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展示領導發言稿
⑴ 校本課程怎麼寫
類似於科研課題的總結報告,只要補充校本教材的編撰誕生的情況以及目標綱要等介紹。
例:
————中學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一、 設計背景
隨著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學校課程多樣化和個性化呼聲日益強烈,教育的均衡化與優質化已成為基礎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第六條中明確提出:「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在課時計劃中也明確規定:「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占課時總比例的10%~12%。」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校本課程開發已經成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發展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著課程權利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會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為了全面實施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進一步搞好課題研究工作,根據課改精神,編制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 指導思想
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從我校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出發,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和開發新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專家、領導與家長共同開發的原則開發具有龍實中特色的校本課程,以體現個體差異,全面育人的開發宗旨,為學生提供品德形成與人格發展、潛能開發與認知發展、身體與心理發展、藝術審美、綜合實踐等方面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發展。
三、 開發目標
1、學校層面目標:
①、建立起規范和完善的龍灣區實驗中學課程體系;
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管理方法;
③、打造出學校的校本品牌課程和特色課程。
2、教師層面目標:
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確的課程觀的教師隊伍;
②、培養一批具有課程開發能力的綜合性人才隊伍;
③、
3、學生層面目標:
①、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學生獨立自信;
②、讓學生掌握某項技能,學會探究,使學生善於思考,敢於實踐;
③、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格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環境。
四、 開發原則
1、主體性原則:以學校為主體,自主開發和發展的課程,應充分體現學校特色;體現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體現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導。
2、自願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願,限定選修與自主選修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充分發掘學校現有和將要擁有的課程資源。
5、實效性原則:校本課程開發中,學校不強調每門課程都必須有絕對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強調對學生有啟發性,學有所思,注意結果的有效性、針對性。
五、 課程結構與門類
(一) 課程結構
根據課改精神,學校將全部課程整合為基礎性課程(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兩大類。校本課程分為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
1、基礎性課程
基礎性課程由國家、地方統一開發並組織實施,強調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學習領域體現共同要求的學科課程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和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地方課程等學科,是全體學生必修的課程。
2、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學校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學生現狀以及學生、學校、社會未來發展的要求所開發的各種在本校實施的課程。它由限定選修課程和自主修課程兩部分組成。
(1)、限定選修課程由基礎性課程延伸的學科拓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各類專題教育組成。是學生限定選擇修習的課程。
(2)、自主選修課程由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學科課程與活動組成,是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
(二)校本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開發,採取篩選、改編已有的課程,或者新編校本課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將本地區、校內外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融入學科課程之中,通過改編、補充、拓展和新編等方式開發校本課程。教育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三個方面。本地區的社會資源包括三大塊,即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社會發展;學校資源包括校園環境、教師特點、學生特長;家庭資源包括家長特長、家庭特點、家庭環境等。這些內容可以是綜合的,也可以是主題性的。開發內容分為以下七大類。
1、科學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無線電測向、電子製作、電腦網路、天文地理觀測、軟體製作、能源環保、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雙語綜合、科學實驗等。
2、人文素養類課程
內容選擇:古典文學名著賞析、尋根、現代文閱讀鑒賞與分析、美在文學中、中國民俗文化選講等。
3、藝術類課程
內容選擇:文學、電影、電視欣賞、中西方美術欣賞、歌舞、樂器、陶藝、書法、繪畫等。
4、身心健康類課程
內容選擇:定向越野、武術、田徑、體操、球類、棋類、心理訓練、心理輔導與咨詢等。
5、學習生活技能類課程
內容選擇:植物栽培、插花、交際禮儀、時裝設計、家政服務、攝影攝像等。
6、文化活動與專題教育類
內容選擇:四季八節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社團活動、環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7、綜合實踐類課程
內容選擇: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青年志願者、參觀、考察等。
六、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1、校本教材以活動形式為主,資料袋形式為輔,不統一要求編寫系統性的知識冊,教師可以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1)自編教材;(2)選編教材;(3)選用優秀教材;(4)拓寬現有教材。
2、校本教材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內容組織要強化活動設計和實踐應用,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材內容應盡力圖文並茂,並通過簡要案例、對比分析、邏輯演繹等手段,促進學生理解內容。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3、教材編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開發適合學生特點的電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電子視聽教材以及網路課程資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材。關注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材內容的互動性和生成性。教材編制要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所具有的教育資源
附:校本教材評審表
教材編著評審表
教材名稱 類型
編著人 總字數 頁數 適用年級
課時總數 學生要求
類別 項目 佔全書比例% 特色特點簡介(字左右)
自
評 自己撰寫內容
網上下載內容
參照同類著作
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意見:
簽名:
年 月 日
七、課程的實施與管理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1、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主 任:1人
副主任:2人
委 員:由專家、校長、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社區代表等若幹人組成。
主要職責:選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教材;審議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大決策;負責制訂校本課程開發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項制度;檢查與督導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執行情況等。
2、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 長:校長
副組長:分管副校長
成 員:各科室主任、各學科教研組長、學科骨幹教師。
主要職責:統籌規劃學校的校本課程;制定保證校本課程實施的相關制度;組織教師的培訓: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管理;審議、評價校本教材。
3、教務處職責:
(1)開展學生選課指導,負責指導學生選擇科目;
(2)提供課程菜單、課程介紹、課程表及教學常規與過程管理等工作;
(3)建立校本課程學生檔案,負責學生學習評價的組織與統計。
4、教科室職責:
(1)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組織教師申報課程;
(2)組織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對申報的課程進行評審,做出評價意見;
(3)建立校本課程授課教師檔案,負責教師的教學評價。
5、教研組長職責:
(1) 組織落實本組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申報與實施工作。
(2) 召集組員定期研討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確定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案。
(3) 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6、授課教師職責:
(1)撰寫《課程綱要》,編寫校本教材;
(2)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務處隨機聽課、測評;
(3)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4)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5)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6)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二)校本課程的實施
1、課時設置:每周設2-3課時校本課程。
2、限定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3、自主選修課程實施流程: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校本課程開發的特殊性決定課程評價的特殊性。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校的自主權,這就決定課程評價必然是一種內部評價;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是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特色的突顯,這就決定了評價的多元性;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性,決定課程評價的過程性。校本課程的評價著眼於學生的個性與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要從指導思想,師生參與程度,創造性的發揮學校辦學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對校本課程和學生發展進行評價。
1、評價中的「三堅持」與「三原則」
「三堅持」: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堅持評價內容的多維化;逐步建立電子化學生成長記錄冊,側重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力、個性等方面的分析性、發展性評價,同時要逐步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三原則」:即「參與性原則」、「過程性原則」、「激勵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注重學生親身參與和學生全員參與,強調課時計劃規定的課時活動量的參與情況和參與態度的考核。同時重視學生自我評價並自覺參與評價。
過程性原則:校本課程學習評價要特別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和實踐體驗,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並且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
激勵性原則: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勤於實踐,勇於創新,不斷促進學力發展。
2、校本課程評價的三個方面
為了保證校本課程的開發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張揚學生的個性,彰顯學校審美育人的辦學特色,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課程綱要(教材)、課程實施、學生學業成績。
課程綱要評價的要素主要有:課程目標是否符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目標是否明確清楚;課程內容的選擇是否合適,所需的課程資源是否能夠有效收取,內容的設計是否具體有彈性;課程組織是否恰當,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等。
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主要包括:教學的准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的評價。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閱資料、問卷、座談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並歸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座談的結果,從而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生學業成績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績作出評價,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用『優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三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活動等形式展示,成績記入成長檔案中。」
評價的形式多樣,一般可採取以下「四結合」的形式,即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學習活動表現,平時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和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2、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3、制定校本課程開發獎勵機制,確保經費的及時劃撥,
4、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功能室和校園網站建設,為校本課程實施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
5、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保障。利用網路等各種載體大力宣傳校本課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爭取社會各界、社區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⑵ 如何實施課題研究發言稿
弘揚剪紙藝術創建特色學校我們都知道,創建特色學校是走教育的內涵發展之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是社會轉型對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是落實科學教育發展觀的需要。但如何才能體現出特色,如何才能打造一個過硬的學校品牌呢?這是我校長期以來一直思考的問題。對此,我認為打造一個合適的學校品牌,必須首先應該認清學校生存環境,定位好學校的發展戰略,選准突破口,創建特色,使學校品牌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這應該是打造學校品牌、創建特色學校的必由之路。一、特色學校的定位要定位特色學校的發展戰略,首先就得進行戰略分析,拓展思路,正確地認識自我。從宏觀環境條件來說,創設學校品牌就要把握教育大勢,即把握學校品牌定位的時代背景,跳出學校看學校,走出教育看教育。學校要了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形勢以及對人才培養的要求,要了解國內外教育改革的總體趨勢和動向,要了解教育政策法規的基本精神,要了解教育理論研究的一些熱點、重點和難點,等等。這樣可以避免學校品牌的定位和特色設計時的狹隘眼光,少走彎路。而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而且蘊含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就是這樣一門博大精深又廣受歡迎的民間藝術,現在卻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因此,我們有必要在學校開展學習剪紙藝術這項活動,從小培養學生們對剪紙藝術的喜愛,保護我們的民間瑰寶。進行學校品牌的戰略定位和特色設計,我們還要從中觀環境條件分析,去考慮學校所處的周邊的社會環境。學校不是一個孤立的組織,它與周邊的社會環境是融為一體的。學校所在的社區的人文環境、經濟環境、自然環境等因素,既對學校的育人提出相應的要求,也會影響學校品牌的戰略定位和特色設計。只有根據學校所處的社區的客觀現狀制定出來的學校品牌戰略和特色設計,才能切實可行和符合實際,也才能最大限度地爭取到社區的物質上及精神上的大力支持,也才有利於學校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以實現學校的品牌戰略和特色設計。在長海縣黨委政府及縣各級文化部們的倡導推動下,我縣的旅遊文化品牌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無論是節日還是平時的文化活動,剪紙藝術總是成為其中的一個亮點。比如歷年的迎春會、海島的藝術特色展、花燈展、國慶節等等,總會涌現出一些優秀的剪紙作品,為全縣人民奉獻了一道道精美的藝術大餐。另外,在縣內民間也有不少人起了剪紙培訓班,社會反響也相當不錯。可以說,剪紙藝術得到了很多孩子和家長的喜愛,剪紙藝術在縣內擁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從微觀環境來看,就是要摸准學校家底。學校的家底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有過去的、現在的還有未來的。摸准學校家底不僅僅是對學校歷史的總結和現實狀況的判斷,還有對未來的發展進行預測。從某種意義上說,校長不僅應該把學校看成教育資源的一個運作平台,而且應該把學校當成自己施展才華、實現人生抱負的舞台。分析我們學校,我認為剪紙藝術在我校是擁有形成品牌的條件的。一是部分教師對剪紙藝術有著獨特的造詣,擁有進行此項活動的師資量;二是我校有不少學生製作了自己的剪紙作品,學生的喜愛度極高,因而擁有搞此項活動的學生基礎。三是我校也曾多次組織師生參加各級各類剪紙比賽,並獲得不少獎項,因此也擁有了搞些活動的一些的經驗。盡管剪紙藝術的主要陣地一直都在民間,對於我們學校而言,發展相對來說比較薄弱,要開設好課程,樹立好品牌,會面臨一些實際上的困難,但我們可以爭取外援的力量來加以解決。我們可以聘請兄弟學校有剪紙特長的老師為我校剪紙教學指導教師,經常來校進行培訓講座,為我們打開通往這一藝術的殿門。同時,我們也可以帶領骨幹教師到市內各學校取經、學習,開闊眼界,取長補短。密切聯系大連市剪紙藝術研究會,積極入會、積極參加協會活動、虛心地向剪紙藝術家們學習。可以說,把剪紙作為學校品牌,對於我們來講,並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另外,剪紙作為我國廣為流傳的民間藝術形式之一。一張彩紙、一把剪刀,就可以活靈活現地表現千變萬化的自然形態,隨心所欲地表達內心世界的美感。它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審美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通過剪紙作品的學習欣賞,嘗試剪紙工具、材料與製作過程,可以塑造體驗剪紙學習的樂趣、方法,促進學生藝術的感知與欣賞能力,藝術表現與創作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培養學生熱愛民間傳統工藝的熱情。因而剪紙作為美育的一部分,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悅性能有效地調節學生心理,使之淡化厭學情緒,激發學習積極性,調動非智力因素,發展身心潛能。基於這一點,我們還可以以美育為引線,以美滲德,以美促智,以美強體,進而牽動全局,形成學校的美育特色。綜合以上原因,我校領導班子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決定推出「剪紙藝術」作為我校「一校一品」建設的品牌。二、「一校一品」的施行:人要成事,必先有目標。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會有什麼樣的選擇;有什麼樣的選擇,就會有什麼樣的成就。作為一個學校品牌的創設,更要有自己明確而實際的目標。學校品牌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認真謀劃、積極協調、扎實開展和有效落實。我們要把剪紙這一品牌做大,做好,做成長海一中的一張響亮的名片。我們將以剪紙活動為美的載體,通過審美、創美、頌美等方式,努力把美的教育的成果保留、積淀下來。通過學校文化建設,進一步把美的教育的實踐經驗進行總結和升華,通過學校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和環境文化給學生積極的影響、感染、熏陶,使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受到教育,讓孩子們在剪紙教育教學中,伴著「美」,健康快樂的成長。為此,我校結合實際情況將學校剪紙品牌建設的目標定為:1、近期目標:使廣大師生明確進一步推進「剪紙教育」的意義,明確學校剪紙品牌建設的內涵,結合學校藝術活動、主題德育活動、書香校園建設、班級文化建設等,開展豐富多彩的展示、評比活動,並與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相結合,通過活動推動,課程滲透等方式,使師生的剪紙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師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剪紙文化初入人心,學校提供的優質教育得到社會認可,社會美譽度大大提高。經過三至五年的努力,初步培育成「剪紙教育」這一學校品牌。2、遠期目標:經過進一步努力,使「剪紙文化」深入師生內心,學校管理轉為自覺,師生素養得到提高。通過開設剪紙課程,使學生的想像力、審美力、觀察力、創造力等綜合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並通過剪紙這個載體向學生滲透民族精神教育,使學生感受民族民俗文化的特點,傳承剪紙的優秀傳統。使「剪紙教育」這一學校品牌在全縣產生影響,並帶動學校學品位的提升。為了圓滿達成以上目標,我們將採取以下措施:1.定準開發方向,加強組織管理學校成立校長為組長、教學主任及專業教師為核心的特色課程開發及實施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各司其職。其中,校長對學校特色即民間文化傳承建設負總責,負責校園特色建設的研究、規劃、建設與管理。班主任負責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美術教師及教導處負責建設方案的策劃與實施。各班主任為本班特色即民間文化傳承建設的負責人。負責本班教室特色文化建設,注重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制訂本班的班訓、班規,做好黑板報以及學習園地、圖書角等文化陣地的建設,做好教育環境的布置及美化,做到文化氛圍濃厚,特色凸現,對師生有較強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2.布置環境,建設濃郁的剪紙文化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它主要包括校園歷史傳統和被全體師生員工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是一個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我們可以將剪紙藝術這項國粹融入我們的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去。我們要讓校園處處充滿剪紙藝術氣息。讓剪紙走出展室。學校設立專門剪紙作品展示區,張掛優秀作品,供同學們欣賞交流。德育板中開辟「剪紙風采」板塊,由專人定期更新。美術教師將學生的剪紙作品裝裱入框,懸掛在學校樓前及樓道兩側,讓其成為亮麗的風景線;通過班級展板和教室布置。牆壁上懸掛學生的作品,讓學校的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讓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能聞到民間藝術氣息。讓每一個孩子隨眼能拿到剪紙,讓他們每天在這樣的民間氣息中生活。3.多角度進行評價,推進特色課程建設進程評價是剪紙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評價,學校驗證剪紙活動課程實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教育價值;教師掌握剪紙活動教學計劃和目標的實現情況,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學生在及時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認識自我,促進學習。在這一階段的評價中,我們對學生的創意等根據不同的活動要求進行有側重的評價,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創造能力,同時兼顧學生剪紙的基本功的實踐操作。對學生剪紙作品評價,我們不僅要求教師積極創設條件,加強課外展評和比賽;我們還將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剪紙活動,如組織學生參與社區剪紙文化宣傳,向報刊提供學生作品,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剪紙交流、展示的舞台。這樣一來,即顯示學生的剪紙才能,給學生作品進行肯定的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對剪紙學習產生更濃厚的學習興趣,滿足了學生體驗成果的快樂。同時也讓學生在緊張的課業學習之餘,能有一個心靈的憩所。4.增強特色校本課程與各學科課程的整合的研究,開發特色學校在發展剪紙這一民間傳統工藝、打造特色的基礎上,重視剪紙與其它學科的滲透與整合,將剪紙納入教育科研,開發特色。在特色校本課程開發、實施中,努力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積極發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讓師生與課改同成長。每一項特色校本課程開發要定專門的教師負責,在實踐中逐步達到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相結合、各學科之間課程整合。如:詩配畫;英語單詞剪紙;經典誦讀與剪紙的結合……組織發展剪紙興趣小組。雖然是創立學校品牌,但絕不讓此成為孩子們的負擔。活動中不搞一刀切,一切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不強制。我們計劃匯集各班的剪紙小能手,成立發展剪紙興趣小組。細化小組成員,分為撕紙、剪紙和刻紙等興趣小組,定期進行有針對性的集中培訓,提高剪紙水平,以此帶動全校師生的熱情。同時,我們也計劃組建「學校剪紙課程開發小組」,開發我們自己的剪紙教學校本教材。教師教自己編的書,能有機會了解教材編制過程,把握課程的縱向與橫向結構;教師可以更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需求;更注重引導學生探索--發現、體驗--表達;更強調學生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在引導學生剪紙文學形象、典型故事時,自身的文學修養也得到了提升。同時,體味剪紙作品內涵和趣味時,使老師們的思路更加清晰,思維更加開闊。總之,剪紙藝術內容豐富、源遠流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結晶,是一門植根於民間的藝術,有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蘊和獨特的人文色彩,它以特有的方式無形地喚起人們對生命的信念,對生活的追求,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涵。將剪紙教育引進校園,不但可以向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優秀民俗教育,同時這門以實踐能力、審美情趣和創新精神為重點的藝術,必將對我校新課程的推進和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⑶ 如何積極配合課題主要承擔人搞走班式的探索與實踐的子課題發言稿
一、我的教育理想
我的教育理想是——享受教育。即把子美打造成師生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讓每一位子美人在這個家園中都能激情詩意地快樂學習,快樂工作,快樂生活,成就自我,發展子美,享受教育。
二、我對教育的理解
教育的全部意義在於喚醒。喚醒什麼? 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向真、向善、向美的自覺。喚醒成長的自覺,並使之成為習慣,成為生命自覺。正如葉瀾教授所說:「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
我以為:學校里所有工作都要基於此,課題研究也不例外。
三、我對課題研究的理解
課題研究必須以校為本,以師生發展為本,以研究和解決學校發展及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以校為本的課題研究是促進教師發展的最有效的途徑,也是每一位校長實現教育理想的必由之路。
——成就教師,發展子美,必須依靠課題研究。
研究課題:《「導學自主」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
「導學自主」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導學案」為載體,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一改過去老師單純的講,學生被動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和諧統一,發揮課堂的最大效益。
第一部分:課題研究的背景
大背景:
全國范圍內課堂教學改革如火如荼,有成功的範例可以借鑒。
課堂改革的九大範式:(略)
小背景:
子美自2006年創辦起,一直堅持不懈地進行課堂教學改革。2010年10月,我發現:這么多年的教學改革成效甚微,除了幾位冒尖的教師外,子美大多數教師的課堂並沒有質的改變,還在原地打轉,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學。
——這樣的課堂怎麼能帶給師生享受?
——必須得有個科學的流程引領「改變」!
引發爭議:
1、內心:抵制模式,認為:模式=僵化。
現實:子美教師素質良莠不齊,需要 「模式」引領,至少「不跑偏」,「不掉溝」。
——改革不能服從個人喜惡,一切要從發展需要出發
2、復制主義:挑現成的一種模式照著學,「比葫蘆畫瓢」。
拿來主義:選擇性的「拿來」,結合子美的實際進行取捨。
——沒有一所學校的改革是可以復制的,必須結合子美實際,進行合理的取捨與創新,才能適合子美,才能落地生根。
力排眾議,整合百家之長,提出 「導學自主」課堂教學模式:
「導學自主」,顧名思義:教師導學,學生自主。
——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從概念上為師生做好角色定位。
——確立研究課題:《「導學自主」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 以課題研究引領子美課堂教學改革,從根本上改變教與學的方式,引領師生成長。
「導學自主」課堂教學模式基本操作流程:
學案自學:學案導學、明確任務、完成自學、生成疑問
小組合作:科學分工、組內交流、合作探究、初步釋疑
班級展示:分組展示、交流成果、點撥糾偏、恰切評價
拓展延伸:啟發誘導、總結收獲、質疑解疑、拓展遷移
達標測評: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當堂測評、查漏補缺
第二部分:課題研究的思路與過程
一、學習研討 統一思想
課題研究的主體是教師,推進的關鍵在教師理念的改變,重點是培訓。培訓並不是一次就能到位的,需要反復進行,不斷跟進。啟動前,全面培訓,反復培訓;過程中,不斷跟進,經常培訓。目的——達成共識,確保正確輿論,形成良好研究氛圍。
二、名師示範 典型引路
從語文、數學、英語入手,名師、骨幹帶頭上研討課、示範課,老師們在名師骨幹帶領下,一起研究、設計導學案,模仿名師、骨幹按照流程上課。
三、梳理問題 確立子課題
將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梳理,確立研究的小課題。如:《導學案中問題的設置》、《如何分組更有效》、《如何培養小組長》、《如何有效地進行班級展示》、
《教師主導作用如何有效發揮》、《如何在低年級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引領教師帶著問題去研究,帶著思考去實踐,在行動中研究,以研究指導實踐。
四、依託課例 行動研究
通過「同磨一課」、「一課二上三討論」等活動,依託課例,行動研究。教師全員參與,課題研究全面啟動。
五、突出重點 破解難題
1、「導學案」的設計
「導學案」是教師為學生設計的,包含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流程的學習活動方案,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指南針、方向盤。
設計好「導學案」是上好課的前提。子美出台了「導學案」的管理和使用辦法:集體備課 ,學案統一。明確子美「導學案」編制流程:個人編寫——集體研討——組長審核——領導定稿——審批印刷。全年級使用統一的活頁「導學案」,師生用後及時修訂完善,方便後來的師生借鑒。
2、關於「小組合作」
圍繞「小組合作」衍生出許多小課題:如:如何分組更高效?如何分組才能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交流與展示中怎樣分配任務?怎樣調動學困生的積極性?如何保持小組合作持續的熱情?怎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承擔不同層次的任務?等等。
形成了許多小策略: 如: 小組建制:2-6年級4-6人小組,1年級2人小組。分組原則:男女生搭配,強弱搭配。課堂評價:小組捆綁式評價,強調人人參與。合作原則:淺顯問題同桌交流,深奧問題大組合作探究。
3、如何培養小組長
「小
組合作」「班級展示」環節均由小組長主持完成,小組長的作用不可或缺,小組長的培養是關鍵。老師們在實踐中總結出了培養小組長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教給方
法,明確責任;隨機指導,當堂矯正;保護生成,鼓勵創新;注重互動,主動成長;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實驗初期,「帶上組長走班聽課」成為一種時尚。實驗後
期,「組長輪流當」成為學生及家長的強烈要求。
4、 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
在聽課中,我們發現教師確實把話語權還給了學生,課堂出現了教師被學生「帶走」的現象,對於學生的展示缺乏恰當引導或及時的評價,因此,提出此課題。把課堂還給學生不等於喪失主導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應體現在「引導、糾偏、規范、追問、拓展」上。
六、回歸實踐 反復驗證
帶
著「研究所得」回歸實踐,以「研究所得」指導實踐,在實踐中驗證「研究所得」。以教研組為單位繼續「同磨一課」,在「磨課」中反復驗證「研究所得」,不斷
完善課堂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五課」並舉,調動各個層面教師參與課堂教學實踐與研究的積極性。即:教師人人上「達標課」、
青年教師上「優質課」、骨幹教師上「示範課」、城鄉互動推出「精品課」、新教師上「匯報課」。
七、歸納總結 優化結論
定期召開「導學自主」課堂教學模式研討會,交流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組成員匯報「子課題」研究成果,做匯報課,邀請省、市教研員現場觀摩指導。
八、文化引領 喚醒自覺
為確保課題研究的有效推進,在整個實踐與研究的過程中,子美建立健全了助推課題研究的各種規章制度,創生了一系列的特色活動,並且持之以恆,文化引領,不斷喚醒教師的研究自覺。
1、專家指導,引領課題研究。定期邀請省、市教研員到學校指導課堂建設,指導課題研究,幫助教師答疑解惑。
2、反思博文,暢談課題研究。要求教師人人建博客,鼓勵教師將實踐與研究過程中的思考及時記錄下來,撰寫反思、發表博文,暢談心得、感受、疑慮、困惑,教師的理念與教育教學行為在交流與碰撞中悄然發生著變化,逐漸形成文化自覺。
3、論壇博客 、助推課題研究。堅
持一月一主題的「子美論壇」活動,主題有:《尋找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傳遞正能量,做學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我的理想課堂》、《「導學自主」課堂教
學模式實踐一得》、《我的理念我的班》……引領教師且行且思,做有思想的行動者;做學者型、研究型的教師;做學科領袖,做教育家。
「子美論壇」、「子美博客」成為校本研究的最佳平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喚醒了教師的成長自覺。
4、健全機制 保障課題研究。陸
續出台《子美教師專業化發展考核細則》、《子美星級達標課教師評比細則》、《達標課教師「課堂開放」制度》等,評價指標緊扣課題研究。如:參與課題研究、
導學案設計、精品課、常態課、參與論壇、發表博文等。定期評選「首席達標課教師、三星達標課教師、二星達標課教師、一星達標課教師」;推行教師課堂開放制
度,首席教師的課堂全部開放,三星達標課教師的課堂三分之二開放,二星達標課教師的課堂二分之一開發,一星達標課教師的課堂三分之一開放……
第三部分:課題研究 成效顯著
課題研究成果之一:
形
成了常態化的「導學自主」課堂教學模式;建立並完善了課堂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建立並完善了科學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准:對課堂的觀察與評價,強調全方
位,多視角觀察課堂,既關注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更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以及整節課的效果,以評價為導向,突出研究重點,突破研究難點。
——從根本上改變了老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課題研究成果之二:
設計編撰出語文、數學1-12冊的全套《導學案》;收集優秀課例200多節;評出優秀博文300多篇;cn刊物發表相關論文3篇;主編《享受教育系列叢書》三卷:《導學案集》、《課例集》、《教師文集》;教師在河南省課堂教學大賽中屢屢獲獎。
課題研究成果之三:
學
生素質整體提升,自主學習,主動成長。學生課堂參與度明顯提高,兼顧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生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協作精神得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自
信心明顯增強;養成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班班建立班級博客,每年都出《班級作品集》,田一蘭、王苑茜等學生出版個人作品集 。
課題研究成果之四:
促
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喚醒了教師成長的自覺。教師人人建博客,逐步養成了記日誌 、寫反思
、談心得、發博文的習慣——逐漸形成文化自覺。學校雖沒有硬性規定,但外出學習的老師都能自覺地將自己的學習體會及時發表在博客中。如:周素娟北京掛職
30天,發表日誌27篇;李全明國培15天,發表日誌11篇;張愛紅國培30天,發表日誌23篇;王利國培15天,發表日誌10篇;盧海霞國培15天,發
表日誌8篇;趙銀萍洛陽輪崗,發表日誌18篇;張延峰14篇……
課題研究成果之五:
形
成了「合作共進」的校本教研文化
,提升了教師團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教師以開放的胸襟悅納同伴走進自己的課堂聽課、評課。悅納批評,悅納指導,提高自己;以分享的意識積極與同伴平等交
流、研究成敗得失,分享困惑與心得。以研究的心態走進彼此的課堂,真誠合作,無私給予,養成了反思和課例研究的習慣。
課題研究成果之六:
辦
學品位整體提升,社會贊譽度、家長滿意度逐年攀升。家長開放日,全體家長親臨課堂,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大加贊賞。鄉鎮學校、市直各兄弟學校、河南省各地
市的學校到子美參觀學習。2014年,河南省校本教研經驗交流會在我校成功舉行,「導學自主」課堂教學模式得到與會專家的好評。2012年,學校被評為為
河南省教師發展學校。2013年,學校被確定為河南省校本教研實驗校。2014年,學校被評為河南省校本教研先進單位。
課題研究成果之七:
一
個課題輻射多項研究,帶動方方面面。語文學科:《基於教學現場的小學語文課例研究》、《語文教學寬度的研究》,數學學科:《小學數學作業建設的研究與探
索》,英語學科:《基於教學現場的小學英語課例研究》,體育學科:《小學生行為姿態標准化的研究》, 2014年9月,以上五項課題全部順利結題。
——教師研究的自覺已經被喚醒,研究的幸福正在子美一點點的彌散……
困惑與思考
「導學案」是教師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的「導案」、學生自主學習的「學案」和學生課堂練習的「練案」的集合體。 但畢竟是教師的預設,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學生的思維,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教育界批判《導學案》的聲音一直存在……杜郎口中學2013年宣布取消「導學案」。
子美要不要堅持?如何堅持?下一步該怎麼走?
我
想:模式終究是為課堂效率服務的,絕不是我們追求的終極目標;課題結題也並不意味著研究的結束,課堂教學的實踐與研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沒有最好,只有更
好。我們要做的就是融合先進理念,結合子美實際,在實踐中修正,在研究中完善,不斷探尋實現高效課堂的最佳路徑,引領子美課堂走向更加開放,更加個性,更
加解放的自由空間。
結 語
當成長成為師生的生命自覺,教育帶給師生的就是一種享受,一種自主參與、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共同成長的快樂與幸福。
走在成長的路上,我堅信:只要行動就有收獲;我更堅定:繼續探索子美特色的發展之路,引領每一個子美人在燃燒激情、播撒愛心、開拓進取中體驗成功、享受教育、實現超越。
⑷ 作為校長,如何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管理,應從哪些方面著手,採取什麼措施
為保證高中新課程方案的實施,充分挖掘並有效利用校內現有課程資源,通過自主開發、聯合開發等形式建立廣泛而有效的課程資源,為學生、教師創造主動發展的無限空間。根據高中新課程方案要求及學生實際,制定我校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轉變教育觀念為前提,以加強教育科研為後盾,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突破口,著眼於學生未來的發展、教師專業水平的發展、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立足本校,全員參與,全面展開,切實加強校本課程開發、實施和領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確保校本課程的順利開發與實施。
二、課程目標
1、開發目標
①主體性:課程編制以學校為主體,充分體現本校特色。課程編制充分尊重教師意見,重視教師的主動精神。課程的編制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導。
②基礎性:課程編制以全面發展學生能力、促進學科知識的運用與綜合為目的,為每個學生打好基礎服務。
③發展性:課程編制應彌補國家課程的不足,照顧到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④全面性:課程編制以全面的、互補的課程設置來促進學生全面的、和諧的發展。
2、培養目標
①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
②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⑤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三、開發原則
1、可行性原則:從本校教師實際特點和學校資源現狀出發,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制定校本課程。
2、互補性原則: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的重要補充,通過校本課程的設計,使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能相互協調地發揮整體的育人功能。
3、針對性原則:從學校實際和辦學特色出發,從學生興趣、愛好和特長出發,從學校教師的特點出發。課程設置利於形成學校特色,發展學生特長和發揮教學的特點。
4、多樣性原則:課程設置從社會多樣化需要出發,培養多樣化人才,提供多樣化的課程門類供學生選擇。
四、課程結構與內容
1、課程結構設置
我校在2002年開發了《康傑人啟示錄》、《關公文化》、《燦爛的電腦文化》等13本校本課程,並以講座的形式開設了校本課程。我們計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在下列選題及方向上開發校本課程:
①學生社團類:根據學生的需要,培養其興趣愛好,提高其藝術品位,組織如書法、繪畫、器樂、健美操、跆拳道及球類等社團活動小組。
②學科競賽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與信息學奧賽輔導。
③課外延伸類:利用各學科的自編教材和選編教材,拓展學生課外知識。
④學術講座類:利用教師、專家及社會多種教育資源,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專題介紹,培養興趣,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⑤校園活動類:利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如英語周、藝術節、校運會、元旦文藝匯演等,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展示、競爭等綜合素質。
2、課時安排
年級
學期
內容
課時
學分
高一
上學期
《心理健康教育》/《魅力運城》
18/18
1+1
下學期
《心理健康教育》/《魅力運城》
高二
下學期
《學科競賽》/《校本課程》
36
2
高三
上學期
《學科競賽》/《校本課程》
36
2
3、教學形式
在教學形式上,按學生興趣選課,實行「走班制」,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意願和學習狀況選擇不同的課程,讓學生學有所長。
五、課程管理體制
1、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
(1)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組
組 長:黃孟強
副 組 長:郭林濤、郭樹立
成 員:解良田、張世溫、潘前進、任向陽、薛馥秀、何華堂、梁元成、李春草、梁宏康、衛會民、雷佩娟、雷愛萍、連 芳、張國保、焦均龍、景曉波、王鐵鋒、牛乾太、范進成、柴天平、王 華、高清泉、陳張英、喬芙蓉
(2)校本課程實施工作組
組 長:黃孟強
副 組 長:郭樹立、郭林濤
成 員:梁元成、秦光明、李春草、朱 岩、程順剛、鄧凱、尉惠玲、
楊俊恆、雷愛萍、馮雷傑、郭六雲
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由教研處負責校本課程的開發,教導處負責校本課程的實施。
2、過程管理
①定題: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首先分析校內外教育資源;教師的素養、能力、特長、優勢;學生的需求狀況後,再確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項目及項目框 架。
②申報:由校本課程開發教師經過研究討論後提出開課申請,提交開發方案(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課程實施建議、課程評價建議等)
③審定: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對開發方案進行審核,符合要求的,可同意開發,基本符合尚有不足的提出修改意見,對不符合的指出研究方向,重新考慮課程的相關內容。
④開題:經審核通過後,可編入《學生選課指導手冊》,向學生公示校本課程開課計劃,學生自主選擇門類報名。
⑤原型評價:校本課程的原型評價通常安排在課程試驗前進行,由學科專家負責實施。原型評價的范圍包括課程目標、教學目標、課程的構成要素、課程的呈現形式、課程內容組織、課時安排等諸多要素,目的是評定校本課程的質量,並及時發現和確定需要補充和修訂的內容。
⑥課程實驗:課程試驗由學生擔任被試,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領導小組及學科專家擔任評估者,試驗工作在小范圍(一個教學班)內進行。評估者利用各種手段收集有關信息,如課堂觀察、檢查學生作業、座談、提問、問卷調查等方式。
⑦課程評價:校本課程由任教老師根據課程特點自己選定考核方法(如成果展示、匯報演出、辦展板、櫥窗或作報告),校本課程對學生的評價採用學分制。
3、學生管理
①選修同一課程的學生成立新的班集體,選出班長配合老師管理班級。
②對學生的評價實行學分制管理,根據平時考勤及考核情況(成果展示、匯報表演、調查報告等)綜合計分,三年必須修滿6學分方能畢業。
③定期進行評教評學,以便及時調整及改進。
④嚴格考勤制度,規范課程管理,對學生的出勤進行公示。
4、教師管理
①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導處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②教師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③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④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⑤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⑥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六、課程實施步驟
1、確定學校校本課程目標;
2、建構學校校本課程的框架設想;
3、形成學校校本課程方案;
4、組織實施校本課程開設:
①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領導小組對各類開發的校本課程進行討論評估,教導處確定開設的課程和開設的時間,並安排指導老師。
②組織好教師學習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知識,明確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任務,能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案,或課程實施計劃並嚴格執行。並由教研處審核備案。
③積極開展校本課程的開發活動,能根據學生的實際和該課程的特點,制定方案;加強集體備課,製作教學用具,達到資源優化和共享。
④組織好校本課程開發,積極參省級、市級的課程研究。
⑤組織好學生學習成果展示,記錄好學生參加的各級各類比賽的獲獎名單、先進事跡、榮譽稱號等。
七、課程考核和評估
1、校本課程的日常考核與評估由教導處負責。
2、學生校本課程成績評定採用學分制,每位學生三年內修滿6個學分才能夠畢業。
3、學分制的管理採用《學分卡》,學生憑卡上課,任課教師負責學分制的執行和落實,根據學生上課的出勤和表現填寫《學分卡》,每學期期末由教導處統一登記並存檔管理。出勤率未達到規定課時的80%者不能獲得相應的學分。
4、教導處對學生的上課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
5、凡在國家、省級、市級各類各項競賽活動與資格考試中獲獎或獲得資格證書的學生均可獲得獎勵學分,並可免修相應類別的校本課程。
⑸ 教育局長在校本教材評審會上的講話稿如何寫
積極創建優秀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建設基地
豐富禪城區教育現代化示範區的內涵
各位尊敬的專家、領導和老師們:
首先,我謹代表禪城區教育局,對省、市領導、專家在百忙中光臨我區,參加校本教研展示活動,指導我區校本教工作,表示熱烈的歡迎,對你們一直以來對禪城區的厚愛,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自2004年我區被省教育廳確立為「廣東省創建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建設基地」以來,已經歷三年時間,在區教科研部門的統籌規劃下,在各位校長和廣大老師們的共同努力,已經初步建立完善了禪城區校本教研製度,建立了一批優秀的校本教研基地學校,總結推廣了的一批校本研究優秀成果;同時通過開展一系列校本培訓與研究,全面提高了我區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了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辦我區校本教研展示活動,目的在於展示我區校本教研的成果,展示我區骨幹教師群體的教學教研風采,同時對我區教師進行一場深層次的校本教研培訓。今天展示的成果「趣味多體套格練字法」,是丘榮泰校長、惠景小學、鐵軍小學的老師們及我區教研員共同努力所取得的,目前在我區乃至周邊地區都產生了不小影響,並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具有很強的本土特色和學校特色,是我區校本教研的一個典型。在本月,我們還安排了實驗學校的「聯教研討」專題展示,十四中的特色校本課程專題展示,南庄三中和南庄小學的「中小學銜接研討」專題展示,張槎小學的校本教研管理特色專題展示活動等等,這些都是學校基於自身的實際需要,由本區老師自行承擔,能夠切實提高本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成果。我們把這些成果展示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給我區學校和教師提供一個交流學習的平台和載體,更進一步地促進我區校本教研的發展。同時,也懇切希望在座的專家和領導們不吝批評指正。
一、所做的工作與取得的成績
三年來,我們在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乘著創建教育強區、創建廣東省教育現代化示範區的東風,努力走「科研興校、教研興校」內涵式發展道路,踐行「教研重心下移,教研陣地前移,教研角色轉移」,大力推進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建設,推進基地學校建設、隊伍建設和活動形式創新。
1、建立健全了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
區教育局先後制定了《關於建立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建設,深入開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意見》和學科《校本教研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校本教研製度,確保了全區創建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基地建設的順利實施。通過制度建設,創造互相關愛,互相幫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學校文化,讓學校不僅成為學生成長的場所,同時也成為教師成就事業,不斷學習和提高的學習型組織;確立了「以問題為載體,以反思為前提,以研究為重心,以引領為支撐,以發展為目標」的校本教研實施方法,把科研、教研及師資培訓等工作整合起來,深入推進新課程的實施。積極倡導「行動研究」這種基本研究方法;努力構建「問題-設計-行動-反思」校本研究組織程序;大力推廣「發現問題-組織團隊-學習准備-設計實施-總結反思」這種校本研究的基本模式;共同實施「敘事研究」這種校本教研成果表述的重要方式。
學校也相應制定了校本教研的系列制度,形成了校本教研的支持體系,確保以校為本教研製度的正常運行。
2、建設了一批優秀基地學校
我們實施了「統一規劃,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的推進策略,加大基地學校建設的力度,初步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基地學校系列:如制度比較完善、管理比較規范的佛山三中、汾江中學、十四中、同濟小學、元甲學校、實驗學校、石灣一小等,具有顯著個性特色的張槎小學、二十五小、惠景小學等,具有農村特色的吉利中學、南庄中心小學、黎沖小學、古灶小學等。各類基地學校都能總結出一套能指導同類學校的經驗,在同類學校中推廣,科學有序地推進全區教本研究工作,很好地發揮了基地學校的示範作用。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將對這批優秀基地學校給予表彰。
3、建立了良好的專業引領體制,推動教師隊伍素質的全面提高
(1)有效地實施了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的專業引領
由於區域的優勢,我區長期與北師大、華南師大、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廣東省教研室、佛山市教研室、教科所等高校、研究機構進行合作,通過項目研究、聘請顧問、專題培訓等形式,吸引一批高層次專家為禪城教育服務。如華師大郭思樂教授等知名專家每學年都到禪城定點學校指導教育工作;何克抗教授帶領的北師大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的「網路環境下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新實驗」課題組指導我區的汾江中學等基地學校順利完成了該課題的實驗與研究工作;從2007年起聘請了北師大著名博士生導師安文鑄教授擔任禪城區教育高級顧問,駐禪定點指導。據統計,平均每年區外專家200多人在我區指導教育教學實驗、開展培訓活動,為我們開展校本研究提供是必要的專業支持。
(2)教科研機構充分發揮了引領作用
禪城區教研室成立了校本研究指導小組,小組成員17人,覆蓋中小學12個學科,每人定點指導一所基地學校,全程參與基地學校教研的策劃、選題、組織、實施、總結工作,動態掌握全區基地學校制度建設情況,這是我區校本教研的一支重要專業支持力量。
區教科所則通過課題指導推動校本教研工作,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在教科研部門的引領下,全區中小學積極進行課題研究,全區共有立項課題429項,其中參與國家層級研究56項,主持參與省部級研究77項,主持市級課題151項,主持區級課題145項,待批課題99項。研究課題都是從學校教育教學面臨的突出問題中選題,從問題到課題,自下而上地形成課題,教師參考積極性高,直接參加研究或設立子課題參與面達到78%。教師通過參與研究,不斷地學習,改進教育教學行為,在提高教育質量的同時,也提高了專業素養。
(3)基地學校建立了配套了師資培訓措施
基地學校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制度建設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佛山市三中、汾江中學、十四中等學校從逐步完善校本學習制度入手,扎扎實實抓好理論學習,定期編印學習資料、學習心得,出版教師案例分析集;二十五小、古灶小學、同濟小學、南庄中心小學等學校從本校實際出發,建立了教師讀書、業務學習、集體備課、集體評課、觀摩研討等多種校本教研的規章制度。規章制度的建立為校本教研的正常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骨幹教師發揮了示範作用
多年來,我區致力於打造一支高水平的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隊伍,引領我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引領校本教研工作。通過「請進來」,我區共引進省級名師1人,骨幹老師66人;通過「送出去」,我區先後選派20名骨幹教師赴加拿大進修,選派200多名校長、教師參加國家級、省級培訓;自選100多名骨幹教師,100多名「教學新秀」,通過「結師徒」、「老帶新」等方式進行培訓。區、市兩級骨幹教師由政府發給崗位津貼,同時承擔指導教學、培養新教師的義務;同濟小學、石灣一小等學校還實行校本名師制度,定期評選校本名師,由學校發給崗位津貼,激勵青年教師奮發有為,積極向上。
4、教研活動創新卓有成效,並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我們從校本教研的內容到形式,都進行了系列的創新,對基地學校進行分類指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研究的典型學校,構建了「研訓一體、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行動研究、學科互動、區域聯動」的充滿生機、廣大老師喜聞樂見的校本教研機制。特色較為顯著的有:
(1)同校同科聯教研討。具有一定規模學校,同學科同年級教師,就一個教學「小問題」,選取同一個教學內容,集體備課,輪流上課,一課一研,不斷改進,打造精品課,教研一體,顯示出強大的優勢。這是由實驗學校、石灣一小等學校首創、已經被多所學校推廣運用的方式。
(2)多校聯教研討。為解決1個教學共同問題,選取一個教學內容,多所學校選派教師代表上課,聯合研討,整合優勢,突破課改中遇到的問題,把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由元甲學校、同濟小學、白燕小學3所學校建立起來的、已經推廣使用的一種校校互動教本教研方式。
(3)幼小、中小聯教研討。為了解決幼小、中小學銜接問題開展的一種聯校研究方式,幼小教師、中小學教師互相聽課,加強溝通,解決銜接問題。石灣中心幼兒園、石灣一小、十四中3所學校和南庄鎮中小學都廣泛開展這項活動。
(4)城鄉互動研討。張槎小學、南庄中心小學等學校為縮小鎮內城鄉學校辦學條件、師資差異開展的一種校際教研活動,中心小學選派骨幹教師到村小學與該校老師上同一課題研究課,村小學選派教師到中心小學上研究課、參加教研活動,使城鎮學校的資源優勢向農村學校輻射,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各種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動,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們的積極性,有效地解決了教學實際問題,也因此催生了一批骨幹教師,和一批優秀成果,如元甲學校、十四中、南庄中心小學、黎沖小學的綜合實踐校本課程,二十五小的龍獅、科普校本課程,石灣一小的陶藝教育等等。
二、進一步深化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基地建設
為了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禪城區創建廣東省首批創建教育現代化示範區,豐富我區基礎教育的內涵,我們要進一步深化此項工作,力爭把我區建成廣東省優秀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基地。
1、加強領導,加強管理
教育督導部門、教科研部門、鎮街教育管理部門、校長要充分認識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要意義,明確職責,加強管理,身體力行推進此項工作。
教育督導機構要開展課程改革的督導評估。區將制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評估標准》,要把校本教研製度建設列為重要內容。
教研室、教科所要加強專業引領的責任,有效整合專業資源,合理組建專業隊伍,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研訓活動,引領學校深入開展校本教研。
鎮(街道)教育行政部門都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加強領導、統籌協調、明確責任,分工合作、認真落實,切實做到統籌管理工作到位,配套制度建設到位,典型推動工作到位。
要落實校長作為校本教研第一責任人制度。校長要切實樹立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把校本教研作為學校工作的大事來抓;要強化責任意識,為教師開展校本教研創造良好的條件;要發揮領導帶頭作用,直接參與校本教研活動,成為校本教研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
2、加強校本教研基地建設
建立示範性基地學校。我們將建立一套校本教研工作的評價標准,對首批的14所基地學校進行評估,找成績也找差距、找問題,對達標的單位進行獎勵,對未達標的單位給予針對性的診斷分析,不斷改進。在評估的基礎上,我們將在首批基地學校中選擇2-3所成績突出的學校作為示範性基地學校,以點帶面,促進全區學校的發展。
建立新的基地學校。從今年5月份開始,我們將開展第二、第三批的基地學校評選與建設工作。要進一步完善校本教研的各項規章制度,區教研室、教科所要注意把各級各類學校成功的校本教研規章制度進行收集匯總,並進一步加工與完善,向全區推廣實施。努力把校本教研作為一項常規工作來進行管理。
要重點扶持薄弱學校校本教研製度建設。要對薄弱學校校本教研製度建設進行統籌安排,落實校際協作、聯片教研、城鄉聯動、送課下鄉等有效措施,促進農村牧區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
3、做好做精一批精品項目,提升區域基礎教育品味
⑴ 創建科技創新教育區域品牌。
⑵ 把規范書寫、情景作文項目做精,改善6萬中小學生書寫狀況,提高寫作水平。
⑶ 開發陶藝、武術、龍獅、剪紙、粵劇等富有地方特色校本課程。
⑷ 以打造「精品課例」為載體,全面開展校本教研,提高全區老師專業素養。
同志們,讓我們發揚求真務實的作風,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點,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以創新實踐為動力,努力探索校本教研的新途徑、新方法,開創我區校本教研工作的新局面,為促進我區中小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做出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
⑹ 學校特色項目演講稿
弘揚剪紙藝術創建特色學校
我們都知道,創建特色學校是走教育的內涵發展之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是社會轉型對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是落實科學教育發展觀的需要。但如何才能體現出特色,如何才能打造一個過硬的學校品牌呢?這是我校長期以來一直思考的問題。
對此,我認為打造一個合適的學校品牌,必須首先應該認清學校生存環境,定位好學校的發展戰略,選准突破口,創建特色,使學校品牌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這應該是打造學校品牌、創建特色學校的必由之路。
一、特色學校的定位
要定位特色學校的發展戰略,首先就得進行戰略分析,拓展思路,正確地認識自我。
從宏觀環境條件來說,創設學校品牌就要把握教育大勢,即把握學校品牌定位的時代背景,跳出學校看學校,走出教育看教育。學校要了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形勢以及對人才培養的要求,要了解國內外教育改革的總體趨勢和動向,要了解教育政策法規的基本精神,要了解教育理論研究的一些熱點、重點和難點,等等。這樣可以避免學校品牌的定位和特色設計時的狹隘眼光,少走彎路。
而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而且蘊含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
就是這樣一門博大精深又廣受歡迎的民間藝術,現在卻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因此,我們有必要在學校開展學習剪紙藝術這項活動,從小培養學生們對剪紙藝術的喜愛,保護我們的民間瑰寶。
進行學校品牌的戰略定位和特色設計,我們還要從中觀環境條件分析,去考慮學校所處的周邊的社會環境。學校不是一個孤立的組織,它與周邊的社會環境是融為一體的。學校所在的社區的人文環境、經濟環境、自然環境等因素,既對學校的育人提出相應的要求,也會影響學校品牌的戰略定位和特色設計。只有根據學校所處的社區的客觀現狀制定出來的學校品牌戰略和特色設計,才能切實可行和符合實際,也才能最大限度地爭取到社區的物質上及精神上的大力支持,也才有利於學校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以實現學校的品牌戰略和特色設計。
在長海縣黨委政府及縣各級文化部們的倡導推動下,我縣的旅遊文化品牌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無論是節日還是平時的文化活動,剪紙藝術總是成為其中的一個亮點。比如歷年的迎春會、海島的藝術特色展、花燈展、國慶節等等,總會涌現出一些優秀的剪紙作品,為全縣人民奉獻了一道道精美的藝術大餐。另外,在縣內民間也有不少人辦起了剪紙培訓班,社會反響也相當不錯。可以說,剪紙藝術得到了很多孩子和家長的喜愛,剪紙藝術在縣內擁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
從微觀環境來看,就是要摸准學校家底。學校的家底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有過去的、現在的還有未來的。摸准學校家底不僅僅是對學校歷史的總結和現實狀況的判斷,還有對未來的發展進行預測。從某種意義上說,校長不僅應該把學校看成教育資源的一個運作平台,而且應該把學校當成自己施展才華、實現人生抱負的舞台。
分析我們學校,我認為剪紙藝術在我校是擁有形成品牌的條件的。一是部分教師對剪紙藝術有著獨特的造詣,擁有進行此項活動的師資辦量;二是我校有不少學生製作了自己的剪紙作品,學生的喜愛度極高,因而擁有搞此項活動的學生基礎。三是我校也曾多次組織師生參加各級各類剪紙比賽,並獲得不少獎項,因此也擁有了搞些活動的一些的經驗。盡管剪紙藝術的主要陣地一直都在民間,對於我們學校而言,發展相對來說比較薄弱,要開設好課程,樹立好品牌,會面臨一些實際上的困難,但我們可以爭取外援的力量來加以解決。我們可以聘請兄弟學校有剪紙特長的老師為我校剪紙教學指導教師,經常來校進行培訓講座,為我們打開通往這一藝術的殿門。同時,我們也可以帶領骨幹教師到市內各學校取經、學習,開闊眼界,取長補短。密切聯系大連市剪紙藝術研究會,積極入會、積極參加協會活動、虛心地向剪紙藝術家們學習。可以說,把剪紙作為學校品牌,對於我們來講,並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
另外,剪紙作為我國廣為流傳的民間藝術形式之一。一張彩紙、一把剪刀,就可以活靈活現地表現千變萬化的自然形態,隨心所欲地表達內心世界的美感。它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審美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通過剪紙作品的學習欣賞,嘗試剪紙工具、材料與製作過程,可以塑造體驗剪紙學習的樂趣、方法,促進學生藝術的感知與欣賞能力,藝術表現與創作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培養學生熱愛民間傳統工藝的熱情。因而剪紙作為美育的一部分,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悅性能有效地調節學生心理,使之淡化厭學情緒,激發學習積極性,調動非智力因素,發展身心潛能。基於這一點,我們還可以以美育為引線,以美滲德,以美促智,以美強體,進而牽動全局,形成學校的美育特色。
綜合以上原因,我校領導班子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決定推出「剪紙藝術」作為我校「一校一品」建設的品牌。
二、「一校一品」的施行:
人要成事,必先有目標。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會有什麼樣的選擇;有什麼樣的選擇,就會有什麼樣的成就。作為一個學校品牌的創設,更要有自己明確而實際的目標。 學校品牌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認真謀劃、積極協調、扎實開展和有效落實。我們要把剪紙這一品牌做大,做好,做成長海一中的一張響亮的名片。我們將以剪紙活動為美的載體,通過審美、創美、頌美等方式,努力把美的教育的成果保留、積淀下來。通過學校文化建設,進一步把美的教育的實踐經驗進行總結和升華,通過學校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和環境文化給學生積極的影響、感染、熏陶,使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受到教育,讓孩子們在剪紙教育教學中,伴著「美」,健康快樂的成長。為此,我校結合實際情況將學校剪紙品牌建設的目標定為:
1、 近期目標:使廣大師生明確進一步推進「剪紙教育」的意義,明確學校剪紙品牌建設的內涵,結合學校藝術活動、主題德育活動、書香校園建設、班級文化建設等,開展豐富多彩的展示、評比活動,並與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相結合,通過活動推動,課程滲透等方式,使師生的剪紙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師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剪紙文化初入人心,學校提供的優質教育得到社會認可,社會美譽度大大提高。經過三至五年的努力,初步培育成「剪紙教育」這一學校品牌。
2、 遠期目標:經過進一步努力,使「剪紙文化」深入師生內心,學校管理轉為自覺,師生素養得到提高。通過開設剪紙課程,使學生的想像力、審美力、觀察力、創造力等綜合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並通過剪紙這個載體向學生滲透民族精神教育,使學生感受民族民俗文化的特點,傳承剪紙的優秀傳統。使「剪紙教育」這一學校品牌在全縣產生影響,並帶動學校辦學品位的提升。
為了圓滿達成以上目標,我們將採取以下措施:
1.定準開發方向,加強組織管理
學校成立校長為組長、教學主任及專業教師為核心的特色課程開發及實施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各司其職。其中,校長對學校特色即民間文化傳承建設負總責,負責校園特色建設的研究、規劃、建設與管理。班主任負責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美術教師及教導處負責建設方案的策劃與實施。
各班主任為本班特色即民間文化傳承建設的負責人。負責本班教室特色文化建設,注重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制訂本班的班訓、班規,做好黑板報以及學習園地、圖書角等文化陣地的建設,做好教育環境的布置及美化,做到文化氛圍濃厚,特色凸現,對師生有較強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2.布置環境,建設濃郁的剪紙文化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它主要包括校園歷史傳統和被全體師生員工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是一個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我們可以將剪紙藝術這項國粹融入我們的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去。我們要讓校園處處充滿剪紙藝術氣息。
讓剪紙走出展室。學校設立專門剪紙作品展示區,張掛優秀作品,供同學們欣賞交流。德育板中開辟「剪紙風采」板塊,由專人定期更新。美術教師將學生的剪紙作品裝裱入框,懸掛在學校樓前及樓道兩側,讓其成為亮麗的風景線;通過班級展板和教室布置。牆壁上懸掛學生的作品,讓學校的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讓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能聞到民間藝術氣息。讓每一個孩子隨眼能拿到剪紙,讓他們每天在這樣的民間氣息中生活。
3.多角度進行評價,推進特色課程建設進程
評價是剪紙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評價,學校驗證剪紙活動課程實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教育價值;教師掌握剪紙活動教學計劃和目標的實現情況,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學生在及時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認識自我,促進學習。在這一階段的評價中,我們對學生的創意等根據不同的活動要求進行有側重的評價,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創造能力,同時兼顧學生剪紙的基本功的實踐操作。對學生剪紙作品評價,我們不僅要求教師積極創設條件,加強課外展評和比賽;我們還將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剪紙活動,如組織學生參與社區剪紙文化宣傳,向報刊提供學生作品,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剪紙交流、展示的舞台。這樣一來,即顯示學生的剪紙才能,給學生作品進行肯定的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對剪紙學習產生更濃厚的學習興趣,滿足了學生體驗成果的快樂。同時也讓學生在緊張的課業學習之餘,能有一個心靈的憩所。
4.增強特色校本課程與各學科課程的整合的研究,開發特色
學校在發展剪紙這一民間傳統工藝、打造特色的基礎上,重視剪紙與其它學科的滲透與整合,將剪紙納入教育科研,開發特色。在特色校本課程開發、實施中,努力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積極發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讓師生與課改同成長。每一項特色校本課程開發要定專門的教師負責,在實踐中逐步達到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相結合、各學科之間課程整合。如:詩配畫;英語單詞剪紙;經典誦讀與剪紙的結合……
組織發展剪紙興趣小組。雖然是創立學校品牌,但絕不讓此成為孩子們的負擔。活動中不搞一刀切,一切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不強制。我們計劃匯集各班的剪紙小能手,成立發展剪紙興趣小組。細化小組成員,分為撕紙、剪紙和刻紙等興趣小組,定期進行有針對性的集中培訓,提高剪紙水平,以此帶動全校師生的熱情。
同時,我們也計劃組建「學校剪紙課程開發小組」,開發我們自己的剪紙教學校本教材。教師教自己編的書,能有機會了解教材編制過程,把握課程的縱向與橫向結構;教師可以更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需求;更注重引導學生探索--發現、體驗--表達;更強調學生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在引導學生剪紙文學形象、典型故事時,自身的文學修養也得到了提升。同時,體味剪紙作品內涵和趣味時,使老師們的思路更加清晰,思維更加開闊。
總之,剪紙藝術內容豐富、源遠流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結晶,是一門植根於民間的藝術,有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蘊和獨特的人文色彩,它以特有的方式無形地喚起人們對生命的信念,對生活的追求,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涵。將剪紙教育引進校園,不但可以向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優秀民俗教育,同時這門以實踐能力、審美情趣和創新精神為重點的藝術,必將對我校新課程的推進和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⑺ 校園文化演講稿400字
優質的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內在動力,因為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讓組織保持學習、開放、反省的優良作風和氛圍,從而使學校隨著時代發展不斷進步,使學校獲得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當代學校之間的競爭,最終體現為一種文化競爭。
校園文化並不是文學藝術的文化,而是一種能立得起來的學校精神和學校力量,來幫助教師、學生獲得成功,它是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的,是學校的標志和靈魂。
一、校園文化的內容
校園文化是以學校教育價值觀為核心的觀念、制度、行為方式和物資建設的集合體,它是學校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先進的校園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環境文化和課程文化等方面。
1、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內核,它包括教育價值觀、辦學理念等觀念及由此產生的道德規范、行為准則和精神風貌。
2、制度文化。是規范學校運行的各種制度的總和,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學校精神文化的具體化,師生員工的行為准則是以學校制度文化為依據的。
3、環境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外在表現和標志。它包括硬體和軟體倫理環境。物質環境包括學校的建築風格、室內外環境布置、校園綠化美化和人文景觀的布置等,它們都以不同的方式向人們傳達著校園文化的信息。軟體倫理環境,包括教工和教工、教工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人際關系。
4、校本課程文化。是在學校制度文化和環境文化的背景下,對學校精神文化的實踐和創造。課程文化力求實現教育內容從封閉走向開放,學習方式從被動走向主動,人格養成從冷漠走向關懷,課程資源從貧乏走向豐富。實現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力求體現現代學校發展的智慧和創意。
二、校園文化的功能。校園文化具有如下五個方面的功能:
1、陶冶功能。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能夠陶冶師生員工的情操,塑造人們美好的心靈。
①激勵陶冶。「借山光以悅人性,假湖水以靜心情,使師生獲超然世外之感,在萬籟空寂之中悟通皈真。」優美的環境撩撥人們激動的情緒,引發學生讀書和追求真理的嚮往。②模仿陶冶。名人成功的足跡。學者的格言警句,教師的人格魅力,在學生心中樹起模仿的偶像,從而找准人生座標。③追求陶冶。校園一景一物顯示出文化的特徵,風物人情顯現出教育的功能,讓學生體味出生命的真正意義。
2、激勵功能。學校的報刊、廣播、宣傳櫥窗等傳播媒介構成的文化環境;校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等構成的文化氛圍;學校組織的文化活動等共同構成—種文化效應場,產生—種對校園精神的認同和內化,形成—種激發因素和原動力,給人以無形的力量,鼓舞土氣,催人奮進。
3、凝聚功能。共同的價值觀念,共同的目標追求;化分力為合力,變離心力為向心力;
挖掘潛能,增強後被覆蓋的勁,把精神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
4、導向功能。精神方向的輿論導向、行為方式的價值導向。
5、塑造功能。校園文化影響師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准則,教化和塑造了師生的心理、性格和自我意識等,形成一種新的靈魂世界。
三、農村初中校園文化的特徵
1、外部分特徵。整潔、優美的校園——文明特徵;學校標識、媒體介質——文化特徵;校紀校規、課程設置——規范特徵;教育場景、活動設施——教育特徵;尊重民俗、貼近自然——自然特徵。
2、內部特徵。舉止文明、團結友愛——和諧特徵;民主自由、生活快樂——民主特徵;作風朴實、紀律嚴明——教化特徵;積極進取、追求卓越——進步特徵。
四、校長的文化使命
1、現代化學校需要三大支柱:一個好校長,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和良好的校園文化。校長的文化使命就是著力培育三大支柱,形成學校獨特的文化,引領學校創新和發展。
2、校長要提高文化品位,奠定專業發展基礎。①厚實的文化知識。知識要淵博,要有涵養,注重文化內涵的存積。②不俗的談吐舉止。一個人的魅力就在於你的一言一行、一舉手—投足間,你校長個人魅力或許不是你制訂的制度,而恰恰是你的言談舉止所營造出的風情,體現出的文化。③健康的生活態度。生活態度決定著工作態度,—個有文化品位的人—定是有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不頹廢、不消極,有—種積極昂揚向上的追求,努力奮進的鬥志。④高尚的道德修養。校長的寬廣胸襟體現在能寬容教師,體恤下屬,容納不同意見,正確對待下屬的失誤,要有寬容之德,厚道之品,善良之心.要嚴於律己,做到受辱不怒,處變不驚,虛懷若谷,胸懷坦盪,從善如流,不計恩怨和得失,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⑤雅緻的審美情趣。審美是人類高級的精神活動,它要求人們用美的眼光去審視每一個個體生命,每—個事物具象,學校的文化晶位離不開校長的慧眼靈思,離不開校長的巧手妙構,更離不開校長的文化思考和美學追求.校長只有具備了雅緻的審美情趣,才會在學校的管理中注重營造和諧。⑥先進的管理思想。確立「人本」思想,以人為本,尊重人,發展人;「仁德」思想,仁者愛人,德育為先;「合和」思想,有合作意識,和諧意識;「求是」精神,追求真實,誠實守信;「自強」精神,進取競爭,永不屈服;「包容」心態,寬容大度,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⑦強勁的創新能力。校長對學校的發展要具有前瞻性、預測性、全局性、長遠性的思考與研究,要設計學校的發展藍圖,制定適合學校發展的治校方略;在辦學過程中,要有資源意識、教育晶牌意識、效益意識,要對學校原有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升華、創造,只有升華、創造才能扼住時代的發展脈搏,而不致於學校的文化滯後,影響教師的發展、學生的發展。只有創新,才會煥發光彩和活力。
3、校長要有思想,學校要有文化。
正確的辦學思想是學校文化的靈魂。它包括對教育意義和功能的理解,對人才、質量標準的看法,對師生關系、教學關系的認識等等。①校長首先要有自己的辦學理念,有了理念才能有信仰,有了信仰才有追求,有了追求才有成功。校長的成功在於將代表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先進具體的,大家都認同的理念,形成具體的可操作的目標。教育是喚醒,是思想與思想的交流,是情感與情感的溝通,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教育是感動,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是激情的揮灑和真情的流露。校長的使命就在於不斷地製造喚醒與感動。②要把辦學思想和理念轉化為師生共同的追求。內在目標,形成共識;不斷探索,廣泛認同;開展活動,提升價值。③應建立起人性化的、彈性的管理制度,提高教師的生命質量,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④學校要形成辦學特色。彰顯傳統文化,發揮地域優勢,形成辦學特色尊重學生個性,實施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特長最好的教育是張揚學生個性的教育。
4、重視教師文化,促進教師發展。所謂教師文化就是教師的發展,它是學校文化發展的動力。①著力培養教師的職業尊嚴。樹立教師對學校的信心,以幫助教師獲得成功為學校的天職,使教師充分認識:堅守陣地是忠誠的美德,默默無聞是生活的風格,善始善終是中華的傳統,無私奉獻是精彩的人生。②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引導學習、搭建平台、深化研究、規范管理、優化評價。學校要制定教師發展規劃,營造教師發展的濃烈氛圍,讓教師充滿活力,形成不斷向上,創新的盎然生氣。如公安縣第一中學教師文化建設包括:舉辦青年教師讀書班、舉辦教師教學論壇、舉辦科技藝術節、實施教學開放周、實施教師三項評價(教師、家長、學生)。
五、建設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 (一)農村初中校園文化的優化設計
校園文化以其教育內容上的廣泛性、方式上的啟示性、過程上的彌散性以及功能上的激勵性等鮮明特點,越來越顯示出它在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l、因地制宜,設計展示學校形象的環境文化。潔凈的校園——人人動手,保持校園的干凈、整齊、明亮,給人以美的感受。綠色的校園——綠樹成蔭、花卉繁茂、四季常青呈現出怡人的溫馨。文明的校園——校園景點化、自然人格化。一橋一亭皆文章,一花一草存思想,給人以心靈的昭示。文化的校園——宣傳櫥窗、名人畫像、廣播校刊等無不顯現出文化的寓意和教育的功能。
2、以人為本,設計強化學校管理的制度文化。作為校長,設計的學校制度應該以保護教師的職業尊嚴和學生的人格為前提,以穩定教學秩序,規范教學活動為主題,以培養校園精神、養成良好習慣為目標,以維護校園公平、提高校園人的素質為取向,建立健全學校制度管理體系,形成學校的辦學軟體系統。校長的責任在於建立制度管理的體系並使之形成自我約束的機制。
3、追求朴實,設計體現師生靈魂的精神文化。辦學思想、育人目標、校旗、校徽、校歌、榔"等R-十桿財卜實的追求和個性特徵。輿論導向進步,人際關系和睦,校風、學風純朴,形成和諧的道德風尚。尊重知識,崇尚高雅,人人有進步的追求和美好的願景。如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南開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4、挖掘內涵,設計體現學校特色的課程文化。作為校長,應該學校的人文內涵,設置頗具個性的校本課程文化。應開發體現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設置張揚學生個性的校本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拓展學生知識能力的發展空間。
(二)農村初中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
1、重視對校園人的培養。①生命教育:教育要為每—個人出生命質量奠基。關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敬畏生命。②公民教育:公民的責任與平等的權利。參與社會事務的興趣和與他人合作的態度。③愛的教育:愛黨、愛國家、愛人民。尊敬父母,團結他人,同情弱者。④美的教育:心靈美,行為美,儀表美
2、重視對校園文化的策劃。設計策劃校園文化時,應該彰顯傳統文化、體現時代精神、宏揚發展主題、追求人文意境。
3、重視樹立典型。典型事例,輿論環境能起到潛移默化、見賢思齊的作用,校長要學會表揚、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4、重視情感投資。尊重人格,維護公平,保護弱者;交流思想,溝通情感,關心疾苦;改善環境,增進服務,愉悅身心。
5、重視農村學校的特點。尊重民俗,增進校園文化與社區文化的融合;艱苦樸素,合理利用資源改造文化環境;提高質量,滿足農民子女的教育需求;服務農村,推動農村社區文化的發展。
人是文化的動物,他要受到文化的推動和文化的制約,辦學校實際上辦的是一種文化氛圍。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文化治校已經成為學校管理的新視角和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