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校本課程開發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校本課程開發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發布時間: 2021-03-13 01:59:01

1. 校本課程開發有哪些

校本課程開發有課程選擇、課程改編、課程整合、課程補充、課程拓展、課程新編,具體內容如下:

1、課程選擇:課程選擇是校本課程開發中最普遍的活動,是指從眾多可能的課程項目中決定學校付諸實施的課程計劃的過程。

2、課程改編:課程改編是指針對與原有課程准備對象不同的群體進行的課程上的修改。

3、課程整合:課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識體系而以關注共同要素的方式來安排學習的課程開發活動。

4、課程補充:課程補充是指以提高國家課程的教學成效為目的而進行的課程材料開發活動。

5、課程拓展:課程拓展是指以拓寬課程的范圍為目的而進行的課程開發活動。

6、課程新編:課程新編是指全新的課程單元開發。例如,突出學校特點的「特色課程」、地方性專題課程即我們所說的「鄉土教材」以及時事專題課程,就可以歸為這一類型。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學校基於本校實際,推進校本課程建設,值得鼓勵,但要科學地完善課程結構,規范有序地開發相關的校本教材,努力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2. 怎樣開發校本課程

這兩者是校本課程開發的最基本的質量要求,創新性則是較高層次的質量要求。 筆者按照學校行政和教師小組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進程,來闡述它的規范性、靈活性和

3. 校本課程開發的校本課程開發的一般過程

校本課程開發過程是一個專業性比較強的活動,涉及許多復雜的因素。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我們認為校本課程開發應包括以下幾個基本的操作環節。
1.組建校本課程開發隊伍
進行校本課程開發,首先學校必須根據自身的各種資源和辦學歷史,依據自己學校獨特的教育宗旨或教育哲學來確定本學校課程開發的發展方向,在此之後就要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隊伍以便開展各項活動。校本課程開發隊伍應包括學校內部人員與學校外部人員。學校內部人員主要包括校長、主管主任、學科教師、學生代表。外部人員包括地方當局行政主管領導、課程或學科專家、家長和社區代表等。只有內外配合,群策群力,才能有效地促進校本課程開發。
2.情境和需要分析
只有對各種校內外的情境和需要進行科學、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才能開發出適合本學校的課程。校本課程開發除了要考慮到校內的情境和需求外,也要考慮校外的情境與需要。校外的情境主要包括社會需求、社區狀況、家庭情況等。從社會需求來看,校本課程要照顧到當代社會對人才的新需要,傳統單一型人才已不符合時代要求,而需要全面發展、具備多方面才能的人才,因此校本課程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發展自己專長的機會。從社區需求來看,學校都處在一定的社區環境中,都會受到來自社區的多方面影響,因此,學校課程設計應把握社區的活動實際。從家庭的需求來看,家庭情況發生了許多新變化,包括獨身子女、婦女就業、家庭受教育程度等,應考慮不同家庭結構、經濟條件下兒童的需求。校內情境和需求的分析包括對校內資源現狀的評估,以及對教師和學生的評估。校內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物質和財政條件等。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主體,教師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程開發的質量。對學生的評估關繫到校本課程的針對性,包括學生的家庭背景、身心發展狀況。
3.擬定目標
校本課程開發實質就是依據學校所制定的學校教育目標,建構學校的總體課程,並據以實施、評估、改善的過程。所以應先明確學校的教育目標,這樣才能為校本課程的建設與發展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據。學校教育目標是學校對所要培養的人才的基本要求,其制定要遵循國家的教育目的,考慮到社會發展的要求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學校教育目標制定以後還需進一步細化,最終通過課程和教學來實現。所以學校的教育目標必須轉化為課程的總體目標,並進一步細化為各學習領域的目標,通過教學來實現各學習領域的目標,進而最終實現教育目標。
4.設計方案
目標制定好後,就要進行課程編制。課程編制考慮許多因素,如學校教育目標的要求、社區的實際、學校的實際等。因各學校規模、教師結構等條件不同,學校課程編制的步驟很難有相同的方法,但大體包含確認學校課程編制的基本方針、決定學校課程編制的具體組織與時程、課程的設置與教學節數的配置三項。
5.討論與實施
課程方案實施前需要跟教師、家長溝通與說明,聽取他們對實施的意見,爭取他們的支持與合作以便作必要修正,這樣才能保證實施的效果。課程實施是將課程方案付諸實踐的過程,也就是將書面的課程轉化為教室情境的教學實際的教育實踐。實施過程中應作好充分准備,各方面協調溝通,也需要足夠的物質支持。
6.評價與修訂
評價是課程建設過程的重要環節,通過評價可以真實反映課程現狀與目標的差距、現存問題以及需修訂的方面,能及時反饋,使課程不斷完善,從而更有效地促進課程的發展。校本課程評價一般來說要考慮以下四個方面問題:①評價時間。評價既要包括診斷性評價,也要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②評價主體。評價主體應以內部評價為主,外部評價為輔,同時主體應多元化,應來自多方面的領域。③評價內容。評價內容方面不僅要有結果評價,也要有過程評價;不僅要有對學生的評價,也應包括對教師的評價。④評價方式。校本課程多是非學術的活動型或體驗型課程,其學習結果不很明顯,難以用簡單的量化來測量,因此採用質性評價更適宜,如檔案袋評價、描述性評價等方式。

4. 如何參與本校校本課程開發

校本課程的開發,主要是針對國家課程開發,以學校為基地進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課程的開發,實現課程決策民主化。國家在作課程計劃時應該把一部分權力下放給學校,強調學校、地方一級的課程運作,主張學校的教師、學生、學生家長、社區代表等參與課程的決策。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課程管理的組成部分,它需要有領導的支持,專家的指導,教師的努力和參與,需要得到全社會的理解、支持和評價。總體上說,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主要有四個階段:
(1)需要評估。需要評估是設計校本課程時首先必須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確學校的培養目標,評估學校的發展需要,評價學校及社區發展的需求,分析學校與社區的課程資源等。
(2)確定目標。確定目標是學校對校本課程所做出的價值定位。它是在分析與研究需要評估的基礎上,通過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的審議,確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制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等。
(3)組織與實施。組織與實施是學校為實現校本課程目標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根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課程結構,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申報課程。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根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對教師申報的課程進行審議。審議通過後,編入《學生選修課目錄與課程介紹》。學生根據自己的志願選課,選課人數達到一定的數量後,才准許開課。在此基礎上,學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教師在課程實施之後或過程中,寫自己承擔課程的《課程綱要》(教師用的材料)。
(4)評價。評價是指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一系列價值判斷活動,它包括《課程綱要》的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教師課程實施過程評定以及《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評價與改進建議等。評價的結果向有關人員或社會公布。

5. 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主要有哪四個階段

1、組建校本課程開發隊伍

校本課程開發隊伍應包括學校內部人員與學校外部人員。

2、情境和需要分析

只有對各種校內外的情境和需要進行科學、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才能開發出適合本學校的課程。

3、擬定目標

應先明確學校的教育目標,這樣才能為校本課程的建設與發展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據。

4、設計方案

目標制定好後,就要進行課程編制。

5、討論與實施

實施過程中應作好充分准備,各方面協調溝通,也需要足夠的物質支持。

6、評價與修訂

評價是課程建設過程的重要環節,通過評價可以真實反映課程現狀與目標的差距、現存問題以及需修訂的方面,能及時反饋,使課程不斷完善。

(5)校本課程開發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擴展閱讀

意義

1、校本課程開發可以彌補國家課程的不足。

2、校本課程開發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提升學習者的主體性,培養學習者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已成為新世紀課程改革的主要趨向。

3、校本課程開發有利於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教師參與課程開發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課程意識,對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也有促進作用。

4、校本課程開發有利於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在確保國家教育整體質量的基本前提下,有利於開發更多有特色的課程,滿足學校「個性化」發展需求,凸顯學校辦學特色。

6. 校本課程編制的基礎和前提是什麼呢

校本課程是相對於國家課程而提出的。國家課程是指那些由國家教育權力機構組織專家決策、編制的課程,是全國統一的,並採用自上而下的推廣模式。校本課程則由學校、教師決策,體現地區差異和學校特色,採用實踐開發模式開發。 課程開發指的是適應社會變化,不斷評價和改革學校課程的一種動態的持續性的實踐活動,強調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等各方面的人士共同參與課程決策,而不是單純的計劃和編寫教案。校本課程開發又稱學校中心課程規劃或學校中心課程本新,是與國家課程開發相對應的課程開發策略。校本課程開發在一些比較先進的學校早就存在了,只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或沒有用校本課程的基本理論加以概括而已。如上海市和田路小學以「和田十二創造技法」為主要內容的科技發明活動;上海大同中學在80年代初就開始自己探索和構想有利於培養學生特長的課程結構;天津河西區上海道小學開展小學綜合活動課校本課程,等等。 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質是校長、教師、課程專家、學生以及家長和社區人士共同參與學校課程計劃的制定、實施和評價活動,強調學校根據本校的教育哲學,通過與外部力量的合作,採用選擇、改編、新編教學材料或設計學習活動的方式,並在校內實施以及建立內部評價機制的各種專業活動。根據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和已有的課程實踐,開發校本課程必須具備和創設多方面的條件。它們既有外部條件,也有學校內部條件,這里主要探討的是學校內部的條件。

(-)具有明確的教育哲學和辦學宗旨

國家課程開發注重基礎性和統一性,校本課程開發充分尊重和滿足廣大師生以及學校教育環境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國家對於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有統一的規定,這種規定是最基本的原則性的要求,不能照顧到各級各類學校的具體特殊性,很難滿足今天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的要求。學校要具有自己獨特的教育哲學和辦學宗旨,要根據師生的特點、學校環境、教育資源及辦學宗旨確立自己學校的發展方向,即在達到國家對於學校培養目標、培養規格的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充分考慮自己學校的教育資源、教育環境、教育哲學觀而提出自己學校的辦學宗旨。 任何一所學校都有一種教育哲學在支配著自己的辦學,只是有的學校已經概念化,而且明確表達出來了;有的意識到了,但還沒有明朗化;有的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如,山西省通寶育傑學校的辦學宗旨是「對孩子的一生負責」;華東師大二附中的辦學宗旨是「追求卓越,培養創造未來的人」;江蘇錫山中學的辦學宗旨是「站直了,現代中國人」。再如,同樣是普通高中,有的學校辦學宗旨確定為「科學家的搖籃」,有的定位為「全面發展,人文見長」。因此,只有具備獨特的教育哲學觀和辦學宗旨的學校才能實現校本課程的開發。沒有明確的辦學理念和辦學宗旨只能是低水平的校本課程開發,或者根本無法進行校本課程開發。

(二)具有民主開放的學校組織機構

校本課程開發是一個以學校為基地進行課程開發的開放民主的決策過程,要求學校有一個民主開放的組織機構。校本課程開發不是一兩個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長、教師、課程專家、學生以及家長和社區人士共同參與課程計劃的制定、實施和評價活動。學校要具備廣泛而通暢的交流渠道,能分散權力,有利於小組工作和小組內部以及小組之間良好的溝通。在這樣的組織機構中,人們正式接受領導的根據是基於專業能力的認同,而不是僅僅憑借權力。只有民主開放的教育氛圍,學校才能成為對教師和學生具有吸引力的場所。學校要實行校本課程開發,受到來自校內外的各種壓力,校長的工作難度增加,校長的職責更加重要。校長的作用不僅具有核心意義,而且在實踐中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校長應具備相應的領導素質與領導藝術、與上級行政部門的協調合作能力、開放意識、對話鼓勵能力。同時,學校的領導還應具有全新的思想意識,充分認識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特別是在促進教師隊伍建設中的特殊作用。「教育部更新教育觀念報告團」在全國巡迴演講中,哈爾濱市南馬路小學校長趙翠娟的報告非常感人,受到好評。該校在校長的帶領下,共同創建「學習化的校園」,領導與教師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關系和諧、民主平等,使這所學校的教師在這里工作感到幸福,這所學校的學生在這里學習感到愉快。

(三)具有鑽研精神和專業技能的教師隊伍

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並具有課程開發意識與課程開發技能是保證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有效前提與基礎。教師參與課程開發首先要進行角色的轉換。教師主要職責以教學為主,因此,要從以教學為主轉入課程開發、實施和評價於一身。課程開發者還要具有課程開發的基本技能和扎實的專業知識,需要教師有很強的責任感和教育素質。校本課程開發對教師的業精神和專業技能是一種考驗,而我國目前現狀是大部分教師從未經受過課程開發的訓練,缺乏課程開發意識與課程開發技能。直到20世紀90年代,我國仍然有很多學校和教師只知道有教科書,不知道有課程。有些致力於課程革新的學校和教師也把課程改革僅僅視為教科書的改編,一聽見「校本課程」就認為是學校或教師自編教科書或教材,把課程看作是靜止的、封閉的、平面的。因此,要對中小學教師進行課程方面的「補課」。這是對中小學教師,也是對我國教師教育的重大挑戰。要使廣大教師認識到開發課程不僅是課程專家的事,廣大中小學教師也可以辦到。只要轉變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方法、勇於探索、勤於奉獻,就能為課程開發貢獻自己的力量。實踐證明,課程開發對教師隊伍建設也有特殊的作用,校本課程的開發可以鍛煉教育科研骨幹,造就一批懂科研、懂教學的教師隊伍。

(四)具有科學的課程評價體制

校本課程開發離不開課程評價。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自主進行的,而且各不相同,國家很難採用統一考試等評價手段來評價校本課程的實施成效。校本課程開發更多地依靠學校進行自我評價,而且也不能用一成不變、僵化生硬的評價手段來對不同的課程實施評價。要不斷反思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只有科學合理的評價標准,嚴密的評價過程,靈活多樣的評價形式,自主能動地對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加以評價,才能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質量。因此,建立學校的評價與改進機制是學校開發校本課程必不可少的條件。 校本課程評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力圖表明課程目標、教學目標的實施程度;二是對課程本身的評價,課程本身的評價貫穿於校本課程開發過程的始終。課程評價體系中既要有量的評價,更要有質的評價,既有終結性評價,更要有過程性評價,自評、他評相結合。

(五)具有基本的辦學經費和必備的教育設施與設備

「校本課程開發應根據學校現有條件,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開發。」學校辦學經費、教育設施和設備成為校本課程開發的又一條件,而且成為校本課程開發的三大制約瓶頸之一。如果經費投入不足,就無法滿足教師們在校本課程開發中所需的教具、場地等的需要,無法利用網上資源。尤其是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中小學校的經費不足更嚴重。校本課程開發要依據學校的財力、物力、資源現狀開展,要認識到並不是一步就要達到很高的標准。有條件的可以獨立開發和研究,條件尚不具備的可選用或學校之間相互聯合開發,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7. 新課程校本課程開發的要求有哪些

校本課程開發要從學生發展要求出發,要充分考慮學校及社區資源狀況,不能盲目開設。新課程校本課程開發步驟是:研究論證——寫出校本課程綱要——落實教材——實施——反饋糾正

8. 校本課程開發的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

(一)涉及課程開發的所有要素
校本課程開發作為一種課程開發活動,它涉及課程目標的制訂、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課程開發的基本要素。而以往的課外活動、興趣小組活動僅僅是課堂的補充或延伸,不是一種課程開發活動,缺乏課程開發的基本要素。
(二)以校為本
校本課程開發是基於學校、為了學校、屬於學校的課程開發活動,即以學校為基地、以學校為基礎、以學校為主體的課程開發。校本課程開發重視學校及社區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強調學校辦學特色與理念的凸顯,關注教師作為課程開發的主體作用的發揮。
(三)自發、自願
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以其特色需求為目標的自發性課程發展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兼顧地區性或校際間的個別差異,有利於教師根據本地區、本校的特點在課堂上靈活地運用。
(四)一種持續、動態的過程
校本課程開發能依照社會變遷與學生需求隨時作出調整與改變,課程更富機動性、多樣性與彈性。它不提倡編寫固定的、正規的教材,而是強調活動、過程,以保持較大的開放性、靈活性與適應性。
總之,校本課程開發不能等同於學校課程(即學校內所實施的一切課程),它更強調行動與過程,不要求自編教材,可以是活動方案或活頁資料。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比,校本課程開發屬於兒童中心、興趣中心、問題中心的課程,屬於「教師本位」的課程開發。在學術性課程與非學術性課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諸關系網路中,校本課程開發更定位於非學術性、選修類、活動類課程。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