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准語文教學論文
❶ 怎樣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學習新課程標准心得體會
我們面對的當今社會乃知識爆炸的社會局面,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倘若你沒有較多的知識、較強的業務能力,將會被社會無情的淘汰。心中要有一種緊迫感。特別是我們這些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教師,更應該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的沉重。在各門功課中語文是最重要的一門功課,可以說,學好語文是學好其它各門功課的基礎。那麼,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應該感到這項任務的艱巨。 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呢?結合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實際情況,我認為,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首先要做到一下幾點:
一、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
大家都知道,老師是學生的表率,現在的小學生模仿能力較強,就是說,老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也堅決不做。另外,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熟練掌握《漢語拼音方案》,因為學好漢語拼音是學好語文的基礎。
二、要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普通話是現代漢民族的共同語言,更是教師的職業語言,這些都是語文教師所應具備的基本功。 如果普通話不好,會給學生帶負面的影響。
三、要有一顆善良的心
古人說:「善良的心是衡量一個人的標准。」老師對待每一個學生都要有一顆「慈母」之心,在教師的眼裡學生應該是平等的,絕不能有高、低、貴、賤之分。 例如:我們班的趙正文同學,他的自我習慣不好,喜歡拿別人的東西,因此很多同學就歧視他,討厭他,不喜歡他。但是,我就悉心教導,選擇相信他,這樣給他自信。
四、要入細 ;
老師應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經常和學生談心,更多的去了解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和學生打成一片。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對你放下畏懼的包袱主動接近你,向你訴說他們的心裡話,這樣你就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他們的情況。「因材施教」才能不誤人子弟。
五、要持之以恆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所以,要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恆」是非常重要的。教學中要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循循善誘,然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他們應得到的知識。另外還要注意一些培養學生恆心的方法:1、給學生訂立一些具體的目標,讓他們學習《挑山工》的那種向著一定目標踏踏實實前進的精神,每天堅持去做並及時鼓勵。2、當學生堅持做一件事,取得一定成效時應給他們適當的獎勵。獎勵未必是物質的,可以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或者給他們做一個進步記錄。3、從容易培養的習慣開始逐漸培養學生的毅力,這樣慢慢就可以達到持之以恆。切忌「恨鐵不成鋼」的做法,那樣容易釀成「欲速則不達」的惡果。
六、要做到「一切為了學生」
語文教師一般都肩負著「班主任」的重擔。一定要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宗旨。不能誤學生的學習時間,要做到「 寧願老師等學生,不讓學生等老師。」
七、要以學生為主體
語文教師在講課時,要以學生為主體,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要敢於創新,不要讓學生為這老師轉,老師提什麼問題,學生回答什麼;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積極發問,老師逐個解答或進行討論,促使學生動腦,養成愛動腦的好習慣。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老師不但要能嫻熟地駕馭教材和課堂,而且還要有非常廣泛的知識。 當然,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不一定非成為名師,名師也不一定必然是合格的語文教師。我眼裡所謂合格的語文教師,上要對得起語文的純粹,不太流俗,中對得起學生的期待,不太誤人,下對得起教師這份職業,不怠工。
❷ 語文教學論文:語文教學如何運用現代技術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化靜為動聲形並茂,激發學生興趣
多媒體課件可以通過聲音、色彩、圖像、動畫等各種手段直接作用於學生的感官,利用其視聽、時空、動態優勢,通過創設情景,將靜止、抽象、干澀的書面文字變為活潑、具體、有血有肉的直觀形象,學生通過認知體驗,產生情感,構建多元、多維、多角度的教學模式。例如《觀潮》一課,作者在課文第四自然段最後一句描寫潮的樣子及潮的響聲尤為精彩,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震得顫動起來。教師在教學中,可藉助錄音讓學生感受到潮來時浪涌岸灘,洶涌澎湃的聲音,藉助投影和錄像,讓學生感受潮來時如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的壯觀之美。通過創設視聽情境,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合理的閱讀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內容。
多媒體技術在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運用這一特有功能,它能將靜態的文字以圖文並茂、聲形俱佳的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化枯燥為生動,從而化難為易。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課堂教學,常常出現教師唱獨角戲、學生昏沉沉聽的局面。新課標則強調課堂教學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為主。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應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以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為目標。多媒體教學課件正好滿足這一要求。它使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單一,也使學習過程從枯燥乏味變得生動有趣。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合理的寫作情境,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和發展。而語文素養的提高,離不開「寫」。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提供多渠道的訓練途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抓住「寫」點,讓學生進入自由運用的廣闊天地,體驗成功的喜悅,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啟發想像,培養創造力。現代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教與學的空間;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種終身受益的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的認知工具;為學生學會學習,提供了一條自主實踐、自我探索的有效途徑。
❸ 新課程標准下的理想課堂到底什麼樣(二)語文論文
構建"理想課堂"是構建一個師生互動的課堂,是構建一個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新課內程標容准下的理想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台,應是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悅、和諧應是它最顯眼的標志。
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在閱讀方面的思考論文
我是你們陳雅風老師,這個題目是搜不到的
❺ 誰給除了有關小學語文的論文 結合新課程標準的
你好,相關資料,僅供參考
淺談語文教學中情境創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如何進行語文情境的創設就是一個焦點問題。最初,很多語文教師將語文教學中的情境創設局限在課堂導入的范圍之內,於是語文課出現了熱熱鬧鬧開場,匆匆忙忙結束的怪現象。幸好,現在這種錯誤傾向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扭轉,人們對於語文教學情境創設問題的理解和研究也有了可喜的進展。如,人們這樣給語文情境創設下定義: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地發展,提高教學效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文情境的創設可以包括以下2個方面:1. 利用導入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程學習;2.引導學生有效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那麼到底怎樣才能達到我們的預期目的呢,我主要談以下幾個方面的認識:
原文鏈接:http://www.lunwenw.net/Html/xueke/010617640.html
語文情境教學的幾點認識
摘要 情境教學具有情感性互動性等特點,能較好地帶動學生投入課堂氣氛中來。本論文主要從情境教學的特點、方法出發,結合平時教學實踐及點滴感悟,融入自己的分析總結,切實地提出有關情境教學的認識。
關鍵詞 課堂 情境 教學 氛圍
原文鏈接:http://www.lunwenw.net/Html/xueke/010518186.html
淺談「情境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情境教學」是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應運而生的一種現代教學方法。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認為,「情境教學」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和學生無意識的心理特徵,通過圖片、音樂、文學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再現教材情景、背景或環境,從而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反應,給學生以強烈的真實感,以更好地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語文新課程標准》明確要求,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即情景、背景或環境)。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以現代教學手段為媒介,積極開展「情境教學」使學生自融其中,融情入境。「情境教學」具有以下的主要作用:
原文鏈接:http://www.lunwenw.net/Html/xueke/010420136.html
情境化教學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一、語言描繪,帶入情境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導語設計的好與不好,將直接影響整節課的課堂效果。可以說,好的導語是開啟學生興趣之門的鑰匙。教師如果能通過巧妙的導語設計,把學生的感情引入到課文情境中來,那將會為這堂課的成功奠定基礎。
原文鏈接:http://www.lunwenw.net/Html/xueke/010331923.html
語文情境教學初探
一、「情境教學法」的內涵
情境教學簡單地說就是創設一定的情境,激起學生的情,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的需要,創設一定的場景或氛圍或提供具體的活動場景,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能夠主動學習,迅速而准確地理解教材內容,促使他們的心理機能和諧、全面地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
原文鏈接:http://www.lunwenw.net/Html/xueke/010255423.html
關於語文情境教學的幾點經驗
一、導入情境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課伊始,教師如果能通過巧妙的導入設計,調動學生,創造出學習、競賽、思考、優美等等各種於課堂教學目標相對應的情境,那就為一堂好課奠定堅實的基調。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常有這樣的體會,當一節課的開始學生們積極發言,那被調動不僅是學生,甚至還包括我們自己。可以說,好的導入,是打開學生興趣之門的鑰匙。可是萬事開頭難,以下是我參考眾多名師結合個人教學實踐後的一點感想。
原文鏈接:http://www.lunwenw.net/Html/xueke/010142870.html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設計
一、情境教學的界定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書先生灌輸式的教授方式在中國延續了千年之久,這種現象的出現不可否認同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思想有很大的聯系。如今中國千百年來的封建制度的影響雖然已經減弱,但在教育領域內起的消極作用仍然不可忽視,現在的教育中還存在著「教師教是為了應考,學生學也是為了應考」的觀念。
原文鏈接:http://www.lunwenw.net/Html/xueke/005614865.html
❻ 如何駕馭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 資料 論述 文章 解讀
「新課標」已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和使用,與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相比,無論在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方面,還是培養學生感性把握能力方面,新課標對舊《大綱》都進行了改革和發展。其中在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方面,邁出的步伐最大。以語文教學為例,日常教學中,語文教師習慣於課前設計教學內容,教學環節。課堂教學的任務就是順利完成教案所預先設計的內容。對於一篇課文,大多數老師還是沿用上個世紀從蘇聯傳來的「老八股」的教學模式:板書課題——介紹背景——字詞教學——泛讀課文——分析課文——總結主題——歸納寫作特點——布置作業。這樣的課堂是機械的,僵化的。新課標要求課堂從僵化走向開放,從書本回歸生活世界,語文老師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思維,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解讀,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讓課堂成為一個動態的、開放的生命體驗空間,讓師生在課堂互動中,靈感自由飛揚。因此,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與傳統的語文教學存在很大的差異。
(一)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設計:表現為有綜合性的教學目標。「新課標」重視學生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形成發展過程;重視語文課程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重視語文知識學習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在此筆者僅以初中語文的傳統篇目《社戲》為例,談一談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教學設計。這篇小說是一曲人性美、自然美的頌歌。良好的教學設計能觸動學生的人生經驗,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筆者將本文教學設計為三個環節:整體感知、體驗探究、品味感悟。
(1)整體感知這一環節是理解課文結構。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是以舊知識為基礎的,舊知識和背景知識是學習新知識最直接的知識停靠點。沒有必要的背景知識,閱讀思考往往是無法進行的。背景知識豐富了,知識才能在整體聯系中真正被理解、被掌握。因此,課前要進行預習指導:一是了解社戲的知識;二是提供給學生《社戲》中刪節的前面部分,讓學生自讀,對成年兩次看戲經歷有所了解。課堂中,可設計如下問題:
A.小說是以塑造人物為中心,有完整的故事情節。首先通讀全文,弄清課文情節內容的順序。詳寫的是哪幾件事?略寫的是哪兒件事?
B.本文課題是「社戲」,是否該把下面這些內容刪去?a、平橋村是我的樂土,b、看不成戲的焦急心情,c、看戲途中的所見、所感、所聞,d、歸航「偷豆」。
C.請將課文中敘寫人物活動的內容概括為「朋友篇」,將環境描寫的內容概括為「鄉韻篇」。
(2)體驗探究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本文內容環節和細節適合表演。可讓學生扮演文中人物角色,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使教材內容形成表象,以利於學生深入理解文本世界,並獲得真切的體驗。同時,學生的表演體驗,還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投身於課文學習中。需要指出的是課堂表演應慎選課文內容;表演前,教師要指導學生領會表演內容的感情基調,讓學生的表演符合人物情緒和心境。然後,再以「我最喜歡因為」進行語言表述和課文內容概括,讓學生把握人物性格和品質。
(3)品味感悟《社戲》中對江南水鄉的優美而又使人感到愜意的環境描寫,烘託了少年們的興奮、歡樂。可讓學生通過誦讀感悟,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例如「鄉韻篇」,提醒學生誦讀時注意文本中環境描寫的詞語。這一部分作者從色彩、氣味和聲響等方面描繪了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這幾個方面,情景交融,充滿了水鄉特色。這些描寫生動傳神、化靜為動,還運用了比喻、擬人等手法,堪稱景物描寫的典範,是學生學習和借鑒的藍本。最後,再以「美,你看(聽)……」句式敘述出來,讓學生抓住美點學以致用。課堂教學結束前,讓學生根據「『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那夜的豆真得美味無比,我真得是刻骨銘心嗎?」生發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豐富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用前人寶貴的精神財富滋養自己,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2、教學內容設計:課程專家分析,在未來的課堂上,知識將由三方面組成: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新課程將改變教科書一統課堂的局面,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也將被激活,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大大增加。這樣,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不再是唯一的。他將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平等中的首席。因此設計教學內容要有利於引導所有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獨立思考、親自實踐;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體現師生平等。
3、教學活動設計:主要表現為「嘗試發現——探究形成——聯想應用」。
(二)教學實施
1、善於創設適宜的語文教學情景,設計具有啟發性、邏輯性、發展性的問題,留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思考、探索和嘗試的機會。
2、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問題設計、練習、提問都注意到學生的差異性;讓每個回答問題的學生都體面地坐下;鼓勵學生大膽發表不同見解。
3、教師具有較強的教學組織能力和調控能力;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表達方式,讓學生參與語文知識發生、發展及形成的全過程;給予學生學法指導。
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台,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潛能的時空,是向在場的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溫情的懷抱。平等、民主、和諧、愉悅是語文課堂的標志,沒有人被無情打擊,更沒有人遭受「法庭」式的審判。老師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每個學生學習知識、發展能力提供良好的氛圍,為學生主動參與、敢於質疑提供寬松的環境。無疑,這樣的語文課堂,師生關系是融洽的,學習氣氛是濃厚的,教學活動是優質高效的。但同時也向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師除了要用真心去關愛、體貼學生外,更應該拓寬眼界,給學生以思想,啟迪他們思維的閘門;給學生以智慧,點燃他們心靈的火焰。使學生在成長期不斷地得到必要的養份,能夠健康的成長。增進師生友誼,真正做到教師信任學生,學生信賴教師,減少和克服疏遠與冷漠。教師和學生之間是一個獨特的社會關系體系,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度的人生體驗過程,教師應努力成為一個人際關系的藝術家。新課標已不是過去的那個舊《大綱》,教材已不是過去的那個舊教材,再也不能那麼教,再也不能那麼學了,每個45分鍾都是鮮活的、有生命、有意義的組成部分。語文教師一定要更新觀念,加快向新角色轉變的步伐,不斷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師應把教材知識內容巧妙地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從而激活學生學習心向的潛在因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❼ 語文教學論文:淺談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如何學習
第一,課前充分備好課是提高課堂高效率的前提和基礎。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要做到這一點,備好課顯得尤為重要。備課不等於簡單的書寫教案。一節語文課,學習的內容不同,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關系程度不同,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不同,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教學過程。由此,教師在備課中,必須樹立起全新的「以學論教、以教促學」的指導思想,對該節課的重點、難點知識形成理性的認識,對學生的提問要有預見性,課堂中的練習和課後的作業要精心選擇,有針對性,提高效率。另外,語文教師在走進課堂前還要備教師自己,因為教師的精神面貌會直接影響到學生與教師的課堂關系的融洽程度,從而影響到課堂組織、管理、教學及復習的效果。教師應該以一種愉悅的心情走進課堂,以微笑、關懷的眼神面對學生,讓學生在一種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備課中來, 如師生一起搜集資料等。這樣的備課, 使學生也經歷了一個積累感性材料、豐富體驗、不斷探索的過程, 既為學習做了充分的准備, 也學到了學習方法, 還有利於課上的不斷創新。這樣,學生就會帶著強烈的求知慾聽課。教師的充分備課和學生的充分預習相結合,課堂上就會減少「損耗」,從而能夠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二、優化教學內容和教法,不刻意追求大容量和課堂結構的完整
新課程改革倡導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倡 「面向全體學生」, 「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這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構建一個有生機、有活力的開放的語文課堂,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內容必須有一定的廣度、深度和密度,這就要求教師把握好節奏。慢條斯理的講解不可取,但節奏過快也不行,那種連珠炮式的講解,使學生無暇思考,也來不及消化。因此,確定教學密度應以學生的接受能力為前提。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之一是整個教學過程以文章教學為主.一篇文章的內容是很豐富的,假如我們不對講課的內容進行優化,在稍縱即逝的45分鍾里,什麼都面面俱到,那是很難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的。費時多而收效微的狀況是我們語文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有鑒於此,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優化教學內容和教法,不刻意追求大容量和課堂結構的完整。
比如:精心安排授課內容,做到把握要點,化解難點;強化基礎,適時點撥;溫故知新,深入拓展,注意做到「長文短教」,即使就是精讀課的教學,根據課文特點,教學中也要各有側重、靈活處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僅起主導作用,其主要功能在於啟發學生思維,訓練學生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多活動、多參與,這樣才有利於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切中肯綮、有的放矢地「精講」,才能有效地啟發學生的思維、擴展學生的能力。如必修第三冊的魯迅小說《祝福》,篇幅很長,思想內涵較深。在講授時,教師可以把小說的故事情節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從故事情節中概括出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這樣安排可以大大縮短課堂學習時間,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小說人物形象的能力。
第三、注重語文課堂教學的「拓展遷移」,提高課堂效率 。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知識是教不盡的,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拓展遷移應該是在深入研讀文本的基礎上進行,或由此及彼,或由點到面,或由淺入深,其目的是鞏固基礎、開放視界、深化思維;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此,遷移能力的訓練對開發學生發展潛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