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校本課程給我的改變
1. 某校的校本課程開設了以下選修課:象棋、管樂、籃球、書法、茶藝(每名學生限從五項課程中任選一項).為
(1)隨機抽樣調查的人數是:4÷10%=40(人);
(2)喜歡籃球的人所佔的比例是:1-30%-15%-25%-10%=20%,
則人數是:40×專20%=8(人).
;
(3)估屬算全校有多少學生選修籃球課的人數是:640×20%=128(人).
2. 象棋和圍棋誰的變化多
雖然公認的說法是圍棋變化多,但你看了我下面一段話,也許觀點就改變了。
ps:以下內容大部分來自於網路貼吧里的一個帖子,這里我刪節了點,僅供參考。
圍棋盤有361個落子點,第一步就該有361種選擇;落子後,盤面上只剩360個落子點,即第二步有360種選擇;依次類推,下滿361個落子點就有361的階乘的數量的選擇,總共有700多位數。但是,這與圍棋棋理相悖,實際上,我們應該考慮提子、打劫等特殊情況。
如果考慮提子、打劫等情況,是否能在700多位數的基礎上再增加些變化呢?回答是否定的。用一個簡單的數學模型來說明這個問題: 提一個子至少需要3到4個子力的投入,這樣變化就會更少。如果不能無限循環的提子(顯然這是不合棋理的),那麼盤面的子仍然是會增加的,最多是增加到滿盤361個點為止。
這樣看來,象棋的棋盤上的格子比圍棋少多了,是否說明圍棋變化遠遠多於象棋呢?
但是實際上,象棋的變化不能這樣來算。圍棋子是越下越多的,最多是下滿棋盤就結束,因此圍棋的變化存在著極限演算法(把所有的下法列舉出來);而象棋則不同,象棋子是越下越少的,但又無法知道怎樣減少、何時減少、何時結束,而且在象棋子減少的時候,可以利用的空間點數卻反而增加。所以,象棋的變化不能用,也就無法找到其最大值。於是,可以得出這兩個矛盾的邏輯:
1、要體現象棋變化的最大值,足夠多的棋子就要通過調度走動,使得每個棋子的自由度最大。
2、既然足夠多的棋子都有最大的自由度,這盤棋就永遠也下不完。
由此看來,象棋的變化沒有最大值。可以打個比方:圍棋每個子都是一樣的。圍棋手就象個普通軍官,使用他每一個能力相同的士兵,這些士兵派下去之後,不是被吃掉就是永遠呆在那裡一動不動;象棋就不一樣了,象棋手就是元帥,他可以使用每一個能力不一樣的手下,他的手下有車各司其職,子力是比圍棋少,但每個子都各有變化、更各具思想性格。所以,我們可以不用邏輯分析,憑感覺也能得出結論
3. 改變象棋的棋面,和象棋棋子的含義,但走法不變。可以申請專利嗎
你是說換個棋面,把馬換成鞋子(打個比方),還是走日角。是這種嗎?
4. 如果要寫書,能寫關於象棋的書嗎但是它只是一本象棋小說,可以改變象棋常規嗎
自己的書,自己的世界,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5. 象棋改變了我600字初中水平
應該改變一點點生活中有每個人的道路上許多變化。我的生活是走過的路,克服自己的缺點和成長。
因為我參加一項體育賽事,改變了參與體育活動的我的看法。因為體育是我的弱點,所以我不願意參加換句話說,「體育是我的天敵。」而本場比賽比跑步,甚至費勁,我一再拒絕,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 沒有成功。所以我認為,畢竟是一類的活動,即使是最瘦弱的我們班的同學也去了,我怎麼能放棄。突然覺得慚愧,所以我被迫參加體育活動。在培訓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難,因為這場比賽的題目是「手牽手」,要求是每兩個學生左右腳綁在一起。訓練一開始,我訓練了我的朋友,沒想到一步走一步摔了,每個人都在抱怨。在訓練中,有些學生甚至鼻血都掉了出來,有些學生落在綠色的雙腿,並有學生想放棄的活動,我也想放棄,在老師的教育和鼓勵下,我想,「在集體的工作,做不做第一個說,誰放棄了。「出名,我還是堅持下來了。經過反復訓練,學生整理步伐,速度和摔跤變化不大,而我們有很大的提高水平。最緊張的時刻終於到來了,我們就開始了比賽。這天,我起了個大早,來到了學校,看到學生們也來了,正在做最後的准備比賽。我們高呼口號:「1 ... 2 ... 1 ... 2 ... 1」的步伐整齊。到了比賽場館,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廣播又說話了,命令我們立即播放。這位老師啟發我們的神經,讓我們攜手共進,初賽復賽---半決賽,終於到了總決賽,我們將削減一路殺虎,進入決賽,我更自信。在決賽中,我們贏得了總冠軍的期望,大家歡呼雀躍,慶祝勝利。通過這次比賽,讓我意識到參加體育活動可以增強集體榮譽感,增強同學之間的團結,鍛煉毅力,增強體質,所以我改變了原來不敢參加體育活動看法。從那時起,我愛上了運動。
正是因為這個事件,讓我改變了,雖然只是一點點,但我永遠不會忘記。
6. 關於《象棋》450字的作文
思維的樂趣
一
二十五年前,我到農村去插隊時,帶了幾本書,其中一本是奧維德的《變形記》,我們隊里的人把它翻了又翻,看了又看,以致它像一卷海帶的樣子.後來別隊的人把它借走了,以後我又在幾個不同的地方見到了它,它的樣子越來越糟.我相信這本書最後是被人看沒了的.現在我還忘不了那本書的慘狀.插隊的生活是艱苦的,吃不飽,水土不服,很多人得了病,但是最大的痛苦是沒有書看,倘若可看的書很多的話,《變形記》也不會這樣悲慘地消失了.除此之外,還得不到思想的樂趣.我相信這不是我一個人的經歷:傍晚時分,你坐在屋檐下,看著天慢慢地黑下去,心裡寂寞而凄涼,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剝奪了.當時我是個年輕人,但我害怕這樣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來,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我插隊的地方有軍代表管著我們,現在我認為,他們是一批單純的好人,但我還認為,在我這一生里,再沒有誰比他們使我更加痛苦過了.他們認為,所謂思想的樂趣,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都用毛澤東思想來佔領,早上早請示,晚上晚匯報,假如有閑暇,就去看看說他們自己「亞古都」的歌舞.我對那些歌舞本身並無意見,但是看過二十遍以後就厭倦了.假如我們看書被他們看到了,就是一場災難,甚至「著迅魯」的書也不成——小紅書當然例外.順便說一句,還真有人因為帶了舊版的魯迅著作給自己帶來了麻煩.有一個知識可能將來還有用處,就是把有趣的書換上無趣的皮.我不認為自己能夠在一些宗教儀式中得到思想的樂趣,所以一直鬱郁寡歡.像這樣的故事有些作者也寫到過,比方說,茨威格寫過一部以此為題材的小說《象棋》,可稱是現代經典,但我不認為他把這種痛苦描寫得十全十美了.這種痛苦的頂點不是被拘押在旅館里沒有書看、沒有合格的談話夥伴,而是被放在外面,感到天地之間同樣寂寞,面對和你一樣痛苦的同伴.在我們之前,生活過無數的大智者,比方說,羅素、牛頓、莎士比亞,他們的思想和著述可以使我們免於這種痛苦,但我們和他們的思想、著述,已經被隔絕了.一個人倘若需要從思想中得到快樂,那麼他的第一個慾望就是學習.我承認,我在抵禦這種痛苦方面的確是不夠堅強,但我絕不是最差的一個.舉例言之,羅素先生在五歲時,感到寂寞而凄涼,就想道:假如我能活到七十歲,那麼我這不幸的一生才度過了十四分之一!但是等他稍大一點,接觸到智者的思想的火花,就改變了想法.假設他被派去插隊,很可能就要自殺了.
談到思想的樂趣,我就想到了我父親的遭遇.我父親是一位哲學教授,在五六十年代從事思維史的研究.在老年時,他告訴我自己一生的學術經歷,就如一部恐怖電影.每當他企圖立論時,總要在大一統的官方思想體系裡找自己的位置,就如一隻老母雞要在一個大搬家的宅院里找地方孵蛋一樣.結果他雖然熱愛科學而且很努力,在一生中卻沒有得到思維的樂趣,只收獲了無數的恐慌.他一生的探索,只剩下了一些斷壁殘垣,收到一本名為《邏輯探索》的書里,在他身後出版.眾所周知,他那一輩的學人,一輩子能留下一本書就不錯.這正是因為在那些年代,有人想把中國人的思想搞得徹底無味.我們這個國家裡,只有很少的人覺得思想會有樂趣,卻有很多的人感受過思想帶來的恐慌,所以現在還有很多人以為,思想的味道就該是這樣的.
二
「文化革命」之後,我讀到了徐遲先生寫哥德巴赫猜想的報告文學,那篇文章寫得很浪漫.一個人寫自己不懂得的事就容易這樣浪漫.我個人認為,對於一個學者來說,能夠和同行交流,是一種起碼的樂趣.陳景潤先生一個人在小房子里證數學題時,很需要有些國外的數學期刊可看,還需要有機會和數學界的同仁談談.但他沒有,所以他未必是幸福的,當然他比沒定理可證的人要快活.把一個定理證了十幾年,就算證出時有絕大的樂趣,也不能平衡.但是在寂寞里枯坐就更加難熬.假如插隊時,我懂得數論,必然會有陳先生的舉動,而且就是最後什麼都證不出也不後悔;但那個故事肯定比徐先生作品裡描寫的悲慘.然而,某個人被剝奪了學習、交流、建樹這三種快樂,仍然不能得到我最大的同情.這種同情我為那些被剝奪了「有趣」的人保留著.
「文化革命」以後,我還讀到了阿城先生寫知青下棋的小說,這篇小說寫得也很浪漫.我這輩子下過的棋有五分之四是在插隊時下的,同時我也從一個相當不錯的棋手變成了一個無可救葯的庸手.現在把下棋和插隊兩個詞拉到一起,就能引起我生理上的反感.因為沒事干而下棋,性質和手淫差不太多.我決不肯把這樣無聊的事寫講小說里.
假如一個人每天吃一樣的飯,干一樣的活,再加上把八個樣板戲翻過來倒過去地看,看到聽了上句知道下句的程度,就值得我最大的同情.我最贊成羅素先生的一句話:「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大多數的參差多態都是敏於思索的人創造出來的.當然,我知道有些人不贊成我們的意見.他們必然認為,單一機械,乃是幸福的本源.老子說,要讓大家「虛其心而實其腹」,我聽了就不是很喜歡;漢儒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在我看來是個很卑鄙的行為.摩爾爵士設想了一個細節完備的烏托邦,但我像羅素先生一樣,決不肯到其中去生活.在這個名單的末尾是一些善良的軍代表,他們想把一切從我頭腦中驅除出去,只剩一本270 頁的小紅書.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某種程度的單調、機械是必須忍受的,但是思想決不能包括在內.胡思亂想並不有趣,有趣是有道理而且新奇.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不幸就是有些人完全拒絕新奇.
我認為自己體驗到最大快樂的時期是初進大學時,因為科學對我來說是新奇的,而且它總是邏輯完備,無懈可擊,這是這個平凡的塵世上罕見的東西.與此同時,也得以了解先輩科學家的傑出智力.這就如和一位高明的棋手下棋,雖然自己總被擊敗,但也有機會領略妙招.在我的同學里,凡和我同等年齡、有同等經歷的人,也和我有同樣的體驗.某些單調機械的行為,比如吃、排泄、性交,也能帶來快感,但因為過於簡單,不能和這樣的快樂相比.藝術也能帶來這樣的快樂,但是必須產生於真正的大師,像牛頓、萊布尼茲、愛因斯坦那樣級別的人物,時下中國的藝術家,尚沒有一位達到這樣的級別.恕我直言,能夠帶來思想快樂的東西,只能是人類智慧至高的產物.比這再低一檔的東西,只會給人帶來痛苦;而這種低檔貨,就是出於功利的種種想法.
三
有必要對人類思維的器官(頭腦)進行「灌輸」的想法,時下正方興未艾.我認為腦子是感知至高幸福的器官,把功利的想法施加在它上面,是可疑之舉.有一些人說它是進行競爭的工具,所以人就該在出世之前學會說話,在三歲之前背誦唐詩.假如這樣來使用它,那麼它還能獲得什麼幸福,實在堪虞.知識雖然可以帶來幸福,但假如把它壓縮成葯丸子灌下去,就喪失了樂趣.當然,如果有人樂意這樣來對待自己的孩子,那不是我能管的事,我只是對孩子表示同情而已.還有人認為,頭腦是表示自己是個好人的工具,為此必須學會背誦一批格言、教條——事實上,這是希望使自己看上去比實際上要好,十足虛偽.這使我感到了某種程度的痛苦,但還不是不能忍受的.最大的痛苦莫過於總有人想要用種種理由消滅幸福所需要的參差多態.這些人想要這樣做,最重要的理由是道德;說得更確切些,是出於功利方面的考慮.因此他們就把思想分門別類,分出好的和壞的,但所用的標准很是可疑.他們認為,假如人們腦子里灌滿了好的東西,天下就會太平.因此他們准備用當年軍代表對待我們的態度,來對待年輕人.假如說,思想是人類生活的主要方面,那麼,出於功利的動機去改變人的思想,正如為了某個人的幸福把他殺掉一樣,言之不能成理.
有些人認為,人應該充滿境界高尚的思想,去掉格調低下的思想.這種說法聽上去美妙,卻使我感到莫大的恐慌.因為高尚的思想和低下的思想的總和就是我自己;倘若去掉一部分,我是誰就成了問題.假設有某君思想高尚,我是十分敬佩的;可是如果你因此想把我的腦子挖出來扔掉,換上他的,我絕不肯,除非你能夠證明我罪大惡極,死有餘辜.人既然活著,就有權保證他思想的連續性,到死方休.更何況那些高尚和低下完全是以他們自己的立場來度量的,假如我全盤接受,無異於請那些善良的思想母雞到我腦子里下蛋,而我總不肯相信,自己的脖子上方,原來是長了一座雞窩.想當年,我在軍代表眼裡,也是很低下的人,他們要把自己的思想方法、生活方式強加給我,也是一種腦移植.菲爾丁曾說,既善良又偉大的人很少,甚至是絕無僅有的,所以這種腦移植帶給我的不光是善良,還有愚蠢.在此我要很不情願地用一句功利的說法:在現實世界上,蠢人辦不成什麼事情.我自己當然希望變得更善良,但這種善良應該是我變得更聰明造成的,而不是相反.更合況赫拉克利特早就說過,善與惡為一,正如上坡和下坡是同一條路.不知道何為惡,焉知伺為善?所以他們要求的,不過是人雲亦雲罷了.
假設我相信上帝(其實我是不信的),並且正在為善惡不分而苦惱,我就會請求上帝讓我聰明到足以明辨是非的程度,而絕不會請他讓我愚蠢到讓人家給我灌輸善惡標準的程度.假若上帝要我負起灌輸的任務,我就要請求他讓我在此項任務和下地獄中做—選擇,並且我堅定不移的決心是:選擇後者.
四
假如要我舉出一生最善良的時刻,那我就要舉出剛當知青時,當時我一心想要解放全人類,絲毫也沒有想到自己.同時我也要承認,當時我愚蠢得很,所以不僅沒干成什麼事情,反而染上了一身病,丟盔卸甲地逃回城裡.現在我認為,愚蠢是一種極大的痛苦;降低人類的智能,乃是一種最大的罪孽.所以,以愚蠢教人,那是善良的人所能犯下的最嚴重的罪孽.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決不可對善人放鬆警惕.假設我被大奸大惡之徒所騙,心理還能平衡;而被善良的低智人所騙,我就不能原諒自己.
假如讓我舉出自己最不善良的時刻,那就是現在了.可能是因為受了一些教育,也可能是因為已經成年,反正你要讓我去解放什麼人的話,我肯定要先問問,這些人是誰,為什麼需要幫助;其次要問問,幫助他們是不是我能力所及;最後我還要想想,自己直奔雲南去挖坑,是否於事有補.這樣想來想去,我肯定不願去插隊.領導上硬要我去,我還得去,但是這以後挖壞了青山、造成了水土流失等等,就罪不在我.一般人認為,善良而低智的人是無辜的.假如這種低智是先天造成的,我同意.但是人可以發展自己的智力,所以後天的低智算不了無辜——再說,沒有比裝傻更便當的了.當然,這結論絕不是說當年那些軍代表是些裝傻的姦邪之輩——我至今相信他們是好人.我的結論是:假設善惡是可以判斷的,那麼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發展智力,增廣知識.然而,你勸一位自以為已經明辨是非的人發展智力,增廣見識,他總會覺得你讓他舍近求遠,不僅不肯,還會心生怨恨.我不願為這樣的小事去得罪人.
我現在當然有自己的善惡標准,而且我現在並不比別人表現得壞.我認為低智、偏執、思想貧乏是最大的邪惡.按這個標准,別人說我最善良,就是我最邪惡時;別人說我最邪惡,就是我最善良時.當然我不想把這個標准推薦給別人,但我認為,聰明、達觀、多知的人,比之別樣的人更堪信任.基於這種信念,我認為我們國家在「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就喪失了很多機會.
我們這個民族總是有很多的理由封鎖知識、鉗制思想、灌輸善良,因此有很多才智之士在其一生中喪失了學習、交流、建樹的機會,沒有得到思想的樂趣就死掉了.想到我父親就是其中的一個,我就心中黯然;想到此類人士的總和有恆河沙數之多,我就趨向於悲觀.此種悲劇的起因,當然是現實世界裡存在的種種問題.偉大的人物總認為,假設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像他期望的那樣善良——更確切地說,都像他期望的那樣思想,「思無邪」,或者「狠斗私字一閃念」,世界就可以得救.提出這些說法的人本身就是無邪或者無私的,他們當然不知邪和私是什麼,故此這些要求就是:我沒有的東西,你也不要有.無數人的才智就此被扼殺了.考慮到那恆河沙數才智之土的總和是一種難以想像的龐大資源,這種想法就是打算把整個大海裝入一個瓶子之中.我所看到的事實是,這種想法一直在實行中,也就是說,對於現實世界的問題,從愚蠢的方面找辦法.據此我認為,我們國家自漢代以後,一直在進行思想上的大屠殺;而我能夠這樣想,只說明我是倖存者之一.除了對此表示悲傷之外,我想不到別的了.
五
我雖然已活到了不惑之年,但還常常為一件事感到疑惑:為什麼有很多人總是這樣的仇恨新奇,仇恨有趣.古人曾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但我有相反的想法.假設歷史上曾有一位大智者,一下發現了一切新奇、一切有趣,發現了終極真理,根絕子一切發現的可能性,我就情願到該智者以前的年代去生活,這是因為,假如這種終極真理已經被發現,人類所能做的事就只剩下了依據這種真理來做價值判斷.從漢代以後到近代,中國人就是這么生活的.我對這樣的生活一點都不喜歡.
我認為,在人類的一切智能活動里,沒有比做價值判斷更簡單的事了.假如你是只公兔子,就有做出價值判斷的能力——大灰狼壞,母兔子好;然而兔子就不知道九九表.此種事實說明,一些缺乏其他能力的人,為什麼特別熱愛價值的領域.倘若對自己做價值判斷,還要付出一些代價;對別人做價值判斷,那就太簡單、太舒服了.講出這樣粗暴的話來,我的確感到羞愧,但我並不感到抱歉.因為這種人士帶給我們的痛苦實在太多了.
在一切價值判斷之中,最壞的一種是:想得太多、太深奧、超過了某些人的理解程度是—種罪惡.我們在體驗思想的快樂時,並沒有傷害到任何人;不幸的是,總有人覺得自己受了傷害.誠然,這種快樂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體驗到的,但我們不該對此負責任.我看不出有什麼理由要取消這種快樂,除非把卑鄙的嫉妒計算在內——這世界上有人喜歡豐富,有人喜歡單純;我未見過喜歡豐富的人妒恨、傷害喜歡單純的人,我見到的情形總是相反.假如我對科學和藝術稍有所知的話,它們是源於思想樂趣的浩浩江河,雖然惠及一切人,但這江河決不是如某些人所想像的那樣,為他們而流,正如以思想為樂趣的人不是為他們而生一樣.
對於一位知識分子來說,成為思維的精英,比成為道德精英更為重要.人當然有不思索、把自己變得愚笨的自由;對於這一點,我是一點意見都沒有的.問題在於思索和把自己變聰明的自由到底該不該有.喜歡前一種自由的人認為,過於復雜的思想會使人頭腦昏亂,這聽上去似乎有些道理.假如你把深山裡一位質朴的農民請到城市的化工廠里,他也會因復雜的管道感到頭暈,然而這不能成為取消化學工業的理由.所以,質朴的人們假如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事情看作是與己無關的事,那就好了.
假如現在我周圍的世界又充滿了「文革」時的軍代表和道德教師,只能使我驚,不能使我懼.因為我已經活到了四十二歲.我在大學里遇到了把知識當作幸福來傳播的數學教師,他使學習數學變成了一種樂趣.我遇到了啟迪我智慧的人.我有幸讀到了我想看的書——這個書單很是龐雜,從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一直到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地下小說.這最後一批書實在是很不堪的,但我總算是把不堪的東西也看到了.當然,我最感謝的是那些寫了好書的人,比方說,蕭伯納、馬克.吐溫、卡爾維諾、杜拉斯等等,但對那些寫了壞書的人也不怨恨.我自己也寫了幾本書,雖然還沒來得及與大陸讀者見面,但總算獲得了一點創作的快樂.這些微不足道的幸福就能使我感到在一生中稍有所得,比我父親幸福,比那些將在思想真空里煎熬一世的年輕人幸福.作為一個有過幸福和痛苦兩種經歷的人,我期望下一代人能在思想方面有些空間來感到幸福,而且這種空間比給我的大得多.而這些呼籲當然是對那些立志要當軍代表和道德教師的人而發的.
http://book.sina.com.cn/nzt/his/siweilequ/index.shtm
讀書的樂趣 讀書,你可知道在這字里行間蘊含了無限的樂趣.讀書,可以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了盡情的遨遊;讀書,可以讓我們與高尚的人暢快對談;讀書,它可以陶冶我門的品德、情操,使之高尚……
在睡之前,我總喜歡先到知識的海洋里遨遊一番.讓學習了一天的身心,放鬆一下,同時吮吸一點課外知識.睡前翻開那本《中華上下五千年》,一定是夾著葉脈書簽的那一頁,講述了中華人民五千年以來的榮辱興衰.我看到了,那是漢武帝,是他的雄才偉略,是他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使那時的我們稱霸於世.是他北伐匈奴,西通西域,使中華民族一度走向強盛.我有看到了,那是慈禧,是她引領清政府走向腐敗,走向滅亡.是她的膽小怕事,不肯變法,令康熙、乾隆創下的強盛國力付之一炬.是她迫使清政府不斷的簽訂不平等條約,讓有著五千年文明的中華民族飽受欺凌.讀書,你讓我與書同歡,與書同悲,在你身上體會著無限的樂趣.
在閑暇之餘,我總喜歡去看那本令我倍加珍惜的《名人名言》,他讓我和高尚的人盡情暢談.是他讓我有了人生理想:「人類的心靈需要理想更甚於物質.」是他讓我樂觀面對生活:「當上帝給了我們一個酸檸檬是,我們要設法把它變成甜的.」是他讓我有了不怕失敗的心靈:「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書,我們不僅要從你身上讀出哲理,還要從了身上讀出樂趣.
在周末空閑時,我總愛去看那本使我有了高尚品德,情操的書——《論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自古名言,教以我不能驕傲,要從別人的身上吸取優點以取長補短,改掉自己的缺點.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千古名言告誡我們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論語》不愧為儒家的經典之作,陶冶了我的品德和情操.
讀書,在你的身上散發著一到獨特的清香,就是這種清香,讓我的靈魂也被你操控.但願這種清香溢滿生活的每一角落,讓每一個人都去體味其中的無限樂趣.
7. 圍棋變化多還是象棋變化多
雖然公認的說法是圍棋變化多,但你看了我下面一段話,也許觀點就改變了。
ps:以下內容大部分來自於網路貼吧里的一個帖子,這里我刪節了點,僅供參考。
圍棋盤有361個落子點,第一步就該有361種選擇;落子後,盤面上只剩360個落子點,即第二步有360種選擇;依次類推,下滿361個落子點就有361的階乘的數量的選擇,總共有700多位數。但是,這與圍棋棋理相悖,實際上,我們應該考慮提子、打劫等特殊情況。
如果考慮提子、打劫等情況,是否能在700多位數的基礎上再增加些變化呢?回答是否定的。用一個簡單的數學模型來說明這個問題: 提一個子至少需要3到4個子力的投入,這樣變化就會更少。如果不能無限循環的提子(顯然這是不合棋理的),那麼盤面的子仍然是會增加的,最多是增加到滿盤361個點為止。
這樣看來,象棋的棋盤上的格子比圍棋少多了,是否說明圍棋變化遠遠多於象棋呢?
但是實際上,象棋的變化不能這樣來算。圍棋子是越下越多的,最多是下滿棋盤就結束,因此圍棋的變化存在著極限演算法(把所有的下法列舉出來);而象棋則不同,象棋子是越下越少的,但又無法知道怎樣減少、何時減少、何時結束,而且在象棋子減少的時候,可以利用的空間點數卻反而增加。所以,象棋的變化不能用,也就無法找到其最大值。於是,可以得出這兩個矛盾的邏輯:
1、要體現象棋變化的最大值,足夠多的棋子就要通過調度走動,使得每個棋子的自由度最大。
2、既然足夠多的棋子都有最大的自由度,這盤棋就永遠也下不完。
由此看來,象棋的變化沒有最大值。可以打個比方:圍棋每個子都是一樣的。圍棋手就象個普通軍官,使用他每一個能力相同的士兵,這些士兵派下去之後,不是被吃掉就是永遠呆在那裡一動不動;象棋就不一樣了,象棋手就是元帥,他可以使用每一個能力不一樣的手下,他的手下有車各司其職,子力是比圍棋少,但每個子都各有變化、更各具思想性格。所以,我們可以不用邏輯分析,憑感覺也能得出結論。
8. 象棋校本課程
想找教程就看一下胡榮華的視頻。或者下載電子書看看吧。
9. 象棋校本課程 課程之星
方寸間運籌帷幄,棋盤上決勝千里
10. 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有什麼區別國際象棋是根據中國象棋改造的嗎
國際象棋起源於中國,隨後傳入印度,阿拉伯,歐洲,規則不斷進行變化,形成現在這樣。雖然起源於中國,但是規則在其他國家不斷修改,剛好可以反映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1.國際象棋政治色彩更加濃郁:
首先,反應出的社會等級性更加明顯,棋子名稱與社會階層掛上了鉤——比如:主教、騎士等。
其次,國際象棋里威力最大的棋子是皇後,突出了西方封建社會中皇後的地位及作用(因為政治聯姻,故後代表第三方聯合軍的支援,另外中國象棋里根本就沒有皇後)。
第三,西方社會里鼓勵士兵立功,每個士兵都有翻身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都有可能升變成為皇後或其他棋子(比如:車、馬)的權利。這一點間接折射了西方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中國象棋里的兵卒根本就不能升變,體現了中國封建等級的森嚴)。2.棋盤:中國象棋棋盤空間廣闊,體現了中國地大物博,遼源廣闊,中間還隔著一條河,我們知道國際象棋共有64個點,當擺下32個子後還剩下32個空間,西方地域狹窄,都是在小地方爭奪。3.棋子:車:中國象棋車是全軍主力,在中國古代,車在戰場很好用,可以反映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後,其實相當於中國象棋里的士,原來怎麼走,我也忘了,後來被西方改成功能很強大,成為全軍主力。象原來的走法好像只能斜走兩格,就和中國象棋一樣,後來又被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