師由現在的15%提升到30%,河南省優質課由現在的10%提升到20%,全國優質課由現在的1.5%提升到5%。同時,力爭5-10人次在舞鋼市以上級別做觀摩課。
在名師名校長評選活動中,力爭培養出縣級以上名師、名校長2-5人;在省學科帶頭人評選中,力爭使我校的省學科帶頭人由2人提高到4人;在優秀班主任評選中,力爭使我校30%的班主任成為舞鋼市以上優秀班主任。
5、教育質量。
堅定不移地推進素質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實處,在校犯罪率為0;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攀高,在不加重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條件下,調研考試成績在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開齊開足課程,不斷探索校外教育新路,培養出一批學有專長的學生,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藝術體育比賽等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學校社會聲譽良好,得到學生家長、社會各界和教育同行的一致好評。
具體要求:舞鋼市的調研考試、體育運動會、文藝匯演、美術展評、作文競賽等活動中爭取一,保證二,不下前三名;平頂山科技創新活動,河南省書法比賽、省關工委書畫徵文均獲組織獎。
6、教研科研。
堅持走科研興校、科研興教之路。根據本校實際,推廣已有的科研成果,申報十一五市級課題,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推波助瀾。樹立哪裡有問題哪裡便有課題的觀念,立足校本,側重案例研究、微型課題研究,課題和教育教學相結合,整體規劃和個人特點相結合,力爭人人在研究課題,人人有研究成果。
我校所有課題圍繞《教師角色的轉變和發揮學生主體性的研究》和《中華傳統美德和家長素質提高的研究》來進行,班級管理研究側重於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7、學校信息化。
構建學校信息化平台。使用好新建的兩個微機房,為每個教師辦公室配置電腦,使每個辦公室擁有一台電腦;在多媒體階梯教室的基礎上,新建一個多媒體錄課室,為教師多媒體上課提供機會;加強校園網建設,成立學校信息小組,完善學校網站,建立班級網頁、教師個人網頁和學生個人網頁,60%的教師建立博客,20%的學生建立博客,並堅持寫教育博客。注重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人人會使用電腦備課,搜集整理資料,30%的教師會製作課件,正常使用課件教學,10%的教師能在真正意義的網路環境下上課,實現網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
8、辦學條件。
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實施三步戰略。
第一步,投資2萬元,圍繞30年校慶,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建設榮譽室,文化牆,實現校園面面牆壁會說話,校園處處都育人;投資10萬元,辦公室配電腦,空調,建設文印室;投資10萬元,更新變壓器,解決空調用電難的問題。
第二步,計劃投資25萬元,改造南教學樓門窗,為所有樓房加彩頂;抓住全國兩基復驗的機遇,充實專用教室設施,加強圖書室、實驗室、音樂室建設,不斷增加藏書數量,使生均擁有圖書達到30冊,添置音體美設備,滿足教學需要。
第三步,計劃投資20萬元新建兩個教室,為擴班做准備。
9、後勤服務。
努力實現後勤服務的優質化,以家長和學生滿意為標桿,建設校園超市,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慣用品和學習資料。
10、教師福利。
樹立大福利的觀念,享受是一種福利,培訓是一種福利,獎勵是一種福利,放棄休息,為學校做事也是一種福利。保證教師福利,兌現學期考核考核獎,每學期組織一次綜合性工會活動,發放紀念品。
四、保障措施
(一)啟動三項工程
1、管理創新工程。
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管理理論,在繼承我校組織管理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構建適應時代和學校發展需要的學習型組織管理機構與組織管理機制,形成精幹、務實、高效的管理體系和行政作風。一方面制度管理要加強,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完善「學校管理章程」,使之真正成為指導學校各項工作的根本。實行定崗、定責、定質、定量的教職工目標考評制,實行教學事故問責制。加大獎懲力度,讓優秀教師的工作得到物質和精神上的肯定,讓工作平庸和懈怠者,時時處處感到危機、危險。另一方面人文管理要跟上,著眼於和諧校園的建設,給予教師足夠的關愛,關心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引導教師「享受生活,享受學習,享受工作」,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注重校園文化的積淀,想方設法完善校史室。其次,學校組織重心下移,充分發揮年級組和教研組作為學校管理的實體性組織的功能。
2、隊伍優化工程。
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教育,完善師德建設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廣大教師思想素質和道德修養。加大校本培訓力度,拓寬培訓途徑,改進培訓形式。完善教師知識結構,加強教師職業化進程。成立學科中心組和教師社團組織,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師個人發展規劃,有計劃的開展學習活動,採用全員培訓和專題培訓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習成為教師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把學習過程與自身人格發展、素養提高、理念提升、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與水平提高的過程緊密結合。多渠道搭建教師展示平台,研究課、公開課、學科教學競賽、論文評比、論壇講座等,讓他們更多地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獲得更多的成功的體驗。
用高素質的教師培養高素質的學生,每位教師都要制定自己的三年素質發展計劃,真正提升自己,適應發展。
3、質量提升工程。
以生為本,以德為先,實施主體性德育。加強德育工作的組織建設,點(少先隊)線(班主任)面(全體教職員工)體(家庭、學校、社會)協同用力。完善德育內容體系,大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知榮明恥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誠信守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德育隊伍的培訓,將德育隊伍的培訓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工程。以發展為核心,以人為本,實施新課程改革。認真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開展以校為本的教學行動研究,改變教師的職業化生活方式。加強輿論宣傳,引導教師認清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到底應該是個怎樣的形象,形成職業認同。公開家長、學生、社會的籲求,刺激教師「怎樣做教師」;攝制教師課堂教學錄象,讓教師和專家一起欣賞揣摩,反省自己「是個怎樣的教師」;推行反思式教研模式,把教學札記、教學隨筆、課堂實錄、案例反思作為教師職業化生活的標志;建立「教師成長記錄袋」,確立研究的過程即是成長的過程,引領教師職業化生活。改革課堂教學方式,有效推進高質量素質教育。樹立現代教學觀,改善師生關系,探索有效學習的課堂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大的思考空間,更多的體驗空間,更廣的實踐空間。樹立質量立校觀,在課堂教學中,向目標定位要效益,向優化手段要效益,向規律方法要效益,向有效練習要效益,向學法指導要效益,向師生關系要效益。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二)落實5項措施
1、搞好學習,提高認識
對一個單位的領導,首先是對教職工思想的領導。必須要把提高教職工思想素質放到首要位置。要堅持學習,從書本上學,走出去學,從本校優秀典型身上學習。要解放思想,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要轉變觀念,改進從傳統的填壓式教學向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學習,啟發式教學轉軌。以目標凝聚人,以真情感化人,以制度約束人,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教研的積極性,幹事創業的積極性。讓每個人都自覺地投身於第三個三年規劃的實踐中去。
2、分解目標,循序漸進,強化管理。
以學校三年規劃的整體目標為依據,結合學校各個時期的實際,確定學年,學期工作計劃,把總目標分解到每學期。學校各個部門,各年級、各學科、各班、乃至每個教研工作都要按目標要求,聯系自身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把學校總目標分解到部門,到每個教職工。做到既要宏觀指導微觀,又要微觀保證宏觀,既要具有積極超前性,又要具有求實可行性。特別是在計劃的實施過程和目標的運行中,要及時檢查,指導總結,發現經驗及時推廣,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甚至包括計劃的修訂,調整。
3、推行「四制」,啟動活力。
人叫人動人不動,政策調動積極性能。只有改革管理體制,引入競爭機制,才能啟學校活力,才能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因此,我們要切實搞好以「校長負責制」為主體的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真正推行,「校長負責制,教工聘任制,崗位責任制,考核評估制」,實行「五定」(定崗、定員、定工作量、是目標、任務、定獎懲),發揮好三個作用(校長全面負責的主導作用,黨支部的政治核心和保證監督作用,教代會民主管理的主體作用),運用好學校管理制度(特別是獎懲制度,考勤制度,考核評估制度,評優推先制度,職評推薦辦法)克服有令不行的隨意性,轉變遷就照顧不敢大膽獎優罰劣的好好主義,改革不看實績看拳頭,不看工作看人緣的假民主作風,真正做到干與不幹不一樣,干好乾壞不一樣,干多干少不一樣。鼓勵多勞多得,落實優質優酬,充分調動廣大教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4、突出中心全力以赴提高質量。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減輕學生負擔,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人才是學校的重要任務。要堅持理直氣壯抓教學,一心一意抓質量,要大講特講「質量就是學校生命」。要做到「三級中心」,「四個結合」。「三級中心」即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中心,向管理要質量;教學工作以 課堂為中心,優化課堂結構,向40分鍾要質量;課堂教學以教法,指導學法,教學生學會學習為中心,向教改科研要質量。「四個結合」即:傳授知識和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相結合;完成教學任務和完成思想教育任務結合;改進教法和指導學法相結合;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結合。抓好以備課為基礎,講課為中心,考評為主要的督促手段的「備、講、輔、批、考」基本環節的管理,推行「課課清,日日清、單元清」的目標教學,保證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5、開源節流,集中精力搞發展。
要上下一心,發揚艱苦創業精神,盡量壓縮開支節約資金,想法爭取資金進行校園建設。要管好用好校園超市,開展勤工儉學,增加收入。要規范財物管理,計劃收支嚴格物品購領手續,定時定量,杜絕浪費,把錢用到刀刃上,致力於學校的硬體發展。
總之,全校教職工都要立足本職工作,齊心協力,銳意進取,為按時完成我校三年規劃而奮斗。
『貳』 我怎麼才能做好一個農村小學的三年發展規劃
xx小學是一所辦學歷史不算悠久,但緊跟管理區教育發展步伐的學校。學校有一批淳樸樂學的學生和一支有一定專業水平敬業重教的教師隊伍。現在原有辦學基礎上,結合管理區教育改革布局結構調整引起的生源變化,在全國教育現代化深入推進和管理區教育綜合配套改革的背景下,特製定我校新三年發展規劃。
一 、基礎與現狀
(一)外部環境
1、學校基本狀況
位於屈家嶺管理區xx辦事處的xx小學始建於1973年,前身為總參五七幹校紅衛學校。改交地方後校區包括xx中小學,屬於完全義務教育學校,2003年管理區在何集建立第二初級中學,xx學校中學部並入何集二中。現學校佔地面積30畝,有6個教學班,學生近150人,教職工16名。
2、教育發展背景
面對屈家嶺管理區創建「工業強區,做活生態文化旅遊區」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的重大歷史機遇,管理區教育局組織學習並著力推行《國家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制定了《屈家嶺管理區2010年工作要點》。在我校三年發展規劃的制定過程中,應充分立足於我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理性思考和設計如何在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的過程中,整體提升我校教育質量和辦學品位,成為辦事處百姓認可的優質教育資源。另外,管理區教育局提出了「教育現代化」的工作目標,因此,我們在發展規劃的制定中也應充分考慮教育現代化的內涵和實踐途徑,將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內容融入我校的發展規劃中。
3、社區狀況
為支持三峽移民工程,管理區移民辦公室對xx辦事處布局結構調整,學校發展教育教學環境也得到很大改善。各級領導對學校發展高度關注,社區、家長對學校的期望值也很高,管理區領導和教育局領導多次到校現場辦公,關心學校教育教學環境工程進度,現在學校教學區、活動區、生活區總建築面積24360平方米,擁有籃球場、標准停車棚。同時學校正在逐步配齊各類教學設備,教師的教學環境和學生的學習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由於現在學校與辦事處沒有人員分配、經費發放等直接管理權責,辦事處無工礦企業,現學校辦學除財政開支外,所有費用需要自籌,生源減少,學校經費一直存在一定困難。另學校所處地理位置在管理區最西端,且夾在鍾祥長灘鎮和羅集鎮之間,生源極不穩定。學校學生絕大多數來自農工家庭,部分家長素質較差,多次出現不能尊重家校協作教育的現象,學生在養成教育上存在較大困難。
(二)內部條件
1、教師結構狀況
學校現有教職工16人(含在編因病待休教師1人、後勤專職1人,聘請教師4人,資教生3人)。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的14人,佔在崗教師的87.5%;小學高級教師7人,佔在崗教師的50%;40歲以下的教師9人佔在崗教師人數的64.3%,他們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具有潛在的發展空間。近年來,學校通過多種途徑強化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結構得到改善。目前,學校已基本形成了市、區、校三級骨幹教師梯隊,校級以上骨幹教師有3名,佔在崗教師的21.4%。
2、學校管理狀況
近一年來,學校在圍繞辦學理念和學校特色不斷改善管理隊伍結構,提升學校管理水平方面做了努力,學校的管理機制和效能與教育現代化發展的要求在不斷縮短差距。幹部隊伍在管理中有一定的開拓進取精神,並努力跟進學校發展目標。
(三)存在的不足
1、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需進一步提高,隊伍建設任重道遠。
從整體上看,我校教師能夠克服各方面的壓力,積極主動地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他們的各項工作得到了家長、學生的好評。但是,從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來看,教師的教學觀、學生觀、質量觀與國家和管理區教育發展目標和任務還存在較大差距。名優教師的引進和培養任務還十分艱巨,專業引領作用需要不斷增強;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有著全新教育理念與教學行為的學習型教師隊伍作為支撐。我校學科骨幹教師的核心輻射功能仍未能充分發揮,部分青年教師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個體素質較好,但進取心不強,努力目標不明確,還未充分展示應有的風采,服務意識有待加強。
2、教育科研與新課改亟待整合。我校雖有教科研課題,但是因為缺乏專家和理論的引領,尚停留在「自我摸索」的層面,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比較淡泊,缺少教育科研的熱情,學校還未能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如何找准教育科研與新課改的有機結合點,真正形成科研課改齊頭並進的良好局面,是我們當前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學校發展思路:
(一)辦學理念:知行結合 學以致用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挖掘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打造富有藝術氣息的書香校園,讓教師們在書香中自我發展,讓孩子們在書香中不斷成長。主要圍繞以下「一條主線,兩個重點」。
1、一條主線:圍繞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依託傳統文化熏陶人的實施載體,探索「高效課堂」的辦學實踐模式,滿足社會對學校教育的高品質要求。這既是我們今後三年的發展方向,也是我們將為之奮斗的辦學理想。
2、兩個重點:一是著眼於學生綜合素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二是著眼於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師專業技能和人文素養。
(二)辦學目標
以師生的生命成長為發展理念,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為出發點和歸宿,力爭到2013年把學校辦成一所「質量保證、藝體見長」,在學生、家長及社會中認可度較高的教育特色學校。
校訓:文明團結 勤奮創新 校風:合作 奉獻 務實
教風:嚴謹 互助 創新 學風:明禮 樂學 力行
三、重點發展項目
(一)、學校管理
責任人:
目標:堅持以傳統文化興校抓管理,人法雙馨抓落實,促進學校制度建設,營造以美育人、用心教育的良好工作氛圍。
措施:
1、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調動各部門工作積極性,保障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2、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營造嚴謹與寬松相融的和諧管理氛圍。
3、加強學校團隊文化建設,樹立坦誠、信任、尊重、協作的團隊精神,提升教師對學校發展的認同感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4、完善各級家長委員會組織建設,讓家長社區共同參與,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5、建立學校教工之家,開展教工活動,通過「讀書沙龍」等體驗活動,增強教工人文底蘊,創建學習型組織。
6、以藝術教育為抓手,加強師生活動建設,陶冶情操,發展個性,營造具有濃郁藝術氣息的書香校園文化,提高師生人文素養。
階段性目標: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標:
1、以傳統文化導讀為抓手,進一步確立辦學理念、辦學目標。
2、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創設校園育人文化環境。
任務:
1、強化校長室——教導處(政教處)——教研組三級管理的制度建設。
2、加強幹部自培,認真學習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論,明確幹部個人和分管工作的發展目標。
3、完善校園文化活動建設的評價指標,加強教師作風主流意識為抓手,營造用心育人的工作氛圍。
4、完善教師成長的發展規劃,鼓勵教師在專業和個性發展上自創特色。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標:
以人為本,形成學校共同願景。
任務:
1、增強幹部的目標管理意識,主動將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2、以《打造書香校園,促進師生共同成長》的課題研究為抓手,提高教師職業素養。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標:以構建和諧校園為出發點,推進學校、家庭、社區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
任務:
1、以創建學習型學校為目標加強團隊建設,形成教師終身學習和個人發展的良好氛圍。
2、加強與社區的溝通,逐步完善學校、家庭、社區科學合理的,多元的評價體系和監督機制,實現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民主化、科學化。
三年目標達成的預期效果:
1、幹部專業素養:幹部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力爭成為教學骨幹型的管理者。中層及中層以上幹部要積極開展學校管理和教學工作的研究,力爭每人每年有1篇以上論文在市級范圍交流或發表。
2、管理成果:學校要爭創「管理區安全文明校園」, 「管理區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市傳統文化教育特色學校」。學校的教學質量在管理區學校中處於中等以上水平,家長滿意率達到98%以上。
(二)、教師專業化發展
責任人:
目 標:
以教師發展為本,以人文美育思想引領教育教學工作為核心,以教師專業化發展為出發點,以學習型、研究型教師梯隊建設為突破口,關注三種能力的培養(即,教學設計能力、課堂駕馭能力、總結反思能力),把教師隊伍建設成為一支具有高度責任心和人文素養的群體。
任 務: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增強教師的人格力量,提高育人能力。
(1)將教師的職業道德、人文素養,納入學科教師的專業發展評價中;將班級文化建設、家庭教育指導、學生心理輔導等,納入班主任教師的專業發展評價中。
(2)以「改正職業陋習,做文化教師」為主題,開展人文教育體驗活動,促進教師內涵發展。
2、注重研訓一體化,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1)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為抓手,以隨堂課的教學質量為突破,依託教師個體的智慧和教研組的集體智慧,不斷提升教師教學設計能力、課堂駕馭能力、總結反思能力。
(2)開展以「構建高效課堂」為主題的教學研究,建立新的教學評價標准,營造師生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3)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審美因素,提高教師開展審美教育的能力與水平。
3、創設校本培訓機制,為骨幹梯隊建設搭設舞台。
推進課堂教學促進方案的實施,幫助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制定發展規劃,促進教師隊伍的整體發展。
4、建立多元的教師發展性評價制度。
(1)改進教師的考核評價制度。完善教師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對教師的師德素養、教育能力、教學能力、科研成果、培訓情況、以及對學生學習興趣和態度的培養情況等進行全面的考核,用評價來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整體提高。
(2)建立個性化的「教師學習和發展檔案」(即成長檔案)。充分依託教導處和教研組,對每一位教師制訂課堂教學改進計劃,明確每學期重點突破的薄弱環節,從而全面深入教改核心,著力提升課堂教學效能。
(3)學校設立獎勵制度。加大對教研組的考核獎勵力度,以此促進教師團隊的共同成長。同時,進一步完善骨幹教師的評選機制,尤其要關注德育骨幹教師的評選,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階段性目標: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標:
加強教師專業發展平台建設,完善教師專業發展的機制
任務:
1、建立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相關評價機制。
2、搭設自我實現平台,建立「教師成長檔案」。
3、開展對教師德育工作和教學工作現狀調研,為教師課堂教學促進方案提供明確的方向。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標:
加強課程平台建設,改善教育教學實踐
任務:
1、開展教師人文讀書活動,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2、立足「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關注常態課質量。
3、加強「高效課堂」的課題研究,建立新的教學評價標准。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標:
深化校本培訓,形成教師專業發展良好環境
任務:
1、開展「好書伴我成長」的讀書節成果展示。
2、開展師德建設系列研討活動:「在育人中成長」。
3、匯編「高效課堂」課例集。
4、進行教師課堂教學促進方案的階段反饋。
三年達成的預期效果
1、教師素質結構:各級骨幹教師在現有的基礎上各增加1-2名。
2、教師專業素養:100%教師在校內進行公開教學展示,50%教師對外進行公開教學展示;100%教師有論文發表或交流,其中爭取有三分之一的教師論文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三分之一的教師達到校內教學常規免檢。
3、教師教育成果:《「高效課堂」課例集》。
(三)德育工作:
責任人:
目標:以「學以致用 知行結合」的辦學理念引領學校德育工作,以《小學各學段學生文明素養養成教育研究》的課題研究為抓手,開展校本德育實踐,重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措施:
1、關注班主任隊伍建設,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級,教育學生的能力和水平。
2、重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形成良好的學風、班風、校風。
3、發揮家長委員會作用,完善社區、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
4、組建學生活動組織,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展。
5、完善校園文化建設體系,形成具有傳統文化氣息的校園氛圍。
階段性目標: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標:理順德育管理運行機制,規范德育常規管理。
任務:
1、制定《小學各學段學生文明素養養成教育研究》方案,並完成立項和宣傳工作。
2、制定班主任培訓計劃,提高班主任工作藝術和班級管理能力。
3、制定學校德育骨幹教師的評比細則,開展第一屆德育骨幹教師的評選。
4、制定各學段學生一日文明禮儀要求,並開展培訓活動。
5、組建乒乓球、書法、繪畫、合唱、棋類、鼓號隊等學生活動小組,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學生校園生活質量。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標:營造氛圍,深入研究,初顯成效。
任務:
1、關注德育體驗教育,通過「行為示範員」等途徑,讓學生自主管理,主動發展。
2、進一步發揮家長學校的功能,通過學校培訓、親子活動帶動家長參與學校德育工作的管理。
3、編寫德育教材《禮儀篇》。
4、加強學生社團建設,開展首屆「十佳」特長學生的評選活動。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標:關注發展,形成特色,取得成績。
任務:
1、總結學校班級管理的成功經驗,開展特色中隊展示活動,並進行第二屆德育骨幹教師的評選活動。
2、開展學習型家庭評比展示活動。
3、編寫校本教材《教子有方》。
4、開展師生社團活動成果展示。
5、開展第二屆十佳特長學生評選活動。
三年目標達成的預期效果:
1、教師育人的主動性強,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有方法,並形成特色。
2、學生言行舉止文明,習慣好。
3、家長有較強的責任心,懂得正確的教育子女的的方法。
4、成果:三年內,學校爭創安全文明校園。學校有德育先進工作者2—3名,有3-5篇德育經驗論文在市級發表或交流。
(四)教學工作
責任人:
目標:
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與實踐,構建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和諧課堂教學文化。在教學管理、質量監測、教學評價、校本師訓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實現教與學的最優化,實現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
措施:
1、以常規自控(互控)為突破口,開展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備課自控,對不同層面教師分別要求,不斷提高二次備課的質量;隨堂課互控,不斷提高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注重練習設計有效性的實踐與研究,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2、以課題研究為核心,構建具有「高效課堂」的課堂教學教研,逐步形成我校校本課程,通過研究、實踐,提高全員的課程理念及教育行為的轉變。
3、以學生素質、能力培養為目標,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加強質量監控,實施質量過程性管理,實現學科教學的最優化,重視學生學習習慣培養,將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科能力展示情況、文體活動參與情況與學業評價相結合,切實把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性落到實處。
階段性目標: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標:
強化常規,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任務:
1、根據不同層面的教師,制定備課分層要求。
2、建立隨堂教學情況互控機制,開展「高效課堂」的課題研究。
3、建立學生練習問題記錄本。
4、完善課題研究網路,落實研究任務,並在部分學科內開展「同課異構」「異課同構」的研究。
5、心理教學常規化,設立心理輔導員,並建立學校心理輔導室。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標:深入課題研究,初步探索具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文化。
任務:
1、進一步完善隨堂教學情況互控機制。
2、繼續開展「高效課堂」的課題研究。
3、建立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目標體系。
4、在音樂、美術、自然等學科逐步建立質量評價體系。
5、收集整理學校練習設計資料。
6、開展師生藝術知識普及教育活動。
第三年:20012、9——2013、8
年度目標:總結課題研究成果,形成具有美育特色的課堂教學文化。
任務:
1、總結課題研究成果,匯編「高效課堂」的課例集。
2、舉行具有特色的課堂教學展示交流活動。
3、匯編《學生常見問題及診斷分析》。
三年得到的預期效果:
1、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穩中有升,力爭達到管理區學校中等以上水平,部分學科有所突破。
2、教師教學及科研水平顯著提高,50%以上教師對外進行公開教學展示;1/3以上教師的論文在市級及以上交流或發表。
3、匯編「學科課內外練習設計集錦」。
4、匯編「學生練習常見問題及診斷分析」。
(五)教育科研工作:
責任人:
目標:
擁有健全的學校教育科研機構,形成通暢、規范的科研網路,能將教育科研和日常的教學工作融合在一起,提高學校的整體形象,力求形成自己的風格。
措施:
1、開展「傳統文化經典導讀」的課題研究,以課題來帶動辦學特色的實現。
2、教研組建設要以科研為先導,每個教研組在學校總課題下確立小課題,教研組的一切活動要圍繞課題運轉。
3、骨幹教師是科研的主要力量,校級以上的青年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必須是課題主持人,通過科研培訓和實踐指導,提高科研能力。
4、建立並完善學校、小組、個人三級科研網路,採用行動研究法,推進學校的科研進程。
5、完善科研檔案,做到種類齊、過程清,使科研工作納入正常運作的軌道。
任務:
1、圍繞 「高效課堂」的課題,逐步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2、每年有1項課題在市或區立項。
3、科研工作管理規范化、開展正常化。教師人人有課題,並有過程性評價檔案袋。
4、每學期組織1-2次的教師科研培訓。
5、將研、訓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師生和諧的教學氛圍。
(六)後勤服務工作:
責任人:
目標:
樹立全心全意的後勤服務意識,為師生提供更好服務,努力實現及時、到位、優質。
措施:
1、校園物質文化建設進一步完善。精心設計,協助完成校園整體外顯文化,體現個性、關心細節、注重實效、凸現「精緻」。
2、繼續抓好校產管理與維護工作,提升後勤工作的檔次。
3、加強校舍及教學設施設備的安全管理力度,制定並完善學校的財物管理制度。
任務:
1、校園環境文化於2011年完成,努力體現「精緻、實效」。
2、創建具有時代特徵的學校精神,逐步構建學校的視覺識別系統:學校的校徽、校旗、校歌、環境標識、公共事務等都體現學校的文化。
3、建立「校園財產維修、增添申報制度」,努力做到「及時、到位」。
4、每年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進一步規范學校的門衛、保安,無重大事故發生,三年內爭創區安全文明學校。
5、各項收費規范,無亂收費投訴。
6、科學管理,檔案完善。
7、加強財務管理,堅持財務公開制度,為學校開源節流聚好財。
四、學校辦學特色創建
責任人:
目標:
提高師生校園文化生活質量,培養學生對文體的愛好及感受美的能力。通過三年努力,形成一批有個性特長發展的教師和學生,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校本教材和課程設置。
措施:
1、開發教學資源,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真正讓書藝成為一種學校文化。
2、抓科研促教學,通過興趣實踐活動,完成文體藝術課程的開發。
3、通過特色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任務:
1、有固定的活動專用教室,設備完善;一個學生作品陳列室和一個較大面積的成果宣傳窗,做到內容二月一換。
2、加強師資培訓:定時、定點、定內容,有一批素質過硬的文體師資隊伍,每年進行一次教師基本功比賽。
3、在課程設置上體現優勢:將音樂、繪畫、舞蹈等藝術特色融入到日常的課程中,每周有固定的活動時間,有一套適合普及提高的校本教材。
五、學校發展的保障與評價
(一)思想保障
發動和組織全校教職工認真討論《學校三年發展規劃》,統一認識,振奮精神,形成齊心協力、榮辱與共的局面。
(二)組織保障
1、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副書記、教務副校長為副組長,政教主任、大隊輔導員、教科室負責人、教研組長為組員的 「三年發展規劃」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規劃的制訂、論證、實施、評估等環節。
2、黨政工職權明確。黨支部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行政中層職責分明、責任到人、分工合作;工會起好橋梁作用。
(三)資源保障
1、經費保障:學校要力爭上級部門的支持,加大資金投入,保障教師培訓、科研、課程改革及特色建設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2、激勵機制:完善教師的獎勵制度,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3、後勤保障:加強後勤制度與機構建設,使學校的校產管理、財務管理更加規范、有序,為教師有效使用教育設施設備,推進教育改革創造條件。
(四)評估保障
建立並健全校務公開,民主決策和民主評議制度,定期召開教代會。「三年發展規劃」需經教代會通過。一經通過,扎實落實,制訂相應的年度實施方案和評估體系;每學期、每學年檢測《規劃》實施情況,針對實施中出現的問題,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調控、修訂。
『叄』 老師,三年學習計劃怎麼寫
應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一門專業、 應追求個人專業結構的不斷改進3、 應有對自己過去專業發展歷程的總結意識、對自己目前專業發展水平的把握意識和對自己未來專業發展方向的規劃意識4、 應能根據新的「教學規則」與時俱進地實施自己的專業發展計劃,才有可能在課程改中有所成績。 教師要想在課程改中有所成績,就應主動投入課程改革,把課程改革當作自我更新的天賜良機,根據自身特點制定個人專業發展計劃,自覺追求專業發展,提高專業水平。教師發展牽涉到個人的、組織的、外在環境等錯綜復雜的因素。各因素如果能夠有效地加以整合,教師發展的道路將會更為順暢。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因而需要切實可行的計劃。 自我認識是教師制定專業發展計劃的第一步。每個人都是一個復雜的個體,隨著年齡的增長、時空環境的變遷,人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因此通過不斷的自我認識來掌握自我,是制定專業發展計劃的必要手段。 「認識自我」包括認識自己的人格性質(志向興趣、潛能、學歷條件等)和確認各種價值觀(從事教師工作的目的、自己的抱負、成就動機、生活與工作目標等)。評估時空環境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因素及可能的發展計劃、所需的配合條件等。我們還可以通過與他人交談、反饋、自我反省等方式,了解自己對工作的喜好程度、自己的職業人格、職業目標等,為制定計劃作好前期的准備工作。 2、分析相關資料,審視發展機會。 教師在教學中的發展機會很多,比如:對教學方法的改善,從事教學研究,增進師生之間的融洽,開發校本課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等。在教育行政方面,教師可以審視自己兼任備課組長、年段長、總輔導員、教導主任、校長等職位的機會。 3、確立發展目標與行動策略。 教師的發展目標代表的是教師個人在工作上所努力追求的理想。在確立發展的整體目標後,教師對自我未來的發展有了一個清楚的輪廓之後,再設定遠期、中期和近期的具體目標。近期目標通常是短期內所能完成的發展目標;中期的發展目標是整個發展計劃的中途目標;遠期目標是最終追求的結果。 當發展目標制定後,就應制定行動策略。在選擇行動策略時,應多參考過來人的意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行動。一個好的行動策略不單單僅是一個活動項目而已,而應包含許多活動的組合與統合。一項目標的達成,也可以經過許多不同的途徑來實現。因此,在制定行動策略時,應注意整體的配合和靈活應用。 4、按目標逐步執行。 教師個人要達到目標,應把握關鍵的要素,制定行動策略,全心全力地達成。針對各行動策略,可再細分為小的行動方案。在努力過程中,還要不斷地配合外在的情境因素做適當的調整和修正。 5、評價發展計劃。 發展活動陸續展開與完成時,教師還需要對活動的效果進行評價,了解是否達到了預定的目標,在發展過程中是否有不理想、欠周到的地方。然後,可以針對問題和不足加以反思,並設法改善與補救。通過對每一個步驟與目標實現狀況進行相關評價,可以對活動過程進行及時的審視,不時地加以調整和修正。這樣才能獲得最適合的發展,使發展目標更有效率地達成。 三、推薦《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計劃的基本框架》 (一)自身成長歷程和素質分析1、成長的歷程和現在所處的階段;2、專業知識方面的分析;3、教育教學能力方面的分析;4、職業道德及個性特徵的分析;5、個人優勢和不足。 (二)個人專業發展目標1、總目標2、具體目標①師德目標 ②教學方面的目標 ③教育和班級管理方面的目標 ④教育科研方面的目標 ⑥學習和其他方面的目標(三)具體措施(行動策略)1、自身素質的改進2、客觀條件的改善3、專業發展的途徑和策略4、階段發展目標 預期實現時間5、預期發展目標的結果及評價(這一點可待一學期或一年後寫)
『肆』 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包含哪些內容
課程是指學來校學生所應學習的自學科總和及其進程與安排。課程是對教育的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方式的規劃和設計,是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諸多方面實施過程的總和。廣義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
『伍』 如何設計校本課程
目前,校本課程建設已經成為教改的核心領域之一。然而,許多學校的校本課程缺乏理性的思考與設計,顯得有些盲目又混亂。為了提升校本課程建設的有效性,我們基於研究和實踐,梳理了校本課程建設的新思路。
以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為基點
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不同,校本課程建設特別要注重如下三點:
其一,以學生的基本素質發展和綜合素質發展為重心,適當注重特殊素質的發展。
課程設計的基本宗旨應在於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從素質的性質來看,學生的素質可以大致劃分為四個層面:一是基本素質,這是指在各個領域都發揮重要作用並對其他各層面素質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素質,如性格、價值觀、智力、身體素質等;二是學科素質,又稱為學科素養,這是專門學科領域范圍內的素質,如語文素質、數學素質、外語素質等;三是綜合素質,這是對基本素質和學科素質加以綜合而成的素質,如學習力、創造力、實踐力等;四是特殊素質,這是適用於特殊領域或特殊情境的素質,如書法特長、領導力、野外逃生能力等。對人生的成功與幸福來說,起特別重大作用的素質是基本素質和綜合素質,而且這些素質在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中受關注較少,而學科素質則在國家課程中受關注較多,因此,校本課程建設應該特別注重基本素質和綜合素質的發展,並圍繞這些來建設校本課程,如性格發展指導課程、創造力課程等。
其二,學校改革與發展的願景。學校改革與發展的願景應該成為校本課程建設的一個基點。
尤其是當前教育綜合改革的背景之下,每個學校都應該明確地樹立自己的改革與發展的願景,其中包括學校的總體發展水平、辦學理念、辦學特色等,並圍繞這些進行校本課程建設。
其三,以學習為中心。
目前我國的一些學校逐漸走向以教為中心,這實際上是步入了嚴重的誤區。當前,學校教育又重新倡導以學生學習為中心,這種轉向在當前的西方國家已經比較普遍和深入,在中國也在逐漸走向普遍化和深入化。我國的國家課程,由於變革的周期較長,有些滯後,沒有及時體現學校教育以學習為中心的轉向;而校本課程,則由於變革周期較短,可以及時跟上教育變革的步伐,因此可以及時而充分地體現學校教育以學習為中心的轉向。因此,校本課程的開發,一定要基於學習規律,體現學習的思路,從而便於學生高質量地開展自主學習。
課程要素體現「以學習為中心」
校本課程建設的重點環節是校本課程設計。校本課程設計要體現所謂的課程要素。目前關於課程要素國內比較流行的觀點是,將其劃分為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四個部分。在我看來,這種劃分是嚴重缺乏邏輯的,也不利於開發出高質量的課程,因為它至少存在兩個問題:第一,課程實施並不是課程設計本身應包含的一個要素,而是在課程建設完成之後進入的一個環節,即課程實施環節,這個環節的基本途徑是教學,不屬於課程設計范疇;第二,課程評價也不屬於課程設計本身,它是在課程設計之外對課程進行評價,包括對課程規劃、課程標准和教材(學材)的評價等,它不屬於課程設計的范疇。上面談及的一些范疇或者環節互有關聯,但我們也應注意它們的差異,比如,學習評價是在課程范疇之內對學習的評價,是課程的一個要素,但我們不宜將課程評價與學習評價相混淆。
通過分析和整合歷史上關於課程要素的各種觀點以及課程建設的實際,可以找出課程的如下四個要素,這也是校本課程設計的四個要素:一是學習目標,即學習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關繫到通過學習而要發展的學生的素質;二是學習內容,即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而掌握的內容;三是學習方式,即為達到學習目標、掌握學習內容而採用的學習活動類型和操作樣式;四是學習評價,即對學習活動的評判,包括學習起點評價、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等。
校本課程建設的這四個要素,都是基於學習的。校本課程的文本,都要體現這些課程要素,宏觀、中觀、微觀層次的校本課程文本,分別要在宏觀、中觀、微觀層次上體現這些課程要素。
三個層面讓校本課程設計理念落地
課程建設不同於教學。我們大致可以把教育實踐劃分為三個基本環節:一是教育構建環節,包括課程構建、師資構建、教育制度構建、教育環境構建等;二是教育展開環節,包括教學、課外活動、團隊活動、班主任工作、學校管理等;三是教育評價環節,包括學生評價、教師評價、課程評價、教育管理評價等。無疑,這種劃分是相對的。課程屬於教育構建環節,而教學屬於教育展開環節,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環節。這為我們理解和建設課程提供了一個總體性的視野。校本課程是一種構建和預設,確切地講,是對學習的系統化預設,這種構建和預設工作的重點,是形成一系列的課程文本。校本課程文本主要包括如下三種,每一種文本都有一定的結構要求:
其一是校本課程規劃,這是關於校本課程的全面的、較長久的計劃,屬於宏觀層次上的校本課程文本,也可以稱為校本課程方案。
一個校本課程規劃起作用的時間,一般為三至五年不等。校本課程規劃文本應該遵循怎樣的結構呢?首先,它要從宏觀上體現校本課程設計的上述四個要素,即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評價,這四個課程要素在宏觀層次上分別可以表述為:學校培養目標、校本課程設置、學習方式要領、學習評價要領。其次,校本課程規劃文本還要附帶性地闡述指導思想和校本課程管理等內容。
其二是校本課程綱要,它應闡明一門特定校本課程的基本要求,它在職能上相當於課程標准,但比課程標准要簡單,一般篇幅為4000至8000字即可。
因為校本課程使用范圍較小,不必以較多的投入去研製一個課程標准,而以較小的投入來研製一個課程綱要即可。那麼,校本課程綱要應該遵循怎樣的結構呢?課程要素在中觀層次可以分別表述為:課程目標(即一門具體課程的學習目標)、課程內容(即一門具體課程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要領、學習評價要領。其次,校本課程綱要還要闡述如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課程理念,這是一門具體課程的理念;二是校本學材(教材)的編寫要求,這有助於指導校本學材(教材)的編寫。
其三是校本學材(或稱校本教材),即一門具體的校本課程的學習材料。
這是校本課程文本的微觀層次。廣義上的學材,既包括基本的學材,也包括輔助的學材等。這些材料,本質上講是提供給學生學習的,應該按照學習的規律和思路來編寫,從而便於學生在教師的激勵和指導下高質量、高效率地開展自主且個性化的學習。「校本學材」不僅是一個術語的改變,而且是編寫理念和思路的革新。那麼,校本學材應該遵循怎樣的結構呢?它應該在微觀層次上體現校本課程設計的上述四個要素,即: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評價。應該將這四個課程要素加以提煉和整合,納入到供學生學習的材料之中,進行精心的組織,並以有效形式加以呈現。這樣設計的校本學材,便於學生在教師的激勵和指導下高質量地學習,因此教學質量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