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校本課程
『壹』 作文《我在校本課程學習中難忘的鏡頭》
今天,我打開影集,看到了一張有趣的照片。照片的背景是一片茫茫的大海,右邊是我,一臉燦爛的笑容,左邊是我那親愛的姐姐,正向我潑水呢!看到這,那次去海邊遊玩的情景又浮現在我的眼前。
那是去年暑假裡的一天,我和姐姐一群人一起去海邊度假,我一到目的地就被那高大的椰子樹緊緊吸引了。
我來到椰子樹前,學著別人的樣子,使勁搖著椰子樹,搖了半天,連半個椰子都沒有掉下來。爸爸捂著嘴,笑著說道:「傻孩子,別搖了,就你那點力氣,怎麼搖得下來?」而我不以為然,見我還是不停地搖,爸爸好不容易止住了笑,說:「你要吃椰子,跟我說聲,我去給你買個不就行了嗎?」我毫不示弱地說道:「自己搖下來的總比買來的好吃!」
老爸無話可說,只好自己去游泳了,而我還是在那椰子樹下使出我全身的力氣踢啊、打啊、拍啊、搖啊……這時,一個椰子「撲通」一聲落到了地上,我欣喜若狂,姐姐卻在一旁咧著嘴笑道:「哈哈,楨楨原來是一頭野牛啊,生氣時的力氣最大了!」
我生氣極了,直往姐姐的的方向追,姐姐看到了,連忙撒腿就跑,這時,我追到了海邊,捧了一盆海水就向姐姐潑去,一場水戰開始了!姐姐一邊擦著臉上的水,一邊苦笑著說:「你這臭楨楨!」我哈哈大笑起來,剛想說話,姐姐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我發起了進攻,「撲」的一聲,我臉上全是海水了,我發火了,對姐姐進行了連續攻擊,「撲、撲……」呀!姐姐被我弄得全身都濕了,我哈哈大笑起來!就在這時,姐姐又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貳』 紅旗中學的辦學特色
一、堅持教師發展學校的理念,建設研究型、創新型教師隊伍
「師唯校本,本固校興」,是紅旗中學二十幾年來師資隊伍建設的一貫方針。我們把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放到適應未來科技競爭和知識革命發展的高度上,努力提高全體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後繼學習和創新能力,使全體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實現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促進教育者自身的終身學習和持續發展,全面提升教師素質,建設一支師德高標准、專業高學識、能力多方位的教師隊伍,全面提升教師的素質,把紅旗中學的教師隊伍建成一個敬業奉獻的窗口,團隊協作的展台。近年來,我們在提升教師素質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1、建設教師學習型組織,強化學習、形成機制。學校在引導全體教師愛崗敬業,勤勉工作,自覺恪守職業道德規范的同時,強化了教師學習提高的工作機制,建設各種學習型組織,開展教師全員的學習活動。學習內容和形式多種多樣:教育法規學習、先進教育理論、教學經驗、學歷補償和學歷提高學習,外出考查學習,交流研討,聘請專家舉行講座等,注重學習效果的考評和學習成果的積累,學校每年出版一本論文專輯,收集教師在學術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每位教師每個學期基本上可以展出一項學習成果。
2、完善「攜手工程」,加快對青年教師的培養。
針對教師隊伍的實際,我們完善了攜手工程實施方案。採取師徒結對的形式,選出中級以上職稱中有較豐富教學經驗,教風嚴謹,工作認真負責的骨幹教師,由學校聘任為導師,與青年教師進行「一帶一」的組合,努力使青年教師實現「一年熟悉規范、兩年勝任熟練、三年能挑重擔、四年成為骨幹」的目標。新老教師結對子、帶徒弟以「導、帶、傳」為內容,導師要導思想、帶業務、傳作風,徒弟要虛心學習,每學期互相聽課不少於20節,徒弟主動求「經」,積極實踐,加快學習——實踐——反思——實踐的速度,快速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和全面素質。
3、抓骨幹教師培訓,帶動教師全員的校本培訓,全面提升隊伍的整體素質。
學校從政治素質、職業素質、業務素質等全面考核教師,學校首先積極組織和爭取更多的骨幹教師參加市級培訓、自治區級培訓和國家級培訓,讓他們帶著任務去學習,回校後,充分發揮「二級培訓」的作用-----辦講座、搞教研、換腦筋。其次,學校完善了教師校本培訓的長效機制,通過學校、教務處、年級組、備課組等各種組織和「走出去,請進來」的多種形式,定期進行學習、研討、觀摩等培訓活動,骨幹教師、牽頭教師每學期要完成「五個一」的具體任務,即每學期每人一節高質量的研討課,一項素質教育研究課題,一篇高水準教育教學論文,一個有實效的教學建議,一次開放性教研備課指導活動。這種不斷提高校內骨幹教師水平和發揮校內優質教師資源的做法使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迅速提高。
4、進行全員信息技術培訓,加強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
現代教育技術已成為新世紀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代合格教師應具備的基本功和基本技能。該校培訓工作由教務處組織,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形式,平時每周兩次微機技能講座和練習,寒暑假集中培訓,已使所有一線教師達到初級水平,133人獲自治區頒發的合格證書。在培訓過程中制定了階段目標,安排了分步實施計劃。從2000年開始,全體教師在一年內基本能獨立製作課件,熟練使用電教、微機輔助等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學校還鼓勵教師進行多媒體教學改革實驗,努力實現信息技術和學科課程的整合,使現代教學技術真正與素質教育結合起來。學校定期考核實驗課情況,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以自製課件為主,上50節左右多媒體教學課。現在,學校已完成數字化校園的一期目標,學校已建成了一個總控室,1個演播廳,3個課件備課室,7個標准微機室,3個語音室,63個多媒體教室,全體教師已經完成筆記本電腦的配備,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5、啟動校本課程建設,開展研究性學習,為素質教育全面實施奠定基石
基於廣大教師多年的教育實踐,充分考慮課程改革的繼承性、前瞻性,提出了「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諧發展、做學習的主人,成為創新型人才為宗旨」的學校課程建設規劃,確定了「圍繞一個中心,突出兩個重點,體現三個特徵,劃分四個版塊」的課程模式。目前,該校已開發校本課程20多門,共四類:⑴學科知識強化類。此類課程是為了提高加強課程的深度,如開設的托福與口語、英語演講與寫作、近代散文選讀等⑵認知科學類。此類課程是為了學習和認識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科學知識。如開設的系統科學初步、心理衛生與健康等⑶發展興趣特長類。此類課程是為了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而開設的。如文學作品賞析、音樂欣賞、美術欣賞、健美操等⑷專業基礎類。此類課程是為了適應社會日益發展的需要,對學生進行一些技術訓練,如計算機網路、雙語教學等。通過幾年的實踐,學生增強了探究和創新意識,了解了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了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該校尤其突出了「研究性學習」的研究和實踐,設計了「研究性學習」的系列內容和實施措施,學校每年舉行一次「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以「松山旅遊資源的開發」「交通工具上的物理」等為題,在全區作了「研究性學習」成果匯報,出版了「研究性學習」探索與實踐專輯,對全區「研究性學習」的開展起到了帶動和示範作用。
二.樹立學校大體育觀,實施群眾體育工程
1、樹立大體育教育觀念,強化全面育人意識
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實現素質教育是培養現代人才的關鍵。學校體育最能體現學生的個性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發展,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方面,幾年來,該校體育教學在不斷探索、實踐中,從思想上更新教學觀念,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組織形式、課外活動、業余訓練、教學科研、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改革,從單純的「技術教學 」和「體質教學」向全面素質的思想轉變;從單一的生物體育教學轉向多維的體育教學;從傳統的以體育知識技能灌輸、傳授為中心的教學轉向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鍛煉,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為主的體育教學,努力使學生自覺地增強對體育的興趣和主動參與意識,從而能夠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提高全面素質。
2、嘗試「分層、分組、分項」的新型體育課教學模式。
根據學校體育改革的總體思路,結合學生實際,我們首先打破班級統一授課的形式,構建了一個「面向全體學生、以人為本、自主擇師、分層分組分項」的開放式的體育教學模式,打破過去教學的「三階段五步驟」,構建了「學生主動參加——培養興趣—發展特長——培養習慣----終身體育」模式。傳統體育教學重教材而忽視學生的內在需要,而這種教學模式要求,首先考慮學生,首先考慮提供學生參與的條件、參與的內容、組織和方法。無論是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常規項目,還是健美操、三門球、民間傳統體育項目,都有專職體育老師授課,制定考核標准和評價細則,在教學方法上,克服教師注入式、強制式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參與權、選擇權,變「被動體育」為「主動體育」,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寬松和諧的氛圍,為學生構建善於表現自我、體現自身價值、互相學習、相互交往的平台。通過課改,教學效果明顯提高,學生興趣濃厚,身體素質技能明顯提高,為終身體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實施大體育教育,豐富群體活動
體育教育要以素質教育為指針,以快樂體育和健身體育為重點,更新和改革教學內容,為全面提高學生體育素質服務。過去,我們在體育教學上往往脫離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社會基礎來確定體育教學的內容,導致了「器材冷冰冰,學生懶洋洋」,造成一部分學生喜歡體育但不願上體育課的現象,即使學生按時出來上體育課和體育活動,但能夠主動鍛煉的僅能達到30%左右,被動鍛煉的佔70﹪左右,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主動鍛煉和被動鍛煉的效果是大不一樣的,該校在這方面通過了幾年的探索和實踐,除了在體育教學內容、方式方法的改革上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子之外,同時注重體育鍛煉的時空延展,注重體育訓練形式和體育活動的創新,注重學生的個性與特長發展,引進傳統體育項目,建立項目俱樂部制度,支持學生聯賽組織和校際交流,實施了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煉體與育能多方結合的體育課程體系。在這一過程中,該校還做到了「四個堅持」。
⑴堅持健身與育人、體育與美育、自練與創新的原則。
體育活動的目的就是要求學生積極投身到活動中去,自主參與、主動發展。活動內容因人而異,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主選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愛的活動中去,充分發揮活動的效益。活動量因人而異,不搞一刀切,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同,參與的活動也不同,堅持讓學生從自身實際和興趣出發,真正參加到活動中來,充分滿足學生個體素質發展的需求。在活動中,活動內容師生共同設計,改造和創新自製部分體育器械,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使活動開展的豐富多彩、有聲有色,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空前高漲。
⑵堅持每生每天1小時煅煉的體育模式(早操+間操課+課外體育活動模式)
幾年前,隨著「雙休日工作制」的實施與課程計劃的調整,學生在校時間短,大體育概念更顯示出其合理性、科學性。在推行大體育觀過程中,該校首先把目光轉向了課間操改革上來,實行大課間體育活動,將原來的課間操時間延長,內容充實,拓寬教育功能,形成間操課。該校把整個活動分成三個板塊,每個板塊都從學生中間徵集錄制了不同節奏的樂曲,並根據學生要求適時更換,用音樂控制整個過程。第一板塊是以調整心理為目的的課下10分鍾個性空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盡情活動,在活動中徹底放鬆。第二板塊是以感受藝術為目的的,學校自編的校園主題操、韻律操、121健力操、軍體拳、武術操、太極拳等內容。第三板塊是以理解規則為目的隊形回歸,讓學生踏著優美的旋律進入教室。
三大板塊形式隨季節變化而變化。由於以音樂為主體控制,這樣既省去了整隊講解等不必要環節,又有效節約了時間,不僅如此,通過精心選擇的音樂作為活動旋律,使學生在歡快、輕松、優美的樂曲聲中完成各種活動,對學生是一種啟發、一次熏陶、一種欣賞美、表現美和審美的教育 。
⑶堅持發展的教學原則,實行三級梯隊滾動推進,三級梯隊為班級隊、年級隊、校隊,採取不定期舉辦各級、各類比賽的形式,鼓勵學生在運動能力和體質水平提高的情況下,隨時轉入高一級運動隊,從而建立了有力的激勵機制。促進了學生各方面素質的發展,加強了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意識,養成了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⑷完善小俱樂部、小競賽等活動,營造群體活動的大氛圍。
該校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集中成立了「乒乓球、籃球、排球、足球 、三門球、棋類、健美」等小型俱樂部,這些俱樂部既有學校體育教研組安排指導的,也有班級、學生會等自發組織的,在老師的指導下,活動安排和管理由學生自行處理。俱樂部的建立,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表現能力、交往能力,拓寬了學生視野,提高了主體能力和興趣。為了促進學校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發展,學校採取小競賽制,把民間傳統體育項目也引入小競賽,經常舉行校際或班級之間娛樂性競賽,如體育競賽方式創新大賽,跳繩、騎單車、踢花鍵,拔河、三人制籃球賽、全校性長跑比賽等等,並評選出特色小能人、體育小明星,利用宣傳展板進行展示介紹。這些做法不但吸引了學生主動參加體育活動、提高了他們的活動技能,還在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學校形成了人人鍛煉、人人參賽的大環境、大氛圍。
體育工作的這些改革與嘗試,切實增強了學校體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生的體能素質和精神面貌有了極大的改善,同時也得到了社會、家長的高度贊揚,受到了各級政府的表彰,早在1996年學校就被評為自治區「貫徹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條例優秀學校」,2001年獲自治區「體育、衛生、藝術、國防教育」先進單位;2002年被評為自治區「群眾體育先進學校」、自治區「田徑、籃球傳統項目學校」;2002年7月又被國家教育部評為「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體育教師有8人被評為市級或區級體育教學能手。「落實學生每天1小時體育鍛煉方法的行動研究」現已被列為國家「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在間操中應用的研究」被列為21世紀中國學校體育發展研究課題,該校被列為實驗學校,正在該校研究實踐,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叄』 求體育教育實習計劃2000字左右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體育系 09 級教育教學實習計劃 教育教學實習是高等師范院校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師范教育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的體現, 對提高師范院校 的教育、教學質量,保證培養合格的人民教師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根據學院教學計劃安排,09 屆體育教育專業將進行為期 6 周的教育教學實習。為了更好地貫徹培養目標提出的任務,保證實習任務的圓滿完成,依據我院教育教學實習的規定與要求, 結合我系的實際情況,特製定體育系 09 屆教育實習工作計劃。 一、目的與任務 (一)目的:使學生把在校所掌握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運動技能應用於教育實踐中,培養學生獨立實施教學的能力,以及 分析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了解社會對教學訓練專業人才的要求,改進體育教育專業的教育工作。 (二)任務:通過實習,使學生了解基層教學基本情況,初步熟悉工作環境,鞏固專業思想;使學生初步獲得獨立從事體育教 學與訓練的能力以及對基層教學工作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實際工作能力。 二、實習時間、地點 時間:2012 年 8 月 27 日至 2012 年 10 月 7 日。 地點:荔波二中、荔波職中。 三、實習班級: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體育系 2009 級體育教育(1)、(2)班,女生:30 人,男生:71 人,共 118 人 四、實習形式 採取集中實習的形式,由繫上安排指導教師分組進行指導,集中評定成績。 五、實習的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育體育學科教學大綱規定的體育教學以及根據實習學校制定的校本課程體育學科初一、初二、初三年級規定 的相關的階段性內容。 實習環節: 備課、編寫教案、試講、上課、指導練習;聽課、評課;課後輔導、批改作業與講評;考試與評定成績;組織課外學習輔 導活動、課外運動訓練、小型運動競賽裁判工作等。 六、實施步驟: 本次教育教學實習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准備階段(2012 年 8 月 27 日至 8 月 31 日) (一)准備工作 1、通過深入到實習學校,了解、調查、交流掌握實習學校的基本情況,聽取實習學校的教學、訓練工作情況報告,掌握實習學 校現有的場地、器材配置,與實習學校教師共同制定實習教學內容和任務。 2、實習前根據實習校方提供的教材內容,認真寫好授課方案,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反復修改授課方案並進行說課、預教等形 式的審查,經指導教師認可後方能進行下階段的實習工作。 3、入住校方後,組織實習生認真聽取實習單位的教學訓練工作情況報告,了解實習單位的組織機構、場地、器材設施、教師的 情況等。 4、了解學生的情況(思想、學習、個體特徵等),學習該校教學的成功經驗,明確教育實習的工作職責。 5、學習實習單位教學工作管理的經驗,了解學生課內外管理的途徑和辦法。 (二)教學工作實習 1.每位實習生都要在原任教師和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教學工作,實習總課時不少於 8 學時。實習生之間相互聽課 不得少於 6 次。 2.每位實習生必須在指導教師和原任教師的指導下,依據實習期限和年度計劃中本階段的教學任務和重點以及所帶班級的實際 情況,制定出階段教學計劃;再依次制定每周教學計劃。 3.實習生應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認真備課並寫好每次課的教案,在課前應交指導教師和原教師審批,經同意簽字後方可上課。 4.每位實習生必須上一次檢查課,指導教師必須組織本實習點全體實習生看課,並安排同實習組的實習生分別測定各項相關指 標,對課進行全面分析,課後組織評議並有文字記錄。 5.每位實習生在實習期間至少教授一次理論課,課前須准備好講稿,認真反復進行預教,並經指導教師和原任課教師認可後方 能上課。 6. 各實習組應在指導教師的組織下進行一次公開課,所有實習點的指導教師和實習生必須參加,課後認真地組織評議。 1
(三)教學實習總結 每個實習生必須寫出本次教育教學實習工作總結,完成個人實習鑒定,實習結束時上交系辦公室。 第二階段:實習階段(2012 年 9 月 1 日至 9 月 30 日) 1、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上好第一次課。 2、每次課的教案,必須由系指導教師修改,提前兩天交實習學校原任課教師簽字後方可上課,否則不準進入課堂,由系指導教 師另指定專人上課。 3、實習小組當天要小結,每周要進行周總結。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2 年 10 月 1 日至 10 月 7 日) 1、個人實習書面小結,小組評議。 2、實習小組進行實習總結。 3、實習學校對實習生鑒定。 4、實習指導教師對實習學生寫實習評語,並評定實習成績。 5、系實習總結會(各組組長需對本組實習情況向大會作書面報告)。 6、收交實習調查報告、實習生手冊。 實習各項工作的時間安排計劃 序號 1 內容 聯系實習學校 時間 2012 年 5 月中旬 預計效果 確定二至三所學校作為本次 實習教育教學實習點 2 3 確定實習學生吃住 與實習學校共同擬定教育教 學實習內容和教材 2012 年 5 月底 2012 年 6 月初 初步確定吃住標准和地點 擬定實習內容,安排布置學 生假期編寫教案說課稿等 備注
4 5 6
對實習做出預算 對各班進行實習分組 檢查學生教案, 在校內進行試 講、試教
2012 年 6 月中旬 2012 年 6 月底 2012 年 8 月 27 日至 31 日
放暑假前通知學生准備 分組,分派各組指導教師 學生完成兩次課的技術課教 案內容和一次理論課的內容 學生必須通過檢查
7
聯系托運行李、班車的車輛
2012 年 8 月 27 日至 29 日
8
從學校出發到荔波與原任課 教師以及原任班級班主任見 面
2012 年 9 月 1 日
聽取原任課教師及班主任介 紹學校體育課教學情況和班 級情況
9
組織學生觀摩任課教師的教 學
2012 年 9 月 3、4 號
了解上課班級的基本情況, 與學生見面
10
教育教學實習
2012 年 9 月 5 日至 30 日
完成體育課教育實習、課外 活動、運動訓練、組織小型 運動競賽
11 12
返校 實習總結
2012 年 9 月 30 日 2012 年 10 月 2 至 7 日 做出實習總結,評定實習成 績,收集相關資料
七、教育實習的要求: (一) 教學要求 1、實習生應了解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在各項工作中體現「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心理和 社會適應能力和全面發展。
2
2、認真鑽研教材,備好課,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編寫規范教案,包括實踐課和理論課,學會正確確定課的任務,把握好教材的重 點和難點,正確運用並創造性的選擇教學手段,合理運用各種組織教法,合理調控課堂教學,實習教案必須提前送交原任教師 審閱,簽名同意後才能上課,不得無教案上課。 3、每次課必須提前 20 分鍾到達上課地點,布置好場地,器材,特別注意檢查安全方面的措施,確保上課時學生的安全,同時 要提前做好自身的准備工作。 4、上課時要精神飽滿,衣著整潔,上實踐課一律穿運動服裝。 5、實習生應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上課態度要和藹,既要嚴格要求,又要循循善誘,嚴禁訓斥和體罰學 生。 6、講解示範力要精練准確,努力做到精講多練,勇於改革和創新,力求把課上的生動活潑,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7、每次課後應認真進行自我分析,虛心聽取原任教師指導教師和看課實習生的意見,及時在教案中寫好課後小結,送交指導教 師審閱簽名。 8、實習結束應將實習教案,課的分析報告,專題報告,班主任工作。匯報或調查報告等材料,整理成冊上交存檔。 (二)實習紀律 1、認真參加實習組的一切活動,包括校內准備階段和正式實習階段,努力完成各項任務。 2、為人師表,講究禮貌,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自尊、自愛、自重、自強,培養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的舉止。 3、尊重原任教師和指導教師,虛心學習,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4、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缺課,遵守實習學校和實習組的一切規章制度,不準打撲克,麻將,不準賭博,酗酒和打架斗毆。 5、不得隨便離開實習學校,有事外出應向指導教師請假,不準私自帶學生外出,也不得私自帶外人進入實習學校。 6、愛護公務,注意保護場地,器材,節約使用消耗品。實習結束時,應將向實習學校借用的器材及其他公務交還,如有損壞, 應照價賠償。 7、男女交往要得體,保持與學生有良好的師生關系,杜絕實習教師與學生發生非正常的關系。 8、對違反紀律者將酌情扣分,對違反紀律並造成惡劣影響者,教育實習做不及格論處。 八、實習成績評定的方法 優秀:積極參加實習和各項活動,課堂教學質量高,班主任工作成績顯著,能出色地完成教育實習任務。 中等:積極參加實習的各項活動,課堂教學質量較好,班主任、輔導工作好,能較好地完成教育實習任務。 及格:能參加實習的各項活動,課堂教學質量一般,班主會、輔導工作一般,基本上能完成教育實習任務。 不及格:參加實習不積極,課堂教學質量差,班主任輔導工作不認真,不能完成教育實習任務。 九、實習分組情況 荔波二中 初一組 19 個班 指導教師:孫美欣 學生成員: 吳樹兵(組長) 楊龍平 李 文 彭宇佳 23 人 指導教師:徐智元 學生成員: 裴永恆(組長) 羅宗等 袁生龍 何小彥 黃保丹 趙福根(副組長) 張徑園 楊 志 張國珍 葉小靜 陳澤會 張 潘昌鳳 鑫 3 馬 劉 增 雲 石道飛 楊光忠(副組長) 楊秀秀 陸龍秀 譚占磊 王陽陽 楊小菊 羅加艷 周 冉 韋國勝 斌 勇 董華濤 李 傑 侯正華 李俊宏 吳成福 羅 勇 韋光天 李華忠 吳家榮
彭光勇 初二組 15 個班
聶洪飛
龍
煒
黃
漢
羅利雲 鄭
軍
易恆虎
羅貴香 24 人
指導教師:李俊威 學生成員: 田汝源(組長) 潘啟登 玉堂 李 王光嫻 春 陳官明 周國珍(副組長) 梁永瓊 羅智陸 韋德國 李秋華 李永花 董順峰 趙 強 王俊維 楊建凱 張 王 福 黃 松 覃 波 石 穎 趙 歐燕東 麗 孔春暖
李孝桃 24 人 初三組 14 個班 指導教師:黃伊聰 學生成員: 吳曉燕(組長) 吳東興 張 華 陸啟春 24 人 荔波職中 指導教師:陳貴祥 學生成員: 林中瑤(組長) 楊昌啟 彭 凱 陸國泰 1、 2、 3、 1、 2、 3、 4、 周 青 劉 張啟飛 袁蘇彬 23 人 初一:隊列隊形練習、舞動青春、前後滾翻、球類基本技術。 初二:隊列隊形練習、球類、田徑。 初三:球類基本技術、立定跳遠、中長跑。 田徑:短跑、接力跑、跳遠 羽毛球:持握拍、發球及接發球、場地及比賽規則介紹 籃球:移動、傳接球、投籃 足球:停球、踢球 石珍遠(副組長) 菲 鄭偉偉 王 楊茂忠 柯 岑歡歡 莫立巡 胡 波 張青政 孔令培 劉光彬 潘國龍 吳昌標 黃智俊 賴詩源 韋先楷 蒙建紅 徐 鋒 王 袁義娟(副組長) 陳澤芳 寧陸廣輝 詹貴菊 楊 陽 龍金銀 魏道雙 溫惠圓 猶 月 江勝勇廖威威 石興空 王嘉森 吳 維 何 韋 飛 孔 楊再暢
荔波二中實習內容
荔波職中實習內容
中學體育課教學常規 一、教師常規 (1)課前要求 1.根據大綱和教材的要求安排好教學計劃,寫好單元和課時兩個計劃。 2.課前按課時計劃提前布置好上課場地、器材,並准備好教具和搞好教學環境衛生。 3.做好自身的准備活動。 4.穿整潔的運動服裝和運動鞋,帶好口哨,保持儀表端正,提前 10 分鍾到達上課地點,指導學生做好課前准備工作。 (2)課堂要求 1.認真檢查學生的出勤,著裝情況,明確宣布本節課的內容,任務和要求,安排見習生,帶領學生做好准備活動。 2.通過教學給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體育道德風范和耐勞毅力的鍛煉。 3.講解語言清晰簡潔,示範動作力求准確規范,老年女教師可以培養學生做示範,合理組織課堂練習。 4.各種類型課都有適宜的運動量和密度,加強安全教育,採取有利的安全防護措施。 5.每節課結束前帶學生做好整理活動,認真進行講評。 (3)課後要求 1.組織學生收拾器材,整理場地,並教育學生愛護器材。 4
2.注意觀察學生運動後的身體反映,徵求學生對課的意見,寫成課後小節。 3.了解學生缺課原因並做好紀錄。 二、學生常規 (1)課
前要求 1.課前必須穿好運動服裝或輕便的服裝,穿好運動鞋或膠底鞋,不得穿大衣,裙子或連衣裙,不得帶手套,帽子,圍巾,不 得穿高跟鞋,皮鞋,涼鞋,拖鞋及各種有跟鞋,不準帶小刀,鑰匙等硬物上課。 2.有傷病或女生的例假等情況,課前須向任課老師請假後參加見習。 3.課前 3 分鍾應按教師制定地點站好隊,並保持安靜准備上課。 (2)課堂要求 1.專心聽課,認真思考,認真觀察示範。 2.遵守紀律,注意安全,按教師布置的教學內容和要求進行練習,不得自行變換練習內容,不開玩笑,練習中應有秩序,聽 從小組長或教師指定的體育骨幹指揮。 3.不隨便移動器材的位置或高度,不得坐、卧、躺在器械上,注意保持場地器材的衛生整潔。 4.認真做好准備活動,積極進行身體練習。練習時要開展互幫互學,互相幫助,互相愛護。 5.課結束前認真做好整理活動,並認真聽取教師講評。 (3)課後要求: 1.積極協助教師收拾器材,整理場地。 2.努力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外練習作業。 3.積極向老師反映學習情況,自我感覺及教學建議等,幫助教師改進教學。 (4)其他: 體育課上課時師生互相問好,下課時師生互相再見。
『肆』 試論如何開展體育大課間活動
體育大課間活動是近幾年在傳統課間操基礎上蓬勃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學校體育活動組織形式。與傳統課間操相比,體育大課間活動時間長,活動內容多,形式活,練習強度大,它不僅可以對學生緊張的學習起調劑作用,而且對學生身心健康有著明顯的實效。由於大課問體育活動具有多種育人功能,我校將體育大課間活動上升至體育大課問活動課的層面,列入我校日常課程安排,進一步發揮其功能。
從教育功能來說,現今國內外對課程的理解有所拓展 ,即學生踏入學校大門,在教師的指導下的一切學習活動,都可稱之為課程。因此,我校把體育大課間活動視為校本化課程。我就如何開展體育大課問活動談談個人看法:
一、影響實施大課 間體育活動面臨的主要問題
1.客觀的場地原因
我校的體育活動場地嚴重不足,限制了活動的開展。
2.學生人身安全問題
場地設施的安全隱患問題。包括場地的不合理布局、場地小學生多、設施老化及質量問題。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安全意識不夠,活動中常有危險的動作及做法。班主任及體育教師的安全意識不高。安全教育不夠,活動中安全保護措施不夠。例如:學生用腳踢排球,由於用力過猛砸到學生的眼睛或臉上;跳大繩時,繩子打到頭上、身上或眼鏡上;攻城時,把別人的衣服扯爛或把臉挖傷等等。
3.校本化實施不夠深入
大課間體育活動允許有較大的彈性,留給學校和教師以靈活處理安排的權利,留給學生以選擇的空間。我校的經濟投入有著差異,即使是同所學校,各年級段學生的實際心理、生理運動參與、運動技能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在具體設計安排時,要針對學生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體育基礎、場地器材、季節氣候等實際情況選擇編排內容,做到因校制宜,因班制宜,甚至有些活動因人制宜,克服自身不足,充分挖掘和利用 自己的優勢條件,講求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設計練習內容時,應根據學校的客觀條件,因地制宜,充分發掘和利用學校的自身優勢,結合本市特點和地理環境,設計和開發適合我校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練習內容。由於在嘗試推行中帶有強制性,部分學校往往生搬硬套,出現教條主義。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4.組織與實施不夠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
由於體育大課間活動是近幾年出現的,其組織管理還處於實踐摸索階段,我校領導對如何抓好大課問體育活動理解不夠深刻,對活動質量、活動內容、活動模式、組織形式等方面都缺乏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另外,對如何利用活動推進素質教育,並在長期的開展實踐中不斷改進、深化、創新,值得深思。
二、開展體育大課間活動的建議
開展體育大課間活動的確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改正、探索、研究,找出一些適應於時代發展、適應於學生發展的教學訓練手段。積極開展體育大課間活動,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樹立起「每天鍛煉一個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成長理念。「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不竭動力」。學校開展體育大課間活動需要創新的理論去指導,需要活躍的校園文化環境去熏陶學生,去探索體育大課間活動改革的前進方向。我認為學校開展和落實體育大課間活動,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旺盛生命力的重要體現,很有必要在學校開展。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場地、器材、經費、時間、領導的重視等五個基本條件是制約我校開展體育大課間活動進程和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實效性。很難想像一個缺乏活動的場地、缺少必備體育器材、又缺乏教育經費的學校能解決學生的有效鍛煉時間。其實領導認識到位,是決定體育大課問活動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為了推進大課間活動的順利實施,我校領導成立了大課間活動領導小組,明確領導職責,經常關心,及時發現問題,提高指導思想。
1.制度要保證。學校以規章制度的形式約束和導向,保證學校大課間活動工作的地位,保證師生和員工對體育活動的關注和參與,根據參與體育工作實效落實相應獎懲。
2.時間要保證。在實施體育大課問活動時,學校必須合理安排學生作息時間,切實保證鍛煉時間和學習時間兩不誤,做到學習和鍛煉共同進步。同時也要加強學生對衛生、保健、營養等方面的指導和保障,積極開展疾病預防教育工作。
3.經費要保證。加大「三室」(體育室、衛生室、器材室)等經費的投入,使我校能有效地開展體育活動。為了全面推進體育大課間活動有效順利實施,每個學校都要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入手,選擇和設計活動內容,做到有特色、有活力。如認真抓好一年一度的體育藝術節、廣播操、課外活動、學生健康體質鍛煉測試、傳統項目活動等,「使學生每天鍛煉一個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健康理念深入到每個師生心中。
總之,大課間活動是各門學科的課程轉化的教育空間,它不僅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活動中要充分體現主導和主體性地位,尊重中學生的意願和取向,運用學生感興趣的各種手段,達到中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長知識、受教育、聚能力、拓智力的目的。
『伍』 開發利用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途徑有哪些
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意義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三級課程管理體制的推行,賦予了地方和學校更多的權利,有利於地方和學校根據自身的情況和特點進行課程開發,課程資源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出來。長期以來,我國教育領域一直誤認為教材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對課程資源開發的認識局限於教材的修改、更新和引進上,使得大量鮮活的體育課程資源未被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結構單一,不能實現人力、物力、環境等因素的整體資源優勢。因此,走出傳統課程的狹隘視野,合理開發和利用體育課程資源,實現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並存,使體育課程更加適合地方和學校的具體教學特點已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區域空間、地域間的自然環境、風土人情、文化背景和教育傳統存在很大差異。優秀的地域和民族文化滋養著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代代相傳,生生不息。作為人類文化現象之一的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既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和文化背景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巨大的地理空間內南北之差,東西之異,形成不同風格、不同內容的傳統體育文化。南方以水上運動見長,北方以冰雪運動見長,西北、內蒙、青藏高原則以騎馬、射箭和摔跤見長,地域、民族傳統體育資源豐富,成為人們養生健身、休閑娛樂的重要手段。這些多姿多彩的傳統體育有較強的鍛煉價值和教育功能,是寶貴的體育課程資源。多年來我國學校體育顯性課程資源受到重視,而緘默的課程資源則常常被忽視,這種緘默的課程資源往往具有特色與個性,更貼近我們周圍的環境與生活。因此調整和改革體育課程結構,拓寬和豐富體育課程資源渠道,改革以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模式,從而使更多的課程資源成為學校體育的素材。
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與原體育教學大綱比較
大綱
標准
突破
目標
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以育人為宗旨,與德育、智育和美育相結合,促進少年兒童身心全面發展,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好准備
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課程標准確立了體育課程的目標體系,既有課程目標,有包括領域目標,從而使課程目標更明確、更具體、更具操作性,避免了以往習慣的套話
內容框架
☆必修:基本運動、游泳、基本知識
田徑、體操、武術
☆限選:球類、韻律體操和舞蹈、游泳
☆任選: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現代科學的健身方法,新興體育項目;必修內容的調高與拓寬;由學校置換的其他內容
☆運動參與
☆運動技能
☆身體健康
☆心理健康
☆社會適應
課程標准突破了以往以競技運動項目為主的內容體系,拓寬了體育課程的內容範疇,這有助於開發體育課程的多種功能和實現健康的目標
內容案例
☆跑:學生自我設計,以發展快速和耐力跑為主要手段的各種跑的練習;在40~60米的快速跑中跨過3~4個障礙或低欄;各種傳接棒方法的不同距離的接力跑
☆跳躍:跨越式跳高或蹬踞式跳遠或其他方式的跳高、跳遠
☆投擲:用各種方法推、擲、拋實心球,提高定量的要求;原地或助跑投擲適當的投擲物;使用健身器發展各部位力量練習
基本掌握幾項主要田徑運動技能
課程標准不規定田徑的具體教學內容,這個學校和教師留有選擇的空間和發展的餘地,學校和教師完全可以根據本校的體育場地和設施情況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有選擇地對田徑項目進行教學
課程標准與教學大綱的主要區別之一是,課程標准不規定具體的教學內容,是一種目標管理,最重要的不是選擇什麼內容,而是所選擇的內容有助於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二 體育課程資源的性質與分類
體育課程資源是一切能夠支持和拓展體育課程功能事物的總稱。廣義的體育課程資源指有利於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體育課程資源則僅指形成體育學習內容的直接來源。具體來說體育課程資源是體育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等整個體育課程與教學過程中可資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包括教材、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學校、家庭和社區中所有利於實現體育課程目標,促進體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有個性的全面發展的各種資源。
(一)體育課程資源的特點
1.多樣性
體育課程資源涉及學生學習體育與生活環境中一切有利於達成體育課程目標的資源,體育課程資源具有廣泛多樣的特點。不同的地域,可開發與利用的體育課程資源不同,其構成形式和表現形態各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的價值觀念、道德意識、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具有獨特性,相應的體育課程資源各具特色;學校性質、規模、場地器材、傳統以及體育教師素質的不同,學校和體育教師可以開發與利用的體育課程資源自然有差異;學生個體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體能水平、生活經歷的不同,可供開發與利用的體育課程資源必然會千差萬別。
2.潛在性
多種多樣的體育課程資源為學校和體育教師因地制宜地開發與利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是,只有那些真正進人體育課程,與體育教學活動聯系起來的資源,才是現實的體育課程資源。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實質上就是探尋一切有可能進入體育課程,能夠與體育教學活動聯系起來的過程;體育課程資源的利用,實質上就是充分挖掘被開發出來的體育課程資源的教育教學價值。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開發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開發的目的,開發的過程也包含著一定的利用,在利用的過程中也包括了一定的開發。從這種意義上看,一切可能的體育課程資源都具有價值潛在性的特點。
3.多質性
同一體育課程資源對於體育課程具有不同的用途和價值,因而體育課程資源具有多質性的特點,如,學校附近的山,既可以用於體育課程中的體育鍛煉,也可以用於勞動技術教育中的植樹綠化;既可以在藝術教育中陶冶學生的情操,也可以在生物課中用來調查動植物的種類。又如跳繩既提高有氧耐力和彈跳力,也可以用於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還可以有利於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等。體育課程資源的多質性,要求體育教師慧眼識珠,善於挖掘體育課程資源的多種利用價值。
(二)體育課程資源分類
根據來源分類
1.校內體育課程資源
校內體育課程資源包括校內的各種運動場所和設施,如運動場、體育館、圖書館等;校內體育人文資源,如教師群體,特別是體育教師、師生關系、班級組織、學生團體、校風校紀等;與體育教學密切相關的各種活動,如體育活動、課外運動訓練、體育比賽、夏令營、冬令營等。校內體育課程資源是實現體育課程目標,增進學生健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資源。
2.校外體育課程資源
校外體育課程資源包括學生家庭、社區乃至整個社會中各種可用於體育教學活動的體育運動場地、器材、設施和條件,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其中,社區的體育場、體育館、游泳池、廣場等都是寶貴的體育課程資源;為了保存和展示人類體育文明成果的公共設施,如體育館、公園、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等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影響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的價值觀
念、宗教倫理、風俗習慣等與體育課程活動有著直接的關系,也是不可或缺的社會體育課程資源。學生家庭的體育器材、設備、體育圖書、報刊、網路等也是不可忽視的體育課程資源。
根據存在方式分類
1.顯性體育課程資源
顯性體育課程資源一般為物質形態的體育課程資源,是指看得見摸得著,可以直接運用於體育教學活動的課程資源,如體育教材、體育場地、器材、設備、體育運動項目、自然和社會資源中的實物等。作為實實在在的物質存在,顯性體育課程資源可以直接成為體育教學的便捷手段或內容,相對易於開發與利用。
2.隱性體育課程資源
隱性體育課程資源一般為精神形態的體育課程資源,是指以潛在的方式對體育教學活動施加影響的體育課程資源,如學校和社會體育風氣、家庭的體育氛圍、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等。與顯性體育課程資源不同,隱性體育課程資源的作用方式具有間接性和隱蔽性的特點,它們不能構成體育教學的直接內容,但是它們對體育教學活動的質量起著持久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根據功能特點分類
1.素材性體育課程資源
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因素屬於素材性體育課程資源,其特點是作用於體育課程,並且能夠成為體育課程的素材或來源。
2.條件性體育課程資源
直接決定體育課程實施范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境,以及對於體育課程的認識狀況等因素屬於條件性體育課程資源,其特點是作用於體育課程卻並不是形成體育課程本身的直接來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體育課程的實施范圍和水平。當然,素材性體育課程資源與條件性體育課程資源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線,現實中的許多 體育課程資源如體育館、圖書館、博物館、實驗室、互聯網路、人力和環境 等,往往既包含著體育課程的素材,也包含著體育課程的條件。
根據形態分類
1.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體育課程內容資源主要包括競技運動項目、新興運動項目、民族民間傳統體育等。
2.體育課程場地器材資源。
3.體育課程人力資源。
4.其他體育課程資源。
三 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與利 用
(一)競技運動項目的利用與開發
1.競技運動項目改造的意義
競技運動是一種具有競爭性、挑戰性、規則性、不確定性和娛樂性的身體活動,其中,競爭性和娛樂性最為突出。競技運動具有教育、娛樂、政治等多種功能,通常表現出以下特徵:競爭競賽、休閑消遣、娛樂觀賞、榮譽自尊、挑戰自我、懸念刺激、自我顯示、精神激勵、情緒宣洩等。
學校的體育課程應該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不同需求、體育課程目標、辦學條件、學生體育基礎等諸多因素,特別是要按照增強體能、增進健康的課程目標要求,對競技運動進行科學的選擇、引進和必要的加工改造,或進行有針對性的重新設計,使其轉化為能面向全體學生並受到廣大學生喜愛的,能讓學生基本學會以及能收到多種效益的體育教材內容,成為增強體能、增進健康、提高素質的體育手段。對競技運動項目進行改造,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更好地鍛煉身體、增強體能、增進健康、發展個性,有利於學生適當掌握那些最基本的運動技術技能,為終身從事體育健身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2.競技運動項目改造的基本方法
在競技運動項目改造的具體操作中,要根據《課程標准》的精神,遵循體育規律和健身原理,在充分研究競技運動項目的教育性、教師的可操作性和學生的可接受性基礎上,從運動的方向、形式、路線、距離、順序、節奏、規格、場地、器材、規則要求、參加人數等運動學、動力學及文化學特徵方面,對競技運動項目進行加工改造,使其成為確實有健身價值的、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體育教材。競技運動項目的改造,通常要輔以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等環節優化,才能確保實施的可行性與有效性。其基本方法為:其一,簡化技術結構,減小運動難度,使其既能增強體能、增進健康,又能減輕學生運動時的生理和心理負擔;其二,調整場地器材規格,修改競技比賽規則,使其能適應廣大學生的實際,有利於激發學生的
學習興趣,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其三,降低負荷要求,使運動負荷易於控制在最佳范圍內,滿足學生健身需求;其四,在組織教材內容時,調整和轉換競技運動特點,充分挖掘運動項目的多種功能,更多的考慮教材的健身、健心以及促進社會交往方面的功能。
現有運動項目資源十分豐富,在開發時為了適應和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各地、學校和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徵,加強對運動項目的改造工作,這是課程設計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重要方面。這里所說的運動項目的改造,主要是指簡化規則、簡化技戰術、降低難度要求、改造器材等。
對現有運動項目的改造要用整體健康觀對運動項目進行課程設計。課程設計應當有利於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有利於增進學生「身、心、社」的整體健康,有利於發展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能力。對現有運動項目的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修改內容:去掉不適合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發展的、復雜的內容,弱化競技成分,淡化終結性的「達標」評價內容,不過分強調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2)降低難度要求:降低運動難度、動作難度,不苛求動作的細節,調整器械規格,改變器械功能等。
(3)簡化技戰術:降低需要經過較為系統的訓練和較高體能和技術水平才能完成的戰術,保留簡單的基本技戰術。
(4)改造場地器材:使場地器材適合學生的年齡、性別、身高的特點,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求。
案例1
「大家都來扣籃」
1.活動目的
提高投籃技術,發展體能,激發學生學習籃球的興趣,在運動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 活動准備
用呼啦圈代替籃圈,用鋼絲繩將大小不一的呼啦圈固定在高度不同的空中,改變「籃筐」的直徑與高度。
3. 活動方法
(1) 隨機分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高度合適的籃圈進行投籃練習,自由體會投籃的動作技術
(2)學生選擇合適的籃圈嘗試扣籃動作,體驗成功的樂趣。
評析:籃球運動是初中學生非常喜歡的一項運動。由於受競技運動的影響,許多學校的籃球場地都是標准比賽場地,3.05米籃圈的高度令女生和籃球技能基礎較差的學生望而生畏,因而大大降低了對籃球活動的興趣。而採用呼啦圈代替籃圈,降低動作學習的難度,使學生都能找到一個合適自己練習的位置,既提高了動作的技術,又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從而激勵了他們積極參與活動的熱情,激發了學習籃球的興趣。
案例2
護球與搶球
活動目的
發展速度、靈敏等身體素質,提高運球技術和控球能力,通過基本技術的練習,培養對抗意識及對籃球的興趣
2. 活動准備
籃球若干個,籃球場或空地
3. 活動方法
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兩人,一人持球,另一人徒手。比賽開始,教師發出口令後,在規定的區域內,持球者一邊不停的運球,並利用自己的身體保護球使對方搶不到。徒手者千方百計爭搶對方的球,如球被搶,則雙方交換。在規定的時間內,計算計算搶到球的次數多的為勝。
4. 活動規則
(1)運球必須超過本人膝關節的高度,要用手指、手腕靈活的拍擊球,禁止用手掌心拍球;
(2)球被防守一方搶到手才算得分,如只拍到球不能得分。
5. 教學建議
此活動項目,也可採用足球進行運球與搶球的基本技術練習
評析:此項游戲可不受場地的限制,可利用籃球運球基本技術的練習,開發運動項目的多種功能,集運動、娛樂和競爭與一體,既提高了籃球的基本技術、發展了體能,又使學生能夠在條件不足的情況下體驗到籃球運動帶來的愉悅。
3.民族和民間體育資源開發與利用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文化有著非常大的差異,民族民間體育項目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傳統性和地域性,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歌舞、維吾爾族的舞蹈、朝鮮族的盪鞦韆、白族的跳山羊、錫伯族的射箭、京族的跳竹竿、侗族的搶花炮、壯族的拋綉球、苗族的爬坡桿、瑤族的打獵、南方的龍舟競渡、大漠的賽駝、山地的競技、草原的騎射、叢林的射弩等民族民間體育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應當具有民族特色,這有助於各校形成特色,也使體育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相連。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有很多內容,選擇和應用時,要根據學校的地域特點、環境因素、學生情況等進行選擇,也可以對一些內容進行改造,使他們適合學生的身心特點。經過改造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將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課程內容大體分為幾類:
(1)以嬉戲娛樂為主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課程內容:以閑暇消遣、健身娛樂為主要目的;
(2)以競賽為主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課程內容:既有游戲娛樂的部分,又有競賽的內容,是一種以競賽體力、技巧、技能為內容的娛樂體育活動;
(3)配合節慶習俗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課程內容:是一個民族特有的傳統慶典活動,構成了一種寓意深刻的、獨特的文化表達方式,在文化傳遞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種類繁多,形式多樣,選擇比較適合學生開展的民族民間傳統項目,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展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反應等體能,磨煉意志,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培養民族自尊感和社會適應能力。
案例3
「石頭 、剪刀 、布」與武術「五步拳」
1. 教學目的
利用民間的游戲「石頭 、剪刀 、布」進行武術----五步拳的教學,把健身與娛樂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練習武術的積極性,促進身心全面發展。
2. 教學內容
(1) 游戲---「石頭、剪刀、布」
(2) 武術---五步拳
3. 教學程序
(1) 游戲導入。先讓學生玩熟悉的「石頭、剪刀、布」的游戲,然後告訴學生新玩法:變換姿勢、揉和武術動作。
(2) 指導學生玩新游戲:「石頭」----並步抱拳、「剪刀」---彈踢沖拳、「布」----馬步架打。
(3) 啟發學生將手型與步型結合起來,自主創編組合動作並連貫起來練習,逐步形成小套路---五步拳
評析:「石頭、剪刀、布」是我國民間的一種猜拳游戲,可以說是老少皆會。武術是我國民間體育的瑰寶,但在教學中比較枯燥無味,而把這種游戲結合進來教學,則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而且使娛樂與健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對我國民族民間體育項目的一種很好地改造與創新。
案例4
有趣的「打陀螺」
1. 活動目的
通過「打陀螺」運動,增強身體的靈活性和發展上肢力量,掌握打陀螺的技巧和娛樂方法,培養練習的興趣和創新意識。
1. 活動准備
陀螺、繩鞭若干
2. 活動方法
每人一個陀螺和一根繩鞭。首先將鞭子纏繞在陀螺上(纏兩、三圈),然後將陀螺放在地上,用力抽拉鞭子,使陀螺在地上旋轉,接著用鞭子不斷地抽打陀螺,使它不停地旋轉,以轉動時間的長短決定勝負。
3. 教學建議
(1) 先要學會製作陀螺的方法。找一個長5~6厘米、直徑為4厘米的小木柱,將其一端削成圓錐形,在錐頂插進一根1厘米長的鐵釘,其尖端外露2毫米。鞭和鞭桿各長40~50厘米為宜。
(2) 要引導學生不斷總結經驗、盡快掌握做好的抽法
(3) 此活動適於在水泥地上進行,要注意安全。
評析:打陀螺是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游戲活動,深受初中同學喜歡。活動時既不受場地、器材及人數的限制,易於開展,又集運動與娛樂為一體,游戲性和競爭性較強,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發展學生的靈敏、協調等素質,促進身心健康均有良好的效果。
4.新興運動項目的利用與開發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眾體育的蓬勃開展,新興的運動項目層出不窮,許多的新興運動項目既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也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對新興運動項目可以進行一定的加工改造,使其成為學生喜歡的內容。
(1)郊遊、遠足、野營等野外活動:郊遊是指從城鎮到郊外去遊玩,地點可以是風景地和公園,交通方式可以多樣,如騎自行車郊遊等。遠足是指以步行的方式到野外去游覽。野營與前兩者的不同點是要在野外宿營。
(2)體育舞蹈、健美操:體育舞蹈是融體育與舞蹈為一體的新興運動項目,是體育與舞蹈的疊加,是舞蹈的運動化,也是運動的舞蹈化,國際上把它稱為國際標准舞。健美操是在音樂伴奏下,運用各種不同類型的操化動作,融體操、舞蹈、音樂為一體,通過徒手和使用健身器械的身體練習,達到健身、健美、健心的一種新興體育項目。在選擇和開發這些項目時,需要對動作進行設計,以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需求,做到簡單、大方、美
觀、健康、活潑、參與性強。
(3)旅遊登山:旅遊登山是一種新興運動項目,它是青少年喜愛的一項活動,既能發展手臂、腿部力量,培養學生攀登高峰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耐力和禦寒能力,又能培養勇敢頑強、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旅遊登山包括一般登山活動、登山夏令營、登山比賽等。登山前應做好充分准備,考察和選好攀登對象、路線、山峰的高度、路線的長短、坡度等,這些都要與學生的年齡、體力相適應。在登山過程中,還可以搞一些科學考察和文娛活動,使學生在廣闊的大自然中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和學習科學知識。
(4)攀岩:攀岩是一項不用攀登工具、僅靠手腳和身體的平衡,攀登陡峭岩壁或人造岩牆的新興運動項目,它集健身、娛樂、競賽於一體,既要求學生具有勇敢頑強、堅忍不拔、拼搏進取的精神,又需要良好的握力、腿部力量、柔韌性、協調性、節奏感及攀岩技巧。攀岩運動不僅能使學生感受大自然博大的胸懷,還能體驗到挑戰自我、實現自我所帶來的刺激、愉悅和成就感。攀岩活動前應介紹攀爬方法,檢查安全裝置。不同地域和學校可根據自己的地理環境,選擇攀岩地點,也可以設計難度較低的人造攀岩牆等。
案例5
校園簡易保齡球
1. 活動目的
鍛煉肌肉耐力和靈敏性,提高控制球的能力,感受大保齡球的樂趣。
2. 活動准備
實心球8個,手榴彈若干,在田徑跑道上畫一條投擲線,距投擲線15米處各放6枚手榴彈
3. 活動方法
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8組,成縱隊站在投擲線後,輪流將實心球滾動向手榴彈,然後跑上前將將擊倒的手榴彈擺好,並將球撿回,交給下一人,依次進行。採用保齡球的比賽規則和計分方法,最後評出得分最多的個人和小組。
4. 活動規則
(1)練習「保齡球」時不能踩線;
(2)必須採用地滾球投擲,不能上拋球,應注意安全。
5. 教學建議
有條件的學校可增加手榴彈的個數及人手一個實心球,以增強活動的興趣性及有效利用時間。
評析:保齡球是一項新興的運動項目,它具有趣味性和健身性,深受廣大中學生的喜愛。但開展這項運動所需的場館與設備絕大多數學校都不可能具備,因此,利用實心球和手榴彈來代替保齡球進行活動,是對新興運動項目的一個很好的引用與改造的方法,既滿足了學生進行保齡球運動項目的一個很好的引用與改造的方法,既滿足了學生進行保齡球運動所帶來的樂趣,又發展了身體素質,使大多數學生能夠喜歡此項運動。
『陸』 學校課程是顯性課程還是隱性課程
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
近年來,文化建設成為許多學校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提升辦學品位的重要舉措。學校文化建設的發展是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共同作用的成果,一向不為人知的隱性課程因而得到空前的重視。
「隱性課程」一詞是由美國學者傑克遜1968首次提出來的,屬於一種「不說話的教材」。隱性課程指學生在學校情景中無意識地獲得經驗、價值觀、理想等意識形態內容和文化影響,具有觀念性、物質性、制度性和心理性等多種表現形式。
顯性課程也叫顯在課程、正規課程、官方課程,指的是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而正式列入學校教學計劃的各門學科以及有目的、有組織的課外活動。相對於顯性課程,隱性課程在很長時間內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在文化建設的推動下,隱性課程正日益被廣大學校和教師所接受、研究,並積極挖掘其豐富的教育潛能,促進對學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質、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
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的關系
課程的最大價值是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要以學生發展為核心,以素質教育為指導,讓學生積極地自主參與。
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並不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滲透、影響,一起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因此,用整合思想將二者統一起來,應成為學校課程建設的基本思路。
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關系密切, 可謂難分難解, 而學校經驗的成功與失敗,愉悅與傷悲, 就是在兩者的相互作用、相互滲透中進行。顯性課程較側重於知識和技能的層面, 而隱性課程則主要是情、意方面的學習, 但兩者之間也互相影響。顯性和隱性並非固定一成不變, 兩者互動互補,使學校課程由顯性到隱性的深層發展,范圍也不斷擴大。
有效整合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的策略
一.優化育人環境,彰顯隱性課程影響力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育人工作重要一環,不僅僅是一個校園景觀,所展示的是一個學校的教育理念、文化背景和全校師生的精神風貌。一個好的校園文化,能起到凝聚人心、激發鬥志以及潛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傳統和文化的再挖掘。學校的傳統課程和學校多年的文化積淀都包含著大量的課程建設方面的經驗。在建設課程的過程中,對傳統課程和文化積淀的提煉也是非常重要的。
重視實踐體驗活動。隱性課程的重要特點就是在學生學習、生活過程中逐漸使學生受到熏陶,從而使學生受到教育。它對學生的影響是有意識性與無意識性的辨證統一。學生對這種影響就有一種理所當然的感覺,從情感上接受了這些影響,所以這些影響一旦產生,就會持久地發揮作用。
隱性課程的設置旨在喚醒學習自主、優化學習行為、打造共同願景、構建校本課程,將教育回歸到一個樸素的整體。它既是對學科課程的補充,同時也是對過早精細化的學科課程進行一種矯正。通過一種整合的生活方式,並結合學科課程的學習,實現素質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二.圍繞三維目標,有效整合課堂中的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
以校本教研為平台,使教師通過課程專業知識學習、充實和相關技能的訓練、實際應用,構建自己的課程知識,發展自己的課程技能,完善自己的課程能力結構,實現教學能力與課程能力的有機結合。
教學活動中,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的相互交融與影響集中體現在三維目標的達成上。知識與能力是課堂教學出發點和歸宿,是傳統教學的內核。過程與方法,是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和操作系統。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和動力系統。學與教的情感體驗、態度形成、價值觀的體現,是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基礎上對教學目標深層次的開拓。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努力實現多維目標的整合。如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工具性」強調其顯性課程的一面,「人文性」突出其隱性課程的一面,兩者缺一不可,和諧統一。
對三維目標的達成就是把將全面育人作為構建課程的根本尺度,把學生的主動學習和主動發展置於課程建構的中心地位,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多層面地提供學生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索的主動權,使課程真正成為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發展的有力武器。
在教學評價中整合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從素質教育理念出發,著力把評價的甄別、選拔功能改變為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造性的發揮,使每一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教學評價要以全面發展為目標,關注其後繼發展,注重過程評價,關注個體差異,強調多元評價。如對學生進行體質健康進行達標檢測,低年級學生可在「坐位體前屈」和「投沙包」兩項中選一項,在「 50米跑、立定跳遠、跳繩、踢毽子」四項中選一項參加測試,就是對將發展性評價的表現,關注了學生個性差異,增強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三.構築良好家校合作關系,釋放隱性課程力量
在課程建設的過程中,教師、家長、校外的合作夥伴關系以及在某一領域有一定專長的專家,都可能是課程建設潛在的人力資源。
在開放社會背景下,學校教育功能在弱化,社會教育力量的整合功能在增強。因此,單純依靠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這種觀念已經落後,不利於孩子的發展。對於教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作為一個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理念修養和專業水平,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自信力,才能引領學生家長形成科學的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方法。否則,教師的教育觀念與學生家長教育觀念產生沖突,難以調解,要麼是家長對教師怨聲載道,要麼是教師被家長牽著鼻子走,孩子無所適從,教育教學陷入混亂。因此,通過教師引領學生家長,家長積極配合、參與對孩子的教育,共同形成科學的教育觀念,掌握並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實現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和諧相處。
教育承載著每個家庭的幸福,也承載著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希望。教育應該讓孩子幸福,也要讓父母幸福。從而讓千家萬戶充滿歡歌笑語。教師要努力踐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實現每個孩子及他們家庭的幸福,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成功的教育是讓每一個參與者感受到溫暖,讓師生關系充滿溫度,讓老師與家長的關系更和諧。
通過交流溝通,整合學校和家庭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對孩子進行立體的,全方位的科學、健康教育,這是美好的教育願景。
1.促進教師、學生、家長三種關系的和諧。通過培訓、溝通,在促進學生發展這前提下,家長能夠全面、快捷、及時地了解到學生、教師、學校的各種信息,減少隔閡、誤會,形成和諧的家校關系。在此基礎上,師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學生之間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教師、家長和學生都處於一種和諧發展的狀態。
2.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顯活力。在和諧的師生關系、家校關系和親子關系氛圍,人的個性得到充分尊重,活力自然增強。作為家長,能夠熱情、積極地配合教師實施教育;作為教師,能夠全身心地鑽研教育教學,真誠對待和研究每一個孩子,優化課堂教學,努力提高學生學科成績和綜合素質。
3.學生身心健康得到保障,綜合素養得以提高。主持「生本教育」實驗的郭思樂教授曾說:「我們所做的,全都要通過兒童自己去最後完成。一旦我們醒悟這一過程的主人和主力,原來是兒童自己,我們只不過是兒童自主發展的服務者和僕人。」父母和教師對於孩子成長而言,其實都要服務者,因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學生個體的成長歸根結底就是自我實現。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環境對於孩子的發展意義,猶如大地給予植物生長的基本要素。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學習意識被喚醒,精神發展領域被打開,並以高度的自覺性,主動策劃、實施自己的品德修養和學習活動,朝氣蓬勃地實現自我發展。
在課程建設體系中,顯性課程是核心部分,隱性課程在深化內涵和促進外延的生長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整合思想統領下,兩者和諧統一,相生相長,使課程建設更顯生機,更富活力。
『柒』 如何提高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隨著新的《學生體質健康標准》試行方案的頒布與實施,體育教學改革日益深化。我校積極響應上級教育部門文件精神,為改變以往課間操單一化、枯燥性和質效差的局面而組織實施了大課間體育活動。
大課間體育活動是深化素質教育改革過程中所出現的一種新型課間活動;是近幾年在課間操基礎上發展和創造的一種學校體育新的組織活動形式。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間長,活動內容多,組織形式靈活,練習強度適宜,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有利於學生個性化的發展、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高。並且以大課間為輻射點,可以推動學校體育工作的改革與創新,促使良好學校校風、校紀和學生精神面貌的形成,促進學校工作的發展。
一、大課間體育活動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活動創造良好的條件。
激發學生體育運動興趣,使將要淡化的或未能引起的運動興趣通過各種方法、形式和手段的運用,充分調動起來,得以繼續延續和保持,是培養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前提,也為身心健康成長打下牢固的基礎。
大課間體育活動改變了以往課間操單一化、枯燥性和質效差的局面,變原有單一集體活動形式為年級、班級、項目、場地等多種活動形式並舉,注重活動形式的靈活化;活動內容的趣味性,極易引起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我校大課間體育活動中,小手球運動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一項集體活動。此項活動從手球運動簡化而來,在參加人數、運動場地、運動規則的改變後,是學生參與積極性最高的一項活動。它不僅鍛煉了學生的體質,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並且讓學生初步了解了手球運動,培養了運動興趣,為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拔河項目上,我們稍作改動,把拔河繩中間的紅布條變為奧運冠軍的圖像,並且經常改變人員,運動名稱改為「向奧運冠軍靠近」。這樣一來,學生的勝利慾望高漲,使比賽競爭十分激烈,培養了學生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和聽從指揮的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與堅強的心理品質,提高了鍛煉的效果。在休息期間,老師還給學生簡單講解此位奧運冠軍的成長歷程,讓學生在鍛煉之餘提高自己的精神追求。
二、大課間體育活動為師生的感情交流搭建優質的平台。
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變得十分重要。在大課間活動中,教師不僅是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帶領者、組織者,又是激勵學生積極鍛煉和提高主動性的輔導者,使每一個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充分體現學生個性的發揮。學生認為:老師和我們是夥伴,是朋友。給大課間體育活動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與歡快的運動空間和氛圍。同時在無形中轉變了教師領導者的觀念,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系。如打沙包、跑三圈、踢毽子等游戲活動中,教師的積極參與使學生的活動更為積極主動,並且教師的積極參與態度極大地感染了學生活動的情緒,玩的更為放鬆和開心。使得師生的關系不再是貓和老鼠的關系,為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教師積極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不僅營造了良好的歡快氛圍,而且還對學生們進行體育活動時有了更大的安全保障。由於我校在大課間體育活動時條件限制,潛藏著程度不同的不安全因素。因此,教師的參與就能把「潛在」的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小的限度,使學生們的生理、心理上健康的發展得以充分的保證。
三、大課間體育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關注的核心是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特別強調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
體育活動內容方法和手段的創新,是保持體育運動興趣的有效手段。體育活動的創新意識是來自親身實踐,通過親身的實踐才會產生創新思維。在我校大課間體育活動場地上,「創新游戲園地」是學生們智力開發、智慧結晶的快樂園地。課余時間,經常可見一群學生圍在一起時而眉頭緊鎖,時而喜笑顏開,不時還在本子上記著什麼。這是各班自發組織的創新活動小組在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自創游戲呢!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間,是他們實踐活動的最好時機。跳長繩活動中的學樣追拍,用壘球做道具的沙地撞擊球,「漏網之魚」(部分學生手拉手圍成圓做漁網,部分學生做魚,在漁網中想辦法逃生)等活動,既增加了游戲趣味性,又極大程度地開發了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同時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與實踐能力。可以看出,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沃土,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的樂園,是提高體育活動實踐能力的基地。
四、大課間體育活動有利於推動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
大課間體育活動不僅要鍛煉學生的身體,而且要通過活動開發學生創造力和團結協作能力,鍛煉意志品質,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通過活動中的主題內容和一些團結向上的內容來塑造學生的人格,通過體育活動滲透德育教育。尊重學生這個教育主體的個性,根據不同的體育活動所蘊含的德育因素,及時地同化學生好的品質,分化乃至代替其不良思想和行為,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在集體榮譽、拼搏向上的精神影響下健康成長。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教師都會根據活動內容的特點,明確德育目標,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抓住學生對項目活動的內心反映:表現的積極、情緒高漲,還是消極、情緒波動;樂於完成項目還是有畏難情緒等,教師會不失時機、恰如其分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我校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競賽類游戲項目上,我們不僅僅以組織學生活動為主,同時滲透體育精神與道德的培養。競賽活動中,關心幫助他人,尊重對手是每一個參加競賽活動的學生所要遵循的原則。在一次五年級的「向奧運進發」的800米中長跑比賽中,第一名的學生距離終點已不遠了,但是他摔倒了,第二名的學生在摔倒的這名同學身邊停下了,扶起他兩人走過了終點。活動結束後,我問他:「第一名和同學之間哪一個更重要?」他跟我說:「我很想得到第一名,但是我更應該和同學一起走過終點。」正是長期的良好運動氛圍的感染,我校在惠農區第一屆小學生運動會上,不僅取得了團體總分第五的優異成績,同時榮獲了體育道德風尚獎。
大課間體育活動中,活動器材的管理是非常細致而繁瑣的。在這一點上,我們堅持「誠信器材室」的開放管理。由學生代表自己取用器材,填寫借用、歸還記錄。大力培養學生的誠信道德品質,同時提高了師生之間的信任度。
五、大課間體育活動促使體育教師良性發展。
如何設計、組織與管理大課間體育活動,讓大課間體育活動真正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快樂園地,是我們每一位體育教師在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中要面臨的難題。這就需要體育教師不斷地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管理體制,讓自己的理論基礎和綜合能力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提高,並且能夠實際應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和組織管理中,使大課間體育活動更加充實和完善。
大課間體育活動要求體育教師能夠積極參與到每一項活動中,通過體育活動的組織與參與不斷地促進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和人格魅力的養成,更好地服務於教學活動。
六、大課間體育活動為校本課程的開發提供良好的素材。
在新課程的實施管理下,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對學校教學的一種補充和延伸,更是素質教育的一個突破口,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個必要途徑。校本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願性和靈活性。它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校大課間體育活動中的「小手球運動」,參加人數多;參與興趣濃厚;運動積極性高,而且從「小手球運動」本身來講,對於學生體質的健康發展;體育運動基礎知識的了解;良好品質的形成;體育道德習慣的養成以及「健康第一」觀念的樹立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所以「小手球運動」課程的開展成為我校校本課程中又一門特色課程。
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全校性的活動課,它的活動主要內容來源於體育課程,是對所學技術技能的延續與應用,但它的現代思想性、教育性、管理和組織形式具有獨自的特色。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大舉措,其有效發展還需全體教師的探究和共同努力。
『捌』 永春實驗小學的簡介
學校校園面積 7536 平方米。學校現有31個教學班,1628名學生,教師 101 人,其中小中高1人,小學高級教師 44 名,全校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 ,其中,本科學歷7人,大專學歷60人,占教師的66.4% 。
幾年來,為全面提高辦學品位,該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積極優化管理,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構築了實小持續發展的新平台。
(一)抓實踐,以活動為載體,引領學生自主發展。
學校充分發揮少先隊主陣地的作用,從「小」處著手,在堅持班級衛生、紀律評比制度的基礎上,建立「紅領巾」校門口值崗制度,通過規范的管理,幫助少先隊員們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學校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培育知法守法新人,去年學校被確認為「省依法治校示範校」、「全國億萬青少年普法行」活動試點單位。開展形式多樣的環保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從班級環境做起,從自我做起,如開展環境調查、撰寫環保小論文、手抄報競賽、環保書畫競賽等活動,在學科教學中有機滲透環保教育,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學校通過與特教學校手拉手互幫互助、祭掃烈士墓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榮辱觀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組織心理健康講座和咨詢活動,上好每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發揮「知心信箱」作用,組織心理健康對話,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心理調節方法,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
(二)抓實驗,以課題為抓手,加強學科研究。
多年來,學校堅持以培養創造型的人才為目標,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廣泛開展課題研究。目前,語文科的「嘗試、合作、創新」、數學科的「問題解決」、心理課的「心育的學科滲透」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研究」均在省里立項,另有多個課題在縣里立項,「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與研究」課題被確認為市第二批「十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在課題研究中,該校還以學校的各個課題為龍頭,各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各學科和各年級根據實際情況和自身的特長,確定不同的子課題進行實驗,把課題研究與課改實驗結合起來,在課題研究中促進課改實驗,在課改實驗中深化課題研究,並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運用、實踐、摸索,不斷進行總結,切實發揮課題研究的功效。
(三)抓培訓,促教研,走教研、科研一體化之路。
在新一輪課改的實施中,該校以課程改革實驗研究為重點,以改革課堂教學為突破口,扎實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程。積極開展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力求做到形式多樣,貼近教師工作實際,體現了「新、活、實」三個字:「內容新」即新課程理念,新教學策略、新型師生關系、新評價方式;「方法活」即採用專家講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學、參與式討論等培訓形式;「效果實」則在於備課時要想到、教學中要做到、課後要反思到。
學校以「在整體推進素質教育的基礎上,突出能力培養」為宗旨,積極開展特色教育,培養學生特長。在一、二年級中開設了信息技術、英語兩個教學實驗班;舉辦了銅管樂隊等四十多個興趣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開發了「蘆柑的栽種技術」、「國之瑰寶—書法」、「踢毽子」、「豎笛」四項校本課程,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突顯資源優勢和該校的辦學特色。
幾年來,學校獲得省示範小學、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省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省「綠色學校」、省電教先進單位、省優秀家長學校、市文明學校、市家校直通車網路資源建設與應用先進單位、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田徑)、市中小學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市創安先進單位、市先進教工之家、市語言文字規范化示範校等一大批榮譽稱號。
『玖』 求關於足球的感想或者體會,選修課作業1500字左右
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從單一的國家課程走向國家、地方、校本課程模式。校本課程的開發必將成為21世紀初期我國課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熱點問題。校本課程的開發有利於彌補國家課程自上而下的研究推廣周期過長,缺乏靈活,滯後於社會變革,不能及時反映科技進步和社會需求的變化等不足。同時,校本課程有利於課程理論與實踐的不斷豐富和完善。我校立足於課程改革要求,從學校實際出發,在****年開始對足球課程進行了開發,建立了足球校本課程開發體系。
一、 足球課程開發的的宗旨與立足點:無論是家長、學校、教師,還是學生本人,都必須樹立一個觀念:人的個性潛能是無限的,如果不被喚醒就會萎縮乃至泯滅。教育的使命就在於喚醒、發掘個體的個性潛能。 其次,個體的個性全面和諧發展應包括個體的"類特性"、"社會特性"、"個人特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因此,我們把足球課程開發的宗旨定義為:充分發掘學生的個性潛能優勢,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和諧地發展立足點之一:學校的特色 中外大量的特色學校創建的成功經驗業已證明,特色課程的構建是實現學校辦學特色的重要載體。校本課程開發要走的就是這樣一條基於學校現實的特色化的道路。如果一所學校大多數學科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學校教育就會形成特色各異、爭奇斗艷的可觀局面。所以說校本課程的建設是學校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特色學校建設的重點。我校在2004年成為江東區足球傳統項目學校,足球在我校教師、學生中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由於教育局的關心和支持,開設足球特色課程的硬體和軟體都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立足點之二:教師的個性教師是校本課程的研究者、詮釋者、設計者、實施者、評價者,教師不僅決定著課程資源的選擇和利用,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是校本課程實施的首要基本的條件資源,教師就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素質狀況決定了課程資源的識別范圍,開發與利用程度及發揮效益水平。因此教師需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和專業能力,需要不斷的加強學習、提高認識、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們根據教師的專業特點,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使足球 校本課程的研究、開發和實施建立在一個比較高的起點上。立足點之三:學生的個性學生也是校本課程研究開發的參與者,他們對校本課程的開發最有發言權,學校所開發的課程內容需重視學生的特殊背景及需要,讓他(她)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動機、個性特長,對校本課程作出自己的選擇,我們通過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見表一),了解學生對足球課的興趣與需求,保證學校為學生所開發的課程能夠符合學生的性向需要。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起學生的興趣,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進行知識的構建。 是這樣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