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上海市中學生命科學課程標准試行稿

上海市中學生命科學課程標准試行稿

發布時間: 2021-03-13 18:20:23

『壹』 上海市中小學的課程標准是什麼時候發布的

上海來市普通中小學課程標准
發布日自期:2004
執行日期:2004
為了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發[1999]9號)和《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1]21號)的精神,按照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基[2001117號]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4]8號)的要求,根據上海城市發展需要和時代特點,特製

訂《上海市普通中小學課程方案》(以下簡稱《課程方案》)。
《課程方案》以「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指導思想,確立新的課程體系。
《課程方案》旨在依託上海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和數字化城市的教育環境,構建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完善學習方式為特徵、以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標志,關注學生學習經歷和促進每一位學生發展的課程體系。

『貳』 上海市嘉定區的教師考試,語文學科,都考什麼內容呢不要官網上已經公布的啊,要以前的試題,一道也可!

。勒索歪斜和諧
翻譯站香味的空氣
對區域的香味猶豫
(自己填)
檢查觀察訪調查
四杜鵬程(鵬程萬里)陳殘雲(風卷殘雲)王任重(很長的路要走)
鼎暉,劉海粟(滄海一粟)(秀外慧中)嬌弱於(大智若愚)
五,我愛雪蓮花,代表純潔,冰山擴大
我愛雛鷹,他的飛翔,飛向蔚藍的天空。

『叄』 上海中考語文考綱在哪有賣

2011上海中考語文考綱
一、考試性質和命題指導思想
上海市初中畢業語文科統一學業考試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終結性考試。它的指導思想是有利於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有利於推進中小學課程改革,有利於促進初中教育教學改革,有利於切實減輕中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富有個性的發展,有利於學生在高中教育階段的可持續發展,考試結果既是衡量初中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重要依據,也是高中階段各類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
考試對象為2011年完成上海市全日制幾年制義務教育學業的九年級學生。

二、考試目標
依據《上海市中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試行稿)》(2004年10月版)規定的六至九年級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與要求,確定以下考試目標。

1.現代文閱讀能力
(1)能正確書寫3500個常用漢字。
(2)能運用逗號、頓號、分號、冒號、句號、問號、感嘆號、引號、破折號、省略號、書名號等11種標點符號。
【2010:能運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頓號、分號、冒號、引號、省略號、破折號、書名號等11種標點符號】
(3)能根據語言環境理解詞義,辨析同義詞和反義詞,領會詞語的感情色彩。
(4)能識別和運用陳述句、感嘆句、疑問句、祈使句等4種句式。
(5)能根據不同文體的特點,讀懂文章的內容。
(6)能分析文章的思路結構:說明文(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記敘文(順敘、倒敘、插敘);議論文(總分、並列、層進、對照)。
(7)能把握文中句子的含義,能分析句子或段落的表達作用,能概括文章要點或主旨。
(8)能識別和運用比喻、擬人、排比、誇張、設問、反問、對比等7種修辭方法,能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理解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
(9)能辨別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列圖表等4種說明方法,並分析其作用。
(1O)能分析人物描寫(肖像、動作、語言、心理)、環境描寫(自然、社會)的作用。
(11)能辨別論證方法(舉例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並分析其作用。(2011新增加考點)
(12)能依據文意,對文章的思想內容、表達方式、語言特點,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
【2010:能依據文意,對文章的思想內容、表達方式、結構、語言特點,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
(13)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根據要求作適當的拓展;能依據閱讀材料和要求進行仿寫、擴寫、縮寫、改寫、續寫。
【2010: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能根據要求作適當地拓展;能進行仿寫、擴寫、縮寫、改寫、續寫。】
(14)能結合具體語言環境和生活場景,運用語文知識和綜合學習的語文能力解決問題。

2.文言文閱讀能力
(1)能默寫規定范圍內的文言詩文。
(2)掌握150個文言實詞的含義。
(3)掌握「之、其、而、以、何、於」等虛詞的常用意義和用法。
(4)掌握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關的文學和文化常識。
(5)能用現代漢語翻譯文言句子。
(6)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7)能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
(8)能理解和把握詩詞的基本內容和作者的感情傾向。

3.寫作能力
(1)能記敘生活中的人、事、物。
(2)能說明生活中的事物或事理。
(3)能對生活現象或社會現象表達自己的感受、認識和見解。
(4)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600字左右的文章。
(5)文章應符合題意,中心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摯,結構完整,條理清楚,表達通順、連貫。
(6)字跡清楚,書寫規范,文面整潔。

三、試卷結構
內 容 分 值 題 量
一、文言文
(42分) (一) 默寫 18分 6
(二) 詩詞賞析 4分 2
(三) 文言文閱讀(一) 約8分 3
(四) 文言文閱讀(二) 約12分 4
二、現代文
(48分) (一) 現代文閱讀(一) 約22分 6
(二) 現代文閱讀(二) 約26分 5—6
三、寫作 作文 60分 1
合計 150分 26—27

四、考試細則
l.試題的難易比例約為1:1:8。
2.試卷總分:150分。
3.考試時間:1OO分鍾。
4.考試形式:閉卷書面考試,分為試卷與答題紙兩部分,考生必須將答案全部做在答題紙上。
5.基本題型: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寫作題。

『肆』 上海市中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最新版是哪一年的

2012.在網上應該有。

『伍』 上海市初級中學科學學科教學基本要求答案

自己想,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出來

『陸』 「論從史出」如何落在實處

「論從史出」是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學歷史教學要求遵循的基本原則,為此上海二期課改《上海市中學歷史課程標准》中就明確要求在中學要做到「論從史出,史由證來;證史一致,史論結合」,即通常所說的「十六字方針」。這十六字方針的核心就是要培養學生掌握歷史學習和研究的邏輯體系,即「史料—史論—史觀」。那麼,在日常教學中如何貫徹這十六字方針?如何有效培養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思維邏輯呢?本期「聚焦」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示。
處理好史證、史實、史論的關系
文/上海市育才中學山昌嶺
「史由證來,證史一致;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有著嚴格的內在邏輯關系和嚴密的認知層次,是歷史學科特有的一種思維方法。「證」是客觀史實的呈現或對客觀史實的描述,是認知的基礎。離開了「證」,一切的「史」和「論」都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史」是在「證」,即在客觀史實基礎上對歷史的解讀和闡釋。這種解讀和闡釋是一種主觀認識,受解讀和闡釋者認知水平、生活閱歷、價值觀念、道德修養等因素的制約。由於上述因素的差異,對同一個「證」可能解讀不一樣,甚至會出現截然相反的解讀和闡釋。「論」是建立在解讀和闡釋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綜合、歸納概括、提煉總結而得出的符合歷史史實的結論,這種結論一旦上升為理性或規律性的認識,反過來又會指導歷史的解讀和闡釋。《上海市中學歷史課程標准》(試行稿)把「史由證來,證史一致」定位到初中階段學生了解和理解歷史的學習水平上,即在樹立「證據意識」的前提下,如何領會與詮釋歷史;而把「論從史出,史論結合」作為高中學生研究能力的體現,提升到分析綜合、概括總結,並運用所學的歷史知識分析歷史現象,論證歷史事實,解決歷史問題的較高層次上。
「史由證來」,首先涉及到的就是「證」,即「史料」問題。研究歷史、學習歷史都離不開史料,但史料並不就是歷史。「史料」種類繁多,來源廣泛,這不但意味著要弄清史料的真偽、優劣,進行正本清源的辨析工作,而且還要整理、儲存、統計,研究。因而,「用什麼觀點,站在什麼立場,用什麼方法來研究史料,同樣很重要。」這就是如何做到「證史一致」的問題了。所以,「史由證來,證史一致」這一命題的核心強調歷史學習或研究者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據,在正確思想觀點和科學方法的指導下,公正、客觀地解讀和闡釋歷史,真正做到「史由證來,證史一致」。
在「史由證來,證史一致」的基礎上,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和歸納總結,得出符合歷史事實的結論;反過來,再把這種結論放到歷史事實中進行檢驗,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只有在充分佔有史實的基礎上,全面、系統地觀察、了解和把握歷史現象,才能揭示歷史現象的本質,得出正確的歷史結論和規律性的認識。這種方法就是「論從史出」。同樣,也只有在正確的思想觀點和科學的理論方法指導下,才能對具體、生動的歷史現象作出科學的解釋和正確的判斷。否則,只能滿足於表面現象,局限於就事論事。這就是觀點和材料的辯證統一,史與論的有機結合。
總之,要做到「史由證來,證史一致;論從史出,史論結合」,也就是要處理好史證、史實和史論三者之間的關系,即要樹立「證據意識」,秉持客觀立場,運用科學方法。正如翦伯贊先生所言:「研究歷史,固然要有正確的科學方法,但方法的本身並不就是歷史,也不會自動地變成歷史。當我們知道了歷史方法以後,就要帶著自己知道的方法,走進歷史資料的寶庫。不鑽進史料中去,不能研究歷史;從史料中跑不出來,也不算懂得歷史。在這里,我強調史料對歷史研究的重要性,並不是說方法不重要;反之,沒有正確的方法,不但不能進行歷史之科學的研究;即從事於史料之搜集與整理,亦不可能。史料與方法之相輔相成的關系,要使歷史學走上科學的階梯,必須使史料與方法合二為一。即用科學方法進行史料之搜集、整理與批判;又用史料對科學方法之衡量與考驗。使方法體化於史料之內,史料融解於方法之中」。我想這種論述對於歷史學習者同樣適用。
【方法】幫助學生樹立證據意識
文/上海市向明中學 蔣蓉
一、引導學生論證教材觀點
通常情況下,教材會就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給出一些結論性的評價,這些在史學界基本有定論的觀點往往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教師當然可以採用講授法順序地解釋這些觀點,但如果能倒過來,先給出教材的觀點,然後追問學生「為什麼教材會有這樣的結論」,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為這個結論尋找依據,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避免知識點的零散,也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論從史出」的概念。至於尋找依據,可以有這幾種途徑:①讓學生直接從教材內容中尋找;②教師提供一定的補充材料;③讓學生在課後自行查找補充。例如教授「鴉片戰爭」一課時,我沒有按部就班地先講《南京條約》的內容,再分析其影響,而是直接給出課本上關於鴉片戰爭的結論,然後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和補充資料,回答:為什麼說鴉片戰爭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結果,學生先羅列出了教材中關於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的五大變化,然後我再追問: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結果學生又結合了補充材料和《南京條約》的條款來論證這些變化是如何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社會,從而對課本的結論有了一個充分的認識。
二、引導學生質疑教材觀點
歷史問題的復雜性和歷史研究的發展性決定了大多數問題本身就是動態開放、不斷變化的,角度不同,獲得的史料不同,對史料的解讀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就不同。因此,在論證教材觀點的過程中,教師應允許學生產生疑問,尤其是對於一些史學界尚有爭議的問題,更應鼓勵學生在論證教材觀點的同時提出其他的看法,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仍然以「鴉片戰爭」一課為例,在學生論證完教材觀點後,我問:對課本的評價,你們還有沒有補充,有沒有不同意見?結果,有部分學生提出:課本提到的都是負面影響,鴉片戰爭是不是也有一些積極的意義?我再追問: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學生馬上提到了香港在鴉片戰爭後的快速發展,還提到最早淪為半殖民地的東南沿海地區如今都是中國發展最迅速的地區……我馬上抓住機會,讓持相同疑問的學生組成一個專題探究小組,在課後進一步探討這個問題,得出自己的結論,並給予充分的論證。
三、引導學生形成並論證自身觀點
質疑意味著「破」,這固然非常重要,但破後的「立」更重要。促使學生在突破傳統後有自己獨立的見解,有了見解後能運用科學的方法予以論證,這也是強化「史由證來,證史一致」原則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鼓勵學生「大膽假設」之後,更要讓學生「小心求證」。要求學生查閱史料—鑒別史料—選取史料—解讀史料—運用史料論證,這個過程,正是史學研究的普遍過程。前例中,學生在掌握一定史料的基礎上大致確定了「鴉片戰爭是否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主題,然後,我要求他們為自己的觀點尋找更多的依據,並確定論證這一觀點的主要角度和層次,最後,學生就這幾個方面論證了自己的觀點:自然經濟在資本主義蓬勃興起的歷史趨勢下已經嚴重阻礙了中國的發展,鴉片戰爭對它的沖擊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國的發展;鴉片戰爭促使一部分知識分子「開眼看世界」,為以後的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打下一定的基礎;鴉片戰爭提前結束了中國「閉關鎖國」的狀態,雖然被動,但中國畢竟跨入了近代的行列……當然,觀點是否正確尚有待商榷,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掌握了「史由證來,證史一致」的方法,形成了強烈的證據意識,養成了「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這既是學生最大的收獲,也是教學所追求的最終目標。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