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對點通信課程設計
❶ 點對點的通信
概念:點對點通信只能實現網內任意兩個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換。點對點的通信時,只有一個用戶可收到信息。作為一種計算機網路以通信模式,點對點通信中的兩台計算機處在同等地位,有時也稱對等網路(Peer to Peer Network)。它們共享網路資源,每台機器都以同樣的方式作用於對方。在對等網路中,所有計算機既是伺服器又是客戶機。
特點:點對點通信中每個節點和其他節點之間都有線路連接。每個節點均可單獨對外通信,不需要經過其他節點的傳遞。
優點:造價低廉,它允許數據和計算機分布在一個大的范圍內,允許用戶動態地安排計算要求。
缺點:文件的位置不確定,網路管理比較困難。
❷ 求助大神幫忙做一個ARM課程設計,題目是點對點聊天軟體 基本要求如下
是點對點聊天軟體
這個開發平台,
資料庫用txt 文檔資料可以嗎
❸ 怎樣使用socket來實現簡單的點對點通信
要用android實現點對點通信,可以使用socket完成,使用socket需要知道對方的IP地址以及埠號,這里我省略了伺服器端(編寫正規的通信軟體還是得需要伺服器做中轉,用伺服器得知A的IP地址,然後讓A做伺服器端,B用A的Ip地址去獲取數據),只是展示相關原理,首先看伺服器端
1 package polly.liu;
2
3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4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5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
6 import java.net.InetAddress;
7 import java.net.NetworkInterface;
8 import java.net.ServerSocket;
9 import java.net.Socket;
10 import java.net.SocketException;
11 import java.util.Enumeration;
12
13 import android.app.Activity;
14 import android.os.Bundle;
15 import android.os.Handler;
16 import android.util.Log;
17 import android.widget.TextView;
18
19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20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21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
22 import java.net.ServerSocket;
23 import java.net.Socket;
24 import android.app.Activity;
25 import android.os.Bundle;
26 import android.os.Handler;
27 import android.os.Message;
28 import android.widget.TextView;
29
30 public class Server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31 ServerSocket ss = null;
32 String mClientMsg = "";
33 Thread myCommsThread = null;
34 protected static final int MSG_ID = 0x1337;
35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ERVERPORT = 6000;
36
37 @Override
38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39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40 setContentView(R.layout.main);
41 TextView tv = (TextView) findViewById(R.id.TextView01);
42 tv.setText("Nothing from client yet");
43 this.myCommsThread = new Thread(new CommsThread());
44 this.myCommsThread.start();
45 }
46
47 @Override
48 protected void onStop() {
49 super.onStop();
50 try {
51 // 確保你退出時要關閉socket連接
52 ss.close();
53 } catch (IOException e) {
54 e.printStackTrace();
55 }
56 }
57
58 Handler myUpdateHandler = new Handler() {
59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
60 switch (msg.what) {
61 case MSG_ID:
62 TextView tv = (TextView) findViewById(R.id.TextView01);
63 tv.setText(mClientMsg);
64 break;
65 default:
66 break;
67 }
68 super.handleMessage(msg);
69 }
70 };
71 class Comms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
72 public void run() {
73 Socket s = null;
74 try {
75 ss = new ServerSocket(SERVERPORT );
76 } catch (IOException e) {
77 e.printStackTrace();
78 }
79 while (!Thread.currentThread().isInterrupted()) {
80 Message m = new Message();
81 m.what = MSG_ID;
82 try {
83 if (s == null)
84 s = ss.accept();
85 BufferedReader input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getInputStream()));
86 String st = null;
87 st = input.readLine();
88 mClientMsg = st;
89 myUpdateHandler.sendMessage(m);
90 } catch (IOException e) {
91 e.printStackTrace();
92 }
93 }
94 }
95 }
96 }
伺服器端和平時在PC上的代碼差不多,只不過現在把在PC上的代碼轉到了手機端,注意耗時間的操作要放在子線程上去做,再來看看客戶端代碼:
1 package polly.liu;
2
3 import java.io.BufferedWriter;
4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5 import java.io.OutputStreamWriter;
6 import java.io.PrintWriter;
7 import java.net.InetAddress;
8 import java.net.Socket;
9 import java.net.UnknownHostException;
10
11 import android.app.Activity;
12 import android.os.Bundle;
13 import android.util.Log;
14 import android.view.View.OnClickListener;
15 import android.widget.Button;
16 import android.widget.EditText;
17 import android.widget.TextView;
18 import android.view.View;
19
20 public class Client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21 private Button bt;
22 private TextView tv;
23 private Socket socket;
24 private String serverIpAddress = "192.168.1.104";
25
26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REDIRECTED_SERVERPORT = 6000;
27 @Override
28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29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30 setContentView(R.layout.main);
31 bt = (Button) findViewById(R.id.myButton);
32 tv = (TextView) findViewById(R.id.myTextView);
33 try {
34 InetAddress serverAddr = InetAddress.getByName(serverIpAddress);
35 socket = new Socket(serverAddr, REDIRECTED_SERVERPORT);
36 } catch (UnknownHostException e1) {
37 e1.printStackTrace();
38 } catch (IOException e1) {
39 e1.printStackTrace();
40 }
41 bt.setOnClickListener(new OnClickListener() {
42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43 try {
44 EditText et = (EditText) findViewById(R.id.EditText01);
45 String str = et.getText().toString();
46 PrintWriter out = new PrintWriter(new BufferedWriter(new OutputStreamWriter(socket.getOutputStream())),true);
47 out.println(str);
48 Log.d("Client", "Client sent message");
49 } catch (UnknownHostException e) {
50 tv.setText("Error1");
51 e.printStackTrace();
52 } catch (IOException e) {
53 tv.setText("Error2");
54 e.printStackTrace();
55 } catch (Exception e) {
56 tv.setText("Error3");
57 e.printStackTrace();
58 }
59 }
60 });
61 }
62 }
通過以上的學習,大家可以系統的整理一下具體的操作流程,達內科技是您永遠的老師和朋友,如果您還有其他疑問也可以隨時關注我們的網頁更新內容,達內有很多的信息願與大家共享。
❹ 設計一個點對點光纖通信系統急急!
是網路太強大,還是網路太狹小。
好吧,我是槍手。
❺ 求一個用WINSOCK編程實現簡單的點對點通信,要具體的程序和步驟啊。。。用好心人幫幫啊。
如果用VB編程,可以看msdn里的樣常式序,在vb幫助索引中,鍵入"Winsock 控制項",就可以得到以下幫助
使用 Winsock 控制項
利用 WinSock 控制項可以與遠程計算機建立連接,並通過用戶數據文報協議 (UDP)或者傳輸控制協議 (TCP)進行數據交換。這兩種協議都可以用來創建客戶與伺服器應用程序。與 Timer 控制項類似,WinSock 控制項在運行時是不可見的。
可能的用途
創建收集用戶信息的客戶端應用程序,並將收集的信息發送到某中央伺服器。
創建一個伺服器應用程序,作為多個用戶的數據的匯入點。
創建「聊天」應用程序。
選擇通訊協議
在使用 WinSock 控制項時,首先需要考慮使用什麼協議。可以使用的協議包括 TCP 和 UDP。兩種協議之間的重要區別在於它們的連接狀態:
TCP 協議控制項是基於連接的協議,可以將它同電話系統相比。在開始數據傳輸之前,用戶必須先建立連接。
UDP 協議是一種無連接協議,兩台計算機之間的傳輸類似於傳遞郵件:消息從一台計算機發送到另一台計算機,但是兩者之間沒有明確的連接。另外,單次傳輸的最大數據量取決於具體的網路。
到底選擇哪一種協議通常是由需要創建的應用程序決定的。下面的幾個問題將有助於選擇適宜的協議:
在收發數據的時候,應用程序是否需要得到客戶端或者伺服器的確認信息?如果需要,使用 TCP 協議,在收發數據之前先建立明確的連接。
數據量是否特別大(例如圖象與聲音文件)?在連接建立之後,TCP 協議將維護連接並確保數據的完整性。不過,這種連接需要更多的計算資源,因而是比較「昂貴」的。
數據發送是間歇的,還是在一個會話內?例如,如果應用程序在某個任務完成的時候需要通知某個計算機,UDP 協議是更適宜的。UDP 協議適合發送少量的數據。
協議的設置
在設計時,可以按如下方式設置應用程序使用的協議:在「屬性」窗口中單擊「協議」,然後選擇 sckTCPProtocol 或者 sckUDPProtocol。也可以使用程序代碼來設置 Protocol 屬性,如下所示:
Winsock1.Protocol = sckTCPProtocol
確定計算機的名稱
在與遠程計算機相連接的時候,需要知道它的 IP 地址或者它的「好聽的名字」。IP 地址是一串數字,每三個數字為一組,中間用點隔開(形如 xxx.xxx.xxx.xxx)。通常,最易記住的是計算機的「好聽的名字」。
要確定計算機的名字,請按照以下步驟執行:
在計算機的「任務欄」上,單擊「啟動」。
在「設置」項中,單擊「控制面板」。
雙擊「網路」圖標。
單擊「標識」選項卡。
在「計算機名稱」框中可以找到計算機的名稱。
上面找到的計算機名稱可以作為 RemoteHost 屬性的值。
TCP 連接初步
如果應用程序要使用 TCP 協議,那麼首先必須決定應用程序是伺服器還是客戶端。如果要創建一個伺服器端,那麼應用程序需要「監聽」指定的埠。當客戶端提出連接請求時,伺服器端能夠接受請求並建立連接。在連接建立之後,客戶端與伺服器端可以自由地互相通訊。
下列步驟創建一個非常簡單的伺服器:
要創建一個 TCP 伺服器,請按照以下步驟執行:
創建新的 Standard EXE 工程。
將預設窗體的名稱改為 frmServer。
將窗體的標題改為「TCP 伺服器」。
在窗體中放入一個 Winsock 控制項,並將它的名字改為 tcpServer。
在窗體上添加兩個 TextBox 控制項。將第一個命名為 txtSendData,第二個為 txtOutput。
為窗體添加如下的代碼。
Private Sub Form_Load()
'將 LocalPort 屬性設置為一個整數。
'然後調用 Listen 方法。
tcpServer.LocalPort = 1001
tcpServer.Listen
frmClient.Show '顯示客戶端的窗體。
End Sub
Private Sub tcpServer_ConnectionRequest _
(ByVal requestID As Long)
'檢查控制項的 State 屬性是否為關閉的。
'如果不是,
'在接受新的連接之前先關閉此連接。
If tcpServer.State <> sckClosed Then _
tcpServer.Close
'接受具有 requestID 參數的
'連接。
tcpServer.Accept requestID
End Sub
Private Sub txtSendData_Change()
'名為 txtSendData 的 TextBox 控制項中
'包含了要發送的數據。當用戶往文本框中
'鍵入數據時,使用 SendData 方法
'發送輸入的字元串。
tcpServer.SendData txtSendData.Text
End Sub
Private Sub tcpServer_DataArrival _
(ByVal bytesTotal As Long)
'為進入的數據聲明一個變數。
'調用 GetData 方法,並將數據賦予名為 txtOutput
'的 TextBox 的 Text 屬性。
Dim strData As String
tcpServer.GetData strData
txtOutput.Text = strData
End Sub
上面的步驟創建了一個簡單的伺服器應用程序。為了使它能夠工作,還必須為它創建一個客戶端的應用程序。
要創建 TCP 客戶端,請按照以下步驟執行:
在工程中添加一個新的窗體,將其命名為 frmClient。
將窗體的標題改為「TCP Client」。
在窗體中添加一個 Winsock 控制項,並將其命名為 tcpClient。
在 frmClient 中添加兩個 TextBox 控制項。將第一個命名為 txtSend,第二個為 txtOutput。
在窗體上放一個 CommandButton 控制項,並將其命名為 cmdConnect。
將 CommandButton 控制項的標題改為 Connect。
在窗體中添加如下的代碼。
重點 必須將 RemoteHost 屬性值修改為您的計算機的名字。
Private Sub Form_Load()
'Winsock 控制項的名字為 tcpClient。
'注意:要指定遠程主機,可以使用
' IP 地址(例如:"121.111.1.1"),也可以使用
'計算機的「好聽的名字」如下所示。
tcpClient.RemoteHost = "RemoteComputerName"
tcpClient.RemotePort = 1001
End Sub
Private Sub cmdConnect_Click()
'調用 Connect 方法,初始化連接。
tcpClient.Connect
End Sub
Private Sub txtSendData_Change()
tcpClient.SendData txtSend.Text
End Sub
Private Sub tcpClient_DataArrival _
(ByVal bytesTotal As Long)
Dim strData As String
tcpClient.GetData strData
txtOutput.Text = strData
End Sub
上面的代碼創建了一個簡單的客戶/伺服器模式的應用程序。我們可以將兩者都運行起來:運行工程,然後單擊「連接」。在兩個窗體之一的 txtSendData 文本框中鍵入文本,可以看到同樣的文字將出現在另一個窗體的 txtOutput 文本框中。
接受多個連接請求
上面設計的基本伺服器只能接受一個連接請求。通過創建控制項數組,使用一個控制項也可以同時接受多個連接請求。利用這種方法,不需要關閉連接,而只需創建新的控制項實例(通過設置其索引屬性),然後在新的實例上調用 Accept 方法。
下面的代碼假定名為 sckServer 的窗體上有一個 Winsock 控制項,它的 Index 屬性被設置為 0;因此控制項是控制項數組的一部分。在聲明部分,聲明了一個模塊級的變數 intMax。在窗體的 Load 事件中,intMax 被設置為 0,數組中第一個控制項的 LocalPort 屬性被設置為 1001。然後調用控制項的 Listen 方法,使之成為「監聽」控制項。在連接請求到達時,代碼將檢測 Index 是否為 0(「監聽」控制項的值)。如果為 0,監聽控制項將增加 intMax 的值,並使用該號碼來創建新的控制項實例。然後,使用新的控制項實例接受連接請求。
Private intMax As Long
Private Sub Form_Load()
intMax = 0
sckServer(0).LocalPort = 1001
sckServer(0).Listen
End Sub
Private Sub sckServer_ConnectionRequest _
(Index As Integer, ByVal requestID As Long)
If Index = 0 Then
intMax = intMax + 1
Load sckServer(intMax)
sckServer(intMax).LocalPort = 0
sckServer(intMax).Accept requestID
Load txtData(intMax)
End If
End Sub
UDP 初步
創建 UDP 應用程序比創建 TCP 應用程序還要簡單,因為 UDP 協議不需要顯式的連接。在上面的 TCP 應用程序中,一個 Winsock 控制項必須顯式地進行「監聽」,另一個必須使用 Connect 方法初始化連接。
UDP 協議不需要顯式的連接。要在兩個控制項中間發送數據,需要完成以下的三步(在連接的雙方):
將 RemoteHost 屬性設置為另一台計算機的名稱。
將 RemotePort 屬性設置為第二個控制項的 LocalPort 屬性。
調用 Bind 方法,指定使用的 LocalPort。(下面將詳細地討論該方法。)
因為兩台計算機的地位可以看成「平等的」,這種應用程序也被稱為點到點的。為了具體說明這個問題,下面將創建一個「聊天」應用程序,兩個人可以通過它進行實時的交談。
要創建一個 UDP 夥伴,請按照以下步驟執行:
創建一個新的 Standard EXE 工程。
將預設的窗體的名稱修改為 frmPeerA。
將窗體的標題修改為「Peer A」。
在窗體中放入一個 Winsock 控制項,並將其命名為 udpPeerA。
在「屬性」頁上,單擊「協議」並將協議修改為 UDPProtocol。
在窗體中添加兩個 TextBox 控制項。將第一個命名為 txtSend,第二個命名為 txtOutput。
為窗體增加如下的代碼。
Private Sub Form_Load()
'控制項的名字為 udpPeerA
With udpPeerA
'重點:必須將 RemoteHost 的值
'修改為計算機的名字。
.RemoteHost= "PeerB"
.RemotePort = 1001 '連接的埠號。
.Bind 1002 '綁定到本地的埠。
End With
frmPeerB.Show '顯示第二個窗體。
End Sub
Private Sub txtSend_Change()
'在鍵入文本時,立即將其發送出去。
udpPeerA.SendData txtSend.Text
End Sub
Private Sub udpPeerA_DataArrival _
(ByVal bytesTotal As Long)
Dim strData As String
udpPeerA.GetData strData
txtOutput.Text = strData
End Sub
要創建第二個 UDP 夥伴,請按照以下步驟執行:
在工程中添加一個標准窗體。
將窗體的名字修改為 frmPeerB。
將窗體的標題修改為「Peer B」。
在窗體中放入一個 Winsock 控制項,並將其命名為 udpPeerB。
在「屬性」頁上,單擊「協議」並將協議修改為「UDPProtocol」。
在窗體上添加兩個 TextBox 控制項。將第一個命名為 txtSend,第二個命名為 txtOutput。
在窗體中添加如下的代碼。
Private Sub Form_Load()
'控制項的名字為 udpPeerB。
With udpPeerB
'重點:必須將 RemoteHost 的值改為
'計算機的名字。
.RemoteHost= "PeerA"
.RemotePort = 1002 '要連接的埠。
.Bind 1001 '綁定到本地的埠上。
End With
End Sub
Private Sub txtSend_Change()
'在鍵入後立即發送文本。
udpPeerB.SendData txtSend.Text
End Sub
Private Sub udpPeerB_DataArrival _
(ByVal bytesTotal As Long)
Dim strData As String
udpPeerB.GetData strData
txtOutput.Text = strData
End Sub
如果要試用上面的例子,按 F5 鍵運行工程,然後在兩個窗體的 txtSend TextBox 中分別鍵入一些文本。鍵入的文字將出現在另一個窗體的 txtOutput TextBox 中。
關於 Bind 方法
在上面的代碼中,在創建 UDP 應用程序時調用了 Bind 方法,這是必須的。Bind 方法的作用是為控制項「保留」一個本地埠。例如,如果將控制項綁定到 1001 號埠,那麼其它應用程序將不能使用該埠進行「監聽」。該方法阻止其它應用程序使用同樣的埠。
Bind 方法的第二個參數是任選的。如果計算機上存在多個網路適配器,可以用 LocalIP 參數來指定使用哪一個適配器。如果忽略該參數,控制項使用的將是計算機上「控制面板」設置中「網路」控制面板對話框中列出的第一個適配器。
在使用 UDP 協議的時候,可以任意地改變 RemoteHost 和 RemotePort 屬性,同時始終保持綁定在同一個 LocalPort 上。TCP 協議與此不同,在改變 RemoteHost 和 RemotePort 屬性之前,必須先關閉連接。
❻ 什麼是點對點通信技術
對等式網路(peer-to-peer, 簡稱P2P),又稱點對點技術,是無中心伺服器、依靠用戶群(peers)交換信息的互聯網體系,它的作用在於,減低以往網路傳輸中的節點,以降低資料遺失的風險。
與有中心伺服器的中央網路系統不同,對等網路的每個用戶端既是一個節點,也有伺服器的功能,任何一個節點無法直接找到其他節點,必須依靠其戶群進行信息交流。
目前已有的點對點通信應用公用了一些通信協議,比如tox、魚信等比較有名,希望能夠幫助你
❼ 1, 設計一個無線點對點通信系統和移動通信系統,並給出物理層實現方案以及相應的
還是自己做吧同學
❽ 做區域網點對點通信
我剛剛做有例子.也許你可以參考一下.
XP,VC++6.0中文版下通過
伺服器和客戶端
每個文件編譯的時候要在工程->設置->Link里->L/對象庫模塊
最後加上ws2_32.lib
先編譯運行伺服器,再編譯運行客戶端
//TcpSrv.cpp伺服器
#include <Winsock2.h>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WORD wVersionRequested; //指定請求的windows socket版本號
WSADATA wsaData;
int err;
wVersionRequested = MAKEWORD( 1, 1 ); //請求1.1版本的windows socket
err = WSAStartup(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 //判斷是否出錯
if ( err != 0 ) {
return;
}
if ( LO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判斷是否1.1版本的windows socket
HI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
WSACleanup( ); //如果不是請求的版本,則退出,做清理工作
return;
}
SOCKET sockSrv=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初始化伺服器端套接字
SOCKADDR_IN addrSrv; //以下幾行初始化協議族及埠
addrSrv.sin_addr.S_un.S_addr=htonl(INADDR_ANY);
addrSrv.sin_family=AF_INET;
addrSrv.sin_port=htons(6000); //6000埠
bind(sockSrv,(SOCKADDR*)&addrSrv,sizeof(SOCKADDR)); //綁定6000埠
listen(sockSrv,5); //監聽,最大監聽數5
SOCKADDR_IN addrClient;
int len=sizeof(SOCKADDR);
while(1) //伺服器持續等待連接
{
SOCKET sockConn=accept(sockSrv,(SOCKADDR*)&addrClient,&len); //接受客戶端連接
char sendBuf[100];
sprintf(sendBuf,"Welcome %s",
inet_ntoa(addrClient.sin_addr));
send(sockConn,sendBuf,strlen(sendBuf)+1,0); //向客戶端發送數據,這里只簡單發送客戶端的ip
char recvBuf[100];
recv(sockConn,recvBuf,100,0); //接收客戶端數據
printf("%s\n",recvBuf);
closesocket(sockConn); //關閉連接
}
}
---------------------------------
---------------------------------
//TcpClient.cpp客戶端
#include <Winsock2.h>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WORD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wsaData;
int err;
wVersionRequested = MAKEWORD( 1, 1 );
err = WSAStartup( 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 );
if ( err != 0 ) {
return;
}
if ( LO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HIBYTE( wsaData.wVersion ) != 1 ) {
WSACleanup( );
return;
}
SOCKET sockClient=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初始化客戶端套接字
SOCKADDR_IN addrSrv; //初始化ip地址
addrSrv.sin_addr.S_un.S_addr=inet_addr("127.0.0.1"); //以內置127.0.0.1做演示
addrSrv.sin_family=AF_INET;
addrSrv.sin_port=htons(6000); //6000埠
connect(sockClient,(SOCKADDR*)&addrSrv,sizeof(SOCKADDR)); //向伺服器端發起連接請求,與伺服器達成3次握手
char recvBuf[100];
recv(sockClient,recvBuf,100,0); //接收伺服器數據
printf("%s\n",recvBuf);
send(sockClient,"This is Zhang San",strlen("This is Zhang San")+1,0); //發送數據This is Zhang San到伺服器
closesocket(sockClient); //關閉套接字
WSACleanup(); //退出windows socket的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