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基於課程標准教案
❶ 有木有邏輯狗春夏秋冬10頁教案的呢急用,非常感謝。
活動准備:
1、錄像,四季花卉的拼圖、布置「春夏秋冬」四個板塊。
2、花卉圖片與幼兒人數相等,自製骰子(上面有春夏秋冬四個字,供游戲時使用。)
3、幼兒已有認識四季的基礎。
活動目標:
1、交流、分享幾種具有明顯季節特徵的花:迎春花、桃花、荷花、菊花、桂花、臘梅花。
2、通過觀察和操作活動,加深對四季花卉的認識。
3、產生關心、愛護花卉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放錄像——校園里的花
1、教師:「這都是些什麼花?它們在哪個季節開放?其他季節有些什麼花開放?」
2、說說自己喜歡的花,並談談喜歡它的原因。
二、操作活動——拼圖(認識四季常見的花)
1、教師:「我把錄像里的花拍成了照片,可是被小朋友剪破了,你們能幫我拼好它們嗎?」
2、幼兒操作,拼好後並互相討論自己一組拼的是什麼花。
3、每組幼兒交流、分享活動。
(1)教師:「你們拼出來的是什麼花?」(將幼兒拼的圖片放在黑板上展示)
(2)要求語言流暢的從花的顏色、花瓣、葉子等方面介紹。(介紹過程中教師幫助幼兒認識不認識的花。)
(3)找一張自己喜歡的圖片。
三、分類
1、教師:「想一想,這些花分別在什麼季節開放?花兒說:『我們想回家,小朋友,你們能不能送我們回家呢?』」
2、幼兒按自己的想法給花兒分分類,還要說出這么分類的理由。
展示「春夏秋冬」的四個板塊(讓幼兒一一指出,教師引導幼兒歸類)
3、教師:「你還見過什麼花?他們在哪個季節開放?」
教師小結:四季有不同的花,花有各種顏色和各種形狀,有的有香味,有的沒香味。
四、游戲鞏固
1、教師出示骰子:「這個游戲玩過嗎?平常怎麼玩的?」(請一幼兒示範)
2、介紹游戲要求:骰子擲到哪一面朝上,擲的小朋友就要根據圖片說一句話,如春天就說「暖和的春天到,迎春花迎春花開」夏天就說「炎熱的夏天到,荷花荷花開」。
3、幼兒游戲,教師指導觀察。
五、活動延伸
這些花除了可以觀賞,還有其他用處嗎?你還想了解更多關於花的知識嗎?關於哪方面的內容呢?(引導孩子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
六、活動建議
環境創設:在班內的自然角或種植園地中,可以常種些會開花結果的植物,讓幼兒感受花卉的美麗和收獲的喜悅;各季生長的花草樹木能使種植園地常年有美麗的風景。
家園共育:教師可將種植活動延伸到幼兒家庭,請家長協助幼兒載一盆花督促幼兒每日記錄,然後到幼兒園與同伴交流種植經驗。
與其它課程的整合:在語言活動中,幼兒可以欣賞與花卉有關的兒歌、童話;在美術活動中,幼兒可以畫自己喜愛的花卉;科學活動中還可收集花卉的「種子」,「解剖」花朵,製作標本等。教師還可以根據幼兒感興趣的問題生成活動。
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表現出對花卉的熱切關注和強烈興趣,及時、智慧地解答幼兒的各種問題,激發他們深入學習和探索。
❷ 傳統教案與基於課程標准的教案有什麼區別
一、傳統教案與現代教學設計概念分析
在傳統教學中,教案是實施課堂教學的方案,設計的依據是教學大綱,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目前教案的形式主要是:教案必須有教學目的與要求、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具准備、課時安排、教案正文、教後感想。正文中又包括導入、每一部分的詳細教法、過渡語、小結、總結等。這樣的教案,從導入新課到布置作業,從一般內容到重點難點,從教師引導到學生活動,從提出問題到可能出現的答,大到總體結構,小到一句話,一句也不能少。眾所周知,教案中的「教學目的與要求」是原文照抄教師參考書。既然參考書上已有,教師讀了心中有數即可,為何還要再抄寫一遍呢,這真是典型的「現代八股文」。教學的過程包括五個環節:組織教學、復習、新授、練習鞏固、布置作業,一直使用了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的模式。
教學設計是以獲得優化的教學過程為目的,以系統理論、傳播理論、學習理論和教育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的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制定教學策略,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修改方案的一個過程。當前比較權威的教學設計概念的定義是: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該定義與張祖忻、史密斯、雷根、皮連生、何克抗等專家所提出教學設計概念的觀點大體一致,即他們都強調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包括如何編寫目標、如何進行任務分析、如何選擇教學策略與教學媒體、如何編制標准參照測試等。教學設計是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之間的橋梁。
一般來說,可以從學習理論的角度將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劃分成三代:基於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第一代教學設計(簡稱ID1)、基於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第二代教學設計(簡稱ID2)和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第三代教學設計(簡稱ID3)。在具體的教學設計實踐中,應當對各種理論和方法取長補短,還要考慮教學系統外部環境的變化,特別是教育理念的改變和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當然不能什麼都建構主義,過度地強調建構主義,忽視傳統教學中的精華,同樣會帶來不少問題。現代教學技術就是這三代教育技術優化組合。
教學設計的基本程序是:1)前期分析,包括學習背景分析、學習需要分析、學習者分析和學習任務分析;2)制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實施教學的依據,也是教學評價的依據;3)制定教學策略,教學策略是解決怎麼樣實施教學的整體方案,具體包括教學內容的安排順序、教學模式、學習方式、教學方法等內容;4)教學媒體的選擇、組織和設計;5)制定具體的教學設計方案;6)試行教學設計方案,並對方案進行評價,對方案存在的問題進行修改、完善。
二、傳統教案與現代教學設計差異分析
1、教案設計與教學設計的理念不同。傳統教學觀念認為:知識是客觀的,可以傳遞給學生;學生只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學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的過程。而現代教學觀念認為:知識不是純客觀的,是學生與外在環境交互過程中建構起來的;學生是有生命意識、社會意識、有潛力和獨立個性的人;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2、教案與教學設計對教學目標要求不一樣。傳統教案用「教學目的」表達教學目標,而教學目的是由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大綱規定了教學任務的上限,教學中不能超綱偏綱,教師沒有創造發揮的餘地;教學目的的表述也較籠統,操作性不強,教師較難把握;教學目的以教師為闡述主體,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即所謂「雙基」。
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來表達目標,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准制定,課程標准設定教學任務的下限,教師具有較大的創造發揮餘地;教學目標在表達上也更具體,可操作性強(例:「領會」目標層次可供選用的行為動詞有分類、敘述、解釋、鑒別、選擇、轉換、區別、估計、引申、歸納、理解、舉例說明、猜測、摘要、改寫等);教學目標以學生為闡述主體,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體驗與價值觀(即三維目標)的統一。
3、教學分析內容不同。傳統教案中,分析的重點是教材、教法和教學重點難點。而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著眼於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現代教學觀念的一個基本著眼點。因此,教學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轉變。以往教師關注的主要是「如何教」問題,那麼現今教師首先應關注的是「教什麼」問題。也就是需要明確教學的任務,進而提出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和制定教學策略。在教學設計中,首先要對學習背景、學習需要、學習者、學習任務進行分析。
4、教案設計與教學設計運用教學策略的側重點不同。傳統教案中,側重傳授的策略和幫助學生記憶的策略,媒體選擇以傳統媒體為主,強調技能訓練和知識的掌握。在教學設計中,側重學法指導、情景創設、問題引導、媒體使用、反饋調控等策略,媒體更加豐富,除傳統媒體外,還包括多媒體計算機、網際網路等,強調知識、技能、方法、態度、價值觀和諧統一。
5、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的教學過程也有較大差異。
傳統教學以講台、教材、教師為中心,教學過程包括五個環節:組織教學、復習、新授、練習鞏固、布置作業;教學過程是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80年代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論;90年代提出雙中心(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教學論,雙中心論爭議較大,一個事物應該只有一個心,所以認為是一個駁論。
在新課程背景下,倡導「交往教學過程」教學論,「交往教學過程」教學論超越了教師主體論、學生主體論、雙主體論,強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平等對話,強調體驗與共鳴,強調理解與共識,領悟是個體的一種感悟。交往教學過程教學論主要內容體現在五個統一: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教學是教養與教育的統一;教學是認識過程與知識掌握過程的統一;演繹與歸納得到適當的統一;直接知識與間接知識的統一。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景,鼓勵在學生體驗、探究、發現、思考、問題解決過程中獲得自身提高和發展。
6、教學效果評價不同。
傳統教學中,主要通過考試來測量學生掌握的內容符合教學大綱的程度。考試只是評價的一種手段,測量知識的掌握情況,強調知識體系的掌握,較難體現價值取向。在新課程中,評價的內容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評價的目的是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方法、態度、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發展,強調元認知,為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評價更體現了一種價值觀。
三、擺脫傳統教學觀念,構建現代教學觀念
從傳統教案與現代教學設計的比較和分析可以看出,「擺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構建現代教學觀念」的轉折點是掌握和使用好現代教學設計技術,我們只有弄清了傳統教案與現代教學設計的區別,才能夠真正理解並掌握現代教學設計的理念和技術,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會將二者混淆。
❸ 關於邏輯狗中班下春夏秋冬的教案
爸爸:你上課想上廁所怎麼辦?
小明:那就上唄!
爸爸:不對,要舉手。
爸爸:你上課要吃東西怎麼辦?
小明:要舉手。
我:如果你上課吃東西舉手,老師不抽死你才怪!
❹ 黑白灰的想像春夏秋冬主題學前班教案
冬去春來,四季不斷地輪換。三月春意盎然,萬物復甦。
春天的到來使孩子們那麼興奮,他們通過自身的生活經驗,知道了四季的輪換規律,但小腦袋裡仍然裝滿了問題,他們急切地想了解多變的自然現象:四季為什麼輪換?四季是怎麼形成的?風是怎樣產生的?為什麼春天來了小草就變綠了?彩虹到底有幾種顏色?天上的白雲為什麼一會兒像綿羊,一會兒像獅子?我們怎樣才能提前知道天要下雨了?一切的一切是那樣的不可思議,讓幼兒驚嘆不已。 主題活動「春夏和秋冬」中,我們有必要讓孩子們知道四季是怎麼來的,讓他們再次感受四季的花草樹木以及各個季節天氣的主要特徵,比較四季的明顯不同,初步了解四季輪換順序,並感受季節的變化對人們生活得影響。 我們將引導孩子關心自然,從自己的親身體驗中感知、欣賞自然界賦予人類的一切,激發孩子對生活得熱愛,對自然界的變化感興趣,在探討的學習過程中,到大自然中去找找答案,到大自然中去收集自己所需要的材料,讓孩子們利用身邊的資源,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親近大自然,形成對自然界常見的變化現象有正確的認識與態度,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想法,形成新的經驗。 主題目標:
1、有興趣觀風、雨、雷等自然現象,注意它們的不同變化。感受天氣的變化,了解天氣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2、比較四季的明顯不同,初步了解四季輪換順序,感受季節的不斷漸變以及它對人們生活得影響。
3、了解四季中常見樹木花草和他們的變化,樂於參加照顧樹木花草的活動,體會愛護他們的意義。 主題反思: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個季節都有它獨特的魅力」。
隨著主題活動的結束,小朋友對四季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也對活動前的一系列問題都得到了圓滿的答案。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幼兒的感知和認識能力逐步從具體走向了抽象,從單一走向了連貫,從一個角度走向了全方位地感知事物發展的全過程。同時他們的想像力及各種表達能力也出現了飛躍的發展趨勢。本次主題活動,我們給幼兒提供了一個全面、完整地感知認識四季特徵的平台,讓幼兒通過音樂、美術、語言、科學、社會等各科活動,感知比較一年四季大自然中各種事物的變化,全面感受四季的花、草、樹木以及各種季節天氣的主要特徵,了解四季變化的順序,並感受季節變化對人們活動的影響。
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還結合主題進行了主題牆飾的布置,把《四季暢想曲》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在主題牆上,我們布置了粉紅、嫩綠、鵝黃、天藍四個色塊表示四季,在四個色塊里分別寫上「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分別有春天的花園、夏天的池塘、秋天的果園、冬天的小屋。孩子們收集來各個季節的資料,各自喜歡的季節的理由,照片、圖片、實物……使他們對四季更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同時也更完整全面地感知四季的變化和特徵。有生活經驗才會有創造、探索,如何引導幼兒把已有的知識經驗轉化為更加形象、直觀的感悟?除了鼓勵孩子們積極大膽地運用多種媒體,在有暗示的環境中加以驗證,是我們支持幼兒進行探索的重要體現。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我們在區域中投放適合了適合孩子發展的材料,「井字棋」、「詞語圖片對對碰」、「果園豐收」、「四季拼圖」、「青蛙跳跳跳」……充分發揮環境、材料的互動、教育價值。孩子們不由自主地把已有的知識儲備與實境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探索更貼近生活。隨著主題活動的逐步深入開展,我們繼續提供適宜的活動材料,運用環境的暗示,支撐幼兒的自主探究開放性的環境創設,孩子們在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時,老師及時點撥,每個孩子都在活動中體驗成功與喜悅。 大自然賦予了我們千變萬化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我們帶著孩子走進四季,探索神秘的大自然,在大自然中遨遊。
❺ 幼兒園認識《春夏秋冬》的教案怎麼寫
一、說教材: 我選擇的說課的科目是語言,課題內容是《春夏秋冬》,這篇看圖學文科學知識很強,可以借機培養幼兒觀察大自然的興趣,進而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要想讓幼兒理解和體會一年四季的特徵及四季中的節日。我在課前利用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大自然有規律的變化,讓幼兒了解四季的變化特徵,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為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點,從情感教育、能力培養、知識三個方面認真制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具體是: 1、觀察圖畫,初步感知一年四季的特徵。 2、在體會圖片內容的基礎上,嘗試了解四季都有什麼節日及人們在節日中的活動。 3、有欣賞、了解大自然的濃厚興趣,體驗人和大自然的親情。 教學難點 在於如何引導幼兒在感知基礎上,進行連貫,完整的語言表講述 教學重點 也是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四季的特徵和節日中人們的活動。 二、說教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游戲是每個孩子都感興趣的活動,在課題導入部分我就通過運用娛樂游戲「指五官」,讓幼兒初步了解人的語言是靠嘴巴和耳朵了解的,而大自然的語言又是靠什麼知道的呢?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孩子帶著疑問去探究大自然。活動的開展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使孩子能主動積極、自願地參與和學習,獲得經驗,體現了孩子的主體地位。在活動中,教師以飽滿的情緒、優美的教學掛圖、適時地指導貫穿於活動的始終,讓孩子在優美的意境中感受四季的特徵。這樣教也正好契合了《綱要》中要求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此外我還採用了交流法、賞識激勵法引導孩子在活動中體驗人和大自然的親情、並敢於表達自己的理解,樹立了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本次活動達到美的享受、快樂學習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在看圖教學中我將根據圖畫內容、孩子學習的特點,讓孩子用不同的方式(視、聽、說、想)感受圖中表述的內容,通過感官的多通道參與滿足孩子多方面的需要。並注重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既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也促成「合作探究式」師生互動的形成。 教學准備: 1、有觀察自然現象的興趣,初步積累了一些經驗。 2、配樂錄音磁帶、錄音機。 3、春夏秋冬景象教學掛圖一幅。 四、說教學程序: 每個活動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的很重要的體現和實現的過程。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我把教學分成二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通過玩「指五官」的游戲引出課題,激發孩子探究大自然奧妙的興趣。什麼是大自然?科學性的解釋幼兒不易理解,為此我精心設計自製了一個春夏秋冬景象的掛圖展示在孩子們的眼前,讓孩子們通過視覺感官有個形象的認識。為看圖內容的學習和理解奠定了基礎。 第二部分:播放配樂詩歌錄音,引導學生觀察畫面。 請學生結合畫面思考並回答以下問題: 教師:一年中有哪幾個季節?一年中有哪些節日?這些節日在哪些季節里? 教師給予內容和表述水平方面的評析指導。 (1)、學生講述春季特徵和春季節日,認讀漢字「春」、「暖」教師評價並作總結。 (2)、學生講述夏季特徵和節日。認讀漢字「夏」、「熱」教師評價並作總結。 (3)、學生講述秋季特徵和秋季節日,認讀漢字「秋」、「涼」教師評價並作總結。 (4)、學生講述冬季特徵和節日。認讀漢字「冬」、「冷」教師評價並作總結。 3、學生講述自己最喜歡的季節和原因。 4、教師小結:大自然給我們帶來許多禮物,給我們美的享受。我們要熱愛在自然,保護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