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2014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2014

發布時間: 2021-03-14 05:56:12

1. 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標准和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有什麼區別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學生良好回品德形成為核心、促進學答生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
綜合性 本課程設計體現社會環境、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的內在整合;課程內容有機融合品德和規則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歷史與文化、國情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生命與安全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等;教學活動體現學生生活經驗、知識學習與社會參與的彼此滲透和相互促進,從多角度、多層面引導學生去理解、認識自我、他人和社會,並以此為基礎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質。
實踐性 本課程學習是知與行相統一的過程,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實現社會性發展。課程設計與實施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親身參與豐富多樣的社會活動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開放性 本課程內容根據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有彈性地吸納鮮活的社會生活事件;教學空間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從課堂向學校、家庭和社區擴展;課程評價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起點和學習態度,不以單一指標評價學生的發展,評價不僅關注學習結果,更重視學習過程和日常行為。

2.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中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都提出了哪些要求

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學會如何建立正確的判斷,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明確正確的方向、目標,並付諸努力、行動、實踐。

3.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性質包括什麼事件什麼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回為核心、促答進學生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
綜合性 本課程設計體現社會環境、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的內在整合;課程內容有機融合品德和規則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歷史與文化、國情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生命與安全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等;教學活動體現學生生活經驗、知識學習與社會參與的彼此滲透和相互促進,從多角度、多層面引導學生去理解、認識自我、他人和社會,並以此為基礎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質。
實踐性 本課程學習是知與行相統一的過程,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實現社會性發展。課程設計與實施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親身參與豐富多樣的社會活動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開放性 本課程內容根據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有彈性地吸納鮮活的社會生活事件;教學空間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從課堂向學校、家庭和社區擴展;課程評價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起點和學習態度,不以單一指標評價學生的發展,評價不僅關注學習結果,更重視學習過程和日常行為。

4.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修訂稿對課程性質做了哪些修訂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修訂稿對課程性質做了哪些修訂?
答:課程性回質的描述是實驗答區教師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為明確、准確地表述本課程的性質,體現德育核心的理念,一是從總體上修改了原文本將「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並列的提法;二是按照三個維度具體闡述了課程性質,使表述緊扣「性質」的含義,同時,刪除原文中「目標」的表述,避免前後文的重復。具體表述如下: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為核心、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此次修訂,從總體上體現了綜合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特點。

5. 誰有新修訂的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

網上有買的

6. 如何理解 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

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2011年版)
目 錄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課程性質
二、課程基本理念
三、課程設計思路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第三部分 課程內容
―、我的徤康成長
二、我的家庭生活
三、我們的學校生活
四、我們的社區生活
五、我們的國家
六、我們共同的世界
第四部分 實施意見
一、教學建議
二、評價建議
三、教材編寫建議
四、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
第一部分前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質的核心。隨著社會的發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質越來越成為人的內在需求。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要求基礎教育更新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培養良好的公民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小學中高年級是學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會生活的重要時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認識和道德判斷能力,養成行為習慣的重要階段。品德與社會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以滿足學生的身心需要為目標,以學生社會生活為基礎,注重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初步掌握認識社會事物和現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斷和行為選擇能力,發展學生主動適應社會、積極參與社會的能力。
一、課程性質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為核心、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
綜合性 本課程設計體現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內在整合;課程內容有機融合品德和規則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歷史與文化、國情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生命與安全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等; 教學活動體現學生生活經驗、知識學習與社會參與的彼此滲透和相互促進,從多角度、多層面引導學生去理解、認識自我、他人和社會,並以此為基礎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質。
實踐性 本課程學習是知與行相統一的過程,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實現社會性發展。課程設計與實施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親身參與豐富多樣的社會活動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開放性 本課程內容根據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有彈性地吸納鮮活的社會生活事件;教學空間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從課堂向學校、家庭和社區擴展;課程評價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起點和學習態度,不以單一指標評價學生的發展,評價不僅關注學習結果,更重視學習過程和日常行為。
二、課程基本理念
(―)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是課程的核心
本課程特別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學生的道德發展,豐富學生的社會認識和內心世界,健全學生的人格,使他們能夠以積極的生活態度參與社會,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
(二)學生的生活及其社會化需求是課程的基礎
本課程注重學生生活的價值。學生的品德與社會性發展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學生的生活對本課程的構建具有重要價值。課程必須貼近他們的生活,反映他們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會,並以此為基礎,提升學生的生活。
(三)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是課程的追求
本課程強調必須從學生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教學要因地制宜地營造有利於學生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的學習環境,選取學生生活中真實可信的生動事例,採用學生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認識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使教學成為學生體驗生活、道德成長的有效過程。
三、課程設計思路
本課程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家庭、學校、社區、國家、世界是學生不斷擴展的生活領域。社會壞境、社會活動、社會關系是存在於這些領域中的幾個主要因素。學生的品德與社會性發展是在逐步擴展的生活領域中,通過與各種要素的交互作用實現的。
本課程的設計思路是:一條主線,點面結合,綜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條主線」即以學生的生活發展為主線;「點面結合」的「點」是社會生活的幾個主要因素,「面」是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領域,在面上選點,組織教學內容;「綜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每一個生活領域所包含的社會要素是綜合的,在不同年段層次不同,螺旋上升。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