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程標准與學科教學
A. 數學課程標准與教學大綱有何區別
1、課程標准著眼於未來國民素質
2、大綱強調的是知識和技能目標,標准關注的版是學生學習的過權程、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3、突破學科中心,為終身發展打基礎
4、注重學生的學,強調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5、課程標准提出了多元評價建議
6、課程標准為教材編寫者、教師教學及學業評價留下了創造空間
B. 如何處理好數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的關系
數學教學實質上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上課,是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也是引導學生充分進行思維活動的過程.為此,要想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就必須正確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一.處理好新與舊的關系新與舊的關系,在我們江蘇省有兩層含義,一則是新教材與舊教材的關系.今年是江蘇新課改的第三年,我們所用的教材是蘇教版的教材,新教材是對舊教材的完善和提升,有些舊教材的知識在新教材中被刪除的,我們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就應該刪除,當然這是建立在學生能理解的前提下的.二則是新知識與舊知識的關系.各位同仁都知道,高中數學的系統性很強,新知識都是從舊知識發展而來的,因此,在講解新課時,一般都是從復習舊知識入手,通過比較、聯想,引入新課題,講解新知識.同時,在講解新知識的過程中,又應該盡可能地聯想到舊知識,這就要「聯舊引新,講新帶舊」.但是舊知識何時復習、聯系,其深度和廣度如何,應根據一節課的教學目的,新舊知識之間的關系,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當時教學進程情況而靈活確定.二.處理好深與淺的關系一個人的認識是遵循著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現象到本質,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從外部聯繫到內部聯系的認識規律的.因此,我們高中數學教學也應該遵循這樣的規律,教學要從學生的實踐經驗和舊知識出發,「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數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等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他們的能力,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這是新《數學課程標准》對我們教師提出的要求.由此可見,我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從生活入手,由淺入深尤為重要,要妥善處理好深與淺的關系,做到「由淺入深」,「深入淺出」.淺是深的基礎,深是淺的發展,只有著手於淺,才能立足於深,二者不可偏廢.至於深淺的程度和比例如何,這要因人而異,即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當前,要想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我認為應該立足於基本要求,立足於淺,要面向全體同學,盡量爭取每一個同學都能聽懂,都能動手操作.三.處理好講與練的關系數學教學中,在講解新知識的同時,必須進行適當的練習,這種練習的面很廣,包括閱讀教科書,熟記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定理及推論,還包括展開討論、解題等.至於是先講後練還是先練後講也要因教學內容和教法而定,有時是先講後練,通過練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有時是先練後講,通過練習發現規律,上升為理論,再指導實踐.因此,講和練是始終貫穿於數學課堂教學之中的,只有「精講多練」,「講練結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四.處理好全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高中新課標理念是:面向全體同學,不讓一個學生掉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但在學生當中,由於有先天的智力因素和後天的努力因素的不同,有的學生領悟能力強,有的學生領悟能力相對差些,這就出現了分化現象,而二者恰恰是一對矛盾.為解決好這一矛盾,就要「立足全體,抓住兩頭」.即要顧全大局,又要抓住局部,抓緊對「成績較好的學生」和「成績較差的學生」的個別輔導,使成績較好的學生能進一步提高,即我們所謂的提優、拔尖,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能跟上全體的步伐,即我們所謂的補差.這樣既能增強好學生的學習慾望,又能增強較差學生學習的信心.同時,也體現了教師的責任感,適應了當今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提高了教育質量.五.處理好活與死的關系數學知識的理論性較強,這些看起來似乎是「死」的東西,但要學生學得好,並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必須授之以良法,交給他們學習的鑰匙,去掌握數學的學科規律.因此,只有「死中求活」,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說白了,就是要使學生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啟發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動口動手,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活並不等於表面上的熱熱鬧鬧,而在於學生思維的活躍和教師教學方法的靈活,積極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相信一定能夠取得好的教學成績的.作為數學教師,如果能夠正確處理好以上五種關系,你的每一節課都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也適應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創新為主旨.
C. 小學數學的課程標準是什麼
1、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2、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3)數學課程標准與學科教學擴展閱讀: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目標:
1、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2、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了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D. 新課程標准對數學課堂教學有哪些要求
新課程標准對數學課堂教學有:(1)創設良好氛圍,激勵學生學習。 (2)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
(3)突出思維訓練,培養思維能力。 (4)著眼學生發展,組織學生活動。(5)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選用恰當教學媒體。 (6)重視教師的人格力量,規范教師的課堂行為。
E. 小學數學要求熟悉並理解課標規定的學科性質,地位,作用 學科教學目的,要求,原則與方法。
數學是研究來數量關系和空源間形式的科學。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是培養公民素質的基礎課程,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數學課程能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抽象和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義務教育的數學課程能為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奠定重要的基礎。
F. 數學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有哪六個方面
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階段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學科,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有效的數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學的統一。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學習除了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
基於以上學科的特點及我省現階段的教學實際,特提出以下教學建議。
一、教學准備與設計
第1條 教學目標的擬定須建立在認真學習《課程標准》、仔細研讀教材和全面分析學情的基礎上,要通盤考慮總體目標、學段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要善於把課時目標合理地分解為環節目標。
第2條 課時教學目標的擬定要關注知識技能目標與過程性目標。知識性目標的描述要明確、清晰、可檢測。過程性目標要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落實,著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可以從學生的學習任務為視角進行敘述,也可以從教師的教學任務為視角進行敘述。
第3條 要充分依據教材提供的材料設計教學,因為教材是體現課程標准及教學理論的規範文本,其中凝聚著教學經驗,提供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教師組織教學的主要依據。
第4條 教材研讀要關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結構,理清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及在各階段、各冊的分布情況,並以此為背景研讀課時教學內容,合理劃分課時。
第5條 研讀課時教學內容時,教師應熟做每一道例題和習題,深入分析例題和習題蘊含的知識點,關注例題和習題的匹配與關聯,分清習題的層次。在把握重點、難點的同時,要充分考慮知識的形成線索和學生學習的認知線索,在此基礎上通過補充、修改、調換、刪減等方法完善教材資源。
第6條 要拓寬教材研讀的視角,除了參考教學用書以外,倡導參閱不同時間、不同版本的教材。
第7條 科學的學情分析是實施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學情分析包括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態度、習慣和能力,生活經驗和學習環境等要素。對任教班級的整體水平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於適時進行分層教學。
第8條 平時作業、學生訪談、課前測試和教師經驗等都是學情分析的基本方法與途徑。
第9條 教學環節的構建和情境的創設都須注重數學問題的設計。事實上,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一般由若干個教學環節組成,但環節不宜過多。每一個教學環節通常都蘊含著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的有效性是推進課堂教學進程的關鍵。
第10條 問題的設計要關注思考性和挑戰性,有利於課堂生成,有利於展現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同時要預設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充分估計學生可能碰到的困難,思考應如何根據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預設教學指導策略。
二、教學組織與實施
第11條 課堂組織是指教師依據教學設計,引領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的互動過程。課堂組織的內容主要包括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
第12條 課堂實施要注意教學時間的合理分配,切入重點要快,盡可能在前20分鍾完成教學的主要任務,倡導先試後講。
第13條 課堂調節要注意動靜搭配,數學學習要以學生獨立思考為主,教師可適當通過師生對話,安排同桌合作,或前後四人小組合作,要選擇合適的問題和時機。一節課合作學習的次數不宜太多。
第14條 教師的教學用語和數學語言要簡練、規范,要適時進行解題方法和思路的提煉和總結,關注學生的數學表達,逐步讓學生養成有根有據的說理習慣。
第15條 在課堂中要善於觀察學生,關注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對哪些學生該提怎樣的問題,學生會回答到怎樣的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數,從而起到啟發、引領作用。
第16條 要根據教學反饋信息合理調控教學目標及進程。要善於篩選和有效利用課堂生成資源,尤其重視典型錯誤資源的捕捉與利用。
第17條 要重視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部分的板書設計,錄音、投影和多媒體課件等教學媒體的選擇與運用要簡易、有效,相互補充,發揮各自的作用。
三、作業設計與輔導
第18條 作業可分為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要合理選擇作業的內容好形式,注重作業涉及到針對性好層次性,以求實效性。作業涉及到要求是「緊扣目標、促進思維、形式多樣、分層要求」。提倡探究性、開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創意的作業設計。
第19條 課堂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具有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的功能,也是檢測教學效果的基本手段。課堂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練習時間,可以將練習穿插在新知學習過程中,也可以安排集中練習的時間。
第20條 布置的課外作業要適量,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教師要先做一遍。除書面作業以外,可根據需要布置調查、游戲、設計製作、數學日記等實踐性作業,並根據不同作業樣式給定不同的時間要求。
第21條 教師要規范學生的作業格式,在學生做作業時,教師要進行巡視,及時進行指導,尤其要關注學困生的作業情況。
第22條 要發揮作業的診斷功能,布置的作業要及時批改和反饋,對於作業中的錯誤要督促學生及時訂正。面批是一種有效的批改方式,對學困生應堅持多些面批。在批改作業時要重視學生作業中的錯誤,對於典型錯誤,要有意識地摘錄並歸類整理,分析原因,以改進教學。
第23條 要發揮作業的激勵功能,除了運用一些約定俗成的符號進行批改外,能通過合適的批語來達到提醒、幫助和激勵學生的目的。
第24條 個別輔導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是教師工作的一部分。個別輔導的內容包括學習診斷、學習矯正、心理輔導等。個別輔導時,要引導學生建立學習共同體,發揮同伴作用,但不能讓「小老師」過多代替教師進行輔導。
第25條 在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前,教師要查閱、分析他們的平時作業、單元形成性測試等情況,找到問題症結所在,以對症指導。在個別輔導時,要多讓學生發表想法。要做到:熱情鼓勵,幫助樹立信心和決心;細致指導,既補知識能力的缺漏,也重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降低起點、放緩坡度、逐步提高。
第26條 對學習有餘力、有個性特長的學生,教師應為他們制定合適的指導方案,拓展他們的學習渠道,如開展豐富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等。
四、命題與學業檢測
第27條 紙筆檢測作為學業檢測的主要手段,目的在於診斷和反饋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情況,以改進教學。教師在編制試卷前,應根據《課程標准》要求和教材內容確定檢測范圍,理清知識點,及相關知識點的目標要求,形成試卷編制的基本框架。
第28條 編制的試卷要有效度、信度和區分度。試題的難易要適度,敘述要明確,語言要規范,防止產生歧義,杜絕偏題、怪題。
第29條 檢測的結果要及時反饋,通常以等級制呈現給學生。根據需要,也可以向家長反饋,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第30條 要重視試卷講評。講評前,教師要認真分析試卷中所反映的問題,要對問題進行梳理和歸類;講評前,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多角度展示解題思路,切忌就題論題,以提高試卷講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G. 數學課程標准與原來教學大綱相比,在理念上有哪些新的特點
國家數學課程教材改革工作主要圍繞兩大方面展開:一是對現行數學教學大綱及部分教材進行修訂,主要精神是:刪減繁、難、偏、舊的教學內容,增加探索和實踐的內容,強調數學教育要與社會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二是研製面向2l世紀新的數學課程體系,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制訂的新《標准》和實驗教材已在全國各省(市)實驗區開始實驗。現行的《大綱(試用修訂版)》是在1992年5月形成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基礎上修訂並於2000年3月出版的。《大綱》的修訂以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試行)》的基本思路,借鑒和吸收了當時正在制定的新《數學課程標准》所體現的理念和做法,精簡、調整(增加、降低)部分教學內容,適當控制了教學難度,加強了情感教育,優化了教學方法,改革了評估方式。(大綱(試用修訂版)》的出版對改善面上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更好地體現數學教育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推進素質教育,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
《標准》基於國際數學教育發展的趨勢和國內數學教育改革的優秀成果,提出了涉及數學課程價值、數學學習目標、數學學習過程、教師的教學以及評價等方面的許多新理念。概括起來包括以下八個方面:1.充分體現了義務教育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2.改變了過去小學數學以知識的積累為取向的課程體系,建立以構建學生身心全面、持續、和諧發展為目標的課程體系;3.重組了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4.分學段規定了數學課程的具體標准;5.注重了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的改變;6.提出了數學活動應注意的策略;7.改革了評價的方式和應達到的目的;8.強調了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應用和影響作用。《標准》從《大綱(試用修訂版)》增減知識的逐步調整轉向對小學數學知識的重新組合;更加註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情感、態度和方法的培養;從《大綱(試用修訂版)》以知識的傳授、繼承為重點轉向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從過去注重終結性評價方式轉變為注重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方式。《標准》和《大綱(試用修訂版)》相比較,具有理念新、起點高的特點,對新世紀小學數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